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社会资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农业是我国根本性的产业,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息息相关。该文首先对社会资本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因进行了阐述,表明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经济发展是必然趋势;其次,对社会资本支持农业经济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着重陈述农业经济发展中社会资本支持系统的结构模式和动态机制;最后,对社会资本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进行了研究,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社会资本;农业;经济;动因;对策

2020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对社会资本投融农业经济进行指导。在这背景下,如何做到有效调动社会资本、完善农业经济,引人深思。尽管社会资本投融农业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面临着政策变化、人员配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资本投融农业经济的积极性。为落实乡村振兴计划,需要不断增强社会资本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合理、有序地投入农业建设,从而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

1社会资本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因

为贯彻《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指引》的指导性文件,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领域,同时还要尊重农民在农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合作谋求共赢。

1.1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必然选择。党的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阶段,全国各级干部和群众都冲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农业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基础,自然备受关注。乡村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战能否胜利。脱贫攻坚,精准是关键。将脱贫攻坚的重点转向农业经济,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经济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科学管理桥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使“青山绿水”真正成为农民财富之源。

1.2弥补国有资本投入不足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主要农作物的国内市场价远超国际市场价,国家补贴政策也接近上限;同时,国家农业联盟申请资金门槛较高,许多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村旅游业在发展初期达不到国有资本投资的标准。为弥补国有资本投入不足,社会资本投入农业成为必然趋势。社会资产的投入不仅能帮助农业经济发展,解决资金问题,促进农村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同时还可打破国有资产垄断农业市场的局面,给农业经济增加活力。

1.3我国资本改革的必然要求。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资本市场部分的内容相较于前2年有所减少,这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总理也提到:“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从2019年起,我国资本市场制度不断改革,新政策也频频颁布,努力打通社会资本和证券的市场通道。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同时也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基础,也在进行资本的深化改革。资本主义市场改革主要包括商品市场化和要素市场化。产品市场化是指生产和交换都是由市场决定,政府干预较少。要素市场化是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所用到的资源要素。基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滞后性,中央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体现出我国推进资本改革坚定不移的决心。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关乎着国民生计。因此,应对农业经济适当引入社会资本,增强农业经济活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计划。

2社会资本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机理

社会资本融入农业经济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同时也是现代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相结合,提供了科学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2.1农业经济发展中社会资本支持系统的结构模式。在经济新常态的引导下,农业经济的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社会资本投入支持,由单一的国有资本支持,到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经济发展(图1)。2.1.1结构模式1:社会资本+政府+农户为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联合了《关于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对农业领域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理论指导。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包括农业补贴、农业减税等,同时还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经济发展,并给予其相应的优惠政策。2.1.2结构模式2:社会资本+公司+农户我国以往提倡小农经济,主要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精耕细作、自给自足,但这种分散且落后的小农经济早已不适于经济新常态下的农业经济发展。“公司+农户”是一种新型的结构模式,该模式下社会资本与当地企业签订合同,或购买股份或参与经营。公司利用成熟的管理与经营理念,在社会资本的参与与监督下,极大地减小了农户所面临的风险。这种模式下又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公司,具有完整的生产线和销售模式,社会资本投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规模;另一种是中介式的服务公司,由农户提供生产,公司提供相关的技术与标准,统一回收、集中销售。2.1.3结构模式3:社会资本+合作社+农户合作社是指由群众自愿发起的合作组织形式。20世纪50~60年代流行的农业合作社早已不适用于当今农业经济的发展。如今提倡的农业合作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由先富带后富、先强带后强的农业模式。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建立农业农村合作平台,借助社会资本,助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一结构模式下,社会投资者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并按照合同进行利润分配。这种模式下又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农户与合作社签订供销合同,如供应、采购、协作、调剂等方面,依据合同内容得到相应的利润;另一种是农户可以入股合作社,凭借合同得到相应的股份,同时农户也可在合作社工作,从而获取相应的工资报酬。该模式下,社会资本参与经营和管理,扩大生产规模,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理念,及时分析市场信息,了解市场动向,同时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提高农业投资收益,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2.1.4结构模式4:社会资本+专业市场+农户专业市场即大型的批发市场。目前,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农产品流通成本较高、价格波动较大、安全质量不达标等。社会资本通过与专业市场合作,可以提高专业市场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专业市场和农户的信息交流,减少由于供销关系的不稳定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在此过程中,社会资本如同“领头羊”,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专业市场的日常经营活动。在整个供销过程中,社会资本占据关键地位,可借助自身的新兴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专业的现代化服务,对专业市场提供技术支持与帮助,带动农户增产增收,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2.1.5结构模式5:独资经营独资经营是指社会资本直接进行投资、自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农业企业。这种模式一般是指社会资本收购其他农业企业或建立新兴农业企业,利用原有的技术与理念,同时聘请专业的农业管理人员,对农产品的生产、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进行科学分项管理和规划,社会资本和农户属于雇佣关系,或签订供货合同或支付种植生产工资,从而形成产业一体化管理。

