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亮点总结范例

培训亮点总结

培训亮点总结范文1

一、组建专班

以党建分管领导为组长,组织干事、“一懂两爱”村务工作者全员为主要力量,组建基层党建服务攻坚专班1支。

人员组成:

组长:

组员:

二、工作职责

基层党建服务攻坚专班主要负责基层党建短板攻克和党建品牌打造,要定期开展全乡党建工作大排查,找准党建短板和亮点,每月确定一个重点任务进行攻坚提升,研究提出党建工作执行方案和具体措施,及时解决基层党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力求打造乡级党建示范点。

三、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到组建党建专班开展攻弱点造亮点提升党建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一月一重点一攻坚”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将“一懂两爱”工作者参加专班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激发专班成员的干事创业热情,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2.加强培训学习。发挥乡党校作用,每季度开展1-2次业务培训活动,提高党建专班成员党建理论修养和做好党建工作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党建服务攻坚专班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3.开展督导检查。充分发挥“一懂两爱”村务工作者包村工作机制,每月对所挂钩村党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查村级基层党建落实情况,重点督查村级“”活动质量、党员发展管理、党费缴纳等情况,并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牵头做好整改。同时,督促农村党员干部加强对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的学习,总结推广党建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培训亮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培训

社区教育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社区教育管理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工作水平的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是促使社区教育更加蓬勃发展的关键。而社区教育人才队伍中,管理干部和通讯员这两支队伍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在开展社区教育具体工作时,管理干部是核心,往往决定着社区教育的层次和方向,而通讯员是窗口,在宣传本社区工作的同时,也为社区教育工作交流搭建了互通的桥梁。因此,常州市为了训练一支强壮有力的社区教育“排头兵”,美化社区教育“窗口”,启动了“社区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和通讯员培训工程”,每年对社区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和通讯员进行专项主题培训。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常州市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培训工程运行特点和主要内容的梳理和归纳,希望对其他地区提升社区教育管理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提供一定的启发[1]。

一、常州市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培训的运行特点及内容

(一)“排头兵”建设:社区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培训

1.主题式推进培训

社区教育专职管理干部是常州市推进社区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愿景直接影响到社区教育的实际发展。因此,常州市以时代需要为标准,以社会热点为议题,每年拟定不同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培训。

2.多视角丰富培训

2016年,7月12至15日,常州市近百位社区教育干部受邀参加浙江大学社区教育专题研修班。此次培训班的最大亮点是邀请了浙江大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的高级专家、教授,通过多个视角精彩阐释拓展了学习者的思维,增进了学习者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引领常州社区教育深入内涵发展提供了新见解、新思维。在本次培训中,根据安排各位学员还赴杭州高新产业园区考察了电子商务产业[2]。

3.多形式办活培训

2016年,常州市首次开展“常州市社区教育管理干部在线培训”。此次培训对象主要针对各辖(市)区和常州开放大学的社区教育管理干部,围绕《社区教育干部职业素养培训之领导力的提升》培训课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针对性在线培训。此次培训共有137名注册学员参加,经过系统学习后,每一名学员都顺利结业,并从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学员。随着社区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培训的逐步深入,社区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培训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从江苏常州到浙江杭州,从室内讲座到实地考察,从线下到线上,学员们纷纷表示学有所感,学有所获。

(二)“窗口”建设:社区教育通讯员培训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通讯队伍的业务素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提高宣传报道的质量,常州市全面启动社区教育通讯员培训工程。通过采用讲座与比赛相结合的方法,充分体现示范和引领并重的理念,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培训方案。具体如下:

1.先进示范“学起来”

每年开展通讯员培训会议,对过去一年社区教育新闻宣传工作进行整体性总结,并对工作较为突出的团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另外,邀请先进分子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从而达到以点带面,以优带优的示范效果,促进新闻宣传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2.专业指导“请进来”

除了先进示范外,常州市坚持“请进来”原则,每年邀请常州本市在新闻宣传方面专业水平较高的嘉宾开展提升新闻写作能力等的针对性培训。比如,2015年,邀请了《常州晚报》王芳主任做讲座,为学员们带来很多启发。2016年,常州市教育局宣传处处长巢小平应邀为的社区教育通讯员开展业务培训。他围绕教育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具体问题、做好社区教育宣传报道的基本要求等进行讲解。类似这样的专业讲座还有很多,长期运行后效果明显,通讯员的宣传认识和新闻写作等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3.指导培训“走出来”

