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心得体会范例6篇

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红色之旅心得体会范文1

林子镇 贾亭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四周年的时刻,我县优秀共产党员一行于2015年7 月9日,赴临邑革命纪念馆、林子镇党员教育基地、美丽乡村、理合务镇林寨党员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红色之旅”尽管只有1天,却胜似平时千百堂政治课。使我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来之不易!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红色之行我们首站来到了临邑革命纪念馆,亲身的感受发生在我们临邑的红色革命故事。深入了解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和光辉历史,感受了革命烈士为解放事业和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从内心深处受到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参观学习,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斗争精神,从思想深处进一步触动了灵魂,深受了熏陶。特别是当我们走到烈士墓前,两千四百七十九位烈士们的高大风范深深地感染着我们,鞭策着我们。纪念馆中陈列的各项事务,都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这段艰辛的历史,让我学到了书本上不能体现的革命精神,由衷的敬佩这些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敬佩他们那坚定的信仰,佩服他们勇于革命的坚定信念。

接着我们参观了林子镇党员教育基地,了解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林子革命历程,一件件林子儿女的英雄事迹,时刻感染我们在场的每一位党员,使我身为一名林子镇的干部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林子镇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我更加坚定了努力为林子事业贡献自己更大力量的信念和信心。

第三站,我们参观了美丽乡村。看着如今弭家白墙灰砖,整齐划一的房屋,使我想到了几年前自己负责弭家等村工作时的画面,当时的破旧房屋、低洼不平的道路尽现脑海,如今的整齐划一完全替代了当年的破旧不堪,使我受益非浅,拓宽了视野。不单单是整洁的村庄环境,良好的公共服务,更有秀美的田园风光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无论是他们的创新理念,还是对特色乡村文明的挖掘和提升,尤其是他们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那种责任和激情,都深深的触动了我。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理合务镇林寨党员教育基地,感受发生在理合务镇的革命历史,我们看着那些老照片和历史文物,似乎回到了当

时的战火中,似乎看到了那些革命战士们无所畏惧、英勇陷阵的场景,一种强烈的爱国激情涌上我的心头,让我顿时觉得我自己有责任去弘扬他们的精神。最后,我们以一堂生动的党课结束了一天的“旅行”,“旅行”虽然结束,但那些陈列的历史文物和老照片始终停留在我们脑海,那些革命故事始终铭刻在我们心中,荆立武校长的话始终停留在我们耳边。

红色之旅心得体会范文2

拜读西柏坡

为纪念党的生日,我们党员团队踏上了红色之旅,去千里之外的河北省平山县怀着朝圣的心态拜读革命圣地---西柏坡

平山县拥有2648平方公里,45万人,山岭丘麓的地形地貌,盛产粮果瓜菜,地域宽满,而西柏坡村则是秀在深山无人知的米粮川。三面环山柏树覆盖,中间一片芦苇地,分为东柏坡和西柏坡。当时中央机关撒离苏区时只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平山县西柏坡纵横深隧,攻可进入太原城,退可行走太行山,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另外这一地区党组织建全,群众基础好,加上物产丰厚,所以是中央机关的理想所在地。

一九四七年五月 ,刘少奇率领的中央工委先期进驻,次年底,在撒离途中信步于黄河岸边说,暂时放弃一个延安,是为了解救一个中国……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刘少奇、任弼时等领导人的简朴旧居和办公室,倾听了导游讲解烽火岁月中的伟人事迹,人走物在,一盘老碾,两架推车生发出许多遐想。我们参观了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在这里,刘少奇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一次运动,制定了进京建国的决策。在六十平米的军事指挥室挂着一幅作战图,摆放着几部报话机还有棕亮的办公桌椅,活脱出战时的匆忙。在这里,率领的总前委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在三大战役期间,他老人家运筹帷幄,每天计算着蒋军被歼的数目,事实灵验,随着敌军的消亡和我军的壮大,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令……曾经被俘的一位将领不无感慨地说,就是这样的作战指挥场所竟打败了几百万军队,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一个奇迹……风趣地说,我们对前方一不送枪,二不送粮,送的是电报。是的,在西柏坡没有先进的作战指挥设备,有的是得胜的信念,集体的智慧和民众的支持,因为,这是一场人民战争。

