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教学范例

临床医学教学

临床医学教学范文1

【关键词】早期接触临床;医学教育;教学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启蒙导师

近年来,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开始在临床医学五年制培养中实施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模式。华中科技大学自2015年起,对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修改,增加了“早期接触临床的教育”第一阶段内容,即在临床医学五年制医学生第2、3学年基础医学课程学习阶段,每1~2周安排1个单元时间跟导师开展医疗见习,并按要求完成学生日志[1]。2016~2019学年,我们作为启蒙导师负责并完成了多名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实习带教工作。由于启蒙导师制度在五年制医学生培养中设立不久,教学内容和形式尚没有统一标准[2]。现将我们在带教实践中的经验与思考分享如下,希望对今后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的早期接触临床带教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早期接触临床实习的目的和特点

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强调建立早期基础课程和后期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而早期接触临床是医学生认识早期基础课程和后期临床实践之间联系的好方法[3]。与毕业实习不同,此阶段进行的临床启蒙实习,是在医学生学习了《医学导论》课程之后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是课外实践活动的必修内容[1]。早期接触临床,可促使医学生早期提高临床实践技能、增强职业责任感、提高医患沟通能力[4-5]。因此,此阶段见习主要应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为主,并始终贯穿对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2见习内容多样化

此阶段医学生结束了大学公共基础课程,进入了以基础医学课程为主的学习阶段。早期接触临床实习是低年级医学生直接接触临床并了解整个医疗体系运作的一个最初窗口。因此,见习内容一定要紧紧抓住以上特点,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兴趣,从而避免形式化、教条化。首先,见习内容不宜过于专业化,此阶段学生尚未开始学习内、外、妇、儿等临床专业课程,对疾病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自己或亲人的某些经历,如果实习内容过于专业化,像毕业实习那样开展,是不适合的。其次,要避免仅从自己专科角度出发。由于此阶段医学生尚未确立自己将来的亚专科方向,如果只让学生接触本专科疾病,也是不合适的。因此,我们建议实习内容可以涵盖这样几个点:第一,从了解科室和医院开始。早期接触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实践的第一步,他们对一切都感到非常新奇、陌生,学习收获以印象、体会、感受为主,很难得到具体的知识技能。首先,可以从了解医院及科室地理位置、空间布局开始,从门诊诊室、检查室、到住院部病房、治疗室等,让医学生站在患者的角度体验,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印象。然后再从科室文化、医院文化的角度进行介绍,培养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使命感。早期接触临床是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伦理人文教育的绝好时机和有效路径[6]。对于刚接触医学的年轻人而言,正是价值观、世界观逐渐成熟的时期。通过丰富多样的临床实践和具体的医患交流沟通体会,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触动。第二,紧密结合本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以《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为基础,以点带面,从疾病的角度让医学生复习系统解剖、器官组织学等知识,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临床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王英杰等[7]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于早期接触临床见习的效果还是比较肯定的,尤其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和动力这个条目,认同率为90.3%。可见,在此阶段要尽量避免医学生因为环境陌生、专业知识不熟悉造成的参与感不强,学习信心不足等问题,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第三,有意识地选取需要多学科合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team,MDT)的患者让医学生进行见习。该阶段医学生尚未确立将来的亚专科方向,需要我们以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进行引导。以患者为中心,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其诊断、治疗经过,有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的早期培养。MDT是随着肿瘤个体化诊疗理念的普及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诊疗模式,通过外科、内科、放射科、病理科、放疗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诊疗团队,对拟诊治患者通过定期会诊的方式,讨论并制定针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不断优化,最终使患者的治疗达到最大获益[8]。MDT不仅是一种新型诊疗模式,亦能引入临床医学教育中,成为一种新型医学教育模式,将MDT模式应用于早期接触临床带教中,能够培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治疗理念、以循证医学证据为指导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精准治疗的思想体系,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临床专业能力[9]。第四,在见习过程中,可结合医学史向同学们讲述某种疾病或诊疗技术的历史沿革,让同学们体会到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科学,同时也激发同学们学习、探索的热情和兴趣,为培养成高素质、高层次的医生打下基础。早期接触临床实习紧接于《医学导论》课程之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已经提前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患者意识、社会意识、服务意识,以及认识到医生对患者、社会、健康的责任[10]。通过接下来的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可进一步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黄韵烨等[5]的研究显示,早期接触临床,可提高医学生的自我职业素养,并提高医学生对良好医患关系的了解。带教过程中,可结合《医学导论》课程的相关内容,让医学生切身感受医疗技术的历史沿革和现实应用,在这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医者仁心、大医精诚、博爱的人道主义医学职业素养。

3见习形式多元化

临床医学教学范文2

[关键词]新兴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医学;线上教学

1背景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线上教学模式在过去的20年期间得到了不断的尝试和推广[1],Seaman等人研究发现美国高等院校30%以上的学生至少有一门课程是通过线上教学学习的[2]。2019年12月起在湖北省武汉市爆发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之后,我国采取了最彻底、最严格的防控举措,由于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防控需要学校延期开学,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建议下[3],国内各大医学高等院校积极相应号召,将线上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措施,线上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2线上教学在临床医学的应用及问题

