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范例

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范文1

关键词:审计风险;管理;强化途径;监督

审计工作属于一种特殊的监督机制,可以将其看做是对经济活动及经济现象的实施程度进行查明的过程,其能够从客观角度来评价经济活动,将查明的结果告知经济活动负责人。在审计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审计风险,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来做好应对,以保证审计的效果。

一、审计活动的分类

审计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政府审计,由政府部门设置审计机构,依法执行审计程序,审计机构同时具备审计权和监督权,能够对国务院各部门、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审计监督;其次是外部审计,这种审计是由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的有偿审计,一般是受雇于企业管理层。外部审计的审计风险较大,注册会计师也需要承担较大的责任,因此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坚持谨慎性原则;然后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在范围上要远远小于政府审计和外部审计,其主要是针对单位本身而言,由专门的审计小组对企业会计核算及会计监督负责,审计结果则直接对企业法人负责。

二、审计风险的特点

审计风险的特点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客观性

这主要指审计风险不会随着人的主观努力而完全消失,现代审计一般都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而无论是统计抽样还是判断抽样,都是以部分来推断整体,误差必然存在,事实上,只要存在经济活动,就必然会产生审计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审计风险,对于审计人员而言,在面对审计风险时,只能通过改变风险发生条件等方式来控制风险,但是想要完全消除风险是不可能的。

(二)普遍性

审计风险在审计过程中普遍存在,而不是局限在某个环节,审计活动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与审计结果存在密切关联,如财务管理中的数据漏报错报、内控机的不完整、财务状况较差等,都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审计风险,对此,想要做好审计风险管理,必须对审计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管理和控制。

(三)潜在性

审计责任是审计风险形成的一个基本要素,审计工作应该具备独立性,如果没有对审计人员进行任何约束,其不需要对自身工作承担任何责任,则审计风险就不会产生,因为没有责任也就没有风险。但是实际上,审计人员必须对自身的审计行为负责,这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审计风险具备潜在性的特征。当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若存在偏离客观事实的行为,会引发具有潜在性的审计风险,由于其并没有变为现实问题,只有在经过实践检验后,审计风险才会显现出来。

(四)偶然性

审计风险是由于部分客观事实存在而切实产生的风险,当然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即审计人员并非主观故意,或者在审计工作中并没有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在接受审计风险的同时,也需要承担审计风险所引发的后果。另外,审计风险也具备无意性的特征,审计人员必须在审计过程中做到谨慎细心,尽可能减少审计风险的产生,以此来实现对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若审计人员因为刻意徇私,故意给出与审计结果不相符的审计报告,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可控性

审计风险虽然客观存在,不过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于风险的识别和分析,预测其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借助有效的风险规避和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的损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三、审计风险管理强化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良好且富有秩序的经济环境,能够为审计行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而想要营造出良好的审计环境,要求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对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健全,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构建起更加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审计工作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审计机构应该加强与监督管理部门的联系,共同创建有助于审计行业发展的环境和秩序。

(二)提升外部审计公平性

组织机构应该高度关注外部审计风险管理,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外部审计工作时,应该转变委托模式,进一步提升外部审计的公平性,将组织机构的经营状况完整全面的反映出来。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同一家企业的审计业务应该设置一定年限,这样能够避免注册会计师与企业之间形成过于密切的关系。结合之前爆发出财务风险的数家上市公司分析,多数都是长期雇佣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事务所出具没有保留意见的报告,这样很容易引发审计风险。近年来,财务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连续承担同一家国企审计业务的时间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其不能超过5年,这个规定可以推广到所有的企业和单位。

(三)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

审计工作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工作,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和服务的效率。不仅如此,审计人员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警觉性,在工作中尽可能避免出现违法违规现象,而实践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制定出科学合理且具备良好可行性的审计计划,对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制定出应对审计风险的有效策略,提出客观的审计意见,出具合理的审计报告。另外,从保证审计工作效果的角度,单位财务人员也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及业务能力,及时对税收法律法规知识进行更新,时刻关注国家政相关政策的变化,切实做好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积极配合审计人员做好外部审计监督,同时健全内部控制,以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人员来保证审计工作的效果。

(四)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在《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提出审计机构需要依法做好审计工作,在现有监督管理的基础上,强化行业自律,提升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于从业人员的自律管理,建立起完善的从业人员诚信公开体系,对现有监管体系的缺陷进行弥补。对于外部审计,则应该对监管主体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做好协调配合工作,提升监管质量。同时,应该修订处罚条例,加大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及从业人员审计环节未履职现象以及财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处罚标准,加大违规成本,以此来实现对于审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管理。

(五)构建信息管理平台

一方面,应该构建专业的审计风险管理数据库。审计风险管理数据库是审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对基本信息进行保存,要求对数据库中收集的数据类型和每一类型的数据所要收集的数据量进行明确,同时还需要做好数据格式、数据类型等的合理选择,确保其具备实现各类功能所需的直接调用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做好对于审计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的软件开发。在对系统软件进行开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如下基本原则:一是便捷可行,要求软件能够从审计工作的特点出发,方便操作和学习,其操作界面必须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二是兼容性强,软件需要能够兼容各类计算机操作系统,适应不同工程软件的运行需求;三是安全性好,软件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防护功能,满足涉密信息的安全要求,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信息泄露等问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审计风险存在于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在对审计风险进行防范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审计风险的分类与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营造出良好的审计环境,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更加优越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桂香.探究企业审计风险及规避方法[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2):32.

