审计前沿知识范例

审计前沿知识

审计前沿知识范文1

关键词: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地基

在人们逐渐档次化顶尖化的生活及生产方式推动下,冗杂的大时代也随之进行着惊人的发展,构筑物的种类与根本的质量也渐渐的走进了人们在意的目光中。所以这就造成了岩土工程被迫在社会前进的脚下匍匐前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便是岩土工程多数情况与时间都是以地基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人之中,然而基坑不过是地下的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所临时残留的痕迹,可是在经历土地状况、周边的各种环境、埋藏在地下的各种各样复杂的管线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的干扰下,时不时的会有一些突发事故,所以就此而言支护在施工的过程中的地位更是尤为凸显,只有在支护的正常运转下才可以保障他日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和建筑物的质量

1了解深基坑支护的种类

基坑的深度指数与构建的建筑物高或低呈必须正相关的关系,而基坑的指数更是与事故的多少呈明显的正比。所以想要使施工更加的稳定安全,那么就必须要把保障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放在首要的位置,然而我们还需要根据相应的基坑的深度、地质、环境、荷载情况的迥异采用相应的支护手段。最为常见的无非四种:深层搅拌桩支护、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土钉墙支护。深层搅拌桩一般在基坑中起止水作用,形成的水泥土桩渗水性较小,一般和灌注桩配合使用。如把深搅桩打成4排或更多,可形成水泥土重力式挡土墙,一般在开挖深度较小的基坑中使用排桩支护就是在挖基坑时的边坡支护的一种形式。确保挖基坑的稳点,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向基坑周围打排桩。排桩可根据工程情况为悬臂式支护结构、拉锚式支护结构、内撑式支护结构和锚杆式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是远方基础工程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本法特点是:施工振动小,墙体刚度大,整体性好,施工速度快,可省土石方,可用于密集建筑群中建造深基坑支护及进行逆作法施工,可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包括砂性土层、粒径50mm以下的砂砾层中施工等。适用于建造建筑物的地下室、地下商场、停车场、地下油库、挡土墙、高层建筑的深基础、逆作法施工围护结构,工业建筑的深池、坑;竖井等。在地面上,利用一些种挖槽机械,借助于泥浆的护壁作用,在地下挖出窄而深的基槽,并在其内浇注适当的材料而形成的一道具有防渗、挡土和承重功能的连续的地下墙体。土钉墙是由天然土体通过土钉墙就地加固并与喷射砼面板相结合,形成一个类似重力挡墙以此来抵抗墙后的土压力;从而保持开挖面的稳定,这个土挡墙称为土钉墙。土钉墙是通过钻孔、插筋、注浆来设置的,一般称砂浆锚杆,也可以直接打入角钢、粗钢筋形成土钉。土钉墙的做法与矿山加固坑道用的喷锚网加固岩体的做法类似,故也称为喷锚网加固边坡或喷锚网挡墙,建筑基坑与护坡技术规程JGJ120-99正式定名为土钉墙。

2目前较多出现的深基坑支护问题

但是非常常用的普遍的基坑支护手段,不免会因外界的各种客观情况而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2.1挖掘程度

因为理论知识较为困难,人员无法全部掌握,所以机械挖土方便会成为较深的基坑的首选解决办法,而人工挖土方只会被安排在最后大约只剩余50cm时,然后以支护作业进行殿后,如此被人做最好减少误差的方法,但事实却是,从绝大多数施工的状况来分析,我国的施工机械方面的人才却极为的罕见,所以如果没有在很精确的情况下进行机械操作,非常容易出现挖取过量或者相反的情况,还有就是基坑的坡度也会与最开始的预计大有出入,技术含量也非常之高更是不容易掌握,人工开挖过程所出现的问题在基坑的面积大的情况中也尤为凸显,而整个场地的平整程度也非常的难以保持在一个水平点上,这样在后期工程的建设中,就会出现一定的困难。

2.2设计及施工人员

在基坑支护方面的施工考虑中,设计师们也是煞费苦心,将所有的设计都变得特别的理想化完美化,但是却无法准确准的预测到在支护过程地质条件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在现实的建设之中,许多的基坑都是在复杂的环境之中进行施工的。这些复杂的环境会让施工的难度加大,尤其是下面的管线,这些管线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施工问题。因此就需要施工人员格外的注意。而且这个时期的施工,也是问题多多。因为设计的图稿过于理想化,一般会导致设计和实际情况严重的不相符合。这个时候,是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经验来抉择,还是设计人员进行设计修改,是需要衡量的。如果不能做出一个合理的安排,那么就会严重的影响施工的进度。而且在一些工地中,施工人员的水平不到位,在设计发生了偏差的时候,也不去修正,胡乱施工,最后极其容易造成基坑的倒塌,导致人员伤亡。因此,在进行基坑支护的施工的时候,施工和设计人员的素质,是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

