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德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班级德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班级德育

班级德育范文1

对目前流行诸如《七色花》、《三克的梦想》等几部微电影进行细品,可总结出微电影具有以下的几点特征:

1.微时间

一般来讲,微电影的时间都在三十分钟内,和普通电影相比,有较短的观看时间。学生因为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学习上,上网、看电影和电视的时间,则是非常有限。微电影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非常合适的一种形式。

2.微话题

微电影有着涉猎广泛的题材,和普通电影相比,其话题与真实生活更加的贴近。“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德育的根本路径,而微电影恰恰吻合德育的教学理念。

3.德育教育功能

一些微电影尽管短小精悍,却又不露痕迹,能极好的诠释生活的酸甜苦辣,让人更深刻的体味,而微电影的这些特点,又恰恰契合了班级德育教育,在班级的德育工作中,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浆,为德育工作注入了活力。不单单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而且还将传统的班级德育教育无趣和陈旧的模式进行了改变,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班级微电影与德育的契合

如何发挥微电影德育教育的功能,使其更深刻的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更好的生活和学习,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本文作者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逐渐的摸索出一些经验。

1.鉴别微电影的内容

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多微电影并非适合小学生观看,所以必须认真挑选电影内容,由班主任严格把关,可遵循以下原则来选择微电影:一是由微电影内容决定德育主题。根据微电影的内容,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贴近,而又值得讨论的话题,如珍惜拥有和快乐生活等,尽管从表面看,这些都是较大的话题,但经过微电影的演绎之后,却变得有声有色、能够触摸。利用微电影,将班级德育教育的视角向现实生活转化,对儿童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珍惜当下,并且能展望未来。

2.确定播放微电影的时间

对微电影进行观看和评论的最佳时间,应选择在班会课上。如果学生集体表现出色,那么作为对学生的一种奖励,也可在其他活动或者是利用午餐后的时间进行播放,这种意外带来的惊喜,会使学生特别的喜欢,在观看微电影的时候,也会非常的投入。

三、班级微电影德育的实践

微电影是生活场景的浓缩,与生活实际相契合,围绕微电影开展德育工作,可帮助学生从学习课堂知识向日常生活延伸。而如何在学生的德育生活中,使微电影能够以一种立体的形式存在?可进行系列的延展活动,使微电影的德育途径对学生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1.写观影心得

在班级微电影德育实践中,所开展的第一项延伸活动,就是让学生立足于喜欢的视角,记录心得,也就是写影评。影评的形式不必拘泥,可从多个角度去写,如微电影的呈现方式、主题、人物和内容等等。首先,培养学生对微电影的兴趣,当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微电影之后,就会尝试对微电影剧本的创编,因为微电影的素材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待于学生去发现和挖掘,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创编微电影,而享受实践的过程。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同时还在创编剧本的过程中,进一步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微电影的德育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2.走进生活,拍摄微电影

班级德育范文2

在实际的班级日常活动中,应充分发挥班主任效应的育人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班主任;管理教学;德育渗透

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学是学校的灵魂,如果一所学校失去了德育教学,那么这所学校就不称其为合格的学校,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走向社会后他们的价值观取向和人生观都将是扭曲的,与社会的主流将格格不入。如果学校的班级管理跟上了,那么培养的学生就是合格的公民,他们将来一定是遵纪守法的人,是社会的主流,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的建设者。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班级管理,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利用所带课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当中

现在的教材里面,将思想教育贯穿于其中的不多,那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很难寓学生的班级管理于一体,除了思想品德课以外,班主任肩负着相当的分量。好的作品本身就是教育人的,也就是说有育人的功能,所以我们必须明白这一点,才能理解班主任的育人功能。班主任的育人功能,需要我们挖掘处处都是育人的材料和场所。班主任教师在备主题班会课的时候,在备写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在脑子里面想清楚,这节课我们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德育,计划在哪个教学目标上来实现这个目标。比如要在时代背景的大环境下实现德育教育,假如你是一位语文教师,那么你在介绍作家作品的时候,就突出这方面的功能;假如你是政治教师,那就结合课本内容,将德育始终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如在教“伟大的民族”相关内容时,当讲解到人品时,就不能不谈到民族气节问题,“大丈夫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如果没有了这样的民族精神,那我们怎么能够战胜日本法西斯呢?我们的民族怎么能够复兴呢?中国梦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所以这种精神依然是我们今天说必备的素质之一。课文内容本身所抒发的思想情感就是对学生的教育,尊老爱幼,关爱他人。在道德越来越缺失的今天,这种以关爱他人为主题的课文,是值得学生好好学习的。从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德,这才是班主任工作的本质所在。

