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论文范例

红色文化论文

红色文化论文范文1

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准确内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一般都认为其内涵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中国革命时期的伟大精神及载体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优秀品质、精神及载体,所以红色文化是具有高度价值和深度内涵的文化形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广大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载体,它主要包含精神和物质两种形态。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长征文化、抗战文化、解放战争文化及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在这些文化中蕴涵着爱国爱民、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不怕牺牲、敢于革命等核心精神,这些精神是新民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渊源。

二、遵义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特征

遵义红色文化资源除了具有红色文化资源普遍具有的直观生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富于感染、寓教于乐等特征外,还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一)丰富的资源内容

遵义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有着丰富的内容,如在对战斗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区域的实地考察中,发现了大量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载体,而在历史资源的查阅过程中,关于“黎平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强度乌江”、“四渡赤水”、“遵义战役”等历史的记载和研究也非常深入,尤其是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还涌现出了大量的音视频资料方面的文化资源载体,这都为遵义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遵义及其周边地区的涵盖范围虽然并不大,但红色文化资源却很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除了像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等显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外,还有大量的红色文献、红歌、革命标语等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如诗歌《红军坟》、《邓萍挽歌》,渗透着红军和人民群众的身心,表达了红军对的革命决心以及对战友的热爱之情。这种多样性特征非常有利于高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舞蹈教育,使大学生更容易被遵义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所吸引。

(三)很高的教育价值

无论是遵义的红色文化资源体现出的普遍性精神内涵还是其独有的价值内涵,都可以开发提炼出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尤其是民族精神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可以同舞蹈教学进行充分的融合,促进高效舞蹈教育课程的建设,让新时期的高校舞蹈教学在遵义红色文化资源中找到科学、有说服力的教育载体,而这些教育内容不仅能够形成对高校舞蹈教育的有力促进,还可以承担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

(四)突出的历史地位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自长征以来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明确地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同时,改变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因此,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红色教育资源,体现的是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如何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红色资源,这就决定了遵义红色文化资源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三、遵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遵义红色文化在高校舞蹈教育实践中的融入,可以为高校舞蹈教学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革命斗争时期脍炙人口、生动鲜活的红色音乐、舞蹈、美术资源来自当年火热的革命生活,这些资源都为遵义及其周边高校的舞蹈专业提供了优质的课程开发资源。遵义地区的红色文化建设和发展相对比较全面,对遵义及遵义周边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整理、挖掘研究后,可以将长征红色文化资源等素材用于高校舞蹈教学及创编中,对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和舞蹈文化艺术的追求在不断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由于具有超越时空的感染力、说服力和震撼力,所以其教育价值和艺术特征日益凸显,将遵义红色资源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的具体实践当中,可以更好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操、理想信念、道德素养和德育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次,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得本区域红色资源和红色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产生良性互动、稳固传承的积极效应,对弘扬长征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遵义及其周边高校可以以本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为依靠点,逐步在高校建立具有红色题材、内容、样式的舞蹈教学学科和创作学科,拓展舞蹈艺术专业的办学思路和教育理念,提高舞蹈专业的办学水平,加快特色专业学科的建设,这对地方高校舞蹈艺术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此外,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如对战斗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进行实地考察,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舞蹈作品,传承红色人文精神,建立具有红色人文特点的高校文化氛围,进而实现高效舞蹈教学深度与广度上的不断拓展,提高学生的舞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育具有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的当代大学生高尚情怀。

四、遵义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高校舞蹈教育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增强舞蹈教育的实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舞蹈教学实际,就素质教育目标下高校舞蹈教学的任务目标进行调整,就红色文化资源在舞蹈课堂上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动作创编等进行创新,重视学生在舞蹈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进而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舞蹈教学的有效融合。

(一)整合红色教育资源,创编红色舞蹈剧

目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虽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如艺术创作领域的快餐化、低俗化、碎片化,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导致很多舞蹈作品创作缺乏真正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而红色文化不仅真实、生动、富有感染力,还能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所以高校应当从战略高度重视红色教育资源与舞蹈教学的整合,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进行音乐舞蹈剧的创编,实现高校舞蹈教学资源的不断建设。例如,遵义及其周边的高校,可以参照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红色娘子军》等优秀作品的创作形式,既可以创编“黎平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强度乌江”、“四渡赤水”、“遵义战役”等历史舞台剧,也可以创编“”、“邓稼先”、“邓萍”等人物剧。遵义的红色资源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波澜壮阔的红军长征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传奇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所以史诗题材、人物题材的舞蹈剧的创编,可以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舞蹈教学的紧密结合,丰富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促进学生舞蹈专业素质和德育素质的同步培养。

(二)创新舞蹈教学形式,扩大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力度

在传统的高校舞蹈教学课堂上,主要依靠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进行,如采取上课、听报告和参观访问等方式,由于传统的教学形式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示范性的指导,没有充分激发出学生在舞蹈课堂上的主体意识,所以不利于学生舞蹈专业技能和审美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对于90后大学生,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具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对专业知识的获取以及舞蹈专业的学习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因此,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课堂上的应用,仅仅依靠传统教学手段很难实现理想的效果,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当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形成对传统大众媒体的有效补充,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舞蹈课堂上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现代化,增强红色文化资源表现形式的生动形象,提高红色文化资源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扩大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的感染力,从而让高校的舞蹈教学更加的“接地气”,最终达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增强舞蹈教育实效的目的。

(三)加强情感体验,实现舞蹈专业教学和德育教育的同步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遵义红色文化资源在遵义及其周边高校舞蹈教学课堂上的应用,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资源整合优势,高校不仅可以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实现舞蹈教学课程的建设,丰富舞蹈教学的表现形式,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通过观看红色视频、开展红色专题教育、建设校园红色文化等途径,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特定历史环境下中国革命者的成长经历,以及坚韧不拔、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充分激发大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实现舞蹈专业教学和德育教育的同步开展。

(四)构建基于红色资源教育的舞蹈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育作为舞蹈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舞蹈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加深对舞蹈理论知识理解与认知的主要形式。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育手段,来提升红色资源在舞蹈课堂上的教育质量。例如,高校舞蹈教学可以同校园红歌大赛、红色小品、红色话剧等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积极参加红色文艺演出,逐渐建立一批又红又专的校园舞蹈文化品牌活动,增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同时,为了确保高校红色舞蹈实践教育的成效,高校可以制定红色舞蹈实践教育制度,从而使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规范法、常态化和制度化,确保实践教育活动的持续、高效。

五、结语

红色文化论文范文2

1.红色文化是最具民族性的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虽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但它吸取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正是植根于优秀民族文化,才获得巨大的发展动力,成为先进文化的典型。我们党所倡导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源于《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原意是指做学问要注重实际,切忌虚无。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实事求是”予以改造,使之富有新的内涵,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也是对古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只不过这里的“民”不是泛指,而是特指“人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创造的“两弹一星”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和敢于创新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可见,红色文化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先进性。

2.红色文化是最具科学性的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的发展过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红色文化的发展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红色文化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红色文化又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决定了红色文化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已经被实践所证明,它坚持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等基本原理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过时,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更加充满活力和生机。邓小平同志说:“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正是由于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才使得红色文化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时代特征,才使得红色文化更具科学性。

3.红色文化是最具大众性的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与人民大众有着天然的联系,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红色文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红色文化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这充分体现了人民大众的心声。二是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创造。人民群众是红色文化的创造主体,正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克服不同的困难,红色文化才得以不断更新,这其中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的宗旨,我们党才能永远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红色文化也才能获得发展的不竭动力。

