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管理范例

贸易管理

贸易管理范文1

国际上在一个国家内部开展自由贸易区发端于美国波士顿地区,设计了一种“境内关外”全球贸易模式,美国为了本国自主对外开放,实现世界贸易和投资在境内的自由化设计了波士顿自由贸易区。其他国不断效仿,目前全世界已有1200多个“境内关外”模式自由贸易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逐步发展双边贸易协定、多边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这些贸易协定中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服务贸易和投资的管理主要有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两种模式。正面清单模式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为代表,以国际服务贸易规则为核心,它的管理原则要求当事方对市场准入范围采用“正面清单”做出肯定性承诺。这种模式下,凡是没有列入“正面清单”的服务部门属于各成员的保留范围。成员国某一服务部门是否对外开放的决策权没有约束。这种模式导致《服务贸易总协定》最惠国待遇只适用于各成员在清单之外的措施。国际社会另一种模式负面清单模式是以美国、加拿大主导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为代表,以投资规则模式为核心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否定清单”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是“以准入后监督为主,准入前负面清单和许可管理为辅”的新模式,形成了服务贸易投资新规则,有利于充分挖掘投资新空间的投资准入管理体制,即政府将不允许外国投资者投资的相关产业列入负面清单,在此名单之外,政府不应进行太过严格的干预,换言之,“法无禁止即合法”。其主要内容是促进世界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各国金融服务国际化和政府管理法制化。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实施“一体两翼”计划,构建以美、加、墨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主干,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为两翼整体联动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新规则。负面清单模式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服务贸易模式中首先使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商定在投资领域除非NAFTA成员国明确列入负面清单某些服务部门,未列入清单的服务贸易就应非歧视地开放。美国从1982年开始制定双边投资协定范本,2009年11月美国正式提出了扩大跨太平洋伙伴协作关系计划,开始启动TPP谈判,TPP谈判计划规定取消或大幅降低商品的关税,其内容涵盖商品安全标准、工业技术贸易壁垒、市场竞争政策、创新知识产权、政府公共采购、贸易争端解决,有关对劳工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的规定,新规定的标准之高超过一般自由贸易区协定,所以说美国主导制定的TPP规制标准形成十分明显的新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制。

2012年4月20日奥巴马政府公布了修订后的范本,提出了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的两大前提条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全力推进新一轮经济全球化,2013年6月美国和欧盟领导人正式同意启动TTIP谈判,2013年7月,美欧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了第一轮贸易和投资谈判。试图重新建构世界贸易新规则,美国一方面通过大区域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引导世界建立高标准和高度自由化贸易投资协议,另一方面,2013年1月,美国启动了与21个WTO成员方的多边服务业协议(PSA)谈判。美国试图绕开WTO,开启国际投资新规则。WTO时代以贸易全球化为核心,这一轮经济全球化以投资全球化为核心。目前世界上已有77个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加拿大与哥伦比亚(2008)、秘鲁(2009)和巴拿马(2010)等国分别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接着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都在努力通过双边、多边和区域之间进行合作。

国外有一些学者对自由贸易区效益进行了研究,NathMukherji从贸易自由化的角度研究了负面清单对亚太组织的经济作用,并与正面清单进行比较归纳出六大优势。Guidolin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印度尼西亚1967年开始实施NDI政策(内含投资负面清单)的长期效应,并对印尼服务业部门吸引、利用外资的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随着WTO多边贸易体制边缘化,WTO红利的消退,正面清单管理模式逐渐被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替代,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被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所主导,国际最近通行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成为一种国际服务贸易和外商投资管理方法。各国在运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规则中,基本采用准入前实行国民待遇原则,在自由贸易区内将准入管理由全部核准制变成形式备案制,建设投资服务促进体系,促进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

二、中国自由贸易区管理制度现状与困境

1.中国自由贸易区管理制度现状

我国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动力有国际的,也有国内的。在国际上2013年7月中美开始双边投资和贸易谈判,双方谈判的核心问题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及负面清单管理问题。在国内中国自由贸易区这种更高规格的开放贸易需要更深层次制度改革。国务院38号文《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上海自由贸易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投资管理主要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水平。该通知特别强调服务业投资领域的开放,提出自由贸易区要扩大服务业开放,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努力建设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服务业外商投资能更好地促进本地服务业质量提高。Dunning应用“国际生产折中论”研究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效应,阐述了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是提升管理或营销技巧等而获得的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指出相对于本土企业,服务业跨国公司在技术、管理及营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中国自由贸易区将发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制度创新空间,在更深层次上激发两个市场的活力,有效推动我国贸易投资自由化,金融服务国际化,行政管理法制化建设。我国政府首先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投资领域实行负面清单,允许所有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可以自由转移其投资收益等,促进行政法制化建设,这些都是在国家层面和全球化战略思路的制度设计。

2.中国自由贸易区管理制度的困境

随着我国进入WTO的红利的逐渐消退,在国际上WTO多边贸易体制被日益边缘化,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导的新一轮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需要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现在已经进入深水区,粗放式改革的制度红利已经耗尽,中国需要新的改革探索,需要更加系统、全面深入的顶层改革制度设计。为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党中央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推动对国际市场充分参与、使我国在新的国际规则条件下能够迅速适应,规避国际贸易新规则中被边缘化,并防止对外贸易环境的恶化。这逼着政府职能转型升级,以开放促改革,就可以形成倒逼机制,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和法制化。从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制度设计方案来看,其目标亦直指比较难啃的审批制度改革,以开放促进行政精简化,由长期实行的事先审批转为实行事中、事后监管为主,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过程监管的有效综合执法体系,倒逼行政体制改革,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可行策略。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形成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管理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新管理模式。为实行全面经济改革必须要进行制度创新:第一,自由贸易区内需要对投资管理制度创新,形成高水平的投资环境;第二,自由贸易区必须实行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管理制度创新,形成公平公正的营运环境;第三,自由贸易区需要对金融服务体系进行制度创新,形成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第四,自由贸易区需要对综合监管制度创新,实行收益与风险的平衡科学评估体系;第五,自由贸易区需要对文化价值体系创新,实行国际化的多元文化共存、跨文化沟通交流,文化互信、共赢机制和协调机制。这5个创新集中体现为政府职能转变,这种转变可以归结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在国际上并不是新的概念,但在中国投资领域仍是初次应用。正如韩正指出,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制度设计是颠覆性的,根本没有依靠优惠政策,整个自由贸易区坚持自主创新、体制创新获取红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建立起更完善的新型市场机制。但由于中国自由贸易区刚开始启动,对自由贸易区管理政策及效果的研究还较少,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风险和困境。首先,美国通过TTIP和TPP形成大区域的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同时为了加快这种进程,还通过双边、多边投资谈判(PSA),先与一些发达国家签订高水平的双边投资协定,加快促进投资自由化,以此主导全球投资规则的制定。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面对美国全球经济战略的调整,在新的国际贸易中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和依赖度比较高,如果这一轮国际化不能有效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国就不能在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有所作为,而且会在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规则制定中失去话语权。其次,我国在这新一轮国际贸易和投资协定谈判中,必须按负面清单模式谈判,促使扩大我国市场准入宽度和市场开放程度。