为了进一步提升各辖区社区教育新闻写作和宣传水平,常州市终身学习指导中心仲红俐老师还将“新闻写作培训”专题讲座送到新北、天宁、武进等社区培训学院,深入浅出地为通讯员们讲解新闻写作要素及技巧,重点阐述社区教育新闻的特点,并用实例补充说明社区教育新闻的各种类型与写作技巧,指出在新闻撰写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并给出合理建议。此类讲座大大提高了社区教育通讯员对新闻写作的认识,开阔了捕捉新闻点的思路,提高了社区教育新闻稿件质量。

4.线上线下“赛起来”

2016年5月,常州市首次采用网上竞赛的形式,在“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站开展了“我以社区为眸”主题的网上优秀新闻稿件评比活动,此次网上评比活动非常成功,共选出25篇优秀稿件并公开展示。这类专业能力竞赛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社区教育通讯员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广大社区教育通讯员的业务水平,助推了常州市社区教育工作不断前进。

二、常州市推动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培训工程的成效与影响

(1)培训效果显著,整体素质提升。经过几年的培训,目前常州市的社区教育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些提高都生动体现在日常管理中,有些社区的教育活动更加符合居民的需求,有些社区的居民更愿意参加形式新颖的社区活动了,还有些社区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等等。每年的通讯员培训结束后,学员上传的新闻报道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他们更加注重新闻报道在社区教育中的重要影响,也更加善于去发现新闻点。2014年,在各新闻媒体上发表社区教育工作新闻共28篇(次)。在“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站平台审核、由各辖(市)区社区教育机构报送的新闻报道共1200篇。2015年,在省、市各级新闻媒体上各类社区教育新闻共30篇(次)。在“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站平台审核、由各辖(市)区社区教育机构报送的新闻报道共1418篇。这些深入而有效的新闻宣传工作提升了常州市社区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促进了常州市社区教育工作的深入推展。(2)先进分子涌现,工作亮点频现。近几年,随着社区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培训的不断深入推进,涌现出了一批工作出色,进步明显的先进分子,他们认真参加培训,将培训所学积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还与培训导师建立联系,时常与同行交流沟通,力争把工作做到有质量、有亮点。这些骨干将成为带领社区教育工作走向更高水平的排头兵。(3)新闻更加优质,宣传再上台阶。社区教育工作中,新闻宣传的地位需要着重突出。启动工程后,随着培训内容专业性和形式多样性的不断提升,常州社区教育通讯员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造就了一支素质过硬,水平较高的新闻宣传队伍。

三、推动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培训工作的启示

回顾常州市社区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和通讯员培训工程的实践过程,可以为其他地区推动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培训工作,提供以下几点启示:(1)意识先行,打造优秀社区教育队伍。2016年浙江大学的专项培训中启示我们,要想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队伍,首先应该增强人员对社区教育的认识,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社区教育工作的质量。(2)专业保证,推动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就目前而言,无论是社区教育管理干部还是通讯员,他们的专业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开展一系列专业、系统、持续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加以改善。(3)形式创新,切实增强培训实际效果。从线上新闻稿比赛为例,培训形式的创新与便利这两个特点,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在保证专业性的同时,不断改进培训形式,更加符合学员的培训心理和学习习惯,将更利于培训实际效果的有效提升。

四、结语

在当前社会大背景下,社区教育工作实际上仍是少部分人带动大部分人的推进模式。这也就意味着社区教育的“排头兵”和宣传“窗口”在整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唯有不断提升管理干部和通讯员的整体工作水平,才能将常州市社区教育工作带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而“社区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培训以及通讯员培训工程”恰恰抓住了发展社区教育的关键点,并采取较为合理有效的方法逐步推进。虽然目前这个工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较大改善空间,需要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扩大培训影响力,增强培训实效,并能为其他地区的社区教育推展工作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让更多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工作开展得有方向、有底气、有信心、有亮点。

【参考文献】

[1]葛俊芬.开放大学开展社区教育内涵建设的研究——以常州开放大学为例[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10-13.

[2]陈莺.终身教育共同体的内涵特征与构建原则——以社区教育资源优质化为视角[J].职教通讯,2015,(34):43-49.

