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税管控范例

企业财税管控

企业财税管控范文1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税务风险;成本控制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

1.保障资金的安全运作

资金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源动力,既能够为企业的正常运转,提供强有力的帮助。还可以为项目的投资生产,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保障项目正常有序的长久运行。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一旦出现资金周转的问题,不仅会阻碍企业的正常生产,令企业的发展进度处于停滞状态。还会对企业的商业形象造成恶劣的影响,不利于企业今后的发展。而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的各项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债务权益和经营成本,进行全面完整的数据搜集与汇总。通过对汇总完毕的数据情况,进行企业各个季度财务报表的编制。利用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数据,能够对企业目前的运营状况,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使企业的经营现状,一目了然的展现在企业管理者面前。除此之外,通过对各季度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与测算,能够为企业的项目投资,指引良好正确的方向,降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经营风险。利用财务管理工作,还可以对企业财务报表中下一个季度的各项数据,进行良好有效的预测。为企业今后经营目标的制定,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促进企业的良好有序发展。而财务管理中的税务风险成本控制,则是通过对各项税务政策的深入了解,在遵纪守法的经营原则下,合理利用相关的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在税务方面的运营成本。使企业每个季度的营业利润,都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由此可见,无论是税务风险成本控制,还是其他方面的财务管理工作,都能够极大程度增强企业对资金的管理力度。使企业内部资金的运转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今后长期稳定的经营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落实好制度方面的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制度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既能够为企业人员的日常工作,起到良好的约束与规范作用。又可以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责任,促进企业平稳有序的发展。而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应用,能够将出纳、稽核与账务记录等各部分的工作,分别委派给不同的工作人员。不仅将每个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与责任,进行清晰明确的划分。还能够将相关制度落到实处,提升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的正常运转提供良好的保障。除此之外,通过每日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增强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及时有效发现企业管理制度与运营过程中的各项问题。为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效果。在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成本控制方面,工作人员更是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相关的会计操作流程,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统一的搜集、汇总与分析,实现税务工作的申报与缴纳。而且税务风险成本控制工作,完全符合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发展原则,将管理制度付诸于实践。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具数据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助力。

3.建立科学的奖励机制

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能够使企业的运营成本显著降低,令企业的经营风险扼杀在萌芽之中。通过将财务管理工作的绩效水平,与企业的各项运营数据相挂钩,能够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既可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度,降低财务报表各项数据的出错率。又能够加快企业财务数据处理的整体进度,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利用奖励与惩罚机制相结合,既能够激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创造力,又可以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与管理,避免挪用企业内部资金的现象发生。除此之外,企业奖惩机制与财务管理工作相融合,能够使财务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管理方法的创新与优化,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飞速发展。为了使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企业也可以通过股权分配的方式,将一定量的企业股权,按比例分配给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使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与企业的经营发展水平,形成一个紧密相连的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为企业各个阶段的经营发展献计献策。令企业的风险成本得到大幅度下降,并显著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为企业迎接新的发展契机,做好全面充足的准备。按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将税务风险成本控制工作与奖惩机制相融合。能够在提高员工积极性的同时,增强税务风险的防范能力。使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风险大大降低,并促进企业的稳定有序发展。令税务风险成本控制工作,在企业的经营运转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二、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1.外部原因

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遭遇到的经济风险,主要是由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导致。其中,导致经济风险的外部原因,可以分为同行业市场变动、原材料价格浮动、国家政策颁布与实施和新兴替代品的产生四个方面。虽然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广,为我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使许多企业的发展速度得到显著的提高。但同时也增加了同行业内部市场的竞争压力,令企业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双重考验。当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时,会增强内部的核心竞争力,使市场份额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对那些发展速度较慢或未掌握核心科技的企业,造成强烈的冲击力。不仅会导致企业产品的销量大幅度下降,令企业的营业利润处于停滞状态。还会造成企业前期的资金投入,短时间无法及时收回,出现企业内部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而通货膨胀与市场利率的提高,也会对企业的日常经营,造成严重的影响,也极容易导致经营风险的发生。原材料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更是生产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一旦原材料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度的价格上升,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急剧增高。令企业日常运营的经济压力变大,甚至会出现利润负增长的现象。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企业经营也需要与时俱进,及时关注各项先进的技术与产品。当新兴的替代品产生时,会对企业产品的销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极大程度增加了企业存货的滞销概率,使企业内部的资金运转能力,面临巨大的挑战。除此之外,国家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也会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当国家出台一些新的惠民政策时,如果企业未能够及时收到信息,会造成税务成本的增加,令企业的营业利润大幅度下降。使企业内部资金的运转能力受到影响,极容易出现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严重阻碍企业的长久有序发展。

2.内部原因

(1)筹资与投资风险成因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为了满足发展的需求,通常会采用筹资的方式,使企业获得大量的经营资金。企业常见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和融资租赁三种。每种筹资方式都各具特点,而且筹资的额度与速度也各不相同。所以,在企业选择筹资方式时,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所需的资金额度,结合企业的运营状况,对各项筹资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当筹资方式不合理时,不仅无法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资金难题,反而还会加剧企业内部的资金压力,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即使企业选择了合适的筹资方式,一旦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也会造成资金回流的不及时。从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而项目投资是企业获取经济利润的主要手段,更是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当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前,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该项目的各项数据,采取全面完整的搜集与汇总。并利用数据分析功能,对项目投资的风险、回报率、操作难度和可行性等方面评估,保障项目投资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当项目数据搜集过程中,存在遗漏或错误的情况时,极有可能会造成项目投资的失败,令企业经营面临巨大的风险。

(2)资金收回风险成因

当企业的产品售出后,未能够及时收到货款,会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虽然这些应收账款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能够清晰明确的得到体现。但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却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应收账款迟迟未能收回,会导致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性能显著降低,对其他项目的投资与运转,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当企业多笔资金都难以收回时,会造成企业坏账的出现,令企业的营业利润呈现直线下滑的趋势。不仅会降低企业内部资金的总量,还会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甚至令企业多年的经营发展毁于一旦。

(3)财务人员综合能力低

财务人员的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对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企业财务人员的技能水平不达标时,会导致工作进度的迟缓,并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出现数据遗漏或记录错误的现象。极大程度降低了企业各季度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对企业下一步的投资决策,埋下巨大的经济隐患。而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会缺乏必要的工作责任心,出现工作懈怠与散漫的情况。不仅无法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也不能有效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权利,令企业各方面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除此之外,财务人员综合能力较低,也会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税务风险的防范工作,缺乏一定程度的认知与了解,令企业的运营发展处于危险之中。

(4)管理体系存在漏洞

当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存在漏洞时,不仅会对税务风险的防范工作,造成严重的阻碍。还会使企业各部门人员的责任与工作范围出现模糊,极大程度降低了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一旦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税务方面的财务风险,不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还极有可能会造成企业内部人员的相互推诿。令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进一步恶化,令企业的正常经营受到阻碍,甚至会面临税务部门的警告与处罚。对企业整体的商业形象,造成恶劣的影响。

(5)对国家政策了解不及时

税务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一种,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阻碍。按照企业的纳税情况,可以将税务风险分为未纳税、少纳税和多纳税三种。所谓的未纳税,是指企业已经达到纳税标准,却未按照国家要求进行纳税。未纳税的行为,也被称为企业的逃税。而少纳税是指企业的实际纳税金额,远小于纳税标准中要求的金额,从而出现了逃税的现象。由于企业的未纳税与少纳税,都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现象,一旦被发现会受到严重的处罚,并对企业的商业形象造成恶劣影响。所以,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会着重关注自身的纳税情况,避免未纳税和少纳税的现象发生。但多纳税的现象,在不少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却时常发生。企业多纳税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对一些国家政策信息不了解,或是忽略了某些惠民政策,导致企业承担了不必要的税务负担,令企业的营业利润大大降低。

三、加强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

1.建立税收管理规范机制

为了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能力,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建立健全一整套税收管理规范机制。企业的税收管理规范机制,能够对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有效的约束与规范。并提高财务人员对税收风险的防范意识,降低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系数。当企业建立税收管理规范机制时,应严格遵守实用性、合法性和清晰性的原则。使税收管理规范机制,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税务工作,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利用税收管理规范机制,对各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评估,通过制定出一系列的企业应急预案,对税务风险采取良好的预防与控制。为企业的长久有序运行,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

