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下动态字体设计的表现思考

数字化下动态字体设计的表现思考

【摘要】数字化背景的影响下,使得字体的表现形式愈来愈多样,汉字进入动态化的展现当中。本文主要以动态字体设计为研究主体,分析其与静态字体设计的区别与优势,以及目前动态化字体设计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类:可变字体设计、动力学排版、字体动画设计三种类型。针对以上目前动态字体设计的表现进行分析总结,解决动态字体在功能性上的问题,进而提出将动态字体设计与方言文化融合的创新思路。即从故事性、互动性和地域性三个方面阐释基于方言文化的动态字体设计的创新。

【关键词】数字化;动态字体;方言文化;故事性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进步,字体的设计方式也由单一的静态字体设计向动态化设计方向转变。动态字体设计拓宽了字体设计的维度,使文字的呈现更加立体化,多元化。“通过视觉表达方法和现有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在表现形式和空间维度上使文字本身更具备生动丰富的视觉传达性和展现性,为传统的字体设计带来生机。”

一、动态字体设计概述

动态字体最早的展现来源于索尔•巴斯为电影《惊魂记》设计的片头。起初的电影片头基本上是以静止的大字报的形式呈现,展现方式比较枯燥,使得观众不能立刻进入到电影的氛围中。索尔•巴斯在平面的基础上,为文字加入了动态设计,增强视觉效果,增加气氛,为影片定下了基调。电影《惊魂记》片头采用分裂的字体,将字体进行线条的分割动画,寓意电影中人物的分裂人格。相较于静态字体的设计,动态字体的设计扩展了时间的维度,可以更加有利于展现文字的寓意,信息传达的功能性较强,文字的呈现更加形象生动,视觉效果的冲击力更强,容易引起观者的注意力,给观者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在设计的方式上,静态字体相较于动态字体,更加重视识别性和阅读性,因此多是在字体的属性上进行改变。而动态字体在静态字体设计的基础上,加入运动变化,展示丰富的文字内涵。

二、动态字体设计的表现类型

(一)可变字体设计。数字化时代的影响下,公众的阅读媒介也由纸质向手机、电脑等新媒体转变,阅读方式的转变使得观者对于文字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可变字体设计的应用适应这种转变,更具有人文关怀。相较于普通的大、中、小字体的选择,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样的选择权。可变字体设计基于静态字体设计,对文字进行字重、字宽和倾斜度等属性的多特征变化,再将这些变化形式组织起来,上传到数据库中。用户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字体的调整,通过应用设置进入字体模块,利用可用轴来改变字体文本的字重、字宽、中宫等属性,实现字形平滑连续的细微调整。定制属于自己最舒服的个性化字体,可以使公众更好地参与到数字化媒体的阅读之中,提高阅读体验感。同时可以设置程序自动变换字体的字重,使用户有更好的视觉体验。手机的白天模式和夜间模式下字重是有变化的,如果一样的情况下,用户由白底黑字调整到黑底白字的情况下,字体的字重会变大,同时伴随着眩晕模糊的感觉。因此设置一个字重调小的可变字体程序会优化用户的阅读体验。可变字体不仅具有功能性,还可以赋有趣味互动性的特点,为观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感受。国外的设计师尝试将动态字体设计与声音元素结合,以声音可视化为基础,观者的拍手声音或者制造的声音音量越大,屏幕前的字体随之发生变化,体现在字体的字重越大,笔画越粗。可变字体动态实验将观者的声音可视化,以字体的变化呈现。另一种动态字体实验是以手机为媒介,字体随着屏幕的倾斜运动来进行变形和滑动,这些可变字体增强了人与字之间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动力学排版。动力学排版基于文字编排设计,将文字本身视为一个整体的图形,通过物理式的运动变化、大小位置的改变、挤压拉长的效果变化等富有韵律和节奏的变化,带来多元化的视觉呈现。“运动既可以形成视觉节奏,又可以引导观者的视觉流程,同时不同的运动方式可以表达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性格和情绪。”物理式的运动方式包括:惯性运动,弹力运动和曲线运动,快速的直线运动给观者一种严肃强烈的氛围,而缓慢的曲线运动给观者一种柔和安逸的氛围。利用动力学排版的动态海报设计不仅运动起来具有较强的视觉感受,每一帧静止下来的画面也是一幅具有设计美感的平面作品。动力学排版的动态字体设计更多的是一种探索性的字体实验,审美价值突出,多应用于文字海报的动态编排设计中,对于展览活动信息的传递方面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呈现丰富的视觉效果。