来去匆匆,旅途劳顿,但在西柏坡展览大厅里人们仍留恋于各种图像和展品。随着讲解员庄重的目光,胸中坚定着对党的忠诚信念。天色已晚,在夜行太行山时,耳际回响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出自老区的歌。

红色之旅心得体会范文3

为了加深我们对党史的认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我们单位策划了这次参观延安革命胜地的红色之旅。

久居张家口,享受于舒适的生活,在出发前,虽然对革命老区的艰苦有一定的估计,却还是没有想到,我们的革命圣地延安,生活竟然还是如此的艰苦。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窑洞的时候一定觉得很希奇,可是久居于窑洞的那些老区人民啊,却受到地理状况等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饱受缺水之苦。据说,延安住窑洞的百姓,一年到头竟然只能洗一次澡,这着实让我们瞠目结舌——老区人民生活之艰苦深深地楸动着我们每一位的心!

我们,参观的非常多的革命先辈办公处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简朴而又庄重。革命先辈,总是怕投身革命的时间不够似的,把自己的卧室经常性地和办公地点相临近或者干脆并为一室,这样就可以挤出尽量多的时间去工作。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幕这样的画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前线将士们奋勇杀敌,而我们的革命先辈,就在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居中日夜谋划、挑灯夜谈、竭尽全力去工作。正是他们的“决胜千里之外”,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艰苦的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一路走来,无论是从宝塔山到枣园,杨家岭,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接受了一趟生动的党课教育。

我将把这次“红色旅游”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工作和学习当中。翼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不断的鞭策自己勤于思考,勤于学习,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红色之旅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武汉;红色旅游;社会化媒体;推广策略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及传播媒介的变化,社会化媒体逐渐占据人们生活主流。众多旅游景点地区也开始运用社会化媒体来推广传播旅游资源。红色旅游作为特色旅游的重要分支,以纪念中国共产党革命先烈在战争时期建立重要功绩的地点为载体,勉励旅游者热爱祖国,珍惜当下,能够积极进取。但年轻人对于武汉的红色旅游并没有足够的兴趣,调研发现缘由颇多,其中包含了营销力度不足导致的特色红色旅游含义及意义没有有效传达至消费者,传播媒介渠道单一,没有适应社会化媒体发展速度。本文旨在研究探索社会化媒体背景下的武汉红色旅游推广。

二、社会化媒体在武汉红色旅游业中的应用意义

(一)社会化媒体概念

社会化是以多对多的沟通交流为目的、大众创造的信息为内容、互联网技术为方式的新型大众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经验和观点的平台。例如微博、微信、BBS等媒体,人们可以产生大量原创内容,在对应精准的群体内取得以小博大的传播效果。

(二)社会化媒体对武汉红色旅游的意义

明显提升武汉红色旅游在目标受众中的形象地位。相较于传统媒体,社会化媒体基于对大数据的梳理分析,可以实现对不同人群标签的受众进行精准有目的的传播。从而保障了传播到达率及传播效果。通过精准有效地传播,可以更好地吸引武汉红色旅游的目标消费者。从而更好更有效地提升武汉红色旅游在目标受众中的形象地位。

三、武汉红色旅游现状及潜力研究

(一)武汉红色旅游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对武汉地区红色旅游进行了信息梳理探究。在调研过程中,重点考察调研了辛亥革命纪念馆、八七会议旧址、烈士陵园。经调研发现,辛亥革命纪念馆年轻群体最多,原因在于辛亥革命纪念意义重大,推开了中国新历史的先河,同时设施完善布景美丽,是武汉红色旅游景点的重要景点。烈士陵园记录了革命先烈的壮举,家庭群体居多,目的在于提升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八七会议旧址,则记录着土地革命的成功,让无数贫农过上了能吃饱饭的日子,因此前来缅怀的更多的是中老年群体。