4.红色文化是最具时代性的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总是与时代的脉博同跳动,它是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任何一种文化模式或文化形态、文化内容,都存在于具体的时代之中,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要求和文化特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反映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特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文化反映了建设新中国,摆脱贫穷、追求幸福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时代,赋予了红色文化不同的时代内涵。红色文化与时代特征的紧密联系,使红色文化具有时代魅力,反映时代要求,引领时代进步,成为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二、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1.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我们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我们党所走的道路就是一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道路。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都是如此。无论现在、过去、将来,坚持马克思主义都是不能动摇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道理,要被人民大众所接受,还需要通过合适的途径,红色文化的具体性、通俗性、生动性、丰富性,正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最好教材和有效载体。红色文化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入人心。弘扬红色文化及其精神,使我们更加感受党的领导的伟大,感受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更加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2.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红色文化倡导的是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可以极大地鼓舞人民群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实现这一伟大理想,还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价值取向愈来愈呈现多样化的倾向,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把社会成员的思想引向正确的方向,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精神动力。

3.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人们确立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我们处在改革创新的时代,需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沃土,是时代精神得以生发的源泉。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民族精神,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还是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无不体现改革创新的品质,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重要精神动力。继承红色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时代精神,使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为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品质,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鲜活教材,它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价值取向上是完全一致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不断内化的过程,红色文化既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的感性认知,又引发我们深刻的理性思考。从感性认知来说,红色文化中积极的道德成分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从理性思考来说,红色文化融进我们的血脉,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使人们能够自觉地知荣弃耻、扬荣抑耻、践荣遏耻。

三、以红色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红色文化论文范文3

一、民族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红色廉政文化的价值旨归

红色廉政文化所倡导的廉洁为民思想与民族革命高度契合。红色廉政文化的人民性。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都有一个“来自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首先,人民群众是红色廉政文化的创造主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人民是我们事业发展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红色廉政文化建设的无穷智慧和巨大能量。离开了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红色廉政文化就失去了根基和土壤。其次,红色廉政文化本质上是为人民服务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列宁提出的“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再到精辟概括的“为人民服务”,表明任何一种先进文化都必须保持深刻的“人民性”。红色廉政文化所具有的惩恶扬善、扶正祛邪的作用,与人民群众的心声、愿望和要求相一致。再次,红色廉政文化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红色廉政文化是党与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反应,同时也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与向往。红色廉政文化只有扎根于人民群众,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和其他先进文化中汲取先进因素,才能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人民性是红色廉政文化区别于其他一切文化形态并使自身具备无限生命力的基本特质。

二、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红色廉政文化的理论品质

红色廉政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文化,其先进性表现为革命性与科学性两个方面。革命性与科学性是红色廉政文化的基本特质,二者的统一是红色廉政文化的理论品质。红色廉政文化的革命性。“一个政党在取得和建立了一定的权力和权力机构,创办和产生了一定的经济组织和经济利益时,客观上就有了滋生腐化和腐败行为的土壤,凡是这两个基本条件形成和具备之时,就是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和切实解决政党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之日。”高扬红色廉政文化的旗帜是无产阶级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明确指出,“共产党所代表的是被剥削而不剥削别人的阶级,它能够使革命进行到底,从人类社会中最后消灭一切剥削,消除一切腐化、堕落的现象。”红色廉政文化正是在同各种错误认识、错误路线、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它通过宣传、预防、教育、惩戒的方式来清除革命队伍中的贪污腐败分子,来保持革命队伍的纯洁性和纪律性。其革命性具体表现为,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宗旨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思想预防手段,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组织干预方法,坚持公开公正、依规严惩的制度处理措施,坚持以革命性、纯洁性、纪律性为党的队伍建设基本目标。

红色廉政文化的科学性。从理论上看,红色廉政文化的萌芽、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伟大成果。其科学性既体现在它“坚持一切为了群众”这一思想中心上,又体现在它“坚定依靠群众”这一行动重心上,还体现在它“坚决加强自我建设”这一政治核心上。从思想上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十分注意主观世界的改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消除形形色色的剥削阶级思想意识的腐蚀与影响,清除阶级异己分子、蜕化变质分子和贪污腐败分子,保持队伍与思想纯洁”。从实践上看,红色廉政文化是我们党在对革命建设道路中提出的新问题、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解决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它为革命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是加强我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科学武器。

三、传承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红色廉政文化的实践追求

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渊源。任何一种先进文化形态都肩负着时代使命,总与时展的进程相一致。传承性与时代性是红色廉政文化的基本特质,二者的统一是红色廉政文化的实践追求。红色廉政文化的传承性。首先,红色廉政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廉政文化不是无本之木、无根之源。民族传统文化是红色廉政文化的丰厚土壤。中国人自古就有“为官清廉”“以律修身”“砥砺躬耕”觉悟,它们就像植根在中国人内心的细胞和基因,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如江西红色廉政文化与江西传统廉政文化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赣南四整”“三湾改编”“三项纪律六项注意”等举措,都是在客家文化的支撑、哺育和影响下形成的。其次,红色廉政文化扬弃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民族传统文化,革命先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了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英勇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革故鼎新、求真务实、以民为本、清正廉洁的优秀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红色廉政文化。红色廉政文化浓缩了中华民族清正廉洁的思想精髓,是中华民族廉洁文化的延续和升华。第三,红色廉政文化将在继承、发展与创新中实现新的超越。红色廉政文化在对旧文化、旧社会的改造中诞生,它是投向旧社会、旧文化的匕首利刃。同时,它又在创造新文化、新社会中发展,用各种先进的观念、活泼的形式来塑造人们的精神,它是通往新社会、新文化的康庄大道,体现了先进文化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红色廉政文化的时代性。首先,红色廉政文化是时代的产物。

红色廉政文化的主体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它是中国革命道路、革命精神、革命力量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独特产物。其次,红色廉政文化反映了时代主题。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备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与压迫。红色廉政文化的建设培育始终紧紧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始终紧扣时代主题,富有时代特征,充满时代气息。最后,红色廉政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红色廉政文化根源于时代,来自于实践,是变化发展的。不仅红色廉政文化的内容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地补充和完善,红色廉政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它所包涵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清廉为民等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是一致的。

四、独特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红色廉政文化的样态内涵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由各具特色的、多样化的文化样态内涵组成的。红色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同样也具有独特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样态内涵。红色廉政文化的独特性。一是红色廉政文化具有复合性的特点。红色廉政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年代共同创造的,它是我党领导人民群众把握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这种方式既是理论的又是实践的,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既是政治的又是文化的。或者说,红色廉政文化既是廉政文化又是红色文化,既是文化建设又是廉政建设。其中,“红色”是红色廉政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廉政”是红色廉政文化的主体和主旨,“文化”是红色廉政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二是红色廉政文化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其实践特色表现为它是人民群众物质与精神生产活动的结晶;其理论特色表现为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其民族特色表现为它与中华民族近现代史紧密相连,继承和发展了民族传统文化,彰显了民族精神和品格;其时代特色表现为它始终紧跟随时展变化不断进行创新。红色廉政文化的多样性。一是红色廉政文化样态的多样性。红色廉政文化既有分布广泛的物质形态的革命遗址旧址、纪念场馆、革命遗物,以及体现革命思想的小说、诗歌、戏剧、标语、歌曲、出版物等文化作品;又有在历史时期建立的包括预防、监察、监督、惩治在内的制度形态的廉政文化;还有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的精神形态的红色廉政文化。二是红色廉政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它既是我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宝贵政治文化,又是人民群众追求民主平等自由的宝贵精神文化;既是反映我们党意识形态、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精神境界、行为准则、作风气派的政党文化,又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汇聚群众智慧、反映群众心声,来自人民、依靠人民、归属人民的群众文化;它还充分体现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情深,是我们党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桥梁与纽带。

五、道路、精神、力量的统一:红色廉政文化的时代价值

其一,红色廉政文化有助于引领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围绕着走什么道路的问题进行了艰苦卓绝地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共产党自身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并不断发展壮大。”实践证明,红色廉政文化是巩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的基本手段,是我们取得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胜利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我们只有不断以包括红色廉政文化在内的先进文化建设来改造党的思想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完善党的制度建设,在红色廉政文化的引领下,宣传教育我们的党员干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决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才能真正经受住“四个考验”、有效抵御和防范“四个危险”,才能带领人民群众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胜利前进。