在新规则下提高我国市场发展空间,但是政府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存在许多隐性风险。再次,负面清单是对中国的全新挑战,负面清单管理作为新型外资管理模式,在上海自由贸易区还处于探索阶段,类似于一种全国新一轮开放的先行实验,负面清单管理机制对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对我国开放度提升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将超过中国2001年加入WTO的效应,也将是我国政府扩大对外开放、倒逼政府职能转变在新时期实行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里程碑。由于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和国际化中的外商投资质量很重要,2005—2010年发达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额逐年减少,如美国由2005年的306123万美元下降到2009年255499万美元,在我国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需要与国际规则接轨,负面清单并不只是列出一些禁止或者限制准入名单那么简单,需要一系列的制度相配套,需要发展出全新的企业、全新素质的人和全新的管理模式。

因为新机制的核心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遵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法理精神在私权领域发挥作用,政府在公权领域遵照“法无授权即禁止”的规范运作。即对公民和企业而言,只要没有列入负面清单禁止的都可以为之;可是对政府职能而言,凡是未经法律授权的职能均不得为之。由于我国长期按照正面清单管理模式运作,这种制度惯性需要一种强大的外在力量推动。2013年3月总理在上海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用开放扩大内需,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并强调30年前,波澜壮阔的改革就是由4个经济特区的沿海开放带动的。他进一步认为:“现在看来,用开放促进改革,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和动力。在这种开放的过程中,改革将释放巨大的红利。”如服务业外商投资的效用是对东道国服务业直接产生“软技术”溢出效应。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新制度设计,将为国内外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是通过创新拓展市场空间和促进经济增长。可是从政府管理能力来看,“法无禁止皆可为”的法理理念需要政府官员观念改变,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必将会给政府带来潜在风险和管理难点。

上海自由贸易区负面清单管理的实验性推行,一方面需要探索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负面清单模式下的综合监管体系;另一方面需要探索如何优化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本身,提高负面清单的质量,适当减少政府设置的不适宜约束条件,以充分地发挥国内外企业的活力和国内外市场的效率,积极寻求政府监管约束与市场健康发展的平衡策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自由贸易区必然选择,自由贸易区的空间经济的效率和效益决定于负面清单的质量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优化。如何明晰收益和风险进行权衡取舍需要借助科学方法。

三、中国自由贸易区管理制度优化的思路与方法

1.中国自由贸易区管理制度优化的思路

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刚刚起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还处于开始试验阶段,我们必须借鉴国际成功经验,运用科学评估方法来不断提高负面清单的质量,优化管理制度体系。大数据时代和智能化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信息科学理论和方法,但是面对海量数据如何选择利用并优化却是巨大的困难。数据挖掘中的粗糙集(roughset)理论和方法,运用于社会科学领域是一种处理模糊和不确定知识的数学工具,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分析一些不精确、不一致和不完整的信息,形成比较完备的信息。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能从中发现一些隐含的知识,揭示事物潜在的规则和规律。以上海自由贸易区为例,目前的负面清单按小类进行限制,共制订了190条管理措施,(目前已下降到137条),其中禁止类38项,限制类152项。国际上负面清单基本上有3类:第一类为“不符措施”,如涉及国家安全、经济体系稳定的;第二类为“一般性例外措施”,主要适用于政府公共采购、补贴等;第三类规定“特定产业例外”的保障措施,如通讯和幼稚产业等。中国在这方面缺少相应内容的明确规定和基本主张。运用粗糙集理论和方法帮助对负面清单措施合法、合理、有效性进行国际规则分析,因为粗糙集理论是一种新型的处理模糊和不确定知识的数学工具,是用来研究不完整数据、不精确知识的表达、学习、归纳等的有效方法。它是20世纪70年代由波兰学者Pawlak和波兰科学院、华沙大学的一些逻辑学家合作研究,并于1982年正式提出的。此后,粗糙集理论和应用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一些数学家、逻辑学家和计算机研究人员参与到研究中,不同领域科研人员在粗糙集的理论和应用方面进行了一些交叉研究工作。重要标志性成果是Pawlak1991年的专著和1992年专集的出版,该研究成果就这一段时期对粗糙集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该成果有效促进了粗糙集理论和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

目前,粗糙集已成为信息科学和应用数学领域中一个最为活跃的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者将粗糙集应用于机器学习、物理波形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知识管理中知识获取、决策分析及过程控制等许多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粗糙集的理论研究正成为信息科学的一个热点。刘军针对非相容表构建决策树中属性约简计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粗糙集分辨关系和粒计算理论,建立一种相容表和非相容表通用的构建决策树算法。刘军根据非相容表的逻辑关系式证明其可经过变量替代等价于相容表;再根据等价表的特点,以属性粒为基本单位,用属性粒的可分辨量、属性粒相对于决策属性的类别数量及决策表中相同行的数量这3个基本参数确定属性的优劣,以最优属性为划分属性自上向下直接构建决策树。粗糙集在知识的不确定性度量应用上,翟俊海等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样例约简支持向量机,利用相容粗糙集方法求属性约简的边界域,并从中选择样例作为候选支持向量训练支持向量机。翟俊海等认为这样可同时对属性和样例进行约简。实验结果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能有效地减少存储空间和执行时间。张铃等结合信息论做了研究工作,提出度量粗糙集和粗糙分类的模糊性。结合粒计算研究属性的不确定性度量。但这些大多是算法技术方面的研究,而且后续研究较少,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有待拓展。

将粗糙集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到政策领域,将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方法运用于负面清单政策优化,通过构建政策数据库,运用粗糙集理论来研究我国现有外商投资准入正面清单审批制度转化为负面清单政策的方法,参照国际上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分析我国外商投资政策项目的一些不精确、不一致和不完备的地方,发现隐藏在政策数据中的特征和规律。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数据挖掘方法有利于对一些政策措施的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的模糊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研究出高质量的负面清单降低外商投资可能带来的风险。

2.运用粗糙集方法提高负面清单质量

粗糙集理论和方法这种被研究者用来处理模糊性和不确定知识的数学工具,其决策表能有效地分析一些不精确、不一致和不完整及不完备的信息,可运用粗糙集方法精确负面清单数目。具体到上海自由贸易区,以目前进入自由贸易区的1000家企业和5万多家注册企业的投资与收益表现作为预测负面清单精简后可进入的新行业投资空间的收益与风险的预估值。目前上海自由贸易区负面清单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中的“鼓励类”去除,并将“禁止类”和“限制类”合并为一类,明确了该清单的负面性质。可是这种简单合并后还需要运用粗糙集方法进行精细化的分析,目前上海自由贸易区负面清单措施中没有对限制和禁止外资标准进行界定。