(三)字体动画设计。动态字体设计中应用较高的类型便是字体动画。在静态字体拟物化的基础上,将文字的直观阐释加入其动态化设计中,充满一种趣味性的效果。这种动态化字体的设计方式可延长时间线,通过文字图形设计和动态设计引起的故事性发展让观者能够快速抓住字体想要传达的含义,达到信息传达的功能,令观者产生一种共鸣。日本设计师井口皓太在字体动画设计方面较为擅长,他注重文字的意象表达,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设计动态图形文字加之与空间的拓展,给观者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视觉盛宴。其中系列动态字体《竹》《伞》《布》尤为突出。作品《竹》(图1)直接将竹的图形与文字本身进行结合,“竹”字撇捺笔画设计成竹叶的造型。动画设计上,竹叶随风飘扬掉落,红日升起,画面具有纵深空间的效果,集聚东方特色。作品《伞》,以文字的字形为基础,将人打伞的故事性通过文字图形设计展现,再加入动画的设计,伞由顶面伞骨的造型旋转成文字“伞”的两笔笔画,最后定格成字体形象,画面中一把把伞被人撑起,增强了其故事性,更加凸显文字“伞”的直观阐释。除了上述以字体图形设计为基础的字体动画设计,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将文字在肌理和表现材质的要素上进行改变,增强文字的视觉效果。如文字“玻璃”在进行动态字体时,可以先以静态字设计为基础,在字形的基础上附加玻璃材质的效果,同时在字体动画设计时,进行玻璃的反光动画来加强文字的趣味识别性和传播性。

三、动态字体设计与方言文化融合

针对以上对动态字体设计类型进行分析总结,目前的动态字体设计审美价值偏高,多数是以字体动画的方式呈现,从字体本身的含义进行文字图形设计和动态设计,反而功能性方面的应用较少,仅仅只是表现为视觉感官上的刺激,成为设计师的炫技工具。考虑到动态字体设计功能性的应用以及民俗文化的普及与传承,思考将方言文化与动态字体设计进行融合的创新思路。汉字本身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语言的一种呈现方式。在普通话普及的当今社会,方言正逐渐边缘化,越来越多的人听不懂方言,同时从生理到心理上拒绝使用方言。更多年轻人认为随着社会发展,方言文化的消散是必然趋势,但殊不知普通话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生活环境的变化因素,更重要在于心理方面的原因,年轻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方言是一种“俗”文化,在普通话普及的社会背景下方言文化没有传承的必要性。因此,在数字化时代的影响下,将方言文化与趣味性的动态字体设计进行创意组合的新思路,缓解方言文化的尴尬处境,展现方言文化的活力一面,使年轻人不再惧怕方言,改变对方言文化的偏见。方言文化的动态字体设计主要从方言文字本身、方言文化与人的关系、方言文化与环境的关系三个方面去进行创新设计。