其二,红色廉政文化有助于弘扬中国精神。红色廉政文化既是一种革命文化,又是一种建设文化。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道路中,无数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无产阶级的先进性,蕴含着红色廉政文化“廉洁、自律、为公”的宝贵因素。这些精神典范是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儿女的精神脊梁,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新时期,我们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就必须从红色廉政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和养分,因为“红色廉政文化中的主要元素和价值追求正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精神的伟大源泉,它对于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规范党员干部从政行为、凝神聚力干事创业具有正能量效应,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民族自尊自信具有重要价值。

其三,红色廉政文化有助于凝聚中国力量。红色廉政文化是一种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它是我们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鱼水情深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重要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正是怀着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以崇高的革命情操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自愿为革命为人民奋斗与付出”,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党性就是民心,党性就是民意,党的形象就是群众的口碑。党性与人民性始终是辩证统一的。

六、总结

新时期,只有始终以红色廉政文化所包含的革命理想、革命精神、革命纪律来要求自己,始终代表这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长期执政的现实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清除消极腐败这一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毒瘤,使广大党员干部在红色廉政文化这一特殊文化氛围中得到教化,整个干部队伍和整个社会才能逐步形成一种强大的民族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作者:李霞 单位:宜春学院

第二篇

一、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在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1.红色廉政文化资源为大学生反腐倡廉拓展了教育载体及教育形式

高校可积极挖掘本校、本地红色廉政文化资源,营造浓郁的校园反腐倡廉文化氛围。如云南大学深入挖掘校史中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利用原校长熊庆来教授1937年就任云南大学校长时的誓言“绝不妄费一钱,妄用一人,并绝不营私舞弊及接受贿赂。如违背誓言,愿受最严厉之处罚”,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革命传统教育,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拥护和好评。华东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还建立“反腐倡廉建设”“、纪检监察”等网站并开设“警钟长鸣”“、廉政赠言”“、廉政文化”“、廉政影院”“、廉政风范”等栏目;四川、陕西等地高校充分发挥本地红色廉政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开展“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誓词,重唱红色歌谣”等活动;重庆、湖南、江西等地高校通过组织大学生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板报展、图片展等形式寓反腐倡廉教育于校园红色廉政文化活动之中,有效地推动了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的开展。

2.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地为大学生反腐倡廉提供了实践教育基地

各高校所在地均分布着各级革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众多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渝东南民族地区的涪陵、石柱、武隆、彭水、黔江、酉阳、秀山等区县是重庆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地,重庆市7个革命老区有6个分布在这里。在这6个革命老区的46处红色文化资源地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国家AAAA级红色旅游景区(赵世炎烈士故居)1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4处。革命战争年代,渝东南民族地区曾上演过率领红三军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在这里胜利会师、刘邓大军途经这里解放秀山县、打响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战役等一幕幕历史剧,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红色廉政文化资源,为大学生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实践教育基地。高校应充分发挥这些基地在大学生反腐倡廉中的警示、预防功能。

二、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在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中运用的基本路径

1.搭建红色廉政文化传播平台,使反腐倡廉教育进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各校可充分利用校内各种媒体搭建校园红色廉政文化传播平台,充分发挥红色廉政案例资源在反腐倡廉中的警示、教育作用,使反腐倡廉教育走进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一是开设校报校刊中的“红色廉政”专栏,深入挖掘、宣传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反腐倡廉的典型事迹、案例,聘请专家、学者对红色廉政文化的内涵、实质、功能等相关问题进行解读,增强大学生廉政意识;二是组织大学生开发利用红色廉政文化资源,撰写红色廉政文化书籍、文章,创作红色廉政文艺作品,编演红色廉政文化戏剧,唱响红色廉政歌谣,努力创作出一批教育性、可读性、观赏性强的红色廉政文化作品;三是发挥校园网优势,在校园网开辟“红色廉政文化”“、廉政影院”“、警钟长鸣”等栏目,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反腐倡廉的人物、故事、格言、警句;精选《》、《张思德》、《焦裕禄》、《孔繁森》等红色经典影视剧、纪录片进行展播;宣传反腐倡廉有关制度、文件及会议精神,寓反腐倡廉教育于红色廉政文化传播之中,营造“以贪为耻、以廉为荣”的校园文化氛围。

2.开发利用红色廉政文化资源,使反腐倡廉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科专业教学中

一是进教材。红色廉政文化资源遍布祖国各地,其中“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个革命事件、每一种革命精神,都在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展示着中国共产党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都在以不容置疑的证据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热爱祖国、依靠群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思想道德境界”。各高校应深度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编写适合大学生使用的反腐倡廉教育教材并运用于教学中。二是进课堂。其一是开发利用中共党史中红色廉政教育资源并纳入党校课堂教学、培训之中,对学生干部、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其二是开发利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并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反腐倡廉教育。三是进学科专业教学中。各院系可挖掘、开发利用各学科专业中的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并纳入学科专业教学之中。如音乐专业可通过《孔繁森》、《公仆颂》等歌唱廉政人物音乐作品的教学,美术专业可通过举办红色廉政主题书画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反腐倡廉教育。

3.拓宽红色廉政文化普及渠道,使反腐倡廉教育进大学生课外活动之中

一是开展红色廉政文化宣传月活动。在当年红色廉政文化宣传月里,组织大学生或读烈士遗著《清贫》、《可爱的中国》;或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红色廉政歌曲;或诵不同历史时期红色廉政诗词;或看《焦裕禄》、《南京路上好八连》、《铁人王进喜》等红色廉政影片;或讲“节省灯油”“、何叔衡反腐”等红色廉政故事;或演红色廉政节目、举办红色廉政讲座等。二是开展参观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地活动。反腐倡廉教育“是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使受教育者在实践体验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把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达到道德境界的升华。”各校可组织大学生走进各类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地,身临其境地观看、聆听、感悟老一辈革命家和英烈人物大公无私、廉洁奉公的文物、资料及廉政事迹,使学生精神世界得到洗礼、政治觉悟得到提高、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可收到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的廉政教育实效。三是开展学习红色廉政典型人物和剖析高校腐败案例活动。各校可通过召开反腐倡廉专题报告会、创办“反腐倡廉”宣传栏、简报等形式,一面对郑培民、杨业功、牛玉儒等正面典型人物进行大力宣传;一面对高校特别是本校贪赃枉法的反面典型人物案例进行通报、揭露和深刻剖析。以正、反面典型素材教育大学生奉公守法,增强拒腐防变意识。

三、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在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中运用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为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提供了鲜活而生动的案例素材、教育载体和教育基地,拓宽了反腐倡廉教育途径。但开发利用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时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在搭建红色廉政文化传播平台、拓宽红色廉政文化普及渠道,使反腐倡廉教育进校园、进课内外活动前,一定要对红色廉政文化资源作深入细致的调研,制定科学具体的开发利用计划。特别是推进反腐倡廉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科专业教学时,一要做到所采用的红色廉政文化史料、反腐倡廉案例要准确,必须是出版过的或经有关部门考证过的,杜绝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二要处理好红色廉政文化资源与教材、课堂、学科专业的关系。在将红色廉政文化史料和反腐倡廉案例引入思政课及相关学科专业课堂教学时要适度,不能喧宾夺主,以免加重学生负担。

2.典型性原则

正面典型即是旗帜,反面典型便是镜子。教师运用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时,要遵循典型性原则,要选用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和反腐倡廉案例,或使用电视、投影仪、多媒体播放,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或通过文艺演出等方式将这些资源、案例呈现出来。选用资源时,应抓住关键,筛选重点,以点带面,影响全局。筛选的重点即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反腐倡廉中的旗帜型人物、典型性事件。如选用影视录像资源时,要选用典型、鲜明、警示力强且极具影响力、感染力的资源进行播放和收看。选用案例时,要选用具有犯罪者逐步滑向犯罪深渊的内心思想变化、周围环境影响、纪检监督不力、干部管理失控、狱中忏悔表白等过程性环节的典型案例。通过剖析案例,以案说法,使学生吸取教训,耳边警钟长鸣。