从管理目标看自由贸易区要鼓励高质量的外资进入,自由贸易区需要提升外资利用水平,需要对高质量外资建立判断依据。我们从负面清单的条文用词看,上海自由贸易区190项措施中,提出投资活动“须合资、合作”,这种用词不严谨而且未对“投资”定义做界定。外资是指国外还是境外具有完备的法人代表的组织进行的实体性直接投资?投资是这些机构使用债券、股票等进行的间接投资?这些需要明晰的部分负面清单未作出明确规定。针对这些问题可以运用粗糙集方法进行优化处理。为了有效归约政策条文,将负面清单政策措施进行符号化表示,从而形成政策符号表达系统,运用粗糙集理论将政策措施建构成二维数据表的形式,政策清单用行表示,政策属性用列表示,表中的元素表示负面清单对象的属性值。这种政策表达系统编制形成决策表,在决策表中,将属性集分为两类:一类称为条件属性集,另一类称为决策属性集。

第一列为政策清单,第二至四列为条件属性集,第五列为决策属性集。某一政策措施是否保留,取决于条件属性集中的条件。在政策决策表中不同的政策措施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参照国际上一些国家之间签订的双边和多边协定的负面清单思路,将一些关系国家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等保证经济体系稳定的列入不符措施属性,另将国际收支平衡与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或健康、可用尽的战略资源等列入一般性例外措施属性,将幼稚产业保护列入保障措施属性,以确定对负面清单决策起作用权重;利用决策表正确分类能力,对一些条件属性进行简约,就可以去掉不必要的一些属性。建构决策表关键是要保证决策表是相容的,判断一张决策表是相容的逻辑是,当且仅当决策表中的所有规则都是相容的。也就是说决策表经过简约之后的投资与服务业对象条件属性相同的两条规则,如果它们的决策属性也相同,两者之间没有矛盾说明这两条规则相容。在简化决策表过程中可能简约的决策表有若干个,需要进一步观察它们是否具有相同的核。因为决策表的核是各决策表的交集。简化决策表的核是不能再简约的特征属性的集合,核是所有简约的计算基础。根据以上分析,应用粗糙集理论和方法进行负面清单质量的优化研究,可遵循以下方法:①整理对比负面清单项目,进行属性分类,构建负面清单政策决策表;②借鉴国际成功经验,请业内专家讨论,确定属性的数量与权重;③简约条件属性,从决策表中删除冗余属性;④研究决策表中整体属性,将不可分辨关系属性的对象进行合并,从而可以删除决策表中的某些行,即分离出不需要禁止或限制的领域(行业);⑤合并决策表中的某些行和列,重新整理决策表。将粗糙集理论和方法创新性地用到中国自由贸易区管理政策领域,结合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方法对负面清单政策进行优化。

贸易管理范文2

关键词:福建茶叶;贸易信息;管理机制;经营交易;风险把控

对于福建茶叶经营活动来说,贸易信息管理中包含诸多内容,比如商品管理、贸易活动管理、客户管理等诸多元素,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茶叶贸易信息管理系统,将最为客观、真实的反映福建茶叶贸易活动的实际状况,从而充分有效适应当前茶叶产业的经营诉求。

1福建茶叶贸易信息管理活动实施的背景要求分析

在信息化建设日益成熟的今天,整个茶叶产品贸易过程中,其对信息机制建设的具体诉求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良好信息机制已经成为一种“资源”,甚至是商品,因此结合当前茶叶产品的电商化和国际化贸易特征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多项资源要素,积极构建科学完善的信息管理机制,就极为必要。特别是对于福建茶叶的贸易信息管理活动来说,其中所需要包含的元素内容极为多样,不仅是对产品自身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同时也需要对整个具体贸易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产品信息、交易信息、客户信息等等诸多内容。所以,通过积极融入成熟的信息技术,积极构建完善而系统化的贸易信息管理机制,就直接影响到茶叶产业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升级。当然,对于茶叶产业来说,贸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也是其必须要完成的“功课”。在茶叶产品贸易活动实施过程中,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样化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其中也存在系统化的经营风险。因此,需要通过借助现代科技的优势,通过构建系统化的贸易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精准筛选整个茶叶贸易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从而服务福建茶叶贸易活动的有效实施。当然,只有构建完善而系统化的贸易信息管理机制,才能引导相关茶叶企业了解自身发展状况和茶叶产品的贸易活动,才能真正服务茶叶产业的转型创新。不仅如此,对于当前茶叶产业的发展创新,以及大众自身的消费习惯看,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体系的价值极为突出,通过综合立足当前茶叶贸易信息机制建设的综合诉求,构建合理、完善的茶叶贸易信息管理体系。福建地区有着庞大而优质的茶叶产业资源,尤其是安溪铁观音茶叶、武夷山岩茶都是有着庞大市场影响力的茶叶产品。对于福建茶叶贸易活动的整体实施来说,以福建八马茶叶为代表的企业走在茶叶产业市场的前列,其整个经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是茶叶企业内部的贸易以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具体交流贸易活动,所以,通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从而化解茶叶贸易过程中的难题与不足。同时,在茶叶产业电商活动成熟实施过程中,良好的贸易信息管理活动,将有效辅助整个茶叶电商活动的具体实施。

2福建茶叶贸易信息管理活动的价值作用理解

对于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实施来说,信息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良好的信息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其能够为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价值和辅助应用。在茶叶产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完善的信息管理活动,其能够实现以下价值:首先,在茶叶企业运营过程中,通过制定统一的信息标准,从而有效筛选和排出其中不合理、不完整的信息内容。在大数据技术成熟应用的今天,信息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应用信息的基础是对信息内容进行合理筛选,从而科学应用。其次,对于当前信息数据的具体应用来说,其更重要在于发挥数据在茶叶产品贸易活动和具体经营决策过程中的管理价值。在茶叶贸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时,其能够通过相关数据关系式和分析数据,从而形成合理有效的数据应用。特别是在整个茶叶贸易活动实施过程中,具体的信息数据直接反映的是整个贸易活动的实际经营状况,其能够帮助我们对茶叶企业自身经营问题及行业发展趋势形成精准、有效的研判。此外,对于当前整个茶叶贸易活动的具体经营来说,对于茶叶贸易市场的反馈状况,以及其对市场的具体分析时间至关重要。通过构建系统化的贸易信息管理系统,其能够通过科学化、完整化的数据整理和筛选应用,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具体的贸易数据分析。最后,在茶叶贸易信息管理过程中,其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为茶叶企业提供成本最低、科学度最高、最为精准的信息资源,进而在有效把控茶叶企业经营成本的同时,提升茶叶企业的竞争力和价值力。对于福建地区茶叶企业的经营发展来说,其当前正处于转型提升的关键阶段,贸易信息的管理与收集,不仅是茶叶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重要诠释,同时也是优化茶叶企业自身决策行为和应对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要求。因此,在福建茶叶贸易活动实施过程中,其通过充分有效的应用信息化优势,从而扩大福建地区茶叶产业的优势。

