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德育范例

班级德育

班级德育范文1

对目前流行诸如《七色花》、《三克的梦想》等几部微电影进行细品,可总结出微电影具有以下的几点特征:

1.微时间

一般来讲,微电影的时间都在三十分钟内,和普通电影相比,有较短的观看时间。学生因为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学习上,上网、看电影和电视的时间,则是非常有限。微电影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非常合适的一种形式。

2.微话题

微电影有着涉猎广泛的题材,和普通电影相比,其话题与真实生活更加的贴近。“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德育的根本路径,而微电影恰恰吻合德育的教学理念。

3.德育教育功能

一些微电影尽管短小精悍,却又不露痕迹,能极好的诠释生活的酸甜苦辣,让人更深刻的体味,而微电影的这些特点,又恰恰契合了班级德育教育,在班级的德育工作中,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浆,为德育工作注入了活力。不单单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而且还将传统的班级德育教育无趣和陈旧的模式进行了改变,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班级微电影与德育的契合

如何发挥微电影德育教育的功能,使其更深刻的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更好的生活和学习,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本文作者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逐渐的摸索出一些经验。

1.鉴别微电影的内容

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多微电影并非适合小学生观看,所以必须认真挑选电影内容,由班主任严格把关,可遵循以下原则来选择微电影:一是由微电影内容决定德育主题。根据微电影的内容,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贴近,而又值得讨论的话题,如珍惜拥有和快乐生活等,尽管从表面看,这些都是较大的话题,但经过微电影的演绎之后,却变得有声有色、能够触摸。利用微电影,将班级德育教育的视角向现实生活转化,对儿童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珍惜当下,并且能展望未来。

2.确定播放微电影的时间

对微电影进行观看和评论的最佳时间,应选择在班会课上。如果学生集体表现出色,那么作为对学生的一种奖励,也可在其他活动或者是利用午餐后的时间进行播放,这种意外带来的惊喜,会使学生特别的喜欢,在观看微电影的时候,也会非常的投入。

三、班级微电影德育的实践

微电影是生活场景的浓缩,与生活实际相契合,围绕微电影开展德育工作,可帮助学生从学习课堂知识向日常生活延伸。而如何在学生的德育生活中,使微电影能够以一种立体的形式存在?可进行系列的延展活动,使微电影的德育途径对学生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1.写观影心得

在班级微电影德育实践中,所开展的第一项延伸活动,就是让学生立足于喜欢的视角,记录心得,也就是写影评。影评的形式不必拘泥,可从多个角度去写,如微电影的呈现方式、主题、人物和内容等等。首先,培养学生对微电影的兴趣,当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微电影之后,就会尝试对微电影剧本的创编,因为微电影的素材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待于学生去发现和挖掘,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创编微电影,而享受实践的过程。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同时还在创编剧本的过程中,进一步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微电影的德育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2.走进生活,拍摄微电影

班级德育范文2

在实际的班级日常活动中,应充分发挥班主任效应的育人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班主任;管理教学;德育渗透

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学是学校的灵魂,如果一所学校失去了德育教学,那么这所学校就不称其为合格的学校,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走向社会后他们的价值观取向和人生观都将是扭曲的,与社会的主流将格格不入。如果学校的班级管理跟上了,那么培养的学生就是合格的公民,他们将来一定是遵纪守法的人,是社会的主流,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的建设者。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班级管理,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利用所带课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当中

现在的教材里面,将思想教育贯穿于其中的不多,那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很难寓学生的班级管理于一体,除了思想品德课以外,班主任肩负着相当的分量。好的作品本身就是教育人的,也就是说有育人的功能,所以我们必须明白这一点,才能理解班主任的育人功能。班主任的育人功能,需要我们挖掘处处都是育人的材料和场所。班主任教师在备主题班会课的时候,在备写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在脑子里面想清楚,这节课我们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德育,计划在哪个教学目标上来实现这个目标。比如要在时代背景的大环境下实现德育教育,假如你是一位语文教师,那么你在介绍作家作品的时候,就突出这方面的功能;假如你是政治教师,那就结合课本内容,将德育始终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如在教“伟大的民族”相关内容时,当讲解到人品时,就不能不谈到民族气节问题,“大丈夫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如果没有了这样的民族精神,那我们怎么能够战胜日本法西斯呢?我们的民族怎么能够复兴呢?中国梦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所以这种精神依然是我们今天说必备的素质之一。课文内容本身所抒发的思想情感就是对学生的教育,尊老爱幼,关爱他人。在道德越来越缺失的今天,这种以关爱他人为主题的课文,是值得学生好好学习的。从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德,这才是班主任工作的本质所在。

