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监测范例

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范文1

关键词:水环境;污染检测;生物监测;运用

1引言

水质是评价水环境治理工作成效的关键依据,在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时,水环境污染检测工作实施的好坏,将会对水环境治理工作是否具有针对性有着直接影响。与此同时,生物监测在现阶段水环境污染检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并且其可通过生物个体、种群或者群落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所形成的反应,将污染的程度、范围等清楚地表现出来,以此来对水环境污染情况加以评判。与其他检测手段相比,生物监测存在诸多优势,所以生物监测在今后水环境污染检测中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2生物监测的应用原理

生物监测是以生物学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如果环境遭受污染,则生物与其依赖生存的环境之间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应,从而导致生物在区域分布、生理生化指标等方面出现相应的变化,根据这种变化来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行判断。生物监测在水环境污染检测中的应用,同样也是根据水生生物种群、个体以及群落数量、健康程度等情况,分析与评价水环境的具体污染程度,为今后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有针对性开展提供参考与依据。

3生物监测的特点

与其他理化监测手段相比,生物监测存在诸多优势,例如,灵敏性高以及经济实用等,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即:(1)极高的灵敏性。使用理化监测手段,水体中含量较低的污染物则会被难以发现,而使用生物监测手段,其可对含量极低的污染物做出快速的反应,从而做出相应的预警。(2)生物放大性。理化监测难以对剂量小,长时间积累而形成的慢性毒性进行精准的监测,但是通过使用生物监测,被检区域内的生物可通过食物链将环境中存在的微量污染物富集起来,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可以显著提升污染物浓度,从而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3)便捷、实用。理化监测的操作较为繁杂,而且需要使用现代化的仪器,仪器的维护工作也需要额外关注。生物监测的作业步骤与设备的使用可大幅度减少,并且更加容易操作。

4水环境污染检测中生物监测的运用

4.1微生物监测方法

相比于其他生物监测方法,微生物监测方法在水环境污染检测中的应用最早,并且随着多年发展,微生物监测方法更加成熟、可靠。微生物监测方法的应用,其可有效地检测水环境中不同菌类的数量、群落规模等,随后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得出被测水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指数,从而帮助科研人员更加准确的评价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其中,选择聚氨酯塑料块作为基质,随后采集水环境中的微生物,通过化验分析得出各类生化参数,由此来综合、准确的评判被测水环境中的污染程度。在实际应用微生物监测技术时,随着微生物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相应的监测方法较比以往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和创新,检测结果的真实程度大幅提高。另外,对微生物监测装置加以科学优化,其检测效果与准确程度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并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分析出微生物群落的演化规律,使检测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4.2发光细菌监测方法

当前,由于发光细菌监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卓越的表现,所以其在水环境污染检测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此外,以费氏弧菌发光特点为理论基础,在被检水环境中放入发光细菌,并使用水质毒性检测设备来检测水体中的综合毒性程度,由此来对水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另外,为缩短发光细菌监测方法的监测时间,可通过重新设计发光细菌的污染物遗传毒性,实现在3h内便可检测水体中毒性的目的,但是此方法的检测误差大,在实际应用阶段需要予以谨慎的对待。

4.3生物行为反应监测方法

通常来说,生物的生理机能会因为水体遭受污染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通过使用生物行为反应监测方法,其可准确的测定生物生理机能,从而将水体污染程度清晰的反映出来。当前,在检测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主要使用水蚤或鱼类等生物作为监测工具,而鱼类的使用最为普遍。在检测水质过程中,由于斑马鱼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感受到水体质量的变化,所以斑马鱼也因此成了水质监测工作中最常使用的生物。另外,人类的基因与斑马鱼的基因有许多相似的部分,使用斑马鱼来检测水质,可对水质是否满足人类健康要求予以更好的判断。与此同时,在检测水体中重金属含量时,同样也可使用斑马鱼来开展检测工作,例如,如果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超标,则鱼的呼吸规律就会变得不均匀,由此便可判断水体遭受重金属污染。在光电检测仪器的帮助下,其可对水蚤的生命活动强弱进行检测,如果水体造成污染,则水蚤的繁殖能力与死亡率将会出现明显变化,根据变化程度的大小来确定水环境的污染程度。

4.4动物监测方法

在检测水环境污染情况时,通过对部分两栖动物或者底栖动物生存情况的观察与监测,同样可对水环境污染程度予以有效的评价。其中,统计出水环境中两栖动物或底栖动物的数量与种群规模,随后可根据动物数量与种群规模的变化趋势对水质情况进行评判。例如,鲫鱼在我国水域中的分布十分广泛,当水体中的二氯苯酚的浓度较低时,鲫鱼肝脏的抗氧化系统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可以此来检测水体的污染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动物监测方法的应用还很不成熟,而且研究投入也十分有限,所以为提升动物监测方法在我国的应用水平,相关人员还需加大研究力度,努力提升动物监测方法的应用效果。

5提升生物监测技术应用水平的对策

5.1完善并建立生物监测的标准化体系

当前,我国生物监测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着不小的差距,所以为提升生物监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效果,我国相关职能部门必须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生物监测标准化体系,以立法为手段,将生物监测纳入环境监测的体系之中,确保生物监测可以得到规范化、标准化的执行。

5.2构建自动在线生物监测系统

逐渐摒弃传统低效率、误差大的人工采样模式,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生物监测自动在线系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生物监测的效率,使生物监测结果更具真实性,为接下来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宝贵的决策依据。

5.3构建生物监测早期预警系统

现阶段,随着我国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工业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而没有对排放物予以严格的控制,加之我国环境监察手段尚未完善,导致很多水环境遭受严重的污染。因此,科学、合理的构建生物监测早期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对水体污染情况进行准确的预警,避免水环境污染程度进一步扩大。