(二)武汉红色旅游潜力分析研究

武汉的红色旅游资源,题材主要集中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重要关键转折性的革命性事件。同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具体的红色旅游景点中,辛亥革命纪念馆、八七会议旧址均与附近景点实现了联动。作为游客,可以轻松浏览武汉重要景色,便于游客安排路线,提升了游客的整体体验,从而有利于招揽游客。

四、基于社会化媒体背景下的武汉红色旅游推广策略探究

(一)利用社会化媒体提升武汉红色旅游景点知名度

随着各种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人们更习惯利用移动端社会化媒体接收信息,同时随着人们生活轨迹的变化,碎片时间占据信息接收的主流时段,而在碎片时间社会化媒体的信息到达度与传播效果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加上社会化媒体的精准传播,通过利用社会化媒体传播武汉红色旅游景点,可以更大范围更高效率的提升知名度。

(二)规范统一社会化媒体传播武汉红色旅游的形式内容

社会化媒体的高效率也伴随着风险。如果传播内容良莠不齐,不能达到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那么其后果无疑是毁灭性的。因此要研究目标消费者的喜好,推送传播受众所喜欢的内容,从而有效将信息植入游客心智中,提升武汉红色旅游景点在游客心中的好感度与地位。

五、结语

武汉具备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优势,但红色旅游传播方式也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受到新一代人群主力年轻消费群体的接受与热爱。本文通过对社会化媒体的研究以及实地走访调研武汉代表性红色旅游景点,得出几条在社会化媒体背景下的武汉市红色旅游景点推广研究的策略建议。红色旅游作为特色旅游的重要分支组成部分,赢得游客的喜爱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探索。

参考文献:

[1]彭丽娜.社会化媒体介入下的省域旅游形象传播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4.5.

红色之旅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 红色旅游 问题对策

把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最初,红色文化资源点,只是作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国防、青少年教育基地。随着接待人士的扩展,免费接待变为凭票参观,纯政治、文化的参观活动赋予了经济价值,红色旅游产业得以形成。进入21世纪,党中央一再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重视爱国主义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特别是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次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旅局等13个部委下发《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以来,全国各地红色旅游热一再升温。但由于红色旅游是新型产业,起步时间晚,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一、当前红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地方景点趋同,缺少特色,很难吸引人。

在2005年湖北省旅游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上,专家们指出:“湖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太缺少特色,景点趋同,很难吸引人。”①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湖北,也存在于其他地方。

革命旧址,多半是普通建筑物,只是被赋予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才有了巨大感召力。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最大特色,离开了这一点,就不能称之为红色旅游。据对红色景区的调查问卷显示,78.4%的人认为景区最能吸引游客之处是红色文化。②

考察一些红色旅游景区,所渲染的红色文化氛围是不够的。表现在:大多景点空建筑,少文物,陈列形式单一,多“一块牌子一张纸”;多静态,少动态,没有借助电子音像、现场戏剧歌舞等动态形式,把革命战争的场景显现出来;游客多被动,少主动,缺少体验式、参与式的旅游产品。问卷显示,游客认为景区红色文化氛围很浓厚,就像身临革命年代一样占28.7%;大多景点不能体现革命年代的场景占17%;感觉不像是红色旅游占10.6%;在很多方面需要改进占43.6%。

红色旅游要吸引游客,除大力渲染红色文化氛围外,还要挖掘红色区域的地方特色,与山水风光游、民族风情游等相结合。由于革命战争大多发生在山乡水域,使得红色旅游景点多处于自然风景优美的区域,为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联袂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如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在幕阜山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以五台山为中心,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以洪湖为活动中心。目前红色旅游还没有很好地与这些资源结合起来。

2、红色旅游开发中的区域协调与合作不够。

这里的区域协作包括省际与省内两个层面。在省际合作上,已有几个成功的范例。2004年1月江西省联动北京、上海等七省市签署了《七省市共同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同年10月又联合15个省市举办“新世纪、新长征、新旅游--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大型宣传活动。2005年4月,湖北省与河南、安徽两省联合签署《鄂豫皖红色旅游协作协议书》,共同开发大别山红色旅游。但目前像这样的省际合作还没有全面展开,已有的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也有待加强。