二、将德育渗透在情感教育当中

班主任的最大特点就是他的情感教育远远大于其他任课教师的情感教育,其他的课目没有主题班会这么具有强烈的情感功能,班主任教师要抓住这方面的优势,对学生强化教育。班主任的情感最能打动学生的情感,从而对学生熏陶感化,形成无形或者有形的影响。几年下来,学生就跟班主任一个秉性,可见其影响之深。班主任要抓住好的作品对学生情感教育。假如你是一位语文教师,就可以用古诗词曲赋里的思想情感,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如《岳阳楼记》的教学,范仲淹的思想情感就是旷古未有的,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学习范仲淹的这种胸怀天下苍生,心系天下黎民的思想,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因为外物的变化或者是自己情感的得失而患得患失,要经得住大风大浪的颠簸,要经得住功名利禄的诱惑,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自己思想的净土,不使自己迷失于物欲横流的乱世当中。这种思想情怀,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最好的材料,如果教师能把这种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末,我想学生的世界观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将德育渗透到课文的思想情感中去,是水到渠成的事,教师要常抓不懈,一以贯之。所以,班主任根据自己所带课程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事。

三、将德育渗透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

班级活动作为学生展示靓丽风采的最佳的一种形式,应该说要经常性地开展,小到班里的小组活动,大到学校及全县的各种赛事,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渗透教育的好时机,班主任一定要利用好这样的机会,这样的平台,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班级里面的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因为这是彰显班级凝聚力的机会,也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机会,更是对学生的心灵、思想、情感、行为、意志等方面的影响,所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要借助每次班级活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教育。班级活动最常见的就是每天的晨会,有的班级是一日常规教育,有的是班级是经典文学作品朗诵,有的理想教育活动等,这是很好的德育渗透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思想的教育,教育他们尊老爱幼、关爱生命、热爱自然、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像这种活动如班级朗诵比赛、书法竞赛、文艺晚会等,都是非常合适的活动。学校里的活动,其实就数班级活动最频繁,也最具有特色,班主任要充分利用难得的机会和场所,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教育,让他们形成作风优良、学风优良的光荣班集体。

四、将德育渗透在各种形式学校活动中

学校活动是学生很愿意参加的活动,因为是班级和班级之间在竞争,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是很好的锤炼。如像每年的清明扫墓活动,就是对学生爱国思想的最好的教育。班主任要利用当地的爱国基地,适时地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让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的身体里充满正能量,少点社会阴暗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我们这儿的红西路军烈士纪念馆,是部级的爱国教育基地,是对学生理解当年的红军的知识是很好的地方,也是增长学生历史知识的起点,是最好德育渗透教育的基地。通过这样的教育,爱国的元素就渗透到学生的骨子里头,将伴随他们的一生,影响他们的思想生活一生。春学期的风筝比赛活动,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很好的机会,尤其是现在崇洋媚外的风气盛行的时代,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其实,班主任教师可以用来教育学生的机会和场所非常多,就如我们高台县每年举行的端午赛龙舟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参加,去亲身体验一下传统文化的氛围,感受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感受五千年文明史的光辉灿烂。像这些点点滴滴的思想教育的题材,完全可以渗透在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这种思想的渗透,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是任何说教无法替代的。因此,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就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作者:李德文 赵慧芳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三中学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班级德育范文3