5.4建立生物监测数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将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并将监测数据存储到网络平台中,不仅可及时帮助有关人员查询监测数据,而且可根据数据变化情况掌握水环境的污染趋势,从而使治理工作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另外,根据分析监测数据及生物监测指标,从中了解不同生物在不同季节,机体中污染物的累积程度,得到监测生物的典型症状与污染物背景值,并存放到所建立的数据库中。

5.5生物监测与理化监测相结合

尽管生物监测存在诸多优势,例如,灵敏性高以及经济实用等优点,但是理化监测同样存在优势,所以为更加准确、全面的评价水环境污染情况,有必要将理化监测与生物监测加以科学的融合,发挥两者不同的优势,弥补两者存在的不足,使水环境污染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得到提升,以此来更有效的指导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

5.6寻找更多更可靠的监测生物

由于生物监测存在极具潜力的发展前景,有关机构或部门需加大对生物监测技术研究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大生物监测技术的研究力度,努力发掘更多、更可靠、更加经济的可用于水环境污染检测的生物,并尝试将其应用在实际水环境污染检测工作当中,使水环境污染检测结果更加全面、准确。

6结束语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尽管出现了显著的增长,但是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已然成了制约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此外,水是人类繁衍生息不可或缺的要素,所以为改善我国水环境质量,指导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作为新时代的绿水青山守护者,检测人员必须要加大生物监测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力度,使用更具针对性的生物监测技术进行水环境污染检测,让水环境污染检测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对提升我国水环境治理的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计叶,吴雨蒙,许秋瑾.水环境的生物监测方法及其应用[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9(5).

[2]施炜,唐欢.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及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7(6).

[3]彭绍娟.生物监测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8(3).

[4]郑雪松.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运用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1).

生物监测范文2

关键词:生物监测;水环境污染监测;应用

现阶段,导致水环境日益恶劣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因为工农业的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等的随意排放,另外一方面来源于乱砍滥伐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监测和治理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生物监测利用生物对水环境变化的反映,来实现对水环境污染的监测,不仅可以准确的反映水环境污染的程度,而且还能对水环境的改变有一定的帮助。在水污染环境监测当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1生物监测基本情况介绍

当水环境发生细微的变化时,率先做出反映的是水中的相关生物,通过对它们数量、生理特征以及健康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监测,可以有效地获得水污染的程度,为进行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常见的生物监测包含毒理学方法、生理学方法以及生态学方法。采用生物监测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相对操作简单,可以实现较大覆盖面积的水环境监测;(2)对水环境污染变化的反应较为迅速,灵敏度高,相对应的监测结果准确;(3)具有较高的经济性能,无需复杂的仪表设备,节约了相关的设备投入和后期维护费用。

2生物监测的类型

2.1按照不同生物对环境变化的不同反应进行分类

通常这种生物监测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被动监测:生物无法适应水环境所产生的变化,导致出现迁徙或者大面积的死亡;(2)主动监测:生物本身的适应能力较强,当外界的环境污染发生变化后,生物根据这种变化去调整自身的一些性能,去适应这种变化。通过以上两种变化,人们可以清楚地发现生物出现的表象变化,从而判断水环境的污染产生了变化。

2.2按照生物的种族进行分类

根据生物的种类,一般可以将生物监测分为:动物监测、植物监测和微生物监测。不同的生物在面对相同环境变化下,产生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反应和变化,对水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常见的生物有:鱼、蚯蚓以及水草等植物。

2.3按照生物所处的环境不同分类

部分生物对所需要生存的环境要求比较苛刻,因此根据生存环境的差异,可以将生物监测划分为大气监测、水体监测以及土壤监测等[1]。

3生物监测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实际应用

3.1应用底栖动物的生物监测

底栖动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的底泥中,不仅在水域中分布的面积较为广泛,而且肉眼可见且行动能力较差。基于以上特点,底栖动物常被用作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对象。在我国,河蚬是常见的水环境污染监测底栖动物,通过河蚬体内汞元素的含量变化,可以对水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行精准的分析[2]。

3.2应用原生生物的生物监测

原生生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大多为单细胞生物,不仅种类多种多样,而且数量较大,在水中的分布十分广泛。作为水系生态食物链当中重要的一环,原生生物可以提升水环境中细菌和藻类的生长速度,可以提升水环境的能量转换和物资循环,对污染物进行分解,能够很好地对水环境污染进行净化。

3.3应用藻类的生物监测

在水环境中,最常见的植物就是藻类,藻类对水环境当中的重金属和营养盐较为敏感。通过监测藻类的化学成分、茂密程度以及种类的变化,可以清晰地掌握水环境的污染情况。例如如果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会导致藻类出现生长停止,光合作用下降,出现萎缩甚至死亡的情况。借此人们就可以判断出水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应采取对应的措施对水环境污染进行治理[3]。

3.4应用两栖动物的生物监测

两栖生物可以同时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他们的皮肤具备一定的渗透能力,可以完成呼吸的任务。常见的两栖生物有青蛙、牛蛙等。通过两栖生物监测不仅可以实现对水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而且还可以实现对陆地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在我国,两栖生物常被用于对重金属、农药以及杀虫剂的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中。

3.5应用鱼类的生物监测

鱼类是常见的水生生物之一,常见的鱼类生物监测有鲫鱼、剑尾鱼等。相比较其他鱼类,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广泛地分布在不同的水域当中。如在对水环境污染监测过程中,发现鲫鱼的肝脏抗氧化系统出现问题,可以推断出水环境中的二氯苯酚浓度偏低;如果要对水中的氯化镉浓度进行监测,则可以通过对鲫鱼的淋巴细胞的损伤程度进行分析判断[4]。

4结语

总而言之,水环境污染问题危害巨大,尤其是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当下,除了加强对相关污染企业的行为的约束之外,还应采取科学的手段对水环境污染进行监测。相比较传统的监测方法,生物监测具有灵敏度高、监测准确、成本投入较低,且覆盖面积广的特点,在水环境污染监测当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相关工作者应当加强对生物监测的研究,提升生物监测应用的效果,推动我国水环境污染的持续改善。

参考文献

[1]陈进.论生物监测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5(15):36-36.