二、将德育渗透在情感教育当中

班主任的最大特点就是他的情感教育远远大于其他任课教师的情感教育,其他的课目没有主题班会这么具有强烈的情感功能,班主任教师要抓住这方面的优势,对学生强化教育。班主任的情感最能打动学生的情感,从而对学生熏陶感化,形成无形或者有形的影响。几年下来,学生就跟班主任一个秉性,可见其影响之深。班主任要抓住好的作品对学生情感教育。假如你是一位语文教师,就可以用古诗词曲赋里的思想情感,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如《岳阳楼记》的教学,范仲淹的思想情感就是旷古未有的,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学习范仲淹的这种胸怀天下苍生,心系天下黎民的思想,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因为外物的变化或者是自己情感的得失而患得患失,要经得住大风大浪的颠簸,要经得住功名利禄的诱惑,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自己思想的净土,不使自己迷失于物欲横流的乱世当中。这种思想情怀,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最好的材料,如果教师能把这种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末,我想学生的世界观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将德育渗透到课文的思想情感中去,是水到渠成的事,教师要常抓不懈,一以贯之。所以,班主任根据自己所带课程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事。

三、将德育渗透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

班级活动作为学生展示靓丽风采的最佳的一种形式,应该说要经常性地开展,小到班里的小组活动,大到学校及全县的各种赛事,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渗透教育的好时机,班主任一定要利用好这样的机会,这样的平台,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班级里面的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因为这是彰显班级凝聚力的机会,也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机会,更是对学生的心灵、思想、情感、行为、意志等方面的影响,所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要借助每次班级活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教育。班级活动最常见的就是每天的晨会,有的班级是一日常规教育,有的是班级是经典文学作品朗诵,有的理想教育活动等,这是很好的德育渗透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思想的教育,教育他们尊老爱幼、关爱生命、热爱自然、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像这种活动如班级朗诵比赛、书法竞赛、文艺晚会等,都是非常合适的活动。学校里的活动,其实就数班级活动最频繁,也最具有特色,班主任要充分利用难得的机会和场所,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教育,让他们形成作风优良、学风优良的光荣班集体。

四、将德育渗透在各种形式学校活动中

学校活动是学生很愿意参加的活动,因为是班级和班级之间在竞争,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是很好的锤炼。如像每年的清明扫墓活动,就是对学生爱国思想的最好的教育。班主任要利用当地的爱国基地,适时地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让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的身体里充满正能量,少点社会阴暗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我们这儿的红西路军烈士纪念馆,是国家级的爱国教育基地,是对学生理解当年的红军的知识是很好的地方,也是增长学生历史知识的起点,是最好德育渗透教育的基地。通过这样的教育,爱国的元素就渗透到学生的骨子里头,将伴随他们的一生,影响他们的思想生活一生。春学期的风筝比赛活动,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很好的机会,尤其是现在崇洋媚外的风气盛行的时代,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其实,班主任教师可以用来教育学生的机会和场所非常多,就如我们高台县每年举行的端午赛龙舟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参加,去亲身体验一下传统文化的氛围,感受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感受五千年文明史的光辉灿烂。像这些点点滴滴的思想教育的题材,完全可以渗透在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这种思想的渗透,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是任何说教无法替代的。因此,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就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作者:李德文 赵慧芳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三中学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班级德育范文3

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开展一系列让学生自行筹划、组织、分工和合作的班级活动,使学生们进一步亲身体会到自己的思想言行对周围同学的影响,从而增进班级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逐步认识到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别人负责,进而逐步提高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并树立或重构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自由与纪律、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等各方面关系的意识。继而营造和谐融洽的集体氛围,逐渐将众多的个体思想情感和目标聚集为班集体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目标,变生活图享受、学习不刻苦、组织散漫、纪律松懈、不关心他人、狭隘自私、甚至个人主义的思想意识为自觉地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并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荣誉联系起来,把自己融合于集体之中,最终把集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的成长目标,从而达到集体与个人同步发展。