审计风险范文2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对扩大内需、繁荣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策划、评估、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中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我国现行“三位一体”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实际上却各自为政,导致工程施工、造价、审计等环节脱节,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政府官员为追求政绩,未经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即以行政权决定工程项目建设,形成了“首长工程”、“条子工程”、“三边工程”,有的甚至未落实资金而成了“烂尾工程”,造成项目投资严重损失浪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要求进行变更;而很多设计人员事前不对现场情况作详细了解,部分设计单位规模小、业务素质不高,往往需要大量设计变更,致使工程费用增加。工程审计的重点落在竣工结算上,忽视招标工作,导致串标、陪标、买标、漏标现象层出不穷,先施工后招投标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单位随意签订包干价合同,大量使用自供材料,将应公开招标的项目分为若干小项目,控制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以规避施工招标。招标时还存在对投标企业资质审查不严的现象,出借营业执照、资质证书,以及一人代表几家施工企业投标事件时有发生。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不遵合同规定或偷工减料,违背建设环节的先后顺序,确定不合理工期,虚列工程建设成本,也给工程审计造成了巨大风险。有的建设单位在竣工结算上存在许多问题,不重视控制设计变更,未对相应的工程量与投资增减进行记录;完工后不积极进行竣工决算和验收,不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工程竣工初步验收合格后,未经审计即办理工程财务决算,或擅自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审计,逃避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工程量不按国家统一的计算规则和竣工图尺寸计算,不按规定标准对材料和设备等取费,虚列费用,造成工程造价提高,导致政府资金和国有资产的流失。此外,建设领域存在一个突出问题———采用虚构交易内容和虚假结算方式进行串通舞弊,由于参与单位多、隐蔽性强、涉案金额大,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严重损害公共利益。串通舞弊的主要形式有:地方政府干预国家重点投资项目,指使或授意他人搞计划外工程;建设单位串通施工、材料供应等单位挪用建设资金;施工企业人员串通,以虚假资料入账套取现金。

二、工程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客观原因

1.建设项目的敏感性、复杂性

工程项目尤其是国家投资项目,一直是一个公众敏感的话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可变因素多,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难免受个人利润驱动而篡改或制造虚假审计信息,大大增加了工程审计的风险性和审计人员的压力。此外,建设、交通、水利等管理部门都对建设项目管理制定了依据,出于对本部门或本行业特点的考虑,这些依据要求不一甚至互相冲突,加大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

2.工程造价审计容易引起失误

工程建设环节众多,人材物条件、自然环境、建设者主管认识等众多因素变数大,给工程审计工作增加了工作量和难度,稍有把握不准就容易引起审计误差甚至是失误,审计结果就会受到影响,也会给审计人员带来审计责任。与一般财务审计不同,工程造价审计实践性更强,一些审计证据必须从施工现场获得,一旦错过时机,现场考察和分析的困难程度就很大。监理工程师通常仅仅关注施工进度和质量,对现场签证的真实性缺乏监督,造成隐蔽工程量的认定存在风险。现阶段工程审计缺乏足够的事前预控和事中监督,工程管理缺陷未在前期表现出来,却集中反映在工程结算中,使得工程审计承担责任,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

3.审计要求及职能变化

随着建设市场管理行业不断发展,人们对审计的要求不断深化。审计职能也已不再局限于监督与评价,不仅要评价监督建设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效果性,还要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对项目管理及主要领导人的经济责任、项目绩效情况等进行评价,审计风险也相应增多。

(二)主观原因

1.国家投资项目易受地方政府干预

串通舞弊现象多存在于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其建设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法人,易受地方政府干预,为了搞基础设施建设甚至是政绩工程,而将建设资金用于其他工程建设。同级的审计监督部门只能睁一眼闭一眼,甚至视而不见,施工和监理人员无法与之对抗,为了保护个人利益而参与造假。

2.各利益主体对审计要求的多样性

建设单位希望提升项目管理水平而降低工程造价,以实现经济性和效益性;施工单位要求节约人工和材料,争取利益最大化;而行业监管部门看中项目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等。各管理部门对工程审计有着不同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因而检查部门的检查目的、检查标准也各不一致,导致审计结论、审计风险不同,但各利益主体为推卸责任,往往将问题归结于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这就是工程审计中最突出而无法控制的风险。

3.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足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水准、执业态度的严谨度,直接对审计质量及审计风险产生影响。由于建设工程审计的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专业性和政策性,要降低工程审计的风险,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除财务知识外,还应对工程技术有着丰富的知识积累。目前,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不了解工程结构和施工要求,致使审计工作质量达不到应有的要求,增强了潜在的审计风险。对审计的要求高,审计人力与技术资源却严重不足,因而审计机关常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代为审计,这虽然缓解了矛盾,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外聘人员的职业道德及业务水平如何、是否与审计对象有关联而应当回避等。同时,有些审计组为赶进度,简化审计流程,造成审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得不到保障;部分审计人员协调沟通能力不足,难以争取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配合与支持。

三、工程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工程审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果,防范审计风险,必须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中各个控制点进行控制,实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使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处于审计部门的监督下。

1.实施全过程跟踪式审计

之前我们开展的工程审计由于介入事件之后,属于事后审计,难以取得全面的审计信息。因此审计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主动争取工程、财务、生产管理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在其支持和认可下开展全过程审计,将风险意识贯穿于审计过程,时刻不忘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审计监督前期决策、招投标、资金管理、工程款结算及工程质量等项目环节,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工程审计是一项需要多种专业知识的边缘性职业,因此需搭建由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内部审计等构成的全方位立体化审计平台,通过集成共享知识、经验、资料和信息,以点带面,以专业审计机构和专家的丰富经验培养审计人员,带动整个工程审计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审计业务实施的基础,防范工程审计风险首先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审计人员应主动、及时地学习更新业务知识,熟练掌握运用定额标准、规定,经常了解建筑市场行情和发展情况,并且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和规范要求,提高抵御工程风险的能力与水平。审计机关必须高度重视团队精神的建设,促使审计人员自觉维护团队形象,从内心筑起防止职务犯罪的城墙。有条件的审计机关,可以设置廉政保证金制度,以进一步强化审计人员的廉政意识。

3.提高审计技术,规范审计程序

我们应当注重创新,积极研究使用新手段和新方法,如风险导向的工程审计方法等,并且要适应审计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培养审计人员提高计算机审计应用软件的使用水平,逐步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和网络审计的运用。同时,要规范审计程序,制定合理的审计方案,注重依法收集审计证据。

