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展技术范例

生物发展技术

生物发展技术范文1

关键词:农业生物技术;高效发展;途径;研究

早在1983年,人们就已经采用基因工程制造出了转基因植物,而经过短短几十年发展后,转基因植物的培育技术已经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国际范围内,各类抗病、抗虫的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以及转基因马铃薯,都已经全方位步入到了商业化的应用阶段中,得到了十分广阔的推广,这些都是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而在我国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中,尽管研究出了一大批创新性成果,但其具体成效却不尽人意,仍然需要进一步发展优化。

1 当前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取得的成绩

当前社会环境中,我国的科学家已经独立完成了水稻的全基因组测序,在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这也使得我国成为了能够独立完成农作物测序工作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还创新出了花粉管通道的转基因方式,利用这种方法,能够进一步研制出转基因抗虫棉花,其还具有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除此之外,我国在克隆动物方面还先后研制出了克隆牛及克隆羊等,也成为了世界上掌握大型动物细胞克隆技术的国家。

2推进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2.1健全管理体制,实行行业组织管理机构

我国的农业生物生产技术产业在发展进程中,必须要充分结合我国国情,运用市场以及政府两方面资源来更好的配置出与之对应的调节手段,优化技术、设施以及人才等方面的具体存量,保证各方面优势都可以得到高效集成。同时,还要充分调动起地方、企业以及国家范围内科技人员的凝聚力以及内动力,建立起全国性质的组织管理机构,实现对于农业生物生产技术产业的协调指导以及全方位规划,实现决策的协调统一,为农业生物生产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2调整战略布局,形成产业聚集区

生物发展技术范文2

关键词: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畜牧业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我国日益壮大的畜牧业来说,遵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策略尤为重要,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于畜牧业来说,既能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1当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1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是困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升高,畜牧业已经形成工厂化,虽然相比于个人饲养可以进行统一规划,提高生产效率,但是饲养场往往只注重了经济效益,对环境问题却重视不够。由于成本的考量,家禽家畜的窝棚建设设施相对简陋,排污净化系统更是基本没有,动物的疾病防控、药物残留等问题更是不胜枚举,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着本就日渐脆弱的农村环境。

1.2公共安全问题

兽医是畜牧业中公共安全问题的主要负责者,近些年来,各地猪、牛、羊因疾病问题而大量死亡的案例时有发生,使农民的经济收益遭受了重大损失,同时,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关乎了人民的生命安全。目前,我国养殖场对于疫情防控意识以及防控体系都相对薄弱,这跟养殖户的整体知识水平不高有关,很多养殖场都未能建立科学、规范的疫情防控机制,一旦发生畜牧疫情,由于没有经验,只能听天由命,损失惨重。另外,为了更好的收益,很多养殖者都会在畜牧产品的出售环节做一些手脚,比如:注水牛肉、红心鸡蛋、瘦肉精问题等。这些不符合安全规范的畜牧产品,一旦流入市场,对于我国的人民生命安全将构成极大威胁。

1.3饲料能源问题

我国虽然土地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于庞大,且农村人口多,这就造成了人均耕地面积少的状况,鉴于此情况,我国粮食产量虽然高,但是综合人口数字,每年甚至还要向国外进口,因此,对于畜牧业的饲料种植更是力不从心[1]。由于饲料能源不足,很多种植户往往选用品质低下的野外杂草混合喂养的方式,这样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来说因小失大,既无法保证畜牧产品质量,也对野外环境造成破坏。

1.4家畜物种品质问题

我国畜禽品种相对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养殖者知识水平不足,将一些品种的畜禽进行胡乱的杂交改造,造成我国优质畜禽品种逐年下降,畜禽品种的质量不佳,其畜牧产品的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2现代生物技术对于畜牧业中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对于畜禽的窝舍建造,需要养殖户遵从畜牧局给出的规范,进行科学、安全、卫生的改建,只有有了好的环境,才能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以及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对于畜禽产生的污水问题,可以选择运用生物工程中的微生物技术进行降解,并将这些粪便、废水制成肥料或者建造沼气池等,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带来经济收益。

2.2加强公共卫生建设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有效防控畜牧疫情以及避免不符合安全的畜牧产品流入市场。通过生物工程中的杂交瘤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等,对于流行性动物疫病的诊断以及治疗都起到了显著作用,另外,提高养殖者的安全认知也同样重要,养殖者需要定时为畜禽进行疫苗防控,对于生病的畜禽,需要隔离处理并进行治疗。对于即将进入市场的畜牧产品,各部门要进行规范、细致的检查,坚决杜绝有害食品进入市场,危害人民健康安全,一旦发现有人蓄意造假,严惩不贷。

2.3开发新的饲料资源

现代生物技术对于开发饲料新资源有重要作用,运用生物技术,可以培育新的植物饲料资源,这种新的植物饲料资源对于畜禽的生长发育,可以有效保证其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增加瘦肉含量,且对人体无害。另外,运用微生物技术,可以开发新型的微生物饲料资源,保护畜禽的肠胃动力,对其生长时间有显著的提高[2]。目前,新型的饲料资源正在逐渐走向市场,可以在减轻饲料成本的同时,提高饲养效率,为养殖者的收益带来进一步的提高。

2.4开发优质畜禽品种

运用生物技术,可以开发出品质更加优良的畜禽品种,比如:运用克隆技术,可以进行动物的快速繁殖;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生长速度迅速的畜禽;利用胚胎技术可以加快优良品种的繁殖速度;利用基因技术,可以加快培育优质的畜禽,且不受环境因素以及时间、性别的约束。这些运用生物技术培育的畜禽品种,相比于传统的家禽家畜,具有生长更加快速、繁殖速度快以及肉、蛋产品安全的优势。

3结语

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环境的保护,农民的收入都有积极的作用,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提升畜牧产品品质与安全,真正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参考文献

 [1]李孟阳.现代生物技术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探究[J].畜禽业,2021,32(4):56-57.

