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论文范例

临床药师论文

临床药师论文范文1

全国各中医药院校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饮片观摩、上山采药或开展中药房实习、门诊见习等实践环节教学活动。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中药学相关科研、职业技能训练的环节和方法,尚未做明确而具体的开展和实施。针对上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进行改革。教高[2007]1号文件规定,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目标和措施

《临床中药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庞大,根据专业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淡化《临床中药学》课程中一些非重点药物的讲授,集中课时用于《临床中药学》实践环节的教学。目前国际先进高等教育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因此,我们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着重关注科研和职业两大技能的实践培训,并根据医药类专业的不同,灵活选用各种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各有侧重,从而强化学生各种科研创新和职业实训实践能力。

1.科研技能。

《临床中药学》作为中医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以中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技能为主体的特征,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临床中药学药性和药效,以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考虑到中医药专业类的学生后期会学到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等药效相关课程,为避免重复性实验,因此在科研技能实践环节中我们主要强调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即中药性能,是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主要是功效)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中药,并用以阐明其药效机理的理论依据。中药药性实验研究,是对临床中药学总论部分的补充,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有较高的指导性,有助于学生在未来从事临床工作时更好、更准确地处方用药,提高行医的能力,同时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后期开展药效实验或进一步科研深造也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实践实施中,我们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等实践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增设紧贴学生相关专业要求的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经典中药药性实验,制定中药性能理论实验讲义,同时也增加部分探索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选择规模较小,周期较短、难度适中的题目或结合教师科研课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科研习惯。最后通过研究报告、实验设计标书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综合运用药性理论的实践教学效果。以大学生实践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作为主要指导老师,我们已经指导数名本科生获得省级和部级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主要围绕药性理论的五方面展开:①四性,如选用寒热两性不同的中药附子、干姜和知母、石膏分别观察对发热动物解热或导致动物体温升高等作用。②五味,如观察辛味中药紫苏与紫苏芳香挥发油在辛味“能散能行”(刺激汗腺分泌、扩张皮肤毛细血管、抗菌、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等)的区别。③归经,如选用示踪剂,经尾静脉注入动物体内,不同时间取动物器官组织,测定各器官组织的放射性强度,将其换算成示踪剂含量,即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定位分布及特点,间接提示其作用于机体内敏感的靶器官,验证其归经部位。④升降浮沉,如观察黄芩生用、酒制、炭用等不同炮制方法对升降浮沉的影响。⑤毒性,如选用附子、细辛等有毒中药灌胃实验动物,观察其毒副作用。

2.职业技能。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引导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加快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响应国家号召,我们按社会对中医药类技术岗位的要求,采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建立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考虑到真实工作环境的局限性,我们采用现代创新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手段,结合《临床中药学》课程的特点,建立生动形象的多元化模拟实践教学环境———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并配合计算机软件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就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参与相关工作,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并为学生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就是仿真中药房架构空间布置,将中医师用药处方和中药师调配等一系列过程融为一体,既节省教学时间,又降低教学成本。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首先在CNK“I中国典型病例大全数据库”搜集典型病例,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患者”提出所患疾病的不适,“中医师”推荐正确的中药,“中药师”鉴别、炮制等调配和制备中药。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来说,互动式模拟中药房是培养临床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办法,能够让学生对所示病案进行分析、确立治法、选择用药,使学生提前进入中医师角色,加深理解选择用药的技能,体会到中药运用的规律性和灵活性。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来说,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熟悉如何审方,如何规范拉斗、如何抓药、称量和倒药等,对中药的动植物形态、中药饮片的形状、中药炮制的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特殊中药的煎服方法等有基本的认识了解,让学生能更好记住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主治。为使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仅拘泥于模拟实践环境,真实环境下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对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必不可少。社会实践阶段,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去药用植物园辨认中药,熟悉中药的形状和功效,或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中药资源分布调查,辨认采集动植药物并制作成标本或建立宣传中医中药的社会服务实践平台,向社会大众介绍中药相关的知识,弘扬中药文化,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收获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毕业实习阶段主要指加强与医药企业的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校外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深入到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最终,通过资源调查研究论文、研究调查报告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结语

临床药师论文范文2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已8年,但国家和医院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一是临床医学人才严重缺乏,在医院药学人才中兼备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人才少之又少,大多数药师工作路线都是围绕药房、药品转换两点一线,且由于与医护人员的专业差距,二者之间难以沟通协调,加之药学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能力低,致使临床药学尚不能发挥其效用。二是临床药学工作尚未得到医院重视,多数医疗机构领导的“重医轻药”观念,导致临床药学工作在院内的重视度不高,加上临床药师尚未正规编制,各项责任义务不明确,且临床药师长期局限于采购、供应、调剂检验药品等方面,在院内并没有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这些因素都使临床药学在医院难以受到重视。三是临床药学尚未形成广泛的市场[1],由于临床药学在医疗机构重视程度不高,用药者对合理用药的了解及运用的迫切性不足,加之卫生部门相关政策尚无明确规定,致使临床药学很难在广泛的市场上立足。四是临床药学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2002年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虽然此规定有一定权威性,但其内容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加之临床药师只能在《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中的法规许可范围内工作,无处方权及修改处方权,导致临床药学的实施难以践行。五是临床药学培训制度居于形式,尽管有些医学院开设临床药学专业,但由于某些医疗机构尚未开设药学实践,导致临床药学专业学生难以在医院实习,实践价值不高;同时尽管某些医院一贯对临床药学进行开设,但也因为卫生部对临床药学尚未明确规定,药师责任和义务界定模糊,导致药学培训居于形式。

2临床药学在促进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

临床药师以其丰富的现代药学知识与医师一起为患者提供和设计最安全、最合理的用药方案,协助医生在合理的时机开出正确的处方、正确的剂量,避免药物间不良的相互作用,解决影响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此外当医生开出药方后,临床药师还要负责把医嘱告诉病人,告诉病人在什么时间段服、怎么服效果更好。从而减少药害、节约资源、保障用药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只有建立临床药师制,大力开展临床药学,才能真正做到合理用药,进而提高医疗质量。

3开展临床药学,提高用药水平的举措

3.1药师参与医师查房,参与药物治疗

药师要深入临床一线,通过查房理解患者病情;同时参与药物治疗,发挥药学专业知识给予药师合理用药建议,以弥补医护人员对药物性质特点的不全面了解;还可以参与给药方案,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

3.2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安全用药是保证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通过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并反馈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就能及时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3.3加强治疗药物监测,给予给药方案

对治疗指数窄、毒性反应强的药物,不能用临床指标进行评价,如地高辛;特殊情况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如婴儿。在这些条件下,以技术对血液浓度进行监测及评价,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给药方案并提出指导意见。

3.4建立药品安全警示制度,提高用药安全

开展临床药学医疗机构可以建立药品安全警示制度,药师根据手机整理出来的药品安全信息,了解院内临床用药安全情况,查找不足与隐患,并及时向上级通报,以防微杜渐。

3.5加强药学科研研究,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临床药学机构可以在培训药师的基础上,把药学科研纳入议程,坚持临床服务临床的原则,提倡药师与临床医护进行密切联系,并互助经济开展药学科研,以共同提高血药服务水平。

3.6加强临床药师专业培训,保障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药师要时刻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并积极参与查房,设计给药方案,与医护人员进行协调、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病情资料,给予患者对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药性等方面进行指导,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最大限度保障临床用药合理、安全。

3.7加强制度建设,保障临床药学工作顺利开展

国家卫生部及医院应根据“促进临床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为指导内容,规范临床药师工作行为[2]。建立譬如“合理用药评价制度”、“药师查房工作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药品安全警示制度”等等,逐步在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各项有利于临床药学开展的制度体系,以规范药师行为,明确药师责任和义务,保障临床药学工作顺利开展。

4开展合理用药工作的体会

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要想真正达到“安全、经济、有效”的用药原则,每位医务工作者都承担着各自的职责,大家一致认识到,开展合理用药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在领导重视,医药护人员共同提高认识,各部门通力协作,药剂人员注重自身业务素质提高的同时,克服困难,增强信心,才能提高我院合理用药的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临床药师论文范文3

1.1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

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管理系统(简称系统)是一款基于网络操作的规范化、集成化的项目综合数据管理平台,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受试者管理、质量控制、药物管理、AE/SAE(AdverseEvent/SeriousAdverseEvent)管理、经费管理和系统管理等模块。