3.创新性原则

教师运用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要坚持创新性原则:一要创新红色廉政文化资源表现形式和传播载体。要继续深入挖掘、提炼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并进行转化、升华,将资源蕴涵的思想性、教育性与其表现上的艺术性、欣赏性有机结合起来,创新资源表现形式;要在现有校园网站、校报校刊、板报等传播载体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文艺作品等传播载体之优势,拓宽运用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渠道。二要创新运用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除继续运用红色廉政文化资源通过党课、思政课、培训班、报告会、图片实物展、参观教育基地等传统方式方法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外,更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网络博客、网络征文、模拟法庭、现身说法等方式运用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

作者:项福库 何丽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思政部

第三篇

一、红色文化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思想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思想教育是基础。加强对干部党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从源头上保证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呈现出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不仅构成红色文化的重要内涵,也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是在困难中不断创新、从挫折中走向胜利的过程。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以大无畏的革命气魄英勇战斗,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永恒的追求,经受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战胜重重艰难险阻,换来新中国的伟大诞生。和平时期,坚定理想信念更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治本之策”。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思想保证了共产党员清正廉明的政治本色,从行动上强化了革命与建设锐意进取的坚定决心。新的历史时期,理想信念主要表现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必胜信念,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以人为本的宗旨文化

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始终坚持依靠人民、关注人民、服务人民。纵观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尽管各历史时期的工作任务不尽相同,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没有变。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依靠人民、革命为了人民、革命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突出表现为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摆脱压迫和剥削,建立人民政权,赢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不遗余力地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新的发展阶段,以人为本构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集中表现为当代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把以人为本作为衡量廉政建设工作的“试金石”,行使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第一考虑,以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效取信于民。

(三)艰苦奋斗的作风追求

作风建设是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重要着力点,它要求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提倡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是红色文化形成历史过程中具有浓厚色彩的传统作风,对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曾盛赞中华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在根据地里,“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么人。”正是这种艰苦卓绝的环境锻造出来的钢铁队伍,造就了日后一支无坚不摧的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同志在论述解放区与国统区的对立和区别时指出:“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工作之外,还要生产,奖励廉洁,禁绝贪污,这是中国解放区的特色之一。”解放战争时期,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对全体共产党人提出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要求。艰苦奋斗并非是物质文化落后时期的权宜之计,它是我党的传家法宝之一,需要在历史发展的浪潮中与时俱进的创新。用红色文化的感召力教育、帮助和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严惩腐败的坚定决心

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注重反腐败斗争,并坚持用制度建设来保证反腐斗争的成效。1926年,中国共产党了《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惩治贪污腐败分子的文件。1938年,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这是我党历史上最早的较系统的反腐败法规。解放战争时期,面临革命即将胜利的局势,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廉政文化制度建设。1947年,东北行政委员会颁发了第一个《东北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对贪污现象做了具体量刑标准。1948年,华北解放区发出《关于反贪污浪费的指示》,指出“财经供给机关应当严格掌握制度,经常检查,使制度真正贯彻下去。”廉政制度建设有效地保障了革命时期廉洁高效政府的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成效,构成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贪污腐败具备更加适宜的温床,必须要继续注重制度建设,继承红色文化廉政建设过程中的制度化经验,坚持制度建设长抓不懈,这是一个关系廉政建设全局性、稳定性与长期性发展的重要问题。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用制度管权,在全社会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综合防范治理制度。

二、红色文化廉政经验在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一)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提供珍贵的历史素材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开展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始终把握历史维度。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红色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历程中的历史积淀,具有超越时空的说服力和强大的教育功能。提炼红色文化廉政建设经验,促进红色廉政建设与时代的结合,可以夯实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感,增强广大党员的廉政意识。红色文化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鲜活的历史素材,这种历史素材可以促使广大党员把历史廉政思想与时代廉政思想融为一体,更能够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广大党员对革命事迹怀有崇拜之情,红色文化就是这些革命事迹的真实再现,蕴涵丰富的革命理想、革命信念,折射出革命先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广大党员对廉政文化的认识更为深刻与感性。

(二)有助于加强廉政信念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以德促廉的文化动力

坚定理想信念不仅是红色文化的灵魂,也是保证党员廉洁从政的根本。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价值趋向、思想境界,在全社会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廉政文化,需要加强党员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党员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选择。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廉洁从政的文化氛围,建立以德治廉的文化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东西方文化在中国不断交流融合,既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富有朝气的思想观念,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糟粕性的理念。这些糟粕性的思想,给党员的廉政意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冲击,部分党员出现理想信念淡薄,甚至政治信仰迷惘等现象。因此,需要为坚定新时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都意志坚定地投入到伟大革命实践中,这源于他们心中崇高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红色文化中理想信念的优良传统变为工作的实际行动,可以不断提高党员对理想信念的科学认知,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自觉地抵制西方文化中一些落后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认识处理问题,坚固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三)有助于深化廉政价值观教育,增强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对自身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与重要性的综合评价。价值观不仅表现为一种价值尺度与准则,同时也表现为人类行为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追求。廉政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因素,廉政价值观的选择决定着廉政文化的根本性质与建设方向。当前廉政价值观主要表现为树立崇尚廉洁,鄙弃腐败的价值理念,自觉抵御腐败文化的侵蚀。在现阶段,广大党员基本上能在廉政价值观方面作出正确选择,但生长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员,他们的价值选择必然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主要表现为部分党员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个价值观的核心问题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与奉献的关系认识错位;对实现价值追求的集体与个人的认识发生矛盾。红色文化廉政经验在价值观方面为党员作出了事实的说明: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参加斗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前途结合以来,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对正确价值观的选择与追求。这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正面表率,可以增强党员廉政价值观自率,引导党员正确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奉献与收益的关系,尊重社会规范,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合理利益。

(四)有助于引导当代社会的廉政作风建设,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

红色文化中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对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国家兴盛,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敢想敢干是当代党员的总体现状。但另一方面,部分党员同志生活上贪图享乐,挥霍浪费;工作上怕苦怕累,缺乏刻苦钻研和顽强拼搏精神。因此,在这一时期,红色文化中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特别需要重视。新的发展阶段,艰苦奋斗的内容和形式也表现出与时俱进的发展形态。当前物质内容方面倡导的艰苦奋斗,是反对脱离国情,脱离个人实际水平的过度消费和奢侈浪费。精神方面提倡艰苦奋斗主要体现为“不畏困难、乐观向上的新风貌;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新境界;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新姿态;吃苦耐劳、朴实节俭的新风尚”。引导广大党员用健康向上、追求清廉的文化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艰苦奋斗既是中国革命优秀的作风追求,同时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新动力。国家越是发展,生活越是改善,越要艰苦奋斗。加强社会主义廉政作风建设,积极弘扬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不仅对于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而且是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要保证。

三、利用红色文化开展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一)理论提升与深入实践相结合

作为一种历史资源,红色文化廉政建设思想不是自发地被人类认识认可的,它必须要借助一定的媒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理论与实践两条路径。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路径是传播红色文化廉政建设思想的先行条件,在正确理论的引导下才能最为有效的利用红色文化的廉政建设思想,推进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因此,需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廉政建设经验,多角度地进行理论总结,形成关于廉政建设的理论形态。对红色文化廉政建设的理论性开发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界定,宏观层面是指结合历史与时代的发展与国内外的廉政建设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形成统一的对红色文化廉政信念、廉政价值观、廉政行为、廉政作风、廉政制度等多方面的理论总结。微观层面是指各地可以结合本土红色文化建设,开发具有本土经验的廉政建设思想,丰富开展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资源。在理论的指导下,需要连续开展的工作是推进理论的实践色彩、生活色彩,让过去的历史活起来,让书本的文字亮出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重先进性与广泛性、即时性与长远性的结合。既要用先进的文化形态引导党员,使其为广大党员接受认可,又要注重把当下的廉政教育与长远的廉政思想与行为结合起来,突出建设的实效性与发展性。