(一)动态字体图形设计,增强故事性与趣味性。南北方的语言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北方方言的差异之处主要表现在调的转折方面,但基本上可以听懂其中的大概意思。而南方方言大多由于词的转变,导致不容易听懂其中的含义。普通话的普及应用,使得方言这种特殊的民俗文化逐渐落寞。将方言这种语言以可视化设计的设计方式呈现,方言文字通过动态字体设计进行叙事性的表达,用图形语言达到传达信息的功能作用。在设计思路上,主要是对方言文字的字体笔画进行解构重组,将其中的辅助笔画置换成图形与其他主要笔画来进行重新组合,进而产生视觉意象,阐释方言文字所表达的基本解释与意义。当然,在方言的静态字体设计方面,要保证其文字一定的完整性和识别性,不要使文字被过度装饰。以静态的字体图形设计为基础,加入动态化设计的处理,使文字具备故事吸引力,生动形象的诠释方言所要表达的意思。在动态化设计上以字体动画的形式呈现,衬托出方言文字的本意之外,动态的展现形式赋予了方言文字背后的意境烘托。以字体动画展现方言文字所表达的含义,让静态的方言文字仿佛拥有了生命力,只能说的方言也可以拥有丰富的视觉效果。通过对方言文字进行动态化字体动画设计的方式,延长了方言字体表现的时间线,扩大了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达到基本的认知和信息传递的作用以外,增强了方言文化在故事性和趣味性方面的表现,更加具有吸引力,给受众群体带来更丰富多元的方言文化体验感受。在数字化背景下利用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方法,使处在边缘化的方言文化以一种新的艺术特征,在新的形势下被重新解构重组,将他人不易听懂的听觉信息转化为较易理解富有活力的动态视觉形象,符合了现代的审美情趣。同时提升了方言文化的生命力,使其更加具有亲和力和新鲜感,拉近了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因此,受众群体对于这种新形式的方言文化没有那么大的抵触心理,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主动识别方言的字体动画,进而增强了对这种特殊民俗文化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二)多感官设计,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感。目前针对方言的文化保护更多采用的是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加上官方媒体的积极宣传,但这种传播的方式的展现却不是最有效的,呈现一种单向静态的传播路径。“方言的传承大都是口口相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二者在机制上就存在一定的不匹配,而这种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方言的传承”当前方言文化更有意义的传播方式不应该仅仅只是面向受众的单向传递信息,而应该让群体参与到其中,利用多感官的设计手段,在方言动态字体的传播中增加听觉感知,让受众群体在其中有更多的交互机制,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动态方言字体设计不仅可以含有丰富的视觉体验和刺激,同时还可以加入听觉设计,多感官设计让动态字体设计的呈现更加丰富多元化。方言文字的动态字体设计加入声音这一元素,声音来源于想要了解动态方言的用户。受众群体在充分认识理解方言的意思后,可以进行方言口语的表述,当他对与这个方言的发音较为准确后,方言文字所呈现的字体动画便开始进行播放,同时伴随着方言的普通话语音解释。以一种充满挑战性的游戏化设计形式将方言文化与观者之间发生趣味性的互动联系,有利于增强方言文化与用户之间的共鸣性,受众群体主动参与到“说方言”这一动作中,由被动接收信息的一方转变为主动参与进行信息传播的一方,同时传播过程也不再是单一的单向传递,转换为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成就感的双向传播。这种加入听觉感知的多感官设计方法,可以使受众群体在参与方言发音游戏的过程中深度感知方言文化的魅力,从一种畏惧的心理到主动输出的轻松,找到方言文化的乐趣所在,易于接受方言这种特殊的民俗文化。同时,相较于静态的输出方式,这种参与性的动态互动对方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媒介安排,增强地域性与归属感。方言所赋予的语言情感远胜于普通话,在异乡听到他人口中说着自己熟悉的方言,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媒介的安排策略在动态方言字体设计中也至关重要,麦克卢汉曾指出,“媒介即信息”,媒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讯息,新的媒介可以带来新的变化和更多可能性。数字化时代下,信息传播的媒介的可选择性也逐渐增多,合适的媒介安排策略能够给受众群体带来多元化的感受。当动态方言字体设计好后,可以考虑选择哪种类型的媒介更适合进行方言字体动画的播放,进而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和宣传效果。从增强地域性和群体归属感的角度方面考虑,动态方言字体动画的播放可安排在火车站内的广告电子屏投放或者高铁上的小电视进行视频投放。当在异乡的乘客看到属于自己家乡的方言字体动画时,一种熟悉亲切的感觉涌上心头;当这类群体回到家乡过年,高铁站每到一个地点,电视屏幕上都会播放本地方言的字体动画,再配上熟悉的乡音。听到家乡的口音,乘客们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此外,可以将单一的传播方式转变为双向的互动传播形式,设置一块可以互动的电子屏装置,屏幕上显示着方言的普通话版本,受众群体在到达自己的家乡后,对着电子屏上的普通话说出它的方言版解释,当方言的发音正确后,方言字体动画便开始进行播放展示,以一种趣味性的奖励机制形式来增强受众群体的对于家乡地域的归属感。此外,媒介的选择地点还可以设置在学校,将方言文化融入校园生活中。在新生开学的第一天,设置电子屏播放方言字体动画,使从异地来到校园的学生们感到一种亲切感。方言字体动画在媒介的安排策略下,方言不再仅仅只是父母和老一辈人的交流工具,方言字体动画的展现和互动的形式也成了一种排解乡愁的解压妙物。在普通话普及的社会文化下,传播方言文化的目的并不一定是要让它复兴起来,更多的方面在于转变年轻人们对方言文化的一种态度,将枯燥的方言文化进行视觉化和动态化的处理,对方言文化进行“信”“达”“雅”的设计处理,弱化了大众对于这种特殊民俗文化的反感心理,故事性的展现和趣味性的互动使他们对于方言更加接受和认同。方言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其中的乡土情结不会消失,如果大家都只会讲普通话,没有了一种亲切感,那就真的太普通化了。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到方言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任务中去,大力传承和保护方言这种特殊的民俗文化。

四、结语

虽然动态字体设计可以使文字更加具有生命力和趣味性,但不能一味地进行妖魔化的动态设计,应基于文字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去进行设计,同时还需遵循汉字的基本规律。不要为设计而设计,把这种设计形式当作一种炫技工具。在数字化时代的影响下,设计师应思考动态字体设计还可以在服务设计领域有哪些应用,考虑更多的功能性和情感化设计,把握设计的尺度,使动态字体设计不再仅仅只是呈现丰富的视觉体验,同时也为信息的传达方式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谢银敏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 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