1.2系统的应用

系统采用用户权限管理的模式,实现用户与权限的逻辑分离。系统管理员可根据机构的实际情况对用户的权限进行个性化设置,以解决试验中用户多样化和不定性(工作变迁等)问题,实现系统的通用性。系统支持不同IP地址的访问,可为机构办人员、研究者、申办者、合同研究组织(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CRO)等用户提供经授权后的安全访问服务,防止数据的扩散,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解决临床试验中普遍遇到的协调困难、管理混乱、信息封闭和决策迟滞等问题,实现全面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2结果

2.1项目申报与基本信息填写

申办方/CRO在系统中申报项目时填写试验相关的信息数据,通过系统的数据共享功能,既可以减少伦理办公室及机构办人员重复录入的工作量,又能有效降低数据多次录入而发生的错误率。申办方/CRO通过系统可以实时查看到伦理审核的进度,便于后期工作的安排。项目启动后,申办方/CRO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项目最新进展情况,将发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与研究者进行沟通交流。对临床试验项目进行稽查或监查时,与纸质化管理相比较,申办方/CRO无需翻阅大量资料,即可方便了解到相关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

2.2项目审核

2.2.1伦理审核

在系统中,伦理秘书可以查看到申办者填写的伦理审查申请是否通过项目负责人(principalinvestigator,PI)的审核,以对项目进行伦理审查工作,减少了纸质版传递需要的时间,加快了伦理审核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实施中,伦理秘书可以查看到是否有发生SAE、项目中止等情况,以及以上情况是否及时在伦理管理模块填写相关的报告,保证了临床试验严格按照GCP的要求进行。

2.2.2机构审核

机构人员根据申办方/CRO填写的项目信息、伦理审核结果和试验前相关资料递交等情况,判断是否可以签署项目协议,完成项目启动前的项目审核工作。

2.3项目管理

2.3.1研究者

根据GCP法规的要求,只有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员才可以由PI授权为项目研究者。与纸质化管理相比较,研究者在系统各模块及时补充项目信息使得试验数据得到实时更新,保证项目所有参与者可以及时了解受试者入组情况、AE/SAE、合并用药等项目的实时动向,避免了纸质化数据管理中出现的项目协调困难、管理混乱等情况,保证了项目完成的进度和质量。项目方案、病例报告表(casereportform,CRF)和知情同意书等变更版本在系统中及时录入的管理,可以让研究者一目了然地知道是否有最新版本的相关资料。研究者及时掌握其中变化的内容,可以避免违背方案或病人签署错误版本知情同意书等情况的发生。

2.3.2质控员

质控员的工作内容包括核查方案执行的符合率、知情同意书签署是否规范、药物使用和受试者入组等。根据系统管理权限中的项目人员分配设置,质控员可以查看到机构对本科室的每月质控安排,并能较快捷地查看到需要质控的内容,较快的完成质控表。与纸质化管理相比较,质控员不再需要翻阅大量资料才能完成每个月的质控安排,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系统中设置的电子签名功能,质控员在完成质控表格后采用用户名和密码的再次验证即可实现电子签名,完成数据的审核。所有质控表都设有打印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打印存档。系统采用具有较好灵活性和通用性的审核管理功能,可以完成需要有多人(质控员、研究者、PI等)逐级审核的质控表。审核过程中,审核人员能够查看审核的内容但不能对其进行删改,且只能看到正在审核的对象,确保提交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质控员查看伦理管理模块,可以督促研究者将项目受试者发生的SAE按照CFDA的规定及时上报给申办方、CFDA、伦理委员会等部门。

2.3.3药物管理员

药物管理员由符合GCP要求的医生或护士承担,并由PI授权。试验中,药物管理员要定时抽查试验用药物的情况以保证存储环境等符合GCP要求。根据研究者在系统受试者管理模块中已经输入的药物发放和回收数据,药物管理员填写试验用药物质控表时,只需要选择药物名称和批号即可自动生成药物接受、使用、剩余和回收数量,从而快速完成质控表,有效减少药物管理员清点药物的工作量和出错率,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药物管理员应当注意系统中的药物有效期和剩余药物数量,要求在药物到期前一个月或剩余药物量不足一个月使用时,应及时通知机构人员或临床监查员(clinicalre-searchassociate,CRA)准备提供新的药物,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数量,从而保证受试者用药的有效与安全性。

2.3.4机构办人员

项目管理中,机构办人员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项目信息、受试者管理、质控工作、项目结题、人员管理、药物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OP)管理、档案管理和经费管理等。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改变传统的手工、分散管理的模式,可以有效实现资料的信息化控制和调配,优化临床试验的机构工作流程。机构办人员可以及时查看到项目的受试者入组情况,以确认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在系统的试验药物管理模块可以查看试验用药物的接受、发放和回收情况,但药物的发放和回收只能够查看,不可以做随意修改,保证了药物的规范化管理。在AE/SAE管理、人员管理、经费管理、档案管理和信息通知等模块,机构办人员可以快捷地查看到需要查询的信息,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上模块都设有查询统计功能,可以对需要的数据进行筛选进行制表、制图,从而完成对试验项目中的相关数据的汇总和统计。

3讨论

临床药师论文范文4

一、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的研究

过去各教研室忽视了学科联系,基础实验与专业实验,专业实验之间均缺乏沟通合作,资源难以共享,实验教学效果堪忧。曾有考研学生初试成绩名列前茅,而复试实验技能表现不佳。这引起了药学系的高度重视,意识到整合各个实验室迫在眉睫,进而从规划、建设、管理、资源四个方面对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1、统一规划

对药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所承担的学院临床医学、药学等13个专业: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动力学、药剂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药物毒理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的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的教学任务,采取统一领导,统一安排,统一分配师资,统一调配设备等措施。这使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能高效、顺畅运转。

2、集中建设

长治医学院药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于2004年随药学系的成立而建立。在建立之初就始终坚持集中建设的原则,采取提前规划、合理论证、集中审评等方法,最终确定了实验教学中心的规划与集中建设的方案。通过集中建设有利于完善实验教学中心功能结构,提高实验室的综合利用价值;注重了规划的实施效果和可操作性,使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良性推进;实验教学中心功能空间的有效整合,使各学科实验室既各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结,可最大限度地提升实验室的价值和使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和土地空置。

3、优化管理

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采用固定编制用人机制。实验室人员包括实验课程负责人、实验教师、实验室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等。实验室统一组织安排医药学各学科实验教学工作,统一规划和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及实验室建设等。具体包括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模式的制定;实验仪器设备维护改造、实验新技术开发、实验室日常管理等。实验室在总结近几年管理、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对已有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规程作了进一步修订和优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规律。同时将药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13个教学实验组,与药学各学科建设和发展紧密结合,将学科教学优势转化为科研优势,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资源共享

为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实验室投资效益,更好地为实验教学服务,制订了《实验室资源共享与管理办法》。并通过在实践中的应用,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校内校外全面共享,为医学、药学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药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配置专门的实验管理人员,各学科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实验所需的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统一放置在公共精密仪器中心,并分为前处理室、精密称量室、高效液相室、气相室、紫外光谱室和红外光谱室等专门实验室,均配备专门实验人员负责为学生实验准备所需试药、试剂和仪器。各学科原有的专门实验室仍然保留,如药物化学实验室、药理实验室、药剂实验室等,这样既能够开展各学科的单一实验,又能够在实验中心的统一调配下开出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这其中有很多实验项目内容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使教师科学研究和学生实验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通过药学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推动教学改革

药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一套完整的监控体系,起到监督、控制和促进实验教学的作用。根据国家相关教育强校工程和实验室建设文件,在深刻分析药学专业实验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我们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

1、健全实验教学质量监控队伍

教师身兼教练员与裁判员,既参与实验教学又主导实验教学评价显然是不合适的,不会真正对实验教学的进程和效果起到监督控制的作用,对实验教学改革不利。因而我们探索了由校内其他院系专家、校外毕业生实习带教老师和校内毕业答辩专家委员会共同组成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队伍,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面,对实验教学实行质量监控。

2、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力度

(1)根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要求:“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同时结合药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特色,通过量化手段,致力于科学合理设置药学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2)结合学院“三段式”教学质量监控,强化院系领导听课制度、各教研室互相听课制度和专职辅导员跟班制度,使实验教学进程对相关人员公开,杜绝闭门造车,接受各方监督。改变了以往教学检查只重视理论课教学的习惯做法。在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实验教学检查,包括全校大检查、院系间交流检查和系内检查,参与检查的人员都会发一本实验教学检查记录本,平时检查时记录,学期末要开专题会议讨论总结。