(二)传承历史与时展相结合

所谓历史性,就是要认识到红色文化是一种诞生于中国革命与建设历史中的先进思想,因此,其中关于廉政建设的思想和行为一定是与当时的革命实践相通,具备历史继承性。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而共同创造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集中表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期间勤劳勇敢、开拓进取、团结协作、拼搏创新、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凸显的是中国革命厚重的历史积淀。同时,红色文化又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因此,这种历史性的先进思想必须要和中国任何一种优秀文化形态一样,接受时展的历练。“时代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的总和,它有着相对突兀的主题,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任何思想理论要想始终保持生命力,就必须与时展的进程相一致,反映时代的特征并科学解答时代主题。”廉政建设是永恒的主题,但是新时代的廉政建设基本形式、主要内容、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以人为本的宗旨、艰苦奋斗的作风与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发生与时俱进的变化。因此,必须把传统的廉政建设思想与今天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把红色文化的廉政建设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结合起来,实现廉政文化内容、廉政文化思想、廉政文化制度、廉政文化行为的不断创新。

(三)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一种文化范畴,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在根本上属于社会软实力建设。要想保证廉政建设取得确实的实效,需要坚持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两手抓。文化建设就是要坚持对先进文化的宣传力度,坚持用正确的文化情操引导党员的精神世界,在全社会塑造一种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诚信友爱的社会境界。对于红色文化而言,它的宣传行为是多样化的,既有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红色旅游”“红歌会”,也有信息化时代开展的网络红色浪潮。通过这些文化宣传活动,积极宣扬革命榜样的力量,宣扬党在革命年代的廉洁行为、廉洁意识、廉洁素养。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执政为民的自觉意识,而且还可以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廉洁从政的文化氛围。同时,廉政文化是同腐败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要想真正保障廉政文化建设的成效,抵制社会腐败,把反腐倡廉的意识和行为融合为一体,还需要坚持廉政文化的制度建设。制度是一个综合范畴,包括民主法律制度、民主监督制度、腐败预防机制、腐败惩罚机制、纪律监督机制等。廉政文化建设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只有不断推进廉政制度建设和创新,廉政文化建设才能持久深入地进行。廉政文化制度建设必须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自觉适应实践需求,及时依据社会发展,创新法规制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不仅要建立惩治贪污腐败制度机制,而且要建立健全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公众参与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等。“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提高反腐败法律制度执行力,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

四、结论

红色文化论文范文4

关键词 :TRIZ 理论 ;福建红色文化 ;文化创意产品 ;设计

福建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文化创意产品为载体对福建红色文化进行挖掘和传承,探索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法,提升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质量,成为当下重要的研究课题。TRIZ 理论可以有效缩短产品设计创新周期,提高创新效率,也可以使创新具有预见性[1],但该理论目前尚未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应用。因此,文章利用成熟的 TRIZ 理论创新方法,进一步探索基于 TRIZ 理论的福建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路,以期解决福建红色文化产品现存问题。

1 TRIZ 理论概述

TRIZ 理论是一套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TRIZ理论主要包括分析工具 :冲突分析、物质—场分析、功能分析,和与之相对应的解决问题的工具 :40 个发明原理、76 个标准解和效应数据库等,借此解决不同领域中的创新问题。TRIZ 理论认为,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这三部分是任何创新问题的必要过程,这些工具是基于不同创新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是解决创新问题的工具[2]。 经过 70 年的发展和应用实践,TRIZ 理论现已发展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问题的方法体系和指导工具,在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表现出强大的功能[3]。通过运用 TRIZ 理论工具来处理设计中所遇到的创新问题,能够使设计师通过严谨有序的创新设计过程,详细、全面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设计效率,最终得到满意的设计方案。

2 福建红色文化概述

福建红色文化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福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由于福建红色文化的革命性与实践性,遗留了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曾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与精神支持。新时期,全省社会主义建设更加需要红色文化的引导和助力,因此,挖掘和整理福建红色文化及其资源成为首要工作[4]。从整体来看,可以将福建红色文化分为红色物质类资源和红色非物质类资源。红色非物质类资源又可分为红色精神类资源和红色制度类资源,各类资源之间彼此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红色文化资源体系。

3 福建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现存问题

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宣传以及由此衍生的产品等已成为红色文化最主要的物质载体和语境表达,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红色文化承载效果[5]。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散布在福建各地区的红色景点和纪念地所售卖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存在着许多共性的问题。

3.1 同质现象严重

文化创意元素单一,造型和用材大同小异。在福建省内的不同红色景点,经常会碰到贩卖同一产品的情况,产品大多为伟人塑像、画像或纪念章,也有部分是革命军人用的武器和生产、生活器具仿制品。基本都是采取照搬革命遗物的“形色质”或功能,产品既没有凸显自己的特色,也没有紧跟游客的需求。部分产品由于生产成本受限,存在色彩单调、造型呆板、包装简陋、不便于携带等问题,与产品本身要传达的红色文化内容不协调。

3.2 消费群体单一

由于产品层次定位不清楚和差异化不明显等诸多因素,目前能接受此类产品的消费人群单一,多为年龄较大的中老年人,从外观造型到实用功能,都难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对产品产生红色文化认同感。

3.3 文化内涵缺乏

作为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福建有着用之不竭的红色文化资源。但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红色产品缺少本地域红色文化内涵,在挖掘与提炼符合本地域特色红色文化内涵上,缺少突破点,且产品创新性不高、特色表现力不强等现象较为明显。

4 基于 TRIZ 理论的福建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意义

4.1 提升创新设计效率

TRIZ 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方法工具,将其应用于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中,能够使创新有章可循,在解决红色产品存在的诸多共性问题上,可以帮助设计师拓宽设计思路,从而提升产品的设计效率。

4.2 助力传承红色文化

福建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承载了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将 TRIZ理论应用于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中,可以助力挖掘和传承福建红色文化,让产品更加符合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成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主力军。

4.3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福建红色文化资源多位于原中央苏区闽西偏远山区,受自然环境影响,当地经济相对落后。当前,在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并结合自身红色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能够吸引更多到此旅游的游客购买,以此作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5 基于 TRIZ 理论的福建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路

针对福建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阿奇舒勒的 TRIZ 理论成果,构建基于 TRIZ 理论的福建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阶段。

5.1 发现问题阶段

发现问题阶段主要是通过前期调研,发现福建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存在的设计问题。一方面设计师通过前期对福建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调研,了解目前产品存在的问题和消费者的诉求。如红色文化运用不当、表现力不足等,发现和确定要解决的设计问题;另一方面设计师应带着设计问题,从福建红色文化资源中,提炼出与之相匹配的红色文化元素。如革命时期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革命遗址建筑的结构、造型元素等,并依据调研发现的问题,确定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要点,完成设计定位。如产品多样化、便于携带、具有实用功能等,为下一步的分析问题奠定基础。

5.2 分析问题阶段

在分析问题阶段,可利用 TRIZ 理论的冲突分析、物质—场分析和功能分析等三种工具,围绕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定位进行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矛盾所在。冲突分析是对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某一方面进行改进,会同时导致有用及有害两种结果的矛盾进行深入分析。如为实现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系列化和多样化,而采用多种色彩或材质设计产品,可能会增加后期的生产工艺难度。因此,产品多样化和生产工艺两者存在冲突。“物质—场”分析是将多种物质引入场,如重力场、机械场、电磁场等,然后利用场作用于其中一种物质,使另外一种物质产生改变以达到预期目的。这里可将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定义为物质,分析引入何种场作用于某种物质,从而使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达成创新的目的。例如针对目前游客在购买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时,不便于携带的问题,设计时可将此问题引入“物质—场”分析。首先将体积较大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定义为“物质”,通过分析采用何种场作用于另外一种物质,即工具,将产品分成若干零部件,减小其体积和尺寸,达到方便旅客携带的目的。功能分析的目的是从实现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功能创新的角度,产生满足用户需求的解,即根据用户需求来确定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总功能。如现有的红色产品大多针对年龄较大的中老年人,造型和功能较单一,难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对产品产生红色文化认同感。可考虑根据年轻消费群体对产品的功能需求,设计一款符合年轻人好奇、冒险、游戏心理特点的产品。通过以上功能分析,可以清晰地把握产品的功能流程,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5.3 解决问题阶段