在省内的县市之间的协作,已取得很大成功的是“红岩联线”。2004年4月,以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和红岩革命纪念馆的“红岩联线”成立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然而,即使属于同一革命事件发生地的一些县市,也并没有建立很好的合作关系。他们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时,各打自己的招牌,争相称本地是“××根据地的中心、首府”、“××起义的策源地”、“××的家乡”,可谓“争人、争事、争地”。有时一些红色旅游开发较滞后的县市到开发好的县市也去“取经”,可结果吃了个“闭门羹”。这些,都是在同一区域浴血奋斗的先烈们所不愿“看”到的不和谐现象。

其实,革命斗争年代环境非常艰苦,革命中心不断转移,在整个革命时期,同一根据地的中心历经多个地方不足为怪。机关驻扎地点也可能是流动和分散的。各地没有必要因为本地曾经是某个革命军队的主要活动地,而否认这个军队在它处也曾长期活动过,在今天同样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

3、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有待提高。

目前的红色旅游活动多与政治学习相关,因而客源的文化程度、年龄、职业、区域结构有一定的局限,在文化程度上多大专以上的知识分子,少普通群众;在年龄上,多青壮年,少中老年及少年;在职业上,多事业单位的学生、教师、公务员、军人,少工人、农民和自由职业者;在区域上,多省内,少省外,多城市,少农村。所有这些,加之红色景区的红色文化氛围没有得到应有的渲染,影响了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其教育功能因此受到限制。

目前,大多数红色旅游景区都是高投入,低收益。一个较严重的问题是,一些地方的红色旅游变成了“红色接待”,一类是通过各种非正当途径想方设法免去门票;一类是一些“特殊人物”,不仅免票,还要景区或地方政府安排吃住行。例如,湖北红安县某一部门,在2006年7月中旬的一周内竟接待了5批“游客”,哀叹不堪重负。这样下去,非但不会给处于老少边区的红色旅游区增加经济收益,反而会增加财政负担。

在一些刚起步的红色旅游区,景区内外的自然环境还有待于改善。有的周围环境与景点不协调,有的配套餐饮交通设施落后,有的景点内环境脏乱破。以湖北为例,许多到过红安县七里坪长胜街的游客反映,周边菜市场等环境与之不协调,在附近难以找到饮食住宿的地方,有时只能在居民家借宿。麻城市革命烈士陵园内,一段时间芳草萋萋,里面还办起了幼儿园。白果湾新五师司令部旧址附近十分脏乱,近处还有一个露天厕所。

另外,景区的社会环境也有待于进一步改善。问卷显示,游客认为旅游区民风刁悍,问路爱理不理,消费挨宰占41.2%;民风淳朴,百姓热情好客,有归家之感觉占20.4%;治安环境很差,时有敲诈、抢窃事件发生占3.1%;民风一般,和非旅游区没有什么差别占35.7%。

二、改进的对策

根据旅游学开发与规划的原则,红色旅游也必须遵循市场原则、效益原则、特色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也就是旅游资源开发要注意短期效益与长期战略、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要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必须做到开发与保护并举。

1、发挥政府在红色旅游开发中的主导作用,整体规划,区域协调。

“政府主导型发展”,是中国旅游业20多年来发展的一条最重要经验。从红色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看,党委、政府的主导,强化宏观调控尤其显得重要。这是因为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开发,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而大多老区经济相对落后,又受到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和食宿条件等因素限制,许多资源目前还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很多地区因缺乏经费无力进行资源普查和科学规划。

各级政府应出台指导发展红色旅游工作的整体性策略,明确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工作重点和相关扶持政策等重要内容,做到既有长远规划、又有近期措施,明确红色资源区的开发批次,对于近期重点建设的红色旅游景点,制定详细的开发方案,对于暂不能纳入规划的红色资源,制定详细的保护计划,并逐步解决开发中的不平衡问题。