3、制定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标准

强化教学监督、开展教学评估是我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两个重要方面,以此为重要手段,我校构建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紧紧围绕教学质量监控的六大原则: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激励原则、民主原则、多样性原则进行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和监控标准的建设与探索,并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量化分解监控。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包括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材料购置、实验用品准备、实验教学实施和实验效果评价等环节,每个环节均受质量监控标准的检查、评估和反馈。与理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样,实验教学的监控也强调对过程的考核。首先,要设定指标,将实验过程中的行为与预设指标对照,其次是对结果的考核评价。强调规范,重视结果,对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和评估。近年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药学专业的特点,逐渐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监控标准,监控对象主要包括教学大纲、实验内容、实验开出率和实验教材等,A级标准为优秀,C级标准为合格,依据具体标准进行量化评价。通过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分解,使得长治医学院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很大为提高教学质量、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实验中心运行效率,促进实验教学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重视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强大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前提,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教学队伍的主力军,药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坚持“教师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队伍建设理念,努力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1、实验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

(1)精心组织教师特别是具有硕士或具有副教授、教授职务的,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工作,确保每门实验课在实验教学中心工作的教师保持相对稳定。(2)鼓励优秀骨干教师、知名教授指导本科生实验,为本科生开出具有创新内容的特色实验课或指导本科生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2、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1)在专职或兼职实验技术人员中选拔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学术水平、实验教学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的讲师以上的人员担任中心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业务带头人,并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业务带头作用。(2)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硕士毕业生充实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3、加强中心主任队伍建设

(1)鼓励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热爱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管理的教师担任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实行坐班制,并享受学校科级待遇。(2)大力表彰和奖励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开放、实验中心建设和管理、实验教材编写和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做出成绩的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主任。(3)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实行聘用制。

四、建设效果

药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中心部分教师主持或参与部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5项,发表科研论文130余篇,获专利3项;编写论著6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及各类规划教材30余部,部分教材获部级优秀教材奖。部分毕业学生考取国内重点院校,部分学生毕业后到国内外知名药企工作。药学实验中心在2010年被山西省教育厅评为“药学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专业也在2011年被评为“山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五、结束语

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对医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长治医学院药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实践,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全面落实“以学生为实验主体,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理念,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优选整合,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高等学校的三大主题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实验中心是将这三项功能沟通融合的有效途径。加快药学综合实验中心建设,建立规范稳定并充满活力的实验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培养药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开拓学校产学研服务视野具有重大意义。药学综合实验中心的探索实践将会为药学专业与学科、精品课程、重点实验室和学校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闫晓霞 刘芳 王涛 宋丽华 张晓一 郭春花 杨金香 宋晓亮 单位:山西长治医学院药学系

(二)

一、药学服务内容

临床药师在药物合理选择、给药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方法、药物治疗监测及药动学参数等方面向医务人员提供咨询。医师在药物治疗中遇到各种问题时,临床药师积极帮忙解决。久而久之,临床药师会越来越得到医师的信赖和肯定。如医师询问:从药学角度,如何降低开腹行阑尾切除术的切口感染率。临床药师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并应用自身的药学知识,以书面形式建议:对于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应确保在术前0.5~2h内或麻醉开始时给予抗菌药物,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的浓度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的细菌。阑尾炎多为混合性细菌感染,以G-菌及厌氧菌为主,术前可经验性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术中采集腹腔渗液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术后抗菌药物的选用有指导意义。最后医师接受了该建议,并运用到临床治疗中。3个月后,开腹行阑尾切除术的切口感染率从29.2%下降至25.5%。护士也常就药物治疗问题咨询药师,例如:对头孢菌素过敏的病人对青霉素类也过敏吗?临床药师查阅了《新编药物学》后回复: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有10%~30%对头孢菌素过敏,因此一般情况下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慎用头孢菌素,对青霉素产生过敏性休克的病人禁用头孢菌素。对头孢菌素过敏的病人大多数对青霉素类也过敏,因此使用时须以说明书为准。若说明书上注明对头孢菌素过敏者禁用则绝对不可以使用。在参加普外科业务学习时,临床药师就典型用药问题讲课,例如根据药动学、药效学理论使用药物,正确选择药物溶媒等专题,提高了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

1、参与疑难/死亡病例讨论

临床药师必须参加普外科的疑难/死亡病例讨论,每周进行1~2次。普外科的疑难/死亡病例讨论通常着重于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临床药师是从药学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发挥着独特作用。例如:某病人因支气管哮喘入住呼吸内科,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B超检查提示病人有胆囊结石,转入普外科继续治疗。体检发现病人面部潮红,巩膜、皮肤轻度黄染,腹平软,右上腹有轻度压痛。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医师对病人面部潮红的体征感到困惑不解。临床药师通过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结合用药情况,在病例讨论中提出意见:病人在呼吸内科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注射液和氢化泼尼松注射液对症治疗,头孢哌酮钠在化学结构上有甲硫四氮唑(硫代甲基四氮唑)取代基,其与辅酶Ⅰ竞争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中心,可阻止乙醛继续氧化,导致乙醛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双硫仑反应。氢化泼尼松注射液是氢化泼尼松的灭菌稀乙醇溶液,联合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液就会出现双硫仑反应,所以病人出现面部潮红的体征。

2、监测ADRs

国内外有关调查表明,住院病人ADRs发生率为10%~20%,另有2.5%的住院病人是因ADRs而入院的。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ADRs对病人的损害已经成为临床药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普外科的药学服务中,临床药师能更快速、更直观地发现ADRs,准确记录ADRs的发生情况,收集普外科ADRs资料并定期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减少了ADRs的漏报率。另外,临床药师还会定期出版《药讯》及更新药品宣传栏,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向医务人员介绍有关药品发展的前沿动态及ADRs等信息。

3、用药教育

临床药师通过加强对病人的用药教育,从而增加病人的用药依从性。例如:某病人大便后发现便中有一圆形红色片状物,像是一个完整的药片,于是拒绝再次服用甲磺酸多沙唑嗪(可多华)控释片,并投诉医院卖假药。临床药师耐心地向病人解释:多沙唑嗪是控释片,一种新型制剂,服药后在大便中发现的药片样物质,是药物的不溶性骨架空壳,药物已在体内释放出,发挥了药效。经过多次沟通,病人接受临床药师建议,继续服用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病情最终得到了好转。又如,当病人服用α受体拮抗剂时,临床药师会交代病人注意事项:如从卧位或坐位突然转向立位时可能会发生眩晕、轻度头痛甚至晕厥,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躺下,然后在站立前稍坐片刻以防症状再度发生。多数情况下,在治疗初期可能发生这种现象,而连续用药阶段不会再发生该反应。

4、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在临床工作中,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临床药师应注意收集药品的新信息,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更新药学知识,大量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最起码要对普外科常用药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证、ADRs、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药动学、药效学等有充分的了解,并能灵活应用。普外科医师大多关注药物的治疗作用,对药物相互作用、ADRs等方面不是很关注也不是很熟悉,所以临床药师能够在这些方面给予医师支持。此外,临床药师还应学习临床医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参与临床治疗,指导病人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对普外科的诊疗常规以及新的指南和进展都要有所了解,才能与临床医师进行更好的沟通。

二、取得的成效

1、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2011年7月,本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讨论制定了本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临床药师就《实施细则》对普外科医师讲课,并要求每一位医师签署责任书。在日常查房工作中,临床药师认真排查梳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沟通,对某些屡次不改的医师建议普外科主任在科务会上进行通报批评。经过努力,普外科的临床用药越来越规范,各项合理用药指标都接近本院要求。

2、临床药师建议优化治疗方案采纳情况

2011年临床药师向临床医师提供用药反馈表192份,其中临床医师采纳131份,表示关注31份,未采纳30份,采纳率为68.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院临床医师对临床药师用药建议采纳情况较好。本院临床药师虽然开展工作仅2年时间,但通过自身的努力,已取得了医师一定程度的信赖。未采纳的30份用药反馈表中,除了医师对相关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外,还存在临床药师受自身水平限制,对未按说明书给药但临床实践已证明有效的一些药物了解不够,或所提出的建议未充分考虑临床实际情况有关。

三、结语

临床药师在普外科开展药学服务的经验是专职临床药师固定融入到病房医护群体中,参与查房、病历讨论、治疗医嘱调整等,对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尽管临床药师存在缺乏临床知识和临床经验问题,但只要努力学习,拓宽药学和医学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与医师、护士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合理定位,在当前临床药学发展的有利环境下,一定能够推进临床药学的快速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药学服务的潜力,保证病人安全、有效和经济用药。

作者:危丽琴 罗崇彬 朱晓洪 方健 郭胜蓝 王浩奎 单位: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药剂科