目前的线上教学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录播课程、直播课程、一对一课程[4],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本科及以上层次的线上教学工作主要选用直播课程的方式,而将其他两种方式作为辅助或备用方案。我国各大高校在疫情期间进行线上教学常选用的平台包括钉钉、腾讯会议、WeLink、企业微信、ZOOM等。医学本科学习包括前期的基础理论学习、见习阶段学习及实习阶段学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对不同层次医学生采取不同侧重的教学实践,通过满意度调查发现师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为82.69%[5]。中国医科大学通过MOOC平台等,采取录播课程等远程教学实践,统筹发展,强化资源,保证了临床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6]。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通过慕课平台进行小规模在线课程教学,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课后问卷调查形式结果显示68.8%的同学表示满意[7]。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尤其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来说,不仅需要缜密的思维能力,更需要很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因此,这些学科特点使得临床医学专业在应用线上教学时会遇到一些其他学科可能不会涉及的问题。

2.1与线上教学方式相关的内容

当采用直播授课的方式时,要求教师与学生应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同时参与[8],直播课程相对录播课程来说,更能够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能够即时地向教师反馈自己听不懂的内容,避免了录播课程在答疑延迟方面的问题。但对于部分因特殊情况而导致无法按时上课的学生来说,可能会错过直播课程的学习机会,如果在直播授课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录制,对于未能按时参与的学生,或上课时间没有听懂或未能记全笔记的学生来说,录制的课程内容都会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料。对于临床医学线上教学而言,教师能将自己在线下和往届授课期间学生经常出现问题的内容做一统计,将其作为需要重点关注内容制作成为录播课程的形式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在直播课程期间主要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并对学生预习后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能更好发挥线上教学的优点[9]。

2.2与线上教学所使用平台相关的问题

线上教学的方式可以打破“教室”的壁垒,只要选用的平台容量足够,教师就可以同时为数百人讲授知识,减少了线下因受限于教室大小而多次对同一授课内容进行讲解的情况。以钉钉平台为例,它的视频会议功能可容纳302人同时参会,而腾讯会议和企业微信均能够支持300人同时参会,WeLink和ZOOM平台最大均可以支持超过千人同时参会。这些平台的容量都足以满足绝大部分的教学需要,但同时也对平台的稳定性(如视频的流畅度、音频的清晰度、有无卡顿、延迟、是否容易出现闪退等情况),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音频优势方面,除腾讯会议有自动降噪功能,并能够智能调节音量以外,其他平台均无自动降噪功能,可能会在直播课程期间出现啸声,影响音频质量[10]。应该注意的是在选择平台时,不能一味追求最大的平台容量或某一特色功能,应结合学校与教师的教学特点进行筛选。对于临床医学专业而言,在使用平台进行线上教学时,因其学科的特殊性,也常有上传的课件、图片等内容被系统误判为违反公序良俗内容而导致误删或直播课程期间被关闭直播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平台对于优良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有关这一问题,或可向平台建议给予学校或教师实名认证,并提前上传文件进行审核,以方便正常线上教学活动的开展。

2.3与教师相关的问题

对于年轻教师而言,他们对线上教学一新形式的接受和使用会较年龄较大的教师来说更加轻松,因此提前熟悉和测试进行线上教学所要用到的设备和平台,提前排查可能出现的问题,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5]。同时教师无法像线下课堂那样观察到学生动作、眼神等方面传递出来的信息,容易导致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领受”脱离的情况,明显导致师生之间课堂互动的减少。此外,临床医学专业除了较为繁杂的基础课程之外,需要进行实际操作的临床课程也指不胜屈。在线下教学时,这些涉及操作的课程内容多有专门的技能操作课安排,并在医学生的见习、实习阶段对相关知识、技能进行巩固、练习。线上教学基本能够满足授课需要,但在纠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方面,就失去了优势。总体来说,临床医学专业对于技能操作的网上教学,要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纠错——多次练习并纠错”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度[11]。

2.4与学生相关的问题

因疫情原因,学生都是在家或宿舍参与线上教学活动,这种比较放松的环境可能引起学生的懈怠心理,出现不按时参与线上授课、课前不预习、上课时间容易走神、课后不及时复习等情况,这就对学生的专注力、自控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2]。虽然录播课程有利于学生的复习,但也容易使学生出现依赖心理,认为课后也有机会通过录播内容重新听讲学习,导致在教师进行直播课程讲解时不认真参与。对于学生而言积极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在上课期间参与老师的提问、互动,都能够减弱因线上授课导致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空间的“隔离感”带来的影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十分重要。因疫情原因,见习、实习阶段目前不能如常进行,学生失去了相应的学习机会,尤为可惜。但作为学生,也应该通过学校提供的模拟标准化病人、老师课堂上的提及的案例等方式,主动思考,归纳、总结并锻炼自己的临床思维。在技能操作方面,也应当加强练习,并多与代课教师沟通探讨,及时纠正自己在操作中的错误。学生的积极主动一直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

3结语

临床医学教学范文3

【关键词】省属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在线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0年春季,面对疫情影响,全国各高校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在线教学应对危机[1]。2月4日起,教育部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高等学校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2]。为保证正常教学,全国高校制定适合本校的线上授课方式和内容。其中,临床医学类专业因难度大、课程紧张、实践性强等特点,全面引入在线教学更富有挑战。虽然目前国内已有多种在线课程,但是在线教学在省属医学院校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平台受限、经验不足等问题。我学部通过问卷形式,结合线上教学开展情况,总结经验,为今后临床医学的在线教学发展提供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其中专业分布为: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595人、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专业116人、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009人、五年制麻醉学专业391人和五年制影像学专业287人;性别分布:男生2039人,女生2359人;年级分布:大一1202人,大二912人,大三994人,大四833人,大五457人。

1.2方法:

1.2.1定量研究:调查问卷。设计《临床医学部在线学习状况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在线学习过程、满意度、建议和意见等。问卷共23个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发放问卷,共回收4702份问卷,剔除作答时间少于100秒的答卷以及备注重复作答的答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4398份,问卷有效率为93.53%,约占我校临床医学类学生总数的87%。

1.2.2定性研究:访谈法。采用定性访谈法,对教学管理人员开展关于临床医学类专业在线教学的反思与思考。

2结果

2.1学生在线教学完成情况:调查显示,有49.75%的学生主要通过电脑等PC端进行学习,有49.02%的学生通过手机等移动端。有34.38%的学生因此次疫情第一次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从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度来看,自制力较强及以上的学生占30.93%;有54.41%的学生表示专注度视课程而定,感兴趣的课程往往不会受到干扰。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行为主要是听歌、看视频等,占71.91%,有11.96%的学生表示受到外界环境打扰。超过91.36%的学生有记笔记的习惯。数据显示,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学生对于在线学习适应性存在差异:大一到大五毕业在专注度上基本呈递减趋势,大一新生自制力较强及以上的占比达34.94%,大二、大三、大四、大五此项数据分别为32.24%、29.58%、27.25%和27.36%。

2.2学生对在线教学认可度:68.24%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基本可以达到预期效果,有50.3%的学生对目前开展的线上教学表示满意。学生认为在线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的原因主要是平台建设不够完善,重点专业课缺少答疑环节等。相比学校面授,11.14%的学生倾向于线上教学,27.22%的学生认为二者并无明显区别,超过60%的学生更喜欢学校面授的形式上课。从不同专业角度看,五年制麻醉学专业的满意度最低,较高的是两个专业是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和五年制医学影像学。

2.3学生对在线教学建议:问卷设置开放式填空题,搜集学生对在线教学的看法,主要归结出三大项。1)在线教学作业方面,建议明确作业内容、数量和难度,可增加随堂作业以强制学习;2)在线教学形式方面,希望老师使用完善的平台(如哔哩哔哩、腾讯会议等)进行在线直播以增强画面感和互动性;3)在线教学平台方面,建议统一平台,避免出现一个课程多个平台或多个课程多个平台等情况。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同教师在课前已明确教学目标等相关信息,评价此项结果良及以上的占77.74%;同时,学生对于教师在线辅导与答疑的表现良及以上的占82.2%。因此,大部分学生认可教师在正式授课前提前布置相关任务,提供相关信息,并在线上课堂进行答疑解惑。最受学生欢迎的三种在线教学形式分别是短视频,文本、表格和图片,分别占65.67%,62.89%和58.94%。

2.4在线教学平台选择:就此次学生对平台的倾向性来看,排名前三的平台分别是慕课、超星平台和QQ、微信,有超过70%的学生平常使用哔哩哔哩(B站)观看跟学习有关的视频内容,有57.59%的学生使用百度网盘下载相关学习资料,其余在线媒体平台对于学生的学习使用率均在6%左右。2.5疫情影响医学生职业规划情况:调查发现,在疫情影响下多数学生对今后是否当医生的计划无较大影响,占93.03%;改变今后职业规划的学生占6.98%。

3讨论

3.1教学方式改进:通过本次在线教学实践和评价,笔者认为,对于临床医学类专业师生来说,在线教学在今后可成为辅助性教学手段,这需要多方协同配合来实现。下面就改进教学方式提三点建议:

3.1.1以任务为中心的多媒体形式更具有效性。互联网现有的短视频时长多为6min左右,教师根据本节授课内容先行选择或录制适合的短视频至群内或课前播放,既明确任务重点,又丰富知识展示方式。

3.1.2提前预习使师生上课更具针对性。学生较看重在线教学采取不同教学形式。教师通过文本和图片等形式将重点、预习题和互动内容等于课前,直接提高了在线课堂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1.3教师语速与授课地点使互动更具可能性。教师在线上授课过程中,语速快慢都有直接影响在线教学的效果。同时,面对屏幕感受教师授课背景是办公室或家庭更能产生一种亲切感,增加了互动的可能。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线互动提问多是公开形式,多数学生不敢或不会主动在公屏上提出问题,这无形中影响了学生表达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3.2教学目标达成路径:我校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多已明确职业规划。对医学生的主要教学目标包括医学生的职业行为、临床技能、理论认知和创新能力。因此,今后临床医学教学目标的完成可以具体到在线教学中。

3.2.1利用“特殊情景”,配合线上教学,加强医学人文培养和职业精神元素。本次部分老师结合此次全国防疫抗疫工作,适时在线上教学中融入和展示实例(现场短视频等),从学生反馈来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真正实现了从“关注疾病”到“关注患者”的转变,对学生灌输了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伦理教育理念,完善了医学人文素质的教学体系。

3.2.2探索线上辅助实践教学,完成临床技能目标。常规的临床教学活动主要包括理论讲授、小讲课、病例讨论、示范操作、床边带教和小测等,而此次在线教学可完成基本内容。今后在病例讨论和小测等环节可利用成熟的大公司平台完成目标,教师提前通知目标、上传病史,并预设好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类似的教学活动在今后可以形成常态化教学方式,补充线下课堂。

3.2.3激发临床医学创新能力。通过在线教学中加入专家名医的事迹介绍,融入思政元素,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的主动性。教师可组织开放式讨论学习,具体实例探讨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判断力和思辨力。

3.3在线平台分析及建设方向:目前主流在线教学平台在常用功能上无较大差异,但在交互界面设计、个性化功能和承载能力等有较大不同。另外,学校和临床教师未能在固定场所进行在线授课,缺少基础设施保障。基于此,提出以下三点关于平台方面建议:

3.3.1建设学校专属平台,辅以其他平台。虽在此之前部分课程已开设在线课程,但此次在线教学仍存在不确定性。因学校暂未能提供符合医学生特征的专属平台,教师在选择平台时有较大自主性。且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并发数激增,一般教学平台表现不佳,而大公司旗下的在线教学平台借机打入校园,通过各种手段推广产品。因此,高校为长远发展考虑,可选择此次疫情期间表现不俗的企业,如腾讯、阿里进行合作,开发出适合本校特色的定制化专属平台,并考虑推出医学资源一站式服务,保障知识产权不受侵犯等个性化服务。同时,为保证学生的适应性与有效性,在其他平台的选择上应有的放矢,避免在选择平台过程中成为老师和学生的“绊脚石”[3]。

3.3.2协同院校多方主体,开展优质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应首要发挥以教务处、人事处为主导的学校顶层设计,在设施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政策性支持。参与主体还涉及到平台研发人员、服务人员等,专职系统平台工程师发挥专业优势,为教师提供稳定完善的平台和使用培训,服务人员主要全程解决一线教师授课过程中的突发问题和事务性工作等,形成多方高效协同机制[4]。

3.3.3利用现代教学中心,提供技术支持。高校的现代教学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和提升教育信息化提供服务。因此,在学校分管领导支持,教务处主导前提下,现代教学中心可采取“负责制”责任制度,一个专业技术团队覆盖一个学院的方式,围绕各专业特点展开调研,提出想法,完善平台。同时,现代教学中心可统一上课点,为临床教师授课提供保障。

3.4在线学习效果分析及提高途径:从年级来看,大一新生因初次接触临床医学类专业,对新兴的在线学习模式适应性较强,并更加积极。随着专业课程难度的提高,尤其高年级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在线学习无法满足学生对动手操作实践的需要,降低了这部分学生的满意度,在完成课程目标方面不尽人意。从此次不同专业满意度来看,麻醉学专业教学涉及的理论课内容包括各种麻醉方法和涉及到的大量操作和大量新名词都对学生带来较大挑战。而在线讲授麻醉学要求教师更加熟悉所授课程,熟练应用多媒体和后期合成等技术手段才能满足麻醉学专业学生的需求[5]。但是在短时间内,临床老师无法较好准备形式新颖丰富的教学资源,也较难从课堂教学的氛围中转变过来,导致出现学生满意度较低的现象。相比之下,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本身就起源于储存在成像设备的图像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师和学生已经借助大平台里的各种丰富影像检查图像和报告等丰富资源进行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与学习,使教师授课更加生动有内涵,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6]。临床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长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基于此,对学校、教师与学生提出三点建议,以共同提升临床医学类专业在线教育的有效性。

3.4.1学校引入临床医学国际化课程体系,与先进医学教育接轨。学校在课程内容方面可先行组织各学科带头人讨论、遴选适合临床医学的优秀原版教材,并从部分学科开始补充现有学科。与国外医学院校的线上的交流,共享国际化资源,分享介绍前沿医学科研成果也可以作为打破传统临床医学教学的途径[7]。

3.4.2教师加强自身教学水平和医德医风,教学相长。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师多为临床兼职教师,应时刻保持努力进取的心态,保持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时刻注意教书与育人的结合。在线教学是师生共同进步的另一平台,通过共享信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讨论甚至体验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主角,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提高教与学的双向积极性。

临床医学教学范文4

1.1对象

选择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面向城乡基层培养的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2013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6份,收回23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75.82%。

1.2方法

根据该校研发的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情况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毕业生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对在校内实训(或实验)室讲解理论知识的认可度、校内实训(或实验)室讲解理论知识获得认可的原因、理论课教师授课方式获得认可的原因、对实训基地的满意度等。受访者通过登陆专业性网络问卷调查平台完成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输入、整理与分析。

2结果

2.1受访毕业生基本情况

在2013届毕业生中,受访毕业生所在单位的类型主要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占65.52%,15.95%(表1);受访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类型主要为内科和全科,分别占25.86%和18.97%。

2.2学生对教学实践的满意度情况

71.47%的受访毕业生认可教师在校内实训(或实验)室讲解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25.35%的受访毕业生认为此种教学方式获得认可的主要原因为“教学展开形式好”,23.94%的受访毕业生认为是“知识呈现方式好”(表3);70.09%的受访毕业生认可理论课教师的授课方式,24.47%的受访毕业生认为教师授课方式获得认可的主要原因为“教学方法选择恰当”,21.28%的受访毕业生认为是“教学媒体生动形象”;40.95%的受访毕业生认可教师采用“运用典型工作案例”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76.29%的受访毕业生认为实训基地能满足学习需要,基本实现了通过网络教学、辅导、讨论、答疑、考试的一体化教学。

3讨论

临床医学教学范文5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科学学科在临床医学生毕业学年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模式改革实践、注重教学导向等措施促进医学生完成临床医学本科阶段毕业学年外科学学科的学习,以期对存在问题加以改进。

【关键词】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问题与改进措施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医学学科重要的二级学科,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学科的基础。现代外科学的研究内容不但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及其他外科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而且还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诊疗方法的改进,外科学的范畴不断在更新变化。现代外科学体系庞大,不管在深度还是在广度均迅速发展,任何一个外科医生都不能再掌握外科学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了[1]。如上所述,近年来随着外科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学不断呈现专业化分科,学习外科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对于每一位有志于做外科医生的临床医学生至关重要。然而,临床医学生由于越来越大的就业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外科学课程在毕业学年的学习,特别是实践环节的学习更容易被医学生所忽视甚至放弃,这对于毕业后或研究生住院医师临床工作中的临床业务训练及思维均可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临床医学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改进措施予以探讨。