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开展一系列让学生自行筹划、组织、分工和合作的班级活动,使学生们进一步亲身体会到自己的思想言行对周围同学的影响,从而增进班级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逐步认识到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别人负责,进而逐步提高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并树立或重构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自由与纪律、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等各方面关系的意识。继而营造和谐融洽的集体氛围,逐渐将众多的个体思想情感和目标聚集为班集体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目标,变生活图享受、学习不刻苦、组织散漫、纪律松懈、不关心他人、狭隘自私、甚至个人主义的思想意识为自觉地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并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荣誉联系起来,把自己融合于集体之中,最终把集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的成长目标,从而达到集体与个人同步发展。

二、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当前高速发展、高度竞争的社会对人才方面的需求,不仅仅是对其专业知识的认同,还是对其综合知识结构的考量,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更是要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此,大学生要具备广泛的知识范畴,除其自身的努力奋斗外,还需外界力量给予其学习的机会与场所。班级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可以在活动过程中使大学生主动或者被动地去接触新事物,感受新领域,传递新信息,并从中获取立足社会、开拓事业所需的多行业知识与经验。从而使大学生不但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并加以深化,还能更多地了解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弥补课堂所学之不足。又能使同学之间进行必要的探讨切磋,互相启发,弥补个人先前所学的不足,从而丰富个人的知识领域,拓宽知识面,进而增强他们感知和适应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使之最终成为促进社会发展所需的“后备人才”。

三、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优化大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不同于枯燥的政治说教,也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解,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真实生活,更加贴近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能够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这就使我们能够引导他们的成长路径,促使他们得到良性发展。由于当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个性夸张且迥异,又因其家长的高度重视和自身努力,使之具备了一种乃至多种特长。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既能避免那些忍受不了院校里清规戒律的学生逃到缺乏温暖、缺少引导的歧途上去,又能使他们各自找对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既能使那些爱文学、好体育、善书画、嗜科技的不同兴趣爱好者和懂管理、善组织的能力特长生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又能使老师们较清楚地了解到每个人的长处与短板,从而可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既能使那些外向的、善于展示的大学生们得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与舞台,又能使那些内向的、不善交往的大学生们走出自己的“圈子”,步入班集体的“洪流”中;既能促使大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个体特长得到进一步发挥,身心得到愉悦与发展,又能达成教育之最终目的———素质教育。

四、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比任何外来力量的干预都来得更为直接、更为有效。这是因为他不但获取了所需的知识与经验,更懂得和掌握了如何使自己进步的方法。为此,通过开展班级活动,进一步锻造大学生的自主能力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当大学生个体把自己置身于班级活动时,他会切实感受到活动所营造的和谐与进步氛围,会深刻体会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会自然地把活动中的表现与自身的利益、自身的荣辱以及自身能力的提高联系在一起,同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给予主动的关心和积极的参与,以体现自身在班集体或者活动中的价值。这就促使大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在活动中加强了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学习乃至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且也能激发他们在下次活动中自主地参与制定并努力完成班级活动计划,进而达到缩小与他人差距或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最终“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当然,良好的自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还需在众多的、有意义的班级活动中及在班主任的引导和激励下逐渐得到培养与加强。

五、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和发展

班级德育范文4

关键词:素质教育;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引导者,对学生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在进行各项班级管理工作时,要能够着眼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期。对此,班主任要重视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要想让学生规范行为,教师先要使其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对此,班主任可以开展“日常行为规范培养”主题课堂班会活动,对“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进行讲解。其中主要包括“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诚实守信,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等五大方面的内容,在这五大类之下,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细节,比如:要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要收放整齐;要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要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要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等等。对于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班主任要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慢慢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时,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还要做到细心观察,耐心引导,对于学生们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要加以重视,及时制止,并进行思想教育。只有肩负起班主任的责任,其才能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促使学生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构建班级管理制度,加强自我约束