培训亮点总结范文3

一、课题研究的情况

2014年初,我中心从全市学校后勤管理的“观念落后、不创新;管理粗放、不到位;做法简单、不高效”现状着眼,立足全面提升我市学校后勤管理水平,成立了辽源市教育学会学校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并提出了《学校后勤管理创新研究与探索》这一课题。作为省教科办、省教育学会、市教科办的重点研究课题,总课题下设6个子课题,由市直、县(区)13所学校承担,共174位城乡中小学、幼儿园的后勤管理人员参研。2015年11月,圆满结题。此项课题不仅是我市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更开启了我省学校后勤管理科学研究的先河。课题研究成果,直接惠利于课题研究实验学校,成为推进实验学校后勤创新管理与学校特色发展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动力,为我市学校后勤管理理论发展和文化提升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6年我中心又将《学校后勤管理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申报为省、市“十三五”课题,总课题下设14个子课题,由市直、县(区)14所学校承担。目前,结合全市学校后勤管理实际,按照课题研究方案,正稳步向前推进。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十二五”课题已圆满结束,“十三五”课题仍在进行。但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学校后勤管理课题研究工作的现状仍不容乐观。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难

课题研究虽是我市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在实施过程中有领导的高度重视、专家的指导点播、基层学校的极大热情等有利因素,但仍存在诸多难处。一是基层学校缺乏研究环境。很多领导、学校后勤管理者及教师仍认为学校后勤管理就是为教育教学提供物资与后勤保障,只需力气,无需理论,更无需研究。在课题研究中给予的鼓励、支持不大;二是后勤人员缺乏研究理念。后勤工作人员常是年龄大或不善教的教师,工作中多是弯腰干活,少于书本研磨,不愿自我改变;三是后勤人员缺乏创新意识。有的后勤人员常沉醉于老规矩、旧经验的信手拈来,没有想法和创新;四是后勤管理人员精干人员少。许多优秀管理者大多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后勤管理人员中即使有优秀者,也多是一人身兼多职,工作繁杂,没有时间、精力从事课题研究;五是基础教育中的学校后勤管理研究资源缺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看到国内外对高校后勤管理创新研究的较多,占到九成,而对中小学和幼儿园后勤管理创新研究的极少,不足一成。在学习和培训中,非常缺少这方面的资料和专家。

(二)低

我中心开展课题研究至今已五年,但在实践过程中,明显感受到与教育教学研究的差距。一是零基础。“十二五”课题研究虽是我们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后作出的创新举措,但它是我省第一次关于学校后勤管理领域的研究,没有任何经验和成熟模式,完全借鉴教育教学研究也只能是照猫画虎,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二是起点低。参研人员多数为第一次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后勤管理者。即使有的实验校为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有质有量地完成,采取“校长亲自主持”“将学校教学校长和教研主任纳入课题组”等有效措施,给予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但这些在教育教学一线的精英也是第一次开展后勤管理领域的课题,缺乏实践经验。参研人员只能是边实践、边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在“十三五”课题研究中,参研的14所学校也只有一所学校是参加过“十二五”课题研究的,其余都是零起步。

(三)变

我们一直希望通过课题研究打造一支勤于实践、乐于研究的学校后勤管理科研队伍。然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变数”,影响着课题研究的进程。一是人员变。在“十二五”“十三五”课题研究中,常有对课题研究既有热情,又肯实干的人员工作被调整调动,使课题研究陷入搁浅、停滞状态或缓冲局面,而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即使出现人员变动,也不易发生这种情况;二是热情变。课题申报之初,实验校热情很高,但随着课题实施,有些学校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研究积极性受到实际情况的限制。如有的学校开展校园环境建设的研究,但由于基建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占据了课题主要成员的精力,而且使课题研究的原有设想全盘打乱,无法开展。

(四)散

学校后勤管理课题研究刚刚起步,许多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尚未意识到其重要性与紧迫性,仍是站在原位思考和解决问题,缺乏创新思维和长远打算,造成课题研究工作参与人数少、力量薄弱,达不到人员最精、团队最优、资源最合理的理想状态。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