(三)

一、不同患者用药心理及服务对策

1、儿童

这主要是针对儿童家长。儿童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许多脏器和神经系统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所以,很多家长特别注意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害怕用药不慎给儿童造成严重后果。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只要注意其适应证及用法用量,一般还是可以避免的。当患儿家长在看到使用药物说明书而感到疑惑和不安时,药师不但要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来向儿童家长阐明医师的用药意图,而且还要理解其害怕用药后会发生不良反应的心理,耐心向其做好解释工作,使之放心地配合治疗,安心用药。

2、中年人

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中年人表现的情绪为烦恼、易激动、心情不安等。造成这些心理的原因有:

(1)中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中年人在这一阶段要经历更年期,机体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中年人处于社会、家庭和事业的多重压力之中,常常感到心力交瘁。如果这种心理疲劳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身体疾病,而身体上的疾病,又反过来影响着情绪的好坏。现在,有很多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其中有许多是刚刚被检查出来的,他们往往显得非常烦恼,求医心切,希望医师能给他们用上大剂量的强效降压药,力争药到病除。对这些患者,药师要根据其年龄了解其心理特征,除详细介绍药物作用以帮助医师执行治疗方案外,还要让患者了解任何疾病都需要自身调节,特别是在慢性病的治疗中,更需要有耐心和信心。

(2)药物本身的原因

如一位患者在门诊用药咨询中,自述前段时间失眠、心情烦躁到医院就诊,医生给他开了阿普唑仑镇静催眠药,服用一段时间后效果不好,因此更加烦恼。经查看病历得知,其患有高血压,一直服用含有利血平的降压药,而这种降压药有引起早醒和情绪抑郁的副作用,所以患者的烦恼来自所服用降压药所产生的副作用,并非阿普唑仑的效果不好。由于药物原因所产生的不良情绪,药师要明确告知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停药或换药治疗。

3、老龄人

老龄人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多表现为用药的不安全感强、求快求好、盲目用药等心理。造成这些现象的缘由有:

(1)年龄

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和器官逐渐发生器质性和机能性变化,对药物的吸收、排泄、代谢、分布及其作用与青壮年明显不同,加上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用药种类较多,药品不良反应较青壮年多2~3倍。所以,当这类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不适感,很多会选择自行停药或要求换药。

(2)精神

老年人普遍存在孤独感,在发生疾病特别是慢性病时,这种感觉常常会让他们陷入一种郁闷和消沉的心境。当他们发现用药并不能很好或很快地控制病情时,在心理上往往会产生悲观和失望的情绪,在行动上表现为不按,严重者甚至放弃服药治疗。

(3)社会

如今,很多老年人患有相似类型的疾病,如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他们在互相探讨病情的同时,往往也会相互介绍用药,结果造成某些老年患者来到医院,在未经医师诊断的情况下就指明使用某种药物。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因为治疗用药不但受药物品种和疗效的限制,还受疾病种类、严重程度及不同人群的耐受性和感受性等因素影响,临床上对同种疾病的不同患者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果未经医师的详细诊断,盲目用药,只会贻误病情甚至加重病情。对于老年患者心理的变化,要适当引导,药师既要理解老年患者要比其他患者对治疗更易失去信心的原因,同时还要用良好的沟通来调动其心理积极因素,帮助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只有让老年患者能以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来对待病情,才有利于药效的最好发挥,最终达到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4、部分特殊人群

用药片面求好求贵,在门诊,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对医师开具的国产药或传统药不满意,认为新药或进口药疗效更好,希望医师能多开这类药。对于这些患者,药师应利用专业的药学知识阐述医师选择药物是根据药物的药效学、毒副作用、患者的病情及药品的价格等因素作为选用依据,特别是一些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更应遵循这种选药原则,否则患者往往会因药效不稳定、毒副作用过大、价格过高等原因,无法长久、规范、系统地用药,从而达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药师规范的专业语言,能帮助患者产生对医师治疗方案和所选药物的信任心理;同时,这种心理还能加强药物的生理效应。

5、一些难言之隐患者

比如,一些性病、人工流产及有生理缺陷的患者,在他们使用的外用药中,有许多是需要药师为其作具体而详细说明的。但是,在以往的发药过程中,窗口药师往往因工作太忙或工作习惯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有很多对用法不明白的患者不好意思再向药师详细询问,特别是一些年轻女性,如果遇上的是男性药师,更不好意思作进一步的用药咨询,认为自己是得了难以启齿的疾病,怕泄露隐私或受到嘲笑。对于这类患者,药师应以一种关怀的态度、和蔼的语气来安慰患者,对患者的隐私作好保密,并以专业的技术指导,为其作详细的用药解释,才能消除其顾虑以配合药物治疗,使药物能发挥良好的生理效应。

二、心理诱导技巧的运用

心理诱导技巧主要有四方面:顺藤摸瓜法、循循善诱法、虚张声势法及暗示疗法。

1、顺藤摸瓜法

在药物咨询中,一般通过患者的主诉、现病史以及必要的医学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患者急需解决的药学服务内容,药师可通过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结合患者的诉述,正确指导,消除患者的用药误区,解决患者的用药疑问。

2、循循善诱法

药师运用语言技巧,和善对待患者及家属,通过向患者家属了解或直接与患者交谈,深入了解患者病情,向患者宣传正确的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由浅入深、循循善诱的方法,让患者说出用药的疑惑,便于药学服务。同时,通过药师的音容笑貌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使患者对药师建立起信任,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3、虚张声势法

在端正服务、不以牟取钱财为目的的前提下,适当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用药剂量和时间的重要性进行反复强调。目的是进一步使患者加深对疾病治疗迫切性的认识,建立必胜的信心,安全合理的使用药物。

4、暗示疗法

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经常对某些癔症性患者进行暗示治疗,治疗前取得患者对药师的绝对信任至关重要,采用的药物多为普通药品且往往把这种药物说成是“特效药”、“贵重药”之类。对施治的所谓的“特效药”多进美言,以获取患者对药品的绝对信赖和接受治疗的迫切性。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药学服务中,药品服用的暗示疗法是心理药效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三、讨论

1、心理药效学的适应人群

凡到医院就医的患者,尤其是患心理疾病的患者,大概都有这样一种心理:愿意找一个服务态度好、药学知识广的药师咨询,愿意把自己的病情及用药疑问详细地诉说,以求得正确解答,合理用药。但也有的患者例外,如重症精神病、意识障碍患者等。在药学服务中,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应用心理药效学。

(1)主动求医型

这类患者能主动到药房咨询,愿意接受合理的建议。又可分以下四种类型。

(2)神经症型

包括神经衰弱、强迫性神经症、癔症等。这类患者多为轻症,心理负担较重,对自身健康状态有着充分的认识能力,求医问药心情迫切,自制力良好。这类患者是心理药效学的主要群体。

(3)悲观失望型

多见于精神科的抑郁症、身患绝症的患者以及部分抑郁性神经症或抑郁神经素质的人。这类患者的情绪极度悲观,对生活失去勇气,对前途失去信念,对治疗失去信心。这类患者也是心理药学效的主要群体。

(4)羞怯型

多见于男子阳痿、早泄,女子久婚不育、未婚先孕、男子或女子手淫、性病以及有生理缺陷的患者。虽然患者病情未必严重,但心理负担、心理压抑明显,认为自己得了见不得人的疾病,想求医问药,但又羞于启齿,怕自己的隐私泄露,心理矛盾非常突出。这类患者也是心理药效学的主要群体。

(5)心身疾病型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健康概念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健康不仅躯体健康、不患疾病,而且心理也应健康。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心身疾病越来越得到重视,心理问题可以说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到目前为止,许多躯体疾病都与心理问题有关,有的为病因,有的互为影响。如高血压、冠心病、胃炎、急性应激性胃溃疡、癌症、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精神障碍、产后精神障碍等。这类患者也是心理药效学的主要群体。

(6)被动求医型

多见于急性和重症精神疾病、急性脑外伤性精神障碍、各种疾病所致的意识障碍等。这类患者在心理药效学中不是主要群体。

2、增强药物心理效应的协同作用

疾病本身以及患者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因素影响着其用药心理,而复杂的心理反应又对疾病本身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这就是药物心理效应的协同和偏离。所谓药物心理效应的协同,实际上是指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是指不具有药理活性,但对于多种身心疾病却能获得疗效的制剂,其作用借助于患者强烈盼望药物能产生其希望的治疗效果的心理效应。药师要明白这种效应,在工作中用语言或行动暗示,促进药物心理效应的协同。