[2]张林.生物监测及其在水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5):12-13.

[3]向杰.浅析生物监测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4(4):16.

生物监测范文3

关键词:生物监测;水环境;污染检测;应用

引言

我国的水资源类型较为丰富,包含地下水、地表水、污水和废水等多种类型。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水环境检测系统,但是不同类型的水资源的检测还不是很完善。生物监测作为水环境监测方式之一,对保护水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生物监测的概念

生物与环境之间构成生态有机整体,环境的变化将对生活在该环境下的生物构成直接影响,在生活习性和功能上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生物监测根据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借助水生物在不同水质中的身体因素变化和生活形态的改变数据,实现对水环境污染的判断。生物监测是通过对生物个体或群众在环境污染中的变化或反映来体现环境污染状况,为环境质量的检测和评价做出分析依据。水环境受到污染后必然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当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在环境内实现扩散和转化后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入到生物的体内,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体内表现出的物质含量的变化,分析水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判断污染程度和对水体构成的综合危害[1]。

2生物监测水污染的方法

水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天然的水环境中生存着大量的水生物群落。当水体环境受到污染时,水生物群落将作出反应。根据水生物的反应情况来判断水污染的程度具有综合和直接的指示作用。

2.1生物毒性实验

生物毒性试验分为静水式生物试验和流水式生物试验。是利用生物生存环境遭到污染后,毒害物质对生物生理机能等造成的改变进行测试的方法。通过生物毒性试验能够获得很多重要的信息,例如:实习受到影响的程度、污染物质毒害什么条件下最强,以什么污染物质毒害为主等,通过这种生物毒性试验可以较为准确地分析出水污染源,能够为如何改变污染毒害提供依据,此外,通过生物毒性试验在污染物排放规范制定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2生物群落检测法

省去群落检测法是通过对水体中卫星生物群落进行收集,对群落的结构和相关参数进行测评,分析水环境质量。利用生物群落检测法,能够分析出工业废水和化学物质对微生物群落构成的毒性强度,从而判断出水环境污染的综合指标[2]。

2.3指示生物的生存状态监测水环境

指示生物是指能够对特定环境特征具有指示特性的生物或植物。利用指示生物来开展生物监测,能够反映出水环境污染的综合效应,是水环境污染检测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水环境中对污染物敏感的生物的缺失和数量变化指标判定水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分解程度。指示生物种类包括:鱼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等。

2.4水生生物法

水生生物法是通过对水生物的残毒检测来实现对水环境质量判定的。生物生活的水环境受到污染时,尤其是带有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或农药等含量较低时,采用常规的监测方法检测难度较大,而水生物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水生生物法就是基于水生物这种能力而发展起来的[3]。

3生物监测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3.1鱼类在水环境污染中的应用

鱼类在水污染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同种类的鱼对不同物质构成的水污染具有指示作用。例如:淡水鱼可以用于对丙烯腈、硫氰酸钠和二甲基甲酰胺等污染物测评;孔雀鱼和食蚊鱼可以用来对家庭污水洗涤剂污染进行检测,反映出含有大量洗涤剂的污水能够对鱼类产生持续的毒害作用。通过鱼类的对不同污染物的指示作用,能够对污染物质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可以采取调整措施对水环境加以保护。

3.2指示生物法在水环境污染中的应用

指示生物一般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和固定的生活地点,能够对把水环境污染物造成的灾害全面地反映出来。在进行水环境污染检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鱼类、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作为指示生物进行检测。在实际检测中,浮游生物的采用更加普遍。3.3原生物在水环境污染中的应用进行检测通过对水活性污泥进行培育,对原生物的生态变化规则进行检测,可以用于评估日常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通过这种检测方法,能够对废水排放指标作出判定,实现对废水排放的科学管理,从而起到保护水环境的作用[4]。

3结语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对水环境污染控制和检测工作越来越严峻。同时,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人们意识形态中的不断深入强化,人们对水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相信,通过人类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寻找到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生态的契合点,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为人类文明造福。

参考文献

[1]邓云.生物监测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8(1):68-69.

[2]沈翔宇.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环球市场,2017(12).

[3]孙玲.浅谈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9):17-18.

生物监测范文4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作用

引言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更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地球这个大家园最有效的途径。在现代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现代城市的建设扩张让更多地区成为了钢筋水泥的建筑群,失去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虽然城市化的发展脚步我们无法阻挡,但同时将林业发展、绿色城乡建设等工作重视起来,也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和平衡。以甘肃甘南地区为例,受相对较为复杂的地理因素影响,当地有着十分丰富的原始森林资源,植物种类繁多,种类约有1 200余种,生物多样性丰富,主要高山植物有云杉、冷杉、油松、桦木、杨树、柏树等等,此外还有较稀有的红豆杉、水青树、连香树等名贵珍稀树种。在该地区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并将对应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做好,在促进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还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活环境的新期待,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得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1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应用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的意义

在世界气候变暖条件影响下,大量的贸易往来致使部分外来物种入侵国内现有的生态环境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影响下,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由于有害生物的入侵和发生,将对植物的生长状况及质量无法保障[1],因此各地林业部门有必要利用应急措施,努力将有害生物的监测及预报工作做实做好,使有害生物入侵的影响降到最低。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过程分析可知,有害生物的蔓延是一个由少至多,逐步扩散,并不断增长的发展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尤其在初期时对数量相对较少的有害生物状况进行及时的监测预报,让林业生态保护从有害生物发生初期就开始介入,了解有害生物初期所表现出的状况,利用专业技术分析手段评判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分析掌握病虫害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并提出防治方案,完成相应的防治措施,为林业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维护林业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监测体系中,专业人员需要前往现场进行监控操作,即对有害生物样品进行采集,并人工开展数据分析工作等等,该类方式的监测精准度、及时性均有限,从而耽误了林业有害生物的早期防治,最终导致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有效性受到影响[2]。在现代林业科技的影响下,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技术得到了提升,部分地方林业工作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借助无人机观察、远程图像采集、遥感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的图像识别、数据处理等技术来自动捕捉,采集病、虫、鼠害及有关数据,开展数据信息的自动化精确分析,最终在病虫害的初发阶段就完成有效的监测及防治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有害生物监测的工作难度,有利于有害生物的及时发现和应急防治。