要想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为学生创设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班主任还要重视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发挥班干部和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班主任只有使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更自觉地投入到德育教育活动中。首先,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公约,比如:①不准无故旷课,有事需要提前请假,并经由班主任批准。②不准迟到、早退,要严格遵守学校的上下学时间,如有违反,将负责本班级的卫生清洁工作(一周)。③不准上课随意插话、睡觉或做出任何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如果被任课老师批评,那么当天将由该学生负责擦黑板任务。④不准打架、说脏话,如有违反,请家长到校面谈等等。无论是课堂纪律规范情况、轮流值日制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都要细致规划,并设定明确的奖惩制度,使学生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加强自我约束。同时,班主任还可组织学生共同实施“一日班长”制度,班级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一天班长,按照班级公约对学生进行管理,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一日班长”要进行记录。这样的班级管理方案,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规范同学行为,优化班级风气,能够使学生更能体会班主任的心情,并理解班主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对自我管理,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优化德育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感到亲切,并愿意相信自己的班主任,就能够更好地跟随其引导,参与各项德育活动、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对此,班主任要注重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温暖和威严,并从心底敬重老师。[2]为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首先,班主任要尊重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不同学生的人格、性格和爱好,并能与学生平等对话。无论是学困生还是学优生,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不以学习成绩论高下,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并帮助学生发扬自己的优势,使其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能够获得自尊和自信。其次,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温暖学生,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并能像朋友一样和他们进行交流,班主任要把学生视为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要用温暖、阳光和爱心去浇灌,精心培育,认真栽培。当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注和温暖,他们就会逐渐信任自己的班主任,并愿意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活动和德育活动中来。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好的,班主任需要日积月累,并不断吸取经验,完善相关教学活动。因此,班主任需要能够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并发挥自己的耐心、爱心、责任心,来面对教育教学工作,面对德育管理工作,面对广大学生。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促使小学德育发挥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曾柳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

班级德育范文5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学校”的初级阶段,再加上小学生年龄阶段较为特殊,所以其不管是独立思考意识还是辨别是非能力都尚未完全形成。班主任对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是学生学校里的“家长”。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教书、育人”的个人职责,除了要传授基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一、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般情况下,德育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部分。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传承[1]。其次是行为道德教育。行为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必须以相关行为规范为基础。再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人员,班主任还应注重对学生爱国精神、政治精神的有效培养,进而更好的帮助其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明确集体意识,尊重同学、热爱班级。

二、小学生德育教育渗透工作现状

(一)德育目标过于抽象化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很多学校领导、班主任都不能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将智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忽略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甚至一些教师认为德育教育只是一种“形式化内容”,其不存在实际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受到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长此以往认为思想道德教育不具备实际意义,进而降低了德育教育的关注程度,导致德育教育流于表面。

(二)德育内容科学性较差

德育教育科学性简单来说就是指当前德育教育内容符合当前学生心理状态发展规律,可以完全被小学生所内化吸收。不同时期的德育教育也都各不相同,当前德育教育必须要符合当前社会核心价值观念。但是纵观当前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不难发现,很多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将培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认识不到精神内容的实际意义。其中主要表现为: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师生距离较大、沟通效率低下等等。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

(一)对学生表现出关爱之心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管是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尚未发育成熟,所以与其他阶段学生相比,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内心较为脆弱,更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所以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当加大对小学生心理的关注程度,针对其近期表现情况,询问其心理状态,进而更好的保障其心理健康。不仅如此,作为班主任,应当从多个渠道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比如在我教三年级时,小明一直都是让所有教师头疼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是班里的“捣蛋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我去小明的家里进行了家访。发现小明的家庭条件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去他家时发现家里只有小明自己,我问小明:“家里就你自己吗?”小明说还有爷爷奶奶。不一会儿,小明爷爷奶奶遛弯回来了,我对小明的家庭情况进行简单了解发现,爸爸妈妈都在北京打工,平时除了过年过节,基本不会回来。再加上爷爷奶奶年纪过大,小明有什么想法也不敢说出来,怕爷爷奶奶担心,后来我问他为什么在班级里要捣蛋?小明说:“我只是想同学们、老师们关注到我”。针对此种情况,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将小明作为了关注重点,在期中、期末考试后都会对其各个学科成绩进行分析,然后对其进行针对性辅导。在辅导过程中我将自己定位为“朋友”,在说话过程中也都充满了关怀。在一段时间过后,小明不仅乖巧了许多,还在不断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