二、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当前高速发展、高度竞争的社会对人才方面的需求,不仅仅是对其专业知识的认同,还是对其综合知识结构的考量,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更是要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此,大学生要具备广泛的知识范畴,除其自身的努力奋斗外,还需外界力量给予其学习的机会与场所。班级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可以在活动过程中使大学生主动或者被动地去接触新事物,感受新领域,传递新信息,并从中获取立足社会、开拓事业所需的多行业知识与经验。从而使大学生不但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并加以深化,还能更多地了解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弥补课堂所学之不足。又能使同学之间进行必要的探讨切磋,互相启发,弥补个人先前所学的不足,从而丰富个人的知识领域,拓宽知识面,进而增强他们感知和适应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使之最终成为促进社会发展所需的“后备人才”。

三、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优化大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不同于枯燥的政治说教,也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解,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真实生活,更加贴近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能够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这就使我们能够引导他们的成长路径,促使他们得到良性发展。由于当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个性夸张且迥异,又因其家长的高度重视和自身努力,使之具备了一种乃至多种特长。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既能避免那些忍受不了院校里清规戒律的学生逃到缺乏温暖、缺少引导的歧途上去,又能使他们各自找对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既能使那些爱文学、好体育、善书画、嗜科技的不同兴趣爱好者和懂管理、善组织的能力特长生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又能使老师们较清楚地了解到每个人的长处与短板,从而可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既能使那些外向的、善于展示的大学生们得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与舞台,又能使那些内向的、不善交往的大学生们走出自己的“圈子”,步入班集体的“洪流”中;既能促使大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个体特长得到进一步发挥,身心得到愉悦与发展,又能达成教育之最终目的———素质教育。

四、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比任何外来力量的干预都来得更为直接、更为有效。这是因为他不但获取了所需的知识与经验,更懂得和掌握了如何使自己进步的方法。为此,通过开展班级活动,进一步锻造大学生的自主能力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当大学生个体把自己置身于班级活动时,他会切实感受到活动所营造的和谐与进步氛围,会深刻体会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会自然地把活动中的表现与自身的利益、自身的荣辱以及自身能力的提高联系在一起,同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给予主动的关心和积极的参与,以体现自身在班集体或者活动中的价值。这就促使大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在活动中加强了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学习乃至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且也能激发他们在下次活动中自主地参与制定并努力完成班级活动计划,进而达到缩小与他人差距或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最终“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当然,良好的自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还需在众多的、有意义的班级活动中及在班主任的引导和激励下逐渐得到培养与加强。

五、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和发展

班级德育范文4

关键词:班级日常管理;德育教育;渗透路径

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像是尚未扬起的风帆、一张崭新的白纸,恰当的德育教育能引领他们驶向正确的方向、绘制出宏伟的人生蓝图。班级管理是小学教育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利用班级管理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以及学校教育的发展均有重要促进作用[1]。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有效的德育教育可提升学生道德素质,提升学生责任意识与参与热情,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活动中,从而实现良好班级氛围、文明班风的创建[2]。

(一)发展学生素质能力

小学生正处在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所受的教育会直接影响学生性格、价值观、行为习惯的形成,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在以往班级管理模式下,教师过于强调班级的纪律性,以小学生行为守则、班级管理规范教育、要求以及约束学生,教导学生成为一个遵守纪律规则的好孩子,但却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团体意识、创新意识、思想价值观念等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导致学生素质能力发展受限,也给班级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带来负面影响[3]。因此,于小学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品德教育优势,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与习惯,提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班级管理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的能力素质实现综合发展。

(二)培育正确思想价值观念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基本认知形成,智力得到发展,对于一些事物、现象开始具备自己的看法,同时自身的惯有思维也开始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个性鲜明。尽管小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提高,但小学生并不具备高水平的是非辨别能力,因此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错误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因此,在小学阶段,学校、教师树立起正确的德育观念,并通过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培养,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认知水平、是非辨别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4]。

