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虚拟班教育工业设计研究

应用型虚拟班教育工业设计研究

摘要: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地方块状经济发展需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赋予的时代使命。校企合力举办虚拟班的模式是工业设计专业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地进行改革的需要,也是着力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了促进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创业率,行业、企业和学科共同合力举办的虚拟班模式,优化了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对于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型教育、虚拟班模式

一、虚拟班以市场导向性需求培养专业技能的必要模式

浙江工业立足于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应用型性人才的培养。学生的父母和学生本人希望通过专业学习,走出校门就能为企业所用,因而,专业教育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优化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坚持以虚拟班为载体,推进“业师进课堂、竞赛进课堂、项目进课堂”的课程改革与实施路径,推进“走进企业、学习企业、融入企业”的办学道路,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资源,与企业联合培养,深度合作,协同推行虚拟班的教学模式。改革不是一时的潮流,而是经常要做的事情,做好应用型课程的教育,就是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倒逼我国高等教育进行分类改革,通过改革形成与经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专业教学结构,转型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需要。加拿大约克大学的教授Dr.PeterConstantionou博士说,世界大学教育“每几年就会出现一个趋势,当前的趋势就是应用型趋势”,这是全球经济化发展必然的结果,这是一个国家要生存的必要竞争力和繁荣的象征。怎样来提高工业设计专业的实用性,通过改革成为名副其实的应用型学科,如何去打造应用型专业,对教育者来说是一困扰已久的问题。如果这个教育体系没有问题,就不需要改变了。但是,不改革是不行的,不是小修小改,而是要做大的改造。改造要有新的关注点,这个关注点就是注重专业在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企业紧密合作,通过虚拟班的教育模式,学科专业与社会产生更好的合力。“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世界在改变,课程的设置就要适应时代的改变。

(一)校企合作举办虚拟班共同打造应用型人才

怎么做好应用型课程的改革呢?首先是对专业课程的基本性质重新定位;其次是修正教学培养人才的使命、期望的愿景和价值,开始重新设计课程。学校和企业、行业共同合力办学,共同研究开好工业设计虚拟班的课程,那么,无论是整个学科还是课程教育,在校企联合中做好扎扎实实的建设工作,保持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为学生事业上的成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今后的日常生活道路上获得了终生受用的技能。就业能力是衡量应用型本科教学绩效的重要指标,虚拟班是校企合力走培养专业人才的办学之路,会给学校、学生、企业带来很多的益处。学生在校期间的企业实习经历,是用人单位甄选毕业生的重要依据。

(二)虚拟班把握住行业要求对产品设计业技能培训的脉络

建立新型的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学科教育,达到专业建设的应用型教育愿景。产品设计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必要的专业技能,是中国大学教育体系下的一种高级应用型人才专业水平的学衔课程,也是专门为企业或设计机构培养中高层设计师而设置的核心课程。虚拟班的教学的主旨是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为导向,旨在帮助他们系统地梳理所在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内核,熟练掌握相应专业技能,以及拓展全球视野等。业师选聘除了学术功底深厚以外,还需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专业教学经验,一般都是在商界卓有成就的专业领袖。

二、虚拟班是应用型专业提升技能的好办法

在校企合作虚拟班的教学中,锤炼学生进一步提升软件运用的技能,很有效果,以至于毕业设计和毕业实践所选择的定向实践企业有决定作用,更重要的是对择业的取向起决定作用,必要的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考虑:

(一)第一层是虚拟班教学的创意设计能力的实训

虚拟班项目设计对学生的创意能力提升很大,设计师直接把本公司的项目用来作课题实训,这是厂商委托该公司的设计项目,设计师按照公司的设计流程让学生参与该项目的设计,设计阶段让学生尝到了艰苦的滋味。团队讨论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最为重要的环节,每一个设计师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拿出来共享,讲解自己的设计构思,对各自的方案的优劣提出自己的看法。设计师对学生的方案指出设计的不足之处,甚至否定设计方案,考验学生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在项目研讨和发表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实际的知识。一旦设计方案得到了公司的认可,鼓舞非常大,精心完成后期的设计工作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因为,成功和失败对他们都很重要,实际项目实践使他的经历了必要的成长过程。一个项目顺利完成,另一个新的项目接踵而至,全新的产品性能、造型、使用方式,人文环境、材料与制作、不同厂家的竞争等,要寻找新的思路,发现新的亮点,新的创意设计又要从头开始。设计从调研策划开始——合同评审——立项评审——设计准备——方案设计——设计评审——三维模型软件制作——效果图评审——样品试制及设计验证——设计修正——设计确认——设计输出——模型制作——设计再次确认——开磨具——投入生产的整个过程,全程设计培养一个设计师的必经之路,一个好的设计也是通过无数次的修改才能获得了成功的,一个好的人才也是经历多次的锤炼才能成长的,而学生在这些反反复复的锤炼中获得了经验和技能。虚拟班通过反复训练的手段到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二)第二层面是虚拟班项目教学的三维建模实训