2.3支护施工的复杂性难以协调整体工程

在支护工程的假设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各部分施工之间的衔接问题。一般来说,其施工应该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土方开挖,另一个部分是支护假设。但是这两个部分虽然作为深基坑支护工程的主要部分,其难易程度几乎我发相提并论。在土方开挖的时候,几乎只要依靠简单的人力就可以做到,而且用时短暂,可以快速完工。但是支护的假设就不行,它需要按照开挖好的部分,进行施工的设计,来调动各种工具,这样就会导致工程的严重拖延。在当前看来,除了加强设计图的建设,让土方的开挖完全和设计一样,并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

3加强支护结构施工的发展措施

3.1保证基坑施工的质量是前提

无论在什么施工中,施工的质量都是核心。只有一个工程具备足够好的施工质量,才能说明这个工程是一个好工程。尤其是在基坑工程中,基坑工程的特色就是复杂,系统化。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好每一个部分的施工,那么就会让施工出现巨大的问题。其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就是前期的勘测。一般来说,施工的时候,招收的人员素质都有不高,这样虽然起到了节约人力成本的作用,但是却无法满足施工的技术需求。因此,在前期测量的时候,测量人员一般水平不够高,就不容易得出一个精确的测量数值。这个测量的数据,直接影响着以后的全部操作。首先是设计图,一些测量中的数据偏差,就能让整张设计图变得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其次是这样的施工图纸一旦用在施工之中,就会出现巨大的问题。各个部门的工作衔接不对,工人施工的参数发生偏差等等。因此,在施工中,就需要格外的注重每一个部分的施工质量,尤其是最初阶段。

3.2完备支护施工技术研究

事实上,想要做好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研究,就需要进行足够的施工技术研究。一切的高质量施工,都离不开这个阶段。这也正是人们所认识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符合科学规范的操作,才能让施工事半功倍。因此,就需要各大工程团队,尽心竭力的进行施工的研究,针对每一个细节,都做出完善的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而且施工技术的研究,也能为其他的公司提供一定的数据,这样才能带动我国施工技术的全面发展。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就要求建筑行业能够快速的发展。深基坑支护施工项目,虽然其项目内容不多,但是其项目的复杂程度却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就需要我国的建筑行业,能够切实的做好深基坑支护施工的项目改进,这样才能保证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而且,深基坑支护施工项目应用广泛,其实施工建设的一个基础项目,许多其他的项目都要从其开始,因此,只有做好这项工程,才能让其他的工程更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皮亮,饶乐.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7,48(14):77.

[2]汪建平,李小膀.土建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8):83-84.

[3]欧阳.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实践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6,(8):90,108.

审计前沿知识范文2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前沿科技知识;渗透策略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每年产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前沿科技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前沿科技知识的渗透,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标的要求,也是初中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需要。然而,一些教师认为前沿科技知识过于深奥,不易理解,在教学中选择了忽略;此外还有部分教师不注重专业学习,对前沿科技知识知之甚少,也未能在教学中渗透前沿科技知识。笔者认为,做好前沿科技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理想,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有着巨大的作用。

一、绪言渗透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绪言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现化学前沿科技知识,让学生从化学第一课就感受到化学这门学科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例如,介绍我国最先进的隐形战斗机,就是把一种化学研制的新材料涂在飞机的表面上,从而增强了飞机的隐身效果;又如,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可以通过开发氢能源来解决;面临的粮食危机可以利用化学技术人工模拟光合作用,高效率地“收获太阳能”,人工合成粮食。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化学前沿科技研究的介绍和展望,从而让学生领略化学学科的魅力,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备课渗透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做好前沿科技知识在教学中的渗透工作,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教育观。例如,教材中的图片、“化学•技术•社会”栏目、资料卡片中都有大量的前沿科技知识,有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备课时认为该部分知识考试不考,所以不重视,认为上课时应该将更多时间花在核心知识点训练上,在备课时不重视该项资料的挖掘与使用,上课时只是简单一提,甚至根本不涉及。教师要加强学习,应树立“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的教育思想。经常学习研究各种高科技知识的资料、观看电视科技栏目(如CCTV4、CCTV10等),阅读化学专业杂志、浏览前沿科技专业网站(如科学网、7C教育资源网,中的有关高科技知识,确保前沿知识来源,方能在备课时做到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有了正确认识和素材来源,教师应从以下四个维度思考备课:用什么素材渗透,什么时机渗透,为什么渗透,怎么渗透,这样就能够完成前沿科技知识渗透的备课准备工作。