4.健全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审计风险范文3

1、财务审计风险定义

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国际审计标准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分中认为审计的实质是对误报财务资料可能造成的不适当影响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中对重要的错报财务报表没有进行适当的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性因素。我国审计准则中认为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和漏报等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尽管误报的情况也在考虑范围中,但是从审计风险的角度来说在基本的涵义表述上是一致的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对存在重大错误或者误报的财务报表在审计后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与事实不符合的审计意见风险。

2、财务审计风险的外在表现

一般来说,审计风险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为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以及再检查风险的组合,这是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所提出的看法。不可否认其对我国的财务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其中就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方面内容的揭示。

2.1固有中风险。

顾名思义,固有中的风险指的就是财务审计工作无法回避的实际风险,往往会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而存在,也会依附于会计报表的偏差错误而出现,是内部控制失效的体现。

2.2控制中风险。

控制中风险往往不能为审计人所清晰掌握,而财务审计单位往往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将其识别控制,其在一定程度上与固有风险类似,多会存在于财务报表中的漏洞。

2.3检查中风险。

财务审计在注册会计师采取控制和管理中依然会存在风险,这就是所谓的检查中风险,而其也经常表现在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的不合理数据和错报指标。

3、财务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在企业的财务经营管理中,导致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下文对此作出简单概述:

3.1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方法不合理。

财务审计的实际操作流程中经常伴随着不规范,这就导致相应的审计问题的出现。以财务审计取证环节为例,许多时候相关人员并没有安装国家法规进行操作,对于资产抵押、票据贴现等重要环节也往往疏于管理。不但不重视报表的项目合理性审核,更谈不上妥善审计,具体到审计方法上由于成本与指标的制约而极易出现纰漏,挂一漏十的情况常常出现,这对审计的最终质量有十分不利影响。

3.2财务审计缺乏科学手段,审计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其科学性与严肃权威性并重,是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操作中所不能回避的,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做出相应的把握。但在我国不少企业的实际操作中,不合理的审计现象依然时有发生,这之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未能使用科学严谨的手段进行审计工作。另一方面,人为原因也是财务审计中的重要因素,许多审计工作人员缺乏组织纪律,没有责任心和行业素养,甚者缺乏最基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正是这种风险审计意识的缺少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财务审计风险的破坏和影响,给相关工作留下隐患。

3.3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较弱,被审单位不主动配合。

同上文所述,审计从业人员的人为原因是审计风险评估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许多相应的工作人员根本不具备必要的业务能力,他们不但不能驾驭审计风险,更无法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许多时候这些缺乏扎实专业知识的人员在面对多变的审计环境时没有对应的应对手段,由于并没有适当的洞察和判断力,所以就无法完成高质量的审计任务。具体到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是否主动配合也影响着最终结果,如果相关单位存在瞻前顾后,不认真开展就会使工作中的阻碍或抵触增加,给正常的检查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审计人员不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下,被审单位不提供有效的审计资料,有意隐匿其经济活动内容,如此种种,都直接制约着审计质量的提升。

4、财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4.1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审计人员业务修养。

在面对时展和市场环境变更等情况时,对于新问题、新理论和新状况,都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培养新型人才。而具体到培训实践中,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升有关人员的修养。克服财务审计中的不良心理。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应重视自我道德的养成,重视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让智慧、真实、勤奋、诚恳等美德体现在审计人员身上。做一名有益于人民、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人。肩负起新时期财务审计赋予的光荣使命,不但做一名合格的工作者,而且更要做一名出色的工作者。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审计质量内控制度也是十分关键的,要保障设计工作对审计业务质量的合理管控,杜绝不健全和不到位的情况,着重保证审计质量。

4.2审计程序规范化,审计方法科学化。

审计程序规范化是保证现代财务审计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没有程序规范化,审计将一盘散沙,不能体现财务审计的实质性作用。落实到具体的财务审计工作中就需要相关人员做好计划和取证工作,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工作侧重点,积极遵守相关的法律条文。当出现不合理情况时要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逐一进行、逐一解决;再者是在方法上做到科学化、现代化、合理化,积极运用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和国外先进的基础审计模式,尽可能采取必要的收集审计工序,紧密联系实际,通过综合分析真实合法的采集资料,尽最大可能降低审计风险。

4.3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基金,健全审计法律法规。

为保证审计业务顺利开展,设置符合比例的风险防范基金就是十分必要的手段,建立风险防范基金,实行专户专储,专门用于因审计风险造成的损失,也可向保险公司投责任保险,这样便可从资金利用的角度防范风险,弥补一些因风险造成的损失。加强对审计人员应对能力和执法选择的培养是增强约束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要通过相关机制推动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者自觉地依据相应法规完成相关工作,并在专门机关审查时做好配合工作。发挥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就是要突出审计机关和有关人员中成的表率楷模作用。

5、结语

审计风险范文4

工程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项目准备到实施,再到验收投入运行,其最基本的流程就分成了数个小阶段,另外工程建设项目大多投资金额巨大,建设周期长,风险高,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这样一来,工程项目审计也在无形中受到了影响,审计难度大大的增加,结果可想而知,审计风险环节必然因此而变多,审计风险必然增加。

(一)工程项目准备阶段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

决策、设计、招标这三个步骤,都是工程项目准备阶段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这三个细分环节也是审计风险广泛潜伏的地方。首先,在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审计的重点主要在于审查工程项目是否按照工程要求开展设计规划、方案甄选,是否满足技术规范规定、份额以及工程前期自我评估的技术参考值等,由于这一阶段的审计对工程知识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很多审计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审计的难度和风险不小。其次,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审计的核心主要是对工程预算与计划的工程量是否做到基本准确,预算的指标是否能顺利且按时的完成等。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审核的数据资料较多,业务量大,稍有分心,就会影响后续审计的开展,招来审计风险。最后,招标阶段审计的重点在于审查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及操作的规范性,同时还应该审计投标单位工程建设资质是否满足工程招标的要求,防止施工单位不满足资质等级的前来承包工程。与此同时,需要审计的还有招标小组评标的规则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对标底工程量的计量、费用的划取、材料的调配等,审计人员最好要严格把关,以此来防止招投标过程中风险的产生。