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的应用方法

2.1有害生物的预测。主要预测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期距预测。该方式需要监测预报工作人员分析当地林业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多年留存下来的有关历史资料,以此对当地的有害生物各阶段间隔期作出分析和总结,将其作为预测工作的依据,再经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调查等结果的辅助,将有害生物下阶段的发生期推算出来;第二,历期预测。系统调查有害生物的前一虫态或病症的发生状况后,将其发育阶段明确出来,并对其发育的始盛、高峰及盛末时期的时间进行确定,再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之下不同虫态平均历期,最终将各个发育阶段所对应的日期有效推算出来;第三,数理统计预测。对同一生物的发生历史数据运用不同统计方式开展统计分析,将预报因子、预报值两者间的关系提取出来,通过数学公式的建立,利用公式开展定量预测;第四,有效积温预测。营养、气温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到有害生物的发生和病虫害的发展,且温、湿度对其发生的影响相对更大。为此,当将有害生物的发育起点、有效积温确定之后,便可从当地常年内的平均气温分析,并参考近期的气象预报,运用有效积温公式预测下一个有害生物的发生期。

2.2有害生物的监测抽样调查。监测虫害的抽样方式一般有以下三种:第一,随机抽样法。编好欲查样方的方位或序号,不受各类因素影响进行随机抽样的样方确定工作,调查统计抽取样方内的害虫[3];第二,顺序抽样。此法从总体的大小出发,选择适宜的间隔,离地等距进行适宜数量样本的抽取,一般有对角线、五点法及平行线等取样方式。该类取样方式相对更为简便,节省时间,其样方在总体中相对分布更为均匀。缺点在于从统计学有关原理出发,该方式无法对各样方间变异的程度进行计算,抽样误差不能准确计算,最终则无法将差异以作比较。其中:五点抽样法在于从一定的面积、长度或植物种群数量出发,选择五点进行调查。当造林时林内的植物栽培按规划分布得更为正规时,并且其病虫的分布也相对更为均匀时便可利用平行线取样。而对角线抽样即在一定面积之内利用单、双对角线进行有害生物的调查;第三,分层抽样。当以不同栽培品种作为调查目标,其栽植方式及长势均有差异,且地形、结构及土质也存在差异时,便可利用该类方式,在分析不同调查层次于总体内权重后进行校正。对病害监测的抽样调查而言,监测预报工作者要在病害出现及流行的整个过程中,不定期、定期开展调查监测工作[4],对其发生期、发生量、损失量等方面开展系统调查。对于使用较为广泛的对角线法或五点法,由于该类调查方式要求监测调查工作者本身有较高的直观判断能力及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人为因素会对最终的监测调查结果起到较大影响。因此,使用该类方式进行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时,便要重视测报队伍的建设,将监测人员的思维判断能力、综合素养和素质逐步提升,使其具备更好、更全面进行病害监测的能力,保障最终的监测预报效果。以甘肃迭部地区林业工程退耕还林项目建设中有些乡镇面临的鼠害为例,在监测调查中,监测人员可在春秋两季开展调查工作,一般为每年4月、9月左右各一次。对鼠害密度的调查方式相对较多,例如可以在地上放置鼠用鼠夹,保证在1hm2的面积内100鼠夹的均匀放置,在经两昼夜的连续性放置后,对其捕获率进行计算,最终计算出鼠口密度。此外,对地下鼠害而言,一般还可利用有效洞口法,具体操作为在1hm2的面积中,挖开鼠害危害洞道,经24小时后进行观察,若洞口已经堵住则表示有鼠,并在有效洞口进行生物天敌或者弓箭等设备的布置进行鼠害捕捉,最终进行鼠口密度的计算。

2.3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调查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第一,拍打法。将树冠大小样布放置于植物底下,以工具或手进行植物拍打,让植物上的危害虫体掉落至样布上,对其中各类虫数量、种类数量进行统计。但该方式不适用于会跳、会飞类昆虫,更为适应于对幼虫的调查;第二,直接观察法。以一定长度、面积、部位或单株作为样方,对需调查的对象数量、危害程度等方面数据进行直接观察及记录。在群落调查时,要对大型、移动速度较快的虫态、种类进行优先观察和记录,然后进行其他移动速度较慢、小型的种类调查。此外,在固定虫态或种类的调查中,调查人员要对标点株生育期进行同时记载,并将所查方位及部位记载完整,以便后续对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第三,诱捕法。该方式在于以诱引物质、诱引工具利用诱引捕获的方法对害虫数量进行调查。一般有灯诱等方式,利用害虫对于一定的光波光源趋光性完成诱捕。诱捕法的应用相对而言成本更低,且设备更为简单,其诱捕效果也相对较好。

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的应用效果

3.1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数据。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预报工作,能在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对有害生物的发生期、范围、发生量以及危害程度等方面进行预测。上述数据均是病虫害防治工作内所需的重要数据,在掌握上述数据及规律后,才能确保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有效预防。例如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量后,便可了解病虫害的发展阶段,若在初级阶段时便可及时进行防治处理,避免更多林木受到病虫害的侵扰。例如掌握发生范围时,便可对未发生病虫害的区域进行隔离处理等等,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危害持续扩散。例如在掌握病虫害具体类型后,便可根据病虫害的习性进行对应的防治措施制定,完成物理、化学或生物防治,确保最终的防治质量,达到预防的有效目的。

