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视觉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进一步的加快。园林设计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人们对于园林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不仅仅要满足当代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还要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要求。因此,视觉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也就越来越广。本文通过对视觉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展开叙述,从而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视觉元素;园林景观;艺术设计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逐渐的富裕起来,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增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稳定的一步步升高。因此,人们对于居住环境以及公共区域的环境要求也随之而来,传统的生态园林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适当的结合当地的植被特点,再引入外来植被时充分的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在进行设计时结合植物植物的所处位置和园林中其他景色的结合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园林区域内中设计景观并且还能够和园林中的植物相互配合,是现在的园林设计师所需要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

1园林景观设计中视觉元素应用的作用

在人们的休闲时光中,人们最注重的是感官上的享受,而在人们所有的感官上的享受中视觉上的享受可谓是人们的第一感官印象。所以视觉元素中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师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否能够绿化周围环境,并且能够满足人们的对于休闲娱乐空间的设想,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并且空气质量好的闲适空间。第二,能够有效的改善居民所处的周围环境,还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进而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第三,视觉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设置需要合理的运用园林中的空间,科学合理搭配才不会显得突兀。

2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1色彩元素的应用。2.1.1植物色彩元素的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植物在其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色彩配置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绿色是整个布置中的一个最基础的颜色。例如,春天的园林中大都是刚出嫩芽的植物,此时的园林中是嫩绿色,再搭配一些刚刚开放的野花,就会有一种鲜活的景象;在夏天园林中的植物都茂盛了起来,呈现一片浓荫绿叶的景象,给人们以生机勃勃的景象;在秋天,树叶慢慢的变黄此时的园林中呈现一片硕果累累的景象;在冬天,树叶逐渐的掉落,在配备上白雪,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景象。2.1.2花朵色彩的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花色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色彩配置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园林设计中的花丛设计时,可以适当的将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分类设计,避免显得呆板,没有新意。例如,可以根据不同种种类、不同种花型、不同花期开发的花朵进行分类设计,将偏暖色系的花朵放在中间的位置,将偏冷色系的花都放在四周围成圈,这样可以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冲突,进而来增加园林在视觉中的冲击感,从而以此来吸引游客们的注意力,并且保持新鲜感。或者,在一些单调植物的周围种植一些形态各异、色彩鲜明地花朵,这样一来,不仅仅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也不会让游客产生视觉疲劳。

2.2几何元素的应用。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图形作为园林中各个植物的载体,可谓是园林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几何元素中,一般在园林中用到的是线、面、体,从而将这几点连接到一起构成人们眼中的轮廓。例如一些简单的几何造型,草坪、灌木丛等,设计师们可以通过简单的修剪,从而让他们形成圆形、半球形等等的形状,从而增加美观,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另外,园林景观设计师们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互联网上众多的园林景观造型图片,同时再兼备不断创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在景观设计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不断地尝试更新设计手段,这样以来,可以让景观更具有创新性,进而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

2.3空间元素的应用。设计师们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要善于抓住空间给人视觉带来的变化,以及心理的感受。例如,二维空间、三维空间带给人们的严重的层次性的视觉享受。最重要的是,设计师们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尽量保护本地区的特色植物、特征景观不受到破坏,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地植物等剩余的空间,见缝插针,将台阶、不同高低程度的花花草草等种植在其中,形成不同的空间变化,从而让游客们在其中是可以享受到不同的空间层次变化所带来的视觉盛宴。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设计师们在将视觉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当中的时候,一定考虑多方面因素,大胆创新。将色彩、集合、空间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独特的设计理念。因此,园林设计者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以适当的考虑以上内容,建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并且心情舒畅的一个休闲环境,从而让人们能够在园林中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丽。

参考文献

[1]洪涯.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探讨[J].花卉,2019(14):146.

[2]初明山,柳琳.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81.

作者:王星阳 单位:辽宁何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