(二)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审计风险

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一般包括物资采购、土建施工、电气装配等,该阶段应要确保的重点在于进度款的划拨是否和施工合同中计划的付款要求相符,套用的计价项目和数目是否准确,工程量核定的最终结果要和真实的施工进度相符。还有些工作,如工程项目的变更,现场签证的依据,计价方式的选择,实施合同的执行力度,如果不进行严格的要求和监督,都是审计的风险源。当然,预防外部失败成本的产生,如索赔事件等例外情况的发生,同样需要监督审查。

(三)检查和改进阶段的审计风险

工程项目检查和改进阶段一般指的是工程的竣工验收和投产运行这一过程,在这一阶段,我们在审计中需要关注的是工程项目的结算,检查结算是否依据合同上的条款计价执行的。对工程量需要精确的计量,有关联的费用需要仔细的核查,工程签证的手续是否符合齐全性的要求等,都需要进行严密审核,确保准确计量、万无一失,符合合同规定。计价程序、结算方法等内容都是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工程审计风险的“高危地带”。

二、工程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剖析

所谓工程审计风险,可以理解为审计主体在对一个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时,因无意得出有误差的审计结论以及建设项目风险转化为现实时,需要承担责任的可能性。也可以理解为,造成审计风险的原因基本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工程建设项目本身的风险加剧了工程审计的风险

1.管理体制指向不明

决策、设计、招标、施工、竣工结算以及评估等阶段的组合就是工程实施,这是一个连贯而又系统的过程,必须要进行全方位对角度的监督和管理。而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不互通有无,各自为政,双重管理,权责不清的问题,由此造成的工程项目各环节脱节,内在联系失调,违背了工程项目施工的内在规则的问题。这些工程项目大多没有经过专家的可行性分析讨论,有的项目都没有充分估计需要落实的项目资金,随意盲目,导致投资资源的严重浪费损毁。我国现行工程项目决策和管理体制缺乏必要的刚性在这些现象中得到了充分的反应,说明在制度方面还是有所缺失的。

2.工程建设项目专业性强

由于,工程项目从决策化到项目决算存在众多复杂环节,且建设项目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法律、法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所在地的市场变化等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工程审计所处的环境不断变化。再加上天然的因素、建设者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其他各种各样容易引发变故的不稳定因素,给工程的价格和成本带来变动,加大了工程项目审计的难度和作业量,审计师对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把握失误,就会给审计结果带来灾难性的威胁,审计质量和效率大大降低。

3.工程项目舞弊行为在所难免

工程项目大多是一个利益比较分散的地方,从项目开始到结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主体,而利益主体的趋利动机,都会导致他们一方或者多方联合,以便在工程项目的一个活多个环节中非法舞弊来谋取高额利益。以行为主体为标准来看,舞弊有三种:一是工程招标单位内部员工非法舞弊,以便获取不正当利益。二是中标单位机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以次充好等方法非法获利。三是内外部单位机构员工互相勾结,弄虚作假,编制虚假信息,签署虚假合同等等。

(二)审计风险延伸了工程审计的风险

1.审计方法的固有风险

总体说来,审计人员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标准、审计软件都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造成审计风险点。例如,使用不同的审计软件,对不同审计重点的关注,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等等,都会引发一定误差,而这种误差极有可能引发审计风险。

2.审计的要求发生了变化

极强的不稳定行事市场经济体制比较显著的特征,而要应对这样的体制,工程市场和审计要求一样也在不断的变化,审计的职能日益延展。国家及有关部门从不同的出发点考虑,针对建设工程审计,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以至于在日常的审计过程中,各部门对工程审计的着力点都有所偏差、不尽相同,从而对审计结论和风险影响也不太相同。但是所有类型的审计单位的审计,都必须接受相关部门的检验调查,而他们检查的目的和标准也相差甚远,所以,最后大多把问题都推到审计人员身上,这就引发了最突出却又无法防控的风险。

3.审计人员在审计能力和审计素质上缺乏火候

工程审计的涉猎的内容很多,包括一些政策性的东西,有很大技术难度的东西。不同的性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建设工程特点也必然不同,而对工程项目进行必要的审计时,想要把审计风险降低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那么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必然是比较高的,审计质量的高低与审计水平的高低是成正比的,而审计水平的高低却是与审计风险的大小成反比的。这样一来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审计人员是否敬业,是否有责任感,是否有职业道德,是否能出具客观公正、客观、真实的审计报告,这些都会对工程审计的风险造成影响。

三、应对工程审计中的风险可以采用的防范措施

(一)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审计

实行对工程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过程审计监督控制,包括从项目前期决策、招议标、立项规划、变更签证、项目实施造价控制、材料认质认价、决算审计、项目后期结算审核和评估等审计活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由单位审计部门来单独实施,也可以委托专门的中介机构来实施,还可以研究采取内审和社会审计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使审计部门从源头上控制工程的年度预算,从项目招投标、项目立项、材料资质认证监督、项目实施过程中隐蔽工程验收、结算审核等全方位进行审计。

(二)充分了解被审计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

在对工程项目实施审计之前,审计人员必须要对被审计项目的基本情况有客观、全面的了解。例如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有多少,计划资金有多少,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是哪天,施工地点在哪,是否有施工图纸,有无设计变更单、联络单,是否有验收记录、合同、竣工验交证书,有无发票等相关的资料。而且还要对工程单位的财务状况、管理制度、人事制度、人员配备等情况有个总体的认识。此外,还要对工程单位以前的工程项目审计的报告有重点的关注,以便完整的认识该单位工程项目的审计情况,以此来选定合适的审计形式方法和制定预防风险的措施,使工程审计得到完美的实施。

(三)切实提升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审计风险范文5

关键词: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信息化审计

在对2016年全国3000例会计审计违规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1875的案例是因为对会计审计风险认识不足造成的,正是因为对会计审计风险缺乏客观认识,才导致会计审计工作出现不规范、操作违规等多种迹象。