3福建茶叶贸易信息管理活动的具体实施机制

在传统的贸易管理过程中,其更多使用的是C/S(client/sever)的管理模式,该模式有着自身相应优势,比如贸易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分类处理,从而有效提升了整个系统自身的运行效率,所以其能够赋予客户访问操作过程中的必要独立性,但是在当前茶叶贸易过程中,整个数据规模不断扩大,C/S(client/sever)管理模式所存在问题,就更为突出。因此,使用B/S(browser/sever)的管理模式,将有效满足福建茶叶贸易信息管理活动的具体诉求。比如,在该模式中,用户自身不需要安装特殊的客户端软件,整个系统分发与升级的优势更加突出。随着当前网络技术不断优化,加上国际茶叶贸易活动不断成熟,茶叶物流运输过程中,也存在物流信息跟踪查询的综合需要等等,所以,对于当前福建茶叶贸易活动的具体实施来说,结合B/S(browser/sever)这一管理模式,构建现代化的贸易信息管理机制就至关重要。在当前福建茶叶贸易信息管理建设过程中,完善的信息化正是茶叶产业经营战略成熟发展的重要诠释,通过构建贸易信息管理系统的,从而在整个系统中,就能够对整个茶叶产品的营销商状况和物流配送状况形成直接了解,当然,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我们能够对各个环节的商务信息状况形成全面、客观的认知,尤其是通过对茶叶库存的诸多信息进行汇总,从而构建以贸易信息管理体系为基础的茶叶商务营销模式。在整个茶叶贸易信息管理系统中,资金的应用与管理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整个茶叶贸易过程中,需要将具体的资金流状况与茶叶贸易状况和茶叶物流相结合,通过具体的贸易信息数据,从而为茶叶贸易资金结算,以及整个贸易业务活动的整体分析提供重要依据。对于福建茶叶贸易活动的具体开展来说,构建完善的贸易信息管理系统,其能够最直观有效的了解其茶叶贸易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内容,同时也能够为茶叶贸易活动的具体经营提供最直观有效的决策活动。结合当前整个茶叶产业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看,完善的信息交流和成熟的风险把控是茶叶产业的必经之路。对于福建茶叶产业的时代创新来说,转型优化与创新发展就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诉求,因此,无论是具体的产业经营元素,乃至茶叶产业管理系统,都需要在立足具体的茶叶贸易活动这一基础情况下,丰富融入多样化、系统化元素,通过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从而实现整个茶叶产业管理思维的全面创新。

4结语

在当前茶叶产业成熟发展的今天,贸易机制的合理完善构建,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趋势和价值消息,完善的茶叶产品贸易信息交流过程中,其中所需要集中呈现的,不仅是茶叶产品的交易机制,更是社会大众对茶叶产品贸易信息的具体理解与集中认知。结合当前福建地区茶叶产业发展的时代优势看,其不仅在整个国际茶叶贸易活动中充满发展优势,同时也处于茶叶产业转型优化的“排头兵”。

参考文献

[1]田禾,张晋宁,潘伟,等.基于主成分logistic回归模型的餐饮商务信息意识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273-275.

[2]王梓,高金萍,陈钊.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建设与优化研究———从供应链上的信息正向传递与逆向追溯角度的解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28-129.

贸易管理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物资贸易企业;管理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物资贸易企业已成为促进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并在加快物资流动的环节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对于加快提升物资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物资贸易企业管理的意义

对于物资贸易企业的管理工作来说,结合物资贸易企业的实际情况与生产需要是非常重要的。这主要体现在:(1)管理是物资贸易企业实现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物资的前提条件,要保证物资贸易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2)做好物资贸易企业的管理工作,可以帮助企业改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从而促使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3)加强和注重物资贸易企业的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推动企业的敏捷化管理与市场竞争力。

二、在物资贸易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的管理措施在物资贸易企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物资贸易企业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重供应,轻物资

重供应和轻管理的现象在我国物资企业较为普遍,不论是企业的领导层还是实际的生产层,一旦由于物资供应不足给生产工作造成延误,各部门都要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

(二)管理配套设施不足

由于相关领导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加之对其资金投入力度不大,一定程度地限制了管理工作。

(三)管理人才较为匮乏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物资贸易企业管理人才匮乏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严重缺乏。导致相关负责人虽负责了相关的管理工作,但由于其缺乏系统专业与专业的培训,因此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往往仅凭自身经验而非管理理念。(2)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老化较为普遍,难以接纳“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管理理念。(3)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资贸易企业依然无法实现与快速物流市场的接轨,导致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着普遍对第三方物流产生较大的抗拒心里。

三、“互联网+”背景下物资贸易企业管理措施

物资贸易企业管理措施:财务融资、物资供应、财务控制、客户管理合一,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一)财务融资管理促进物资贸易企业良性循环

对于物资贸易企业来说,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保证与之相适应现金流的增加,进而促进企业不断向着良性循环方向的发展。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全面推进财务融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物资贸易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市场规模中,资金的流入速度远远低于流出的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物资贸易企业资金断裂风险的产生。因此,为了稳定企业中的现金流,物资贸易企业可将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引入到企业中,从而促进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和升级,以提高物资贸易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占有率。加强财务融资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优势:(1)财务融资管理可帮助物资贸易企业实现资源互补的优势,同时在现有基础上与对战略投资者进行再让利,以解决物资贸易企业在财务融资管理中的筹资问题和偿债风险能力。(2)通过与战略投资者的长期合作,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投资者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3)使其能与企业站在统一角度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而非只注重眼前的微小利益。(4)可促进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战略投资者的合作,由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渐转向融资管理模式,并通过延长赊销的期限解决物资回笼周期长的难题,从而有效缓解资金流转的难题。

(二)物资供应管理实现物资贸易企业持续发展

对于物资供应管理,物资贸易企业必须要与供货单位之间制定出互惠互利的合同,合同的内容要以双方之间的信任和许诺为原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1)物资贸易企业要与供应商之间建立长期伙伴合作关系,如通过相关的联谊活动达成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以更好地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或阻碍。(2)组建专门的人员,形成团队合作小组以快速、准确地解决物资供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及时地更新物资的管理设备,让互联网技术可以为物资贸易企业与供应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财务控制管理提高物资贸易企业运作效率

物资贸易企业要想在“互联网+”背景下获得长足发展,不仅要以财务融资和物资供应管理作为出发点,还要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管理,进而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运作效率。对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成立风险控制小组。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物资贸易企业在处理财务风险的问题,企业要发挥以董事长为带头的防控小组。其中,在其他成员的建设方面,可以由财务部长、物资管理总经理、财务成本核算主管等人员组成。(2)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健全和完善严格的物资采购制度,规避和减少物资管理人员违规违纪现象的产生。对此,企业中的每位工作人员都应签署《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以形成清廉的企业管理文化,从而保证每一位员工都能遵纪守法。对于违背物资管理规章制度、徇私舞弊及违法的人员要予以严肃的处理,并将管理制度与薪资制度挂钩,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减少和避免工作人员为了眼前利益而做出有害公司形象的事情,降低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3)为了进一步的加强物资企业员工财务风险意识,可以定期地向员工开展风险防范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学习文化学习氛围,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

