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工作思路范例

品牌工作思路

品牌工作思路范文1

年全区农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区委“一六四一”工作思路,按照高端、高质、高效、低碳、生态、安全的要求,以深入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为重点,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稳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农业工作目标

稳定粮食生产,建成高产创建示范区5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25万亩,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7万吨左右;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0家,新增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家;新增农业“三品”认证10个;积极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发展大中型沼气2座,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消化利用秸秆20万吨;积极发展城郊型优质高效农业,着力抓好4个观光农业园区和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园区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培训农民2000人以上。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全面落实小麦玉米良种补贴项目,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项目,积极推广小麦、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整建制推进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确保粮食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坚持把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以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和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积极搭建招商合作平台、帮助企业融资等措施,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带动能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协会等认证主体,在蔬菜、水果和粮食作物等领域开展农业“三品”认证,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同时加强农超对接,逐步建立市区大型超市农产品直供基地。

(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以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全区人民吃上放心农产品为目标,通过实施农药市场准入,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基地、农贸市场和超市农产品抽检力度,逐步建立并完善区、街和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立足我区特色种植业优势,创建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园区,不断提高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全区农业向园区化发展。

品牌工作思路范文2

以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区教育局2013年工作要点为指针,以深化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塑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从学校实际出发,秉承"树形象、抓管理、强素质、为特色、创品牌、促发展"的学校工作思路,以"传承中华文化、奠基幸福人生"为主题,做强优势、彰显特色,提升品质,实现学校教育优质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文化德育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为目标。创建德育工作特色。

2、以"四个一"的有效实施为主线,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攀升。

3、以"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为载体,以"践行师德、提升师能"为目标,强化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学校优质发展。

4、弘扬传统文化,有效落实写字教学及普及珠心算教学,尖子选手训练,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5、树立"安全即发展"的安全工作理念,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做好安全、后勤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德育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学工作:关注课堂,优质高效

2013年我校教学工作以规范教学管理、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年"活动为统领,以"四个一"的实施为主线,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再度攀升。

㈠一个敦实---以规范教学管理为依托,促进管理质量的不断攀升

㈡一个扩展--以"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年"活动开展为载体,促进师生教与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㈢一个执着---以坚持弘扬特色珠心算教学为窗口,促进校本课程的深度研发。

㈣一个修炼-以师生硬笔书法修炼为突破口,构建学校高效课堂的又一靓丽风景。

品牌工作思路范文3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创新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各地积极构建乡村旅游发展和创新体系,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在乡村旅游实际发展中,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影响了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积极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1]。

1乡村旅游背景和发展意义

2018年国务院颁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件,强调要做好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以及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旅游和相关产业融合,实现乡村振兴。从乡村旅游研究来看,这一选题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搜索关键词,截至2018年底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有5600多篇,相关研究成果逐年增长。从2016年开始,历史文化和乡村旅游研究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这与当时国家颁布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的相关政策和文件有关。目前,国内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更多关注乡村旅游经济,对于乡村旅游和文化关系研究不多。研究怎样在河南省挖掘当地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探索乡村旅游的有效发展路径,具有现实意义[2-3]。

2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1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在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体制不健全是阻碍产业融合的主要因素之一。从乡村旅游产业管理体制来看,常处于条块分割以及行业壁垒并存状态,受到相应的政策制度约束。在发展过程中,相关产业需要严格遵守管理规定。在纵向上都需要遵守相关体制,横向上还有不同的客户服务模块,因此将相关行业进行融合,很难实现相互渗透发展[4]。

2.2文化旅游发展水平低。从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来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要实现融合发展需要有一定的助推力。总体来看,乡村旅游文化产业总量偏低,产业结构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加上缺乏高素质人才,导致文化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低下。省内高级别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工作较少,很多资源没有被合理开发,导致境内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缺乏品牌建设,整体的发展水平不高,影响力不强,缺乏龙头企业[5]。

2.3文化旅游产品创意不足。要想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发展,创新创业是关键,也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创新思维的应用能够让人们从关注资源自身应用转向关注相关需求,能够促进资源、要素、运营等不断完善发展,促进产业创新,带动产业发展进步。从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来看,创意是文化不断发展的动力。要想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意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具有多样性,而在文化要素之间的创新、构建文化创意特色、促进文化长效发展方面,目前大部分地区还存在较大不足[6]。

2.4人才短缺问题严重。文化创意人才、旅游开发和管理人才是促进产业融合的内在动力。乡村振兴背景下,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中,更需要同时具备两方面知识、技能和素养的综合型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创新提供可靠支持,促进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在香薰旅游文化人才体系中,这类综合型人才还比较稀缺,相关人才培养也没有严格结合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特点。随着香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土旅游开发人才严重不足,因此要在加快产业融合的同时做好人才培养工作[7]。