学校后勤管理课题研究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如何破解难题、有效开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十二五”“十三五”课题研究中,我们不拘形式,集思广益,以实际问题主导研究方向,以创新思维突破管理瓶颈,引领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做到研究有热情,解决有思路,实践有总结,成果有特色。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着重解决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做后勤管理课题研究

在“十二五”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倍感压力。如何引领基层学校后勤管理者在没有任何经验和借鉴的崭新工作领域中突破自我呢?我们觉得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基层学校后勤管理者明确意义,找准方向,树立信心,鼓足干劲。一是明意义,引方向。研究之初,课题申办学校并不完全明了参加课题研究的意义,甚至认为是上级部门的一项工作,需要给予支持和配合。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在专题会议中给予解读:我们开展的课题研究,是在充分调研我市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意义在于引导后勤人员运用科学、高效的方法解决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于站在文化后勤高度,改变后勤被动服务、低效管理的状态,创设更好的育人环境;在于为后勤管理中的亮点学校提供展示舞台和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推进全市学校后勤管理的发展;在于发掘、培植学校后勤管理人才,打造一支后勤管理精英队伍;在于提升后勤人员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二是增信心,鼓干劲。我们利用一切有利契机宣传开展课题研究的优势。在尽可能减少参研人员畏难情绪的同时,还通过会、培训学习、专家指导、展示活动等多种方式为基层后勤管理者创设良好研究环境,激发研究欲望,感受研究乐趣,明确研究方向,清晰研究方法,提升研究能力。

(二)怎样能做好后勤管理课题研究

学校后勤管理课题研究是一项全新工作。如何能做好呢?需要顶层设计,全盘谋划;需要用心实践,精心提炼。为此,我们从9方面入手。1.踏实研究,落地有声。我们要求实验学校课题研究不要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要做接地气、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研究要从小事着眼,从细处做起,从设立目标到执行目标,再到达成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使研究成果务实有效,最终能够惠利于学校、师生。2.量身打造,彰显特色。每所学校的基础情况、发展理念和文化背景不尽相同,课题研究也不能千篇一律。我们因势利导,从申报课题开始引导学校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特色研究。如东丰县五道岗小学比较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收到一定的成效。如何通过课题研究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特色?经过深入研讨之后,学校将《学校节能减排创新研究与探索》申报为子课题进行研究,累累硕果给学校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3.打牢基础,稳步推进。学校后勤管理课题研究内容虽不同于教育教学的研究内容,但研究方法是相通的。因此,我们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紧跟市教科所的课题研究工作步伐,无论是外出学习、专家培训,还是规定工作、专题活动,我们都积极参加、认真开展,有条不紊地做实做好。同时,我们总课题组经常深入调研,进而结合实际开展针对性研究工作:编写后勤管理课题《操作手册》、组织子课题学校校际交流、邀请专家培训指导、开展特色活动、总结特色和成果等,QQ群、微信群和电话经常成为课题组成员交流讨论的主阵地。研究团队成员各抒己见,各项活动集思广益,最终达到了积跬步,致千里的良好效果。4.加强宣传,赢得支持。学校后勤管理科研创新工作,是辽源市的一项创举,在全省是唯一的。在前勤,立项教育教学课题,已是常规,早已形成课题研究工作的丰富经验,改革创新层出不穷;而后勤管理课题,则是新鲜事物,犹如雾里看花,尚在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求得到各级领导和师生的理解、支持,减少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同时,也借此吸引更多的学校后勤管理人员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项创新工作中,壮大后勤管理科研队伍,改变学校后勤管理重实践、轻理论的现状。5.注重调研,强化指导。为使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成为走过场的虚假课题,不成为只要证书、荣誉的趋利研究,我们每一次课题立项,都会深入基层调研,并把实实在在的研究课题分解,使实验学校有研究内容、有研究思路、有研究特色。课题立项后,为掌握各实验学校的课题实施情况,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基层学校的想法、特色,准确定位,正确指导,我们总课题组常常深入到课题实验学校进行专项督导、调研。调研时坚持做到“四点”。一是听。即听取汇报,掌握情况;二是看。即查看资料,观看现场;三是谈。即访谈交流,集思广益;四是思。即分析总结,解决提升。调研工作成为掌控研究进程、强化问题整改、制定后续研究规划的有效依据。6.开展活动,搭建平台。在课题研究实施进程中,我们常结合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特色研究活动,以达到引领、激励和培训的目的。如,我们召开课题研究规划汇报会,有四所学校和总课题组皆用PPT进行现场汇报交流;全员参加与重点交流结合,汇报交流与现场参观结合,达到了形式多样化,为亮点学校创设了展示的平台。7.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调研、活动、总结、汇报等方式发现典型学校和优秀个人,并采用各种载体予以宣传,达到以点带面,以优带弱,全面推进的目标。如,东丰县五道岗小学在《学校节能减排创新研究与探索》课题研究中有想法、有特色、有实效,“校园无垃圾桶”“废旧物品回收处理、制成教具、装点校园”等做法成为全市的亮点和特色。我们以五道岗小学等先进典型为范例,真实再现课题研实验校的创新做法、特色成果以及机遇变化,用看得见的事实引导和鼓励其他实验学校潜心学习、用心研究,真正起到了优秀带后进、几点带全面的有效引领作用。8.优化队伍,奖惩并举。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之初,基本是学校申报即可参加,意在鼓励更多的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加入到课题研究中来。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会不断优化研究队伍,优胜劣汰。我们会通过搭建展示平台、优秀评选倾斜、研究成果推荐、争取资金支持等方式奖励在课题研究中表现突出的学校或个人;而对于研究中热情不高、工作懒散、效果不佳等情况,则以多种方式督促、批评和调整,在“十二五”“十三五”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和奖励了许多有干劲、有素质、有理想的后勤管理人员,凭借他们优秀的职业素养,必会成为辽源市学校后勤管理中的精英和骨干。9.总结成果,多方推广。我们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及优秀成果的交流推广。如,将“辽源市学校后勤管理论文征集与评选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论文编撰成《“学校后勤管理创新研究”首届论文交流集》;在辽源市学校后勤管理经验交流会中,东丰二中、五道岗小学两所课题实验学校承担了现场观摩任务,并分别在交流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将“十二五”课题研究成果制成专题片播放,宣传;将我市校园环境建设的成果以摄影展的方式征集,以画册的方式将辽源教育发展的累累硕果予以展示;将成功经验、重要成果在《学校后勤管理简报》中发表等。