一、会计审计风险因素的有效分析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市场竞争环境具有明显的激烈性和突出性。各个企业为了有效地应对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纷纷开始重视会计审计工作方式的优化和生机。但是从我国目前的会计审计工作发展现状来看,某些管理者为了实现短期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往往会产生篡改会计审计数据的动机,导致会计审计工作质量受到波及和影响。部分单位和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方式和实际经济业务需要之间相去甚远,在无形之中加大了会计审计风险。此外,由于我国会计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一些会计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沉珂问题长时间存在,难以通过妥当的法律得到处理,在客观上导致会计审计工作风险的存在。上述内容是我国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因素导致的,直接影响了我国会计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对审计工作人员开展的调查问卷中,53%的审计工作人员认为审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其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和情况时无据可依,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二)会计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使得会计审计工作面临着多元化工作需求,同时也对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会计审计人员能够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会计审计工作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将解决意见,才能引领会计审计工作走上现代化和科学化道路。但是我国会计审计工作人员整体上存在专业能力低下、责任意识不足的问题,间接地降低了会计审计工作效率。首先,部分会计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适应会计审计工作实际发展需要,使得相关业务承担着较高的风险;其次,一些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对于会计审计工作所需信息掌握不充分,不能充分掌握信息化审计工作模式的基本要求,导致会计审计工作效益难以达到生产经营活动预期达到的效益;再次,很多审计工作人员对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风险缺乏基本意识,不能充分把握会计审计工作的战略意义,最终导致单位和企业承担较大经济损失。

(三)审计工作数量增加、会计审计工作模式亟待更新

在在经济一体化和多边贸易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活动贸易总量正以几何式增长方式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国家制定科学的部署和发展方向,引领我国经济社会朝着国际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前进。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审计对象数量、会计审计工作内容显著增加。而我国会计审计工作模式受到传统会计审计工作模式的制约,难以适应现代化会计审计工作需要,致使实际工作开展中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风险。因此,政府和各个企业都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时代条件变化带来的审计风险,为重新构建会计审计工作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健全会计审计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会计审计原则

要将会计审计工作从传统会计审计模式转变为信息会计审计模式,首先要从建立健全的会计审计法规着手,让单位和企业有明确的会计审计原则作为指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市场竞争形势和会计审计工作实际需要进行引领,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原则,在结合审计机构和审计部门实际工作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使得会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得到持续前进;第二,要重视会计审计工作流程的优化和会计监督体系的建立,将会计审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同时,社会各界要提升对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为优化会计审计工作方式奠定良好的基础。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伴随着内部控制规范、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与会计准则的适时调整,我国国内瑞华、立信、致同、天职国际等重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不规范数量降低了78.3%;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工作被揭露工作流程不规范、工作方法不科学的的案例减少了40%。

(二)加大会计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强化其风险意识

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实现信息化会计审计工作目标,需要不断地提升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灵活有机地运用会计审计专业知识来应对会计审计工作现实情况,加深对会计审计风险的把握程度和认识能力。具体来讲,各个单位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业务性质和会计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来对会计审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其在审计实践之中充分地利用会计审计理论知识,循序渐渐地提升会计审计工作能力和素养;此外,各单位和企业要重视会计审计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积极争取和高校会计审计专业的合作和交流,校企共同进行会计审计专业人才的打造,并通过专业的激励机制来强化会计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使得会计审计人员能够有效地应对会计审计流程之中的风险,并逐步地提升其综合素养。笔者在对本人所在地区会计审计人员培训情况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每一年有超过3000名的会计审计人员到高校或者培训机构进行进修,学习最新的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掌握了风险审计内涵和本质,为本地区会计审计工作规范性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实现会计审计信息管理系统

面对着会计审计数众多、内容繁杂的工作现状,为了有效地应对会计审计风险,需要充分地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发展结构,构建强大的会计审计信息系管理提供,为全面的会计审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在会计审计工作中引用可靠的信息技术对工作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和判断,并及时地对市场经济信息进行采集和整理,从整体上把控会计审计工作流程,将各个业务环节发生风险的概率讲到最低;其次,要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服务功能健全的会计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使得该系统能够满足多元化会计审计业务开展需求,实现对审计风险的有效规避。在信息技术使用和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上,我国会计审计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超过90%的会计审计部门已经做到了信息技术覆盖。

三、结语

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之中,受到市场经济环境、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会计审计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风险因素将会对审计业务质量和审计工作开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政府部门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细化审计准则,帮助单位和企业明确会计审计工作规范。同时,单位和企业还要重视会计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意识到审计工作开展中的各项问题,借助激励机制的健全和信息化审计方式的建立来提升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瑞华.基于会计审计风险原因与会计信息化审计对策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27).

[2]栾芳蕾.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27).

[3]董燎原.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防控对策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1).

[4]徐祖华.试论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J].中国乡镇会计,2016,(08).

审计风险范文6

[关键词]会计审计;审计风险;信息化审计

1引言

传统形式的会计审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的需求,为了能够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就需要将传统形式的会计审计逐渐转变成信息化的形式,这对于现阶段很多公司而言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转变期间,需要公司及时将转变过程中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及时解决,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公司在这期间会出现风险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对审计当中的各项制度实施进一步的优化,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化审计的进步。

2会计信息系统在审计过程中的风险

2.1系统出现错误的风险。会计信息系统化相比之传统形式而言更加智能,其主要是以计算机当中的自动化处理技术为基础,对所有数据实行自动排列,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还能够为公司节省一部分的人力资源,从而有效促进公司的进步。如果相关的工作人员无法对计算机当中的技术足够熟练,很有可能导致在对其实施计算的过程中,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出现错误。虽然人能够对计算机实施有效控制,而计算机是能够有效控制会计软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系统遭到他人修改还没有被发现,这样很有可能会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或是一些管理者将信息数据实施修改提供了理由。