1存在的问题

1.1外科学教学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医学院校多重视外科学的理论教学,而轻临床实践带教,在外科实践中未带给医学生应该获得的学科知识。外科学是医学院校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必修学科,通常从第3学年下学期开始学习,整个学科学习时长基本达3个学期。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的第3、4学年,外科学理论得到了良好的讲述,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系统理论认识和训练。在临床医学本科的第5学年,即毕业学年,临床实习即开始,本科生开始在医学院或综合大学附属医院等各级医院开始接受以临床医生带教的临床实践为主的学习模式。通常教学医院在外科学理论讲授中有较系统的教学计划,投入良好教学经验的教师教授外科学学科理论。然而,在临床实践学习过程中,多数教学医院未建立将理论与临床实践良好衔接的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外科学教学队伍;因临床工作繁重,也不能抽调专职带教老师讲述日常外科实践中遇到的理论知识,导致没有专业师资研究具有外科学的特色教学,更做不到对临床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的系统教育和对外科疾病相关知识的全面教学。

1.2临床医学生毕业学年从临床实践中获得外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被忽视

外科学为多数三级甲等医院的发展重点,多数大型教学医院已达到以系统或器官为依据的外科分科,如泌尿外科、乳腺外科、肝胆胰腺外科、血管外科等外科专科,外科学的发展及细化分科对于临床医学本科生对外科学整体的认识无疑具有强大的冲击力[1]。本科外科学教学以讲述外科学基本理论和训练外科基本技能为目的。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虽已完成外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学习,并通过外科学基础实验课初步得到了外科操作技术和技能的认识和培训,但多数学生对外科疾病并无立体的认识,也对外科疾病的诊治如手术原则等无清晰的概念。医学生进入外科系统各科室后不知从何开始学习和开展实践工作。相对于内科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外科学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及临床操作能力通常要求更高,学习强度也更大。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面临毕业后的找工作、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甚至在外科等学科系统实践过程中脱离临床,放弃临床实践,从新开始毕业学年前的理论学习。

2改进措施

2.1制定符合毕业学年医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的教学体系

临床医学生并没有专门为其设计的实践学习及培训过程,目前的外科学临床环节也没有固定而有效的教学体系。随着规范化培训制度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临床实践带教教学较前有所好转,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践积极性。通过,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采访调查,普遍反映外科学课时压缩,教学内容节奏过快。因此,制定合适的教学进度方案,充分讲述外科学理论知识,将对医学生毕业学年掌握外科临床实践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外科学实验课作为临床医学生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通过良好教学可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外科临床实践能力。但临床实习的医学生普遍反映外科学实验课课时安排过早,当开始临床实践时实验内容已经生疏。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外科学实验课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虽然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进行联系有利了外科学学习,但是外科学实践更像是一门连接外科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一门课程。如安排学时在毕业学年,可能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外科学知识。重视临床外科实践能带医学生的不止是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带给他们良好的外科临床思维,这些可以使医学生对外科学知识的认识更立体化,更容易达到对知识的长期记忆[2]。

2.2加强教辅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对毕业学年临床医学生的观察、沟通及采访,发现其普遍心理是怕临床实践占用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时间,而且临床见习无专业指导老师,实习带教老师教学辅导欠佳。因此,构建良好临床教学模式,提升教学人员传授外科学理论技能和培训考试经验,能增加医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获得外科学知识达到临床工作能力和研究生入学水平的信心。目前,多数教学医院的中青年带教老师多数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为硕士以上学位获得者,有丰富的学科学习经历,有严谨的学科思维模式,有找工作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经历,对本科生的外科学培养有良好的经验和针对性。选拔具有优秀素质、德才兼备的临床带教老师,建立结构合理、团结一致的临床外科学教学队伍可将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进行良好衔接,为临床医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对提升外科学教学水平,使医学生获取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外科学理论知识均有益处。发展外科学优秀带教师资,开展特色的外科学实践教学,建立对临床医学生知识水平及临床实践能力负责的本科生导师制,对以后的研究生升学及工作推荐进行评估评分,将有利于系统对医学生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实践和外科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教育[3]。

2.3加强外科学实验课程与临床实践精品课程建设

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临床实习是最佳获得外科学知识的学习方式。如果能在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学习中有良好的教学衔接,使医学生能受到良好的临床实践前教育,对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提高理论知识转化能力将有较多裨益。在医学院校尚无将实践教学编纂为教学教材的内容,没有可用的临床实践教程对医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辅导,多数医学生因为无可利用的如实习手册等临床实践书目,导致在临床工作中难以掌握外科学知识重点和胜任临床实习工作。因此,建设临床实践精品课程能够帮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掌握重要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增加在实践工作中的信心,强化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结合,提高对外科学整体的学习能力。

2.4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提升医学生学习动力

医学科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生命发展变化规律和个体疾病诊疗的科学。其对人类的影响力与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学科。作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医学高等教育,除必须使学生具备牢固的医学基本知识和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要具有多种综合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科学,是以病人为中心展开的外科科学研究与实践,多需要对病人进行有创性操作,器官切除或重建等,不仅对病人身体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病人心理也有明确的影响。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外科学实践学习环节至关重要。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升临床医学生对外科学学习的热情及动力,使学生们更积极的参与到理论和实践中,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4-5]。

综上所述,相比于内科学,外科学学习更为直观和立体,一个外科疾病,在外科理论和技能支持下很快能得到验证,获得完整的认识。在临床实践环节中学习外科学知识更为直观,更为实用,记忆也更为深刻。临床医学本科生在毕业学年如能带着问题在临床中学习外科学知识,将更能深入理解研究生入学等相关考试的思路,获得更优异的成绩;完善的教学模式及优秀的带教老师可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将对以后的外科学以至于整个医学科目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刘江波 杨延辉 邓淼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

【参考文献】

[1]陈孝平.绪论[M]//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

[2]陈创奇,李引,何裕隆,等.加强外科学教学管理,实施规范化标准化教学[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4):196-198.

