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总结范例

中学德育总结

中学德育总结范文1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语文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分析

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语文教学相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语文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现阶段高中教育依然笼罩在高考的阴云之下,教师教学的最根本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必然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为基本教学模式,即在课堂当中为学生灌输大量的与考试内容有关的知识,并要求学生通过强行记忆等方式进行学习。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受到严重影响。综合实践教学与高中语文的相结合允许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课堂氛围更加轻松自由,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第二,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思考能力。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思考能力培养并不是十分重视,这就必然导致现阶段许多高中生在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知识积累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同时思考能力也并不强。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语文的相结合,要求学生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学量的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通过逻辑思维对相关内容进行判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积累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语文教学的结合策略研究

(一)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

现阶段大部分高中生的生活都相对较为封闭,同时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往往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视野方面相对较为狭隘。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当中不仅有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也包含了多种社会热点,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种情况,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视野的进一步拓展。在综合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现阶段的一些社会热点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当中,实现学生视野进一步拓展。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当前阶段社会上的一些热点话题,要求学生完成针对特定问题的问卷调查活动。学生在接受任务之后首先需要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以及数据处理,通过这种调查活动,学生不仅会了解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热点,同时从调查问卷当中也可以认识到人们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其次,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还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认识到不同人之间的差异,其视野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最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还可以积累大量的素材,从而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提供了必要的途径。

(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中学德育总结范文2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社会发展模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构造了丰富多元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囊括了包括政治、科技、经济、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高实效性以及复杂性。从过去的社会实践上看,网络文化为人类及时提供其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包括了低俗、暴力、无用的信息,这对不具备成熟稳定是非判断力的高中生来说存在较大的威胁,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普通高中德育工作时应充分考虑网络文化的优势与弊端,通过科学利用优势、摒除弊端帮助学生获得有效发展。

2.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现状

基于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践可知,目前教师在学生德育方面的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成效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经过观察和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将目前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工作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无法切实解决学生发展与网络文化弊端之间的矛盾;(2)德育工作的形式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规律,导致工作成效低下;(3)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科学的高中德育工作思路,工作实际与网络文化背景的契合度较低,导致其工作实效性不足。总之,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文化背景下达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3.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3.1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

随着时代的改变,要真正实现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必须首先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首先,必须充分把握现阶段的网络文化背景特色,并通过交流、沟通、调查等形式了解高中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文化领域。其次,针对学生的热门关注领域进行分析,结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改造、优化和升级。在改善与创新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德育内容应遵循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利用“顺应与改造并举”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获取人格的健全发展。

3.2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丰富创新高中德育工作形式

德育工作形式是联系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对象的重要桥梁,恰当的德育工作形式可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几率,从而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强制性、落后、呆板的德育工作形式则容易引发学生的反叛情绪,为工作的进行造成阻碍。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德育工作形式创新和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使德育方式符合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以及个人性格特点,从而可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途径开展高中德育工作;例如,通过建立微博官方平台,并定期与学生分享德育内容,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更容易接受性格、价值观等情感方面的教育。

3.3及时总结并分析德育工作思路,以促进德育工作的长久发展

除了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以及形式进行重塑、改革以及创新以外,要取得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展,教师必须及时对工作过程、成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从各方面入手分析德育工作思路。首先,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以网络文化背景为依托的高中德育工作计划,使后期的总结分析具有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其次,教师应在德育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定期总结和分析,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才能真正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另外,为实现德育工作的先进性与现代化发展,教师在进行普通高中的德育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思路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必须以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动态为导向进行相应的更新,只有充分保证自身的发展速度,才能促进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总结

中学德育总结范文3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意识体系变化对传统的德育教育造成较大冲击,影响着德育的效果,作为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对当前学校德育的现状再熟悉不过了:一方面学校的德育缺乏系统性;另一方面学科教师在德育的认识上不够,弱化了学科教育的功能,在学科教学中没能很好的渗透德育。社会上道德滑坡和诚信缺失现象的频频出现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我们的德育教育没有到位,加强德育教育刻不容缓。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把德育目标和具体的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德育分化到了每一节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位教师都担负着学生德育的任务,使他们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进行高效教育、引导、熏陶,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道德品质也得到提升,最终达到全方位、立体式的全员育人目的。