2.2检查风险。为了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一些虚假的信息,就需要对这方面派遣专业的工作人员,而且这类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为检查数据,对公司当中的各项信息数据实施有效的审查。因为在运行计算机实行相应的计算方面的工作比较烦琐,所以就对其实施检查的人员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让这方面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熟悉自身的业务,还要做到能够灵活的操控所有的软件。如果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能力较差,很有可能导致在审查过程中出现错误,甚至有可能为公司造成一定的损失。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软件的更新速度逐渐提升,而这也就造成了在对其实施具体操作的难度逐渐降低。虽然能够非常快的将所有数据处理好,但是这也会让很多的工作人员过于依赖信息数据。随着软件的不断更新,也会导致对原数据实施处理更加困难,虽然能够有效降低审计的效率,与此同时还是会增加审计的风险。

3会计审计的风险要素

3.1社会竞争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从商的观念也随之改变,因为商业能够带给人极大的利益,这也就成为很多人选择创业的主要原因,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创业,不断有新的公司建立起来,这也造成了在市场上的竞争逐渐激烈起来。因为公司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大,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这项技术能够将数据做到零误差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会为了能够谋取更大的利益,而将自身的会计审计水平提升,甚至将数据实行更改,这样做不仅为后期的审计工作提升了难度,还为整个审计的失败奠定了基础。

3.2审计对象与内容。在我国对于审计的过程中,其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审计过程中所需要考察客体,也可以称为相关的经济方面活动。随着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加快,会计审计也逐渐向着全球化的方向进步,而市场竞争逐渐向着全球化方向迈进,这样还加剧了审计方面的工作。这时就需要根据现阶段的情况来具体分析,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就需要各个企业将其克服,这样才能够让公司有一个飞跃式的进步。

3.3审计工作人员的能力与道德。审计工作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工作,这也就造成对相关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足够丰富,以及专业技能更为扎实,这样在具体实施工作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如果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不足,很有可能会为公司造成一定的损失。这时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跟上现阶段的进展需求,这样才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损失。

4预防审计过程中的风险措施

4.1制定相关的制度。对于审计工作而言,必须制定相应且有效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在审计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所以就需要灵活运用科学的方式实施管理,这样不仅能够预防审计过程中的风险,还能有效降低风险的出现。尤其是在实行信息化审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实行,这样不仅能有效满足信息化审计的基础需求,还能有效预防审计过程中风险的发生。

4.2加强对审计的检查工作。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所有单位实施定期的审计检查工作,所以这个部门需要对公司的实际情况做到有效的掌握,这样才能减少审计过程中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在实施具体审计过程中,需要对公司的各个方面实行细致的检查,这样才能减轻审计风险的出现。与此同时,还要对相关工作人员实行定期的考核,而其考核的具体内容不能只是在操作方面,更应该将工作人员的各个方面考虑周全,尤其是在职业素养方面,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因为人为因素所带来的风险,还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的损失。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一个会计审计方面的信息数据库,因为公司所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巨大,所以为了能够更加方便调取信息,就需要建设相应的信息数据库,这样不仅以极快的速度寻找到想要的信息数据,还能减少其中潜藏的风险。

4.3强化公司内部控制。将公司内部的信息系统实行有效的控制,是完善审计的前提,而这个控制不单单是指简单的控制,而是将系统中的各种情况实行有效的控制。虽然在对公司实施控制过程中,其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是要想做到有效控制,就需要将制度以及程序在内部进行控制就可以了。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提升相关的工作人员实行具体的操作,而且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相对较高,尤其是在专业技能方面,需要让工作人员能够对工作做到以一个正确的心态实行,并且加强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状态。

4.4信息化审计特点。伴随着我国在信息方面的不断进步,随之而来的就是我国在审计相关行业也逐渐使用信息化技术,这也是为我国在审计方面的工作逐渐完善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会计信息化速度的加快,并且逐渐涌现出诸多的要求,为了适应现阶段社会对审计的要求,就需要让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并且能够及时更新与完善审计能力。会计审计自身具有较高效率的特点,这也是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将信息数据做到高效提取的能力,还能加速传统审计的工作效率。

5会计信息化审计具体实施方案

5.1建立一个完善的审计制度。要想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审计方案,只是依靠公司自身是不可行的,还要依靠政府。先需要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分析,制定相应的审计制度,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因为制度的原因而出现的损失,而相关的部门需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为失误而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还要逐渐将审计制度实施优化,这样才能让会计信息化审计得到更快的发展。

5.2加强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审计的工作人员是能实现信息化审计的核心,为了有效保证我国的法律法规以及审计原则等,一些固定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就需要审计能力强且专业素质高的审计团队作为基础,将公司中的所有资源调动起来,让其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样能够从根本上将公司内部的风险有效预防,还能防止外界审计风险的出现。与此同时,对审计团队实行岗位责任制度,对所有审计工作人员分配明确的工作职能以及任务,还要让所有审计人员对的工作质量负责,并且对其设置相应的奖罚制度,通过奖罚制度来促进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的积极性,还能有效增强员工的专业素养,从而有效避免因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导致审计出现风险。所以为了让审计过程中质量足够优质,就需要工作人员的能力足够高,为了有效提升公司审计水平,就需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实行相应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需要对其实行相应的培训,这样才能促进工作人员能够向着全方位的方向进步,从而促进这项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更加专业。

5.3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为了能够保证审计工作以高质量进行,相关企业就需要对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提升,能够在实施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一直保持高度警惕的心态,对企业自身及时检查,如果发现可能出现的风险苗头,就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要想实现风险管理的意识,就需要从主观的角度出发,提升企业审计人员对自身工作富有强烈的责任感,以此来促进审计工作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实行,以防失误的发生。并且将风险管理作为整个审计工作的核心,与此同时,还要提升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方面的培养,这样能够防止部分工作人员随意篡改审计的信息数据。在对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将互联网的环境风险考虑到并且要高度重视。此外,还要对互联网建设一个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以此来保证网络上的信息数据不会遭到窃取,防止网络风险出现。

5.4完善企业开展会计审计工作的制度设计。现阶段,在实施审计工作的环境方面,尤其是在审计工作方面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时就需要在公司中开展会计审计制度的设计,这样才能进一步实现信息化审计工作。对于政府而言,需要结合审核地区的实际开展情况以及需求等要素,来完善审计方面的制度,以相关制度的方式来引导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实现。此外,相关部门需要将自身的监管职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在实行具体的审计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审计方面的工作做到充分掌握与了解,将所有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准则,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其解决。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自身的工作职能充分了解,在具体实施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将理论充分运用至实践当中,从而将自身的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关会好.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审计风险与信息化审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14.