生物发展技术范文3

一、植物保护核心技术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定位和价值

1.定位。植物保护核心技术囊括了众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如园艺学、农作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其定位在于科学地运用跨学科工艺技术治理植物病虫害,从而实现对植物的保护。各行各业都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绿色发展远景,植物保护工作也不例外,要运用切实有效的技术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和清除。

2.价值。植物保护核心技术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植物保护核心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统筹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我国的农业发展也趋同该思想,主张运用科学、环保、可持续的绿色经济理念,实现民生需求的保障工作。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底层支柱产业,关乎经济链条当中的每个环节。作为民生经济基础,农业发展更应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其他行业的环保工作率先垂范,形成社会合力环保的积极效应。和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农业发展需要农林牧副渔等相关产业的密切配合,在相当完备的系统模式下进行资源配置,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在此期间的一系列调度都离不开成熟的农业管理模式,还要辅以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从而在精进改良的顶层设计之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次,植物保护核心技术的实际效用与传统的农药治理方式有着本质差别,不仅能够让食品安全等级更高,还避免了农药化肥等化学药剂对土地的二次污染。植物保护核心技术可以精准测控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并根据所需条件拟定生长模式,开发专业细分条件下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最佳数据,避免过量化学试剂的补给,从而促进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有助于形成良性的社会经济循环。

二、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运用的几种植物保护核心技术

1.“三诱”技术。通过运用光诱、和性诱技术,能够科学地提高生态农业的发展质量。(1)光诱技术是运用杀虫灯的频率消灭害虫,即通过光照诱惑害虫形成聚集,然后集中剿灭。杀虫灯操作简单,原理也比较科学,没有附加成本或是对环境的反作用。频振杀虫灯的高效使用时间是在夏天,借助高温的附加作用,灭虫范围会扩大,使用效率也会相应提高。经验表明,地老虎、甜菜叶蛾、吸果叶蛾、斜纹夜蛾等昆虫可以被杀虫灯有效清除。杀虫灯通过物理方法可以避免对周遭环境带来危害,还可以间接达到稀释农药浓度的效果,从而减少对人及畜牧的农药侵蚀度,在降低害虫危害的同时,也可以降低人工治理成本。(2)技术的具体操作是在农田当中设置色板——黄板,应用原理也比较简单,就是利用有害昆虫的趋黄性,黄板可以吸引害虫聚集,可以集中消灭粉虱以及茶芽虫等类似害虫。黄板的设置一般有方向、高度两方面要求:以东西向为轴线,并将高度调整至吸引害虫的最佳角度。量化研究显示,单位数量的黄板大约可以黏住200只左右的害虫。实验数据充分表明,黄板的方式能够有效消灭害虫,并保证植被生长环境不被破坏。技术操作简单,但是设备调整精准度要求较高,若想达到理想的灭虫效果,还需要娴熟的色板使用技术和调整技巧。(3)性诱则是针对性成熟的害虫进行生育抑制操作,可以轻松实现害虫数量的源头管控,对环境的影响也几乎降低至零。该技术运用科学的生物规律,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利用自然环境衍生规律的同时,不违背环境良性发展趋势。虽然该技术仅针对部分类型的害虫,但是可操作性强,操作效果的针对性显著。性诱的操作成本主要是性诱剂的采买和使用,由于性价比相对较高,对于生态农业发展来说是非常不错的环保选择。

2.健康培育技术。农作物的培育阶段是提产增量的重要环节,而植物保护技术渗透到了农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充分保障培育环节的无病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整体质量。从选品角度来看,农作物的品种选择应与当地的自然气候相耦合,与当地的土壤条件相匹配。因此,各地的植物种植需因地制宜地做出整体规划,精细选品,从而实现农作物的最佳种植效果。

3.细分轮耕技术。植被种植与土壤状态密切相关,土壤养分会随时间变动而产生微妙的动态变化,因此土壤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农作物生长势态与土壤的养分状态呈一定的反比例关系,根据土地状态改良耕种方式,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壤的天然优势,还能避免时间差带来的土壤养分流失。

4.科学培肥技术。植被生长环境要素涵盖了温度、土壤养分、湿度、光照,以及肥料的附加作用。无论是传统的农肥还是精细改良的有机肥料,都可以起到滋润土壤、增加耕地肥力、提升农作物生产水平的作用。因此科学施肥可以有效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投入产出比,也是农业增收的普遍技巧。

三、将植物保护核心技术应用于生态农业领域的管理策略

虽然植物保护核心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优势十分明显,但是技术推行也需要管理策略的配合。因此有关部门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植物保护核心技术可以正常发挥其价值。如何针对各地区的种植生产情况制定相应的植物保护核心技术策略,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尤为关键。