在解决问题阶段,可利用 40 个发明原理、76 个标准解和效应数据库等三个解决问题的工具,解决分析阶段得出的矛盾和问题,从而得到文化创意产品的理想解,即最终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案。如前述冲突分析工具得出的“便于携带与结构造型设计两者存在冲突”,可以采用相对应的 40 个发明原理中的“No.1 分割原理”,将产品分成易于拆卸和安装的零部件,得到最小化的体积或尺寸,并按规格包装,方便游客携带;前述物质—场分析工具得出 :“采用何种场可实现文化创意产品体积的减小”,可选用相对应的 76 个标准解工具中第一类解,引入机械场—“人力”,作用于另外一种物质“某种拆卸工具”,将产品拆卸成若干零部件,以减小其体积和尺寸,方便旅客携带回家,并能根据图纸 DIY 快速组装产品 ;前述功能分析得出的“符合年轻人好奇、冒险、游戏心理特点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可以运用效应数据库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几何效应,得到问题的解。

6 结语

红色文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渗透路径

一、前言

我国具有非常深厚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先进文化,内部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德育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先进文化学习,深化对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认真做好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深入挖掘其功能

一个国家想要获得更加长久的发展,其不仅需要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还应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红色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强国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我们应该在红色文化基地建设中投入足够的力量,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并投入足够的资金,对已经存在的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文物馆等进行全方位的保护,让革命教育融合为一个合理的教育体系。红色资源记录了我党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再现了我共产党人忠贞不二、视死如归的光辉足迹,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进行党性教育的优秀资源。通过将红色资源引入到党性教育中,以进一步丰富党性教育的资源,提高党员干部党性学习的积极性。红色资源中蕴含着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通过红色资源的宣传工作,能够让党员充分感受到革命先辈在血雨腥风的年代坚持自己的红色理想主义信念,生命危急时刻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在与邪恶的斗争过程中,从自己的信仰中获得力量,创造出我党一个又一个奇迹。通过对红色资源的合理使用,可以让学生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继续保持自己的理想信念[2]。红色资源中蕴含着我党历史教育内容。中国共产党经过90多年的发展,是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历史征程,是用无数先辈的鲜血换来的。通过对红色历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干部进一步体会到当前党发展成果的来之不易[2]。

三、认真做好组织工作,将红色文化更好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高校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绝佳场地,需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到理论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首先,高校应该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当中,有足够的重视,并成立各种领导小组,制定更加合理的红色教育理念,切实保障红色文化可以深入到理论教学过程中。此外,还应该认真做好红色文化教材的编纂工作,其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辅助教材。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突出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将历史上的先进人和事写入到教材当中。例如,可以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当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写入到教材当中。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认真做好各种先进事迹的发掘工作,将身边涌现出来的事迹写入进来,拉近学生和这些事迹之间的距离。最后,还应该不断完善理论教学中的各种制度,做好对教师的考评,为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当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3]。

四、认真做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将先进的红色文化直接融入到理论教学工作当中

教师自身水平高低对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比较低下,红色文化就难以融入到理论教学工作中来。因此,高校应该认真做好教师队伍的建设,最大程度保证教学的效果。①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选拔过程中,应该严格进行把关。为了保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的选拔效果,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学历、道德素质高低、精神面貌等进行综合考量。②应该给思想政治课程授课教师以优厚的待遇,通过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从而让其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奉献自己。③认真做好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为了不断提升这些教师的工作能力,就应该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有效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鼓励教师多参加一些学术活动,来积极进行红色文化的教育学习。④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在开始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工作表现突出、思想品德高的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表扬,并将其树立成工作中的典范,让其他教师进行效仿。此外,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还应该充分将自身讲述者和弘扬者的作用发挥出来,对红色文化的内涵、历史发展进程持续进行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在教学手段上不断进行创新,将红色文化不断渗透到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五、深入对各种红色教育资源进行挖掘,认真做好理论创新工作

课堂是组织教学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方式。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一般也是通过课堂的形式来得到开展的。为了避免将红色文化机械加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应该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建立更加完备的逻辑,将红色文化精神价值贯穿于授课之中。例如,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形成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都是一些非常好的典型。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继承者,是开展红色教育的主体,这需要我们在开展授课的过程中,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认真做好教学反馈工作,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合理对红色教育资源进行选择,以各种通俗易懂、生动直观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来,让其充分接受红色教育的熏陶,不断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让其成为祖国现代建设的主力军。

六、做好红色网络教学工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红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红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学会在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避免千篇一律情况的出现。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其具有影响范围大的优势,学生也非常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这为开展网络红色教学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例如,学校可以创办专门的红色教学主体网站,将一些红色教育资源放在该平台之内,充分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接受教育。此外,为了提升学生参与网络教学的兴趣,还可以在线开展一些网络征文或者专题讨论,对其中表现优异的人员,应该积极进行表扬。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直接邀请红色革命见证人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光辉事迹,让学生直接接受先进事迹的熏陶[4]。

七、通过增加教学实践环节,来打造真正的红色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最为传统的方式,但其往往是非常不够的,有必要开设第二课堂。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让其获得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更好施展自己的才华。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做好红色资源的发掘工作,定期开展各种红色文化校外实践活动,可以直接让学生参观各种红色革命基地,或者让学生重走各种红色革命道路,进一步体会革命人物当时的处境,有效洗涤自己的心灵,重拾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在红色文化教育方面,将学习红色文化、弘扬优良学风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在学习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经常配合教学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活动,比如举办红色歌曲演唱比赛、开展红色文化演讲活动、开展优秀革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学习革命英雄光辉事迹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接受文化熏陶、洗涤心灵,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其在带领人民不懈奋斗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包含着很多革命先烈的血泪,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珍贵资源。随着全球文化不断开放的今天,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之中,已经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培养其投身于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途径,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势必要遇到各种问题,但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这条道路是绝对正确的,一定要不断坚持下来。

八、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手段、方法,不断提升其理论感染力

通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信仰,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道德品质,并让学生学会应用理论来解决现实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设的效果往往较差,和教学目标有着比较大的差距,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比较单一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学生往往感到各种理论知识的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是非常高。此外,学生的思想文化背景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如果只是简单采用单一的讲课方式,不能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很多学生往往表示难以接受。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学会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本科院校的学生,其已经在高中段掌握了不少理论知识,如果教学内容和高中知识有重叠的现象,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表现得较低,很快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对理科生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很多理论知识往往和现实比较脱节,经常表示对很多知识难以理解,很快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望而生畏情况的出现,渐渐失去对学习的信心。有一部学生凭借超强的理解能力,可以对各种理论进行正确的认识,但很难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这会直接导致很多学生自觉将思想政治课程所传递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化为意识的一部分。为了有效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采用简单理论讲授、灌输性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由于不愿意接近理论,导致和理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对教学效果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为了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就应该及时克服传统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的缺陷,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让教学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将枯燥的理论教学变成具有感染力的理论教学,让学生自觉对这些理论进行学习,并学会对这些理论进行应用。红色文化是以遗址、纪念馆等形式存在的,其可以有效体现生产实践当中的革命传统、时代精神,感染力也非常强。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应该将红色文化资源和理论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让思想政治教学的手段、方法和理论更加具有感染力。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将丰富生动的、直观的学生所熟悉的红色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避免死板教学情况的出现,加强对学生的红色熏陶,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做好对教学素材的收集工作。

九、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原因,将红色文化整合到教学过程中,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践行活动,让红色文化在新时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越.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8.

[2]王雪.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6.