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原因,其在学习、生活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在此背景下,作为小学班主任,应当将班级环境建设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只有在轻松、有爱的班级环境中,才可实现对小学生的良好熏陶,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教师还应有目的的对学生的责任心、乐于助人品质进行培养,进而更好的保障当前班级整体精神风貌,为德育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班主任还应与学生家长加大联系频率,引导家长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校结合的德育教育方式,可有效保障当前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有效性,这对于推动学生个人素质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三)做到言传身教,提高自身修养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管理的主力军,更是德育教育有效渗透的保障者,是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引路人。所以,要想提高德育教育渗透有效性,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除了要传授基本的德育知识外,还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做到真正的“言传身教”。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当对自身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审视,进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小学生出现学习错误时,作为教师应当以耐心、爱心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并非一味责骂[2]。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必须要摒弃传统教育方式,不断丰富自身教学方式,学习新鲜教学模式,建立新颖教学观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生建立一个真正和谐、敢说的学习平台。所以,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会定期举办一次“敢说小勇士”活动,让学生对我日常工作中的缺点进行匿名投票,在投票活动后对学生写出来的缺点进行总结,一些学生很是调皮的写到:“老师笑起来太好看了,就是我们总让老师不开心。”还有一些学生说:“老师太严肃了,每次看到老师我都有点害怕。”在发现这些意见后,我对自己的管理、教学方式进行了完善,在日常管理中提高自己语言趣味性、在教育方式中选用了游戏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方式,有效拉近了师生距离,获得学生的理解与认同,进而更好的帮助其实现健康成长。小学德育教育对于教师本人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新时期下的教师,必须要以自身为切入点,推己及人。比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自身的穿着打扮为学生做榜样,在课下要主动帮助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补习,进而更好的渗透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四)开展有趣的德育活动

小学生年龄阶段主要是以主观思维为主。针对这一特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活动来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当前学生特点制作一些适合、有趣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活动氛围中受到德育教育。比如在五月一日劳动节、十月一日国庆节时,我带领学生开展了“我是小小劳动者”“我崇拜的爱国英雄”等多种主题活动,让学生以此为主体进行话剧表演或者演讲,在活动中实现德育教育渗透。不仅如此,通过表演形式还可充分发挥学生个人优势,提升其学习信心。同时在日常班级教学管理中我还经常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总结交流,针对学生存在的诸多不足,制定多种比赛,如:小组竞赛、歌颂祖国等等,使学生在比赛中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使其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通过竞赛活动,还可有效提升小学生学习自主性,激发其内心潜能,在此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保障竞赛活动有效性,在活动过程中我对学生的个人状态进行了实时观察,并加以适当引导,取得了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最后,学校还应定期开展一些德育活动。比如每年的三月份学校可以推出“学雷锋”活动,让学生对自己做的好人好事进行记录,然后将其切身感受进行记录;在八月份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给老人送月饼,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通过上述活动,不仅可有效提升学生个人道德品质,还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将其深入到教学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从各个方面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芳,来春旭.谈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56.

班级德育范文6

1.缺乏德育的班级管理目标

当前一些初中班级管理仍旧是以学生的智力教育为中心,班主任的工作重点以及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上,没有将德育全面纳入到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体系中,对学生的考核中对德育方面的考核内容也不够全面,这就导致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利于学生德育素质的系统培养。

2.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

有些教师在德育工作中没有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德育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学生是否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成绩是否理想以及班级活动是否积极参加等显性环节。而对初中生的心理状态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能通过有效的德育活动及时排遣和调节学生内心的不良情绪,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3.忽略了德育方式与方法的改进

受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的影响,目前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时,主要还是以“硬性管理“”强制性管理”方式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等因素,德育的方法过于单一,进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艺术性和有效性的策略