3.2保障林业生态建设的综合效益。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林木的生长状况直接关系着生态林业的最终效益。林业有害生物会对林木的健康生长、林木品质带来极大影响,例如当林木感染有害生物时会发生枯死状况,而林木枯死会直接为生态林业带来多方面的损失。因此,有害生物入侵、发生、危害、扩散也是林业中“不会冒烟的灾害”。而对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工作而言,它是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前提。在掌握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结果后,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才能进行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的防治策略制定及落实,保障林木的健康生长。森林资源是生态保护的重点之一,为此,加强林业资源监测预报工作,使其持续良好开展,已成为保障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效益的重要手段。

3.3适应变化的灾害状况。在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影响下,林业生态修复建设中要面对的有害生物的种类也在逐步增长,其发生的规律也相对而言出现了变动,为此林业工作者不能仅仅依赖于经验来进行有害生物防治,对林区内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便是林业工作者及时调整防治方法、防治策略的重要参考。此外,国内有些地方正在退耕还林、大量植树造林,改变林区面积逐步减少的现状。植树过程中引进不少其他地区或国外的树种,由于近年来,我国和其他国家在进行的经贸往来也更为密切,由此引发的动物迁徙、外来物种入侵都有可能导致某一地区内的有害生物状况发生变化,如我国有的地方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发生,并有进一步扩散和蔓延趋势,因此,做好对林区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报,便能防患于未然,适应当下存在变化的林业灾害状况。

3.4确保防治工作有效性。在21世纪科技领域的发展下,国内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发展得到了较大推动,在此背景下,更多的新型技术、设备加入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及预报工作中,不仅提高了预测及预报工作的准确性,也能提高信息预报的及时性,将预报信息的整体覆盖面充分扩张。我国对林业资源的重视和投入也在增长,为此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和预报工作也得到了更多技术、设备、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其工作有效性更高,工作质量更为增长。相信在各监测预报手段及技术的进步发展下,当下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工作能更为有效,而在不同技术的优化完善下,监测预报数据更趋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必能找出一条更为合理的监测预报方式,促进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自然生态环境急需保护的大环境中,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生态保护事业必须得到重视和持续发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实现对地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还能利用生态旅游活动为地方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可谓一举多得,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特征。而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对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效果。各地林业技术部门在了解当地林业的有害生物特征后,坚持做好按月、季度、年度监测及预报工作,确保不遗漏对各种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报,为有害生物监测防治的进行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促使林区内林木能健康茁壮生长,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高质量的监测预报技术服务,促进我国西部林业的永续不断发展,努力构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迭部林业又快又好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肖朵.浅析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J].南方农机,2019,50(1):79.

[2]范钟玖.浅谈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12):169-170.

[3]马春梅,谢佳.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5(4):222.

生物监测范文5

关键词:生物检测技术;水环境;检测;应用

水环境检测一般是指通过对水体进行连续或者间断性检测、观察、分析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水环境质量变化过程,并为水环境污染问题的综合治理、环境控制等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支持。生物检测技术是水环境检测的重要技术形式,能够有效弥补水环境检测的局限,实现和理化检测的互补发展,从而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获得水环境质量信息。在环保工作的深化发展下,水环境检测工作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以往的理化检验不再能够满足复杂的水质检测,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生物检测技术能够对水环境质量变化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有效提升水环境检测质量。

1生物检测技术概述

1.1内涵

生物检测主要是指借助生物个体、群落对环境污染情况及其变化进行反映,从而在生物学角度上为环境质量检测提供重要的支持。水环境所遭受的污染比较复杂,而通过生物检测则能够充分体现出特殊环境下的水污染效应。

1.2特点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能够将生物的污染情况反映出来,弥补理化检测的应用局限;第二,一些生物对污染物反应比较敏感,借助生物检测能够对仪器设备无法检测到的微量污染物产生反应,并结合这种反应表现出相应的受损效应;第三,在生态系统中借助生物链可以将微量有毒有害物质进行聚集,在达到食物链末端的时候能够有效提升污染物的浓度。

2生物检测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2.1微生物群落检测方法

微生物群落检测方式一般用来检测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微型生物在水环境中出现的物种频率和物种数量,之后通过数学计算来得出分布指数,根据分布指数评估水污染程度。在环境污染条件的不断变化下,微生物群落检测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突出表现为检测评价指标的增多,常见的评价指标包含原物种种类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标、植鞭毛虫百分值、异样性指数等。

2.2发光细菌检测方法

发光细菌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出水样中的大多数有毒有害物质,在有机物、重金属等毒性较强的物质检测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际操作上来看,这种检测技术具备操作繁琐、误差数值大的缺陷。后来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发光细菌法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支持,在发光细菌法中开始引入了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等。

2.3生物行为反应检测方法

生物行为反应检测方法是通过生物受污染物危害后所产生的趋利避害行为反应变化来评估水体污染情况,并确定水体污染安全浓度,根据水体污染情况及时做出预警的方法。在水体检测中常用的生物行为反应检测方法的生物类型包含鱼、双壳软体动物、水蚤等,以斑马鱼这种鱼类的生物行为反应检测为例,在水体出现污染之后,斑马鱼会在几分钟以内就表现出行为反应,因而人们经常使用斑马鱼进行淡水生物检测。鱼类一般被人们用在淡水环境下进行检测,而在海洋中一般会利用双壳生物活体来对水体污染情况做出生理响应。比如,可以将电磁感应技术应用在贻贝双壳距离变化的检测工作中,还可以通过高频电磁感应系统来检测贝壳类物质的运动[3]。

