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部审计风险与防范策略探析

医院内部审计风险与防范策略探析

摘要:内部审计是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医院资金合理使用、推动医院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从目前来看,部分公立医院在内部审计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给医院的长远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从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特点出发,就其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公立医院更好地实施内部审计工作。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风险;防范

新的发展环境下,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得以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帮助医院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减少资源浪费问题,也可以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医疗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医疗风险的频繁出现,导致了医院内部审计难度的增大,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成为公立医院在实施相关工作时,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特点

1.广泛性。广泛性指的是内部审计的范围,公立医院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需要为医院医疗、管理等工作服务,因此审计的范围十分广泛,除去基本的财务收支审计,更体现在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内部控制、物资采购、资产管理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强调对医院经营管理活动合规性的监督,以及对医疗成本合理性、工作指标真实性的评价。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新形势下,公立医院本身的体制机制以及所处的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进一步拓展了内部审计的范围。

2.政策性。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政府部门的约束,需要接受政府的监管及考评工作,这也使得其在内部审计方面同样有着很强的政策性,内部审计的重点需要紧跟政策的发展情况,同时也需要在审计评价标准中,纳入相应的政策措施,就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评,推动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3.复杂性。在我国,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有着非常特殊的性质,其运营状况会受到物价、医保、药监等机构的监督管理,而且其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与公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也使得其内部审计机构相比常规企事业单位更加复杂,审计部门需要接受医院管理层的直接领导,也需要配合外部监管部门的工作,更是必须在社会监督的范围内开展。以此为背景,公立医院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独立性的基本原则,做出客观而且公正的评价,关注医院整体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对医护人员的利益以及患者的基本权益进行协调,确保社会责任的有效落实。

二、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1.审计模式应用不当。经济新常态下,伴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迅速,公立医院在各个方面都开始逐渐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运作。以国家相关政策为指导,医院管理层认识到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模式,但是因为欠缺有效的制度建设,内部审计模式并没有能够被合理的应用到实践中,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效果,部分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判断,没有能够联合医院的其他部门共同实施内部审计,这样必然会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增大。

2.审计部门设置缺陷。一是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财务部门的内设或下属机构,审计人员需要接受财务部门负责人的管理,同时又需要对财务工作进行审计和评价,独立性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审计工作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二是将审计部门与绩效核算部门合并,使得审计监督与绩效考核等工作混下,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内部审计的质量受到了一定影响;三是虽然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是依然需要接受医院领导的管理,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顾及医院形象,审计意见有所保留。

3.审计人员素质不高。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是确保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也会对内部审计风险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则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风险和隐患。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很多公立医院中的内部审计人员都是财会专业出身,缺乏对于内部审计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认知,而且存在社会责任意识以及职业道德意识缺失的情况,无法对内部审计责任进行有效落实,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4.内部审计方法落后。一是没有能够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进行合理应用。医疗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公立医院面临的竞争环境越发激烈,本身的经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医院需要做好内部审计方法的更新,借助风险导向审计实现对于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但是事实上,很多公立医院并没有能够真正认识到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也没有形成严格的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影响了内部审计风险的防控效果;二是内部审计的信息化进程十分缓慢。不少公立医院在内部审计中,缺乏对于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就医院运营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验证,也无法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防范和控制。同时,医院专用的内部审计软件比较稀少,加上HIS系统数据接口缺乏统一标准,想要将通用审计软件绑定医院信息系统难度就较大,同样会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增大。

三、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新的发展环境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深化,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总会计师制度以及党政分设等措施的贯彻落实,要求公立医院在发展中需要切实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从而真正保障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

1.优化审计模式应用。从公立医院的角度,想要提高自身内部审计的效果,需要对内部审计的模式进行合理利用,将审计模式的优势和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为审计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在实践中,一是应该推动内部审计范围的持续扩大,使得内部审计能够实现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各个环节的全面渗透,制定出标准化规范化的监督审核机制,以此来实现对于医院内部各类经济活动的客观评价;二是公立医院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推动内部审计问责制度的构建和落实,为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指导。例如,应该及时发现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其做出改进,就操作失误引发的内部审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三是应该强调法制化建设,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个更加规范的外部环境,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应用效能的提高。

2.合理设置审计机构。公立医院具有非营利性的特征,想要实现自身的可靠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建立起可靠的内部审计机构,壮大内部审计队伍,提升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尽可能减少外在因素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推动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考核部门的分离,确保其能够各司其职,形成健全完善的管理制衡机制,直接由一把手分管,提高内部审计权威性,督促各部门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勒令相关部门做出改进,将内部审计落到实处。可以探索建立引入外部审计人才模式,医院设置审计管理委员会,直接就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管,强化审计监察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3.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公立医院在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防范时,应该高度重视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来为内部审计风险防控提供良好保障。而从审计人员的角度,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加大国家审计准则的执行力度,掌握专业审计知识的同时,也需要了解相关财务、法律、医院业务、信息化等多方面知识,具备可靠的沟通协调能力。医院应该做好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在强调公平竞争的同时,设置相应的奖惩机制,调动审计人员对于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4.革新内部审计方法。一是应该改变传统的审计模式,将风险导向审计应用到内部审计中,构建起相应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人员需要熟悉医院的经营环境和业务流程,做好重大缺陷风险的定量和定性评估,确定好内部审计的重点,做好内部审计风险的合理控制;二是应该引入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借助嵌入式审计模块,完成对于各类数据信息的实时收集和整理,配合审计软件找出数据中存在的异常,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和审计工作的效率。同时,应该做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借助集成测试等手段,就信息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性进行检验,推动信息技术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四、结语

总而言之,公立医院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发审计风险,需要医院管理层重视起来,做好审计风险成因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为医院的稳定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参考文献

1.綦莺.刍议大数据时代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机遇及挑战.财经界(学术版),2020(13).

2.王建芳.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审计及监管措施.财经界,2020(07).

3.吴燕.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财会学习,2020(04).

4.吴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存在问题与建议.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0,31(01).

5.曲倍.大数据下医院财务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01).

6.祝闰.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策略.财富时代,2019(12).

作者:钱黎 单位:宜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