掌握项目三维造型设计的基本技能,是从业技能课程。虚拟班实训结合公司的产品结构知识,再一次用三维建模软件——Rhino夯实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用三维的设计角度创造出新产品的造型技能。据了解,现在浙江省很多的设计公司和制造业对那些熟练操作Rhino、Pro/Engineer软件的毕业生求贤欲渴,如果熟练掌握这些软件的技能,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三)第三层面是更加熟练地运用平面软件辅助工具

进行产品二维效果图的课程设计,用二维软件做效果图,以其绘制快速、表现灵活、易于修改等优点,逐渐为越来越多的设计公司所青睐,成为产品概念设计阶段、表达设计思想和产品预想图最终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熟练掌握产品二维效果图的绘制技术也俨然成为了工业设计师所必备的一项素质。学生必须熟练运用Photoshop、Coreldraw等平面软件绘制产品的二维效果图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技能,虚拟班高频率训练促进学生准确掌握高效、准确的绘制能力。在虚拟班中,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Pro/Engineer和3DMAX的软件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每一个学生需要熟练应用的一门专业技术工具课。掌握实物测绘、零件草绘、三维建模、装配和工程图生成等相关模具设计的知识,学生能更多地获得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工程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未来的驻厂设计师,能够独立进行产品设计、模具开发做好准备。

(四)第三层面虚拟班培训创新原理、创新思维的技能

能够熟练运用创新知识和创新理论开展创新设计,虚拟班的产品创新设计意识的课程围绕“市场化”的设计原则,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注重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人文关怀的渗透和交融,对产品的设计和创新能进行综合开发,充分体现系统应用创新的思想,强化先进设计思想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强化创造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个性发挥能力、先进技能表现能力的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设计。

三、虚拟班的实训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一)具备人际间的交流和相处能力

人际间交流在虚拟班的实践课程中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这是锻炼学生除了专业学习本领外不可小视的——口才交流,是学生的隐性能力、个人能力,具体表现熟练掌握以下的能力:1.反思性学习活动——设计汇报能力的训练。2.考虑解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训练。3.汇报的组织和清楚表达的训练。4.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的质量和完整性训练。一个小组中,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关注设计方案,或者从自己擅长的方向来讲述设计的问题,以小组成员和教师的共同的合力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质量。

(二)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训

整合创新设计是一门新锐而重要的综合性设计课程。学生需具备创新设计的能力,它研究产品设计的整合性理论与方法、制造技术的人性化反思,以及信息时代产品系统的整合与创新,主要是人与产品的交互的信息,生产技术和商品销售的信息,把这些信息综合起来,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分析、判断和整合创新设计,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在虚拟班的学习中得到系统地实训,强化设计表现理念和设计创意的技能,用设计草图表达设计构思,记录设计创意,传递设计意图,交流设计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的表意和内涵,从中择取最佳的方案加以深入和演化,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因此,在学习中迫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将调查信息汇集起来,必须以最迅速、最敏捷地反映出设计工作的进程和动态,并适时地记录下人与产品使用中已发生的情况和问题。设计实践使他们学会了能够进行系统需求的详细调查与分析,能够制定调查提纲,能够进行设计流程分析,能够撰写调查报告并向公司的领导者提出再设计的优化建议,这项能力的提高对应用型人才的成长很重要。虚拟班的实训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展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的创新设计的课题是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敲门砖,他们综合运用产品创新思维和产品设计技能,四年的学习保持勤奋的学生在毕业设计和企业实践中施展自己的才华,毕业时以超群的能力走向理想的工作岗位。虚拟班教学模式是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教育必要的一种模式,是掌握市场、产业、产品和跨领域之间的有机协作运转模式,学校与企业合力办学,为培养驻厂设计师和机构设计师,开辟了一条高效的应用型人才成长的之路。

作者:陈剑荣 单位: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渔.闲情偶记.北京:中国轻纺出版社,2007:1

[2]卢永毅等.世界工业设计史.台北:田园城市出版社,1997

[3]叶时平,金劲彪,李赫.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