1.推广植物保护核心技术的影响力。对于植物保护核心技术的内涵,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并不熟悉。很多农民仍然遵循古法、听从经验性总结,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甚至信任度较低。因此需要加强对于新兴技术的宣传,提高植物保护核心技术的社会容纳度。首先,在农村引入低毒农药,让农民切实了解到采买新型农药的必要性,切实感受到新型技术带来的好处;其次,建设基层示范区,有效带动周边农民效仿实践。对农民进行集中的培训教育,深入贯彻植物保护核心技术的要领,为生态农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建立病虫害防治系统。病虫害作为威胁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彻底防治仍不现实,但是可以通过运用完善的规避体系来降低危害。首先,建立防治病虫害体系,完善防治系统,离不开地方保护中心工作组的协调配合,前期的基层搭建、中期的系统维护以及后续的系统完善,都需要专业人士的调度统筹。其次,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已有一定的网络技术基础,可以通过搭建网络预测系统来预判病虫害暴发情况,从而有效预警危害发生。最后,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分析当地农作物所需生长环境,然后依据数据分析结果搭建完善的农田生态系统,精准全面地把控作物生长环境,进一步实现农田管理体系的科学化、智能化。

生物发展技术范文4

【关键词】植物保护新技术;生态农业;重要作用

农业就是将知识与技术结合的产业,人类发展离不开农业,但是现阶段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凸显了许多问题,比如自然资源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等,给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阻碍。针对此类情况,我国对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加大投入,在保证农业产量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1]。在生态农业发展领域运用植物保护新技术,能有效促进其健康发展,本文将对在生态农业发展领域引入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和重要作用展开讨论。

1简介生态农业和植物保护技术

在农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未来的主要趋势,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实质就是在保证正常农业生产的同时不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发展造成阻碍。如今对于生态农业的要求更加严格,传统的植物保护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所以新型植物保护技术广泛应用,在实现杀害消灭害虫的同时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形成保护,不仅提升了农作物的质量也相应的降低了劳动成本。传统的植物保护方法逐渐被新技术取代,传统方式对于环境的破坏污染极其严重,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为了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通常以喷洒农药为主要手段,但是农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对土壤的污染程度较深,通过将植物保护新技术融入到农作物病虫害治理中,可有效避免传统手段的不足之处,其本身具备的优势也会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植物保护新技术的重要作用

2.1我国目前正在由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转变

为我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实现这一重要目标的内容就是将新型的植物保护技术融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中[3]。在一定程度上发展生长速度快长势好的用材类林木,同时不要忽略兼有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林木[4]。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自己独特的规律,而植物保护技术刚好符合这一规律,详细了解不同类型植物的发育特点和生长规律,分析其中所包含的营养成分,使其各个环节有针对性措施开展工作,从而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2.2农产品在发育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土壤内部的害虫侵入,二是地面上的害虫侵入。农作物周围的生态环境对其生长发育极其重要,如果频繁遭受害虫的侵入,导致死亡最终造成产量的大幅度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的手段都是利用农药或者杀虫剂达到目的,虽然对于害虫的治理有显著效果,但是久而久之,药物无法分解进入土壤后形成农药残留,人类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物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此类方式对于生态的破坏较为严重,形成食品安全问题,也不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新型植物保护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能够解决传统手段的不足之处。

2.3采用新型植物保护技术能够有效保障农产品无污染

在农业保护发展模式中的植物保护技术是较为新型的技术,具备了很多先进的理论和专业技术。在与国外科学家合作下,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渐在农业生产领域融入了植物保护技术,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运用植物保护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害虫的侵入,也就避免了农药的使用,保障了农产品不受到污染,同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2.4生态农业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开始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各地政府部门需要大力支持生态农业建设,将最先进的植物保护技术运用其中,减少病虫的侵入,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显著减少农产品因害虫导致减产的问题,同时也能够减少使用农药的费用。

3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3.1防虫网隔断

防虫网隔断技术就是通过物理的方式将害虫的危害和繁殖进行有效隔断。通过不断的实际应用,此类技术可以有效的隔断害虫的繁殖,同时适当调节农作物周围的湿度,避免出现软腐病等情况。经过实际应用发现,30目防虫网的防治效果较好,可有效抵御害虫的繁殖,给予植物正常生长的环境,同时对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避免植物发生病害,预防效果显著。

3.2三诱技术

3.2.1杀虫灯技术

就是通过光学原理将频率的振动和气味相结合,吸引害虫大规模聚集后再进行集中消灭。此类方法对于害虫的消灭效果显著,特别是在害虫较多的季节,可以吸引数量庞大的害虫将其消灭。杀虫灯能够减少使用农药杀虫剂的使用频率,直接避免了农药对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还可以对杀虫灯的结果进行分析,为后期害虫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科学合理的防治害虫。杀虫灯对于蔬菜农产品的害虫防治效果最为显著,具有见效迅速、没有污染等优点。如果采用传统的农药喷洒方式,间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农药的更换,害虫对于农药产生一定的抗药性,所使用的剂量就会越来越多。采用杀虫灯进行防治后,害虫不会对此产生任何抵抗力,也不需要频繁的对农药产品进行更新,还可以大规模的集中消灭害虫,避免了广泛喷洒农药对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等问题。