三、课内渗透

1.导入渗透

新课导入是进行前沿科技知识渗透的良好契机。前沿科技知识对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如果教师能够将与前沿科技知识有关的图片、文档、视频等引入新课,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教“金刚石、石墨、C60”这一课时,引入CCTV13一个有关“石墨烯”应用前景的专题报道,学生很快就被视频的内容给吸引了,这样既普及了有关石墨烯的知识,又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的学习积极性,为上好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探究渗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大量的科学探究实验,在科学探究(反思与交流、应用与拓展)环节中,可有效做好前沿科技知识的渗透。例如,笔者在“水的组成”这一章节进行了以下设计,收到了良好效果。当学生完成了电解水的实验,得出了水分解可放出氧气和氢气,并得出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本探究实验的应用与拓展环节中,笔者设置了以下环节来渗透前沿科技知识:接着教师介绍如何利用太阳能和合适的催化剂使这一反应快速实现,以及当今在这一领域已取得的进展,如半导体光催化水制氢技术,太阳能光伏电解水制氢技术,但目前都还存在成本高的难题,如果未来谁能够实现了这一技术,相信诺贝尔奖一定非他莫属。学生听后,都神往不已,自然就有了学好化学的动力了。其实,初中化学教材里这种时机是很多的,如“常见的盐”中侯德榜制碱技术,“盐与化肥”中的生物固氮技术等,它需要每位教师用心去挖掘使用。

3.习题渗透

新课堂强调教学尽量做到教材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情景生活化。[3]笔者发现,融入高科技知识的试题往往更易吸引学生兴趣。例如,在“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一章节教学中,采用了这样一道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化学式C)粉末,反应后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杂志《科学》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的习题,既达到考察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又能够加强科技知识的渗透。实践证明,以前沿科技知识为背景的试题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达到渗透前沿科技知识进行教育的目的。这一作用到了中考总复习阶段,效果更明显,这一阶段化学实验明显减少,课堂显得相对单调,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习题练习,如果教师能够在设置习题时融入一些前沿科技知识的背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后渗透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载体。课后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做好前沿科技知识的渗透。例如,笔者在教第七单元“燃料的燃烧与利用”之前,组织学生兴趣小组参观了永安市中科动力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让学生实地了解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了解到如何制造出大容量电池、快速充电的电池,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瓶颈技术,谁能够攻克和掌握,谁将成为行业的霸主。这样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眼界的拓宽是极其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张贤金,吴新建.一堂化学好课需要关注四个基本维度问[J].化学教与学,2017(9).

[2]王云生.王云生的中学化学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莫明远.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以探究性问题组为核心的高三总复习设计及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Z1).

审计前沿知识范文3

绩效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它们所管理、实施的预算支出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活动。绩效审计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也就是“3E”审计。其中经济性是指获得一定的产品和服务时所消耗的成本最少;效率性是指投入产出比,投入产出比越大越好;效果性是指预期设定经济目标的实现情况,实现程度越高效果性越好。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研究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现状,掌握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趋势,发现缺点及不足,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强化经济业务的监督、完善相关理论体系并深化其实践研究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工具。本文选用Citespace作为研究工具。Citespace基于JAVA平台,是一款应用于科学文献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软件,可以通过引文分析来呈现某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综述类文献的撰写以及科研热点的追踪。

(二)数据来源。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SCI、EI、CSSCI、CSCD和北大核心五大数据库,确保被分析文献的质量可靠。在“高级检索”中以“绩效审计”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2003年-2020年,文献共1737条,手工筛选无效或无关数据78条,剩余有效文献数据1659条,将文献数据导出为Refworks格式,并导入Citespace分析工具转换格式,随后开始正式的研究分析。

三、绩效审计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一)关键词聚类分析。文献关键词是文章的精髓,常被用来挖掘某领域的研究热点。图1为采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出的结果。图5中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不同时间内建立的联系,连线的粗细表示关键词共现的强度。从图5可以看出,该图共有690个节点,2109条连线,密度为0.0089。根据样本中关键词的聚类可以分为10个类别,Q值为0.5245,大于临界值0.3,说明该聚类是合理的。关键词聚类最显著的分别是:“绩效审计”、“内部审计”、“国家审计”、“效果性”、“环境绩效审计”、“审计调查”、“政府绩效审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可见近年来,绩效审计、内部审计、国家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二)绩效审计前沿趋势。本文利用CiteSpace的Timeline功能,来探测关键词的时间沿革情况,通过设定适当的Threshold值得到绩效审计研究前沿领域的时间分布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见,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任中审计、公共受托责任等主题出现很早,且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而“十三五”以来提出的持续审计、精准扶贫等概念也逐渐兴起。正值“十四五”开端,全成本核算、全面深化改革、企业环境绩效、突发公共事件等概念提出,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我国绩效审计将更加全面深入。

(三)基于突现词可视化的国内绩效审计热点及趋势分析。通过对关键词聚类分析,探测出某时期出现的突现词。突现词是一定时期内出现频次比较高的词,其变化能反映出该时期学者们对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一种该领域演化发展趋势的判断依据,可以从突现强度和突现持续时间清晰展现。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绩效审计的演化发展趋势,本文设置Citespace面板中的Burstness功能得到绩效审计研究领域的前18个突现词,结果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效益审计”和“审计人员”突现时间最早;“国家治理”和“绩效评价”突现持续时间最长(2012—2020年),达8年。另据突现强度可以发现,“国家审计”(Strength=20.4096)、“国家治理”(Strength=14.1359)、“政府审计”(Strength=8.3861)突现强度非常高,说明当前绩效审计主要是在国家层面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这对于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四、结论与展望