3基于乡村振兴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创新对策

3.1创新管理体制,促进相关工作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想实现乡村旅游发展,首先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要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的有机融合,需要大胆创新,不断促进乡村地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构建一个统一、协调、高效的文化旅游管理体制,确保香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有效融合。同时,构建政府主导、文化旅游部门主管、上下联动以及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的融合机制,定期开展联席会议,对于产业融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解决[8]。对此,乡村地区要基于现阶段政府颁布的相关产业融合政策和文件要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具体要求,积极构建区域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有效融合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责任,确保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3.2深入挖掘整合,做好顶层设计。针对资源富集、缺少规划的问题,坚持“立足乡村、面向全国”的思路,把乡村地区旅游产业深度发展纳入地区旅游总体规划进行布局。大力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项目建设,深入挖掘整合各类特色文化研究会、纪念馆等机构平台。成立乡村文化历史档案馆,建立乡村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积极开展乡村红色文化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统筹协调、项目争取、申报审批、资金筹措、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深入挖掘地区的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建设一批特色乡村文化旅游景点,做到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保护修复、统一投资开发、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品牌运营,全力打造乡村优秀文化传承平台,构建区域文化旅游特色品牌。通过大力发展民俗、古村落旅游、极限挑战等旅游产品,致力打造生态旅游名片和全国知名特色产业。积极探索采用“党建+旅游+扶贫”模式,引进投资,实施民俗旅游项目,带动村集体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要重视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强化三产融合,增加农民收入。文化旅游主管部门要结合地乡村区文化产业特点,就如何构建农业产业园体系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全面的指导建议。坚持“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双轮驱动(示范带动和龙头带动)、加强党建”的工作思路。

3.3强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文化旅游创新发展创新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地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在文化和旅游融合中,要立足乡村文旅发展,聚焦系统规章制度、科室管理、人员管理、机关建设、业务提升、文旅产业发展等,涉及各项工作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提出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创新性的思路、想法、建议。文化和旅游管理机构可以选拔推荐优秀青年干部,到县内相关企业挂职,拓宽工作思路和工作视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达到“学习、锻炼、实践、提高”的目的。激发全局干部职工开拓创新的巨大潜能,让青年干部在本职岗位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此外,还可以针对相关人才开展创新创意培训,通过探究《超级IP方法论驱动文旅指数化盈利》《文旅产品的设计与赋能》《国产动漫的发展与创新》等课程,在文旅IP发展、文旅产品设计、动漫创新实战等方面,分享实战案例、学术分析以及创新经历,促进人才创新创意能力不断提升,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奠定扎实的基础。

4结束语

品牌工作思路范文4

太原北站是全路主要编组站之一,是西山线、太兴线、上兰村支线的起点,也是石太线、北同蒲线的终点。驼峰日均编解42列,年货运量2600万吨,运输收入26亿元。全站设科室、部门11个,车间(站)、公司15个。截至2021年1月,全站现有职工1909人,其中,男职工1749人,女职工160人。全站现有硕士研究生学历28人,占总人数1.5%;大学本科学历280人,占总人数14.7%;大学专科学历491人,占总人数25.7%;高中及以下学历1110人,占总人数58.1%。

1.适应高质量发展能力不强。当前,随着铁路公司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铁路车站内外部运输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编组站作为铁路枢纽的核心,在高质量发展中也面临众多不适应。太原北站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唯一的编组站,老编组站职工思想观念落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行车人员老龄化严重、站属基础设施陈旧、班组文化建设推进迟缓等问题逐步显现,这使得编组站在软文化创建上已经不能满足铁路车站高质量发展要求。

2.自上而下重视程度不高。铁路车站作为一线生产单位,从现实需求来看,领导和职工普遍对企业文化不够重视,对企业文化内涵、功能不理解,大多数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形式上制作标识、印刷画册、高喊口号、树立理念和编排节目等。有些单位也没有设置专门部门来承担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能;部分单位简单地将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党委书记的职责,但对如何系统地抓好企业文化建设通常也没有系统部署、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落实对策;个别单位对企业文化理解不全面,只是重视企业安全文化,仅会在季度验收中提到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行检查验收;一些单位存在上热下冷,下属的车间、车站、公司都没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

3.全面综合规划思考不系统。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它是涉及到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的重要工作。但实际上大多数车站缺乏这种认识,没有真正将企业文化与车站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信访稳定和标准化建设全盘融合起来考虑;没有结合站属车间(站)、公司和部门的特色将车站企业文化建设的空间彻底延生;没有在车站企业文化建设上深刻探索和创新管理上下功夫。