应加强各级党政府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明确分工,各部门制定出具体工作方案,统筹红色旅游开发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调配,真正为红色旅游开发开通“绿色通道”。应加强省内外区域协调与合作。尤其是有共同革命历史渊源的地区,如跨省市县的各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所属区域应该通力联合起来,整合红色旅游资源,谋求共赢式发展。一个根据地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否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红色资源背景相同的区域应该打出相同的品牌,共同提高影响力。

2、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对红色景区的“硬件”、“软件”综合开发,提高红色旅游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是当前制约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硬件”建设步伐,重点支持红色旅游景区搞好交通、水电、通讯、安全、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红色景区的社会环境治理,教育群众,提高居民素质。修善与兴建革命纪念建筑,如烈士陵园、烈士祠、烈士墓、纪念碑、纪念馆、纪念亭、纪念场、陈列馆、展览馆、博物馆、人物雕塑、将军园等等,提高其红色文化的旅游价值。防止过度开发和旅游开发中的环境、文物破坏,充分考虑红色文物的承受能力。通过这一系列途径,逐步提高各景区的环境效益。

为了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还须在软件建设上下功夫,应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红色旅游产品进行精度、深度和广度的开发,逐步提高展览馆的档次,体现出红色旅游的特色与专业水平,如在陈列馆、纪念馆内,加大图片展示,考虑灯光等设备的气氛渲染效果,特别是应该增加音像观看室,使旅游主体有一个更加感性的立体的认识,使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现代化、科学化、多样化。另可多提供宣传、介绍资料及书籍、音像、工艺品等旅游商品、可开发参与性的项目,增强红色旅游的趣味性。以此,渲染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让更多游客在轻松与严肃相结合的环境中接受革命精神的教育,从而提高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

3、加快红色旅游由事业接待型向文化产业型转变,提高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

市场导向原则,是旅游开发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强调红色旅游的政府主导,并不与市场经济规律相违背。加强政府对红色旅游开发宏观调控,特别是在开发的初始阶段尤为重要,可以使其在政府的扶植下健康发展起来,防止过分的功利主义倾向。政府扶植下的红色旅游业,也应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办事。一方面,要鼓励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对红色旅游业的投资,使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参与红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又要注意红色旅游的文化品格,充分发掘其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功能,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使其红色文化教育游览化、审美化。

红色旅游是由传统的接待型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发展过来,许多人还习惯于免费的参观方式。对于违反政策,随意免票,增加地方接待负担,把红色旅游变成接待型“亏本”服务的行为,应作出相应的规定,采取措施逐步予以制止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使红色旅游产业真正成为革命老区经济的增长亮点。

4、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精心打造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

特色就是吸引力,品牌就是生产力。要打造出湖北红色旅游的文化品牌,首先需要准确地提炼出一个特色主题。早在2001年建党80周年时,江西省就正式提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口号,经过几年来的大力宣传推介,已成为具有震憾力的大品牌。各省都应当挖掘本省红色旅游的特色,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一提起红色旅游,人们想到最多的自然就是韶山、井冈山、延安、西柏坡这些家喻户晓的红色圣地。其实,全国著名红色旅游景点数量众多,只是人们少有所闻,除其历史地位本身的原因外,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对外宣传不够。13个中共一大代表的名字,大多数人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知道其中5个代表的家乡在湖北;知道长征的人多,但知道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桑植刘家坪的不多。可见,发展湖北红色旅游业很有必要。

红色旅游的宣传方式可有多种:媒体宣传,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建立红色旅游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为发展红色旅游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中国红色旅游网已办得有声有色,得到刘云山部长的表扬,河北红色旅游网、四川红色旅游、河南红色旅游网、韶山红色旅游网、延安圣地网、井冈山旅游网等网站已经建立;活动策划,举办大型的红色旅游推介活动,如举办红色旅游博览会,2005年10月,江西举办首届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还可组织大型红色之旅活动、红色旅游节庆活动,红色旅游征文比赛,红色文化学术研讨会,等等。

注 释:

红色之旅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江西;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参观游览的主题旅游活动。开展红色旅游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革命传统、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决策。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好江西红色旅游对于繁荣旅游经济,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红色旅游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结合江西红色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红色旅游发展指导思想和红色旅游发展原则,确立红色旅游发展战略思路和战略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红色旅游强省的必然要求。WWW.133229.CoM