二、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渗透现状

(一)德育渗透意识不强

在应试制度、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小学教育一贯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同时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最终的升学考试服务,在管理过程中注重纪律性,不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且小学教育工作者对德育教育的认知与理解普遍不够深入,在推进、落实德育教育方面积极性不高,因而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无法实现有效渗透。具体如在日常管理中,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安静,保持教室清洁,但却不愿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德育教育在小学生中的影响力有限[5]。

(二)德育渗透方式单一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教育制度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以及素质教育的推广均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要求其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管理形式,并立足小学生个性特征,积极探索实施新型教育方式,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实现对学生有效的教育培养。但实际上,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形式仍相对单一落后,除日常通过制度守则对学生进行管理、约束外,还有就是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且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主要渗透途径也是班会,再无其他,渗透途径相对单一。在德育教育方法方面,以文章教育、口头教育为主,方法单一落后,难以调动学生兴趣,德育教育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与途径

(一)建立完善班级内部的德育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推进均需要有一套安全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做保障,做引领。为此,在推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实际,着意于班级德育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这种对规章制度进行硬性、具体的规定,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树立一个正面标杆,增强学生守则意识,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学生能明白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违规违纪的,从而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自觉规范、约束自身行为,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二)注重细节管理,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在校期间,班级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场所,班级的软硬件环境、班级文化、班级氛围,都会给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对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不能只注重纪律的维护,还要重视班级文化环境、基础设施布置等一些细节问题,并在将其落实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增强学生纪律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集体意识、班级荣誉感,促进学生各项优秀品质的养成。具体而言,教师要将德育教育渗透于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环境建设、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活动等,通过无处不在的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与氛围中养成优秀的思想品质与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名文明守礼、积极进取的好学生。具体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创建符合自己标准与心意的班集体。在日常管理中,教师可适当将班级管理权力、活动交给学生,如鼓励学生协作制定班级制度规范、选择班歌等,从而增强学生集体意识与班级荣誉感,让学生真正感到班级是自己的“家”,从而能自觉规范、约束自身,为班级的管理、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让自己的优秀品格在潜移默化间形成。

(三)开展多样化德育教育活动

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要想实现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有机渗透,仅通过班会、口头说教等方式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相关教育人员必须提高认识、创新管理思想、充分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开展多样化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与情境中亲身体验,从而实现对相关思想道德观点的正确认识与深刻感悟,最终促进学生优秀品格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如教师可合理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小活动,让学生做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小小保卫者,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植树、捡拾垃圾等活动正确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真正树立起环保意识,在日常能做到不随手丢垃圾,不攀折花草,随时随地保护自然环境。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需积极创新优化德育培养方法与模式,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灵活性与丰富性,从而促进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高。

(四)教师以身作则,发挥典范作用

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度、认可度极高,甚至许多小学生对教师怀有一种崇拜心理。这意味着,教师的一言一行、行为规范会对小学生产生广泛且深远的影响,要想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同时促进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渗透、落实,教师就必须不断完善自身,不断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身,确保一言一行均符合规范、努力让学生在自身人格魅力的影响下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具体而言,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做到行为举止有涵养、说话吐字有礼仪、衣着打扮整洁得体,同时职业素养高尚,不仅学识渊博且品德高尚,工作态度端正,有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既能做学生的导师又能成为学生的朋友,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自身的德育理论知识,完善德育教育方法,同时端正自身的思想行为,提升自身素质能力,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同时,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增长见识,要不断反省自身,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发展情况,不断调整班级管理方案与德育培养计划,进而促进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与渗透。

(五)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落实人文关怀

在以往班级管理模式下,教师过于强调班级的纪律性,但不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健康,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在推进素质教育、提倡德育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应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管理中应对学生的情感、心理状况给予关注,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加强对学生心理的疏导与情感的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立足学生心理特点与学生生活中的困难,给予学生正确、及时的引导与教育,让学生在教师的关怀之下感受道德与教育有机结合的融合感,同时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之下培养学生品德、意志,促进学生健全人格与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教师需立足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特点、德育教育要求,充分整合有利教学资源,积极寻找班级管理工作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点,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梁剑仪.学生自主管理在德育实践中的运用分析[J].才智,2019(23):47.

[2]刘莹莹.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215.

[3]王文德.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管理的探究[J].亚太教育,2019(7):32.

[4]李慧燕.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6):24.