2.4底栖动物和两栖动物检测方法

底栖动物和两栖动物检测方法是利用生物在水体中的出现、消失、数量多少来检测水质。底栖动物和两栖动物检测所涉及的参数包含Saprobie指数、BI指数、群落多样性指数等。借助两栖类动物的行为和生物指标能够检测出水体的质量,特别是在检测发育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感知环境因子的变化。

3生物检测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展望

3.1借助遗传毒理学检测水体污染

单细胞凝胶电泳是一种通过检测DNA链损伤来判别遗传毒性的技术形式,这种检测技术比微核试验操作的作用更加明显,因为在一般情况下环境中的遗传毒物浓度较低,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会检测出低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再有SOS显色方法也是遗传毒性检测的新方法,基本原理如下:在DNA分子受外界范围损伤和抑制的影响下会出现错误修复,这种在遗传毒物处理后出现的反应被称作是SOS应答。SOS检测方式具备检测灵敏、快速、方便的特点[4]。

3.2分子生态毒理学检测水体污染

分子生态毒理学检测方法应用了现代化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一般被人们用来研究污染物及其代谢物与细胞内大分子的代谢作用,从中找出作用的靶分子,从而有效预报在个体、种群、群落上的基本情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体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逐渐发展成为海水、淡水水体污染检测的一种常用方式,受环境中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盐杀虫子分子结构和水体生物分子结构的相似,它们会和生物活性中心出现不可逆的结合,从而有效抑制酶活性,进而准确地评价有机体在杀虫剂、有毒有害神经污染物质中的暴露情况。

4结束语

生物检测技术是未来环境检测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形式,在这个技术的作用下能够弥补以往环境检测技术应用局限,并为相关人员的工作提供大量具备高价值的环境信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相信生物检测技术也会朝着更深层的方向发展,在现有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出现更多适用于水体环境检测的技术方法,从而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张述伟,孔祥峰,姜源庆,等.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及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5,v.41;No.191(05):107-111.

[2]余运洲.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及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3):261-261.

[3]郭自良.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及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No.173(04):118.

生物监测范文6

1.染色技术

染色技术则是对微生物细胞进行染色后,对微生物进行观察检测的一种技术,不过由于染色后微生物标准基本是死的,其形态和结构会在染色过程中发生一定变化,无法切实反应出活细胞的真实情况,因此通常只作为辅助检测手段。在实际操作中,整个流程也较为繁琐,染色、脱色都需要严格控制,否则将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分离纯化技术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通常是杂居混生的,在微生物检测中需要对混生微生物群体进行分离纯化,以对纯微生物进行检测的技术,分离纯化技术常用于菌种鉴定中,分离纯化技术是微生物检测的一项重要技术,是微生物检测的重要基础。

3.其它技术

在微生物常规检测中,通常对微生物进行形态结构、培养特性方面的观察,再利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物,以鉴别一些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别的微生物,以更好的进行微生物分类鉴定。近年来,在环境监测中,微生物检测技术运用方法较为广泛,如运用细菌总数和粪便污染指示菌监测水质,运用发光细菌检测环境有毒物质,运用水中藻类生长量监测水质或物质霉性等等,这些方法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操作手段和检验标准,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二、环境监测中常用微生物检测技术

1.微生物群落监测

微生物群落监测是一种较为经济、快速、有效的微生物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废水、土壤、空气监测中。如重金属、农业、石油、化工、冶炼、食品加工、制药、绵纺、化肥、生活污水等方面,即大量运用了微生物群落监测技术。由于环境污染物的含量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会随着其它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且变化,因此对一定区域内的微生物群落进行监测,能更好的将一定时间范围内环境污染的变化情况、环境污染历史情况更好的描述出来。目前,急需运用现代微生物群落监测技术,对微生物群落的群落生态、个体生态进行监测,对微生物进行毒性测定、致突变测定,对微生物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等等。

2.环境污染细菌学监测

环境污染对硅藻生物、丛生植物等生物的影响较为明显,对细菌等异养生物的影响不太生长感。不过环境污染依然会对细菌等异养生物造成巨大的影响,在环境监测中进行细菌学监测,也能获得丰富的数据。在实际环境监测中,通常会利用检验细菌总数的方法,来间接判断环境污染程度,为水污染、土壤污染提供细菌学指标,如通过检验总大肠菌群、烘大肠菌群、粪链球菌、肠道病毒等,能有效判断出水的卫生学质量。虽然空气并非是菌群生长繁殖的天然环境,不存在固定的菌落群,但随着土壤、水、人体等进入空气中,依然可以对空气中的菌落群进行检测以获得环境污染的监测数据。在空气污染监测中,也可以通过对细菌的分布、生长状况、变异特性、生理生化指标、细菌群落系统变化等来研究空气污染情况,测定空气中的污染物毒性。包括如敏感菌群的消失、抗性强菌群的保留和发展、菌群个体的发育状况、菌群适应性的变化、菌群生化反应等等。

3.微生物毒理学监测及其它检测技术

环境污染物除了对人体、动植物造成影响外,对微生物也会造成影响,通过监测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效应,进行污染物毒理性质、作用机理、损坏现象等检测,用以探明环境污染物对微生物造成的影响,把握环境中污染物各项指标情况,为环境监测提供早期敏感性指标,判断环境状况和寻求治理路径。此外,还有其它一些近两年得到迅速发展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如生物传感器技术、PCR技术、酶免疫技术、核酸探针技术等。生物传感器技术利用微生物传感器,如甲烷生物传感器、氨生物传感器、菌浓度检测器等对环境进行自动、连续检测,能准确及时的获取环境污染信息,具有极高的时效性和灵敏度。PCR技术利用微生物异性DN段,对微生物进行序列分析、基因克隆等获取环境污染信息。

