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计风险浅议

工程审计风险浅议

一、工程审计中的主要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对扩大内需、繁荣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策划、评估、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中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我国现行“三位一体”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实际上却各自为政,导致工程施工、造价、审计等环节脱节,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政府官员为追求政绩,未经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即以行政权决定工程项目建设,形成了“首长工程”、“条子工程”、“三边工程”,有的甚至未落实资金而成了“烂尾工程”,造成项目投资严重损失浪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要求进行变更;而很多设计人员事前不对现场情况作详细了解,部分设计单位规模小、业务素质不高,往往需要大量设计变更,致使工程费用增加。工程审计的重点落在竣工结算上,忽视招标工作,导致串标、陪标、买标、漏标现象层出不穷,先施工后招投标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单位随意签订包干价合同,大量使用自供材料,将应公开招标的项目分为若干小项目,控制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以规避施工招标。招标时还存在对投标企业资质审查不严的现象,出借营业执照、资质证书,以及一人代表几家施工企业投标事件时有发生。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不遵合同规定或偷工减料,违背建设环节的先后顺序,确定不合理工期,虚列工程建设成本,也给工程审计造成了巨大风险。有的建设单位在竣工结算上存在许多问题,不重视控制设计变更,未对相应的工程量与投资增减进行记录;完工后不积极进行竣工决算和验收,不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工程竣工初步验收合格后,未经审计即办理工程财务决算,或擅自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审计,逃避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工程量不按国家统一的计算规则和竣工图尺寸计算,不按规定标准对材料和设备等取费,虚列费用,造成工程造价提高,导致政府资金和国有资产的流失。此外,建设领域存在一个突出问题———采用虚构交易内容和虚假结算方式进行串通舞弊,由于参与单位多、隐蔽性强、涉案金额大,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严重损害公共利益。串通舞弊的主要形式有:地方政府干预国家重点投资项目,指使或授意他人搞计划外工程;建设单位串通施工、材料供应等单位挪用建设资金;施工企业人员串通,以虚假资料入账套取现金。

二、工程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客观原因

1.建设项目的敏感性、复杂性

工程项目尤其是国家投资项目,一直是一个公众敏感的话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可变因素多,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难免受个人利润驱动而篡改或制造虚假审计信息,大大增加了工程审计的风险性和审计人员的压力。此外,建设、交通、水利等管理部门都对建设项目管理制定了依据,出于对本部门或本行业特点的考虑,这些依据要求不一甚至互相冲突,加大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

2.工程造价审计容易引起失误

工程建设环节众多,人材物条件、自然环境、建设者主管认识等众多因素变数大,给工程审计工作增加了工作量和难度,稍有把握不准就容易引起审计误差甚至是失误,审计结果就会受到影响,也会给审计人员带来审计责任。与一般财务审计不同,工程造价审计实践性更强,一些审计证据必须从施工现场获得,一旦错过时机,现场考察和分析的困难程度就很大。监理工程师通常仅仅关注施工进度和质量,对现场签证的真实性缺乏监督,造成隐蔽工程量的认定存在风险。现阶段工程审计缺乏足够的事前预控和事中监督,工程管理缺陷未在前期表现出来,却集中反映在工程结算中,使得工程审计承担责任,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

3.审计要求及职能变化

随着建设市场管理行业不断发展,人们对审计的要求不断深化。审计职能也已不再局限于监督与评价,不仅要评价监督建设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效果性,还要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对项目管理及主要领导人的经济责任、项目绩效情况等进行评价,审计风险也相应增多。

(二)主观原因

1.国家投资项目易受地方政府干预

串通舞弊现象多存在于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其建设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法人,易受地方政府干预,为了搞基础设施建设甚至是政绩工程,而将建设资金用于其他工程建设。同级的审计监督部门只能睁一眼闭一眼,甚至视而不见,施工和监理人员无法与之对抗,为了保护个人利益而参与造假。

2.各利益主体对审计要求的多样性

建设单位希望提升项目管理水平而降低工程造价,以实现经济性和效益性;施工单位要求节约人工和材料,争取利益最大化;而行业监管部门看中项目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等。各管理部门对工程审计有着不同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因而检查部门的检查目的、检查标准也各不一致,导致审计结论、审计风险不同,但各利益主体为推卸责任,往往将问题归结于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这就是工程审计中最突出而无法控制的风险。

3.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足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水准、执业态度的严谨度,直接对审计质量及审计风险产生影响。由于建设工程审计的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专业性和政策性,要降低工程审计的风险,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除财务知识外,还应对工程技术有着丰富的知识积累。目前,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不了解工程结构和施工要求,致使审计工作质量达不到应有的要求,增强了潜在的审计风险。对审计的要求高,审计人力与技术资源却严重不足,因而审计机关常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代为审计,这虽然缓解了矛盾,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外聘人员的职业道德及业务水平如何、是否与审计对象有关联而应当回避等。同时,有些审计组为赶进度,简化审计流程,造成审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得不到保障;部分审计人员协调沟通能力不足,难以争取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配合与支持。

三、工程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工程审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果,防范审计风险,必须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中各个控制点进行控制,实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使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处于审计部门的监督下。

1.实施全过程跟踪式审计

之前我们开展的工程审计由于介入事件之后,属于事后审计,难以取得全面的审计信息。因此审计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主动争取工程、财务、生产管理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在其支持和认可下开展全过程审计,将风险意识贯穿于审计过程,时刻不忘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审计监督前期决策、招投标、资金管理、工程款结算及工程质量等项目环节,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工程审计是一项需要多种专业知识的边缘性职业,因此需搭建由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内部审计等构成的全方位立体化审计平台,通过集成共享知识、经验、资料和信息,以点带面,以专业审计机构和专家的丰富经验培养审计人员,带动整个工程审计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审计业务实施的基础,防范工程审计风险首先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审计人员应主动、及时地学习更新业务知识,熟练掌握运用定额标准、规定,经常了解建筑市场行情和发展情况,并且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和规范要求,提高抵御工程风险的能力与水平。审计机关必须高度重视团队精神的建设,促使审计人员自觉维护团队形象,从内心筑起防止职务犯罪的城墙。有条件的审计机关,可以设置廉政保证金制度,以进一步强化审计人员的廉政意识。

3.提高审计技术,规范审计程序

我们应当注重创新,积极研究使用新手段和新方法,如风险导向的工程审计方法等,并且要适应审计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培养审计人员提高计算机审计应用软件的使用水平,逐步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和网络审计的运用。同时,要规范审计程序,制定合理的审计方案,注重依法收集审计证据。

4.健全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工程建设单位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的效果性,明确审计组织内部职责和权限,做到事事有监督、有考核,从源头上杜绝问题的发生。首先要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应落实三级复核制度,减少或消除人为审计误差;制定审计回避制度,与被审单位存在利害关系的审计人员应当回避;建立内部监督机制,设立工程监理、建设单位现场代表和内部审计部门等互相牵制的岗位,互相监督;建立审计承诺制度,要求被审计单位做出书面承诺,确保其提供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设计事后抽查复审制度,按随机原则,抽取一定比率的已完成项目进行复审,根据复审结果进行奖罚。其次,应当完善自律机制。按照国家审计署制定的“八不准”审计纪律要求,从审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入手,坚持强化“他律”促“自律”的原则,签订《审计人员廉洁自律承诺书》,建立严格的纪律约束机制,铸就一支纪律严、作风正、效率高的审计队伍。

作者:江丽媛 单位:南京审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