4.实际推进落地较难。车站企业文化是通过挖掘、总结、提炼、升华形成的被车站全体干部职工广泛认同并信奉倡导的价值理念,而这些价值理念只有落实才能实现。车站在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和规划上往往调研不充分,研讨不够深刻,集体决策不足,文件制定不精不细;在宣传发动、推广实施上效力不强;在深入推广抓落实上也未形成闭环管理。

二、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思路

太原北站以提升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车站的软实力为目的,结合集团公司和车站重点工作安排,全面深入推进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先进文化体系和文化活动,确保车站企业文化落地,为建设“安全畅通、运输高效、服务优质、队伍和谐”的太原北站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1.总体思路(“1235”工作思路)。打造“1个品牌”,即以打造“枢纽畅通、管理精通、人心相通、内外融通”为核心的太原北站“通”文化品牌。推进“2项基础工作”,即在车站、车(间)站、班组分层推进先进文化理念提炼和创建;推进先进工作法、作业法创建,总结、表彰和应用一批先进工作法、作业法。健全“3种体系”,即健全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体系。开展“5项文化载体活动”,即开展学习型团队创建、思想知谈访建设、先进文化阵地打造、安全标准示范化建设和文化场所评选等五项活动。

2.行动方案及实现目标。围绕“1235”工作思路,力争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完成车站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任务,达到文化先进、行为规范、作业标准、示范引领的工作目标。第一年为试点先行年,重点打造班组先进文化。通过班组申请、车间审核和科室评定,最终确定班组文化建设试点计划,完成班组先进文化理念提炼、文化场所建设和现场应用等工作,计划年内建成班组文化观摩室,建成2~3个班组先进文化标准示范班组。第二年为提高巩固年,重点打造车间(站)先进文化。在第一年班组先进文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全面实现车间(站)先进文化建设,并创建车站的先进文化提炼、使命构建、目标确立等工作。车站计划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观摩学习交流活动,评选2~3个班组、车间(站)、科室级先进文化标准示范点。第三年为总结提高年,推动全站先进文化建设。结合前两年工作成果,持续在全站全面推进车站先进文化创建。通过系统梳理、充实完善和总结进一步提高班组、车间(站)、科室和车站企业文化业绩并完善成效机制,从而形成车站、科室、车间(站)、班组标准的企业文化体系。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1.塑造一个品牌,增强品牌引领力。打造“通”文化品牌。结合编组枢纽站特点和专业性质,围绕建设“打造管理强局和效益强局”目标,重点阐述“安全畅通、运输高效、服务优质、队伍和谐”太原北站形象特点,依此诠释“通”文化品牌内涵,展望车站高质量发展前景,构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提炼车站文化的关键理念。通过全方位撰写太原北站站史文化、制作太原北站站歌、拍摄太原北站企业文化专题宣传片全面诠释“通”文化,创建“通”文化融媒体室和“通”文化微信公众号,在《北站之窗》、《太铁报》、《人民铁道》和《山西日报》等路内外多家媒体上多视角宣传车站为太原太钢不锈钢厂、山西焦煤厂、太原电厂等企业提供铁路货物运输服务,汾河站服务方便吕梁老区人民和太原北站青年志愿者为贫困儿童提供帮助等方面的“通”文化的影响。依托融媒体矩阵,打响车站“通”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增强职工的使命感和归属感,提升太原北站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2.推进两项基础工作,夯实文化建设的根基。(1)推进先进文化理念提炼和创建。按照从下到上、逐步推进、持续优化的方式,以先进文化提炼、使命构建、目标确立等为核心,层层构建班组、车间(站)、科室和车站先进文化理念体系。其中,班组先进文化理念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础部分,即各班组形成班组愿景、工作目标、管理理念和安全理念;二是自选部分,即各班组结合实际选择团队理念、进取理念、执行理念、学习理念等。(2)推进先进工作法、作业法选树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劳动、职业技能竞赛,选树一批安全标兵、创效能手、服务明星,推广一批以先进典型职工名字命名的工作法、作业法,激励广大职工敬业爱岗、拼搏奉献。另外,重点做好先进工作法的申报、命名、表彰、推广等工作。各车间(站)要做好前期宣传发动、调查研究和综合评估等工作,对具有广泛影响、鲜明特色,具备推广价值的工作法进行梳理、凝炼,形成经验推广材料报车站党群办公室。车站将每年推出1~2个工作法,向集团公司申报。