战略原是一个军事术语,它的本意是研究战争中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对战争全局及其各个局部的关系作出系统的科学的判断,从而对战争及其各个阶段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作出的部署。在产业经营中运用这个词,是用来描述产业打算如何实现它的任务和目标。战略是贯穿于一个产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决策或经营活动中的指导思想及其指导下关系全局发展的重大谋划。[1] 江西红色旅游发展战略其实就是一个区域的特殊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所谓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是指以分析旅游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与条件为基础,从关系到旅游产业发展全局的各个方面出发,制定在较长时期内旅游产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解决的重点以及为实现上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的总称。从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特性上分析,它是有关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和总体性的设计和谋划;从其内容上来分析,它主要包括确立旅游产业发展目标、旅游产业发展方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旅游产业发展措施[2]。本文在宏观层面系统探讨江西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问题,以期为全国红色旅游健康发展作一有借鉴意义的探索。

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内涵品位高,体量规模大,赋存形式多,实际影响广,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在全国一路领先,取得了巨大成就。红色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切实搞好革命文物保护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的要求,依靠江西红色资源所具有的独特性、垄断性和先发性等优势,红色与绿色、古色旅游互动发展,进一步突出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主题形象,完善红色旅游发展的“一个龙头、两个集散中心、三个支点、六大区域、三大协作区”的总体布局,加强红色旅游宣传推介,注重区域合作和和谐发展,将红色旅游同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发展山区经济,改变老区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把江西真正建设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强省和旅游经济大省。

红色旅游发展是典型意义的政府主导发展的旅游发展模式,根据该模式的要求,江西发展红色旅游必须遵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1.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的全面启动原则:要充分认识到红色旅游所具有的重大的政治功能、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经济效益等三方面属性,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政治教育功能、先进文化的传播功能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来抓。进一步挖掘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发挥红色旅游的经济功效,走政治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进的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协同互动原则: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红色旅游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旅游形式,从起步到发展都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正确指导,各级政府要在进一步指导红色旅游业健康发展方面有所作为。而各红色旅游景区必须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民间资金和外资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全社会办红色旅游的局面。红色旅游是绝对不允许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出现差错的。所以要由政府做好政治上的保证,而文化建设需要全民的参与[3]。遵循市场规律,按市场化的原则运作红色旅游,真正的把红色旅游推向市场。

3.统一规划、总体布局、分层开发的协调发展原则:坚持对全省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空间、结构和开发时序进行统一部署和总体规划。发展红色旅游要有长远眼光,各地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要服从大局,在盘活全省红色旅游业的前提下,按照“一个龙头、两个集散中心、三个支点、六大区域、三大协作区”的总体布局,优先建设重点景区,以重点景区的发展带动其他景区的发展,促成江西红色旅游协调发展,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共同发展的局面。

4.求同存异、深挖主题、创新形式的特色发展原则:各地发展红色旅游要注意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尊重客观现实。“红”是红色旅游发展的主题和品牌,但红色旅游和其他各种旅游一样可以形成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红色旅游区大多处于偏远的山区,自然生态环境好,人文积淀丰厚,有着发展其他多种旅游的良好基础。红色旅游应主打“红色”品牌,力推复合型精品,逐步形成红色主题、多彩内容的红色旅游新理念[4]。各个景区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改变单一的旧址观光、馆舍展览形式,开发成融瞻仰、教育、观光、休闲、体验、会议等多种形式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从而进一步地丰富红色旅游内涵,开拓红色旅游市场。要充分发挥各红色旅游区的自身优势,形成一个主题,多种形式,差异化开发,个性化发展的红色旅游新气象。

5.明确目标、立足国内、走向国际的战略提升原则:目前江西红色旅游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国际市场份额很少。针对国内国外市场失衡的状况,应采取措施促进红色旅游走向国际市场。国内红色旅游在保持游客人数稳步增长的同时,努力提高质量效益。快速发展国际红色旅游,以增加红色旅游外汇收入,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改善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结构,提高红色旅游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红色旅游产业整体素质的要求。各红色旅游区在开发过程中,要明确并坚持这一目标,深刻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做大做强国内市场;同时拓宽思路,放眼未来,把红色旅游推向国际市场,积极地将中国红色文化推入世界文化遗产体系。