2.提高企业纳税人的整体素质

通过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能够使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首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树立良好正确的思想观念。无论企业处于何种经营状态时,都应该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企业税款的按时缴纳。通过提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纳税意识,极大程度避免了逃税和漏税的现象,有效地维护了企业的整体形象。在提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纳税意识的同时,还应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管理。通过外出学习与定期进修相结合,能够大幅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既能够加快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使企业各季度的财务报表按期完成。又可以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降低日常工作过程中各项错误的发生概率,保障财务报表各项数据的准确有效,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良好的帮助。通过对企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够使每个财务人员意识到自身的工作范围和相关责任,以及税务风险成本控制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有效杜绝了企业财务人员散漫的工作状态,使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能力,从根本上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管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这整个培训过程中,不仅要针对企业的运营状况与税务风险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与了解。还应及时关注国家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利用各项优惠政策,避免多纳税的现象发生。使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税务风险,实现良好有效的控制。

3.定期进行税务检查

通过对企业内部税务处理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税务方面的问题与隐患。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方法,可以将企业的税务风险降到最低,保障企业正常有序的经营与发展。进行定期税务检查时,企业内部应建立专属的检查部门,并选用专业的财务人员,对企业内部的税务记录,进行全面完整的统计与审查。对企业税务方面出现的问题与隐患,进行良好有效的处理,将企业的税务风险扼杀在萌芽之中。企业内部的税务检查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并做好每一步工作环节的记录工作。避免税务检查工作出现遗漏的现象,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显著的提升。

四、结语

企业财税管控范文2

关键词:涉税管理;企业发展;重要作用;对策

涉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从企业角度出发,深入探索税务管理话题对企业实现安全、高效发展意义重大。现阶段,国内企业正面临全覆盖式的财税制度改革,“营改增”政策及《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相继颁布实施,推进企业税务管理进入深度调整阶段,使原有的税务管理经验与新政策制度脱节;适逢万众创业热潮,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初出茅庐”,管理经验匮乏,对涉税管理一知半解,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发展风险,企业税务管理整体水平偏低,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探析涉税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敦促企业提高重视,主动作为,加强涉税管理,对提升整体税务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安全、稳健发展极具现实意义和价值。

1涉税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1.1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财税制度的完善调整令整个财务管理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亟待重塑或整改;增值税发票被纳入刑责管理,偷税漏税逃税风险和成本均大幅度提升,促使企业必须放弃“剑走偏锋”,端正态度,致力于加强涉税管理,以便降低风险、减少税负。同时,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使企业计税、缴税流程面临调整,涉税管理难度上升,倒逼企业深入学习应用税法,提升纳税意识和涉税管理能力。在此过程中,企业财税管理人员对《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税收法规、政策制度的理解鞭辟入里,对会计处理方法、配套财务软件应用游刃恢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已然水到渠成。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创造,涉税管理促进了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可见企业实现财务目标指日可待。

1.2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成本

财税制度改革过程中对各项税种税率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并颁布实施了许多税收优惠、鼓励政策。例如“营改增”政策实施后,企业的差旅、办公、通讯、租赁、维修、物业、培训、研发、安全生产等项目产生的均有不同程度的抵扣(抵扣率各有不同);部分技术含量高的国产设备采购可抵免价款40%左右的新增企业所得税,针对高新技术产品销售将通过财政返还部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因此,企业通过有效的涉税管理,有意识的税务筹划,在最大程度上享受税收优惠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对资源优化配置亦大有裨益。同时,作为企业成本支出的一部分,企业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科学节税,可以助力企业降低成本。

1.3有助于规避企业的涉税风险,巩固企业形象

新形势下,国内税务征管体系不断调整完善,征管力度日益强化,对企业偷税漏税逃税严惩严打,敦促企业奉令唯谨,克己慎行,将涉税风险“遏制于摇篮”。并且,税制调整阶段对所有企业而言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涉税风险无处不在,在此情况下,企业必须高度关注,深入研究,加强涉税管理,以最大程度规避涉税风险,为企业谋求安全、可持续发展之路。另外,随着市场经济日益规范,准入机制不断完善,且政府、相关监管部门、中介咨询机构、消费者、投资方及合作伙伴对企业内部管理、信誉评价均产生更多元、更严苛的要求,企业大浪淘沙、竞争激烈。通过加强涉税管理,企业可以在规避涉税风险的同时,促进企业阳光运作,提升企业信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发展赢得更多市场机遇。

2企业涉税管理的现状分析

2.1税务人才专业素养与企业涉税管理实际需求不匹配

财税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企业涉税事务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很多企业尤其是新兴企业和发展规模较小的企业其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部门及财会人员一身多职,工作量繁重且管理质量难以保证;且财税改革过程中,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业务政策以及财税处理理论、方式、流程都有所更新调整,对财税人员从业素养有更为严格的要求,但现阶段企业税务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均无法满足涉税管理需求。

2.2税务筹划有待提升,节税效果欠佳

现阶段企业纳税活动可以享受许多优惠政策,通过政策指导,企业可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合理避税、节税,从而降低企业支出成本,提升盈利水平。然而一些企业由于缺乏税务筹划,导致企业纳税过程中未能全面享受政策优惠。例如,一些企业由于没有取得符合要求的发票、费用支出未获取凭证或未取得有效凭证,导致部分可抵扣的税收项目无法抵扣,有的企业错过抵扣期限,导致应扣除费用或应提取费用的项目逾期,从而徒增企业税收支出。

2.3业务部门配合度不高,涉税风险较大

企业涉税活动大部分发生在业务流程中,合同、物流、资金(货物收付款)、开具收取发票等业务活动都是涉税风险的“重灾区”,所以加强涉税管理需要业务部门的大力配合。但是一些企业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过分独立,缺乏沟通,业务人员对财务制度执行流于形式,某些情况下甚至忽视财务管理意见,一意孤行,有意或无意触碰税法红线,导致企业发展陷入税务纠葛,将财务负责人推向深渊,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加强企业涉税管理的对策思考

3.1加强教育培养,提升税务管理人才从业素养

企业应该加强财税知识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鼓励和帮助企业财税人员深入解读学习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构想等,全面加深对财税体制改革的了解和配套软件、新兴技术的应用,提升财税人员的专业能力;组织财务人员与业务技术骨干交流学习活动,帮助财税人员了解企业发展经营活动,培养充足的复合型人才,以保证财税人员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涉税管理工作。企业上级领导和主要负责人应该高度关注企业涉税管理,加强税务管理宣传和纳税思想传递,帮助财税人员建立正确的税务管理观念,提升财税从业人才的道德素养,为加强涉税管理积蓄中坚力量。

3.2加强纳税筹划,夯实税务管理基础

企业可以将日常税务管理效果计入员工绩效考核指标,或者为税务管理单独设定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将涉税管理绩效化、指标化,促使企业全面树立涉税管理观念,企业员工主动参与涉税管理,确保企业各项涉税行为的规范合法,以夯实税务管理基础,降低涉税风险,减少无效成本支出。企业应该基于税制改革优惠政策,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参考全面预算结果,以“涉税风险最小化,优惠享受最大化”为目标,对企业展开全面税务筹划,即在税务发生之前未雨绸缪,对涉税项目进行整合筹划,尝试将税收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提升涉税管理能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3.3加强业财融合和内部控制,提升涉税管理效率

企业应该鼓励全员参与涉税管理,尤其是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交流,保证二者之间信息传递流畅,以规避业务流程中的涉税风险。财税部门应该主动参与业务活动,为业务人员提供合理避税指导和避税意见,提升业务人员对涉税管理的配合度,携手为提升企业涉税管理效率发力。同时要加强内部控制,以监督指导财税管理制度有效落实,且内部控制能够助力企业涉税项目公开透明、阳光运行,从而减少涉税风险和外界质疑,切实提升涉税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稳健、安全发展。

4结语

加强企业涉税管理有利于规避涉税风险,维护企业信誉和形象,有利于帮助企业合理合法节税,降低企业成本,也有利于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以落实税务管理目标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涉税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忽视、不可避免的内容,企业应在明确涉税管理对企业发展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积极面对涉税管理现状,主动作为,切实加强涉税管理。

参考文献

[1]吕珈乐,付广敏.企业涉税风险及防范措施[J].纳税,2018,12(21).

[2]孙晓东.基于大数据税收征管下企业涉税事务管理探析[J].纳税,2018(6).