1.班主任要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产生相应的影响。德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注重班主任自身德育素质的提高,以良好的师德、深厚的理论、专业技能对学生进行德育,对学生多进行关心和爱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当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法出现异议时,要真正能放低身段,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个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德育形象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

2.情感激励,拓宽德育渠道

善于结合初中学生的兴趣偏好和情感特点,加强情感教育手段的合理应用,形成对学生情感发展的有效激励,这对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大有裨益。例如,为了有效培养班级学生的自信心,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特征和“闪光点”,然后在丰富的班级活动中让学生的个性特质得以充分展示,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时,往往会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得更加积极,让学生产生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巨大动力。

3.刚柔相济,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

如果班主任一味采取强制性的硬性管理手段,往往很难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这就要求初中班主任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多采取一些“柔性”管理手段,做到德育工作中的刚柔相济和艺术化处理,留给学生更多自我反思和主动进步的机会,激发出初中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这对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无疑能够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也更有助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4.活跃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协作意识

班级德育范文7

关键词:小学阶段;班级管理;班主任;德育融合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代教育就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动漫、游戏等外来文化的涌入,在父母的溺爱之下,一些学生的不正生活、学习之风开始肆意滋长,如学生之间的攀比、崇洋媚外、自私自利,以及缺乏对父母、家庭与社会的感恩等,任由这些事态发展,将为社会埋下安全隐患。所以,小学班主任教师,应该切实为孩子的将来负责,为教育事业负责,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素养,为国家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行是一个人最根本的内在品质,也是个体由内而外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在当前的教育进程中,知识固然重要,但人才最根本的前提还是德行能力的塑造。德育的力量自古以来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有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大有任人唯贤、以德服人,这都是德行品质在人才塑造过程中的重要启示。因此,在现代化人才建设的任务中,德育工作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而细化到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它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首先,德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思想,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正确的思想指引,久而久之能够自然而然地理解德育思想,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对人对事都能够端正态度,继而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奠定思想基础。其次,德育能够促进学生优秀行为的落实,构建突出的行为标杆。德育思想引导着行为,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在班集体中倡行德育,学生不仅能够看到和做到优秀的行为,而且能够在优秀的行为中汲取营养,建立自己心目中的行为标杆,从而促进行为习惯的提升,构建行为基础。最后,德育能够引导学生放眼广阔的未来,建立切实的人才梯队。德育是从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基础上教育人、培养人,它能够使得学生更加客观、公正、善良地看待和对待周围的事物,也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现在的困难和未来的目标,从而激活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的思维,使得他们心境更加开阔,视角更加独立,夯实能力根基。

二、班级管理中如何融合德育

(一)班主任教师要重视德育工作

班级德育工作不是某一学科的任务,也不是某一群体的任务,而是全社会的任务。而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班主任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学生的德育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对于德育工作的落实程度。而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班主任完全有条件和契机能够实施更加完善的德育活动,因此,班主任应当抓住班级管理的优良条件,从学生的根本出发,切实落实德育工作。而德育工作的前提,是高度的重视,因此作为小学班主任,教师要重视德育工作,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最终的德育成果。比如,教师对德育的重视,可以体现在对学生量化考核的严格要求上,如发现学生一次未佩戴红领巾、未穿校服、未正确佩戴校徽,以及不注意个人卫生等问题,对学生做出相应的扣分处罚,期中或者期末,对学生的量化考核情况做出统计,这些考核情况可以作为衡量一名学生在道德规范和意识方面的标准,又如,班主任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可以体现在与学校德育处领导的通力合作上,德育处的一些行政指令或者制定的校规、校纪等,一般会通过班主任教师传递给学生,所以,班主任教师如果真的重视班级的德育工作,自然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全体学生。