红色文化论文范文6

关键词:红色文化;胶东地区

胶东根据地是山东建立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根据地。包括今天烟台、威海、青岛三市全部和日照大部、潍坊东部部分地区。在风起云涌的胶东革命斗争中,胶东各级党组织带领胶东人民,夺取了胶东革命的伟大胜利,为全省乃至全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创造了灿烂的胶东红色文化。曾说:“胶东地区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很大。”[1]长期以来,胶东红色文化激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对胶东红色文化的研究予以回顾、梳理和探讨,对于更好地提炼和打造胶东红色文化,进一步推动对胶东红色文化的研究,使胶东红色文化资源在各领域各方面发挥应有的价值,有着较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胶东红色文化研究简史

关于胶东红色文化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伴随史志和科普的研究。1977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不屈的昆嵛山》,胶东红色文化研究拉开序幕,步入正轨。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对胶东红色文化的研究与相关史志的整理编著相伴随,1981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烟台地区行政公署出版办公室编著的《胶东风云录》和1990年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贾若瑜主审的《胶东军事志》为这一阶段代表性成果。胶东革命史上的风云人物的回忆录为这一阶段的研究增光添彩,代表性成果有许世友的《我在山东十六年》(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和《许世友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除了科普性和资料性研究工作外,相关学术研究也有出现,主要有李传敏的《中共胶东地方党组织的创建和发展》(《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王梅胜和李文韬的《胶东抗日武装起义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的建立》(《军事历史》1992年第5期)。第二阶段,紧随红色文化热的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现阶段后,全国各地兴起红色文化热,2004年党中央提出发展红色旅游,红色经典影视剧重拍热播,红歌会风靡全国各地。红色文化热推动着胶东红色文化的研究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推进。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共胶东地方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为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成果。由烟台市委宣传部和烟台市委党史研究室合编的《红色印记———烟台革命文化丛书》是迄今为止推出的反映烟台地区对应的胶东红色文化最有影响的丛书。这套丛书由黄海数字出版社2009年出版,共计120余万字,100余幅图片,共10种,以烟台地方党组织的光辉奋斗史和烟台人民的光荣革命史为基本主线,截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烟台各个革命时期最闪光、最有价值、最有影响、最有意义的革命事件和英雄人物,生动再现了在党的领导下烟台人民走过的辉煌历程,全景展示了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烟台史。除了这些集体性研究成果之外,还有不少研究者个人的成果:李沛茜等《中共胶东党史概要》(《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一文,提出了关于胶东地方党史的论纲式成果;张克勤、刘学艺的专著《胶东子弟兵》(黄河出版社2010年)对胶东子弟兵这一光荣的战斗集体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李振波编著的《胶东保卫战》(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对发生在1947年的“胶东保卫战”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介绍。第三阶段,响应胶东红色文化建设工作的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多次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官兵要接受红色基因教育,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全国掀起了红色文化建设和宣传热潮。烟台市委成立了胶东红色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做出了“打造胶东红色文化龙头城市”“打造成全省一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决策部署,将胶东红色文化的研究推向了高潮,胶东红色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一方面,相关研究得以立项,例如山东省党校系统科研项目“胶东革命斗争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烟台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胶东革命的历史性贡献研究”“新媒体时代胶东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数据时代胶东红色文化品牌的构建研究”等。另一方面,相关学术研究文章大量增加,学术水平大为提高,代表性成果有:曲春杰的《胶东革命武装斗争及其历史贡献》(《党史博采》2015年第1期),宋伟和吕连仁的《论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胶东革命精神的形成》(《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5期),李萍的《胶东红色文化的基因特性与当代价值》(《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徐明的《烟台和胶东近代以来爆发革命、取得胜利的缘由成因》(《烟台日报》2017年5月15日)。

二、胶东红色文化研究的成绩和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胶东红色文化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绩,目前有以下特点和表现:第一,研究成果形式丰富多样。十八大以前,关于胶东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回忆录和志传类出版物,学术文章寥若晨星。目前,研究成果大为增多,成果形式更是丰富多样,除了出版物之外,还有学术文章、课题研究报告、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研讨会论文等;除了传统成果形式外,还有电脑光盘、博客文章、微信公众号文章等借助电子化、新媒体手段传播的成果。其中,报刊学术文章目前已经成为最有影响、数量最多的成果形式。第二,研究成果涉及许多方面。目前,对胶东红色文化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涉及不同方面的问题,呈现出扇形发散的特点。围绕胶东地区武装革命斗争的历史研究是胶东红色文化研究的主线,近几年对胶东地方党组织、胶东子弟兵、胶东革命精神的研究加深。除此之外,以往被人们忽视的领域和问题不断被研究者涉足,例如有对胶东根据地社会建设的研究(张楠的《胶东革命根据地民生建设研究》,鲁东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还有对胶东机关报《群力报》的专门研究(杨深淅《〈群力报〉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第三,研究注重结合现实需要。进入新时代后,红色文化的现实价值凸显,相关研究注重结合不同方面的现实需要,积极展开研究。近年来,各地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依托红色文化纪念地、场馆等,加强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党员干部思想建设和教育资源,与此有关的研究成果为《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经验与启示———以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为例》(刁静洋,《现代交际》2017年第22期);随着红色文化热的兴起,红色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红色文化带动了相关的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图书出版等的发展,胶东红色文化学术研究的相关成果有《烟台红色旅游开发策略探讨》(邓云,《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烟台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路径分析》(张金平,《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年第10期)、《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促进烟台文化产业的发展》(黄立新,《理论学刊》2016年第2期);红色文化具有对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越来越多的红色文化资源被转化为对在校学生予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胶东红色文化研究涉及相关论题,例如《浅析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作用———以胶东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为例》(邓云、张奕,《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第3期)、《胶东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王朋朋、刘健康,《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年第6期)。

三、胶东红色文化研究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尽管胶东红色文化的研究近几年取得一些成绩和显著进步,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有关方面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做好相关工作,弥补不足,解决问题,将胶东红色文化的研究推向深入,取得更丰硕更有影响的成果。第一,系统性成果不足。胶东红色文化内容丰富,既具有地方性特点,又具有广泛性影响,相关研究很多,但是学术文章和专著都是某一方面某一问题的研究,系列出版物只是选择有限几个方面的研究,系统性成果阙如,与该地区红色文化的地位和影响不相称。针对这一不足,地方相关机构应该组织力量,增加投入,对胶东红色文化开展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攻关,早日推出有影响的权威性的系统研究成果。第二,比较研究缺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长,星火燎原,红色文化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胶东红色文化是中国这个红色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员。了解和研究胶东红色文化,除了对单一红色文化进行针对性研究之外,还可以与其他红色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时至今日,这方面研究成果仍为空白。在以后研究中对这一不足应予以弥补。一方面,在山东省区域内进行红色文化比较研究,主要与沂蒙红色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还可以与山东其他红色文化如渤海红色文化、微山湖红色文化、鲁中红色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另一方面,与省外红色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主要是选择与胶东红色文化有相似性、关联性的红色文化予以对比研究。例如陕甘陕北红军与胶东昆嵛山游击队是土地革命时期两支在北方坚持武装斗争的革命队伍,可以比较研究二者在革命不同阶段的发展和对全国革命的不同影响;再如太岳军区、太行军区与胶东军区,是解放战争中扩军发展最突出的三个二级军区[3],可以比较研究胶东军区与这两个军区革命队伍发展的不同背景和对解放战争的不同影响。第三,研究力量不强。前文所述,参与从事胶东红色文化的研究者不断增多,但是相对于胶东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和研究价值而言,研究力量仍然不够。一方面研究者不多,特别是专业性的、长时间的研究者缺乏。另一方面有一些临时组成的短期合作的研究队伍,但稳定的较长时期的研究团队缺乏。针对研究力量不强、研究人员不多、研究队伍缺乏的问题,地方有关领导机构和职能部门应该通过在地方社科规划立项、社科成果评奖、职称评聘等方面,向胶东红色文化的研究者加大支持和倾斜力度,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促进研究团队建设及相关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彭辉,刘德贤.干革命就要有牺牲精神[N].大众日报,2011-5-20(9).

[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2).