(四)客户关系管理助推物资贸易企业生存发展

客户关系管理在物资贸易企业中占据关键地位。在物资贸易企业管理工作中,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是围绕如何扩大客户的占有率而开展的,而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也需遵循“客户为中心”这一原则。例如,市场环节主要依靠潜在客户资源来获取;销售环节主要依靠潜在客户的消费动机;服务环节主要依靠的是通过对以上潜在客户实行优质服务而形成企业的有效客户资源。也就是说,处理好物资贸易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管理,才是企业的生存关键。自物资贸易市场在我国兴起以来,其不仅受到了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间的在宏观政策影响,同时还因各种影响因素的出现而促使出现了多样性特征。当前,物资贸易企业管理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质的日趋完善,物资贸易企业正在由传统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向灵活多变的卖方市场发展,而企业在争取新客户过程中成本就在随之增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物资贸易企业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其中,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效地降低了企业在挖掘客户资源的过程中的成本。面对物资贸易市场的多元化,企业要更好地处理与客户间的关系管理,就必须首先要妥善解决如何让潜在客户成为自身有效客户这一管理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高质量服务对物资贸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管理工作作为物资贸易企业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了企业的生存方向与发展方向。因此,只有统一思想和提高认识,并以财务融资、物资供应,财务控制及客户管理的全过程的管理模式为出发点,才能帮助企业真正步入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中,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大的价值与优势,进一步促使企业不断的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1]孙丽.物资贸易企业财务控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121-122.

[2]葛翀鸢.客户关系管理:物资贸易企业制胜的关键[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7(04):99-102.

贸易管理范文4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也加深了各国市场间的互相依赖,国际贸易的发展规模也随之逐渐扩张。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也取得了不小的发展成果,并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但各种风险监控问题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

国际贸易;风险控制;外贸企业

作为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风险监控也能够为相关贸易风险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各企业有效抵御国际贸易风险的重要手段,并在外贸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各企业应对当前国际贸易风险监控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科学有效的监控措施,进而促进我国各企业国际贸易风险监控水平的逐步提升。

一、我国外贸企业遭遇贸易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

国际贸易业务存在着象征性交货、先货后单,以及单货分离等基本特征,并逐渐由商业信用向银行信用转移。同时,每笔交易的顺利完成都需要涉及到进、出口商、商检机构、海关及承运人等各方当事人,以及多方、多国交接、文化和法律方面存在的差异等复杂且多变的环境。而且客观存在的风险何时、以何种方式发生,有多大发生概率,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都是不可预测的,因此,从客观因素方面来讲,国际贸易风险具有一定的潜在性,不受当事人的控制[1]。

(二)主观因素。

1.在人员防范意识上。

作为外贸事务的关键内容,对于风险防范,很多企业还缺乏正确的防范与规避意识,过于追求市场与成交量的开放与增加,而往往忽视了各项交易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或者总是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对于一些国际贸易风险防范手段也缺乏正确认识,也无法科学、灵活利用这些防范手段,对潜在的风险给予良好的抵御和防范,也未做好心理和措施方面的准备。

2.在风险监控组织制度上。

风险防范组织机构缺位,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我国外企当前风险防范管理存在的最典型、最普遍的问题。一直以来,我国大多数外贸公司实施的运行机制都是以外销员为核心,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也主要取决于业务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好坏。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不仅无法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监控和预警,对于已经产生的风险也难以做到科学、及时的控制与处理。面对国际贸易风险也常常处于一种不设防的状态,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各种风险在外贸企业经营、交易中发生的概率[2]。

3.监控方法上。

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市场中,都存在经营状况不理想、客商资信不良,或者是无法支付货款等现象;甚至在交易中还存在一些运用假单据、假发票等情况。同时,一些企业对客户信心管理系统的不重视,在交易前没有对其经营现状,以及商业登记等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调查,进而频频遭遇外贸风险。

4.风险防范人才的严重缺乏。

风险监控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而要想进一步提升外贸风险监控水平,其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较强的责任心等。而就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风险监控来讲,严重缺乏展业的风险监控人才,在这种背景下,不仅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损害,也制约着外贸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加强国际贸易监控的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计划书,增强外贸企业员工的风险监控意识。

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监控计划书,能够引导每位员工充分明确相关监控目标与要求。其计划书首先要对风险监控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外贸易的重要性进行陈述。同时,还要详细讲解风险监控机构在整个外贸经营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引导其机构领导明确自身职责。而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其风险监控计划都要清楚表达出高层领导对于风险监控和财务处理措施研究的重视,进而在为相关监控工作开展提供重要依据时,不断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与规避意识[3]。

(二)建立完善的国际贸易风险预警系统。

主要包括:风险信息,而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又涉及到信息收集,以及存储、处理子系统;风险判断。其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推断和分析风险、机会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影响与联系,并对其发现趋势进行科学预测;风险识别。该系统又包括风险判别、评价和跟踪监督的等子系统;风险信息输出与报警。该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输出相关预警信息,对相关决策提供一定提示,以确保在相关风险出现时,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处理。该系统中存储了多样化的备选对策、方案等信息,一旦出现风险问题,该系统能够及时提供科学的处理对策方案,或是参考[4]。

(三)建设完善的风险监控体制。

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以及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环境,各外贸企业也频繁面临着更加多样的风险,因此,外贸企业要想对各类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监控,对风险监控体制的建设就要给予足够重视,并推动相关风险监控工作向制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为此,各外贸企业应对垂直于水平管理有机结合的风险监控机制,以及管理体制进行不断完善,外贸企业领导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不断加强对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与引进,从而逐渐建立起一直高素质、高效率,具有极强战斗力的风险管理队伍。同时还应该注重风险监控制度的制定,并引导相关工作人员明确自身风险监控职责,并根据各职员的岗位职责,在相关贸易环节的风险监控工作中实施责任制,进而使各个环节的贸易风险都能够得到科学监控,而各项监控工作的开展也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以此来确保风险监控工作的顺利、严谨进行。

(四)适当增加风险监控人员。

风险经理领导的成员主要包括保险、索赔经理,以及预警防损经理等[5]。主要是因为随着外贸企业的不断发展,面临的风险也越多、越大,需要承担的风险监控与管理任务也在随之不断增加,相应的企业风险监控组织结构也就越来越复杂,因此,为了确保各项监控与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展开,应适当增加一些风险监控工作人员。而在其组织机构中,风险经理不需要对其细节给予过多的处理,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各风险监控人员策划及执行风险监控计划。

三、结语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外贸企业不仅要注重新型产品的开发,以及产品质量的提升,还要针对国际贸易市场及自身发展情况,对怎样科学、有效降低和避免贸易风险进行深刻分析,而且只有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准确把握,才能够对风险进行最大限度的规避,并为我国外贸企业赢得更好、更长远的发展前景。

作者:孙建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建功,米家龙.国际贸易风险监控问题探讨[J].企业家天地,2013,8:16~18

[2]胡大江.面向双重风险的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

[3]胡大江,任玉珑,陈学梅等.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4:71~73

贸易管理范文5

关键词:VMI;跨国贸易企业;独特性;实现过程;管理要素;信息系统

20世纪80年代,欧美学术界就提出过VMI的管理模式,即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模式。目前VMI在分销链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但目前的研究方向基本侧重于快消品的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二元管理,即供应商如何利用零售商的仓库存货资料作为存货、补货的决策分析,供应商被要求赋予责任来管理零售商的产品。但目前尚没有出现对跨国贸易企业的VMI管理模式较为深入的分析和实践上的拓展。本文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研究。