3.形成三种体系,搭建企业文化框架。总结提炼体现新时代特征、铁路行业特色和运输枢纽站特点的“太原北站精神”以及车间(站)、班组精神、岗位格言和安全、服务、经营等管理理念。(1)完善行为文化体系。根据集团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制定并《太原北站员工守则》《太原北站干部工作准则》和《太原北站岗位作业标准》,并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和学习,提升车站发展软实力。(2)完善形象文化体系。推进安全标准示范车站建设,打造车站安全文化品牌。完善推广客、货运服务文化品牌;完善推广敞顶箱、集装箱检修和国际多式联运等经营文化品牌;通过创作一批弘扬太原北站精神的文学作品,推出一批践行太原北站精神的微电影、抖音、短视频来讲好新时代太原北站精神故事;通过全面推进安全、服务和经营文化品牌建设和持续传播品牌故事,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持续深化开展“太原北站最美职工”,“太原北站工匠”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讲好太原北站人物故事。

4.开展五项载体活动,推进企业文化落地生根。(1)开展学习型团队创建活动。针对车站客、货运任务繁重,职工文化基础较差,接受文化教育条件相对有限等问题,继续推进“互联网+”党建创新,发挥融媒体工作室、“远程教育直播室”、“学习强国会议室”等媒体的作用,进一步打造“政治理论学事例,安全警示讲案例”学习阵地,确保将政治和业务学习链接到车间、班组、干部职工,做到企业文化引领职工思想。各车间(站)应立足工作实际,抓好职工队伍文化基础建设,通过创建学习型团队活动,为干部职工提供交流学习、进取提高的平台。(2)开展“知谈访”活动。重点抓好班组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健全车站“知谈访”机制,积极开展职工家访等思想教育活动,掌握职工思想状况,疏导情绪,化解矛盾,解决职工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思想问题。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加强职工思想交流、上下互动方面的优势,继续依托北站之窗、车站党委网、“太原北站七一服务平台”、微信群、H5网页等宣传载体,及时做好政策解读、形势任务宣讲等工作,积极传播车站发展正能量。(3)开展特色场所打造活动。在巩固车站“八小工程”成果基础上,在有条件的车间(站)打造职工阅读室、文体活动室、安全文化走廊等文化场所。如太原北站机关打造的“劳模一条街”、玉门沟站“安全文化走廊”等。各车间(站)要结合实际、敢于创新、突出亮点,多利用“场、路、墙、角、栏、廊”等设施营造文化氛围,通过建立达标班组、技师工作室、荣誉展览室、站车文化室等特色文化场所,鼓励广大职工在工作生活中弘扬太原北站文化精神。(4)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活动。在机关科室、车间、班组中层层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活动。通过集体宣誓、承诺践诺、标兵选树等多种形式,强化车站企业文化的示范引领,着力引导车站职工从仪表着装、礼貌用语、标准化作业等基本的行为规范做起,遵守作业要求和制度规范,执行文化理念。要通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新职人员签订师徒合同仪式、送荣誉到岗位、先进表彰活动、班前宣誓承诺等文化仪式,不断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车站定期开展标准化科室、班组、职工评选活动,做好日常督查与定期考核工作,使标准化建设成为常态化。(5)开展企业文化园地评比活动。各车间(站)要结合先进典型选树、文化作品征集、标准化创建等各类活动的开展,打造主题鲜明、贴近实际、内容丰富的文化园地。特别是要抓好廉政文化园地、安全文化园地和班组文化园地建设。通过开展亲情寄语、笑脸墙、廉政家书、廉政征文等活动,加强文化园地建设,不断增强广大干部廉洁自律意识。通过建立“安全违章违纪”曝光台、开展岗位安全承诺、“合理化建议”征集等活动,创建安全文化园地,不断提升职工标准化作业和“安全第一”意识。车站每年采取分阶段、分层次,逐级验收、现场验收和综合验收的方式,对文化园地评比活动实施评价考核验收,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设计新颖的文化园地予以表彰激励。

四、车站企业文化建设启示

1.需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车站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车站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车站领导班子、各科室、车间(站)、公司、部门要高度重视,坚持系统观念,切实做到车站安全生产和企业文化建设两手齐抓、协调推进。要严格落实车站企业文化行动方案,细化分解责任,确保扎实推进。

2.需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氛围车站宣传部门应在全站职工中广泛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行动方案,宣传车站“通”文化品牌、“最美职工”、“太原北站工匠”“先进工作方法”等在企业文化建设取得的新成绩和成效,抓好企业文化创建先进示范培训,夯实车站企业文化建设。

品牌工作思路范文5

 