审计风险范文7

本文立足于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逐步从合规性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绩效审计等发展背景,积极探索风险导向审计在人民银行业务中的应用,分析基层人民银行在运用风险导向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人民银行强化风险管控。

【关键词】

风险导向审计;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管理

2011年,人民银行总行下发了《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2011~2013年规划》,提出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新模式,这种审计模式的转变是高效履行人民银行职责的客观需要。面对愈来愈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和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的国内形势,人民银行面临的内外部风险逐渐加大,风险事项的构成也趋于复杂。因此,适时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既符合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内审更好服务于中央银行履职需求,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重要突破口。

一、风险导向审计在基层人民银行业务中的探索应用

2016年,克拉玛依中支探索开展了货币金银业务风险导向审计,根据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和人民银行业务实际调整了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系统风险(固有风险)×可控制风险,制定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遵循“确立目标—风险识别—风险测量—等级认定—风险控制”的审计流程,并根据货币金银部门的履职目标建立了7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和93个三级指标,规定各风险点的评估标准、内容和方法,形成较完善的风险评价体系,审计结果得到被审计部门的充分认可,同时内审人员也发现运用风险导向审计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收集不完整未开发审计信息系统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是通过了解被审计对象的履职目标、业务流程和控制措施,掌握翔实的数据开展风险评估和分析测试,然后针对风险点设计个性化的审计程序,分配相应的审计人力资源。然而,现阶段内审部门与央行业务部门之间尚未实现数据库连接,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信息网络系统,内审部门获取的信息数据主要依赖于过去开展的审计项目资料的积累,掌握的是被审计对象的历史数据,不能实时反映当前人民银行的业务风险现状,加之这些零星片面的信息没有形成风险状况的数据积累,影响了风险评估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二)风险的正确评估与量化的审计手段缺乏

一是对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环节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实用工具,主要依靠手工查看会计凭证、报表等审计方式,使内审人员在业务的风险量化上容易受个人素质和经验差异的影响,制约了风险评估技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二是央行各项业务均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和数据集中,而内审人员由于没有参与这些系统的推广培训,对新系统、新业务的风险很难全面了解,导致实践中内部审计更侧重于对制度执行的检查测试,且大多依赖于详细审计或审计者个人经验判断的抽样审计方法,难以准确地界定抽样范围和重点,导致审计人员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抽样审计的结果,也无法利用这一结果对被审计业务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审计检查程序与现行审计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各种风险进行全面了解、识别,侧重于对风险的判断和执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缺陷,不特指已存在的违规情况,更多是对未发生风险的一种预警,作为一种风险提示作用,加之风险的存在也不是孤立的,涉及到主观能动性、客观局限性、系统完善性乃至整个政策有效性,且各种风险随时都处于不断更替、变化中,用整改问题的方法对待风险导向型审计的结论,不能够全面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的成果转化。因此,现行制度对程序完整性的要求影响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开展效果。

(四)内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风险导向审计需求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要求内审人员根据已获得的被审计部门的信息,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获取审计证据,然而各风险要素的评估、审计证据收集的数量和方法,都与内审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目前基层内审人员数理统计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他们对风险的预测尤其是对有关风险点、证据的判断多是凭工作经验做出的推理,具有较强的主观臆断性。

三、推动风险导向审计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运用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内审数据库建设

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是深入了解被审计对象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和开展风险评估,因此,获取翔实丰富的数据资料是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关键,内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的风险评估结果与实地审计测试结果出入大小取决于其所掌握的信息资料的多少,因此建议总行在业务软件上开设审计接口,探索建立包括央行业务及管理流程等内容的风险数据库,明确风险监测变量、风险指标和评估标准等内容,加强对重点业务、重要岗位的风险监测,实现对审计所需数据实时采集加工、动态的监控,使内审工作走出“信息孤岛”,为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提供直接的信息支撑。

(二)探索推广计算机辅助系统应用

审计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改革的大趋势,因此要不断探索完善审计的模式和方法,对人民银行重要业务领域,如货币发行、支付结算、国库、会计、科技等部门开展审计时,通过总行层面提取审计数据,逐步探索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实现快速分类、灵活分析,效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分析的效率和精度,使审计结果更趋于科学、规范、合理。

(三)加快推进人民银行风险导向审计制度建设

通过借鉴国外和其他行业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制定符合人民银行内部管理体制和业务特点的风险导向审计操作规程,扩大审前调查和风险数据分析应用,不仅对违规事实进行确认,还要对潜在的风险事项和风险点进行提示和关注,要求被审计部门制定风险管控措施,使其逐步接受风险管理理念,发挥好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作用。

(四)培养专业化的内审队伍

内审转型是一种理念和方法的更新,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研究国内外审计理论和方法,把握好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和外延,并将其与央行业务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发挥好内部审计服务组织治理的作用;同时加强内审人才培养,使其不仅精通审计理论和会计知识,还要掌握数理模型分析、计算机和经济金融等知识,促进内审人员转变审计观念、拓宽审计思路,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作者:王海容 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风险导向审计在人民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金融.2008(09).

[2]杨淑慧,龚文清.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的运用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1(08).