3.2.2性诱技术

实质就是通过不同害虫之间的性信息为基础,吸引害虫前来,从性别上消灭害虫,减少害虫之间交配繁殖,逐渐对害虫的发展数量形成控制。此类方式是目前较为新型的技术,具备无公害和无污染等优点,在应用过程中选择害虫交配的时机,然后放置性诱剂就会起到消灭害虫的目的,能够显著减少财力、物力、人力的使用成本,并且对于家禽和人体没有健康的威胁。性诱剂在果园内的实际效果较好,利用性诱剂对害虫之间的交配进行控制,减少害虫繁殖的机会,对害虫的整体数量产生影响,间接的提升了果树的产品质量。

3.2.3黄板技术

趋黄性是害虫普遍具有的特点,而黄板技术正是利用此特点对害虫进行防治。本身具有控制性强、成本低等优点,在实际防治中是使用较为广泛的物理技术,此技术在茶园、果园、蔬菜区域效果显著,对于粉虱、蚜虫等害虫的治理效果明显。实际应用方法为将黄板放置在害虫集中的区域,使用棍棒或树枝将黄板支撑起来。要把握好黄板的方向,最佳的角度是呈棋盘的形状,才能最大程度达到诱捕的目的[3]。

3.3多种方式运用

物理技术对于病虫的防治具有显著效果,避免对农产品的危害,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单独使用物理技术的话,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害虫治理,还可以和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生态技术相结合。比如可以在害虫集中的区域投放害虫的天敌,通过生物链控制害虫的数量,化学防治要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剂量。在农产品种植区域应设立专业的监测站,技术人员针对害虫的发展趋势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开展防治工作。4结语现阶段我国对于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发展领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形式越发多样性。植物保护新技术能对害虫起到有效的防治效果,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传国.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36(6):52-52.

[2]喻泽燕.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园艺,2018,No.358(10):66.

[3]李亚.试析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J].新农村:黑龙江,2017(9):37-37.

生物发展技术范文5

关键词:生态农业;植物保护;核心技术;措施

生态农业主要强调对生态平衡的维护,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存。在农业生产中,生态农业要求种植人员发挥植物保护技术的作用,强化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最大程度减少农药以及化肥的使用,以此来有效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从根本上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生态农业模式过渡。

1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应用

1.1对害虫实施诱杀技术

频振式杀虫灯。依托害虫喜好的光线、颜色以及光波,促使其集中至设定的区域内,随后将其消灭。这种方式属物理处理手段,省去药物使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黏虫黄板。主要利用害虫的趋黄属性,属于物理防治手段。在使用中,需要将其置于田间,设定一定高度,多为东西走向,以便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性诱杀剂。需要保障使用时间准确,一般选择在害虫性成熟阶段释放性激素,发挥诱惑害虫、搅乱其性激素信息接收状态的作用,以便有效减少幼虫出生率。这种方式立竿见影,操作便捷,负面影响较小。

1.2结合害虫类型,合理应用防虫网阻隔技术

结合农作物生长区域,在其外部设置防虫网,在害虫进入农作物种植区域之后,就能够对其进行集中处理,属物理杀虫手段。采用这种方式可使害虫规模减小,农作物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此时可对区域内的温度进行合理调整,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这与生态农业理念相一致。具体在应用过程中,防虫网一般设置为22目规格,如果遇到特殊害虫,如烟粉虱,也可适当增大,以30目为最佳。

2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核心技术的管理措施

2.1改变传统植物保护措施,全面实施综合防治模式

传统农产品生产中农药与化肥不可缺少,而且使用量较大,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但是也会出现植物病虫害问题加剧的情况,从而降低农产品安全性。为此,对于新时期农业生产,要综合使用多种治理手段,有效降低农药与化学药品使用量,应用更加安全与科学的植物保护技术。

2.2加强植物保护宣传,做好农民培训与教育工作

在农业生产中,产量是根本,但更多农业工作者将其归功于化肥与农药,这在根本上会污染环境,对植物造成危害,同时也无法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且在时间的影响下会形成恶性循环。这主要是因为植物保护宣传工作不到位,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薄弱,对植物保护工作认识不足。因此,要加强宣传力度,引起全社会对植物保护的重视,提升农民的植物保护观念,并形成理念。此外,为了维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保障产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需要重视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充分研究。

2.3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构建科学高效的病虫预测系统

在农业生产中,自然灾害很难绝对避免,但是,针对植物病虫害可以进行有效预防,使病虫害数量大幅降低。当前,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托技术检测手段实施。因此,为了达到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精准化控制,需要因地制宜,构建科学高效的病虫害预防系统,依托多种手段,强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管控。

3生态农业思维以及植物保护价值分析

3.1生态农业的发展意义

生态农业倡导的理念是绿色与环保的经济观念,即在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前提下,维护生态均衡,实现对环境的有力保护。从理论上探讨,生态农业主要依托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措施来促进农业生态化进程,从而获取更加可观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收益。从结构上分析,生态农业需要进行系统设计,综合农业内部多个产业的具体情况,实现优化与整合,以便获得生态效益。只有落实生态农业,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构建更加科学与高效的生态农业系统。

3.2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价值

随着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型,要保证植物保护技术的实施要与植物生长发育周期规律相一致,同时要充分考虑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强化对营养物质的掌控,保障各个生长环节都有序进行,大幅提升农作物生产效率。在传统植物保护中,农药化肥是基本操作方式,能够强化人们对土壤类型、酸碱性、温湿度以及渗透指标的控制。但这种方式会埋下食品安全质量隐患,且威胁性较大,势必与生态农业发展相背离。在现代植物保护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可持续、绿色发展,在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维护对人们的身心健康。

4结语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农业生产处于不断进步中,生态农业成为农业领域追求的方向,社会价值突出且极具现实意义。因此,发展生态农业要做好植物保护工作,重视植物保护技术的合理应用,在全行业内形成植物保护观念,积极构建完善的病虫害预防系统,依托多种手段,增强植物保护力度。此外,还要做好植物保护的培训与教育工作,提升工作人员保护观念,为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穆洪海,李玉丽.试论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运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1):80,90.