3、提高专业综合技能

门诊药师要熟悉和掌握常见的基本用药知识,这对解释用药咨询有很大帮助。例如,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增大,体内各器官和组织功能日趋下降,对药物的适应能力差,所以应谨慎用药,以防用药不当引起体内蓄积而发生药物中毒。其中,中老年人应特别注意服药的时问和方式:滋补药宜早晨空腹服用;健脾胃药物宜饭前服用,以保持药物的有效浓度;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在血压自然波动的2个高峰期的30min前服药最佳(2个高峰期:上午9~l1点,下午3~6点);孕妇患疾病用药治疗时应非常注意,必须到正规医院诊断后才可用药,并且要掌握妊娠用药的原则:单药有效的应避免联合用药;用疗效肯定的老药,避免用尚难确定对胎儿有无不良影响的新药;对常见的儿童发热,如何合理用药是窗口药师应宣传的工作。药师可告知家长,儿童普通发热不需要大量用药,因为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的一种本能反应,可提高儿童自身的免疫力,有利于其正常发育;更不应随便使用抗菌药物,以免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

4、心理效应的关键性三要素

尊重:尊重,应当体现在对患者的现状、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的接纳、关注和爱护;尊重,应做到一视同仁、以礼相待、信任对方,并做好其隐私的保护;尊重,可以唤起患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开发其内心的潜能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尊重患者,其意义在于可以给患者创造一个安全和温暖的氛围,使之感到被接纳,这对于那些长久被疾病折磨得失去信心的患者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热情:在发药窗口和药物咨询处,经常碰到很多欲言又止的患者,他们既渴望得到药师的帮助和指点,但又怕受到药师的冷落和敷衍。这时,药师应表现出应有的热情,主动提供他们所需的帮助。药师的态度要热情大方,语调要温柔、富有同情心和感染力,以消除或减缓患者的紧张和不安,使其感到被接纳和受欢迎。沟通时应注意倾听,目光要注视患者,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都应传达出对患者的关心。真诚:药师在患者面前应真诚,应将心比心,充分赢得患者的信任,从而提高其对药物的依从性。药师应给患者以支持、帮助、鼓励为导向,促使患者以乐观的态度、健康的心理来战胜身体的疾病。

作者:陈华彪 刘莉 李杰 朱方建 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

一、校企共同教学改革

通过校企合作,形成以药学教育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社会人”,体现“宽口径、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思路,这也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利益。企业深度介入课程改革,联合开发课程药品销售技能综合训练,共同自编教材《药学概论》、《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品营销与管理》和《药师资格考试指南》等。经过几年的实践,获得师生较好的评价。在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认知度和认同感。

二、校企共建药学实训基地

我校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加大投入建设集学生实训和对社会开放服务为一体的药学实训基地,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我校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迈进。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如“模拟药房”、“模拟车间”等,同时深层次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共享企业教学资源,现已在区内外各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运行良好、有保障机制的一百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三、深化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经过双方相互考察和认可,学校与本地某品牌连锁药业签订协议,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主要为企业的社会药房培养药品销售一线的药学技术人员,就读与就业无缝对接,由此建立起稳定的就业渠道,满足了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所需的人才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培养出优质的、特色鲜明的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专门人才,保障了扩招后的就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三年我校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因此说,深化校企合作,共建特色专业是一条可行之路,值得深入实践探索和研究,以实现优势特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特色专业的示范建设作用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作者:卓燊 冯艺萍 陈丽 陈君 吴钢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

(五)

一、低文化水平高龄住院患者的就医特点

①病情比较严重。由于大多数患者经济收入较少,能不进医院尽量不去医院,在能忍受的范围下尽量忍,特别是癌症的早期症状,如头晕、胃不适等误以为是耕作劳累、吃坏东西等,只要多休息下就能恢复。直到症状的不适感远远超过他们的忍受力时方才上医院就诊,此时病情都比较严重,往往已是病危或晚期。②语言沟通障碍。语言沟通障碍是药师进行药学服务面临的首要问题,低文化高龄患者大部分不识字、不会说普通话且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对指导的内容理解能力差。③来自农村,经济负担大,期望在院外治疗。农村地区患者经济收入较低,住院患者病情略稳定即出院,因此出院后还需后续治疗和护理。④患者听力差、记忆力差、心理承受力差。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很浅,出院后还需用药,花费家里大量医药费用,精神压力大,抑郁寡欢。⑤对疾病的认识极浅,依从性差。有些患者自行的减药、加药、停药、漏服、错服等。甚至有患者以药品性状大小来判断药品的药效,以自行调整药品用量,导致药物中毒或药效不够。

二、药师参与出院用药指导

1、出院用药指导

临床药师在出院前3d对患者或其长期看护者进行用药指导,针对患者用药制作出院带药的用药信息卡,讲解后交给患者或长期看护者。出院带药用药信息卡的内容包括3部分:第1部分是药品种类、用法用量、用药目的及特殊的用药时间;第2部分为每顿服药完成情况,准时服药,在相应的日期顿次上“√”;漏服,直接跳过,不做标记。第3部分为用药注意事项以及医生和药师的联系方式,包括复诊时间、漏服的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的处理等。药师教会患者用药信息卡的使用和进行详细的用药交代,由于大部分患者不识字,教其如何从药品外观来辨认区分和记住药品。患者出院的前3d中头2d进行以下详细的用药指导(包括药物名称、服用剂量、服用方法、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储存方法等),第3天患者在药师不提示的状态下自行服药并大概复述药师指导的项目内容。

2、常见带药品种的用药指导

(1)抗高血压药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优先应用长效制剂,尽可能使用1次•d1给药而持续24h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健康人由于血管的收缩规律,血压在昼夜之间有着显著的周期变化,呈两峰一谷形态,即8:00~10:00和14:00~16:00出现高峰,从晚上起缓慢下降,于睡眠时降至低谷,至次日凌晨2:00~3:00最低。患者在血压最高时容易发生脑出血,而在血压最低时又易形成脑血栓和冠脉血栓。因此,一般降血压药在7:00和14:00~16:002次服药,使药物的作用时间与血压波动的高峰同步,从而产生最好的降压效果。对于长效(缓、控释)制剂则在上午给药一次,轻度高血压忌在晚上睡前服药,以防发生低血压,中、重度患者如需晚上用药,应酌情减量。但是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来说,尽管使用长效降压药,但长效药很少有百分百的谷峰比值(T/P)。难治性高血压是指使用了3种合适剂量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其中包括利尿剂,患者血压仍高于140/90mmHg。因此,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凡是服用2倍以上剂量或2种以上的药物,均鼓励其分次服用(一般日服2次),每次服药时间宜在血压“峰值”到来前2h左右(如6:00~7:00及14:00),这种“错峰”服药,有助于控制“晨峰现象”及夜间高血压。

(2)降糖药

治疗糖尿病应依据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顾及费用与效益比值。采用“精细降糖”策略,即严格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密切的血糖监测、一种或几种药的联合可使糖尿病患者得到更个体化的治疗。就餐和食物对口服降糖药的吸收、生物利用度和药效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降糖药应注意在不同时间服用。双胍类药物应在餐后服用,有利于刺激周围组织利用胰岛素并可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道反应;磺脲类降糖药宜餐前30min服用,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发挥降糖作用,起效时间需要30min,因此餐前30min服用,进餐的时间正好是药物起效的时间,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阿卡波糖宜餐中服,可抑制食物中糖的吸收,延缓肠道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通过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竞争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发挥作用,在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餐中想起漏服还可以补上,吃完饭再补服降糖效果较差。胰岛素一般是注射后15~30min就餐较为适宜,注射时宜变换注射部位,2次注射点要间隔2cm,以确保胰岛素稳定吸收,同时防止发生皮下脂肪营养不良。

(3)降酯药

应用他汀类药初始宜小剂量起,并将肌病的危险性告之患者,并关注及时报告所发生的肌痛、触痛或肌无力。以中等剂量的他汀类和贝丁酸类联合应用,肌病的发生率较低,剂量不宜过大,不宜在同一时间服用。鉴于2类药物的血浆半衰期约为12~18h,可于晨起服用贝丁酸类药而晚上服用他汀类,隔日分别交替服用。人体胆固醇的合成多在夜间,因此他汀类降脂药效应体现出相应的昼夜节律,晚上睡前服用效果最佳。

(4)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率失常的药物治疗原则:如在抗心率失常治疗中应用某一药物尚有疗效,则应尽量避免联合用药;避免同时应用同一类药物;避免同时应用作用或不良反应相似的药物;联合用药时应减少各药的剂量。

