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为探索适合绩溪县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全面分析绩溪县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已有模式,归纳总结近年来现代生态农业模式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从总体思路、实施路径和可行性建议三方面提出绩溪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发展对策;绩溪

1绩溪县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现状

近年来,绩溪县深入实施“农业稳县”战略,高举“生态立县”发展大旗,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不断探索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逐步迈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态化的发展大道,收到了良好效果。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施用总量减少,地膜、秸秆、畜禽粪便基本资源化利用,推广适宜绩溪县的生态农业模式。

1.1猪(畜禽)—沼—粮(菜果等)模式

该模式在绩溪县表现的第一种类型为长毛兔(养殖)—沼(肥)—菊花、蔬菜、油茶(种植)的区域内部中循环生态模式。以长毛兔养殖为龙头,兔粪通过堆积发酵及沼气池处理,用于种植菊花、蔬菜和油茶的有机肥料,达到示范区内中循环。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绩溪县长安镇的长毛兔养殖、菊花、油茶、蔬菜种植已初具规模,成为有一定特色的地方主导产业。现有长毛兔养殖家庭农场3个,合作社5个,长毛兔存栏10万只;菊花种植家庭农场3个,合作社6个,种植面积7000亩;油茶种植家庭农场3个,合作社9个,种植面积15000亩,蔬菜种植家庭农场5个,合作社8个,种植面积3500亩。第二种类型为“獭兔—沼—蚯蚓(养殖)—肥—种—养”的内部小循环生态模式,示范主体为绩溪县保元农庄,以獭兔养殖为核心产业,兔粪、沼渣养殖蚯蚓,蚯蚓提供水产养殖的蛋白质饲料,沼液、蚯蚓粪种植水果、蔬菜、苗木,真正做到废弃物化利用,种养业立体循环发展。第三种类型为“猪—沼—果”循环模式,示范主体为绩溪县临溪镇茭塘萄园家庭农场。该农场利用附近养猪场粪污发酵处理后的沼渣沼液,通过沼液运输车装运至农场种植基地,存放在沼液储存池,通过管道输送达到水肥一体化,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并通过绿色产品认证,打造绿色水果生产基地。目前规模达到150亩。

1.2经果林立体种养模式

该模式在绩溪县应用较广泛,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在种好经果林的同时,充分利用经果林的空间资源种牧草、养畜禽或者在林下养鸡,合理配置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经果林立体种养,构建稳定的生态循环系统。如绩溪县金绿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该社秉承“绿色、生态、健康”的经营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在山核桃林、果树林中放养原生态绩溪黑猪1000余头,土鸡10000羽,小河鸭5000羽,使之成为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产业。临溪镇的多利养殖有限公司利用果园、笋竹两用林散养土鸡,林木为家禽遮荫,是家禽的天然“氧吧”,散养的土鸡吃草吃虫,鸡的粪便给果树、竹子施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散养的土鸡和鸡蛋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种植和养殖形成良性生物循环链。

1.3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该模式在绩溪县有一定的资源优势,绩溪县人文历史积淀丰厚,山水田园风光秀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和优势。该模式主要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种植各类农作物和蔬果,观赏经济型花卉、苗木等,为游客提供观赏性、参与性、休闲性的农事活动。如绩溪县家朋乡以坎头村和尚村古村落、仙人谷探幽、山云岭自然风光等自然资源,建设了梅干岭油菜花、尚村向日葵花和荷花观赏基地,打造了“中国美丽田园”、全国首家“摄影小镇”“油菜花旅游节”等旅游品牌;绩溪县瀛洲镇的仁里村、龙川村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的发展定位,将传统村落保护、田园风景、农耕体验、“农家乐”与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推动了休闲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绩溪县上庄镇依托其极具内涵的古村落及特有的人文历史条件、民俗风情发展小镇旅游,推动全镇茶产业的发展,使“一品锅”香飘九洲、味满全国。以上种种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提高了绩溪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绩溪县现代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投入大,周期长,短期内不能产生明显经济效益,部分领导出于对政绩观的考虑,认识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够;涉农企业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考虑,积极性也不高。导致生态农业发展停滞不前。二是培训力度不够。生态农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掌握,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培训必不可少,但当前农民科技培训的层次不高,处于低水平徘徊,加上受培训对象的文化水平制约,关于生态农业的知识普及和技术推广难以组织,培训频次相对少。同时,农业生产周期性长、收益低的特点促使广大青壮年外出打工,导致缺乏高素质、懂生产的农业技术人员。三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前期基础设施等投入较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不大,企业、合作社又无法全部承担,导致生态农业发展进程缓慢。四是技术管理人员缺乏。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技的有力支撑。目前,现代生态农业方面基础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有些方面还存在瓶颈制约;另外,缺乏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综合指导和技术服务的能力欠缺。