企业财税管控范文3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一、引言

通常情况下,如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是一直以来企业家研究的课题。受到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影响,国内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逐渐顺畅,工作效力愈来愈高,更能适应现在企业的进步。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开展的根本条件,而信息化的财务管理能够推动企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因此,需要找到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不足,并采用有效手段,去研究解决对策。这样才能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展现出来,帮助企业增大利润,加速进步。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搭建的概述

在互联网的情境下,企业凭借信息技能和财税信息系统进行财税管理的计算,就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的过程中,财税管理的形式也随之变化,新型管理模式,能够汇总企业生产发展时各个模块的数据信息。使用新型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对企业结果的实现提供帮助,最大化的提升企业经营效力。企业财税管理中有四个步骤,首先,是理论研讨阶段。在有关部门制定行业计算标准后,需要对计算系统的开发和形成进行完善。其次,是从固定的计算步入管理计算,使财税系统的功能增多。从总账明细账端口、往来端口、成本管理端口再到预算端口多维度的开发,让财税的预警、计算和管控方面在信息化平台中得以实现。再次,是财税信息的一体化。把资金的核算、进货与销售情况、生产情况进行整合管理。最后,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全面升级。这有利于不同企业的不同要求,从基层的财税数据的处理到管理者的统计数据联合起来,最终完成企业内部与外界资源的整理与合并。

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一)信息管理不足。1.管理模式单一。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要缜密。在财务人员工作的过程中,如果仍旧使用传统的单一的方式去工作,就会产生一定的限制。在部门划分不够清晰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各个部门之间有一定的干扰,让信息管理更加困难,不能有效地利用所提供的数据信息,降低工作效力。从一般情况来看,如果企业的资金链发生问题,不利于企业目标的达成。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企业资金状况,可以让企业管理者实时查看企业处于哪个阶段中。伴随着互联网环境的陶染,数据的分析与整合的作用大大增强,可以利用核心价值数据,进行类比分析、归纳总结,这种形式的经营为企业的进步起着推动作用。2.管理工作沟通不及时。正常情况下,企业管理者会根据财务人员汇报的相关数据来制定下一阶段的目标,继而开展工作。在设定组织架构时,会将每一项工作都分布在不同的部门中,安排责任人,期望工作细节做得更好,但是这种形式在实际的工作中,仍旧会出现问题,致使财税管理工作受到阻碍,信息传输与正确率上产生错误,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3.经营情况的不准确。根据近年来,企业的实际业务的开展,企业财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对于企业的情况有着多方位的了解,为企业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陈旧的财税管理流程是比较混乱的,因此,这个阶段的财税管理信息会有一定的偏差,会让企业管理者对于实际的情况不能形成准确的认知,导致计划不够科学合理。陈旧的财税管理太过古板,对于企业的持续性开展产生限制。这时就需要企业的财税工作人员不断地学习,在实际工作中,时刻获取国内财税方面的信息,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摒弃固有财税工作的思维模式。运用现代科技的信息化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从大量的财税信息中寻找对于企业有用的资源,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提供更加准确的财务报表。

(二)管理人才不足。相比于其他行业的人才来说,由于国内经济制度的不断变化,这就需要财税方面的工作者每天都需要吸取新的知识技能。不仅要在专业技能上有所提升,而且需要能够了解财务核心信息,加强财税管控,对财税方面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有很多企业的老板为了将成本降到最低,忽视了人才的引入,导致财税信息化管理人才的不足,没有办法去解决财税信息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工作思维的单一化,也降低了企业管理的品质。

(三)联动意识不足。在当前企业的运营中可以发现,很多企业管理者缺少联动意识,容易从渺小的视角去做决策,并不注重财税信息的互通,使管理上受到制约。企业各个部门从财税信息化管理中可以创建多维度体系,增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最终完成管理目标。

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一)完善财务信息管理。从企业项目的拓展来看,建立企业财税信息化管理的平台,能够帮助企业完善财税管理档案、保存全部数据、设置数据库、引进先进的财税系统、制定财税管理的标准、设定各个部门的权限、规范企业财税信息的各个模块的功能。应安排专项技术人员去维护系统,不断根据企业目标对系统进行完善和更新,为财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提供保障。在管理制度的设置初期,企业管理者应该从信息化管理细节、管理标准、管理内容、管理目的、管理责任人等多个方面制定企业管理书,保证其更加贴合企业的实际业务,能够在管理制度的制约、鞭策、建议的体系中,完成财税信息的共享,让员工对企业财税信息化开展有着使命感与责任感。确定企业经营目标,能够让企业财税信息管理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显而易见,确定财税信息化流程,在所有部门的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将获得的结果与信息化考核结合起来。目的在于,激发员工财税信息化的能动性,完成本职工作,让财税信息化体系更加稳固。通过这一形式,推动企业的加速进步。

(二)加强全方位人才培养。企业的财税人员对于本专业技能方面是足够成熟的,但是信息化财税管理,需要具备计算机技能,这就需要企业增强对于人员全方位地培养。在财税人员进入企业的初期,首先,要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使其了解系统的各个模块,并且可以熟练使用,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快速利用这一工具提取工作中所需要的数据。并且能够在长期的工作中,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财税系统更加完善。财税系统对企业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企业应该激励员工养成新的思考方式,学习先进的财税信息技术,注重对于信息化技术的认识。让财税工作人员的工作更加简单,有条理性,更高效。

(三)推动财务信息管理的联动性。一方面,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设定中,要保证财税信息化,财税管理与企业目标相通。并且从企业的整体视角出发,推进财税信息化管理的运行,使其具有可行性和深入性。在另一方面,需要让企业的各个部门融入其中,确保财税信息的准确与完整,完成财税管理信息的联动目的。最终,在社会的大局势下,及时调整企业开展方向,做好财税信息化管理工作,让财税管理信息能够推陈出新,保证企业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五、结束语

企业财税管控范文4

[关键词]新常态;企业资金管理;优化

集团化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管理难题,资金管理的优化升级成为当前多数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些年来,国内外的大型集团公司逐步开始探索一种集约化的资金管理模式,将各个分子公司财务系统集中统一起来,利用企业管理软件建立起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对财务流程进行再造。形成更信息流畅、管理统一、风险管控、优化配置的财务流程[1]。目前,已经有部分集团公司将资金管理纳入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中去,更加优化了资金管理模式。

1.新常态下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常态下,企业资金管理依然采用的传统方式。在面临更加严厉的监管手段下,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风险预警,成为被稽查的对象。当前,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原因,补齐短板,将资金风险降低到零。

1.1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足。随着资金管理难度的加大,对财务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我国的财务人员多数还在从事传统会计工作,会计人员转型缓慢,无法应对新常态下会工作的需求。新常态下的企业资金管理要求财税人员不仅仅懂得资金管理,更要懂得资金运作、投资管理、风险管理等金融知识。此外,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财务人员更要求财务人员懂得计算机操作,只有满足了以上技能要求才能基本胜任新常态下的企业资金管理工作[2]。然而,当前的财会人员综合素质根本达不到上述要求,不利于企业开展资金管理工作。1.2财税人员风险意识有待提高国家税务总局正在试点推行金税四期,届时企业的账户、税收、经营等具有关键资金往来,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私人账户都将受到严格的监控。税务与银行之间信息共享,使得企业的资金往来无处遁形。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企业必须要重视资金风险的管控,主要是资金往来的合法性。目前,多数企业财税人员仅仅具备出纳、报销、信贷、结算等最基础的资金管理工作,对于顶层方面的资金风险防范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财税人员似乎还没有意识到新常态下资金的合法性使用对于企业来说极其重要,他们的资金风险防范意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3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内部的财务规章制度是确保资金管理能够达到理想目标的重要保障。如果想要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确保资金安全合理合法使用[3],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当前,企业尤其是集团化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就是集团总公司具备了完善的财务制度,但是当落实到各个分子公司时便无法彻底执行。资金管理的分散是当前大部分集团化企业的现状,究其根本就是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各分子公司还未形成资金总控意识。

1.4财务信息化水平较低。新常态下的企业财务管理趋向于基于信息化平台而组建起来的管理体系,财务信息化是未来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必然发展,是将技术管理同企业制度充分融合的管理新思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未树立起管理信息化的意识,不论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是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即使有的企业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信息化水平,但是有管理的不规范,使得各部门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业务部门同财务之间各自形成信息孤岛,根本无法发挥出信息化平台的优势,更别说优化资金管理了。