(5)抗凝药

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为75~150mg•d1,阿司匹林普通制剂于6:00~8:00服用,药效较高,体内排泄和消除慢,而阿司匹林肠溶制剂服后需3~4h才达血药峰值,如上午服用则不能起到最佳的保护作用。且18:00~24:00是人体新血小板生成的主要时段,晚餐后30~60min是服用最佳时间。氢氯吡格雷片,药物起效快,顿服300mg后2h即能达到血药浓度。维持剂量为75mg•d1,1次•d1,口服。为了最大限度减少阿司匹林、氯吡咯雷为代表的抗血小板药所诱发的胃灼热、胃溃疡和出血,很多患者合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PPI)。然而,最新临床观察显示:氯吡咯雷与PPI长期合用会增加心脏突发事件及死亡率50%。FDA于2009年5月要求企业修改说明书,强调应用氯吡咯雷时慎用PPI。但是对于高危患者,按需(错时或必要时)给予治疗,服用阿司匹林的前3个月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应在此期间给予PPI治疗,对于使用氯吡格雷联合者,应选择对氯吡格雷作用弱的泮托拉唑。氯吡格雷的半衰期较短,可考虑间隔12~24h服用2种药物,这在理论上可以减少肝药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因此PPI在早餐时服用,而晚餐时服用氯吡格雷,或者是PPI在晚餐时服用而氯吡格雷在第2天中餐时服用。

三、讨论

住院患者出院带药,是临床药师在院内进行药学服务的最后一个环节。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是决定患者出院后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药师进入临床,与患者面对面交流,对患者用药加以指导,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可以极大地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可利用自身掌握的药学专业知识,提醒医师注意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避免发生不良后果。对于那些缺乏医疗资源的人群尤其是农民,他们没能接受高质量的疾病预防、筛查、诊断以及治疗,原因是大多数人缺乏卫生保健知识。面对这群特殊的患者,药师要有针对性的用药指导:①卫生知识的教育。患者出院后,往往在心理上麻痹大意,忽视—些必要的预防保健措施,在某些必要治疗措施也得不到贯彻执行时,可通过加强卫生知识教育指导来督促、提醒患者,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患者对特定知识的了解,改变不良生活方式。②指导用药方式简单通俗易懂。临床药师既要懂得本地方言,能用方言进行用药指导,用药指导时要保持一定的声量而又不宜过于大声,避免被误以为是“医生凶患者”,而且教育内容又不能用太过于纯理论性,应简单、通俗、易懂,而且隔天要反复强调,叮嘱老年人及家属将药物放在易拿、易放、明显的地方,每天用摆药盒将每次吃的药分层放好,以免漏服或多服。③心理辅导。善于疏导患者的心理情绪,告诉患者按时用药后对身体的益处和锻炼身体对康复的促进作用。

作者:林淑瑜 甘惠贞 吴晓莉 单位:福建解放军第180医院药学科

(六)

一、药学服务的具体内容

药剂师应当充分利用自身具备的专业技术与知识来保障药品对患者的疗效,并且尽量降低患者承担的医疗资费。因此,对于医院的药剂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求药剂师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良好的教育以及丰富的药学经验,并且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水平。药剂师必须要进行深入且细致的研究调查,对治疗药品实施仔细的分析,从而为患者提供经济合理的治疗药品。如此,不但可以预防卫生资源的无故浪费,同时能够较好的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患者提供最为适合的治疗方法。

二、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意义

药学服务是医师和患者的共同需要。当前国内这种形势,患者在医院看病的时候通常都处在被动的位置,因为患者通常都无法判断医生使用的药物是否安全,再加上临床医生对于药物知识方面的局限性,无法对于药理学知识理解的面面俱到,对于部分刚刚在临床上投入使用的新药认识不足。因此,药学服务属于患者与医生的共同需求,其对于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降低部分药品的不良反应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开展药学服务是药师拓展服务内容的必经之路。国内医院的药剂师大部分都在医院的药房窗口工作,之前他们的工作主要就是针对处方进行对应的配药工作,人们对于药剂师的认识都停留在根据药房配药以及掌握药物调配的品质方面。然而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无法发挥药剂师所具备的专业能力,药剂师无法主动为患者提供药学方面的专业性服务。所以,药剂师应当走出药房,到临床岗位上去进行思考与观测,从而充分利用自身的药学知识,为患者提供更为良好的药学服务。

三、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措施

加强对药剂科建设,提高药师的综合服务能力。医院必须要加强药剂科的建设工作,并且要引进世界上先进的药学服务观念,当前先进的药学服务观念要求药剂师不仅要具备全面的药物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养,要防止药剂师出现重医轻药的情况,在对药学服务进行推广的时候,必须围绕患者开展,始终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药物,并且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此外,针对用药后的疗效必须实施全程跟踪观察。这就对药剂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剂师必须要不断充实自己,从而通过自身的努力树立医院药学服务的专业品质。医院要从小事做起,使药学服务得到简化。药剂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对处方以及医嘱进行细致且严谨的介绍,尽量使用简单的语言,针对部分具有不良反应的药物,不仅要配上对应的说明书,同时还要实施详细的提醒,并且还必须交代这类药物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以及使用方法。医院应当加强对于合理用药方面的知识宣传,针对一些特殊药物的使用方法、时间以及剂量都应当使用小册子的方式实施宣传。针对患者关于用药方面的询问,药剂师必须要掌握患者咨询的具体内容,在答复的时候必须要解释清楚,一些自身无法做出答复的问题,应当在请教相应的专家以后再给予回复。需要注意的是,药剂师答复应当主动,并且语言尽量通俗易懂,要给予患者足够的信任感。结合实际提高药学的服务质量。医院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的药历,要对临床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形成详细的记录,这些记录都是药学服务必须的资料,同时也是对药品实施个性化管理的凭证。药历中应当包含患者的病例介绍、用药历史以及当前患者使用的药物。药师应当多去临床,针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询问,加强自身在临床医学方面的能力与知识。药学服务的特殊情况。针对部分药物的不良反应,一些药物在服用后,患者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药剂师应当对这种情况进行耐心地讲解,要让患者明白,在一定时间之后,一些不良反应能够自行消失,并且药剂师要根据药品的不良反应程度来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该药品。患者在服用内服药品的时候,药剂师要让患者明确正确的使用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这些药物的疗效。

四、开展药学服务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

临床医生对于诊断疾病方面非常专业,然而因为自身专业知识结构方面的局限性导致其对于药物的剂型以及理化性质方面的认识稍显不足,所以在疑难杂症、重大抢救、多科合并症以及专科重症方面的治疗上,都需要专业的药剂师提供药物学方面的指导,从而应对当前社会复杂多变的药品选择、药品不良反应的出现以及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医院通过实施药学服务,能够在第一时间较好的解决患者在用药方面存在的疑问。在实施临床药学服务之后,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由之前83.2%上升到97.5%,经济实用性用药也由之前59.7%上升到90.9%,因为用药差错导致的医疗纠纷则由之前的23.5%降低到1.2%,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也由85.3%上升到98.3%,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对于临床药剂师这个工作的认可程度也从之前的15.7%上升到93.9%。

五、结论

临床药学服务必须要以合理用药作为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医院合理用药与药学服务方面的建议策略,能够良好地保障用药安全,提升药学服务品质,从而提升药品治疗的经济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此外,医院还应当建立临床药师制度,对临床药剂师进行培训,从而不断推动药品的科学使用。药学服务的持续开展能够较好地促进医院适应当前社会医疗体系改革,从而加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作者:陈卫民 王建 单位: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

(七)

一、药学实践教学Ⅲ课程体系的建立

按照我院“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阶梯式药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总体要求,药学实践教学Ⅲ课程将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基本操作方面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3门课程的实验课合并,单独设课、单独考核,按基础训练-综合设计-实验研究三个阶段进行阶梯式实践教学,使内容有一定的连贯性及渐进性,着重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同时对研究思维进行系统的培训,为学生在从事有机药物合成、结构修饰、天然药物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等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药学实践教学Ⅲ课程改革的内容

1、改革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

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3门课程的实验内容主要以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主,采取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部分实验内容存在重复情况(如乙酰水杨酸的合成),教学效果不理想,所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不强。我们对3门课程实验内容进行重组、交叉、整合,按照基础训练-综合设计-实验研究3个阶段进行阶梯式实验教学,以技能掌握为主线,以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目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性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第1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在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专业方向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和手段;第2部分为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项基本技术和手段的能力,同时巩固专业基本知识;第3部分内容为结合创新药物设计研究(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结构修饰)、药物工业生产实际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并进行相关研究,旨在提升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1)基本技能训练