班级德育范文5

关键词:德育;班级文化;策略研究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有机融合,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价值形成有重要影响。在班级文化创建中,班主任要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实现班级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

一、德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

教育为先,育人为本。在班级文化建设及德育工作中,班主任首先要教育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班主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并将其体现在班级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于道德培育的实践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班主任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建设班级文化,培养学生德行,引领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班主任要践行立德树人,坚持价值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中,这对全体师生的思想、认识、观念及行为都会产生深刻影响。班主任要引导每一位学生养成优良品德,从内心深处增强提升品德素养的自觉性。

二、德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价值导向原则。学生时代的道德素养对个人的未来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才。价值导向原则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开展德育活动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班主任要用正向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使德育活动在学生心中播种、发芽和长大,引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良的品德,从而塑造美好的品质,并自觉落实到培养品德的行为实践中,实现价值导德。其次是全员参与原则。全员参与原则是班级文化建设中开展德育活动的重要依托,班主任要保障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活动的机会,并且能在活动中形成感悟、获得体验、提高品德。例如在班级标识的设计、班级规则的制定、班级活动的组织和班级环境的美化等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能够深入其中。班主任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全体师生共同打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再次是活动多元原则。班级学生各有特点,班级文化各有不同,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德育活动也要采取多种形式,班主任要积极创新和探索,活动形式。从活动范围来讲,可以有小范围的相互交流,也可以有大群体的广泛参与;从活动形式来讲,可以是室内的图书角、主题班会,也可以是室外的实践活动、体育比赛;从活动内容来讲,可以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可以是对祖国未来乃至于全球发展的展望和憧憬。

三、德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

第一,班级精神。班级精神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营造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指导着整个班级的管理和发展。建设班级精神首先要确立班级发展理念,明确班级发展目标,确定班级发展方向,统一班级文化认同;其次要设计具有班级特色的标识,包括班名、班徽、班训、班歌等;最后要加强班风及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增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育积极向上、崇尚道德、努力进取的班级风气,打造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第二,班级制度。班级制度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为班级的管理和发展提供规则和约束。班级制度需要班级成员共同参与制定,从而提升学生对班级制度的认可度,并能自觉遵守,进而引导班级成员的行为规范。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班级组织结构、班级运作流程等,对班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可以有效激发班级成员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第三,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在学科教学以外的时间组织的教育活动,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学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班级活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且乐在其中,这是学生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四,班级环境。班级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和物质设施等,能够提供教书育人的氛围。整洁、温馨的班级环境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更快取得进步,而拥有良好精神风貌的师生又反过来可以推动班级环境的优化。班级环境建设要注重细节,包括教室墙壁的布置、桌椅的摆放等,班主任要带领学生努力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氛围。建设班级环境不仅要注重显性环境,更要注重隐性环境,要让学生在教室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班级环境建设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理念和学生特点,打造具有特色的环境文化,推动班级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德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实现策略

第一,课程养德。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德作用,挖掘相关课程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构建与核心素养相契合的课程体系,并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实现特色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班主任要将课程教育作为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重要载体,在国家教育理念和学校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建构意义深远、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德育课程,从而实现课程育人的终极目标。

第二,文化润德。班级文化润德是要在鲜明的价值认同中,持续发掘群体中的德育要素,包括心系国家、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等,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育德之风,将自主育德的种子植根在班级文化深处。班主任要善于结合班风、学风建设,营造德育文化氛围,形成提升全体师生道德素养的精神力量,让班级成为育人场所,人人成为道德榜样。文化润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不断为之追求和探寻。

第三,活动悟德。体悟式德育活动是一种充满乐趣、生动活泼的育德载体,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提升道德素养。在活动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系列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和学生相互尊重、共同成长、一起提高。在重要的节日、纪念日、主题日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集思广益设计主题、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并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级活动既要寓教于乐,又要防止流于形式,要强调活动取得的成效,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磨炼品德意志,提高道德修养。

第四,实践育德。品德培养要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因此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重视社会实践对提高学生品德的作用,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参加社会实践有机融合,例如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题实践活动,利用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创新实践基地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

第五,治理赋德。治理赋德是通过推进班级治理现代化,改革班级德育教育模式,并在优化班级治理中,赋予学生必备品德养成的动能。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在班级共同事务管理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激发班级活力,提高班级治理水平。治理赋德离不开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教师要制定完善的班级规则,在全体师生之间形成广泛认同,并让所有人自觉遵守制度规范,将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具体细节之中。

五、结语

文章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探索了将德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模式。班主任要优选德育工作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文化润德的育人功效,以班级文化润泽学生的道德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陈卉.价值导德: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班级育德[J].中小学班主任,2021(7).