3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将德育有效的渗透于学科教学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很好地补充,使学校的德育全面化和立体化。通过这样的渗透于分化结合,德育的阵地扩大了,德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紧密了,把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的德育说教通过不同学科的自身特点溶解于课堂教学之中,使之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使得每一位受教育者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4研究思路和方法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搞清楚学科教学中德育的特点,然后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寻找德育的生长点和着力点,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实施德育渗透,然后归纳总结德育渗透的策略与方法,形成可操作的结题报告。所采用的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

4.1文献研究法

全面的研究和学习所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学习了冯文全的《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杜时忠的《德育十论》等德育专著,通过网络学习了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面的文章,强化理论,借鉴研究方法,为开展实验研究打基础。

4.2调查法

一方面对教师进行走访、座谈,了解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鼓励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活动之中。另一方面对所实验的班级学生跟踪调查,通过问卷、走访及观察等方法了解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后对学生思想境界、行为习惯、道德情操等各方面的变化,写出调查报告。

4.3观察法

一方面观察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获取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方法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观察学生参与实验前后(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的各方面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参与实验研究的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情况。对观察所得数据与现象类比分析、归纳整理得出课题研究所需案例和结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案例支持。写出具体实践的案例。

4.4行动研究法

第一步由课题组成员所带班级和所教学科参与实验研究,确保参加实验的班级超过同年级一半,确保实验操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代表性以及可推广性;第二步在第一步实验的基础之上争取更大范围的实验研究,力争全员参与,取得更科学的实验结果。总结出结题报告。

5研究过程

5.1理论学习、资料搜集与整理阶段

首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学科特点,加强德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强化自己的理论水平;其次主要搜集现有的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类分析,拓宽视野,理性借鉴;并写出学习心得。

5.2调查研究及实践阶段

对课题确定的目标进行实践研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之中探究数学教学和德育的有机结合,体验、归纳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写出各学科德育渗透的策略与方法、教学案例等。

5.3分析综合阶段

通过对第一、二阶段研究成果的整理分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身份特点,综合考虑中学德育在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完成结题报告,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切实可行的理论体系,在各学科教学中的贯彻执行。

6阶段性研究结果及分析

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组织课题小组成员学习,学习采用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进行,利用周四下午组织了两次集中学习,大家把前期准备的资料拿出共享,互通有无,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和任务,为正式开展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各学科德育渗透策略和方法做更为系统的归纳整理,为第三阶段结题报告做准备。

7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不光是中学老师的任务,小学教育、大学教育也要加强德育,而限于研究的范围,在小教和高教领域无法研究。感觉研究的时间有点短,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只有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具体的实践,才能得到更为科学的渗透策略。研究人员少,研究范围窄,研究结果代表性不强。

8今后的研究设想

中学德育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初中德育;德育目标;倾听;主题班会;榜样示范

现在的初中学生接收新思想比较快,世界观的可塑性比较强,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初中学生见多识广。为此,传统的德育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德育方法受到学生的欢迎,让德育活动丰富多样,让学生心中永远有正能量的榜样可以学习。

一、德育目标细化,分层要求学生。

初中阶段德育目标不能大而空。要先围绕学校的德育目标,班集体再制定小的德育目标。总体来说,七年级学生要进行入学教育,要形成良好的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得从七年级抓起,这是起始年级,至关重要。八年级学生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有部分后进生开始破罐子破摔,严重的影响到班级其他成绩优秀的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目标明确,考取重点高中是这些学生努力追求的目标。中等学生遵守学校纪律,但是也渴望德育工作者多给予他们关注。九年级学生重要目标就是中考,中考的备考工作、心理辅导等都被提到议事日程。学生在每个年级任务不一样,每个学生个体差别也不一样,因此,德育目标要细化,分层要求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德育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感。

二、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心灵

现代社会,社会节奏加快,初中学生中新市民人数增多,往往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现象都会存在。例如班级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存在,有单亲家庭学生存在等。对于这些特殊群体学生,班主任德育工作要细致,不能一刀切,要倾吐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心灵。有一次,我班一个单亲家庭学生与隔壁班学生恋爱,这是棘手问题,如果盲目训斥,会适得其反。我是在课间,单独找他谈话,平时给予他多多关爱,了解这个学生非常孤独,家中没有任何人管他。所以,他在学校找到一个“朋友”,感到欣慰。我倾吐他的心里话,找到他孤独的原因,再让班集体同学都帮助他,让他融入这个集体中,让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我委婉表达我的意思,让他感悟早恋的危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后这个学生主动与“恋人”分手,最后考取了理想的高中。初中学生逆反心理很强,爱面子,班主任要照顾学生面子,照顾学生自尊心,走进学生心灵,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德育工作才会有的放矢,效果也会更好。