审计前沿知识范文4

关键词:教学模式;二元结构;审计学

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传统上是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讲,学习内容主要是教科书的知识内容,这种传导模式是单向的,教师单向输出,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弘扬学生自身的个性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很难保证教学效果[1]。

一、二元结构教学模式及原理

二元结构教学模式,指教学采用二元结构,一元是“讲授”,另一元是“讨论”,也即Seminar(研究讨论会)教学法,这种方法在英国等国家得到普遍运用。二元结构教学模式一般有几个步骤,一是先确定选题,选题由师生商讨确定或老师指定。二是学生做准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搜集文献、掌握所需的知识,形成报告。三是学生课堂做报告,同学讨论发言,教师评价,引导控制局面,做总结发言。最后,学生修改报告写出最终总结报告[2]。“讲授+讨论”的二元结构教学模式,改革了传统教学上的传导模式,单向输出改为双向互动,使课堂学习气氛变好,学生的创新欲望得到激励,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3]。

二、审计学教学中二元结构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一)教育目标层面

审计学一般设置在财经类院校,学校以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为己任。教学目标上,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已知的客观知识的掌握并达到灵活运用,还要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二元结构教学模式适应了这种教育目标,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结合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可以对审计学课程部分内容进行二元结构模式教学。

(二)具体实施操作层面

二元结构教学模式可以分为讨论式和报告加讨论式两种模式,其具体实施不同。

1.讨论式模式的具体实施

在每章课程内容结束前可组织一次讨论,这种模式因为不用制作报告,所以讨论次数较多,可以提前几天把讨论选题给到学生,讨论的选题主要为时新的案例和热点问题。事先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教师根据时间和难易度随机选取几个小组在课堂上发言,其余同学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不同的意见,补充遗漏的观点,最后由教师总结发言,分析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这种讨论式教学不会占用课堂太多时间,十几分钟到三十分钟即可,一般不超过一个课时[4]。

2.报告+讨论式模式的具体实施

报告+讨论式的模式均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般小组为4-6人,要写分析报告,分析报告的字数一般不低于3000字,并准备PPT。该模式执行过程相比讨论式主要增加了报告环节,讨论过程和教师点评等与讨论式相同,对于学生成绩评定,先对各个小组评分,再计算各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贡献计算成员得分,最后计算总评得分。各小组的评分可以使用提前设计的评价表格,表格中评价内容可以从报告内容时新性、PPT制作的精细程度、仪表,言谈等各方面细分评分标准,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小组内成员的得分也可以由全体小组成员来确认计量。报告加讨论模式不适合频繁使用,一般一个学期只做几次,提前较长时间把选题给到学生,甚至可以提前三到四周时间准备。例如,课题组曾选用的一个选题:假设同学王明是某会计师事务所某分所的一名注册会计师,王明的妹妹刚刚应聘到一家上司公司担任财务主管,该上市公司恰好是某分所正在审计的客户,请问,作为审计人员的王明同学的独立地位是否受到损害?假设王明不参加该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该会计师事务所分所的独立性是否受到损害?

(三)审计课程成绩评定方面

引入这种教学模式后,审计学课程考核方法需要做出适当调整,修改调整原有的成绩评定结构。可以这样设置:作业、考勤占10%;期中考试约占10%;二元结构模式下的学生表现成绩占10%;期末成绩占70%。这种综合考核方法更全面,更客观,更能综合反映学生的能力,成绩也更加有说服力。

三、二元结构教学模式在审计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一)问卷设计、发放和回收

课题组集思广益制成调查问卷后先进行预调查,预调查在审计专业一个班级进行,以50名学生为预调查对象,预调查课题组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的问卷48份,回收率为96%,正式调查课题组选择了三个专业6个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三个专业分别是所在财经类本科院校的审计、会计、财务管理三个专业,设置了学生作答问卷的方式:匿名进行。调查表按照5级(Likertscale)量表分类设计,“好/很满意”对应分值5,“较好/满意”对应分值4,“一般”对应分值3,“不太好/不太满意”对应分值2,“差/很不满意”对应分值1。课题组任课教师们负责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成功回收267份,回收率为89%,其中有效问卷有206份,有效比率为68.67%。专业分布情况为:审计专业70份,会计专业最多达到78份,财务管理专业最少,也有58份。问卷包含六个方面,涉及的具体细节见调查表,教学效果涉及15个方面问题、时间分配涉及7个方面问题、选题(5个)、信息技术条件(7个)、教师任教(9个)、成绩的评定评价(4个),最后在备注栏显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5]。

(二)信度和效度检验

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见表1。本文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alpha)来检验问卷的信度[6]。该系数最先被美国教育学家LeeCronbach于1951年创立,用于评价问卷的信度(内部一致性),是最常用的信度测量方法。α系数取值在0-1之间,α越大,信度越高,调查问卷的一致性越好。表中检验结果α为0.967,大于0.8,可信度通过检验,可以使用。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Bartlett's球度检验,结果显示,KMO检验值为0.947>0.5,问卷的效度一般在0.5以上才合适。Bartlett's球度检验结果也显示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问卷效度符合要求。总之,信度和效度均通过检验。