一、跨国贸易企业VMI管理的独特性分析

目前的VMI研究主要侧重于传统的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快消品管理,前者通过分享后者对其开放的库存消耗信息来决定补货的时机并确保随时补充零售商的商品消耗。而对于跨国贸易企业,其客户很大一部分是制造型企业,又由于其属于跨国采购,供应链相对较长,不可控因素较多,故此其VMI实践上有一定独特性:1.对二级供应商的关注。传统的供应商-零售商的VMI研究中,并不特别关注二级供应商,因此本文研究中,引入了二级供应商这一因素,本文中可理解为跨国贸易企业的供方。因为跨国贸易企业不自主生产商品,因此其二级供应商的供货周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2.对物流运输的关注。传统的供应商-零售商的VMI研究中,一般默认为供方和客户均为同一物流区域甚至就在客户处的仓储区域,因此对供应商的物流运输周期的关注度相对低,而跨国采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海运或空运的所需要的时间,就中美贸易来说,一般的海运周期小路桥联运约需要25到30天到门,空运到门需要5~7天。这些因素都将最终直接影响对客户补货的及时性。3.客户的类型不同。区别于直接面对传统分销零售类的客户,跨国贸易企业很大一部分是面对制造型企业,其销售的产品并非最终投入使用市场的最终产品,而是属于供应链其中一环上的阶段性的产品。假设一个快速消费品的超市断货,那么客户无法及时地买到该商品,但假如一个工厂客户因为断货而停产,那么对其本身和其上游的供方将会是巨大的损失,因为供方往往会承担巨额的停机损失费和空运费。4.产品定制化程度不同。传统VMI研究中,供应商会同时将同一种产品为多家零售商储备库存进行VMI的管理。跨国贸易企业在此方面也很类似于传统的VMI模式,但不同的是,由于其产品很大程度上具有针对某一家客户定制的唯一性,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产品涉及专利和竞争决定的,所以维护的库存的模式虽然类似,但很大部分的产品却很可能只提供给某一家客户来使用。这就对其产品库存管理的精度有着更高的要求。叠加更下游客户所做预测的精确程度,跨国贸易企业整体供应链各环节需要控制的风险点多于传统的VMI模式。5.信息系统化程度。传统VMI研究所涉及库存产品的POS和条码扫描以及互联网信息系统化管理方式可以被广泛使用,而跨国贸易企业由于上述提及的产品特性、客户类型等原因,很大一部分尚未进行信息系统化方面的整合。

二、过程研究方法介绍

为了研究适合于VMI模式下的跨国贸易公司的管理过程及其管理要素,作者将使用过程管理的研究方法。根据《ISO9000:2000》标准的术语解释为,体系是建立在以过程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之上。伦多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HenryM.Kim在其文章《常规质量模型及ISO9000要求》中也强调:要控制质量就要控制过程。(这里,作者演绎为要控制跨国贸易企业VMI的管理绩效就要控制好过程,而要控制好过程,则必须对过程相关的重要的管理要素进行提炼和分析。)在标准术语中,过程是指将一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如果说每个企业活动的总过程是由各分过程组成的,那么上一个分过程的输出则是下一个分过程的输入,而各分过程则是由不同的管理要素作为支撑的。

三、跨国贸易企业VMI的实现过程及其管理要素分析

1.跨国机械贸易企业VMI的管理过程。a)客户使用产品,VMI仓库将消耗信息及现有存货数量通知跨国贸易企业的总部;b)后者通知其远在国外的采购分公司的采购人员;c)分公司采购人员释放新订单给其二级供应商;d)当新订单下达后,二级供应商需要根据采购人员要求的交货期交货并按时送达指定出口港口,此时,跨国贸易企业的海外分公司的物流部门已提前按照分公司的采购部门的发货计划订好舱位,通过履行出口报关(分公司)、进口清关(总部)手续,总部物流部门会在货物清关后进行内陆运输将这批货物在其VMI仓库的库存下降到安全库存之前送达。e)贸易企业的总部对其采购国分公司付款;客户对贸易企业的总部付款。2.管理要素分析。a)在“1.a”过程中,VMI仓库和跨国贸易企业总部之间普遍采用EDI的传输方式。但传统供应商-零售商模式的VMI管理过程中,其产品特性决定了双方往往都可以很便利地具备共享的信息系统平台以便使双方的数据传输系统化、及时化并提升补货决策效率。比如海尔就是和其分销商分担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费用以期实现双赢。同时,很大程度上供应商和零售商模式的产品往往可以在最终客户购买时应用POS、条码扫描技术来同步实现出库和销售的系统采集活动,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和准确程度。因此,跨国贸易企业总部和第三方VMI仓库之间是否需要构建对接的API(API:ApplicationProgram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以便仓库数据直接生成公司总部的出库单据进而下推生成销售记录是此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管理要素;b)在“1.b”过程中,应完全可以建立总部和分公司之间的共享系统,从而使出库数据自动从既有库存中冲减;c)在“1.c”过程中,对二级供应商的产能状态的把握,对不同二级供应链的不同的交付周期的把握是重要的管理要素。同时,订单批量、再订货点、不同客户不同的安库存水平、运输周期、现有不同产品的不同库存水平将综合决定公司的整体订单计划,因此,此过程的这几个管理要素均非常重要;d)在“1.d”过程中,对即将集港的货物的组织和订舱计划将是此过程的管理要素。e)价格管理和现金流管理。针对“1.e”的过程,跨国贸易中采购国分公司需要给总部开具形式发票,而发票价格并非针对客户的销售价格,而是一个采购成本价格并附加一定的总部指定的费(也可称为分公司的利润)后的中间价格;而总部则需要管理销售价格。当采购价格发生一定的变化后,采购国分公司需要和总部之间保持联动,以便销售价格相应同步地对客户做出调整;现金流管理方面,采购国分公司需要针对采购计划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采购预算,以便总部结合客户的应付状态对整体资金的有效利用做出相应准确地把握。f)新产品开发和认证以及图纸的管理。在过程“1.c”中,当采购人员需要对一条新的供应链释放新订单时,应可从开发部门处及时得到该供应链认可或尚未认可的通知,避免不被认可的供应链被错误地使用;图纸的管理方面,当某个新产品的最终版本的图纸被客户认可后,即需要对该图纸变更做出管理。这是为了避免错误的图纸被供应商在生产中使用。g)产品质量的验收。过程“1.d”中,当订单被制作完成后、工厂发货集港之前,采购国的质量人员需要对产品进行必要的验收。对不合格品做出拒收处理,此时,物流部门需要联动地调整之前所订的舱位及相应的报关信息。

四、总结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贸易管理范文6

关键词:国际贸易;客户信用管理;收汇管理;现存问题;防范措施

一、引言

国际贸易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高国际领域竞争力的表现。然而,在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和国际进口贸易都日渐繁荣的背后,我国经营国际贸易的风险一直居高不下,这令出口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尤其是资金能力较弱的企业惶恐不安,其也是无数专家学者亟待钻研探讨的话题之一,更是值得企业员工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针对国际贸易经营中的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两个潜在风险较大的版块进行具体探索,找出企业在这两个管理版块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相应的强化措施设想,希望对企业合理规避和降低风险、保证企业稳定盈利、促进企业持久健康的发展有所帮助。