审计风险范文8

一、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经济新常态下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

1.内部审计环境更为复杂。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环境不断发展变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逐步扩大。内部审计不仅要对以往关注的方面给予关注,还要关注因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新的问题。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审计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新型全球化的持续推进以及“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也对企业经营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相应的经营风险也在逐渐增多,不可避免会引起更多的审计风险。此外,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粉饰业绩、公司高管片面追求利润的现象,使得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无法实现其内部监督作用,内部审计风险也因此逐渐增多。2.内部审计工作重心的转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党和国家逐渐加强了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将审计监督列入与行政监督同样重要的八大监督之一,这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深远影响。新常态下,面对经济稳定持续增长与防范经济风险并重的新要求,内部审计在国家治理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中也意义重大。但面对当代内部审计自我定位不明确、职能划分不清晰等问题,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受限。面对新常态带来的变化,现有的内审工作机制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式下企业飞速发展带来的诸多变化,审计风险由此进一步扩大。

(二)经济新常态下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

1.内部审计质量及管理水平不高。内部审计机构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相对独立性,但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员大多都是相熟悉的同事或领导,并与之有着间接相关关系,这使得审计过程和结论往往都会与某些具体的个人利益产生联系,因此审计风险不断增多。虽然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体制能够有效地防范与控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内部审计风险。但是,新常态下随着企业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审计任务也在不断加重,内部审计机构普遍存在的程序不规范、方法不适应等问题,使得内部审计的风险逐渐加大。2.内部审计工作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内部审计注重于对企业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并没有充分运用其服务和提供决策建议的作用。相比较而言,经济新常态下的内部审计则对管理审计给予了更多关注,就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整体运作过程进行审计,包括项目决策、项目实施过程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等方面的审计,致力于为企业增添价值。同时,以往被动的、事后纠错的内部审计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新常态下,内部审计也从以往被动的事后审计向主动防范和规避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转变,加强对企业整体运作过程的把控。转变内部审计的工作方式,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范围逐渐扩大,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不断增多,审计风险也进一步增加。3.内部审计现代信息化的加深。当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以往的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已无法满足新常态下的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审计分析和审计抽样等专业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广泛使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然而,在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为企业审计工作带来如此多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审计现代信息化随之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审计风险。随着内部审计现代信息化逐步加深而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使得审计风险进一步增加。被审计单位对信息技术业务处理的日常化,使得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面对当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无法到达所需水平的现状,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多。

二、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风险识别途径

(一)企业管理层面内部审计风险识别途径

1.关注企业的重大事项。新常态下,企业与内部审计进一步发展变化,从企业管理层面来看,内部审计风险识别应对企业的重大事项给予更多关注。内部审计风险识别首先要对企业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进行重点关注,从制度的建立入手,明确决策机制的内容、范围以及权限,审查企业通过的决策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其次关注企业岗位设置原则以及具体的设置方法,重点审查企业岗位设置是否遵守不相容职务相分离、集权与分权相制衡的基本原则;审查企业是否建立了合法有效的惩罚与激励制度等。2.关注企业的内外环境。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应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关注,如关注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引导了员工的价值观,是否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发挥了潜在影响;关注企业在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履行情况等。除此之外,还应从企业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三个方面对企业外部环境进行具体审查,通过企业政策、企业事故统计报告、企业相关检验制度等渠道进行查证。同时,给予可能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影响的外部环境更多关注,比如对企业关于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将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保护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等方面纳入关注的范围。3.关注企业的管理制度。面对经济新常态形势下的新变化,企业需要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识别的强度。内部审计应深入了解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审计风险,从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尤其是有着内部监督职能的内部审计机构入手,关注其设置是否合规合法,不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同时,内部审计应重点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审查内控制度的合理、有效性,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能否为企业内部审计提供有利条件。同样,全面预算管理也是内部审计需要关注的方面,通过查阅企业历年的预算报告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等方式,审查企业预算的编制是否全面,所涉及的数据又是否真实、可靠等。

(二)经济业务层面内部审计风险识别途径

1.关注企业的员工管理。从经济业务的层面来看,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风险识别时,面对不同的问题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首先,可以从企业的员工管理入手,对企业各部门岗位的实际需求、员工工资薪酬及福利的发放情况、企业员工培训活动的经费以及工会经费的管理等领域进行重点关注。其次关注各部门、岗位的实际需求数与企业在岗员工人数是否相符,查阅相关的员工花名册、工资单以及劳务合同确认是否存在瞒报、虚报员工人数的情况;关注员工工资薪酬及福利的发放是否真实、及时,工资发放过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通过福利费明细、日记账账目以及各种凭证查证是否存在不合规发放员工福利的情况;关注企业员工培训活动是否正常开展,培训经费支出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通过明细账以及工资账单等渠道,审查培训经费和工会经费是否在合适的范围和标准里,是否得到真正的落实等。2.关注企业的财务管理。关注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涉及到企业的资金、收入以及成本费用三个方面的管理。首先,在企业资金管理方面内部审计应重点关注企业进行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如筹资、投资活动。还应关注企业在资金使用情况以及资金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如重点审查企业资金使用程序是否合法、合规,以及资金的运行过程是否真实、有效等。同时,内部审计还应关注企业资金往来风险、货币资金风险以及票据与印章的保管风险,关注企业是否设立了健全有效的往来账户结算制度等。其次,关于企业收入管理方面应从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真实性、账务处理以及入账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关注。再其次,对企业成本费用方面进行审计风险识别时,应重点关注企业销售产品的成本,以及管理、销售部门在营运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间接费用是否真实,结转是否准确、及时等。3.关注企业的物资管理。关注企业的物资管理,内部审计应对企业的资产、营销以及物资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关注。在内部审计风险识别环节,应从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资产管理审查,重点关注企业资产发生增减变动时各项业务是否真实存在、入账时各项数据又是否准确和完整等。而关注企业的营销管理则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经营业务,审查企业营销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制定的营销策略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等。同样,在物资方面主要检查物资的计划制订与实施情况,按照计划、采购、仓储、废旧四个环节对物资管理进行审查。关注企业是否建立了采购管理制度,关注制定的采购计划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是否相匹配;通过审查采购清单、合同以及相关记账凭证,关注采购物资是否及时、价款与账目是否相符等。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