三、微生物检测技术和化学、物理分析法的对比

传统的化学、物理检测方法大多集中针对环境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含量、分布状态等进行检测,所需仪器和设备通常较为复杂,并且部分检测方法存在缺陷,如重量法在环境污染物浓度较低时会产生较大误差,容量法虽然操作方法但灵敏度不高,光学分析法多适用于水和液体试样的分析,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方法存在不少不足和缺陷,无法较全面的把握环境污染数据。

生物监测范文7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当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

高中生物集中表现出以下特点:首先,知识量大。高中生物被称之为“理科中的文科”,其需要学生记忆和背诵的知识较多。其次,知识结构紧凑。知识结构紧凑是高中生物最为典型的特征。这些知识共同组建起了一张联系紧密、结构紧凑的知识网络。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以及有机无机环境、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内容共同构成了高中生物知识网络。再次,生活化特征。高中生物与现实生活之间具有很强的联系。许多高中生物知识均能够在生活实际中发掘出与之对应的事例,如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群落等概念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实例,这是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基础和素材。

二、生活化教学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策略

1.重视生活化教学情景的创建。高中的生物教学和生活是非常紧密的关系,所以,在高中课堂进行教学时建立生活化的学习情景,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与生活紧密的关系,从而放松学习心理,能够更加的贴和实际进行教学后,以清晰的思路教学。如教学“应激性”与“反射”时,一名学生在下面小声嘀咕,教师灵机一动,叫了这名学生的名字,该学生也抬头看向老师,并立即站了起来。教师据此对课堂点名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告诉学生“点名”是“刺激”,学生的抬头是“条件反射”,起立是“反应”,而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应激性”。教师无意间创设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有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对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进行了“刺激”。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重视生活化教学元素的挖掘。在教学中有很多的生活常识问题,只是其形式相对来说比较深度,没有被发现,比如。《遗传》类别的故事,教师可以穿插一个月亮女儿的小故事,大西洋中有个小岛,岛上住着300多位居民。他们的皮肤极白,头发几乎透明,眼睛怕光,视力极差,所以白天深居简出以避光,只有皓月当空时,才走出家门,在海滩上高歌狂舞,故被称为“月亮女儿”(白化病)。但为什么岛上的人都患这种病呢?1927年,这个迷团终被解开。原来这是由于该岛长期与世隔绝,岛上居民近亲婚配,结果白化病得以蔓延。任何理论的产生都伴随着一系列的人闻轶事,而这些人闻轶事往往闪耀着科学思想的光辉,只要我们注意挖掘,无疑会为我们的课堂增色添辉。因此,老师不能仅仅熟知某个理论,还应该了解相关故事、生物学史及相关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不仅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修养,而且能增强我们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重视课堂气氛的营造。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会出现学生不认真听讲,那么教师就要巧妙的使用语言手段来活跃起课堂的秩序,比如,当同学们昏昏欲睡时,我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地说:“同学们,你们现在这样的状态,便像是注射了过量胰岛素后的症状。也有点类似缺少甲状腺激素后的症状,慵懒而无活力。那么,同学们是被注射了过量胰岛素,还是甲状腺被切除了呢?”学生一听乐了,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有时,学生上课过于活跃,常常漫无边际地插嘴。对此,我对学生讲:“同学们是不是把酶加多了,反应如此激烈。若再不降温,老师可要加水稀释了。”学生们一听笑了,态度一改从前的冷淡,满怀热情地听着教师讲课。

4.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会学生怎样将学到的知识联合起来,使用在实际生活中,使得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有趣的学习方法更能够抓住眼球。例如,模拟细胞膜结构研制成的“生物导弹”将会广泛应用于众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中。利用该DNA的特异性可以做亲子鉴定,还可以给罪犯定罪。目前,正在研究注射DNA攻克癌症的途径。研究人员从病人身上取出DNA,在试验室进行改造后,再在实验室内培养,以治疗癌症为首要条件,能够大大减少对病人的痛苦。以这样的教学模式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将掌握的知识进一步的加深到学习中,巩固学习影响,达到乐学的态度。

三、结束语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趣味性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显著特征。要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就要尽可能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趣味教学,就是把一些与学科有关的有趣知识和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引用于教学过程中,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思考、探讨、解答问题的积极性,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因而,在生物教学中,恰当地使用趣味案例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德银.对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探析[J].读与写,2018,(03):97.

生物监测范文8

关键词:生物检测技术;水质检测;质量控制

0引言

水质检验检测是对水资源的质量进行分析,是对水资源污染程度进行研究,对于现代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水环境保护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实际的水质检测过程中,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是常用的方法。但是,在不同方法使用过程中,容易对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和影响。所以,相关专家提出了生物水质检测方法,利用生物检测方法,能够不破坏水质实施水质检测工作,确保水质检测应用更加合理,也能够提升水质检测效果。

1生物水质检测技术分析

生物水质检测方法是水质检测中应用的重要方法,主要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对水质中的物质进行分析,完成对水质的有效检测,而生物学原理的好处是检测过程中使用到生物活性原理以及生物共性原理,不会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样本造成破坏,从而形成对水体的有效检测控制,确保检测应用更加合理,最大程度上提升生物水质检测技术效果。现代技术研发中,利用生物水质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水体中重金属物质的有效检测。要求进行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可以做到检测无残留,检测精度高的效果。

2生物检测技术在水质检测中应用要点

生物检测技术在水质检测中应用能够提升水质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确保检测更加合理,而在实际的检测应用分析中,更能够做好检测的综合应用控制。而生物检测技术也是相对比较复杂的检测技术,在其检测的过程中,也可以落实好生物检测技术实施要点。

2.1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1)在实际的检测前及过程中,要对检测人员进行生物学检测方法培训,对技术人员进行生物检测技术培训,水质环境分析培训等准备工作。

(2)针对检测环境进行试验分析。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应做好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提升检测效果。另外,在检测过程中,应建立检测实验室,确保环境无污染,温度和湿度都不会对检测水质的环境造成影响。建立检测试验室也有利于模拟实际的环境,做好实际的检验管控,实现对试验的综合应用分析,提升试验检测技术效果。