(二)班主任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只有热爱自己的国家,用心学习文化知识,强健身体,努力建设专业技能,才能在未来的时代用自己的综合职业技能建设魅力新中国。实现共同的愿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小学班主任教师要注重对班级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为学生铸就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对此,班主任教师可以尝试多种方法。比如,首先可以结合影视资料,如精选一些优秀的爱国题材影视作品:《亮剑》《地道战》《地雷战》《战狼2》《雪豹》等,利用班级教室内的多媒体技术,播放给学生观看,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另外,在观看结束后,还可以主张学生写作一篇爱国题材的观后感作文,让爱国的激情更加持久、绵长一些,对优秀的爱国主义作文,评选出来,张贴在班级教室内的墙面上,让爱国主义精神根植于每位学生的心中。再次,小学班主任教师还可以利用每年的特殊节日,如建军节、国庆节、清明节等,组织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比如,给烈士陵园的烈士们献花、扫墓,聆听导游介绍烈士们英勇作战,不畏强敌的斗争故事,再如,给学生布置家庭中观看国庆节大阅兵视频的作业,并要求学生写作观后感,这样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也是非常有效的。

(三)强化校园师德师风建设,为人师表

在班级的德育工作中,教师的一个举动,一个神态,一句无心的表达等,都是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的标杆,他们的是非辨别意识还很薄弱,不知道教师的哪些行为是好的,或者认为教师的所有行为都是好的,都是学习的模范,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一些不当行为,不当言论,如不文明的语言表述现象,就会传到学生的耳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当班主任教师发现学生说话不文明时,想要去纠正,往往会因为学生的一句“老师,你平时就是这样说的”而无力反驳,这便是教师在班级管理或者校园生活中,给学生树立优秀模范形象的重要性所在。所以,班主任教师乃至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都应当以高尚的师德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约束自己的行为。另外,教师与教师之间,还应当相互监督,相互评价,发现同事教师之间存在有伤师德师风的现象时,及时纠正,避免熏陶给学生。班主任教师平时可以多看一些关于教育、师德建设、优秀教师教学案例方面的书籍、杂志或者报刊,比如,《叶圣陶教育文集》《陶行知教育文集》《夏山学校》《让教育更明亮》以及《爱心与教育》等,这些都是出自优秀教师或者教育家的手笔,其中更罗列了教师与学生每天相处之中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给班主任教师以启发和深思,从而激励自己做有爱心、事业心和责任心的班主任教师。

(四)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渗透德育

在管理小学班集体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可能会遇到很多的突发问题,比如学生毁坏了班级的公共物品,学生在校园里打架或者是学生出口辱骂教师等,这些问题有时是一个两个单独出现,而有时则会借由某个时机一同出现,但无论是何时何地出现,班主任教师都应当借此恰当实施德育,采用查明原因,分析对错,讲解道理,公平论断的方式,让学生最终心服口服,避免教师一上来就是对学生批评、呵斥,这样只会加剧班级矛盾的产生。有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存在明显的偏向学优生的现象,而这无疑是火上浇油,让原本积累的矛盾对立的火焰,只会烧得更旺。比如,在一次的班级清洁清扫任务中,劳动委员给所有的同学都分配了劳动任务,正巧笔者没有其他的工作,于是自告奋勇地加入到和学生一同的劳动任务中。在大家都在忙碌的时候,笔者仔细观察,发现几名学生正踩着凳子想要去摘下墙面悬挂的名人相片,他们想把画像摘下来擦亮一些再挂上去。但是,这些同学的身高都不是很有优势。班长见状立刻上前,想要冲在同学前,帮助他们摘下来,可试了试,班长的身高也有劣势。笔者走过去要求替换班长,班长答应了但很可惜笔者还没有接到画像,班长已经松了手,于是画像被摔坏了。按照班级规章制度,毁坏公物是要照价赔偿的。第二天上课的时候,笔者带着一个新的画像到班里,并对学生们简单说明了一下,“同学们,上次清扫的时候呢,由于老师不小心,将班里的一个画像损坏了,于是我花费了80元重新制作了一个,算是弥补自己的过失吧!希望大家也要像我一样爱护公物,这样我们的班级才会更美好。”可能学生没有想到笔者会如此认真对待这件事,班级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时至今日,笔者依然觉得做学生的榜样,是推进德育的有效办法,结合这一班级的突发事件看,德育的效果会更好。