2.优化企业资金管理的路径

新常态下,企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很多大型集团公司也正积极探索财税数字化的建设,这不仅仅能够优化企业资金管理,对于加强控制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是非常有利的。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优化资金管理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新常态下,随着企业的集团化水平逐渐提高,对财务管理 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企业多都在探索全面预算管理,它是提升企业内部治理水平非常有效的方法。全面预算管理中资金预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资金预算应该在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决策部署上执行。资金预算管理要始终围绕着企业具体的期间目标,对本年的利润和资金投入所做出的科学合理的安排[4]。各个分子公司的资金预算编制应该始终围绕集团公司的经营目标进行编制。企业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以预算管理为基础,加强企业现金流的管理。严格各个环节的预算执行情况,建立预算执行考核机制,让每个人树立预算控制意识,对有些可能发生浮动支出的费用(例如销售费用等)项目根据“月度考核、年度总控、年度考核”的原则,建立弹性管理机制。管理层应该加强对资金支出的严格审批,设定资金支出区间性审批制度,超出预算之外的资金必须要提供合理的解释和合理的业务支撑。资金预算的编制、调整、审核、执行是需要企业内部也就是集团公司与各个分子公司之间的相互平衡,是对资源的合理配置。

2.2建立财务共享中心。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财务集约化管理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共识,如何能够充分地将各个分子公司统一起来,形成网格化管理[5],财务信息化是必经之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大型集团企业都在逐步探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新型财税管理道路。财务共享中心就是基于企业信息化的框架,建立起“业财税”统一管理平台,将分散在各地的分子公司的业财税相关业务全部纳入平台上进行统一管理,而基于财务管理中心的资金管理体系将会更加流畅高效。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之后,各分子公司将在财务共享中心分设独立账号,由总公司对每个分子公司的账户收支情况进行监控,与常发生往来的银行机构建立系统直连,彻底改善传统的账户资金管理模式。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资金管理应该始终秉持上下级垂直管理的,总公司对分子公司的全面预算和经营性支出进行严格管控,要求成员单位的资金使用必须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申请和审批,彻底将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上升到集约化水平。

2.3组织流程再造。上文中我们提到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资金管理将会大大提升企业的资金管理效率,那么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之后,企业组织流程必须再造(如图1所示),财税部门必须进行内部职位的变革,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首先,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通过精简机构的方式来提升工作效率。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一人兼职多岗位,例如一个子公司的财税人员可能即担任出纳工作,又担任会计工作,这种管理模式从本质上看严重拖拉工作效率。而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之后,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能和工作内容,例如在共享中心设立会计岗、票据岗、资金岗、税务岗等,每个岗位由专人负责,从而实现整个集团财务体系的高效运转[6]。其次,要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任何企业都应该建立自身的内控制度,通过内控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资金的使用。同时,我们要明确规范各种资金往来行为,防止出现稽查风险和资金风险。例如,我们要确定业务经办人和授权审批人的责任制度,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最后,建立风险预警体系,这是实现资金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加以防范。

2.4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优化企业资金管理其中有一项内容必须要做就是提升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当前,我国的财务人员大部分是传统的核算人员。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我们需要不仅仅需要核算型财务人员更需要管理型财务人员,也就是说新常态下的财务人员应该具备懂财务、通管理、知业务、晓金融等综合能力。首先,企业应该积极引导财税人员转变理念,用创新的思维看待财税工作,改变以核算为主的传统管理理念。财税人员要具备顶层设计意识,让财税管理站在更高的角度分配企业的资源,这样才能够提高包括资金管理在内的所有财税相关工作的管理效率。其次,企业要为财税人员提供学习机会,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提供接触到国际前沿财税管理思想的机会,例如为财税人员举办学习班,让他们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充分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最后,适当引进先进人才,为企业的财税队伍带来新想法、增添新活力。

3.总结与展望

一是新常态下的企业面临着数字化、信息化的转型升级,在企业财税方面“业财税”的统一融合正逐步在企业当中得到实践。新常态下的企业资金管理同样需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这是优化资金管理的基本保障。二是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要基于企业实际情况。企业必须具备了完善的制度体系、监督体系、评价体系以及惩罚体系之后方可建立起财务共享中心,因为这是确保资金能够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保障,否则财务共享中心将会成为“摆设”。三是全面预算管理是手段,集约化管理是目标。企业优化资金管理始终是建立在资金预算的基础上,只有科学合理的预算,才能够平衡好资金与业务之间的关系。只有严格地执行预算制度,才能够实现资金的集约化管理,提升资金管控水平。

【参考文献】

[1]倪春燕.企业资金管理效率问题研究-以DS集团公司为例[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6.

[2]田昆如.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研究-以中交集团为例[D].天津大学,2016.

[3]曹玉梅.吉林森工财务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3):88-89.

[4]崔艳.信息化时代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构建分析[J].现代商业,2019(26):134-136.

[5]于森林.企业集团运营资金管理模式研究-基于M型组织结构的企业集团视角[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8.

企业财税管控范文5

关键词:新形势;建筑企业;税务风险;防控对策

引言

建筑行业在国民心中的基础地位是其他行业所不可替代的,人们吃穿住行中的绝大部分活动都需要在建筑内进行。受到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影响,使我国各地房价疯涨并超出了广大民众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在中央政府的改革政策推进与各地各级政府的落实执行下建筑行业逐渐朝着正轨方向回归发展,再加之建筑行业发展前景空间的迅速扩张,促使我国建筑行业纳税量日益上升。

一、建筑企业税务风险防控管理概述

2020 年开始,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很多企业措手不及,尤其是建筑企业。由于开复工延期、劳务用工招聘、管理困难,人工、材料、机械费用价格上涨等原因,要想完成生产经营目标面临着较大压力和挑战。另外,伴随着金税四期的升级运行,规模庞大的建筑工程所涵盖项目环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建筑企业很容易面临来自不同方向的税务风险,进而增加触犯税务法律的概率。所以建筑企业需要从科学角度进行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与市场形象[1]。

(一)建筑企业税务管理活动的特征

1. 经营模式特殊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前一般通过招投标活动来确定各项目的承包方,有关部门会针对投标方的准入资质、分包经营管理等方面规定设置标准的要求,但这会使在招投标双方商议规定资金核算方式时建筑施工企业容易面对一些税收风险问题。另外,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建筑工序项目都需要耗费较长时间与资金进行施工建造,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资金结算或拨款方式都容易受到各方面影响而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进而为建筑企业带来税收风险。

2. 生产流动性

强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活动中并不能确保所有项目的经营活动都能在固定场所开展进行,尤其是一些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往往会涉及跨市跨省的生产经营,譬如不少大型民用建筑的开发项目都会对临市临省的建筑企业发出招标邀请函。但这也会由于生产经营地点的不同,导致异地建筑企业对当地行业政策的标准、税收等相关规定不能完全掌握,难免会存在认知差异而使得异地建筑企业税收风险防控机制准备得不够完善或难以落实开展。

3. 矩阵组织结构管理模式

矩阵组织结构是目前很多建筑企业普遍应用的一种临时管理模式,员工双线回报信息的操作模式使得建筑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配置更为灵活,但这也对各项目信息沟通渠道提出了更高的多元化要求。矩阵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在明确分工合作等方面体现出的优势作用,导致税务管理工作被一度认为是财税部门的专属职责,其他部门成员很容易产生与自己无关的意识而不去主动参与、维护财务风险的把控机制,以至于建筑企业开展税收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时一直被局限于高层管理层面上,并且呈现形式化执行的状态,难以落到实处[2]。

(二)加强税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必要性

金税三期,实现了对国税、地税数据的合并及统一,其功能是对税务系统业务流程的全监控。而金税四期,不仅是在税务方面,还纳入了“非税”业务,实现对企业业务更全面的监控。同时,搭建了各部委、银行等参与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和核查的通道,实现了企业相关人员手机号码、企业纳税状态、企业登记注册信息核查三大功能,铸就了信息共享、信息核查的天眼系统。在此形势下,建立科学合理的税务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它不仅能为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极大程度地避免建筑工程项目中产生的税收风险并降低企业经济损失,同时,加强对税务风险的识别与管控工作还能帮助建筑企业顺利完成经营目标,促使建筑企业维护日常经营管理秩序的平稳与安全,以免出现税务问题导致建筑企业深陷舆论风波而败坏道德信誉和企业形象。特别是要在思想上提升对税务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价值认识,并在企业内部加强各部门经济活动的监管力度来合理规避税务风险,促使建筑企业持续向上发展。