[3]张学志,凌云阳,王观发,等.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结合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0):1397-1399.

临床医学教学范文6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临床实践;临床医学

生理学是一门同时具备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科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进行理论知识传授,还要进行临床实践,突出生理学的临床应用性,实现两者之间的合理紧密链接,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

1生理学教学和临床医学合理链接的重要作用

1.1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

将生理学教学和临床医学进行合理的链接,在生理学教学中以临床实践案例作为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了解各种疾病的发生机理,以及疾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式,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更好的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以及让学生具备临床思维能力,进而在教学中掌握临床实践中一些操作技能。

1.2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关键。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生理学可以说是一门非常枯燥而且乏味的学科,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也都还是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因此生理学理论课可以说十分枯燥。将临床医学案例引进教学课堂,可以引起学生对临床医学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进而让学生对生理学知识产生兴趣。而且将生理学教学和临床医学进行链接,还能让学生提前体验临床实践,通过在实践中运用生理学的理论知识,还能让学生享受到理论被实践验证的成功感,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丰富课堂内容和活跃课堂氛围,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更好的推动临床医学和生理学的融合发展

2.1合理选择链接内容好链接部位

想要实现临床医学和生理学的合理链接,最重要的就是两者链接的内容以及链接的部位。所以在两者链接的过程中,老师要严格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要对教学中的难点以及重点明确,在对这些重点难点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来选择两者之间的链接部位和链接内容。比如在进行关于血液系统的临床病例研究时,可以对学生进行以下提问,让学生根据血性疾病病因诊断中的考虑因素,来判断出病人应该做哪些进一步的检查。而在呼吸系统的病因判断时,就可以根据慢性支气管炎导致的各种病发机制来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当对泌尿系统出现问题的病人诊治时,就可以先列举临床常见的化验对肾功能的吸收分泌功能进行检查,并采用临床常用的利尿药进行辅助检查,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对临床实践案例增加临床实践的思维和临床应变能力,从而将生理学的学科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实现对临床医学的长期推动。

2.2合理分配教学模式

在固有的生理学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经过了实践长期检验的,既尊重了生理教学的规律,又满足了学生认知的需求,而且还表现了生理课程的特点,是一种细致的科学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快速获取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增强了认知的能力,因此对提升生理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将生理学教学同临床医学进行合理链接的实践中,不能将传统的生理学教学模式全部摒弃,要将其作为是新教学模式的重要帮手,既要满足新学科形式下的教学需求,又要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受到影响,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两种教学模式的比重,为提升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2.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和开展者,教师的综合素质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同时也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做好生理学教学同临床医学的合理链接,就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发挥教师的辅导作用,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快速实施。首先教师应该主动的进行自我教学素养的提高,在每节课前都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出来。其次教师还应该注重对临床经验的累计,要在不断扩宽知识涵盖量的同时了解各临床科室的具体工作,并将这些经验和总结带到课堂上使得学生能够在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最后教师还应该加强对热点问题的链接内容研究,比如在进行血液动力学和流变学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先简单分析它与冠心病高血压以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关联,再解释应该采取何种预防措施,并借此引出肺通气和换气功能时非典型肺炎的病理变化机制,通过将社会热点问题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积极性。

2.4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理学教学是整个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对学生临床应用能力的要求很高。可以说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不仅是生理学学习的需求,还是生理学教学同临床医学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在当前生理实验课已经在生理教学中得到应用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就成为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借助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对有机体的生理机能变化进行研究,并且还能通过复杂的病理模型,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感受。除此之外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进行药物效果实验观察,并分析研究药物对生理状态的改变作用,极大的提高了生理学和临床医学的融合程度,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总而言之,要将生理学教学同临床医学进行合理链接,就必须对链接的内容和部位进行合理选择,还要根据实际教学安排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只有多管齐下的采取积极措施,才能更好的推动临床医学和生理学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严华蓉.提高中职生理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2).

临床医学教学范文7

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改革是目前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医学影像学是重要的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之一,也是改革中的一门关键课程。在形成大连医科大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对五年制临床专业新的整合课程体系中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改革未来进行了客观思考,如医学影像学在整合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实现教学改革的基本保障、教学内容如何重新设置、教学方法的探索及崭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等。

【关键词】

教育,医学;诊断显像;教学方法;系统整合

21世纪医学教育已呈全球化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内众多医学院校先后进行了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其中课程之间合理、有效的整合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同[1]。在此大背景下本校于2012年发起“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以五年制临床专业为对象,将临床阶段所有学科进行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构建全新课程体系,为培养卓越医生及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医学影像学以此为契机,力争上游,也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

1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中的作用

1.1医学影像学是重要的桥梁课程

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治的医学学科[2]。其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神经内科学等多种学科均有紧密联系,使其成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1.2影像诊断学渗透在整合教学体系各系