[2]杨浩波.凭己所长,做有活动创新能力的班主任[J].中学教学参考,2021(12).

班级德育范文6

关键词:开展班级;德育工作;初中

一、前言

根据调查表明,在很多学校都出现过很多师生冲突的现象,师生之间没有良好沟通,尤其现在初中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和富裕家庭,学生特点差异较大,导致德育工作在班级中进行得并不顺利。但是这些家庭的孩子还是有相同点的,那就是都渴望被爱。因此,教师必须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内心想法。要做好工作的重要一点就是抓住学生的共同点,做好感情投入,用最认真的情感面对学生。

二、德育工作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在校园中,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是每个学校的德育目标,也是每个班级管理的基本标准。学生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无论在学校或者是公共场合中,都应该遵守文明行为守则。虽然看起来是日常小事,但是能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人格。随着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班级的文化管理也逐渐受到重视,在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是整个学校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基本道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品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积极、健康、热烈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德育素质提高。同时德育在班级管理中能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因此,德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班级的好与坏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三、有效开展班级德育工作的研究策略

(一)在实践活动中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太过普通比较单一,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非常枯燥,对于德育理念也比较难接受,这样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要改变德育教育的方式,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展开班级的德育工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通过班级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志愿者活动,比如到社区中帮助老人解决困难,陪老人聊天,或者可以组成小队为老人唱歌,很多社区的老人多数都是当过兵的,可以唱一些爱国歌曲,宣扬自身的爱国精神。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在帮助老人的同时还能完善自身的行为,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学习到奉献精神和展现自己的爱国精神。以公共服务模式强化学生的思想品质,使学生能树立良好的德育观,教师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

德育教育不仅是一项教学中的工作,还是一种理念和品德精神。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德育教育运用到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逐渐渗透,从而达到德育的效果,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德育思想理念。例如:教师在教学生物理的时候,可以将物理中一些著名的物理家发明史,详细讲解,讲解发明的人是谁,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发明时的环境情况怎样。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到了课堂知识,还让学生学习到每个发明家的探索精神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对发明家的毅力和能力感到骄傲和佩服。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物理的学习中,提升学习效率。德育教育在教学中能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充分吸收学习的知识,并且还能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从而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

(三)运用优质学习环境氛围熏陶学生

学生学习的环境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班级就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进行班级教学时,要观察每个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日常行为,然后对品德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其他学生以优秀的学生为榜样,鼓励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立一个文化一角,将一些著名的名言名句贴在文化一角中,比如,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样的句子。让学生随时都能进行阅读,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熏陶,也是对学生的一个提醒。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茁壮成长。

(四)在开展班级例会时教师以身作则

初中教学中,班级例会是必不可少的,是每个班级每周都会展开的班级会议。每次班级例会的主题都是由教师进行设定的,然后由班干部主持完成。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融入到班级例会中,同时要以身作则,在例会中将学生的不足指出,然后对做得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例如:在日常观察中,比如有的学生乱扔垃圾,在班级墙上乱写乱画,不重视公共设施,进行破坏。这样的情况发生时,不仅要立刻制止,还要对学生进行教育,然后在班级例会时要将这种行为指出来。对于平时表现好的学生,比如爱护公物,维持校园卫生,见到比较恶劣行为能够勇于制止,保护班级环境的学生,教师在班级例会上要着重表扬。并且教师在日常行为中要做到以身作则,当学生学习行为的榜样,这样才能在班级中开展德育工作。

四、结语

总之,初中时期的学生是建立学生个人品质、人格的重要阶段,教师身为班级的领导者,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教师要将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进行深刻的理解,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学中,运用各个途径将德育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同时德育工作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需要教师在教育中不断摸索前进,不断地累积经验,同时做好适合现在学生的德育工作。教师还可以根据需求不断开阔教育平台,让学生能得到更多锻炼机会,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理念和品德观念。

参考文献:

[1]金丰平.初中班主任开展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17(19):85+87.