四、对课题研究的思考

培训亮点总结范文4

实施医学检验结果互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卫生部在2006年下发了《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开展医疗机构间检查互认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并逐步推广开展医疗机构间检查互认的有效措施,及时总结经验。

2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实施的现状

2.1医学检验结果互认方案的内容

随着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实施,一些内容得到了细化,例如将区域内医疗机构参加质控中心室间质控的质量控制状况与医院PT成绩确定为互认医院和互认项目的依据,指定了对互认判定人的要求,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来判断能否完成互认,有一些省份对互认项目源头不同的看法,对组织、考核与评价互认的机构也有所完善,增加了质控中心来配合卫生行政部门来保证互认。

2.2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实施中展现出的亮点

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在实施中展现出了很多的亮点。第一,互认对相应的医疗机构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标准,例如北京的互认工作提出《实验室管理与技术要求》,保证了互认的技术基础,并且《临床样本的采集、运输、保存要求》、《检验设备的校准与维护要求》以及《检验报告信息完整性要求》的建立,让医学检验结果的互认有了严格的质量标准。第二,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与其他的一些卫生政策实现了衔接,这一点在分工协作机制的一些建设项目的衔接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上海等城市对互认的医疗机构提出了要求,限定只有在同一个医院集团内或者具有对口支援关系的医疗机构之间才能够实现医学检验结果互认,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节省时间和成本、共享医疗设备的目的,也确保了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可靠性。还有一些城市进一步建立绿色通道,给患者直接开单去上级医院检查的机会,即保证了医学检验的质量,也节省了医疗资源。第三,在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下,很多省份鼓励社会资本开办独立实验室,提高了医学检验的效率。

2.3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实施的速度非常缓慢,互认工作进度参差不齐,总体进展不容乐观。例如有很多地区和医院并不重视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仅仅做一些简单的宣传工作,并没有真正落实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要求。有很多人对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认识不够彻底。而且,目前的医学检验结果互认没有非常具体的相关法律规章细则来明确医生的责任和落实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