(三)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

统计结果如表2。

2.结果分析与讨论

(1)关于教学效果

数据显示,除了课堂整体讨论效果这一项均值3.86外,其余各项平均值都大于4,说明二元结构教学模式在审计教学效果方面较好,仅有2位学生给了1分,认为差/很不满意,仅占1%,7位学生认为不太好/不太满意,占比4.4%,61位学生认为一般,占比29.6%,84位学生认为较好,此类学生人数最多,占比40.8%,52位学生认为好,占比25.2%,可见,在审计教学效果方面,多数同学持满意态度,肯定此模式的教学效果优势。

(2)关于选题

表中数据显示,平均值4分左右,学生对选题的新颖性、整体合适度、与所学章节的配套等方面大多持肯定态度。另外,对于选题,63.59%的学生希望选题能与老师商定,希望接受老师的指导建议。在二元结构模式下,师生沟通机会多,学生沟通能力得到提升,选题更加科学合理。

(3)关于时间分配

得分较高的两项是,学生认为每章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讨论较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预习、查资料和准备。这两项均值均超过4,其余各项大多超过3.5,如,在二元结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外用于学习审计学的时间充分性为3.83,说明学生课下学习审计课程的时间还是有保证的。审计学整体教学过程中进行3-4次报告+讨论的模式,均值为3.91,认可度较高,学生还是不太喜欢太多的报告。任课教师提前3-4周安排选题得分仅为3.13,说明学生课下学习主动性欠佳,倾向于临阵磨枪。

(4)关于信息技术条件

学生对于网上能及时浏览所学审计学的课件、研讨选题等资料给分较高,大于4,学生对老师们的工作进行肯定,也说明了老师们好的工作态度。教室桌椅成排设置对形成良好的研究交流氛围的影响,得分最低,仅为3.08,说明学生认为这种桌椅摆设不利于研讨。总体来讲,在二元结构教学模式下,学生认可学校提供的信息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更能有利于保证好的学习效果。

(5)关于成绩评定及教师任教

成绩评价方面,表中数据显示,各项均值均保持4分左右,说明学生喜欢更客观公正的评价,注重过程考核,考虑团队,考虑贡献百分比,认可平时成绩。教师任教方面,二元结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投入程度方面更是满意,大于4,其余各项指标,如,组织研讨水平、管理素质、科研素质等也比较满意,分值差异不大,说明学生比较认可这种教学模式,愿意接受此模式下审计学的学习。备注部分的意见及建议栏,主要是学生提出的改进建议,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希望教师跟上时代步伐,及时更新学科最新前沿的知识;希望老师课堂上能与学生互动;希望控制好师生互动的时间,不要太长或过短;多增加视频音频等电子资源。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从实施效果来看,二元结构模式教学实践总体效果较好。倡导在审计学教学中广泛推广应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注重实践应用,与教育教学目标吻合。

(二)建议

1.确定的选题必须恰当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在确定选题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无论讨论式还是报告加讨论式选题的选择,必须紧扣教学内容,与所学内容章节配套;二是选题难易要适宜,不要过于深奥导致讨论无法开展,也不要过于简单,没有学习效果;三是注意选题要确保学生感兴趣,尽量选择热点问题,注意时效性,确保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

2.引入二元结构模式教学应循序渐进,尊重学生意愿和遵循课程特点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引入需要过程,学生不可能突然转为自主学习状态,最开始引入时以激发同学的兴趣为主,选题内容不要太难,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于本科生,可以考虑前二年引入,使报告加讨论的模式逐渐得到推广,学生也逐步适应,再者这种模式也不适合比重过高,结合所学课程特点进行,研究生可以考虑适度增加这种模式,或以这种模式为主。

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关注前沿研究成果

教师需要在课前充分准备,围绕讨论选题做充足的知识储备,并做好督促、指导、提醒等工作,带动学生做好准备,保证课堂研讨效果,教师要能驾驭整个研讨过程,当出现冷场局面能重新调动积极性,当争论过于激烈时能适当缓解局面,也要避免偏离主题的现象。另外,教师要关注前沿,多学习中外最新的文献,及时充电,跟上时代的步伐,补充课本知识的不足,开阔学生的视野。

4.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审计前沿知识范文5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专业;教学改革

当今大数据的兴起对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根本改变了审计工作模式。利用大数据审计的技术与方法可以降低获取审计证据的难度,提高审计效率,更加精准挖掘数据背后的真实信息。目前高校关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改革和创新审计教学课程以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审计专业人才,对当今社会来说意义重大。