三、发动学生,开好主题班会

很多德育工作者都喜欢用自己的方法教育学生,殊不知,一切德育活动都要通过德育主体的内化,才能够在德育主体身上显示效果。学生是德育主体,一切德育活动都要来源于德育主体、通过德育主体才能事半功倍。主题班会是德育常态化活动的一种形式,每一次,主题班会的主题确定,我都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确定主题。主题班会的设计,也是班干部全体成员轮流设计,让每个同学都有参加主题班会的机会。在班集体大家庭中,关注每个同学,班集体才有凝聚力。例如,有一段时间,班集体同学特别喜欢追星,针对这种现象,“堵”是不行的,要“导”,只有正确的引导,才能够让懵懂的初中学生辩证看待追星现象。为此,有一次,主题班会的主题定为:怎样看待追星?班干部主持,让全体同学畅所欲言,学生很兴奋,这是他们关注的话题。然后,从追星的表现、追星的原因、追星的结果等几个方面归纳总结,让每个学生心中有个正确的追星标准。班主任也是一员,班主任点拨,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追星故事。最后让学生总结怎样看待追星现象。这个主题班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世界观产生影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四、利用榜样示范法,给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每接任一个新的班级时,我都把每个教师的特点,特别是教师的优点说给学生听,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崇拜感,树立教师的威信。班主任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学生看教师的眼光是独特的,班主任要“蹲”下身子,把自己看成教室中的一员,才能够了解班集体、管理班集体。早读课班主任比学生早进教室,午睡课班主任检查每个学生,就餐时班主任观看每个学生的用餐情况,虽然都是小事,但是都体现班主任对学生的良苦用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初中班主任就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利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给学生示范,让学生感悟到榜样的力量。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喜欢班主任,这个班主任的话语才有力量,这个班集体才有凝聚力,班风也会好。此外还要创造机会,让更多的榜样走进学生心田。每一届优秀的毕业生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每一年,学校都组织活动,让优秀毕业生返校演讲,让莘莘学子在优秀毕业生身上看到奋斗的希望。总的来说,初中德育千头万绪,德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树立德育目标,德育内容要丰富多彩。德育工作者与德育主体之间要心心相印,摒弃说教式德育方法,让学生乐于接受德育内容,让学生把德育内容内化为德育行动,这样的德育才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中学德育总结范文5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学体育;教学方法;德育渗透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性。体育教学不仅要有助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还要采取有效方式渗透德育教育,为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作为教师,需要不断研究总结体育渗透德育的教学方法。

1.中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具有的优势

1.1学生可以直接参与

在体育教学中,许多项目的完成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出多种良好的品德。比如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品德,足球、篮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艺术体操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运动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学校的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教师要加以引导,结合学生的思想变化,发挥德育方面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

1.2具有动态性

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体现出动态性的特点。这是由于体育活动具有动态的特点,体育式的德育教育由于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中学生的思想活跃,传统的德育教学多是局限于教室中的理论讲解,学生在静止状态下难以激发兴趣。而体育运动渗透有德育在运动中完成。学生的自由度增强,学生会提升兴趣,主动参与,有利于提升德育的教育效果。教师在体育教学要利用好这一优势,因势利导,为德育创造条件。

1.3实现身心合一

体育运动可以体现出身心合一的特点。体育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还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不仅需要承受运动带来的生理负荷,还要承受运动引发的心理负荷。由于体育运动具有两方面的特性,所以可以发挥心理负荷的作用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不同运动产生生理负荷的特点加以选择,在帮助学生提升运动能力的同时实现育心作用。

2.体育教学渗透中德育的有效方式

2.1教师要起到表率作用

体育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要发挥榜样作用,起到表率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在言传身教中渗透品德教育。教师要注重提升个人的修养,提高个人的品德标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规划个人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体育教师不仅要显示出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庄重严肃的仪表风。教师要用个人的行为和仪表美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标准。教师语言表达要注重使用文明用语,帮助学生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

2.2结合教学内容渗透

体育教学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但是不同的体育项目各具有特点,因此可以体现出不同的育人作用。教师的教学组织要注重挖掘体育项目的内涵,结合教材特点与中学生的特点,注重德育的渗透方法。在田径项目的教学中,如果教学方式不当,学生会感到德育内容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考虑到渗透方法。比如针对耐久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奥运名将顽强拼搏的精神加以引导。在体能分组比赛中,每组可以用体育明星来命名。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体育项目的学习中培养坚忍不拔的品质。在球类运动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在运动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到相互协作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要消除个人主义,对于同伴的动作或失误犯规行为要正确对待,与对手要保持友好,在比赛中要注重互相学习。