二、建筑企业税务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现状

我国目前的税务征收体系一直处于持续建设的状态,频繁更新的税务政策使得不少企业中的财税管理人员都难以及时掌握变动情况。同时,尽管国家日益强化对偷税漏税行为的打击力度,但仍然有部分建筑企业或是财税管理人员的纳税意识淡薄而选择偷税,以至于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脚步被铐上了名为法律的镣铐。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出现这些行为的建筑企业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内控机制建设不完全的问题,很多建筑企业并没有为税务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搭建系统化的完整监管体系,显然在面对一些潜在税务风险无法及时预警和处理。

(一)组织机构设置过于复杂

绝大部分建筑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设置都非常复杂,其下会设置不同类型的子分公司来拓宽业务经营范围,而建筑工程招投标环节中以企业资质为主要衡量评估标准之一,这就形成了很多建筑企业总公司参与投标成功后将部分建设任务分包给子分公司的形式,尽管这种形式能够为建筑企业总公司分担一些工程量来缓解其施工任务压力,但也会导致财务部门开展资金核算等工作时由于牵扯过多而困难重重,导致出现一系列税务风险问题的同时还不利于缴纳增值税等活动的顺利开展[3]。

(二)税务风险防控体系不合理

涉税类目的复杂性与经营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等情况是建筑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开展艰难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营改增政策下达后国家对增值税的相关标准要求更为严苛,建筑企业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税务风险隐患。项目部作为建筑企业中提供大量经济利润的关键基础部门,其管理层更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进度开展情况与经济收益成效,恰恰忽视了对税务风险问题的把控。没有完整运行机制的粗放管理模式使项目部门很容易忽略建筑工程各环节的税务管理工作,经常出现税务信息资料不充分、缴税逾期、发票管理不善等问题致使建筑企业税务压力与风险不断增长,甚至还容易触犯法律条例并让企业背上官司[4]。

(三)建筑工程各阶段容易产生的税务风险

其一是在建筑项目的承接阶段,部分建筑企业管理层为提升业绩可能会贸然承接建设项目,缺少了前期对各方面的调查和分析评估工作,以至于建筑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时很容易面临税务风险隐患。其二是在项目合同的签订阶段,国家税务政策的频繁变动与建筑工程项目的长周期同时并行的环境背景下,一些建筑企业项目负责人在签订合同时没有考虑到税务政策的变动情况而忽视了对相关条例的补充说明,在税率发生变化后就很容易引发合同双方的经济纠纷,进而致使建筑施工企业所要承担的税务风险大幅度提升。其三是在项目账目的稽查核对阶段,尤其是一些中大型的建筑企业财税管理工作中,财税人员在核对账目时容易遗漏偏远地区项目的财务资料或是其发票获取难度大,致使建筑企业难以掌握实时的完整税务资料去清缴纳税款。其四是在项目活动的发票管理阶段,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财务发票管理任务往往直接安排给了相关业务人员进行工作,但大部分非专业财务的业务人员并不了解财税知识与风险防控意识,以至于出现发票遗失等情况,甚至还有少数思想出现偏差的业务人员利用发票进行偷漏税等违法操作,为谋取个人私利而罔顾建筑企业经营活动的安全秩序,毫无责任意识与道德观念[5]。

三、加强建筑企业税务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税务风险防控意识

首先,在思想上,建筑企业财税管理人就应该加强对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深刻明确税务风险问题所带来的危害性与防控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综合当地税收政策与企业实际经营状态去合理制定完善的税务风险防控机制。其次,建筑企业管理层应当加强企业文化中责任意识的输出,通过培养企业各级员工纳税责任意识来构建和谐友好的工作氛围,将国家财税政策在企业内进行大力的宣传以助于贯彻执行政策要求;在各部门员工心中划清有关税务风险的红线,进而为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机制的推行提供良好的思想平台。最后,建筑企业领导层应当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精准预判和把控,摸清市场发展走向来提前预设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税务风险问题,继而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监管对策去严加约束涉及财税活动人员的行为,以促使企业能做到与国家财税政策法律标准要求的紧密接轨。

(二)优化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建筑企业应该在掌握生产经营项目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优化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全方位把握各项经济活动中的税务风险情况并要求财务管理部门配合整改,通过逐渐提升企业财税管理团队整体专业水平的方式去满足税务风险管控工作的复杂需求,进而提高对建筑企业各项目税务风险的高质量把控。承接工程项目前,应当在充分调查实情的基础上精准判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尤其对于政策、建设周期、资金、业主等方面影响因素所带来的税务风险情况,站在整体角度去看待和分析这些风险情况对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以此为参考来更好地优化完善建筑企业内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机制。除此之外,在建设完全税务风险防控机制后建筑企业应该充分落实发挥其实际效用。首先,要做好税收前的预防控制工作来降低财税风险,将收集整理的详细资料作为税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参考依据,协调建筑企业的财税管理部门进行风险预设与制定防控措施。其次,建筑企业在遭遇税务风险情况时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来降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据税收风险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控目标去尽可能控制经济损失。最后,建筑企业如果已经处于被动面对税务风险问题的时候,应当深刻认识到税务风险防控机制的不完善并做到知错就改,尤其在企业生产经营遭受发展阻碍的情况下要保持冷静并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同时总结反思经验教训以防同类风险事件的再次发生,用积极态度去妥善化解税务危机,再将危机化作改革动力来健全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防控相关制度。

(三)建立税务风险预警体系

建筑企业财税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事前预控而非事后亡羊补牢,对于税务风险的管理要从源头上建立健全预警体系,以达到深化控制的目的,提前发现建筑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潜在税务风险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控处理,利用健全的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大幅度减少隐藏在企业生产运营活动中的危机问题。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学习掌握国家税务政策的变动情况,由静态管理转向动态管理模式,革新现有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再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经济活动情况来预估税务风险,进而将国家税务政策变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转变为自身的发展推助力。

(四)优化企业资金管理

建筑企业运营活动的特殊性质使得经营资金短缺情况成为普遍现象,因而企业自身有必要针对资金资产的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处理,秉持合约精神去及时催收项目工程款,以便能按时开展后续方案计划,而企业内部流动资金的管理则应该加强预算与资源分配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每项资金都能在合理配置的基础上提升有效利用率,以此来降低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的发生概率[6]。

(五)建立税收风险识别资料库

面对目前强大的税务监管体系,建筑企业有必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来建立财务税收风险识别资料库,基于互联网技术在信息方面的优势作用去推进纳税风险可控性的提升与企业税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筑企业可以参考金税四期对企业的要求来建立一个风险识别资料库,梳理记录各项目的税收风险评估报告去寻找潜在风险因素并及时处理,同时还要实时完善风险识别资料库中的信息资源以便识别报告的编制。此外,建筑企业还可以引进互联网技术来建立合作信息资料系统,记录与上下游公司之间的历史合作信息以便于后续开展工程项目时寻找合适的合作对象,在筛选比对后建筑企业可以为实力较强、纳税信用较高、信誉良好的合作企业建立互联网红名单,而信誉度低甚至出现恶劣行径的合作企业则将其纳入互联网黑名单,与优秀企业进行合作交往自然也会大大降低税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四、建筑企业全过程防控税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招投标阶段进行项目可行性风险评估

投标前,建筑企业必须对业主背景、业主资金状况、项目可操作性与施工当地税收政策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分析评估,出具分析评估报告。确定目标项目前期投入资金数额,分析企业垫支资金能力,预计可能发生隐性财务成本;仔细研读招投标文件,将目标收入与目标成本相对比,计算盈亏情况,分析可实施性,找出税务控制重要风险点,确定项目投标的必要性。

(二)项目中标阶段进行合同签订论证

在施工合同的签订环节中,建筑企业一定要采用规范格式的合同文本并清晰每项条款中的用词,特别要重视与国家税务政策变化相关的合同条例说明。规范的合同在帮助建筑企业明确财税核算方法等内容的同时还能减少税务风险问题的情况出现,企业在签订合约时必须安排专业知识扎实且经验丰富的税务人员参与全过程,以此来确保合约条款满足当地现行税收政策的标准要求,切实维护建筑企业自身的各项合法权益。

(三)施工全过程进行合同、发票风险管控

(1)在供货商合同签订方面。首先,严格审核合格供应商,建立合格供货商资源库,优先选用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供应商,审核其承包资质、经营范围、法人身份证等,注意识别供货商的真实性,有无上下游,企业的诚信纳税情况,确保尽可能多的进行进项税抵扣。合同管理平台及第三方资信平台相配合,构建合同履约风险模型,智能识别相对方资信风险、合同逾期风险、合同收款风险、合同变更风险。其次,在与供货商签订合同时,根据预算用量严格把控进货量,严禁超支,成本超量,将是否含税价格、何时取得发票、取得何种发票、发票的税率以及对方虚开发票承担违约责任条款等明确列入合同。厘清各个项目中与不同供应承包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明确每段合作关系中的纳税责任与义务划分范围。