本阶段内容包括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3门学科中常用的合成和提取方法、常用纯化分离方法、合成产物和天然产物成分检识与鉴定方法,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熟悉其实验原理与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能准确记录实验结果及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

(2)综合性实验

本阶段实验内容包括化学中间体和化学药物(如苯妥英钠、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维生素K3等)的合成、鉴定及天然产物成分(如黄酮类、蒽醌类、生物碱类等)的提取、分离、鉴定。该阶段实验为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涉及到有机合成中常用合成原理方法如回流、蒸馏、分馏、重结晶、过滤、色谱分离等,天然药物化学中最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如回流提取、煎煮、pH梯度萃取分离等。

(3)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较复杂的、融合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3门学科知识的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药物的设计、合成、天然产物提取、先导化合物发现与结构修饰的实验路线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综合的能力。实验内容包括查阅文献、撰写综述、文献交流、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试剂器材、实施实验方案,实验结果讨论、撰写实验报告。本阶段要求学生系统查阅国内外文献,有详细的查阅记录及资料,撰写综述;对文献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在此基础上,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按照自行制定的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每组先整理实验记录、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得失,再进行全班集中讨论、交流实验操作的经验、比较不同实验方案的优劣。目前,我院初步形成的设计性实验有化学药扑炎痛、环丙沙星的合成,天然产物芦丁、薯蓣皂苷元的提取、分离以及羟乙基芦丁、去氢表雄酮的合成设计。从准备实验(包括试剂配制、实验仪器的选用等)到实验设计和实施,均由学生自己动手。课堂讨论中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实验设计的合理因素给予肯定。通过教学改革的尝试,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提升。

2、重视能力培养并转变考核方式

在新的实践课程体系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综合、全面的实验素养,仅凭实验结果的考核方式已经无法完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药学实践教学Ⅲ课程实施单独授课、单独考核,考核中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实验技能的操作考核,从考核知识向考核能力转变,使学生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对实践技能的掌握。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期末考核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分评价体系,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期末考核分别占实验课总成绩的30%、30%、40%。平时成绩根据实验操作、预习、提问及实验态度等评分,实验报告按4个等级评分,期末考核采取笔试、实践操作、论文、答辩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考核能够将学生在实验各个阶段中多方面的表现考虑在内,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培养的情况。

三、小结

经过近几年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认真上好实验课,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也激发了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和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药学实践教育转变观念、打破学科壁垒,根据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把现有以理论课内容为主线的各门实验课程进行重组、交叉、整合,以技能掌握为主线,以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目标,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掌握药物发现、制备、质量控制、药效学和药物安全评价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推动和促进我国药学专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建设和药学行业发展培养出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作者:赵冬冬 苏琨 邬国栋 白万富 高博闻 张博宇 单位:包头医学院药学院

(八)

一、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方法不完善

药学专业实践考核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以实验报告为成绩代替考核和课程考核偏重理论化,实践成绩比重偏低等现象,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只重视结果,操作过程不规范、不严谨,随意性强,忽视了学生实践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

(二)专业实习设计不全面

专业实习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通过实习学生可以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药学专业

实习系统性设计不够,多偏重于临床药学,药品生产也是以医院药品制剂室为主,药品营销几乎没纳入专业实习计划;部分学生在实习环节只进行某一个专业方向的实习,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培养不到位。

(三)师资实践能力欠缺

部分药学教师存在理论功底不扎实,学科前沿知识储备不足,以及实验操作能力欠缺等问题。多数药学教师缺乏对药学专业实务地全面了解,一般与医院药学的关注和联系较多,但对企业药品生产、检验和流通工作组织、具体的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前沿知识掌握太少,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使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一)系统性

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有序发展的过程。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分析相关的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整合,把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有机结合,对接行业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把职业综合素质培养融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按照由浅入深、前后衔接的逻辑关系,构建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针对性

对接药学专业职业岗位(群),紧紧围绕药学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框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纽带,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使能力培养更具针对性。

(三)一体化

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是对医学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验证、巩固和深化。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设计时,要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教室和实验实训室的界限,把教室、实训室建设成一体,营造出职业氛围和环境,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四)工学结合

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利用医疗行业企业的生产资源,把课堂搬到生产、工作现场,把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操作相结合,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养药学专业人才。

三、基于工学结合的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五个部分组成,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各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保障实践教学总体目标的实现。目标体系是核心,是实践教学应达到的标准,在整个体系中起驱动作用;内容体系是目标体系的具体体现,是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落实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分层构建;管理体系是规章制度、管理方式等,起组织作用,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评价体系是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考核和评价,以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保障体系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条件和环境建设,是对实践的支撑和保障。

(一)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通过开展医学检验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研,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与药学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掌握药学专业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能从事药品调剂、药物制剂、药品质控(检)、药品使用、中药管理与使用、药品营销等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型药学人才。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构建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它主要包含职业基本素质、职业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技能

(1)职业基本素质

主要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网络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社会调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职业基本技能

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人体结构和机能等相关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医院药学、药物制剂、药品检验、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项能力。

(3)职业综合技能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处方调配、常用制剂的制备、药品仓储保管、常用药品质量检验、药品营销、药学服务等药学岗位工作能力。(二)实施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需求,构建了“学医交替能力递进”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在学生药学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借助学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药检所、药品生产企业、药品零售企业等合作企业交替开展早期接触临床、临床现场教学、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生产性实践活动,同时全程贯穿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深入开展基本专业技能、单项专业技能、综合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断开展专业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三)校企合作全面优化实践教学项目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职业资格标准引入到教学中,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突出实践教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使专业教学要求与行业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根据药学职业岗位的任职能力需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按照基础实验、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的要求,整合校内实训基地的布局和结构,优化专业实践教学项目共125个,通过实践教学不断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四)合作共建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训练场,引入行业企业设备、技术和人力,整合优化校内实训基地的资源,有利于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药品营销与管理三个专业分属不同的教学学院,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三个专业归并到医学卫生学院,整合人力和物力,尤其是专业实验实训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形成涵盖药品生产与药物制剂、药品分析检验、医院药学、中药加工、药品经营与管理等领域的专业实训室16个,实践教学资源三个专业共用,技能训练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创新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理念,由学校提供场所,将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资源引入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建成了“校中厂”式的中药制剂加工基地一个,促进了专业实践教学的生产化,学生轮流在加工车间进行顶岗实习,能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在医院、制药厂建设教室和学生宿舍等教学和生活设施,完善教学条件,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技术和人力资源,共建共管,将企业建设成“厂中校”,成为学生专业认知、临床见习、生产实习的重要实践场地。

(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采取培训、进修、下企业锻炼、外聘等形式,建设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是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专业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职教能力,拓宽教师的视野,锻炼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二是选派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进医院顶岗,开展生产实践活动,健全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规定教师每三年平均下企业锻炼时间不少于2个月,从而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三是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和药学专家担任药学专业“楚天技能名师”和“校外专业负责人”,引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四是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三级医院的主管药师担任校外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选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管理和技术骨干担任实践教学带教老师,指导学生的生产见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指导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推进专兼职教师“结对子”活动,加强专兼职教师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促进专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为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建立和完善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实习指导管理、顶岗实习管理等制度,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特别是针对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校中厂、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厂中校等不同的管理机制,制订如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基地管理、评估、考核体系,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健康发展。

作者:万德年 叶桂存 单位: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管理处

(九)

一、推行导师制的措施

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对药学本科实习生的实行导师制,即在导师的知道下,实习生选定课题方向,制定课题总体目标,规划课题进展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实习生需独立自主地搜集相关文献,设计课题实验详细方案,准备好所需材料,掌握仪器操作及实验技能,自主设计开展实验,记录结果,选择正确统计方法,完成结果分析,独立撰写论文,学会总结归纳。研究进程中,实习生实验进展出现问题,可及时与导师交流,导师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及科研经验,帮助实习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以指令的方式让实习生被动地执行任务。除对科研技能指导外,还善于循序渐进地启发和鼓励学生培养科研思路。通过施行导师制,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管理和言传身教的示范效应,对培养药学实习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实施药学实习导师制的重要性