2.3在教学中渗透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任务、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与中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方式,保证教学组织的有效性,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相适应,以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要求,让学生在执行纪律的同时培养组织性。课堂纪律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需要严格遵守的,纪律性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所以需要制度化。课堂纪律有利于约束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自觉遵章守纪的好习惯。在教学中,让学生使用礼貌用语与和强化组织纪律教育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学生不仅可以形成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还有利于培养互相帮助、团结一致良好品德。比如体育教学中的体操项目的练习需要学生互相保护以保证安全,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共同提高,还可以在相互帮助建立起友谊,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2.4借助偶发事件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有意外发生,教师不仅要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还可以借助这些偶发事件对学生加强品德教育。比如球类比赛中,学生间发生冲撞会摔倒,有些学生会不顾个人的疼痛继续比赛,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要有勇敢挑战自然、奋力拼搏的精神。另外,对于学生间的冲撞要指出要害,引导学生在遵守比赛规则的前提下参与比赛。

3.总结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重教学方式,要结合中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发挥德育资源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将德育融入到教学中。中学体育教师要结合德育教育的特点,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德育,并推动体育文明的发展,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罗希尧.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中学德育总结范文6

德育是我国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中十分注重的一个层面,在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的德育工作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阻碍和不足,本文就如何深化开展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问题展开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深化开展;策略

德育工作是中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道德习惯的培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开展受教育水平和条件限制还存在一定弊端,这也使得改善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成为新教育改革最为关注的重点。本文从分析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现状入手,以期有针对性地找出进一步深化发展中学德育工作的办法。

一、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现状分析

(一)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农村经济也得到了相应地改善,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新型移动通信设备、媒体也不再只是城市孩子的专利。但这些在为农村中学生拓展接触面,提供更丰富信息的同时,也给农村中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到负面信息、不良信息的机会,而这些不良讯息对于自我意识还未形成、缺乏信息识别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中学生来说,无疑会在其思想意识、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构成不良危害。[1]

(二)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家庭也是中学阶段孩子待得最久的空间场所,可以说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家长。[2]但现在的很多农村家长只一味地督促孩子在学校要好好学习,提高学习成绩,而从不注重自己在家庭生活中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没有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好配合。

(三)对德育目标抱有过高的期望。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背景下,很多德育教育者忽视了城市和农村间的差异,对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抱有过高期望,导致德育目标的制定脱离实际,教育内容过于抽象和空泛,让德育教学缺少实际生活的味道和现实意义,使中学生只知道一些道德概念和固化的行为准则,无法获得真正处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道德冲突。

(四)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开展模式僵化。

当前大多数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模式仍然以说教和灌输为主,而没有从学生主体的精神建设出发,也没有联系生活实际,使中学德育教学流于形式。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提升和生活经验的增多以及个性的日渐养成,很容易对此种德育教育模式产生抵触和质疑,使德育教育得不到切实的教育效果。

二、进一步深化开展中学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强化农村中学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加强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道德教育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道德教育观念,把德育工作作为中学阶段教育的重点来抓,认识到德育教育工作对农村中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体现德育教师队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需要提高德育教师团队建设管理系统和相关的系统的安全性,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监管责任,建立了相应的道德教育目标,指明的德育工作和方向。学校要对德育教师的工作价值给予科学的评价,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

(二)加大对中学德育工作宣传的力度。

应从学生家长入手,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向农村学生家长宣传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来引起家长们的关注,增强学校和家庭、社会三者之间在中学生德育方面的联系和配合。

(三)加强对农村中学德育课程的重视。

中学德育工作的课程内容应贴近生活实际,将德育融入学科和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识和基础,然后再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利用地方资源开展德育活动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加深学生对思想道德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践行能力。[3]

(四)扩宽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途径和方式。

其一,以课堂教育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中学教师道德导师的作用,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和意识。其二,开展多种形式有关德育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社会,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三、总结

道德品质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构成要素,缺乏德育,只注重智育的教育是不全面的,难以培养出社会现代化发展和建设需要的人才,尤其是对经济发展和文化环境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加强对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视,从德育内容、方式、制度等多方面入手,联合家庭和社会教育共同深化开展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

作者:赵志刚 单位:二道甸子镇中学

参考文献:

[1]徐绍辉.实施感恩教育,培植感恩文化——农村中学构建德育特色的点滴体会[J].关爱明天,2014,(9):62-62.