班级德育范文7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学校”的初级阶段,再加上小学生年龄阶段较为特殊,所以其不管是独立思考意识还是辨别是非能力都尚未完全形成。班主任对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是学生学校里的“家长”。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教书、育人”的个人职责,除了要传授基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一、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般情况下,德育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部分。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传承[1]。其次是行为道德教育。行为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必须以相关行为规范为基础。再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人员,班主任还应注重对学生爱国精神、政治精神的有效培养,进而更好的帮助其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明确集体意识,尊重同学、热爱班级。

二、小学生德育教育渗透工作现状

(一)德育目标过于抽象化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很多学校领导、班主任都不能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将智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忽略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甚至一些教师认为德育教育只是一种“形式化内容”,其不存在实际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受到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长此以往认为思想道德教育不具备实际意义,进而降低了德育教育的关注程度,导致德育教育流于表面。

(二)德育内容科学性较差

德育教育科学性简单来说就是指当前德育教育内容符合当前学生心理状态发展规律,可以完全被小学生所内化吸收。不同时期的德育教育也都各不相同,当前德育教育必须要符合当前社会核心价值观念。但是纵观当前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不难发现,很多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将培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认识不到精神内容的实际意义。其中主要表现为: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师生距离较大、沟通效率低下等等。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

(一)对学生表现出关爱之心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管是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尚未发育成熟,所以与其他阶段学生相比,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内心较为脆弱,更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所以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当加大对小学生心理的关注程度,针对其近期表现情况,询问其心理状态,进而更好的保障其心理健康。不仅如此,作为班主任,应当从多个渠道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比如在我教三年级时,小明一直都是让所有教师头疼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是班里的“捣蛋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我去小明的家里进行了家访。发现小明的家庭条件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去他家时发现家里只有小明自己,我问小明:“家里就你自己吗?”小明说还有爷爷奶奶。不一会儿,小明爷爷奶奶遛弯回来了,我对小明的家庭情况进行简单了解发现,爸爸妈妈都在北京打工,平时除了过年过节,基本不会回来。再加上爷爷奶奶年纪过大,小明有什么想法也不敢说出来,怕爷爷奶奶担心,后来我问他为什么在班级里要捣蛋?小明说:“我只是想同学们、老师们关注到我”。针对此种情况,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将小明作为了关注重点,在期中、期末考试后都会对其各个学科成绩进行分析,然后对其进行针对性辅导。在辅导过程中我将自己定位为“朋友”,在说话过程中也都充满了关怀。在一段时间过后,小明不仅乖巧了许多,还在不断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

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原因,其在学习、生活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在此背景下,作为小学班主任,应当将班级环境建设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只有在轻松、有爱的班级环境中,才可实现对小学生的良好熏陶,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教师还应有目的的对学生的责任心、乐于助人品质进行培养,进而更好的保障当前班级整体精神风貌,为德育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班主任还应与学生家长加大联系频率,引导家长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校结合的德育教育方式,可有效保障当前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有效性,这对于推动学生个人素质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三)做到言传身教,提高自身修养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管理的主力军,更是德育教育有效渗透的保障者,是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引路人。所以,要想提高德育教育渗透有效性,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除了要传授基本的德育知识外,还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做到真正的“言传身教”。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当对自身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审视,进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小学生出现学习错误时,作为教师应当以耐心、爱心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并非一味责骂[2]。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必须要摒弃传统教育方式,不断丰富自身教学方式,学习新鲜教学模式,建立新颖教学观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生建立一个真正和谐、敢说的学习平台。所以,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会定期举办一次“敢说小勇士”活动,让学生对我日常工作中的缺点进行匿名投票,在投票活动后对学生写出来的缺点进行总结,一些学生很是调皮的写到:“老师笑起来太好看了,就是我们总让老师不开心。”还有一些学生说:“老师太严肃了,每次看到老师我都有点害怕。”在发现这些意见后,我对自己的管理、教学方式进行了完善,在日常管理中提高自己语言趣味性、在教育方式中选用了游戏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方式,有效拉近了师生距离,获得学生的理解与认同,进而更好的帮助其实现健康成长。小学德育教育对于教师本人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新时期下的教师,必须要以自身为切入点,推己及人。比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自身的穿着打扮为学生做榜样,在课下要主动帮助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补习,进而更好的渗透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四)开展有趣的德育活动