[2]马小蕊.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8(24):26.

生物发展技术范文6

关键词:生物药;市场环境;市场战略

生物医药市场作为21世纪最具有前景的朝阳产业,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繁荣,具有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的特点。全球的生物医药行业正在迅猛发展,市场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日益剧增,市场前景广阔,对于提升国家经济实力,调整经济结构,打开国际市场具有重大作用[1]。我国目前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培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趋势下,加强了国内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外资和境外企业涌入国内市场,对我国的生物药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医药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3]。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产业效益、市场竞争力、国际贸易等宏观层面,对国内企业来说,挑战大于机遇,要想获得稳定健康发展,需要实施合理的战略决策。本文就我国的生物药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叙述,以及针对目前的状况提出几点战略管理措施。

一、基于PEST模型针对我国生物药市场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

生物药行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它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制定了多项扶持政策,来鼓励生物医药行业,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及其它市级课题项目,生物医药都被列为优先考虑项目。北美、欧洲、日本等国际市场为生物药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引导。美国的生物药产业在研发能力、产业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方面都领先于全球,在国际上享有独一无二的声誉,已经延伸到癌症和糖尿病等目前社会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欧洲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使其领先于美国。日本的生物药行业相比于前者,起步较晚,但因得力政策的支持,使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国际地位。2002年日本政府出台了生物产业立国的国家战略加大各项资金和人才的投入,为国际生物药行业发展树立榜样。面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对生物药行业的支持力度,我国为加强本国的生物产业的发展,也制定并实施了相关政策,《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规划”强调了发展生物医药行业,并制定相关方案来促进了我国的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

(二)经济环境

欧美日国家为我国的发展也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市场,美欧政府不断增加生物医药行业的资金投入;日本近期制定的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建立生物产品市场。近年来,我国政府也采取了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制定了各项方针政策,加大对生物行业的经济支持。《中国制造2025》强调大量引进外资投入到国的生物医药行业,也鼓励国际上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同时,经济上支持我国的企业与境外的优秀企业进行国际合作。中国政府将生物医药行业定位21世纪优先发展的战略产业,“十一五”期间,中国生物产业产值由0.6万元跃升至1.6万亿元,“十二五”末,生物医药行业将达到3.6万亿元。

(三)社会环境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愈发增加,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使国家对医药行业的重视程度及投入也随之增加,而生物药因其安全、效果稳定、副作用小、环境友好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人们也随之由化学药转为生物药。另一方面,我国的老龄化现象严重,癌症和心脑血管病呈上升趋势,而目前针对这些病症需要找到更加安全有效的生物药产品来有效的预防。

二、基于SWOT模型针对我国生物药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一)生物药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1.产业发展迅猛

我国的生物医药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依靠自身的发展优势及优惠政策,发展潜力巨大。在我国的一些生物药生产基地,产业的发展呈快速生长趋势,成为促进当地发展重要支柱产业。罗臻[6]总结了兰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其中介绍了该行业的发展潜力和成绩,2006年期间,16家生物药企实现总产值22.72亿元,同比增长23.38%,完成销售收入17.21亿元,同比增长25.75%,各项收益都获得了大幅度增长。黄成纬对我国景谷县的生物药发展状况进行总结,该县依靠自身发展优势和良好的管理模式,2015年末全县生物药总产量1.76万吨,完成总产值1.72亿元,完成市级任务数1.7亿元的101.18%,人均收入大幅度提升。杨涛介绍我国的墨江县的生物药产业,生物药种植历史从1998年~2016年,种类增加接近2倍,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达2837.33hm2,成为该县提高人民收入,促进当地发展的标志性产业。

2.资源条件充足

我国拥有众多的生物药材基地,该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得力于自身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我国是药材资源大国,必须充分的利用和开发资源优势,实现生态和经济发展相平衡。景谷县是我国重要的生物药生产基地,取得了可观的发展。该地区拥有自身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林下资源优势。适合多种药用植物的生长,药材植物资源已达2000多种。墨江县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与调整,该地区在种植区域方面形成了自身别具一格的发展模式,成为我国海拔最高的生物药材生产基地。结合合理有效的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目前该地区的生物药产业初具规模,促进的经济的大幅度提高。徐岩[2]总结了吉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得力于吉林省长白山的多种药用资源,为吉林省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3.政策优势

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并采取了强有力的优惠政策,制定合理的方针举措,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优秀人才,创新技术能力,使生物药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2000年,世界的生物药行业吹响发展的号角,推动了各国的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2006年,我国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明要重点培育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保障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2008年,提出了“重大新药创制”方针,指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部署各项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颁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生物药行业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大量专业性人才服务于产业的创新和发展。2011年,国务院颁布《十二五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强调对生物药产业的基金补助。另外“863计划”、“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最优开发项目”等,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我国政府的政策和文件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制度保障[2]。

