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策略转型研究

城镇化发展策略转型研究

[摘要]城镇化是农村人口、产业结构和资源不断向城市转移、不断流转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大趋势。本文通过回顾不同阶段政治背景下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进一步梳理城镇化发展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主要矛盾问题,之后再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两个角度,对国家城镇化建设发展路径决策转变进行探析,最后对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进行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中国城镇化;发展策略;路径转型

1当代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

新中国成立,我国城镇人口为5765万人,城镇人口的比重10.6%,相比近代时期增长1.5倍。与此同时,城市数量与人口规模不断上升,城市发展十分迅速。但在不同时期政策导向影响之下,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略显曲折:从1949年开始的迅速起步阶段,在1958年的“”活动的创伤之下,国家开始对工业项目做出调整,相关政策措施都逐步限制了人口迁入城市的现象,使中国进入反城镇化阶段。1966年之后大批城市人才上山下乡,使大量人口使流入乡村,造成城镇人口的逆向流动。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促使我国城镇化工作逐步恢复发展,进入正轨。根据一系列相关数据可以发现,随着促进城镇化方针政策的相继出台,中国城镇化开始进入上升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在30年时间内净增长32.76%,并第一次超过50%的拐点,中国城镇化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2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伴随的问题

通过对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回顾,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化正伴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与问题,并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以及城镇化发展走向。

2.1伪城镇化

城市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进一步促使城市用地在空间上的无序蔓延扩张,摊饼式发展模式导致各类土地资源问题,使得当前我国“人口城镇化”远远严重落后于“土地城镇化”,导致“伪城镇化”的状态,形成分化的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了城镇化发展。

2.2区域差异

我国人多地广,不同地区在地理、经济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别,从而导致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现象。据全国统计数据计算,从城镇数量、城镇规模面积、城镇人口等方面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仍然最高,西部地区城乡差异显著,城镇水平较低。因此缩减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异是发展城镇化的关键。

2.3生态资源恶化,文化特色遗失

由于在城镇化进程中,过于重视工业产业的发展,粗放型发展致使城镇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在城镇土地、环境、生态等承载力严重透支的同时,城镇资源也竭尽枯竭。此外,高速的城镇化建设也忽视了对于乡村文化与特色的保护与传承。所以总体来说,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城镇城乡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3中国城镇化发展路径转型思辨

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许多问题都是忽略了以第一产业结构为主的乡村的相关发展。针对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现象与矛盾,国家一直不断调整相关决策思想,积极努力地引导城镇、城乡良好发展。

3.1新型城镇化战略

结合我国城镇发展现状,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强调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等方面在地里空间上的均衡分布。新型城镇化是一条不破坏生态环境、农业环境的发展道路,是一条注重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融合、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2014年3月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通过与之配套的户籍改革等举措,希望继续放开“水闸”,将更多农村人口导入城市,促进城镇化率提高。这种通过政府公共财政主动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方式被认为是中国显著不同于西方既有城镇化路径的独特表征。因此,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打破二元结构,形成城乡优势互补、利益整合、共存共荣、良性互动的局面,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总体进展情况良好,重点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民工融入城镇的政策在不断完善。二是中小城市和城市群的建设扎实有序推进。三是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四是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初见成效。

3.2乡村振兴战略

在全球城镇化的时代,对城镇化影响的讨论研究不应局限于城镇本身,每一个空间、要素都直接或间接体现城镇化的影响,其他空间与地域也同样与城镇化密不可分。乡村相对于城镇化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会议,明确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从人民需求等方面标志着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需求转变。基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与城镇化历程的转变,为进一步建设乡村发展,重塑城乡关系,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建设重新放置在主要发展目标上,表面上看,其主要解决的是“三农”问题,但实际上又高于“三农”问题,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乡村体系的现代化、城镇化等方面,归根结底,“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上的重要转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虽未提“新型城镇化战略”,但它的提出,仍是在新型城镇化战略道路的基础之上,总结其实施的成效与经验所提出的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新的发展决策。当前,我国仍处在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我国城镇化继续推进,是由城乡之间、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客观差距决定的。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城镇化的支撑。提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就是要通过乡村城镇化的方式,促进城乡要素和资源的双向流动,提高城镇化优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城镇化,不仅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优化与转型,也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新起点。

4总结与展望

综上分析,中国城镇化曲线目前正处于30%-70%的阶段。根据推算我国城镇化水平将于2020年达到60%,城镇总人口8.84亿。对比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为应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转变与问题,从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都是基于更好地服务于人而提出的城镇发展重大决策。而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城镇化路径选择,对我国继续健康、稳步发展城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城镇发展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也须按照新型城镇化的相关要求,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坚持优化城镇化战略格局,坚持提高城镇化质量,更好发挥新常态下乡村对于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关键作用,在两种战略的协同补充作用下,把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推向新的高度,使其朝着更健康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上)[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2]陈艳涛.近代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J].嘉应大学学报,2000(05).

[3]陈锦华.加快城镇化的步伐是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抉择[J].宏观经济研究,2000(07).

[4]王一鸣等.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若干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0(02).

[5]段进军.关于我国小城镇发展形势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7(06).

[6]简新华.中国城镇化与特色城镇化道路[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01).

[7]黄璜.“后乡村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当代德国乡村规划探索及对中国的启示[J].城市规划,2017(11).

[8]蔡继明.乡村振兴离不开新型城镇化[J].建筑时报,2018(08).

作者:马志强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