河南县是青海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地处三江源部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境内天然优质草场集中连片分布,被誉为“青海最美的草原”,又有欧拉羊、藏牦牛、河曲马等优良畜种,具备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天然禀赋。为探索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十一五”初期,河南县委、县政府立足丰富的草场、畜种资源,提出了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工作思路,经过几年的努力,先后编制完成《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规划》,已经连续四年取得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有机畜牧业基地、生产、贸易三个认证,同时被国家环保部批准为部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010年,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被列为青海省四大现代农牧业产业化园区之一。   “十二五”期间,河南县委县政府发展有机畜牧业产业化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有机畜牧业发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群众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有机农业、生态工程、循环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河南县资源和产业优势,遵循自然和经济发展规律,加快有机畜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步伐,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使源自青藏高原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畜产品逐步被消费者所接受,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使牧民群众在发展有机畜牧产业中得到更多实惠,积极打造全国有机畜牧业第一县并建成在全省乃至整个藏区有影响的有机畜牧业生产示范基地。   园区引领,推进有机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坚持规划指导建设。以《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规划》为建设依据,规范和合理设计建设内容,捆绑使用好各类项目和资金,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规范企业、合作社、牧户的经营行为,在此三者间建立利益攸关的紧密利益联结体,以“公司+合作社+牧户”的产业化模式,把园区建设成为集畜产品研发、检测、生产、加工、销售、仓储、物流为一体的标准化示范园区。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已入驻园区的青海佰盈丰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海雅可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海聚能活力源饮料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的基础上,完善制定《示范园区招商引资办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服务环境、治安环境,着力引进一批实力强、技术力量雄厚、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入驻园区,对有机牛羊肉、乳品进行精深加工,坚决摒弃过去那种低水平、资源消耗型的畜产品加工模式,提升有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示范带动能力,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推进示范区发展主导产业形成核心产业群,以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尽快组建成立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切实加强对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   科技引领,推动有机畜牧业科技创新。一是建立较为科学完整的有机畜牧业工作数据信息系统,建立有效的信息公开化和共享制,健全牲畜溯源系统和有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为有机牛羊佩带耳标,实现从“草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提高有机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二是协调科研单位围绕有机畜牧业发展,开展优质牧草新品种引进选育和种植、防灾减灾、健康养殖、牦牛藏羊良种繁育、高原家畜寄生虫病综合防控、药物高效低残留、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技术研究,为有机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保护良种,打造有机畜牧业知名品牌。按照“宜牛则牛,宜羊则羊,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选育推广藏系欧拉羊、牦牛等优良畜种,加快“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扩大品牌畜种覆盖面,努力提高有机畜产品质量和产出能力,努力把自治县建设成为藏系欧拉羊、雪多牦牛和河曲马优良畜种示范区,扩大品牌影响力,创造品牌效益。   人才引领,提升有机畜牧业发展水平。一是继续实施有机养殖明白人和经纪人培养计划。依托牧区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雨露计划等,加大对牧民群众有机养殖技术知识培训力度,每户至少培养一名有机养殖明白人,教育群众按照《有机养殖技术规程》的要求,不使用农药、化肥等违禁产品,使基地生产的牛羊肉、乳等产品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放心的有机食品,为标准化经营奠定基础。二是培育壮大牧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精心指导培育、实施订单牧业、股份合作等方式,引导草场、牲畜、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养殖大户和养殖能手集中,在企业合作社、牧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和服务契约关系。将草原生态奖补机制、游牧民定居工程和有机畜牧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发展格局,提升服务水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三是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参与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支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有机畜牧业。   生态引领,夯实有机畜牧业发展基础。一是认真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促进禁牧、草畜平衡、人工种草、减畜等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引导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二是大力普及保护生态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加大“白色污染”整治力度,继续开展“生态文明村、文明户”创建和全面禁止外来人员采挖虫草、中药材活动,引导群众出资、投工、投劳到鼠虫害防治、黑土滩治理等生态保护战中,把好引进项目的立项审批关,严禁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上马,保护和利用好现有草地资源,打响“青海最美草原”品牌,积极发展高原休闲生态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设品牌,提升有机畜牧业影响力。一是积极组织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产品会等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建立名优特畜产品展示平台和异地宣传展示窗口,加大有机畜产品的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开拓畜产品销售市场,引导我县优质畜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实现生产型牧业向流通型牧业的转变。二是围绕优势主导产业,抓好品牌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力度,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三是引导和鼓励加工企业积极进行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商标注册、创建品牌,提高消费者对有机畜产品的认知度、美誉度,形成有机食品文化,使河南县有机畜产品在占领国内外高端市场中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p#分页标题#e#