(2)在开具发票及支付款项方面。按照已签订合同的合同内容归集成本发票,注意审核发票与合同的一致性,购买方信息、纳税识别号、纳税编码的正确性,规格、型号、备注信息的完整性,避免因票据信息缺失而产生税务风险。要注意发票有无后附出入库单、销货清单等佐证真实业务发生的原始单据,增加各原始单据签字人,确保其交易的真实性,避免虚开发票等税务风险。在进行款项支付时,使用公户进行公对公支付,不得将款项私自支付,确保交易为真实资金流,避免资金流异常回流,以及双方的资金流不一致的情况,严格按照四流合一付款。

(3)在农民工工资支付方面。建筑公司各项目应在农民工入场前配备考勤机,建立身份信息花名册,专人负责农民工考勤、出入管理,按照防控要求进行健康码出示、消毒、登记,每月按照考勤编制工资表,计算社保及个人所得税,根据提供的银行卡发放农民工税后工资。对由专业施工资质的劳务公司承包建筑公司的项目,也应按照其提供工资表的税后工资农民工工资,由劳务公司在备注栏注明金额,避免产生税务风险。

(4)在收入与成本确认方面。按工程进度确认收入,要留存相关部门的施工产值报表、与业主方的工程款结算申请单据,确保所确认的收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成本要与收入配比对应结转,非特殊情况微利、平销、低毛利或者“倒挂”均会被纳入评估重点。

(5)在工程结算方面。建筑公司应内部针对各项目,对比分析收入成本合理性,计算各工程盈亏率,总体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各工程项目责任人签署工程款结算证明,成本发票汇总明细表,完成各项目成本收尾工作。对外积极提交结算资料,将施工中收集的变更签证资料与业主方进行结算,保证工程的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四)特殊情况下的税务风险防控

(1)异地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控。在施工前,事先了解掌握国内不同地区税收政策的变化情况,安排具有专业知识技能与丰富核算经验的税务管理人员去专门成立财税清算机构,以便于准确把控处理企业各项目活动的漏税、重复纳税等情况。[7]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表》,申请成功后向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报验。每次向业主开具发票时,应在施工所在地税务局进行预缴税款,避免出现应预缴未预缴的税务处罚情况。还要注意《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表》的时效性,如需延期在有效期内办理延期,发票开具完后及时注销,避免税务风险。

(2)正确解读、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疫情发生以来,国家了聚焦疫情防控关键领域、重点行业及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建筑企业要做好财税及相关业务部门人员的培训工作,既要避免错误的解读政策,也要杜绝因条件不足贸然使用优惠政策而造成的税收风险。把握集团各业务板块中可能涉及的不同类型财税优惠政策,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考虑增值税不同税率进行充分价格比选。积极与业主沟通,避免享受到的减税金额在后续业主延伸审计工作中被审减。清晰的界定并核算享受优惠政策的业务收入和成本,做好原始资料的整理和保存,以备税务部门检查。

结语

企业财税管控范文6

关键词:税收优惠;财政管理;税务风险

0引言

财务管理关乎企业的最基本利益,良好的企业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创造更大的价值。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争取利益是重要的一部分,合法合规统筹税务管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获利,还能帮助政府,尤其是企业纳税所在地政府的财政工作良好开展,同时还有利于国家立法的原则、精神在本地区得到有效贯彻。因此,企业应当注意做好税收管理和规划,避免因为税务管理不当,引起纳税处罚。

1税收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税收是国家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建设和发展社会所收取的财政收入的一种,是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同时也是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工具。税收与其他分配方式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对于不按时缴纳收款的企业和个人,其信誉问题将被记录,情节严重或拒不缴税的,将进行法律制裁。

2企业税收管理和规划的重要性

2.1税收管理和规划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因此,对于税务的管理和筹划是保证企业利益不受损的重要方面,成熟的企业架构中,通常都包括财税部门,对企业的税务和各项资金、财务进行筹划和运作。从税收管理的作用上来讲,企业的税务筹划的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盈利,还能保证企业财税运营合法、银行信誉有保障、规避漏税或违规处罚、增加企业竞争力、积累可支配收入、加强资金流动性,同时,在长期合法纳税后,还能为企业获得一定的延期纳税的优惠。长久来看,做好税收管理、保持良好的纳税习惯有利于企业决策者正确决定进行投资、生产经营决策,帮助企业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

2.2税收管理和规划对于国家财政的重要性。国家税收从本质上讲,是将纳税人的资金汇集起来,用于大型社会建设、国家管理等事项,也就是说,纳税的最终受益人还是纳税人。企业做好税收管理,能够帮助国家立法部门,加强税收立法的有效性,提高全社会的纳税意识,增加国家收入。国家获得税收收入后,由于杠杆作用,国家的其他收入也会相应增加。由此可见,企业的有效税收管理,有利于国家税收政策法规的落实、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3税收管理和规划对于税收业的发展。对于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而言,税收管理的复杂程度较大,需要单独聘请会计,但许多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用人实力,因此通常会选择把本公司有关税务方面的东西交给记账公司,定期向记账和税收公司缴纳服务费即可,降低了公司运营和人员管理成本,企业对于税务管理的逐渐重视,也引发了这一行业的兴起。

3针对电网企业的税收政策特点

电网行业在我国属于具有一定垄断性和特殊性的行业,因此,国家针对电网企业的税收政策与其他行业也有较大不同,国家为了扶持电网等基础设施相关的企业、保障人民的基础生活和用电稳定,需要为电网企业在税收上提供力度较大的优惠政策,保证企业的平稳运行和长期发展。电网企业的税收政策特点是对可再生资源,减免相应的增值税、关税和所得税,而对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则采取强制性的税收政策,征收环境税或者是碳税等。就传统的电网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而言,尽管资源的分类税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征收方面,还存在一定优惠力度不足的问题。这是由于电力企业的流动资金较大,对电力企业进行资产或者物资清查时会有很大损耗所产生的问题。在近年来,新所得税法也因此对电力企业间的关联交易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对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征收上也给予了企业更大的税收优惠,使得电网企业与一般企业的税收比率有较大差距。电网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行业,针对电网企业的税收政策特点充分显示了国家对于电网行业的支持力度,对于电网企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同时,对于电网的稳定性、居民用电、企业用电也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4电网企业的具体税收优惠政策

电网企业的开发项目通常包含在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之中,因此近年来,国家对于电网企业的税收也颁布了较多优惠政策。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及《电力产品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的规定,选择适合企业和项目的优惠条例,依法享受电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4.1增值税。电网企业的增值税,通常分为供电、发电两种税收分类。对于独立核算的发电企业生产销售电力产品,按照现行增值税有关规定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或具备一般纳税人核算条件的非独立核算的发电企业生产销售电力产品,按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计算方法计算增值税,并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供电企业利用自身输变电设备对并入电网的企业自备电厂生产的电力产品进行电压调节,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同时,由于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供电企业在农村的电管站免征电网维护费,针对农村用电户,在收取电费时免征增值税。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的扶植力度不断加大,对于电网企业自产自用的太阳能发电、供电产品,国家税务部门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

4.2其他税种。(1)针对国家电力公司、电力集团公司、独立省电力公司及电力集团公司内省电力公司的资金账簿应当按规定缴纳印花税。(2)发电与电网之间,电网与电网之间(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南方电网公司系统内部各级电网互供电量除外)签订的购售电合同,按购销合同征收印花税。电网与用户之间签订的供用电合同,不属于印花税列举征税的凭证,不征收印花税。(3)对供电部门的输电线路用地、变电站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4)对国家电网公司及其所属子公司、分公司、代表处等分支机构,承受原国家电力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单位的土地、房屋权属,不征收契税。

5电网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管理中存在的税务风险

电网企业的税务风险通常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不合法纳税行为;另一方面是纳税企业的经营行为不符合相应的税收法规。具体而言,不合法纳税行为主要包括没有按时缴税,导致税务监管部门对相关企业进行罚款,或需要企业缴纳滞纳金等,情节严重的甚至涉及刑事处罚,极其不利于企业的信誉和健康发展。纳税人经营行为适用税收法律法规不准确,通常是由于企业的财税管理人员没有对政策进行良好的解读,使企业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款,多缴、错缴了税款,造成了利益的损失。对于企业而言,正确的税务管理能够规避经济风险和税务风险,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积累企业纳税信誉,帮助企业获得暂时的延缓纳税优惠。