中学德育总结范文7

我国新课改中加强了对德育教育的重视,提高了德育在整个教学中地位。但是,有人认为开展德育教育是政治教学的任务,是班主任的职责,与其它学科的教学无关。实际上,在所有学科中都应该开展德育教育,这也是每位教师的职责。本文简单介绍了德育对中学数学教学的作用,并提出了几点将德育融入到中学数学中的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

德育;中学数学教学;作用;措施

1寓德育于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1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数学的美主要是由人的力量和思维来体现的。数学中有很多简单的数学符号却代表着复杂的含义,例如数学中的欧拉公式、集合符号等等,大幅度减短了数学问题表达的长度,所以,简洁是数学美的体现之一。另外,数学具有有序、统一、无矛盾的特点,无处不体现着和谐美,最直观的就是对称美的体现。所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1.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数学是起源于实际生活的,例如三角理论就是来源于天象的观测、古埃及的金字塔等,因此,数学这门学科是具有唯物主义特点的。数学教师可以将这一特点渗透给学生,比如可以通过开展“制作包装盒、莫比乌斯带”等活动,将实践的观点渗透进学生的感知中。此外,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论,数学这一自然学科,也处处包含着这一规律,比如相反数、指数幂的概念,分别将加、减和乘方、开方本是对立的一对进行统一,所以,可以在相似理论的教学中将对立统一这一思想渗透给学生。否定之否定也是辩证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数学中也处处体现着这一规律,比如椭圆离心率无限接近0后变成圆的这一过程便体现了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教师可以通过相似理论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感悟这一辩证规律。甚至还可以通过一些政治或历史事件来丰富中学数学的教学,例如在反证法教学中可以大胆进入“三国争霸”这一历史典故。

1.3用教师的魅力感染学生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以及世界观形成的初始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青春期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教师的行为举止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数学教师也不例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规范自己的行为标准,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这门课程更加要求严谨的态度,所以教师应当做到事事严谨。此外,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而且严密、准确、简洁,可以培养学生的缜密之风、方正之气。

1.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数学发展的过程中,不乏优秀的数学家,他们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例如古代的祖冲之、刘徽,现代的陈省身、华罗庚等人。因此,可以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数学课本中经典的课后材料,比如《圆周率π》、《勾股定理的证明》、《杨辉三角》等等,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我国辉煌的数学成就,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豪感。此外,在数学课堂上,若发现学生略显疲惫之态,可以适当地穿插我国伟大数学家刻苦勤勉、精忠报国的故事,比如素有“一代天王”、“数圣”之称华罗庚放弃轿车、洋房、终身教授头衔,毅然回归新中国的故事等等,在驱散学生倦意的同时,还能唤醒他们的爱国热情。

2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的措施

2.1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适当进行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中学生可以从很多渠道获得各种信息。但是,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有一定的独立和成人意识,好奇心比较种,对问题具有自己的想法,不再完全听取教师或家长的意见。所以,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做到和学生真正的沟通。在这一前提条件下,再开展德育教育。

2.2在教学中寻找合适的德育渗透时机

虽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非常重要,但不是所有的教学过程都适合进行德育渗透的。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潜移默化的,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勉强进行德育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所以,在中学数学中应当严禁牵强、空洞地进行德育渗透。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寻找合适的机会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自然地接受。并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德育教育,最好是能够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扰或问题,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错误并及时纠正。

2.3在数学教材中充分挖掘德育素材

在我国当前各个版本的中学数学教材中,德育教育素材非常缺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时,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可以渗透德育教育的素材,并将其融入在数学知识点的教学中。举一个例子,在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第一章是《走进数学世界》,讲述的时候可以适当引入我国伟大数学家陈景润在病魔缠身、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研究。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以及为数学献身的可贵精神;还能培养他们刻苦勤勉、不畏艰难的精神。只要教师认真钻研,在中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德育。

2.4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

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当适当开展讨论活动,通过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促进他们的共同思考,并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汇报。这种方法既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举一个例子,开展小组学习的活动,主要体现的观念就是小组成员一块学习,不仅要负责自己的学习,还要负责其他成员的学习,在这种互帮互助的条件下,充分意识到个人和团体间的紧密联系,自己取得成功还不够,团体成员都要成功才行,进而提高学生间团结合作的能力。此外,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外,在课堂外也要进行,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数学主题活动、数学活动课以及有益的比赛活动等等,来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