(二)生物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资本机制运作不完善

各项资本运转不完善,投入不足,制约生物药的创新发展。首先是基础建设投入不足。生物药材的种植常会受到管理设施、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企业在药材种植管理的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药材损失量大,影响药材种植户的收入;科技推广不足,在药材种植方面,没有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导致管理不当,产量低;企业的生产研发等各项设备投入不足,难以提高生产效率,制约生物行业的健康发展。生物药产品本身具有市场价格不稳定的特点,导致企业的资本运转出现波动的现象,风险投资较大,影响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2.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我国的生物药基地虽然在原料资源上占据优势,但由于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创新的研发理念,没有形成自己的产品研发体系。部分员工的文化教育程度不高,缺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进而无法开拓思维,使企业发展缓慢,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原因是因为生物药行业的科技人员缺乏培训。生物药产业蕴含着大量综合复杂、学科交叉的理论知识,定期安排培训可以共同学习理论知识、探讨相关问题和技术,另外分享相关生物行业的相关文献和报道,跟进行业的更新速度。二是缺乏科研单位的合作交流。生物药企业需要加强与科研单位或高校的合作,开发出本地特色生物药产品。三是技术无法普及,对于偏远地区的药材种植户,由于交通闭塞,开展技术难度较大。四是研发技术投入不足,以吉林省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例,产品的代表性和垄断性均不足,因多年缺乏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仅达到销售额的3%,制约着吉林生物药的技术创新水平

3.尚未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

我国的生物药产业的发达地区,功能资源分布较为松散,无法实现协作、优势互补,造成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当地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系不密切,产学研结合机制不完善。企业的研发中心对生物药品的研制还停留在传统的基础研究,很少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而科研机构只停留在实验室研究而没有整合到实际生产中。高等院校在生物药行业的理论知识上掌握的更加完备,对国内外文献的大量研读,使他们有了更多的创新思维和方法,然而他们的研究也仅停留在基础研究,与工业化和实际化有很大的差距。科研机构要成果,企业要利益,双方没有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没有找到利益结合点,整个过程的知识、科研和产业互相互脱节,无法实现共赢。

三、生物药市场战略管理策略

(一)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生物药企业必须在政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公平竞争和市场维护的宏观作用下才能健康生存。想在同行业中独占鳌头,必须了解市场发展方向,清楚行业的市场环境,熟悉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生物药产业的发展方向,才能达到产品研发的最终目的。企业来说,首先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遵从政府的市场调控;也要通过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大众的需求。尝试寻找解决市场问题的办法,针对产品本身,作出合理的定价机制,选择合适的促销手段。针对市场的调查情况,研发者才能不断完善和改进医药产品,提高创新能力,为更好的适应生物药市场奠定基础。

(二)构建开放式创新格局

生物药行业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过硬的药类专业理论知识,国内外生物药行业竞争的加剧,我国需要实必须施开放式的创新格局,对内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对外大力引进先进的人才和技术,加强国内与外资企业的相互协作。技术创新能力是生物药行业的根本能力和中心要素,是创建自己品牌产品,打造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能力。开放式创新格局提倡“引进来”和“走出去”。引进先进的技术,对重要医药资料和生产工艺加以学习和研究,将国外的先进思维和关键技术加以引进和吸收;对外大力引进医药专业性人才,吸引优秀海外博士、博士后为企业贡献科研力量。实行招商引资,引进海外优秀企业的人才资源、先进的技术资源和基础设备来加强和完善本土企业建设。“走出去”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化生物药产品,开拓海外市场,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我国的生物药行业产业集群的整体实力,打造国际化平台。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我国在近几年已经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用于加快本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将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放到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大资金的投入和人才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行业的进步。上海张江“药谷”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得力于我国政府科技研发的投入。但是仍然存在着研发资金投入不到位,基础硬件设施条件差、创新能力弱和人才缺失等问题。为更好地落实政府的各项扶持政策,政府部门可以成立监督小组,定期对企业进行检查,监督政策的实施;另外,在企业内部,安排专门负责关于政府对生物药企业政策的解读,提高员工内部的积极性。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做到措施落实,政策到位,真正做好生物医药发展的垫脚石。

(四)建立产学研协作创新体系

生物药产业是一个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涉及庞大的知识体系,复杂的理论知识,交叉的学科理论决定了该行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想要提升整个产业的发展能力,必须整合还内部资源,协调各个体系的功能发挥,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强生物药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开发创新药品,促进实验药品成果转化。而产学研协作创新就是整合这些机构的资源,加强合作,发挥各个部门的功能和长处,共同致力于生物药行业技术的创新。为了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产业园区建设,要重视产学研协作创新体系的构建,由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多方面的合作,对医药产业进行合作研发,发挥自身所长,实现优势互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2]。目前我国的生物药转化水平低,是因为研发技术水平和能力有限,因此有必要建立生物医药合作平台,将新药研发、质量检测、质量控制、生产、评价体系于一体的合作基地,提供一条线的高效服务。该基地需要与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密切合作,加快促进生物药成果转化进程,是形成专利自主权强有力的举措。

四、总结与展望

本文对我国的生物药产业的市场环境进行PEST和SWOT分析,总结出该行业发展的优势、机遇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市场战略对策,为我国生物药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国家加大对生物药产业的投入,各地区也将该产业作为战略主产业,随着人口老龄化、国民健康意识增强、宏观经济稳步发展。医药体系逐步完善等因素综合作用,未来几年我国的生物医药行业必定迎来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生物药企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开放式创新格局、以国家政策为基础、建立新的协作体系。生物药产业要想获得稳步发展必须平衡好“规模与利润、速度与质量、短期与长期、目标与路径”的关系,实现转型升级,突破自我,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明会.生物医药行业营销渠道整合研究-以中生股份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2014.