2.2社会资本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动态机制。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不仅是强国基础,同时也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础。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息息相关,可运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整体把握农业经济发展的动态机制。如图2所示,政府组织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经济发展,实行财政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证。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带动农业经济发展,积极参与政府优惠政策和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农业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后,社会资本引进科学的人才管理系统,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证。政府、金融、人才3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形成了良好的动态机制。2政策的保证是社会资本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动态机制的首要条件。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对于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经济的支持。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转为中高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转折阶段,做到以农业为基础、保障农民收入不断增高、提高国内农业生产总值是重中之重;同时也要减少我国农业资源缺乏、土地开发过度、农业污染严重等现象,尽快实现城市、农村共同繁荣。中央也曾多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不断为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证。

3社会资本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3.1建立健全社会资本投融资法规政策体系。社会资本融入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需要政府建立并健全社会资本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加大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投入,同时也需要利用社会资本增加农业经济的活力。目前,农业经济固定资产投入的80%源于社会资本,这就更加强调了在保障各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将有利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务,用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但对于社会资本的投入还未能形成完整的优惠政策。因此,一方面,继续扩大地方政府的农业专项债券的发行规模,统筹规划城乡建设过程的土地利用率,保证农业用地的数量和质量。农业用地保护是关系我国农业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珍惜并合理利用农业用地,降低非农业建设占用率,合理规避由于自然灾害毁坏和农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农业用地面积大幅减少的农业发展问题。鉴于此,农业用地需要建立相应的保护制度,包括农业用地占用补偿政策,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等。另一方面,创新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经济的制度。目前,随着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农业经济发展备受重视。为发挥好现代经济对农业经济的引导作用,大力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农村经济建设,不仅要拿出强有力的优惠政策,也要不断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对社会资本投入农村经济的引导,并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重点项目,合理整合社会资源,有效推进农业经济发展。

3.2加强社会资本监管和预警机制构建,降低投融资风险。资本市场中存在2个主体:监管者和参与者。一方面,监管部门实行监管职责,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三公”原则。在社会资本融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监管部门首先要秉持公平原则,避免加重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其次,监管部门在执行奖励和惩罚机制的过程中,应当本着公开原则,保持信息的透明和公开;最后,坚持公正的执法态度,平等对待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另一方面,社会资本作为农业经济参与者,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建立自身预警机制,在面临挑战时能及时发现问题,合理规避风险。只有建立良好的社会资本监管和预警机制,才能更好地参与市场,降低投融资风险,从而促进社会资本支持农业经济发展。

3.3强化农业经济发展主体信用体系建设。近年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经营管理方法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传统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一定的分散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分散性和封闭性的农业经济文化使得新型农业管理方式面临着融资的约束,因此强化农业经济发展主体信用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政府应当建立并完善农业经营征信体系和科学的信用评价制度,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发展主体的信用度,还可缓解融资压力,有助于增强农业经济抗风险能力。建立相应的信用体系,使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建立农业经济发展主体信息平台,建立规范的信用数据库;也可依托银行征信系统,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增加征信环节,为建立新型农业经营管理方法提供信息共享平台。

3.4提升社会资本人才素质,强化专业人才引进。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智慧农业,保证生产与研究相结合,利用农业科学技术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目前,农村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流失严重,留守在农村的农民年龄偏高、文化水平较低、性别比例不协调,对现代农业生产认识不足。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调整专业化农业人才的引入政策,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渠道宣导高素质农业人才进入农村。同时,提高留守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调整农民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鼓励农民自主创新创业。另一方面,加强完善农业经济与农业科研成果,与农业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高校的理论基础和农民的实践基础相结合,建立适合我国高素质农业人才的培养机制,为今后的农业发展储备人才。

3.5推进社会资本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金融产品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推进社会资本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金融产品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社会资本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但为适应农业经济的发展,金融产品也需要进行个性化制定。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引导下,强化金融的服务创新功能,瞄准农业经济服务创新重点,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经济。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一个规范、开放的金融市场,推进社会资本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作者:乔文俊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