6电网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管理中的风险规避方法

6.1企业应当制定多种纳税方案择优进行选择。企业应当树立税务筹划风险意识,在正确解读国家和当地税法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纳税方案,针对每个纳税方案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分析,预测和把控各种方案中的风险,综合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和选择,从中选择出最适合企业的纳税方案,进而予以落实,保障企业的税务筹划既能够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又能帮助企业获得最大利益。

6.2财税管理人员应当提高税收管理能力。企业财税管理人员应当提高税收管理能力,熟悉税收法规的相关规定,认真学习税收相关管理知识,重视国家政策的变化,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税收管理措施。财税管理人员是企业财富资金的运作者,应当尽最大可能为企业争取利益。不仅应当为企业减少税务筹划的风险,还需要结合各种不同优惠政策为企业增加税收利益,在税收管理工作过程中,选择最佳的税收管理方式,对企业的税收管理负责,避免出现漏税、拖缴行为,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发展。企业应当定期对财税人员技能考核,严格要求财税人员提高税务管理能力,并为财税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加强财税人员的税务政策理解能力及其他相关职业技能。

6.3加强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审计。企业应当注意对加强对税务风险监督工作,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内部审计部门,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的抵抗能力,提升企业税务自查能力,为企业的税收管理创造良好环境。主要工作方法是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税务管理工作和风险防范工作,监督其工作效果,反馈企业税务工作的不足。

6.4科学量化税务风险。企业应当根据税务管理状况、损失或罚款情况,科学量化税务风险,对当前所选择的税务方案进行风险评价。对于税务方案所产生的罚款概率,税务风险和企业财产损失进行统计和分析。对下一季度的财税管理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实时判断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等级,对存在疏漏的部分及时改善。

6.5引入先进税务管理系统和税务分析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财税管理也有了更多新型管理办法,企业应当注重相关设备和系统的更新或升级。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税务方案进行科学分析,提高企业税务管理和税务风险规避能力。先进的税务管理系统和税务管理技术还能有效总结纳税经验,能够帮助企业根据以往的纳税经验,对未来的纳税工作进行良好的规划。

7结语

企业财税管控范文7

关键词:数字化;税务风险;风险控制

一、数字化发展背景

(一)5G和人工智能的促进。5G的传输速度和人工智能独立思考程序的出现,意味着数字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它们可以为许多行业提供支持,为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改革和进步做出贡献。如今,人工智能和5G技术正在逐步实施,技术的推广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对许多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企业为了避免被时代淘汰,一定会采取行动紧跟时代脚步,先进的技术水平可以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二)疫情推动数字化转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改变了人们正常生活轨迹的同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各行各业受到疫情的影响,营业收入持续下降,不得不开始实行线上生产、线上办公、线上经营等一系列云端服务。疫情加速了各行业企业之间的分化、企业的分化,同时带来了困境,具有数字化技术的企业,将疫情对企业运营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实现更快的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后出现更多的企业为了适应疫情下的生存,将自己传统的经营模式与数字化相融合,数字化贯穿于企业的商业模式,形成新模式的经营。由此可见,疫情对企业数字化的影响已从短期转向长期深远影响。

二、数字化发展中企业税务管控转型必然趋势

数字化发展给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企业为了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发展,不断适应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而税务管控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其数字化转型也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配合国家经济发展新政策。传统税务管理的数字化程度较低,很多工作仍然依赖于传统的人力资源。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求、高效应对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税收政策,我国处于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发展中,税务机关将数字化技术与税管程序相结合,运用大数据提升财税运行效率。在国家税收征管数字化的基础上,企业要及时利用大数据对不同税种进行区分并了解最新税收政策,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税管机制政策,税务数字化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数字化税务系统。

(二)涉税对象剧增。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推动下,不少企业从传统的“线下”商业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的新商业模式。在新商业模式下,企业随着销售渠道的扩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涉税业务,即便不存在实体公司,也可以实现营业收入,产生纳税义务。在纳税人数量激增、税务机关工作量快速增大的背景下,如果企业采用传统税务工作模式,会增加企业相关税务工作的时间成本和纳税成本。一旦企业采用数字化税务管控系统,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的纳税成本,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企业税务筹划需要。企业在经过前期的奋斗取得一定成果,规模和业绩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后,对于一个经济业务多、业务构架复杂的企业来说,如果企业的税务管理系统和业务数据不“连通”,发票传递和纳税筹划都可能存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于税务管控的数字化需求便更为迫切,数字化与税务管控相融合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收集业务数据、预防潜在税务风险、提高效率。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控概述

企业的税务风险就是指企业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对于企业的涉税行为需要向税务机关申报交税,但由于未能向税务机关正确有效地交纳税款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现阶段,企业在税务管控上,或多或少存在税务风险,该风险的产生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企业税务风险往往产生于企业收入方面、成本费用方面、会计报表的分析方面、利润表方面等。这就要求企业的数字化税务管控要具有全面性,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税务管控风险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高管必须对此加以重视,主动进行管理。

四、企业税务管控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风险

企业的税务管理职能分为三类:合规、风险控制和规划。相比之下,税收风险控制是大多数企业进行税收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目标,本文针对企业税收管控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一)企业对税收的理解偏差。在企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与税收机构对于同一项业务,可能存在不同认知,如果企业税务人员对于某项政策的出台、修改出现了理解偏差,会导致企业在税务管控环节面临更大风险。此外,现处于数字化时代,金税四期的提出意味着国家税务系统将数字化更好地融入管控系统,通过云端交叉对比各种信息并进行稽查核对,如果存在异常就会告知企业进行自查,如果存在异常次数过于频繁,很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从而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可见,应对企业中无论是在生产经营过程,还是会计核算过程的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有高标准,经营业务层面税法知识的欠缺也会带来风险,要及时根据数据化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理解国家税收政策,降低主观性给企业带来的税务风险。

(二)税务管控数字化技术上存在的风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对企业数字化技术存在一定的高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税种的政策也不断发生变化,但是由于各地税收政策和征收征管政策不尽相同,企业难以有效利用政府税收系统的大数据,无法将其与企业的税收管控系统相融合。如果企业难以克服该技术上的难题,会导致数字化技术无法有效应用于该企业,形成资源错配的局面,带来更大的税务风险。同时,企业的税务管控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互联网信息技术让企业享受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信息泄露的风险,企业敏感信息一旦被泄露,会使企业承受更大的损失。只有解决了财税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企业才能从根本上规避风险,同时保证企业相关数据的真实可靠。

(三)缺乏正确税务筹划意识。企业的税务会计是运用数字化信息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整理,要按照税收规定,自觉合法对企业的税务活动进行申报纳税。除此之外,企业税务会计还应对纳税金额产生影响的税负因素进行分析,合理合法地筹划企业经营方式和纳税活动,更多地享受税收优惠。如果企业税务管控相关人员缺少税务筹划意识,无法将企业税收成本降到最小,成本的增加最终导致利润的下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不健康的税务筹划意识也会使企业陷入危机,例如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压力下采取不合规不合法的行为来降低企业纳税筹划成本所带来的风险。

(四)税务数据监控不完善。一个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离不开税务数据的监控,税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需要对企业的相关税务活动进行监督,无论是企业税务日常管理、事前防范、事中审核还是事后监督的数据都应当进行监控。如果企业的税务数据监控不完善,企业很难在日常活动中快速发现税务风险,而风险存在一定的时效性,提前采取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程度甚至消除风险。此外,由于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均不相同,因此适用于每个企业的数据监控程度和税务风险评估系统也不尽相同,只有建立一套健全的适合本企业的税务风险评估机制才能更高效地识别出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

五、数字化发展中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和税务筹划意识。“利益”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企业亦是如此,如果没有法律和道德强有力的约束,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可能为了眼前利益出现短视行为,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而税务违规行为所付出的惩罚成本是非常高的,对企业的声誉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在法律和道德的强有力约束下,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以及税务筹划意识,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进行企业税务筹划,降低企业成本费用,从而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

(二)提升税务人员综合职业素质。数字化时代,基于国家对于税种的多变政策,税务管控的相关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与整个企业税务管控质量息息相关的。企业的税务管控系统数字化更新往往是在税种政策出台或修改后的一段时间内才得以适用,这就要求相关税务人员要先于数字化系统,对新政策、新规定进行理解和掌握,正确理解政策的真实意义,以确保税务风险管控的有效实施。对于企业的人才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企业税务的管控还是财务的管控,都离不开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企业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培训会,给员工提供沟通与交流平台,避免由于个人对于某些政策的不同理解所带来的业务偏差,降低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的可能性。