小学生年龄阶段主要是以主观思维为主。针对这一特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活动来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当前学生特点制作一些适合、有趣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活动氛围中受到德育教育。比如在五月一日劳动节、十月一日国庆节时,我带领学生开展了“我是小小劳动者”“我崇拜的爱国英雄”等多种主题活动,让学生以此为主体进行话剧表演或者演讲,在活动中实现德育教育渗透。不仅如此,通过表演形式还可充分发挥学生个人优势,提升其学习信心。同时在日常班级教学管理中我还经常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总结交流,针对学生存在的诸多不足,制定多种比赛,如:小组竞赛、歌颂祖国等等,使学生在比赛中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使其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通过竞赛活动,还可有效提升小学生学习自主性,激发其内心潜能,在此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保障竞赛活动有效性,在活动过程中我对学生的个人状态进行了实时观察,并加以适当引导,取得了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最后,学校还应定期开展一些德育活动。比如每年的三月份学校可以推出“学雷锋”活动,让学生对自己做的好人好事进行记录,然后将其切身感受进行记录;在八月份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给老人送月饼,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通过上述活动,不仅可有效提升学生个人道德品质,还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将其深入到教学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从各个方面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芳,来春旭.谈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56.

班级德育范文8

关键词:德育教育;班级管理;重要地位;落实

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应用德育教育管理班级,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培养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因为德育教育的好坏往往决定着学生以后的发展情况。班主任为提高德育的实际成效和结果,应该重点落实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下面我就此话题谈谈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贯彻党的方针,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

初中班主任应该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学校应该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贯彻党的方针,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初中班主任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端正德育教育的思想,把德育教育摆在重要地位

学校的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涵养、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的功能是育人,因此班主任必须将德育工作摆在重要地位。

1.领导重视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保障

班主任要进行德育教育,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因为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推进是难以做好一项工作的,这句话是有一定根据的。因为假如学校领导不重视,只是班主任很重视这项工作,要知道班主任的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因此,要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就要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

2.班主任适当进行理想教育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据调查表明,一个人有了理想,才会有奋斗的目标。有了奋斗目标,在行动中才会有毅力坚持下去。在班主任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了解班里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人。班里开班会时,班主任可以让学生通过演讲“我的目标”、“我的兴趣爱好”等题目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有了奋斗目标,才会认真努力地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热爱学习的态度。

3.班主任适当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

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而初中学生就需要通过德育教育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了。班主任适当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因为初中生还处于思想活跃时期,班主任在教学中诱导学生做合适的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4.班主任做好榜样教育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初中学生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在思想上也会有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心态。因此,班主任在平时教学中不能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误就否定他,而是要对他进行耐心细致地教育,发现他身上的优点并对其进行鼓励。在日常学习中,要让学生形成以优秀学生为榜样的学习状态。在学习中学习他们优秀的方面,促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三、通过综合考试提高学生德育思想,落实好德育教育工作

在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表现,在其他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平时表现量化管理。以一百分作为基础分,看看到学期末时哪位同学得的分数最高。班主任用这种方法可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学生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了违规违纪的事件就会扣除相应的分数,如果学生做了有利于班集体发展的事就会对其相应地加分,班主任通过分数可以衡量一个学生在班里的表现情况,这对班级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期末考试时,班主任可以将学期末的综合得分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以及其他先进的依据。德育教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非常关键,它的重要性涉及做人、做事、做学问等很多方面。据调查显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离不开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因此,班主任应该落实好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德育工作应抓住时机,例如国内、国际发生大事件时,班主任如果能够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就达到了相应的德育效果,这种教育方式学生也易于接受。如我国的“神州十一号”发射成功时,班主任应该及时将喜讯与学生分享,并且共同与他们探讨老一辈科学家为国家献身的精神,让其树立一种热爱奉献、认真学习的态度。这种德育教育方式遵循了以人为本的准则,进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总之,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是众所周知的,因为德育教育情况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德育教育的落实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变革,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切实做好班级德育教育工作。目前许多班主任都在想方设法地管理好班级,而德育教育就非常适宜班级管理。因此,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是需要落实的。

参考文献:

[1]朱爱民.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加强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