二、国际贸易企业的客户信用管理与收汇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对外商资信的深入调查

企业风险意识淡薄是当前国际贸易企业中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不力的重要原因,且企业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不全面也是国际贸易风险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国际贸易中买卖交易方均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历经时间相对国内贸易更长,潜在风险更大,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档案,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不全,客户信誉不良,欺诈行为极为常见。就相关资料来看,我国已经建立全面信用监管体系的出口企业约为15%,其中,具有外资背景的跨国企业比例高达85%。可想而知,在风险来临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不能幸免于难。一旦出现问题,应收账款就变成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烂账、坏账,对资金转化能力较弱的企业来说,甚至会遭遇濒临破产的险境。

(二)法律和维权意识不强,债务追讨不力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法律知识欠缺、维权意识不强是企业面临较大风险的重要因素。对于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国际客户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寻找与国际客户合作的机会极为不易。因为资源限制往往忽略了对客户信用的深度了解,甚至对客户的具体情况模棱两可,仅依据客户所提供的信息与之签订合同,导致财务状况不良或者信誉不佳的客户抓住企业的漏洞,在签订合同、结算付款等重要环节故意打压,甚至逃账赖账,造成企业的损失。国际贸易能够扩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中谋求更多的利益和利润,但是交易过程复杂,风险更高,企业稍有不慎就会面临巨大的损失。而企业对国际贸易的法律条例缺乏详细了解,不能及时掌握一些国际惯例,致使企业即使面对客户欺诈行为也无所作为,债务追讨不力,对于企业外贸经营具有很大的阻力。

(三)缺乏完善的国际贸易信用保障机制

国际贸易信用保障机制不健全一直是令企业忧心的问题。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不胜枚举,但是真正有能力建立完备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的企业并不多见。企业信用的维护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国家法律机制的保障。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有且仅有一家政策性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信用机制与政策的建设依然停滞不前。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完善的国际贸易信用管理机制就是企业在全球经济市场航行的“救生衣”。客户信息调查本身存在很大的困难,信用决策系统缺乏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严重“短板”,企业对信用不良的客户缺失有效的追踪调查,逃账坏账现象只会愈演愈烈,很多企业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中小型企业甚至只能面临破产的窘境。

三、提高客户信用管理与收汇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管理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全面的客户信用档案,完善客户信用管理机制是企业提高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需要自上而下、上行下效,有序进行,企业管理者要具备风险防范意识,促进企业工作人提高对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客户既是国际贸易企业的重要财富,又是企业风险的主要来源,因此,业务人员在寻找客户时,要全方位了解客户信息,及时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对客户的信誉状况、财务状况都做好详细分析,在合作中争取更多的利益。建立客户跟踪调查系统,及时了解客户支付动态,针对客户信用等级设置不同的支付期限,最大程度的降低账目风险。财务人员应当建立清晰的收汇管理体系,及时跟踪漏账、坏账,尽可能的补救账目,并对产生漏账、坏账的客户及时标记,避免二次损失。

(二)提高法律和维权意识,建立收汇预警和应对机制

国际贸易中要提高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企业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建立收汇预警和应对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应对措施。企业应当聘请法律顾问或者专家为企业人员进行国际法律知识培训和国际惯例科普,以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拓展维权渠道,可以多家企业联合抵制信用不良的客户,及时传递交流客户信息,共同降低风险,减少企业损失;建立应收账款预警指示,及时关注客户拖延账款的借口,对客户突然搬迁、更换银行账户、变更付款方式或者联系方式等行为及时进行风险预警,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风险;同时,建立完善的应对机制,一旦出现逾期不付款、屡次催促无效等情况,就要启动追讨债务的应对机制,例如,通过申请法律仲裁、业务人员自行追债、委托第三方追债等有效方式降低应收账款风险;要提高对国际债务的重视程度,克服跨国追债的法律障碍,尽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追讨债务,规避企业收汇风险。

(三)合理利用现有信用保障机制,建立规范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完善新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务必建立和完善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机制。对于企业自身来说,要建立和规范信用管理制度,要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负责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和监督,更要将重心放在企业客户信用管理上,负责处理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在客户信用评价和收汇管理上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的矛盾。要帮助相关部门完善企业客户信用档案,监督相关部门跟踪调查逃账、赖账的客户。要负责培训和指导业务人员加强对客户的信用分析,提高业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收汇监控制度,对账目跟踪、监控、追讨做出明确的执行计划,提高债务追讨效率,帮助企业完善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促进企业发展。

(四)加强政策扶持,推广利用出口信用保险

完善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虽然现有的国际贸易信用管理机制和政策较少,但依然有巨大的机遇和潜力,所以,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合理利用现有信用机制所提供的帮助,借助出口信用保险保驾护航,尽可能的规避诸多风险因素,化解出口贸易中的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提高收汇管理能力。推广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是出口企业加强客户信用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国际贸易是践行中国对外开放的实际表现,对外出口企业更是对外开放政策的践行者,开拓国际市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坚定目标,有效的收汇管理是企业“走出去”的资金实力依傍,是企业提高资金利用率的原动力。信用保险就是企业保护资金安全的保护伞,也是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的有效方式,企业应该加大推广利用信用保险,完善企业管理。

四、结语

完善企业的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及时降低企业对外贸易的风险,是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并及时付诸行动的重要内容。完善企业客户信用管理机制能够降低企业坏账、烂账的发生几率,促进企业提高收汇管理效率;建立严格的收汇预警和应对机制,依靠法制保障和健全收汇管理,为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二者互相关联、相互促进,企业应当统筹兼顾,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梁艳.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2]刘梅.论我国外贸客户信用风险管理[D].华东理工大学,2016.

贸易管理范文7

关键词:煤炭贸易企业;资金管理;完善措施

在煤炭贸易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加强资金管理是重中之重,比如巩固客户资信基础管理、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合理安排资金、加强风险管理等,促进煤炭贸易企业资金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避免企业遭受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煤炭贸易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信用管理尚未落实到位

现阶段,我国一些煤炭贸易企业极容易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比如风险管理意识和短期利益等,没有对客户信息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很难对客户实际经营情况、资金情况等进行充分了解,进而在煤炭销售过程中,极容易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的出现。同时,一些煤炭贸易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较不完善,内部基础管理较为薄弱,企业各个部门职责分工也出现了不协调现象,极容易导致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出现。

(二)资金管理模式较为粗放

对于煤炭贸易企业来说,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销售量情况,在自身资金管理中,仅仅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一些企业在增加销售量的驱使之下,对赊销方式进行了广泛应用,以此来进行销售,进而大大增加了企业应收账款,影响着资金利用率的提升。同时,部分煤炭贸易企业在资金管理和应收账款回款方面,缺少规范化的管理,账款管理奖惩机制较不完善,账款回收较为滞缓,导致企业诸多企业被占用,甚至会演变成坏账,引发财务风险。