(三)运用数字化技术完善企业税务管控系统。数字化时代给企业带来了信息的便利,对处理信息的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大。首先,企业要引进能够运用数字化信息的高技术人才,要在数字化发展中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因信息泄露给企业带来损失。其次,企业应当在自身税务管控系统与税务机关系统的链接上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在该系统上正确地获得申税、发票、政改等涉税信息,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面临税务风险的可能性。

(四)建立良好的税企沟通制度。建立良好的税企沟通制度是保证企业与税务机构之间有效沟通的必要手段。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存在税务风险,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避免不了税务机关和企业税管之间的沟通。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样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企业建立良好的税企沟通制度,在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快掌握数字化税务管控系统,更深刻地理解国家最新税收政策。由此可见,良好的税企沟通制度是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的渠道之一。

(五)建立现代化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现代化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降低风险的必由之路。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的涉税风险如果仅依靠以往传统的人工模式进行评估,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还可能在评估过程中出现人工错误影响评估结果,因此将现代化技术融入风险控制程序中才是发展趋势。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模式和需求,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满足企业需求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将整个企业各部门的相关活动进行连接,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信息一体化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涉税服务进行识别,自动核对各项指标,对企业各项指标设定临界值,一旦超出临界值便启动风险预警机制并对风险进行分级处理,以确保将企业风险降至最低。

企业财税管控范文8

关键词:公路企业;异地项目部;个税管理

“营改增”全面推行后,地方税务局所管辖的税种中就彻底消除了营业税的存在,而“营改增”的推行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地方税务局的税源,普遍出现税源减少的情况。而当前地方税务局内个人所得税成为了现存的重要税种中的一种,因此在日后征管上将会更为严格且规范。而相关公路施工的企业自身牵涉较多的经营点和项目,存在较大的流动性,而且实际管理十分粗放,更多的关注着增值税的管理,这时就会容易忽视个人所得税的管理,从而使得个税征收面临一定的风险。本文针对公路施工的相关企业在开展异地施工项目时的个税征收管理上所显现的问题进行原因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寻找解决的方法。

一、个税管理必要性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代扣个人所得税十分重要,其是由于国家税务局相关文件规定,企业在实际薪资发放时需要承担个税扣除的义务,以此才能进行扣除企业所得税。否则个人薪资所得税没有扣除前无法企业所得税开支。另外,企业具有依法履行税法的义务,建立起自身的税务形象。而我国所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文件中也对企业不依据要求代扣代缴个税明确标注了处罚规定。

二、问题分析

当公路企业承接到工程项目时,一般会通过组建项目经理部来对临时负责项目承接与实施,该分支机构在项目施工完成后再解散。公司在组建项目经理部时也会选派相关员工参与工作,部门会单独开设银行账户,实现核算会计以及管理财务成本的独立进行。因此项目部门的劳资和财务人员就更多的承担着管理个人所得税的责任。而实际企业所承接的公路项目通常都具有地点偏僻、条件艰苦及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实际管理个税时就会出现一些突出的问题。第一,企业代扣代缴个税时存在没有代扣或者个税计算不准确的情况,通常有节假日时发放给员工的补贴不计扣个税、月结薪资和奖金不合并表单及税费征收时出现费用的重复扣除。而额外员工职责外收入(单次不超过800元)也依据薪资标准扣税。第二,企业在个税申报时未能符合税法要求,一般会有个税扣除而不上缴的情况,另外还有上缴时间不准时,申报时也没有涵盖到全员和全部金额等。第三,企业在给员工发货币工资时没有做适宜的税务筹划,使得员工税务负担增加,也使得个税代扣代缴及管理等方面增加了难度。如将几个月的工资集中在一个月发放。没有正确有效的运用“五险一金”费用扣除限额,如相关单位对个人住房公积金缴纳扣比为5%,而财税文件规定个人缴纳扣除部分是不超过总工资的12%,因此员工则无法享受到7%的扣税优惠。当年终奖一次性发放时,没有避开发放无效区域,而使得税前收入增加而税后收入减少的情况出现。此外还有单位在核计工资时没有按月进行均衡扣除五险一金,造成员工个税负担增加,使得员工产生误区和不理解,使得个税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三、原因分析

(一)外在环境。第一,人们缺乏一定的税法知识,欠缺较好的纳税意识。第二,相关税法法律法规还存在不完备、不公平的情况,无法有效表现税法公平性。如税务具体文件颁布之前,公路企业在开展跨省施工时,所选派的员工会由工程以及机构所在的两个地点的管辖权,这时就会涉及到工程项目被要求重复缴税的情况。还会发生工程所在地的税务局会要求核定工程价款来进行税务征收,而这时整体税务金额较大,但实际条件下个税又不能向个人做好分配,企业在薪资发放时也不能从中扣除,造成企业的支出大幅增加。第三,而税务机关对低处偏僻、流动性大的公路施工项目无法有效的实行监管,因此企业无法进行代扣代缴个税。

(二)内部原因。第一,从施工企业来看,通常都缺少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而参与税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也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无法准确核算个人所得税,也无法进一步进行税务筹划。另外较多的人员是兼职人员,对税法政策更新不能及时的了解,也不会投入更多研究策划的精力。第二,企业在税务管理相关方面没有完善的制度依靠,同时也没有做好风险管控的相关工作。实际工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导致工资受到工程项目资金的影响,常会出现不按时发放工资企业匹配不均衡的情况还有薪资现金发放的相关情况,使得员工承担较重的税务负担。

四、解决思路策略

(一)企业层面。第一,个税管理有专业人员参与,并定期做好相关税务知识的培训和强化工作,进一步提升实际个税策划的能力,让员工合理负担个税征收,同样也使得员工能够更为理解个税征收要求和程序,更好的支持个税代扣代缴管理工作。第二,施工企业要加强对个税筹划工作的研究,重视员工个税负担较重的现实问题,寻求多种途径实现个税负担降低。一方面个税上缴前的扣除工作要按照征收相关政策开展,在以12%的比例上限来开展住房公积金的扣缴,并在个税扣缴的实践中制定出企业年金制度;另一方面对薪酬方法的时间、金额、形式等都要做好筹划工作。实践中一般来说,确定的薪资总数下,个税负担均衡发放形式下要比不均衡发放相对较低,但有年终奖的税务负担则相对于没有年终奖的形式要低。而薪资与年终奖的发放配比要综合《年薪酬15万元以下职工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模型进行,如当薪资都不足6万元时,则奖金方法选择以每月均衡发放的方式进行;当总体薪资在6万元以上而不超过7.8万元的情况下,则会将高于6万元的奖金采取一次性发放的方式,余下部分则均衡5000元每月薪资发放;当总薪资高于7.8万元而不超过12.5万元的情况下,则一次性发放的奖金设置金额为1.8万元,而剩余部分发放时采取月均衡发放的形式;而当总薪酬在12.5~15万元范围内时,则将奖金发放设置为1.8万元加上超出12.5万元的部分,剩下依旧以月均衡发放方式为主。第三,不断培养提升员工税务知识,形成依法纳税的意识。第四,企业要对内部管控进行加强,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开展的力度,使得个人所得税风险降低。

(二)税务机关层面。第一,施工企业内部要不断地建立健全个税缴扣的相关制度,严格依法执行,使得企业能够营造出较好的税收氛围。第二,不断地开展普及税法知识的培训,做好税收公平维护工作,使得员工具备依法纳税的正确观念。第三,不断地使逃税、避税的成本和风险加大,曝光社会公众人物及高收入人群的逃税行为,并给予严厉的处罚,奠定税法的威严和地位。第四,有效地推行更新的征管措施,在必要时改革个税征管,确保税号一人一个,不断地自行申报来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要不断地加强管理个税,依据税法来实行个税筹划,使得员工个税负担以及税务风险降低,是当前个税征收的重要内容。公路施工企业不管具备何种的特点,税法所赋予其的义务是必须履行的,因此企业要针对自身不断地强化管理,使得税务策划更为合理,引导员工理解和支持,凭借税务部门加大宣传,开展依法征收,在整体有效环境下实现个税管理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宋振水,陈春霞.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月刊(B财苑),2004(06):24-25.

[2]宋凤轩,蒙广林.提高个人所得税征管水平的建议[J].经济论坛,2010(0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