品牌工作思路范文6

关键词:精益;管理;营销;服务

一、研究背景

2017年是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一年,是新一轮电改紧锣密鼓向纵深发展的一年,也是发电企业全面推进提质增效、做实强基的关键一年。精益管理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最大限度的消除浪费、改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方式。自2015年3月份新电改9号文下发以来,电力市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抢占市场份额?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如何实现发电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为发电企业经营者和营销人员面临的紧迫问题。新电改形势下,深入开展精益营销管理,将精益管理理念全面融入到市场营销工作各环节,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质量效益,实现市场营销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宁夏区域现状和理论基础

(一)现状介绍

1、宁夏区域电源类型全,装机容量多,新能源占比大

截至到2017年底,宁夏电网统调装机3912.05万千瓦,其中:火电2308万千瓦时,占比59%;风电941.62万千瓦,占比24.07%,光伏620.16万千瓦,占比15.85%。新能源装机较上年期末增加114.36万千瓦,装机占比达到41%,新能源消纳矛盾突出。

2、电网建设加速,实现西北送华北、华东两大通道,西部外送能源基地已经形成

2008年国家发改委核准宁东至山东±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银东直流),额定输送功率400万千瓦时,配套黄河上游水电和宁东三家火电直送山东,自2016年开始银东直流已经开展了跨区直接交易。2016年8月份,银川(灵州)至浙江(绍兴)±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灵绍直流)正式投入商业运营,额定输送功率800万千瓦时。至此,宁夏送华北、华东两大通道全部投运,宁夏火电外送基地全面建成。宁夏电力市场分为区内和区外两个电力市场。

3、装机增长远超过用电需求,发电能力由平衡转为相对过剩,火电利用小时呈逐年下降态势

2015年底、2016底、2017底,全自治区电源装机分别为到2919.14万千瓦、3377.63万千瓦、3912.05万千瓦,增长率分别为22.56%、15.7%、15.82%。三年来区内统调用电量分别为801.91亿千瓦时、797.53亿千瓦时、876.79亿千瓦时,增速分别为-8.22%、-0.55%、9.94%。统调公用火电发电利用小时数分别为:5409小时、4985小时、5017小时,增速分别为-11.92%、-7.84%、0.64%。在新增机组的大量投产和用电负荷增长趋缓双重影响作用下,宁夏区域火电企业产能出现严重过剩。

4、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不强,弃风(光)限电严重

宁夏自治区有着良好的风光资源,自“十一五”末开始上至央企五大集团,下至地方民营企业纷纷在宁夏“跑马圈地”,新能源装机增长呈现一片大干快上、高歌猛进的状态。2015年增长率更是达到了90.89%,创历史新高,新能源装机已经达到宁夏统调总装机的近50%。受用电量的缓慢增长及供热期(5个月)运行方式的制约,宁夏新能源弃风限电率在近两年也持续走高,2016年更是被国家能源局列入风电红色预警地区,新能源消纳问题日益突出。

(二)理论基础

精益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对企业经营而言,分为精细管控和精益改善两个方面。精细管控是基础,精益改善是提升和发展,通过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和提高,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所需资源和降低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精益营销,是以占有市场为目标,采用细分市场、聚焦、创新等策略建立不同的市场,提升营销工作管控能力。精益营销是精益思想在市场营销领域的拓展和创新性应用,在秉承精益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营销理论中的4C、4P和4R等理论,以独特的视角丰富了营销理论,丰富了精益思想。精益营销不是对营销常规工作的推到重建,而是以精益理念为基础对营销工作更深入、更细致的有益探索,是合理配备资源,推动上下协同,实现效益最大化。企业首先要确定了“消除浪费、持续改善、创造价值、精益求精”的精益管理十六字方针,前者是精细管控,后者是精益改善。电力营销人员需要深入解读精益管理内涵,把“消除浪费、持续改善”融入到营销管理各个业务环节之中,不断实现“创造价值、精益求精”的目标。

三、市场营销精益管理实践方向

研究当前国内电力市场新形势,新规则,列出市场营销管理投入所需要素,运用精益管理的思路,寻找市场营销的不足点和各项要素管理过程中的浪费点,挖掘市场营销管理产出的价值点,实现市场营销价值的更大化。

(一)以精益增强人员素质,改善营销管理

良好的营销管理水平离不开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在实行精益营销之时,注重营销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努力打造“学习型”营销团队。营销人员通过对电改政策、规则的学习了解,外部沟通协调能力的提升,市场的熟悉等来增强本身的业务水平,提升营销管理,使业务素质的专业度大大提升。

(二)以精益促进品牌建设,树立企业形象

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标,在进行品牌建设的同时,让全员参与进来。在精益营销的持续改善中,对员工进行企业品牌宣导,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品牌建设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外在体现,通过规模,绿色环保,企业文化等系列因素而构成,通过精益营销的渗透,将企业品牌建设做强做大,在区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以精益梳理业务流程,规范项目操作