(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融合德育

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实施德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发生的一些新闻、实事、热点、焦点,倡导学生去分析事件的对错,因果,缘由,辩证的看待事件的始末,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让德育融合在班级管理中。比如引发各界关注的时代楷模张桂梅,她克服了无数的质疑与挫折,只为给贫困地区的学生构筑一条通往光明未来的道路,而构筑道路的过程是艰辛的,她克服病痛,四处奔波,秉持着一颗教育的初心不变,是尊重学生、尊重教育的表现。她的付出换来了无数山区学生喜人的成绩,这不仅仅是她的成果,更是教育初心的硕果。她通过默默无闻的付出,坚持自己的行为和信念,将艰巨的山区教育过程谱写成了感人肺腑的诗篇。教书育人是艰巨的,但战胜一切的信念是坚定的,不以事件之难而退缩,不以路途艰险而放弃,透过这样的社会热点和焦点的分析和理解,学生能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同时能够在其中汲取正确的信念和价值观,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爱护生命,是人生征途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奥运会的进展,去挖掘内在的体育精神,去发现奥运健儿的拼搏勇气和不懈毅力,在克服重重困难中突破自己,为祖国争得荣誉。这是民族团结的魅力,也是国家给予我们的信念。通过对奥运会等时事热点的关注以及热点话题的分享活动,学生能够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使得内心的爱国热情以及奋发向上的精神被激发,能够从烦琐的情绪中跳脱出来,以更加客观和综合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从而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以坚定追求未来成长的决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时代更是学生养成良好品德、素养、习惯的关键期,为了积极响应党的教育指导方针,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有德有才的接班人,班主任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一探索过程会多有坎坷,但不应松懈,不能放弃。

参考文献:

[1]楼春燕.德育进课堂 润物细无声:小学班主任德育之我见[J].新课程,2021(26):231.

[2]郭可文.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的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7):147-148.

班级德育范文8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这句话恰恰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便于德育的开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的时候需要重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德育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密切相关性,融入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也为融入生活化元素开展德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鉴于此,班主任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以班级导入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当在实际生活与德育之间,搭建一条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德育中的生活化元素,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

在班级德育过程中,笔者是有很深感悟的,我首先向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让学生跟随自己的内心进行填写,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充分表达。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建设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也为生活化元素在德育中的运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然后,笔者引导学生树立“尊老爱幼,爱护弱势群体”的基本理念,为学生绘上了和谐、友爱的思想底色,并且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自己以往在实际生活中做的符合德育思想的事情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生活化德育氛围。

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不是对某个人开展,而是依据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势,本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念,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开展的德育教育,因此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德育共同体”意识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所谓“德育共同体”,是指凝聚学生的德育共识,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统一的德育认知,从思想高度促进学生德育觉悟的提升。有鉴于此,班主任可以根据时展需要,首先丰富自身的德育教育理论、掌握多元化德育方法、营造班级德育氛围,切实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参与感、获得感,在此基础上为学生仔细甄别德育的基本内容,使学生能够在长久的熏陶之下,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觉悟,并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德育思想的重要性。“

德育共同体”带给笔者最大的感触就是,学生的班级认同感与凝聚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德育具有一个很强的优势,就是在思想上给予学生洗礼,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集体意识的培养有促进作用,这也使这种良性转变成为了可能。具体而言,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的人变得更多了,并且属于无偿帮助、不求回报的那种,在此基础上班级氛围十分团结友爱。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学生之间的矛盾也大大减少,因为学生具有了更强的“德育共同体”意识,消弭矛盾的方法也变得温和而简便。基于此,立足于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良性同学关系的构建也就水到渠成了。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班主任德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结合的突出优势,可以在德育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可视化、动态化的环境,便于班主任将更丰富、更多元的德育元素引入到课堂上,进而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参与感。除此之外,我国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这无疑为多媒体与传统文化结合开展德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此,班主任能够以多媒体设备为媒介,以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元素为基础,为学生奉上别开生面、趣味横生的德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