[2]徐岩.吉林省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4.

[3]刘民.QHXC药业公司产品营销策略[D].南昌大学,2018.

[4]王丹秋.G生物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

[5]顾彦.医药板块有望上演10年黄金成长期[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5(14).

生物发展技术范文7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应用;研究分析

在社会发展当中,生物工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能够实现对生物工程技术的创新,进而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

一、信息技术概述

分析信息技术需要从其内涵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入手。简单来说,信息技术就是指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载体,对现实现对多种形式的信息的生产与处理。该技术包含着多方面的技术,包括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等。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借助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展开对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研发与应用,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尤其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能够实现对信息的更快收集与处理,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在生物工程的应用意义分析

生物工程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到了90年代实现了系统化、规范化发展。我国生物工程与世界的接轨,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我国科技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对于高新技术的研发也更加深入,通过研究生物技术,希望能够解决当前资源、粮食匮乏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对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且在制药领域、医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能够更加及时的发现并有效控制各种疾病,疑难杂症的治愈率明显提升。不仅如此,在生物工程在经过不断的改革之后,以农业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配套技术应运而生,粮食产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生物工程在农业领域中的推广与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解决了能源短缺的问题,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现阶段,在生物工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生物工程通过创新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展应用研究范围领域,能够加快生物学科的建设。信息技术是怎样刺激生物功臣的创新发展的呢?在生物工程学科当中,要认真做好分析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实验体系,在不断的实验、实践当中,获得更加宝贵的经验,进而为生物工程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及指导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好的保障了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使得研究系统更加的科学合理。与此同时,在生物工程创新发展的过程当中,信息技术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积极借助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先进的信息化工具,能够实现对大量数据信息的快速有效整合处理,并分析出生物发展演变规律,整个过程不仅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同时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生物工程的应用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带动社会发展与进步。

三、信息技术在生物工程的具体应用探讨

在生物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当中,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生物工程技术得到了创新发展。新形势下,我国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发展,并提出了互联网+战略发展理念,在国家的强有力支撑下,信息化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具备了更加远大的发展前景。深入的研究分析生物工程建设中对于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接下来生物工程发展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一)软件技术在生物工程中的充分应用

21世纪,属于互联网+时代,在这一过程当中大数据互联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极大的促进着软件技术及行业的发展。现代生物工程的发展建设和软件技术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生物工程的建设,需要建立数据库以及软件平台,以便于更快速的完成对数据的归档与处理,并在软件系统的支撑下,研究分析生物工程当中生物技术的发展。举个例子来说,在研究生物工程的时候,对于生命现象的研究在核酸核糖的序列分析和核酸低级结构的分析当中,其数据量是非常大的,单纯的依靠人力无法很好的完成分析及抽离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蛋白质内结构以及过程中的生物反应,均离不开相关信息化设备的有效监测与分析,进而建立更加完善的项目工程管理,分级分类的建立现数据库,提升生物工程的科学化建设水平,使得生物研究更加精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先进软件技术的支撑下,更好的保障了生物工程的安全性及准规范性发展。

(二)计算机技术在生物过程中的充分应用

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与进步,具备了更加完善的功能,极大的转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工作方式。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生物工程当中,为其提供了重要的计算平台,同时也极大的拓宽了计算环境,尤其是计算机系统所具备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可视化功能,为研究人员的研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在生物工程发展建设的过程当中,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均需要借助数据、可视化技术完成,例如:DNA的Z曲线变换、基因突变的过程等等,均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撑,通过提供可视化的展示以及分析,快速识别大海量数据,并挖掘出潜在的生物模式,判断现出更加复杂的生物学关系,这是计算机技术在生物工程当中至关重要的应用。不仅如此,在研究细胞学和基因的过程当中,需要通过预算和自动化操作以及指令计算进而模拟出真实的细胞结构以及物质组成,更加直观的展示细胞生存环境,明确生物体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于更加准确的记录相关现象,为接下来的生物工程技术的的创新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工程建设当中,极大的提升了生物工程的应用水平及应用范围,促进了生物工程的跨越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赵爱民.生物信息技术发展态势分析[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7(05):101-103+108.

[2]吴志纯.生物工程的现状、趋势及其发展对策[J].生物学杂志,2018(02):1-9.