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在实施精益营销的时候,注重整体业务流程的梳理和规范。每年根据新电改的进度及出现的新问题,及时修订完善规章制度,让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行责任制考核,不断壮大企业营销实力。

(四)以精益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经济运行工作是将精益生产的成本控制融入到营销管理中。以市场引导生产要素流向,按照能发电、多发电、发好电的原则,优化配置发电资源和电量结构,实现度电效益最大化,这是精益营销的重中之重。精益营销过程中,强化经济运行,从燃料采购、检修时机、发电成本等各环节入手,以实现发电效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展开最彻底的专业摸底与问题研究,从而将问题各个击破,将成本最优化。

四、新电改形势下,营销工作精益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企业要提出了“主动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以精益营销为抓手,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强化市场开拓、深化经济运行,助推市场营销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总体工作思路。

(一)实施精益营销需要真正彻底转变工作思路

1、从注重生产向需求响应转型,发电企业经营思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最大限度尊重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2、从规模思维向质量效益转型,彻底抛弃追求大而全的规模思维,通过提高精细化管理、研究解决如何降低1克煤耗,如何提高1厘电价,如何实现产出绿色高效能源供给和服务质量等问题,提升企业效益创造能力。

3、从按部就班思维向创新驱动转型,大力推进营销理念创新、组织结构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推动市场营销工作转型升级。

(二)新电改形势下,精益营销具体建议

1.真正树立营销龙头地位,实现营销管理一体化

实现横向的业务协同,发电企业内部的生产运行、燃料采购、技术应用、设备改造等以及对外的公共关系、宣传策划和政策争取都要与营销工作有机配合、协同一体。实现纵向的市场营销管理一体化,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各司其职,实现营销工作界面清晰、统一协调的管理模式。区域层面建立区域公司、发电企业、售电公司“三位一体”的营销管理体系,区域公司按照“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统一竞争、统一平衡分配电量”原则,负责电热量销售业务的统一管理组织、协调监督、评价考核等;售电公司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按照专业销售公司的运营模式实行市场化管理,负责外部市场开拓。发电企业是安全生产和电热量销售计划执行主体,实行企业内部的经济运行、发电成本控制等。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实施区域差异化管理

大型发电企业资产遍布全国,电源结构多,而各省电改步伐进度不一,形式多样。企业需根据各地市场、政策和竞争环境,找准定位,制定“一区一策”的发展战略和资产优化策略,确保在战略发展中具有整体优势;制定“一企一策”、“一机一策”的市场竞争策略、电力销售策略和经济运营策略,差异化参与市场竞争。

3.逐步抛弃行政干预,真正树立市场化运营思维

做好内外部两个市场的运营工作。外部市场要通过竞争方式争取客户资源,获得市场订单。内部市场要开展企业之间电量结构的优化替代,通过各类电源结构的优化配置,实现发电效益最大化的运营目标。

4.售电(热)公司要树立精准化服务理念

转变服务方式、做实服务内容。售电公司首先要有跳出体制的勇气和魄力,要向窗口单位看齐,建立客户服务体系,完善标准,规范流程;为客户提供用能诊断、设备维护、合同能源管理等差异化定制服务,提高满意度,增加客户黏性。

5.与时俱进,紧跟发展步伐,实现营销管理信息化

搭建市场营销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以管理和工作流程化为核心内容的营销管理和工作平台;以提供设备实时优化运行方案为核心的经济运行平台;以提供市场仿真和市场价格预测为核心的电力市场竞争报价平台;以客户服务和需求侧管理为核心的售电和售热服务平台。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外部市场、竞争对手、客户服务等各类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提升营销管理和市场竞争的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提高集约管控能力和决策效率。

6.发挥央企优势,树立品牌,增加营销软实力

充分发挥大型企业清洁能源规模、综合能源供给与服务、专业化人才、管理优势,倡导低碳、清洁、环保的发展理念,创新商业运营模式,建设信用体系,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打造以专业、环保、诚信、创新、合作为内涵的营销品牌。利用大众媒体、微信等宣传平台,积极开展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三)预期效果

品牌工作思路范文7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经济发展。一是做好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按照“一轴双核五大功能区”整体布局,着力打造雷港民宿示范村、半朵悠莲民宿产业聚集区,重点推动江西邻家房车营地、南昌竹隐野奢露营地等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按计划正常运行。二是增强招商引资落地实效。不断优化招商发展环境,做好安商,富商文章;继续实行“走出去、引进来”,创新招商形式,采取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等方式,争取新引进4至5家企业总部经济落户太平。