3对实施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探讨

培训亮点总结范文5

一、督导安排

1、督导时间:县疾控中心每季度末组织开展专项工作督导。

2、督导对象: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医疗卫生单位。

二、督导形式

1、督导活动由县卫健委组织实施,县疾控中心具体承办。

2、督导工作采取明察暗访形式开展,查资料、看现场,集中反馈并出具督导意见书。

3、督导分组情况安排另行通知,各督导组带队领导由卫健委任相关领导和疾控中心副主任担任组长,成员由卫健委统一抽调开展工作。

三、督导内容

具体督导内容由疾控中心业务单位制定考核、督导。

四、具体要求

1、开展督导活动前,由县疾控中心按季度工作开展情况制定每季度督导细则,并组织对督导组成员开展专题培训。

2、每次督导行程安排由各督导组提前通知被督导单位。

3、各督导组根据督导细则认真开展工作,挖掘亮点,发现不足。各督导组于督导结束7日内将督导总结汇总报县

培训亮点总结范文6

1.考核内容过于单一

企业在对考核内容进行设定的时候过于单一,缺乏全面性的评价机制,一些企业格外重视业绩,考核内容多为该员工在工作中的业绩方面的表现,忽略了员工的个人综合素质、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要素;而一些企业在考核的过程中存在着人情考核,给与考核人关系好的员工高分,给关系不太好的员工低分,使得考核结果存在着很大偏差,无法作为参考依据。

2.考核过程纯属走形式

绩效考核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获得与自己工作效应的工资和岗位,但是很多单位的绩效考核都是走形式,在考核之前给员工很大的激励,让员工以为考核之后就能够得到职位晋升和奖金,但是在考核之后不了了之,沉重地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热情,造成核心员工的大大流失,使企业遭受着严重的人才损失。

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的主要措施

1.科学制定标准

为了能够使绩效考核内容更具备针对性,符合每个员工的工作特点和状态,就应制定客观的考核标准,使每名员工都明确考核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考核人的公正性进行监督。考核应根据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的不同而分别进行设定,将员工的综合素质与工作业绩这两个概念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在考核的过程中既能够使员工达到基本素质,也能够突出员工的个人业绩。

2.及时进行考核反馈

由于很多单位在考核之后,没有对考核的结果进行反馈,员工不知道自己在工作中的亮点和缺点,对自身认识不足,无法使员工在未来的工作中更进一步。因此,在考核之后应进行及时反馈,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快速传达到员工那里,使员工看到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并且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工作中的优势,为未来的工作拓展和企业人才团队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3.将绩效考核与工资待遇挂钩

绩效考核如果单纯对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核,就无法实现激励员工的作用,因此绩效考核应该与员工的工资待遇相结合,让员工意识到如果考核结果良好,就会实现岗位晋升或者工资提升,那么就会以更加饱满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从而使员工的个人价值得到体现。将绩效考核融入到员工工资体系中,能够使员工的地位得到提升,具备主人翁意识,将企业当作自己的家,为之努力奋斗。

4.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培训工作

当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招聘到相应的员工后,必须对员工进行相对应的培训工作,培训不仅仅是对企业内的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培训,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从而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可以将某些致命的项目讲师请到企业中,组织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参加经理培训,可以通过培训使部门经理深感更新了知识,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理论知识,掌握了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些新的心得和方法,为以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增加丰富的经验。

三、结语

培训亮点总结范文7

首先,医学检验结果的互认能够避免同一个病人接受多次检验,节省了医院的人力和物力,提高了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其次,医学检验结果的互认能够有效地方便患者在不同的医院接受治疗,减轻患者看病的经济负担。再者,医学检验结果的互认能够促进医院之间的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高各个医院之间的协作能力。一些患者因为各种原因需要转院来接受治疗,他们不得不接受反复的检查,浪费自己的时间的同时还要承担自己的经济损失。而且,各个医院的服务并不均衡,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也不一样,检验成果也就会存在问题和分歧,各个医院需要通过医学检查的结果来实现互认的交流和切磋,进而实现医院之间的资源共享。实施医学检验结果互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卫生部在2006年下发了《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开展医疗机构间检查互认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并逐步推广开展医疗机构间检查互认的有效措施,及时总结经验。