(3)可以采用现代化技术设备进行水体检测。如,现代社会中应用的微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技术能够促进微生物特性体现,并且转化成传感器,从而能够精准分析水质环境中的微生物类别及其含量。检测中用了Android系统技术,并在实际的软件设计过程中利用Java语言设计软件进行了微生物化学检测模块设计,其中在该软件模块设计过程中,主要包括有数据采集、水环境重金属可视化显示、手机网络通讯功能以及重金属数据采集统计等功能。通过软件的合理应用设计,实现对其技术的综合统计,确保设计应用更加合理,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软件设计效果。

2.2完成技术选择

(1)现代生物检测中,包括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是一种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是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识别元件(包括酶、抗体、抗原、微生物、细胞、组织、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微生物检测传感技术,能够实现对水体中微生物含量以及微生物种类的有效检测分析。其检测技术应用中利用了微生物生存原理,提升生物检测技术效果。

(2)PCR技术也是常用生物水质检测技术,在水质检测技术应用过程中,应用PCR技术也可以实现对水质中微生物的有效检测。其检测原理主要是利用放大扩大DNA片段的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通过对分子生物学研究,实现对水体质量检验。

(3)免疫分析技术也是水体质量检验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其能够实现对水体中重金属物质的检测。重金属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毒害性,所以在实际的水体质量检测过程中,应该针对重金属检测方法进行有效的检测,要求检测过程中更能够实现对水体水质检测的综合应用分析,落实好水体水质质量检测技术效果。免疫分析法的原理是通过抗体与重金属之间的反应来测定环境水质中重金属的含量。通过实际的试验检测技术分析,实现对水体的免疫效果控制,确保其技术的应用更加合理。提升水体水质质量检测效果。

2.3把控检测技术流程

(1)样品采集质量控制。完成样品采集之后才能够进行质量检测。所以对于样品采集控制十分关键,在实际的质量检测过程中,应该控制好样品检测的效果。要求实际的质量检测技术分析中,更可以落实好检测技术要求。要样品采集中,选择应用无菌采样玻璃瓶容器,以防止外界环境对生物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到生物检测技术效果。另外,在河流、湖库的地表水是指检测中,应该确定好水质检测位置,并且一般情况下选择距离水面15cm左右位置的水质最为标准。而针对自来水进行取样检测过程中,则可以将水龙头装置放水10~15s,水龙头放出水量最大时进行水质检测,能够实现水质检测的综合应用控制,提升水质检测技术效果。最后,水样采集完毕之后应该做好合理的储存工作,要求水样低温密封处理,防治水体中的微生物增加,也防止水体质量受到外界的污染。

(2)进行试验检测的控制。水体质量检测在实验室展开,所以进行试验过程中,应该落实好相关技术管控措施,确保检测应用更加合理,提升检测技术效果。要求实际检测中,还应该落实好相关检测工作。A实验室内的环境应该做好合理的控制。要求环境通风、无灰尘、温度适中,并且为了防止病毒以及微生物等细小病菌侵入,在实际的技术处理中,建议做好实验室的消毒处理。可采用沉降菌或浮游菌、悬浮粒子数或细菌总数(涂抹法)来监测空气和台桌面的清洁度。B做好实验室内检测设备的有效处理,试验设备也关系到具体试验效果,所以在技术处理过程中,应该针对试验设备进行综合应用分析,落实好试验检测工作,提升检测技术效果。水质检测中相关试验设备的处理方法总结如表1

(3)样品检测的评价控制。在实现样品检测之后,还应该注重对样品检测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实现样品检测的综合优化控制,确保检测技术应用更加合理,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检测效果。要求样品检测应用中,可以合理的实现检测技术质量,确保其检测应用更加有效。样品水质检测评价中,应该根据相应检测制度进行合理的评价,提升检测技术应用效果,确保检测控制更加合理[1]。

3生物检测技术在水质检测中质量控制措施

(1)针对性水体检测要求进行分析,按照国家的水体水质检测质量标准进行分析,按照标准进行水体检测,符合标准才能够控制精度。

(2)水质检测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细节控制,包括检测人员穿戴好检测服装,以免对水体质量造成污染。

(3)水质检测应用生物检测技术过程中,根据检测环节合理的应用检测方法。如,在实际的生物水质重金属检测中,就可以应用免疫分析方法进行检验检测[2]。

(4)进行水质检测中,要求对水质进行检测控制分析,在实际应用中,要求完成对其检测效果的分析,同时其检测分析中,最少两人参与完成检测的记录和监督,防止一人进行检测中出现数据准度效果差,数据不合理的问题。在检测时,更要求利用计算机系统做好数据的和记录,确保数据计算精度合理,提升检测精准度。

4具体案例

4.1案例分析

本次水质检测过程中,主要是针对XX厂内水质中的萘进行检测。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染料、树脂、溶剂等,但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毒害性。XX厂主要生产杀虫剂,而为了研究XX厂是否对周边区域内的水质造成影响,地区内的水质检测部门针对区域内的水环境进行质量检验。

4.2检测方法分析

在本次进行实质检测过程中,选择应用酶联免疫吸附生物分析法进行水质检测,整个检测环节中,以OVA偶联半抗原作为包被原(包被原固定在酶标板上称为固相抗原),建立一种测定环境水体中痕量萘的ELISA法。本次检测中,针对XX厂对面的三个位置水体水样进行有效检测,要求进行检测过程中,应该针对水样检测进行技术分析,实际的水样检测中,应该做好对水样检测的有效控制,确保检测更加合理。通过本次检测分析发现,在进行ELISA法检测过程中,三种检测点的回收率分别达到了86.67%、97.21%、105.48%等,确认其检测符合实际的标准。回收效果较为理想。证明了生物检测技术在水体检测中应用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够提升水体检测效果[3]。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