(三)市场把握的精准度严重不足

对于煤炭来说,是国家能源的一项重要来源,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是,在2016年,我国煤炭企业亏损面已经达到90%,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各国煤炭需求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我国煤炭企业对市场需求情况没有做到充分掌握,从而造成市场供大于求现象的出现。

(四)库存结构不合理

如果库存结构的合理性难以保证,极容易占用大量资金,而且还要支付大量的保管费,严重阻碍着资金的正常周转和运行,特别在超期库存或滞销库存情况的影响下,极容易带来企业经济损失。对于煤炭贸易企业来说,也极容易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

二、煤炭贸易企业资金管理的完善措施

本文以华电集团北京燃料物流有限公司为例,作为专业公司,对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深化煤炭运营体系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华电集团燃料物流公司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加强了资金管理,制定了相关优化措施,大大提高了该公司的资金管理效率,实施效果显著,为公司发展提供了长足的发展和动力。具体来说:

(一)巩固客户资信基础管理

首先,煤炭贸易企业要充分了解供货企业煤炭价格、经营状况等信息,给予产品质量一定的保障,并避免市场价格出现频繁的波动现象。其次,对于企业相关资信档案,煤炭贸易企业也要不断进行完善,充分了解客户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等信息,结合客户企业实际情况,为制定赊销限额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促进交易活动的顺利开展。最后,煤炭贸易企业要注重内部管理,结合不同部门的职责,制定出可行的考核方案,保证工作人员较强的工作热情和潜能。

(二)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控制制度

煤炭贸易企业要加强资金管理控制制度的构建,将“三流整合、部门整合”等作为关键点,也就是说,在煤炭销售过程中,要整合好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等,促进煤炭销售环节的顺利进行,将资金管控过程保持在可控状态内。结合煤炭贸易企业的业务现状,识别出煤炭销售的关键路径,将关键定位为合同管理、煤炭发运、票据结算以及资金回收等,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其框架图如图1所示:

(三)合理安排资金

首先,要注重应收账款回笼,将回收管理和考核落实到位,引导销售部门及时结算好销售款项,并加强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进行相应的核算,保证货款数据高度的精准性,防止出现呆账、坏账等现象,确保资金正常运转。例如,以华电集团北京燃料物流有限公司为例,在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实施了事前预防、过程控制以及事后管理等,比如在应收账款的过程控制中,该企业管理者高度重视监控赊销过程,在产生赊销的订单阶段、申请阶段以及资金回收阶段中,加大了监督管理力度,进而将企业应收账款能力提升上来。而且该企业财务部门,注重催缴产生应收账款的客户,保持密切的沟通,引导客户积极清偿欠款,给予企业应收账款回收一定的保障。其次,要贯彻落实好量入为主原则,结合企业需求,对资金进行合理调配。煤炭贸易企业,是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重要连接纽带,属于中间商,必须要协调处理好企业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之间的关系,并且获得理想的资金收益,避免资金风险的出现。

(四)加强风险管理

1.构建资金风险评估机制

煤炭贸易企业要加强资金风险评估机制的构建,对风险进行全面、细致地评估,进一步强化企业资金管理力度。同时,对于企业贸易部门来说,必须要对客户调查、签订合同以及履行合同等,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准确判断所收集的风险信息。此外,企业还要对合作伙伴经营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如果出现资金风险,要将相关贸易业务撤销出去,确保企业资金正常周转。

2.制定资金风险处置预案

煤炭贸易企业要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制定资金风险处置预案,形成更为完善的资金风险管理体系。首先,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变化,要制定相应的风险预案,避免资金风险的出现;其次,在市场价格方面,要制定风险预案,要与贸易合作伙伴保持密切的协作,及时调整价格,避免价格波动损失现象的出现。最后,结合贸易合作伙伴合同违约,要制定相应的风险预案,一旦出现违约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比如停止预付款等,以此来避免风险的出现。例如,以华电集团北京燃料物流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制定了《华电集团北京燃料物流有限公司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首先,针对投融资、战略管理、融资性贸易等风险,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其次,合理安排全面风险体系建设进度,以便于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在2017年3月份,公司组织全体财务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相应制度的学习和教育,比如集团公司融资性贸易、设立小金库等,引导财会人员树立高度的资金管理意识。

(五)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动

煤炭贸易企业要全方位、多角度领域地分析市场需求,将客户结构调整至最优化状态,并不断扩大销售渠道,降低对钢厂和电厂的依赖程度,向市场提供更多适宜的产品。同时,还要加强“供应链经营”,借助煤炭工序合作关联性,加强相关产品交易,比如钢材、水泥以及铁矿石等,进一步延长业务。同时,不断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提高对商品煤质量考核的重视,将质量超标扣款现象的出现降至最低。在本区域,结合煤炭品种和经营规模等,做到综合、全面评估,与相关企业及时签订协议,并加强销售方式的应用,以此来对本区域煤炭资源进行整合,在“区域”模式的影响下,更好地管理本区域煤炭销售,获得较强的市场话语权。此外,加强直销贸易,保持与煤炭生产企业之间密切的交流,免去中间商环节,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

(六)加强库存风险管理和控制

在贸易企业中,一项重要特点就是流动性,合理库存量和库存结构,对于提高企业流动资金利用效率具有极大的帮助。首先,对于所备库存来说,要具有明确的销售对象、客户群体等;其次,结合采购和销售等实际情况,要不断对库存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将存货资金占用调整到最佳状态;再次,要避免出现库存跌价风险,争取供应商保价政策,对于大宗商品来说,要加强套保工具的应用,以此来避免跌价风险的出现。最后,企业财务部门、采购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等,要保持密切的交流和协作,合理进行存货,以免影响到企业流动资金。

三、结束语

总之,在煤炭贸易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加强资金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避免出现经营风险,从而为煤炭贸易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机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姬纪清.新形势下地方国有煤炭集团资金管理的思路探索[J].经贸实践,2018(23):147.

贸易管理范文8

客户经理必须深入调查,掌握客户的实际经营、关联关系及海外关联公司的情况,分析客户贸易周期、经营特点、资金需求和盈利模式的合理性,核实客户交易真实性。对客户关联统一授信、国际贸易融资的授信额度审查、审批,应严格把关。在信贷审查过程中,对申请人关联企业的不良征信、重大涉诉执行、外汇结算量与海关数据不匹配等潜在风险信息,加以整合并充分评估风险。加强贷后管理,注重追踪信贷资金的真实去向,追踪交易货物的来源和去向。

二、完善管理约束机制。

建立适应贸易融资全流程控制要求的管理机制,在对授信主体控制的基础上,加强对业务全流程各个环节的控制。清晰界定岗位职责,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在岗位履职考核和不良贷款问责方面加大力度,杜绝重要环节岗位人员不履职的情况,以切实降低对关联授信及关联交易、客户承债能力及授信担保条件、贸易背景真实性等方面的风险容忍度。修改现有的绩效指标考核体系,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和风险状况,科学确定业绩指标增长率和内控管理考核占比的权重。

三、强化从业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