1大数据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企业传统经营方式,也逐渐改变了审计工作方法,形成审计工作的新局面,即形成了“大数据审计”这一新的审计模式。大数据技术推动了审计发展模式,面对小样本数据,审计人员可以利用传统审计方法,但面对大样本数据,传统的审计方法将耗费审计人员大量时间精力,审计效率低下。大数据越发展,审计工作越依赖大数据技术,审计人员利用传统审计抽样方法获得审计证据具有片面性,而大数据技术从被审计单位的整体出发,获得审计证据更完整更有效。这种完整性增强审计结果准确性,降低了审计结果片面性。

2大数据背景下审计人才需求分析

(1)政府审计的主要对象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组织机构,主要目标是监督政府部门、国有企业财政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维护国有经济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何全面精准地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组织机构的财务造假问题,要依赖于大数据审计技术。(2)社会审计人才需求分析。社会审计主要组织结构包含会计师事务所、专业造价咨询公司等,它是审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社会审计以风险导向为目标,在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审计也越依赖大数据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高效率处理各类信息,从而更全面更科学地对风险进行评估。因此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审计知识又具备大数据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审计的主流。(3)内部审计人才需求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全面了解单位的内部控制运行的情况,发现未被防范的风险,不断改进公司的内部控制流程。如何高效全面地评估单位的内部控制运行、风险管理等情况,审计工作人员须精通大数据审计能力。因此,内部审计也急缺大数据审计人才。由此可见,无论政府审计人才需求、社会审计人才需求还是内部审计人才需求,他们都急需大数据审计能力复合型人才,但原有审计课程体系培养的审计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高校审计课程创新与改革迫在眉睫。

3传统审计专业教学在大数据背景下存在的问题

(1)审计课程体系不完善。大数据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审计行业也不例外。大数据技术改变传统审计方法,由原来的抽样审计转变为全面审计。但是,截至目前,传统审计教材并未体现当今最前沿的大数据审计知识,而它却被高校普遍使用,大数据审计教材开发不足。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大数据审计教材的编写与应用。(2)缺乏复合型审计师资队伍。高校审计专业教师精通传统审计技术与知识但缺乏计算机理论基础,计算机教师具备数据库、计算机等知识但不精通审计专业课,如何教好大数据审计课程成为课程建设的一大难题。其次,部分审计教师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拒绝主动学数据审计知识,这也造成复合型审计师资力量不足。(3)审计人才培养实践环境建设不足。审计课程体系具备抽样、实践性强、专业性强等特点。审计课程教学普遍重理论轻实践,这种现象由缺少审计实践平台造成。计算机硬软件是大数据审计专业实践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审计实务数据也必不可少。然而,部分高校因经费原因并未建设机房,大部分高校很难获取审计实务数据与企业案例,因此审计实践环境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4大数据背景下审计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审计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应当开设具备大数据审计知识的专业课程,并关注国内外最新理论成果,逐步取代过时的传统审计课程,让审计课程体系与时俱进。审计课程体系建设并非一日完成,每个学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建议选取一至两门专业课作为试点课程,然后再逐渐推广。(2)加强复合型审计师资队伍建设。复合型审计师资队伍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审计专业知识,还应精通计算机、经济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加强复合型审计师资队伍建设,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数据库知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学习培训,并进行现场考核;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传授大数据审计技术在实物中应用的技巧,让学生反馈学习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最后,加大复合型审计教师激励机制,对积极参加大数据知识培训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现金奖励并在职称评定中予以倾斜,对考核不及格的教师予以现金处罚,通过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对审计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性。(3)构建大数据审计实践平台。高校应重视综合性的大数据审计实践平台的构建,包括大数据分析、资源共享、实训项目管理等功能。高校还应加强不同类型企业的合作关系,从中获得该企业审计实训数据与案例,并将数据整合以供平台使用。让学生在实践平台中熟悉各行各业的审计知识,快速融入到大数据审计实践环境中,学数据审计的流程和方法,能利用各种大数据审计技术和方法发现企业财务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大数据审计思维能力。

5结束语

审计前沿知识范文6

 