生物发展技术范文8

关键词:生物材料;商业化;问题;对策

一、强调生物材料商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之所以生物材料的研究已经开发工作受到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就是因为其潜在的明显效益。对于生物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属于世界高新技术关键新材料领域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我国经济以及各国经济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人们的生活水准不断提升,同时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各类疾病,自然灾害,工伤等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关注与人体组织以及器官再生和修复的生物材料的研究社会意义突显。人口老龄化程度地加剧是世界范围内面临的问题,也直接促进了生物材料的发展。生物材料制品价格高,附加值高,独占性理想,潜藏的市场效益巨大。为此致力于生物材料商业化发展研究有着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

二、生物材料商业化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先进的研发技术手段

我国生物材料商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就是没有先进的研发技术手段,研发能力本身就是衡量科技型产业发展的指标。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普遍不高,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显著。种子企业数量虽然庞大,但是不集中,研发手段也相对落后。

(二)生物产业和农业经营规模化程度不足

生物产业以及农业经营规模化程度也不理想,隐含其中的农业用地较为细碎,耕地资源以及淡水资源明显缺乏,导致生物基产品成本较高,难以取得理想化收益。

(三)全生物质模式面临着技术和管理双层考验

全生物质模式无论从技术层面分析还是从管理层面分析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生物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可再生物质,只有可再生物质深入开发并且得到合理的循环利用才能够保障良性发展。全生物质模式优势显著,实现农林主副产品的优化利用,有效利用各种有机废弃物,最大限度地降低垃圾产生率,这样一来物质以及能量的循环利用目标就顺利实现,有利于实现生态以及环境的和谐发展。但是我国生物质产量分布并不集中,为此全生物质模式面临的挑战较大。

(四)绿色消费习惯有待于养成

促进生物材料更好地实现商业化,离不开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只有消费者养成绿色消费习惯,才有生物材料的发展市场。但是很明显,我国消费者绿色消费习惯仍然有待于养成,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三、我国发展生物材料经济的基本需求

发展生物材料经济是产业转型绿色化发展需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步入新常态,粗放式增长模式朝着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需要发挥生物技术以及农业,信息,能源,工程等方面的优势,强调集约化农业和相关可再生生物质产业,将不可再生化石基产业逐步取代,化石能源消耗以及对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大大减弱,产业和经济体系绿色转型的目标顺利实现。关注资源安全以及可再生清洁化需求,积极寻找化石能源的替代物,发挥生物技术优势,促进土地资源,淡水资源,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强化受污染水土的修复工作。最大限度的满足国民健康发展需要,生物经济价值链的高端领域就是国民健康,健康医疗是人类幸福感增强的关键,强调生活品质的提升,发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创新优势,促进相关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等手段的革新,提升人类的整体健康水平,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四、促进生物材料商业化良性发展的有效举措

推动生物材料商业化良性发展,必须明确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强调技术创新,注重创新和规制之间的平衡。

(一)促进分布式生物经济的发展

推进分布式生物经济的发展。我国生物资源丰富,种类较多,既有集中分布的,也有分散分布的。借助生物质价值链促进层级开发利用的优化模式的建立。首先,将适宜的生物质原料分配给化学品生产链;将适合的生物质应用到其他功能性产品上;残余的生物质应用到发电和供热环节。分布式生物经济尤其适合在生物质资源富有的区域展开,所以可以将这些适合的区域作为试点。促进我国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开发利用新型模式的顺利建成。分布式生物模式关注区域分布式生产接近原材料产地,更接近终端用户;选择网络化智慧布局模式。减少了不必要的储存运输,有利于生物质原料大规模收集,储藏,运输成本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关注分布式生物经济的发展,还必须完善对应的配套设施,包括入口和出口两个方面。入口方面指的是生物质分类库存网络交互地图,而出口方面则指的是生物基产品的可持续标准化建设。例如,智慧电网,ISO标准对接等都是涵盖在其中。

(二)发挥绿色政策的引导优势,促进生物基产业发展

绿色政策引导优势强化突显,推动生物基产业的良性发展。生物基产品产业化初期,必须关注系统性配套绿色政策支持的引导,例如,绿色采购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税收政策,绿色消费习惯相关的政策等都包含在其中。其中要格外关注“高碳”消费习惯,也就是青睐于一次性化石基包装材料,这种消费习惯范围广,表面上严重缺乏科学技术含量,可以应用绿色消费习惯和态度计划控制,促进绿色生产以及绿色消费理念的倡导。树立消费者选择将来可以使用可再生原材料完成生产的产品,生物基产品公众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绿色消费模式被推崇和认可。

(三)重视生物经济平台的搭建

促进生物经济各类技术平台建设,为绿色产业体系的构建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实现以化石能源为主要原料的众多产业朝着绿色发展方向转型。关注生物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的融合,这样一来生物经济的集成创新目的才得以顺利实现,高度关注技术平台的搭建,是由于生物经济基础技术,新兴技术通用性,农业,食品,健康医疗,生物能源,环境生态等多方面生物质关联产业共同的生物质基础决定的。高效地建立起生物经济技术平台,推进绿色产业体系良性发展,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实现以化石能源为主材的很多产业绿色转型的目标。

(四)伦理问题理性看待

应该从发展层面以及进化层面理性看待伦理问题。生物安全以及生命伦理问题仍然是生物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例如转基因食品相关伦理。风险是危害程度和危害发生率的乘积,转基因食品即使是危害程度大,但是危害发生率低,商业化应用的事实更是数不胜数,但是没有出现有害案例,可以将其风险看为零。对待这些问题必须理性看待,这也是生物材料商业化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材料商业化发展是生物材料发展的大趋势,但是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面临的困难重重,必须进一步明确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注重创新发展,理性看待生物材料商业化,找准发展突破口,推动生物材料商业化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玉春.生物材料商业化艰难推进[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1(3):41-43.

[2]杨晓芳,奚廷斐.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8(1):128-133.

[3]张兴栋,蔡开勇,张璇.生物医用材料展现经济转型步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2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