2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实施的现状

2.1医学检验结果互认方案的内容

随着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实施,一些内容得到了细化,例如将区域内医疗机构参加质控中心室间质控的质量控制状况与医院PT成绩确定为互认医院和互认项目的依据,指定了对互认判定人的要求,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来判断能否完成互认,有一些省份对互认项目源头不同的看法,对组织、考核与评价互认的机构也有所完善,增加了质控中心来配合卫生行政部门来保证互认。

2.2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实施中展现出的亮点

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在实施中展现出了很多的亮点。第一,互认对相应的医疗机构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标准,例如北京的互认工作提出《实验室管理与技术要求》,保证了互认的技术基础,并且《临床样本的采集、运输、保存要求》、《检验设备的校准与维护要求》以及《检验报告信息完整性要求》的建立,让医学检验结果的互认有了严格的质量标准。第二,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与其他的一些卫生政策实现了衔接,这一点在分工协作机制的一些建设项目的衔接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上海等城市对互认的医疗机构提出了要求,限定只有在同一个医院集团内或者具有对口支援关系的医疗机构之间才能够实现医学检验结果互认,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节省时间和成本、共享医疗设备的目的,也确保了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可靠性。还有一些城市进一步建立绿色通道,给患者直接开单去上级医院检查的机会,即保证了医学检验的质量,也节省了医疗资源。第三,在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下,很多省份鼓励社会资本开办独立实验室,提高了医学检验的效率。

2.3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实施的速度非常缓慢,互认工作进度参差不齐,总体进展不容乐观。例如有很多地区和医院并不重视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仅仅做一些简单的宣传工作,并没有真正落实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要求。有很多人对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认识不够彻底。而且,目前的医学检验结果互认没有非常具体的相关法律规章细则来明确医生的责任和落实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

3对实施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探讨

一是加强理论研究、尽早出台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细则;二是加强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三是合理确定开展检验结果互认的项目;四是推行检验结果互认要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

4结语

培训亮点总结范文8

一是着力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装备配套和技术支撑。

总站编写配套机具应用指引和调整改造指引,4项播种机、收获机调整改造实例视频,积极推动各地探索适宜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编印复合种植收获机具备选机型、减损收获技术指导意见,分区域、分模式总结机收实例,做好机械化收获生产指导。举办4期复合种植专题培训,培训超过8万人次,覆盖所有实施县。

二是着力做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补短板技术装备支撑。

总站配合部司开展南方水稻机种补短板促全程工作,起草早稻育插秧、南方双季稻抢收抢种等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编制水稻育秧中心建设指引,加快水稻机械化移栽技术推广应用。配合科教司、种植业司、农机化司起草技术材料,针对再生稻头季稻机收碾压率大的问题,提出机械化解决方案。组织开展再生稻收获机作业效果综合测评,探索补贴技术支撑新举措。

三是着力做好油料生产机械化技术装备支撑。

总站紧盯油菜扩种机械化保障重点工作,开展油菜机收、机种2个全国现场推进活动,分别有500万人次和40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观摩参与。组织专家编写并通过部司《南方冬闲田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协助部司抓好油菜机械化移栽示范推广,在7个省的70个县建立了106个示范点。开展油菜籽收获机、花生收获机、油菜移栽机作业效果综合测评,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为农民购机用机提供了参考。积极争取部门的支持,油菜机械化移栽与低损收获技术被列入2022年粮油生产主推技术,稻油钵苗育秧移栽机械化技术被列入2022年农业农村十大新技术。

四是着力做好粮食等重要农作物生产机收减损技术支撑。

总站组织编写修订并通过部司了水稻、小麦、油菜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参与制定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2022年主粮作物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方案》。深入各地开展机收减损专项指导工作,持续指导各地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大培训、大宣传,印发《小麦机收减损歌》,组织举办全国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谷物机收减损机械化技术培训及2期粮油作物机收减损操作与损失率快速测定培训。成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2022年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810万人次在线观摩,示范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

五是着力做好重要农时农机作业和防灾减灾机械化技术指导与服务。

总站编写印发《2022年“春耕”“三夏”“双抢”“三秋”农机检修技术指引》,为重要农时农机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及时规范完成跨区作业证印制采购发放,保障跨区机收顺利开展。麦收期间,站领导班子成员和技术人员分别深入安徽、河南等6省小麦机收一线开展机收技术指导服务,为实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作出总站贡献。“三秋”时节,总站编写并由部司2022年“三秋”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