回顾审计发展的历程,它的职能已经发生转变。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做了修订,其意义定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意义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效果”。从这个新定义可以看出,内部审计从性质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的职能已经由从前的“查错防弊”向“增加价值”转变,这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和规模不断扩大,在资金流量大幅增加的大趋势下,高校的内部审计作为审计行业的组成部分,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思想观念,真正从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开拓与创新。   一、建立高校内部审计的新思路   (一)建立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   顺畅的工作渠道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内部审计不同于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它是单位的一个组织机构,其工作对领导负责,它是围绕单位的中心工作和领导的安排,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开展工作的,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审计活动贯穿高校整个经济运行活动,所以与相关部门的良好沟通显得至关重要。   (二)改进审计方法,转换工作思路   2008年,审计署颁布了《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规划》审时度势,提出改进审计工作方式方法、转换工作思路的要求,尤其提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专项目要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解读其内涵,其吸引眼球之处就是变“秋后算账”为“事前盯梢”。   纵观世界,当我们还在以“查错防弊”为审计目标时,西方早已将为单位组织增加价值作为审计理念;当我们仍然将财务收支审计作为主要审计类型时,国外内部审计已走过了内控制度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等多种类型的审计之路,当我们还停留在手工查账阶段时,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已经普遍采用计算机、互联网、审计软件等先进审计手段。如今面对世界经济多元化、全球化,我们应该审时度势,增强审计监督前瞻性,审计关口前移,改进审计方法,采用跟踪审计,在预防和增值上下功夫,以改变目前的审计现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和效果。   (三)做好后续审计工作,巩固审计效果   后续审计是指在审计报告发出后一定时间内,内部审计人员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审计整改意见和建议是否已经采取适当的纠正行动,并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实施的跟踪审计,这是巩固审计成果的一种手段;而从我国内部审计现状看,审计难,处理难,落实更难。这是困扰审计人员多年的难题。后续审计要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采取与被审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探讨审计回复中不清楚或未做回复的原因,澄清误解,验证改善措施是否有效。   二、建立高校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保障   (一)完善审计机构,确定相对独立性   高校内部审计并不是高校自觉、自发开展起来的,而是在政府直接推动下发展的,由于单位组织对内部审计的定位不准确,机构设置及人员在形式上都缺乏独立性。受此影响,人们把内部审计视为一种简单的监督,而对内部审计的管理控制职能、服务职能和建设职能等缺乏认识;其次,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审计工作难以用实际业绩和行动来改变已形成的观念,使高校内部审计处于一种“没有不行,有了作用不大”的境地。据统计,2004年教育部直属71所高校中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有35所,与财务合署办公的有3所,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的有33所。从数据上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弱。近年来,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地位虽有所提高,但工作机构尚未形成系统,只是实现了主要行政的分管,尚未建立审计委员会以及审计工作联系会议制度,不能做到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缺乏解决问题的相关机制。西方许多企业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采取了一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形式。在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地位明显增加,权威性增加。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其监督职能的发挥有了坚实的保障。所以高校内部审计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机构设置,建立审计委员会与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加系统化。   (二)改变传统观念,创新思路   现代的内部审计任务已经不再是“查错防弊”那么简单,发现问题就算完成任务的观点已经变得狭隘,不再适应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解决问题,要采取参与性的审计策略(不难发现,跟踪审计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改变以往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要树立审计服务的理念,与被审单位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沟通,强调目标一致性,以建议和帮助的身份共同完成工作。   (三)加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是审计队伍的细胞,是决定审计质量的基本元素。目前,高校审计人员多数为财会人员出身,起步较低,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专业人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而言,内部审计部门通常为高校最“精简”部门,处于全局工作的“边缘地带”。而内部审计在交流、沟通和宣传教育力度上都很有限,内部审计师协会作为业务主管部门,不是缺位,就是实力不足,使内部审计即缺乏横向交流,又缺乏纵向沟通。   健全机构,加强队伍建设。由于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强、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审计和会计,还要懂管理、信息新技术、工程、法律、税务等相关知识,审计队伍是复合型人员结构,建立一支新老结合、优势互补的审计队伍,既要有经验丰富的前辈,又要有具有创造力、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年轻人。#p#分页标题#e#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审计人员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一方面,审计人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宏观意识,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作到管理者的参谋。同时,加强对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建设知识性审计队伍为目标,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保证后续教育学习,了解审计前沿知识,参加国际交流与专业考试,另一方面,审计人员政治素质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首先要恪守审计职业道德,廉洁自律,爱岗敬业。

审计前沿知识范文7

从我国的整体发展来看,处于萌芽阶段。环境绩效审计技术方法属于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前沿的审计业务,而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参考较多方面的因素,审计人员对于审计环境中的所有要素都要给予充分的考虑,采用一些非常规的审计手段,这样才能合理科学地理解审计过程中受环境影响的问题。

企业的发展包含很多部分,比如产品的设计、生产等,而价值链就可以用来概括企业的所有活动,前期的生产、后期的销售以及售后活动等。针对不同的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开展必须因地制宜,从不同企业的环境价值链出发,对不同环节给予不同的审计标准。环境价值链分析方法较多,主要使用的方法为层次分析法(AHP法),即所谓的AHP法,也就是针对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分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而得出比较合理的、科学的分析方法。环境价值链分析方法不同于我国传统的分析方法,对于我国传统价值链的成本观念也造成了影响。首次将环境作为一个因素带入到审计中去,从而被环境绩效审计合理使用,一般形式下的合规性的审计方法也得到了转变,绩效审计模式成为主体,从而可以使得审计过程中的“免疫系统”得到有效使用。

对于环境绩效审计,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目前来看,其中的主要问题在于社会对环境绩效审计的轻视,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环境因素给财务和未来的发展能力带来的影响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针对这些问题,该研究者认为应该借助于多重方式,来唤起人民对环境因素在环境审计中的重要性,让人民认识到当前以财务状况为主的审计方式的不足,从而在现有基础之上加大环境绩效审计的力度,基于此,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有效加强。我国针对审计工作拥有ISO14000标准,配合以不同企业的不同审计中的实际问题,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满足自己需求的新标准。除此之外,审计机构也应该跟上发展步伐,开发出新的满足发展需求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目标和绩效标准。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标准的合理性,从而创造出一个最合理的、最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审计框架和标准。