2.5增加教学情境,提高德育的渗透

中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增设教学情境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个性品质。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例子,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在教授新的知识点时,不要以由结论倒推的形式来进行,以增加学生的信任程度。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由时间,使其充分感悟数学的意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归纳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归纳总结一般结论,培养学生大胆的猜想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不要被传统的思维方式束缚,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3结语

中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可以渗透德育的素材,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还具有育人的效果。所以,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适当渗透德育,将德育和学科内容统一起来,实现德育、智育的有机结合。

作者:陈恒真 单位:东莞市谢岗中学

中学德育总结范文8

近些年来,我国各个省份陆续开始进行新课程的改革,及至2009年末,我国最后2个省份也开始了新课改,这意味着新课改的全国化正式开始。在新课改中,德育可谓是教育的根本,其教育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人才培养是否能坚持正确的方向,而班主任则是新课改德育教育的核心,其能否做好德育工作将直接决定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本文基于新课改背景,试对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创新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新课改背景;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对于班级这个集体来说,班主任既是指导者也是组织者;对于学校领导来说,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助手,班主任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思想道德以及信念追求均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时时刻刻为学生的德育状况带来不同的影响。事实上,随着德育工作的不断进行,新课改背景下有许多事物发生了改变,而德育工作依然是班主任的工作核心,教师必须创新性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确保孩子的全面发展。

一、德育工作现状

当前是互联网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在很大长度上给中学的德育发展带来了强烈影响,学校既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事实上,我国在社会道德价值取向上具有非常鲜明的多样性特征,中学时期中学生的心理从简单向复杂不断转变,非常容易迷失价值与方向,这一时期的学生通常存在心理素质脆弱和道德素养低下的状况;再加上大多数中学采取扩招政策,将招生门槛不断放低,便使得生源质量进一步下降,学生很难实现良好的管理与教育。鉴于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必须加强德育工作的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德育教育。

二、创新方法

1、营造积极向上的道德环境,加强对班级文化的建设

经由教育活动与教学活动所形成的文化氛围、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用于承载上述活性形式的物质形态,即为班级文化。班级的存在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场所,班级文化是否建设良好直接对中学生德育教育效果造成影响。而教师可以采取的措施无外乎有如下几条:

1)营造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对于班级来说,与其有关的物质文化可以包括班级环境布置以及学生对班级环境提出的要求。事实上,物质文化既是班级文化的建设根本,也能够体现出班级所具有的精神风貌,若是班级环境干净整洁,那么不仅可以展现出该班级所具有的特色与文化气息,还会使学生感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保持平和的心态与良好的心情,从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培养出良好的道德情感。

2)努力推动制度文化的规范化

不仅是企业与事业单位才存在制度文化,班级作为一个人群聚集体同样可以具有制度文化。而制度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不仅可以为班级文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还能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班主任需要做的是,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推行制度文化建设,基于本班特色制订出具有人性化特色、符合自身特色、具有激励作用的道德规范,用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性。以笔者所在中学某班级A为例,该班级的班主任在班会上积极征求学生意见,并将汇总分析后的结果用于班级班规的制定与完善。为了确保规章制度可以被落实,班主任应设立奖惩制度,并对班规的执行情况进行通报,随后分阶段对班级整体以及个人的表现作出总结,并按照行为好坏作出奖励或惩罚。

3)塑造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其由价值观念、道德情操以及精神面貌构成。若要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则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是通过班会讲座、思想品德课堂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价值观,使其具有更强的集体荣誉意识与更加正确的利益价值观,如此可以避免小团体主义或个人主义等负面观念的影响。其二是吸取传统精神文化价值观中的精华,将其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去,使学生得到道德的引导,从而自觉坚持积极向上的道德价值取向。其三是以正确精神文化作为导向,在中学生三观尚未完全成形之前进行心理塑形,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道德的感悟,还能提高教师的现实感召力,使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价值取向。

2、更新德育观念

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德育工作理念也需要随之发生改变。教师作为教学教育活动之中的主导者,应与学生做到充分交流、平等对话以及协同活动,建立互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格都给予充分的尊重,对学生的想法和见解予以认真倾听和用心对待。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改变德育工作的“封闭性”特色,使其向着开放式的方向不断改变,简单的说,便是将校园小课堂扩展为社会大课堂,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获得现实中的切身道德体验。

三、结语

新课改要求学校不仅要实行文化教育,还应加强道德教育,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总结了一系列的德育工作方法,仅供参考。

作者:高秋芬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