(二)以文旅融合为重点,增速全域能游。一是旅游业态再提升。以引进“悠莲制造”民俗服装、如是艺术、手工银器制造等项目为契机,持续优化心街业态,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心街二期提升改造,与老茶馆、上海传统特色小吃、全国非遗瓷板画、699公勤堂等项目做好洽谈,提升商业街业态承载能力;二是旅游活力再增强。继续开发“六个一”产业(一棵树、一枝花、一餐饭、一垄茶、一间房、一台戏),全力推进九龙溪田园综合体建设,以此为平台搞好各项节庆活动,重点筹划和举办第八届太平心街啤酒音乐节、赏花节、长桌宴等系列活动,持续唱响“乐享太平”品牌。

(三)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打造秀美乡村。一是做好两山转换文章,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在保持原有乡村品质的前提下,深入打造宜居小镇、生态小镇、养生小镇,让乡村环境靓起来;二是高标实施镇村建设,继续推进立面改造、管线整治、路灯亮化、增花添绿、垃圾分类等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品牌工作思路范文8

一、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情况

(一)工业发展后劲十足。昊华鸿化迁建项目顺利推进,目前,项目区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项目区入场道路黑化工程、排水工程、临时施工通道已全面建成。32栋1526套昊华鸿化迁建安置房主体全面完工,小区道路水稳层铺设1300米,室外景观完成30%、绿化完成20%,室外水、电、气安装完成85%,预计7月初分批交付使用。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新培育规模企业联发皮革厂,引进华能电器、驾校2户企业;继续打造“润博士”“太源井醋业”等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农业发展稳步提升。全力做好抗旱保春耕工作,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发展S305线两侧健康水产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和沿王九路两侧优质经果林产业带,走“专合社+种植大户+农户”的路子,建成健康水产无公害蔬菜产业带2000亩,以“九叶青”花椒、“川香”核桃、“储良”桂圆为主的经过林产业带3000亩。发展规模林下养鸡2户。实施病险水库整治3个,新增太源、新民变压器2台,-九洪自来水集中供水管网工程全面完工、平稳推进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5月23日全区“一事一议”现场会在镇召开。

(三)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投资8000万元、占地250余亩、涉及8地市的大中型客货车驾驶员考试中心正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预计7月初可投入试运行。以“仔乌鱼”为代表的特色餐饮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集餐饮、、KTV、住宿于一体的“商务酒店”服务品质不断提高,启动商会大楼、信用社综合大楼项目论证规划,发展楼宇经济。

(四)城镇化全力推进。40000平方米农民集中居住区和太源街A01地块商品房开发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街风貌整治全面完成,黑化路面800米,翻新店招220个,新建2000平方米社区广场,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深入,各级投入继续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向基层延伸、向村庄延伸、向盲点死角延伸,初步实现城乡环境治理的变貌升位。结合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对S305、王九路沿线实行了全面绿化。

(五)民生工程扎实推进。认真分解落实民生工作任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次,新增就业300余人;注重师德教育和学生德育教育,评选“师德标兵”10名。启动卫生院改扩建项目,镇敬老院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组织镇人大代表对民政工作进行专题视察。

(六)综治稳定不断加强。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做好重要时期、时段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备案,健全各类应急预案,强化矛盾纠纷调处。开展"流动人员管理"、“娱乐场所整治”等专项整治,净化治安环境。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对校园环境、“三电”设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治理工作,强化群防群治,防止因安全事故引发不稳定事件。深入推进三级领导联动接访和干部“六下访”活动,扎实开展“镇长进大厅”活动,建立健全机关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企业制度,转变工作作风,切实为民办实事。

二、工作亮点

(一)重大项目推进有力。一是昊华鸿化迁建项目顺利推进,项目区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项目区入场道路黑化工程、排水工程、临时施工通道已全面建成。预计6月分批交付使用;二是大中型客货车驾驶员考试中心建设已接近尾声,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将于7月上旬竣工并投入使用。

(二)城镇化加速发展。40000平方米农民集中居住区加速建设,投资1500万元的镇首个电梯公寓小区“井源小区”全面开工,街风貌整治全面完成,黑化路面800米,翻新店招220个,新建2000平方米社区广场,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全域发展规划急需调修。随着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交通条件的明显改善,人流、物流、资金流大量向镇涌入,镇原有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规划已不适应发展需要。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迫切希望改善水、电、路、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

四、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工作思路

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过百亿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加快发展速度,力争在3年内将建成名符其实的全市经济重镇。

(二)工作措施

1、继续加快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努力确保昊华鸿化迁建顺利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