统疾病教学中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模式是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根据临床需要综合和重组医学基础各学科知识,实现功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和病理等多种综合,淡化了学科意识[3]。而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像诊断学已被誉为人类一双能透视的眼睛,在各系统疾病诊断中发挥重大作用;且影像学几乎涵盖全身各个系统,与整合课程体系具有天然亲和力。本校教改提出的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分为呼吸、循环、消化、骨肌、神经、泌尿生殖、内分泌、血液及风湿免疫8个系统疾病,而医学影像学渗透在各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型分期、预后及随访中,其作用举足轻重。

2教学改革实施的基本保障

2.1教学对象分析

学情分析是优质教学的先导。处于大学三年级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有如下特点:(1)基础医学知识扎实,对人体各系统的解剖及生理、病理已有了初步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各系统疾病打下了良好基础;(2)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但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3)专业英语能力欠缺,查阅文献及自学能力稍差;(4)对教学改革没有准备。故提出相应策略,教学中反复复习所学知识,建立与临床疾病的联系;根据学习兴趣,适时设置问题、布置中英文作业、考评奖励等调动学习积极性;组织教学前动员会,讲解教学改革的意义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4]。

2.2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校及教学医院的支持下积极利用网络、院报、工作会议、继续教育活动等各种渠道在校内广泛宣传系统整合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并借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关于教师培养的方法,重视骨干影像医学教师的培养,设立各层次教师培训项目,学科带头人、项目负责人重点培养,提升教学水平,树立名师风范[5]。具体途径如下:(1)适时派遣各层次教师参加国内外影像医学教学培训和交流,本校各影像学教研室至今已有多名教师到国内外学习先进教学理论、方法,并有多名教师在部级临床技能大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增强了教学荣誉;(2)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教学会议、各类教学公开课程[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及技巧,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为开展新的影像医学教学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2.3教材选择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白人驹、徐克编著的第7版《医学影像学》为教材基础,参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各器官系统教材,编写适合本校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教材草案。

2.4系统整合课程的硬件准备

本校创建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十年余,主体包括两部分:(1)校本部建立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总部;(2)各附属教学医院分别设立独立的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具备各项临床操作技能教学的功能,形成了满足多专业临床实践需要的综合性教学训练平台。另外各教学医院医学影像科均应用国内先进的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archive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获取、显示、存贮、处理医学影像学资料,PACS是一种高效率、无胶片化的图像综合管理系统。在大幅提高医疗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6-7]。

3教学内容的设置

3.1设置原则

借鉴国外医学院校相对成熟的教学内容设置方式,结合我国具体要求,做到先破后立[8]:(1)教学内容必须涵盖国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规定所有要求,保持教学目标不变;(2)为达到课程纵向整合,加强学科间融会贯通,打破原有大纲顺序,结合其他临床学科各系统知识教授次序重新安排相应教学内容;(3)删减学科教学中的低效重复,促使内容间的有机融合,增加见习学时。

3.2具体安排

为配合系统整合教学改革将医学影像学理论内容拆分重组为8个系统包括呼吸、循环、消化、骨肌、神经、泌尿生殖、内分泌、血液及风湿免疫系统,并按系统总论和系统各论分步教学,另外创造性设置了PBL课程,占16学时。总论内容包括不同影像学方法的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与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熟悉常见的影像学术语;各论教学重点为各系统不同疾病的影像学特征,以呼吸系统为例,与其他学科系统整合课程同步,以疾病为中心,依次按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癌、纵隔疾病等逐一讲解,利用具体临床病例,结合疾病临床及病理表现,将学生之前所学相关临床学科理论知识与医学影像学真正应用到病例中,重点讨论影像学特征及进展、转归,并学习该疾病的影像学描述,从而提出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其他各系统疾病不做赘述)。将所学重点内容贯穿整合,培养学生医学影像学诊断思维方式,增强学生对影像学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诊断信心,并创造性加入少量涉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部分中医学影像学考试内容,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建设添砖加瓦。

4教学方法探索

在医学影像学系统总论、系统各论及实践课程3个阶段的教学中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lecturebasedlearning,LBL)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完整,条理清晰,框架明确,故选择应用于第一阶段系统总论授课。第二阶段系统各论的教学中借鉴国内多所医学院校改革经验,根据各系统疾病的特征选择PBL与LBL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和教师均成为课堂主体的一部分,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平台。实践课程中更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利用先进的医院PACS,应用案例导入式教学法[9],既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和信心,同时教师也从中获取了教学效果的初步信息。

5考核评价体系

将以往卷面考试为主转变成综合考评方式,保证了教学质量评估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本课程成绩包括采用课堂案例导入式教学参与度成绩、期末理论笔试成绩及病例实践考试评分三方面。其中教改评分采取量表形式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对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改进、课前准备重要性等方面的认识程度。并创新性应用数学公式的方式计算最终成绩,公式如下:总成绩=18%×课堂表现成绩+80%×期末考试成绩+2%×调查问卷评分。学期结束后将不同教学方式的班级成绩进行对比,归纳总结,结果发现系统整合教学改革班级成绩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班级。

6思考与展望

以系统整合课程为中心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是医学教育不断发展创新的产物。本校医学影像学教研室借此良机,依托原有教学大纲设计改进教学内容,学习并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让临床医学生减负之余,增强自学能力,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和学习乐趣,且提高了影像学诊断能力,值得参考借鉴。但仍有很多不足,如整合临床课程与自身内容逻辑关系之间的冲突,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手段匮乏之间的冲突,传统内容与知识更新之间的冲突,考试方式改变与学习兴趣的冲突等[10],在未来的实践中尚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作者:孙博 苗延巍 张维升 刘爱连 易桂兰 许驰 刘静红 刘铁利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务部 大连医科大学影像系

参考文献

[1]赵振富,王子梅,张健,等.临床医学专业整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7):570-572.