对于环境审计工作的成功与否,环境会计工作扮演重要角色,而他们两者之间的连接点在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其制度的建立是环境保护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审计工作的实际开展会碰到较多困难,因此,只有借助于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能为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提供更广的舞台。针对环境绩效审计工作,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和运动系统论、辩证唯物论等知识,借助于外国发达国家的现有的成果,开发出适合我们国家的方法和制度,从而使得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绩效审计体系得到建立,对于我们国家的环境绩效审计的实践给予合理的指导。

审计前沿知识范文8

1.1烟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总体情况

近几年,烟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企业领导对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随着烟草企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更好地保障企业科学运营管理、提升企业规范化水平,成为烟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控的重要任务。

1.2烟草企业存在的主要内部审计风险

1.2.1客观风险

1.2.1.1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引发审计风险

首先,烟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设机构之一,独立性不如外部审计,从审计立项、实施、复核、出具审计结论的全过程,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企业管理层意志的影响,存在需要审的审不了,不想审的必须审的现象。其次,机构设置不合理。部分烟草企业未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存在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内部审计与财务部门合署办公的情况,制约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1.2.1.2内部审计业务扩展导致审计风险

目前,烟草企业的内部审计业务已从早期的对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扩展到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审计、运营效益管理审计等,凡是对企业经济活动有影响的业务都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审计业务面的扩展对内部审计风险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

1.2.1.3内部审计取证来源有限形成审计风险

部分违纪违法行为涉及的资金流动面广、人事关系复杂、舞弊手段隐蔽等问题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而内部审计取得相对可靠外部证据的能力较弱,内部审计人员发现和取证难度较大,从而严重影响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容易导致审计误判,大大增加了内部审计风险。

1.2.1.4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不健全增大审计风险

尽管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办法,但成体系并以法律形式下达的《内部审计法》至今没有出台。烟草行业近年来就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出台了一些规定,但缺少细化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范,对审前调查、审计底稿多级复核、审计质量控制等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环节和风险点没有可行的风险防控指导性文件,从而增大了审计风险。

1.2.2主观风险

1.2.2.1内部审计手段落后

由于审计目的和被审计事项的实际情况等不同,审计重点、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也会不同。目前烟草企业大多采用相对落后的制度基础内部审计甚至是账项基础内部审计,可能导致审计时间延长、审计成本增加,甚至可能遗漏重要的审计内容,未能收集到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导致审计风险。

1.2.2.2内部审计方法和程序不当

基于对企业内控体制的充分信任,烟草企业的内部审计一般过分依赖于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测试,忽视了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其他环节。内部审计实施中一般偏好选择时间成本、人员成本、其他资源成本等相对最小的审计方法和程序,过分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压缩甚至取消必要的审计程序,使内部审计风险增大。

1.2.2.3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烟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多为财务人员转型,财务会计知识较为丰富但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对企业经营管理、工程技术、信息化等方面了解不足,具备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少。

1.2.2.4内部审计评价范围、方式不恰当

内部审计评价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落脚点,直接影响内部审计工作风险。目前,烟草行业内部审计仍然以事后监督和评价为主,事前审计的广度和深度都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对社会和员工关注的热点、企业管理的重点、制约企业效益提高的难点、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多发点的审计评价过少,不能做到科学、准确地评价和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现实情况,全面、客观地指出审计对象的问题和责任。

2烟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2.1完善机构设置,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独立性

烟草企业要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独立、客观、公正的开展,一是应明确内部审计机构不得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如整顿办、监察部门、招标办、采购办等)合署办公,确保审计机构的独立;二是保障审计机构和人员在选择审计项目、确定审计重点、实施审计程序、完成审计报告等方面能实现实质性独立,确保审计流程的独立;三是内部审计工作要直接由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以强化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行政职能的独立。

2.2更新技术方法,强化内部审计风险管理

烟草企业内部审计要更新审计技术和方法,以便及时、有效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的深度与广度。①加快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实现对各业务系统的信息对接,提升审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②改变传统的账项基础内部审计,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识别、判断、衡量、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合理选择风险规避、降低、分担或承受等审计策略,从而降低审计风险;③借鉴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的先进经验,学习国内外内部审计的前沿技术。

2.3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是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的有力保障。一是要建立内部审计责任制度,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科学分工、合理定责,避免审计越位、缺位形成的审计风险;二是形成层次清晰、要求明确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规范,细化审计工作要素、梳理审计工作环节、控制审计项目的关键风险点;三是建立健全审计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重点建立审计项目组长(主审)负责制、审计底稿三级复核制、审计督查制、审计项目质量考评制度,把好每个审计项目的质量关,从而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控程度。

2.4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