3绩溪县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3.1总体思路

3.1.1创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实施“2+6”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创建计划,即建设2个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包括绩溪县华阳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和龙川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六大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以上庄、金沙为中心的金山时雨绿色茶叶示范区;以荆州、家朋、伏岭为中心的山核桃示范区;以长安、板桥头为中心的长毛兔、油茶、菊花生态种养示范区;以扬溪、金沙笋竹两用林为中心的竹笋示范区;以板桥头、瀛洲为中心的徽菜原料生产示范区;以金沙、临溪为中心的特色养殖生态循环示范区。形成南桃北油、东菜西茶布局。六大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总面积达45万亩。

3.1.2创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主体

围绕主体小循环,突出市场活力、核心竞争力和内生动力,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到2020年,培育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主体28个。充分发挥其在县域大循环、区域中循环中的基础作用,以现代化设施、清洁化生产、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绿色化增效为主要建设内容,提升生产主体自我循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2发展路径

3.2.1科学优化发展布局

根据绩溪县资源特点、环境承载能力和产业特点,优化调整种养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严格执行生态养殖业发展和畜禽禁养区、适养区规划,合理布局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形成区域布局合理、推动机制联动、示范项目集聚的局面。根据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优化特色生态农业区域布局。立足县域统筹,以乡镇为重点,创建一批特色现代生态农业示范点,根据农业废弃物总量及环境容量,科学布局种养产业、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收集处理、农村沼气工程、有机肥加工等配套服务设施,整体构建循环利用体系。

3.2.2全面治理畜禽养殖污染

详细划分绩溪县畜禽禁养区区域范围,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进一步明确畜禽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按防治需要,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

3.2.3推行种植业清洁化生产

大力推广大棚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地节水节肥技术。推广农牧结合、粮经轮作、间作套种等生态农业模式、技术。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有机肥、配方肥和新型肥料应用。加强绿色防控,推进统防统治和高效低残留农药使用,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零增长。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可追溯制度。

3.2.4推进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

大力发展以有机肥加工、沼气发电及秸秆加工利用等现代生态农业企业,集成推广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模式,推进种养配套、有机肥加工、沼液利用等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农作物秸秆化、能源化、基料化、饲料化等综合利用,建立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理机制,引导和鼓励农业生产者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秸秆畜禽、粪污、农膜全利用。

3.2.5构建新型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体系

注重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的挖掘展示和传承保护,推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展示绩溪县“徽文化”“茶文化”“安苗节”等历史农耕文化,把农业文化宣传展示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绩溪县自然优势,形成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立足生态特色、产业特色、乡村特色,依托丰富山水和物产资源,大力发展富有特色的农事节庆活动和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全域休闲农业旅游体系。

3.2.6创新机制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上下联动、责任明确的推进机制;环境倒逼、约束有力的监管机制;建立示范带动引领机制;以农业“两区”为平台,选择设施完备、特色明显、种养配套、功能完善的农业综合园区,率先打造示范样板区,示范引领全县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创新金融投入撬动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保险参与、信用担保、风险共担”的农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为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3.3可行性建议

一是合理规划生态布局,做到生态循环利用。科学规划布局,划定养殖禁养区,加强区域种养产业衔接,建设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推广农作物秸秆、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和高效种养生态循环模式,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二是抓好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全县。在全县11个乡镇,因地制宜,每个乡镇创建1个以上生态农业示范点,突出依托现有的自然资源及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的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和经果林立体种养生态模式,起到榜样的作用,进而带动全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三是培育农业经营主体,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联合体,带动更多农户走生态种养循环利用的路子,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四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引导企业制订完善生产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强品牌整合,加大名优品牌创建力度,争创省级和部级名牌农产品;大力开展名牌农产品宣传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

作者:胡虹 单位:安徽省绩溪县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