[2]白人驹,徐克.医学影像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

[3]周新文,曹福元,晏汉姣,等.器官系统课程体系改革中基础与临床桥梁课程的设置和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252-253.

[4]李萍,岳凤莲,刘白鹭,等.医学影像学课程整合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5(6):71-72.

[5]黄钢.以提升学生胜任力为导向构建PRICE教学改革模式[J].医学教育管理,2015,1(1):1-5.

[6]徐贵平,金晨望,强永乾.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策略与趋势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817-820.

临床医学教学范文8

[关键词]口腔临床医学;留学研究生;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地。目前,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医学类留学教育已经占据了很大比重。重庆1997年直辖后,国际影响力扩大,加上政府的支持,留学生数量快速增加。我国与亚洲许多国家毗邻,由于距离近,教学水平较高,留学费用相对较低,我国开展的医学类留学教育吸引了周边国家的留学生。我校于2001年建立了口腔医学系,开展口腔医学本科教育。2005年,成立了口腔医学院,开始招收留学研究生,其中印度、尼泊尔及毛里求斯的留学研究生占多数。相对于其他专业,口腔类理论知识非常抽象复杂,临床操作较多,对学生的动手和沟通能力要求高。留学生的年龄、来源地、中英文水平、基本文化素质和基础知识水平不一,使口腔留学研究生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面临较大的困难。

一、文化差异

我院口腔临床医学留学研究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主要以亚洲地区为主。他们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价值观等与中国都有着明显差异。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留学研究生来渝之初多会产生多方面的不适应,如社会风俗、饮食文化、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甚至法律法规等。“文化差异”可能就会变成“文化摩擦”,这不仅会影响学习,更会对留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甚至有些人会存在行为变异,性格变得更加内向,不愿与外界交流沟通。

二、交流能力

对于留学研究生而言,良好的交流能力非常重要。由于口腔临床医学是临床实践教育,尤其是后期临床教学需要直接接触病人和医务人员,因此,留学研究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来我院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中文说和听都存在困难。由于我院留学生主要来自印度、尼泊尔和毛里求斯,其母语虽然是英语,英文的听说写能力比较强,但是发音与标准的“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有较大的差异,使留学研究生来渝初期与老师同学存在交流困难,从而不能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

三、留学研究生的临床实践

口腔临床医学为二级学科,主要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和口腔正畸学,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大量的临床动手操作。绝大部分留学生在本国从未接触过相关的临床操作,甚至没有见习过口腔类的临床学习。来渝后,他们学习相对困难。在基础技能操作的训练和学习中,如弯制弓丝、接扎托槽等操作,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才能完成基本要求。在留学生活中,语言问题关系重大。由于他们的相貌和肤色不同,汉语水平较差,不能正常的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多数病人不愿意让留学生给他们做治疗,使留学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操作受到影响,更会打击留学生的自信心。在留学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实践中,通过全院老师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总结出以下解决方案。第一,建立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在与留学研究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应该与留学研究生创建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我们的目的不是同化他们,而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帮他们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特色。在这种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引发他们新的思维认知。在生活中,应该更加关爱他们,同时加强与留学研究生的沟通,了解他们国家的文化,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互相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在交流中,难免会产生因文化差异引起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有计划、系统地为留学研究生开设专业基础、科研方法、人文课程和讲座等,以完善留学研究生课程内容,增加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为留学研究生指定同年级同导师的国内研究生为联系人,可“一对一”进行学习、实践和生活的交流,让留学生有沟通的桥梁,既使留学生提高了中文水平,又使本国研究生提高了外语水平。第二,开展双语互动式教学。语言是留学研究生学习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他们对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感到不适应和不满意。根据留学研究生实际情况和本学科特点开展双语互动式教学培养模式,使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国的文化背景,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更好的与病人的沟通。主要选择英语能力强的教师为留学生授课,采用双语教学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语言的氛围,有利于教师的英语能力的提高。第三,加强临床实践培训。由于各国的教育模式的差异以及口腔临床医学的特殊性,留学研究生虽然经过了口腔本科的学习,但临床操作能力较差,且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大。采用先让留学研究生见习的方法,由“耳闻”到“目睹”,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再在模型上进行操作,并“一对一”的进行全英文讲解,指导留学生操作,直到模型操作熟练后,再进行临床操作实践。第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优秀的医生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丰富的临床操作经验及高尚的思想品德;其中,高尚的思想品德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我们将人文教育纳入到整个医学课程体系之中,从口腔临床医学留学研究生的特点出发,增设一些跨文化交流、医学法学等人文学科的教育,掌握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让他们认识到作为口腔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杨刚,简林道.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麻醉学的教学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25):161-162.

[2]董美丽,刘宏伟.北京大学口腔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分析和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5):942-944.

[3]龚忠诚,林兆全等.留学生口腔科学临床教学方法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598-600.

[4]钟村艳.关于加强医科留学生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7):1069-1070.

[5]石鑫,王勇,等.对加强留学生医院实习阶段管理的认识[J].现代医院管理,2007,19(4):53-54.

[6]宋利琼,韩莉等.论我校医学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