二、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从2008年起,用两年时间将已形成的一批重点红色旅游区高标准地建设成为不同发展模式的红色旅游区,打造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精品景区,进一步确定江西作为红色旅游强省的地位。再用三年时间将“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打造成为具有强大国内和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使江西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红色旅游“首选地”之一,主要红色旅游区成为国内外旅游热点,同时力争成为全国的红色旅游学术研究中心和信息资源中心,从各方面巩固江西作为红色旅游故乡和红色旅游强省的地位。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要注重社会综合效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二)具体目标

1.政治目标: 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青少年思想教育,以此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通过红色旅游改变革命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旅游型新农村,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2.文化目标: 红色旅游要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重要途径;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注意保护旅游区原生态文化,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风情、风俗、风物;红色旅游要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课堂,弘扬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所承载的艰苦奋斗、努力工作,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崇高精神。

3.经济目标: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使其成为带动革命老区发展的优势产业。到2010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 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300亿元,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40%以上,相当于全省gdp的4.28%。

4.社会目标: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社会经济的引擎作用。通过红色旅游对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扩大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劳动力转移,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5.人才目标: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红色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依托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探求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争取能在未来几年之内提高从业人员的学历,使学历层次高级化、科学化、合理化。

6.专题产品:开发好一批成熟的、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红色旅游产品,按照旅游“十大要素”的要求,高标准搞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和线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把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长征之路觅踪游、人民军队寻根游、工人运动探源游、秋收起义访习游等红色旅游产品和红色旅游文化节事活动打造成为精品项目。

7.旅游目的地:建设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吸引力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把井冈山、瑞金、南昌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把萍乡、上饶、赣州建设成为国内著名、国际有一定影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同时建设一批省内著名、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8.旅游节事:组织举办在国内外有影响有特色的各类会议、展览、招商活动,加深社会对“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认同感;组织召开中国现代革命史重大事件周年大型纪念活动,制造轰动效应,招徕旅游者,提高江西知名度,保持社会对江西红色旅游的持续关注。重点巩固“红博会”、“红歌会”“军乐节”的优势主导地位,办出规模,办出水平,办出影响,使之成为全国红色旅游标志性的会展品牌。力争把“红色旅游高峰论坛”办成国内主要的旅游高峰论坛会议。

三、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战略选择

红色旅游发展总体战略是指导红色旅游发展全局的计划和策划,是对发展红色旅游相关重大问题的全局性、战略性的谋划,兼顾到红色旅游所具有的政治性、经济性、文化性三者统一于一体的发展实际,政府主导的地区联动;市场导向的多色互动;适度开发的持续发展,产品开发的精品名牌,效益驱动的管理创新是红色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思路和选择:

1.政府主导下的地区联动战略模式:政府在红色旅游的发展中应承担主导的作用,要有长远目标,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对省内外红色旅游资源的组合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做到各景区在空间上的融会贯通,在旅游目的地形象上的统一,在客源上的共享,以传统景区带动新兴景区,促进区域红色旅游整体联动高速发展。红色旅游区域合作还要求红色旅游资源与区域内其他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合作开发。

2.市场导向下的多色互动战略模式:红色旅游能否持续发展,最终由市场来决定。红色旅游的发展,不能脱离市场。在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红色旅游的前提下,发挥多种资源的互补作用,把分散的红色、绿色、古色等多色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多色互动的局面,增强江西红色旅游的整体实力。加强与其他资源的有机结合,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5]。

3.适度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式:良好的生态与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革命文物是红色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革命遗址的保护和红色旅游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走开发与保护、发展与稳定相结合的旅游发展道路。把旅游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红色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