红色文化论文范文7

关键词:红色文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在中国知网以红色文化为主题进行检索,显示有300页的论文数据,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主题进行检索,也显示有300页的论文数据,可见国内专家学者对红色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有很深入的研究,也发表了众多的研究成果。而以红色文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主题进行检索,显示0条数据,由此可见红色文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对此进行研究具有创新性和重大的理论现实意义。

一、研究价值

(一)大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发展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公布了四批共353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与其他文化资源相比,红色文化的开发和使用是大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途径。任何积极研究红色文化发展的先进性并能够进行和挖掘的人,都将能够在社会变革和快速发展中抓住宝贵的机会。

(二)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奋斗中创造的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在社会不断发展中,爱国主义、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精神,以及勇于探索、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发展红色文化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经济和生活水平,还可以促进人们解放思想、发扬革命精神和不断创新。

(三)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主导作用。红色文化孕育了一种新型的旅游经济模式,红色文化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渠道。将红色文化渗透旅游业中,为旅游业的变革打开了思路。同时,红色文化的发展可以推进区域经济全面深化改革,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二、红色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设计尚不完善。纪念馆、博物馆地址、风格等综合效果及大型配套设施等标志性建筑规划设计不完善,迫切需要进行完善的规划设计,同时要注意景点周边的住宿、餐馆和小商店会影响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二)遗址保护有待加强。目前,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有待加强,如果不及时修缮,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同时,必须加强对旧战争医院和旧纪念碑附近其他地点的保护,以防止因旧城区改造而拆除,从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局面。

(三)文化内涵与开发利用方式单一。在红色文化发展方面,过分关注红色文化设施数量的不断增长,而忽略了文化内涵的挖掘。在展示中,很少使用先进的技术,展览方式单一而古老,缺乏创新。

(四)开发整合利用率低。首先,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红色文化的组合还不够,如何在边缘地区吸引更多的红色游客,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结合不足。除了红色文化遗产,红色文化还与自然、人类文化等其他资源有密切联系,而目前红色文化始终只专注单方面开发,忽略了集成开发和对其他资源的使用。

三、红色文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创造红色文化符号,挖掘红色资源,并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这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深刻理解红色文化概念,增强红色文化商业发展动力。长期以来,一些地区对红色旅游的价值认识不足,导致红色文化资源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遭到破坏。因此,有必要扩大对红色文化的宣传,红色文化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经济资源,它们具有更大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二)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坚持红色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首先,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在开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必须以红色文化为指导,将红色文化的精华带给游客,摒弃一切形式主义,遵循红色文化主导的原则,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制定最终战略。其次,与时俱进赋予红色文化新时代的力量和意义,使之无形地滋养着人们。再次,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方法,从多方面引导区域红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文化资源开发质量,加强政府市场监督,带动经济、文化、社会的综合增长。

(三)扩大区域旅游合作,促进红色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扩大区域旅游合作,增强红色文化商业发展的连贯性。政府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领导作用,并根据时间、地点和资源建立研究旅游业发展模型。通过产学研加强当地与其他地区红色旅游业的联系,将竞争关系转化为伙伴关系,共同创造和谐的旅游产品,实现双赢。加强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当地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发展红色旅游教育,提高人员素质。同时,积极鼓励教育工作者和退休人员参与红色旅游服务,带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红色文化论文范文8

关键词:湖南;红色文化;文化自信;可持续发展

一直以来,红色文化传承就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从1921年的嘉兴红船到井冈山、西柏坡,再到新时代湖南人民用红色文化传承党和国家的新思想、新理念,湖南作为革命摇篮、伟人故里,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又有着丰富的红色背景和文化内涵。无湘不成军,大批共产党人在湘土上谱写了惊天动地的红色史诗。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对湖南红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既是对湖南红色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又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社会主流文化方向和意识,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达到以文化育人的目的。

一、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对于湖南红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较少。在中国知网上,以“红色文化”进行主题搜索,检索到期刊文章9938篇,硕博论文1642篇;以“湖南红色文化”为主题进行搜索,结果只有期刊文章95篇,硕博论文97篇。本文旨在对湖南红色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探索湖南红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方法。在宏观层面,本研究有利于革命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利用和宣传,有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微观层面,湖南为红色文化传承大省,本文对湖南红色文化的现状进行研究,充分挖掘其历史价值,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促进红色文化的保护及传承,对开发、保护、传承湖南红色文化具有借鉴作用。

二、湖南红色文化现状及当前困境

(一)湖南红色文化现状

回顾中国革命发展的各个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湖湘人民通过努力和奋斗孕育了独具特色又符合时代的湖湘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并在长期革命与斗争中形成了湖南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主要包括革命遗址、革命故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博物馆等形式。经历了辛亥革命、、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再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每一段革命历史都对湖南红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日积月累的沉淀下,湖南形成了心怀天下、敢为天下先、兼收并蓄的特色红色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的人创造一方文化,这也说明湖南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湖南特有的地理环境、人文民俗有很大的关系。湖南人民所秉持的思想品格与精神特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湖南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诸如、刘少奇、任弼时、、、、林伯渠、李立三、李富春、陶铸等,湘籍革命人士积极投身于伟大的革命斗争之中,将革命精神发扬光大,铸就了独具特色的湖南红色文化。湖南红色文化载体多种多样,主要分布在全省14个市及74个县区。其中实体革命遗址1832个,重要机构旧址475处、革命领导人故居488处、人物活动纪念地400处,并且每处遗址、机构、故居都涉及重大历史事件,留有相关的红色文物。各地区以纪念馆为中心纪念红色事件或缅怀红色人物,形成区域红色文化群。不仅湖南省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而且与湖南革命先辈相关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是遍布全国各地。中国革命的历史足迹遍布湖南各地,还有很多红色文化有待发掘,随着全党学习党史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湖南会有更多灿烂的、饱含中华民族革命特色的红色文化被发掘和弘扬。

(二)湖南红色文化特点

1.红色资源丰富,具有独特性

作为近代革命的摇篮和策源地,湖南籍革命先辈为湖南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国近代革命历程时间跨度大,在革命岁月中,湖南各地区涌现出许多革命人物和革命事迹,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每位革命人物背后都有显著的、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

2.红色文化展现方式特色鲜明

湖南境内红色革命斗争形式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每一种形式都是湖南人民智慧的体现,展现了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年代,湖南人民乐观、积极的革命态度。湖南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湖南人民通过红色标语、红色宣传画、红色歌曲、红色戏剧等,展现其坚决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作斗争的革命精神。这些红色文化形式多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不断地革命斗争中形成的,这既是红色文化的视觉符号,更是鼓舞士气、振奋民心的有机力量,展现出独具湖南特色的革命斗争方式。

三、湖南红色文化现状可持续发展的形式

(一)推动湖南红色文化理论研究的可持续性发展

要深刻领会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动湖南红色文化理论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既要将湖南本土传统的红色文化和精神传承下去,传播出去,又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使湖南红色文化得到延续和发扬,发挥红色文化的光和热。因此,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依靠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将传统的湖南革命故事、革命精神和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英雄人物、典型事迹结合起来,延伸红色文化的广度,探索红色文化的深度,使湖南红色文化在时代的长河中能够不断得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湖南红色文化传播载体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发展,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主要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接收信息和知识,湖南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需要通过大数据、新媒体等载体逐渐多样化,传统的传播模式已经很难吸引群众的注意力。因此,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和各种高科技设备,创新红色文化场景的模拟、重建,或是开发红色文化教育相关的App,通过智能化的红色文化传播,大力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形式、传播方式、内容呈现的有效创新,为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增添活力和生机,激发大众对湖南红色文化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优化湖南红色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

新时代下湖南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曾经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因此,“必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的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人才培养思想,是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指导和前提,因此湖南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湖南红色文化建设所需的人才,应改善其工作环境,开展相关的培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吸引、留住人才,促进湖南红色文化的继承,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团队,为建立应用大数据、具有高水平的红色文化人才队伍夯实基础。为实现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可设立线上、线下的培训和发展平台,为相关人才提供更多就业和发展的机会,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参与湖南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优化人才分布结构,拓宽红色文化人才引进渠道,引进高端人才,不断完善优胜劣汰机制,搜集人才信息,关注新生力量,提高人才队伍的质量。湖南政府也可根据本地情况,为人才引进提供便利。新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现在属于他们,未来亦属于他们,要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创新动力,保护他们的创造力,支持他们的想象力,营造属于年轻人的红色文化发展氛围。

(四)将旅游与红色文化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