4.统筹规划下的精品名牌战略模式:统筹规划红色旅游发展,以全面盘活红色资源、实现共同发展;认真做好红色旅游区域规划,以充分发挥整体效益。为此,江西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应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着力开发红色旅游精品,重点推出精品线路,重点创“红色摇篮,绿色宝库”井冈山 、“江湖都会地,华夏英雄城”南昌、“新华摇篮,红色故都”瑞金等几个名牌,深挖其人文内涵,大手笔策划和建设,增加其动态参与性活动,营造整体环境,推出针对不同客源市场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使各个景区优势互补,相得益彰[6]。

5.效益驱动下的管理创新战略模式:在兼顾政治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探求红色旅游发展的创新之路。用新方法来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以便更有效实现旅游综合效益。实施管理创新的“五个一”工程:提出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并在红色旅游区付之实践;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并借鉴推广;进行一项制度创新并作为改革示范。

四、发展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举措

1.战略布局

按照“井冈山为龙头,南昌和赣州为集散中心,南昌、井冈山、瑞金为支点,综合建设井冈山、瑞金、南昌、萍乡、上饶、九江(庐山)六大红色旅游区域,跨区合作构建湘鄂赣、赣浙沪、“中央苏区”三大红色旅游协作区”的总体布局,为实现红色旅游互动发展,近期在全省重点建设十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井冈山“革命摇篮”景区,南昌“英雄之城”景区,瑞金“红色故都”景区,安源“工运摇篮”景区,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弋阳方志敏革命纪念馆,新建“小平小道”,于都“长征始发地”景区,永新三湾改编旧址,萍乡、铜鼓、修水秋收起义纪念地景区。十个重点景区作为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的重点产品和红色旅游线路组合的主要部分,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2.战略举措

办好一个“红博会”:由省政府牵头,继续联合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等中央有关部门和兄弟省市有关部门,在全省各地和省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精心办好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今后,“红博会”实行市县“申办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充实活动项目内容,注重创意设计,加强媒体宣传造势,吸引更多展团参展,使之成为充分展示江西主题形象、全面整合旅游产品、广泛吸引八方来客、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国性旅游经典盛会。

举办系列高峰论坛:继续办好地方系列红色旅游高峰论坛,包括已举办过的井冈山红色旅游高峰论坛、萍乡赣湘红色旅游合作高峰论坛、瑞金红色旅游高峰论坛等,其他有条件的红色旅游区也可在近期举办类似的论坛活动,旨在造势发展;在此基础上,在南昌举办第一届江西红色旅游高峰论坛,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以及旅游政府部门官员就发展江西红色旅游的重要问题建言献策,以后每一届高峰论坛的实行“申办制”。让地方和省红色旅游高峰论坛成为每年江西红色旅游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为江西红色旅游发展出谋划策。

搭建一个信息平台:按照打造“数字化江西旅游”的总体要求,将红色旅游信息平台作为全省旅游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全省红色旅游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工程专家咨询小组,加快红色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及信息化队伍建设,切实拓展信息技术在红色旅游各生产要素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建设覆盖旅游咨询、旅游服务、旅游宣传、旅游网络营销、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管理、旅游企业宣传等方面的全省红色旅游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并逐步健全信息平台服务功能,促进江西红色旅游发展[7]。

建好一批教育基地:在建设好目前江西省1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有关部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要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江西红色旅游的知名度。近期,高要求、高标准建设好新建“小平小道”景区、莲花“一枝枪”纪念馆、新余罗坊会议纪念馆、尋乌调查纪念馆等教育基地,争取晋升为部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做好一个总体规划:在2004年印发的《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的基础上,邀请熟悉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的旅游专家队伍,举全省旅游智库的智慧编制好《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在对全省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在产品整合、战略举措、宣传营销、资金筹措、保障体制等方面给予具体可行的实施意见,统领江西红色旅游朝健康、稳定、协调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黎洁,赵文红.旅游企业经营战略管理[j].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1.

[2] 张辉.旅游经济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155.

[3] 吴必虎,余青.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3.

[4] 黄细嘉.红色之都,多彩苏区[j].江西社会科学:增刊,2005:62-63.

[5] 谢雨萍,胡海胜,郑艳萍.论庐山红色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75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