1、有利于加强药学实习生专业技能

导师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是实现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医学教育模式,称职的导师除应有丰厚的知识底蕴、优秀的教学科研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并能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正确的引导能力。对于进入课题研究的药学本科实习生,前期虽有了相应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但要形成初步的科研思路,进行完整的课题研究,仍需要加强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如课题的确定,研究的目的、方法、内容和研究的技术路线等,因此,实习生在进入各个课题研究后,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还需进一步的再学习和提高。在进行课题研究中,导师进行理论知识及实验技术的进行指导,并对实习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予以指正,对实习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应予以严格要求,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操作行为,养成良好的实验室操作习惯,帮助他们提高实验技能,快速掌握科研关键要素。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其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也体验到探求科学真理的乐趣,激发了内在的求知欲,有助于提高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自信心,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帮助实习生能力全面提高,培养有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药学工作者。

2、有利于培养药学实习生创新精神

在实习期间,大力培养实习生科研创新精神,利于调动其在实习期间的主动性,也利于其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掌握课题研究方向,逐渐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科研思路。因此,通过导师的引导,实习生可结合课题的研究方向,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搜集相关信息,开拓出新的科研思路和尝试新的实验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可能的最佳方案。导师应鼓励实习生进行各项实验,对于课题组长期沿用的实验方法予以改进,开启新的思路,寻求并尝试最新的方法,以便得到较理想的实验结果。此外,导师宜鼓励实习生学习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统计,以求取得较科学的结论。实习期间,实习生可通过学习查阅文献、翻译英文论文、写综述、听学术报告、形成课题思路、设计课题以及参与课题实践与讨论,从而能够较早地接触并且参与到科研当中,提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可以锻炼实习生独立自主的科研能力,更能提高他们的科研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3、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素质教育

在指导过程中,导师制强调德、智并重,不仅着重对实习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其人格的教育。导师可从求学态度、思维模式、人生观念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利用自己的优秀品质对学生言传身教,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治学态度及综合素质。导师教的热情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是导师制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实习生对科研的兴趣、思维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敏锐感知力同时也是导师的一种启迪。导师在指导过程中教育思想、观念及方式的转变,更有益于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改善了知识结构,增强科研的能力,提高创新精神。

三、结语

总之,要培养具有创新性的药学专业人才,推行药学本科生实习导师制势在必行。实施实习生导师制对于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科研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导师制不仅有助于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质量;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改善教与学的方法,使药学实习生不断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并能灵活应用于科研及未来的工作中,同时提高了药学实习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培养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全面提高实习生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因此,在药学本科实习阶段实施导师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本科实习生导师制,一方面切实地提高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全面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有利于科研的开展,是对当前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模式的新探索。

作者:林兴 韦玲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十)

一、优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不同的教学模式所选教材也有所不同;而教学重点和教学对象不同,所使用的教材也大不一样。据调查,目前我国多数本科院校采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史志祥主编的《药学英语》。该教材所收录的材料难度适中,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但讲授内容过多,不同单元模块偏少,不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学时安排和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这就导致当前各高职院校的药学英语教材“散而乱”的现象十分突出:各类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自主性有余而规范性不足,存在着较大的主观随意性;甚至有些教材在选材方面还显得过时、陈旧,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更新。为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广泛采纳学生意见,删除过去过多的单词记忆、论文解读和练习环节,增加了文献检索、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入门等内容,并会同行业内的专家编写了较为规范和实用的校本教材。优选后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单元。

1、词汇单元(4~6学时)

药学英语涉及许多专业学科的词汇,如果不熟悉专业词汇,就会给专业文献的理解带来困难。该单元主要讲解的是药物的化学名称、命名原则和常见单词,引导学生根据英语的特点来记忆和学习,根据词头和词尾的意义认识和记忆词汇。例如,青霉素类药物词缀均为“cillin”等,从而降低记忆难度。另外,为使药学英语行文简洁明了,专业英语文献常常大量使用缩略语,因此掌握缩略语的构成也十分重要。为此,笔者在该单元也设置了部分常用缩略语的介绍,以贴合专业学习实际。

2、阅读单元(16~24学时)

药学英语是用来介绍专业学科知识、阐明具体专业问题的。药学英语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等都具有与普通英语完全不同的特点。只有掌握其特点,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翻译、写作及综合能力。该单元主要通过让学生阅读药品专利、药典、药品说明书等应用文和专业论文来感受英语语感,增加词汇量。该单元所选内容大多是科普性的、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有趣或者有争议的专业知识,做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3、文献检索单元(8~12学时)

该单元是本教材的特色单元,共分为两部分:前2~4学时在课堂上由教师讲解药学专业常用索引,重要外文期刊、数据库及如何检索等内容;后6~8学时笔者则为学生联系了具备外文期刊检索能力的高校图书馆进行为期1天的练习。通过预先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自主选定题目,检索该领域近10年来的研究成果,要求学生列出条目(如论文题目、作者、期刊等),并打印出一篇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文章,翻译不少于3页,其翻译情况将纳入期末考核。

4、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入门单元(4~6学时)

该单元主要讲解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组成部分以及每部分的撰写要点、语法时态等。因中、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要点类似,通过该单元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文论文写作要点,并为其实习结束后中文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5、翻译单元(4~6学时)

该单元给学生设置了一些药典、药品说明书、药品专利等资料进行翻译练习,分别在学校计算机房和图书馆专业书库进行,方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源。通过该单元的练习,学生可掌握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网络或专业字典等资源进行相关资料翻译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模式

当前,众多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单词-翻译-练习”的课堂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十分有限。在高等教育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成年,而且经历过长期的英语系统学习,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英语语言知识,因此这一阶段的英语语言教学的重点应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怎样进行学习;而体现在专业英语教学方面,则指的是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三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组织学生成立了若干学习小组(一般每10人一组),在每次课中加入了10~15分钟的课堂互动环节,以鼓励学生参与进来。该环节又分为情景模拟、英语讲座等部分。情景模拟主要用于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英语氛围,所选内容主要是学生今后会在工作岗位上遇到的业务材料和情景话题等,例如各类疾病患者的用药咨询。笔者在每堂课后确定下次上课时模拟的患者类型、所用药物等情况,每个学习小组中的两个同学组成一小组,分别扮演患者和药师,课下查找资料,安排练习,采用表演的方式模拟日常工作情景下的药学英语交流,每组时间一般为2~3分钟,每次5个小组(即一组)的同学依次表演,由学生和老师共同打分。为此,笔者还专门制作了分数表,细分为语音语调、语言表达、内容充实度、表演逼真度等内容进行分别评分,如并将分数计入课程结束后的总评成绩中。这种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竞争潜能和协作精神。在英语讲座部分,笔者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尽量发挥小组内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在掌握专业课程知识的基础上,选取大家感兴趣的某项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补充课本以外的新知识。还可利用各种软件制作幻灯片,结合药学英语组织简短的小讲座,时间一般为10分钟。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课堂时间内教与学的效率,也有利于学生药学英语词汇的学习和记忆。例如,有学生针对chiraldrug(手性药物)、DrugsandtheMedicinalChemis(t药物与药物化学家)等做的动画和小讲座,都受到了大家的好评。讲座后仍然通过下发分数表的形式由每个学习小组和教师共同给讲座的小组打分,分数计入课程结束后的总评成绩中。

三、完善考核体系

对于药学英语的考试,有的学校采取的是“一卷定分数”的方法,也有的学校采取的是完全开卷的方式。这些都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学生的考试成绩应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教师应记录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回答问题和参与课堂活动等的积极性、个人语言水平等。学生平时的成绩应在总成绩中占较大比例,考试成绩占较小比例。由于我校对选修课的成绩确定方法较为灵活,具体成绩由任课教师与学生沟通后确定。2011年,笔者尝试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本课程特点,设计了“2+2+2+2+2”的考核体系,即平时出勤情况、文献翻译成绩、情景模拟评分、英语讲座评分、期末考试分数各占总成绩的20%,将单一的最终评价转化为全程评价,并且引入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这一考核方法较为公平,深受学生的好评。

四、结语

临床药师论文范文5

分析我国执业药师的从业现状,指出执业药师在培养及继续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高校和网络等各种途径的作用,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加快课程体系改革,加强继续教育中临床类知识的培训,发挥网络继续教育优势,建立继续教育效果评价体系,做好执业药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依法执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关键词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途径

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执业药师资格准入制度以来,执业药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但由于与国外相比基础较差,施行时间较短,执业药师队伍的人数、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距离现实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根据国务院2012年1月12日颁布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要求,我国将配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订实施执业药师业务规范,推进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工程,提高执业药师整体素质,推动执业药师队伍发展。同时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每年须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并完成规定的学分。”办法还规定“具有执业药师资格人员每年参加执业药师续教育获取的学分不得少于15学分,注册期3年内不得少于45学分。”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国的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中国执业药师现状

1.1执业药师社会需求量大

根据《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中所提出“新开办零售药店均需配备执业药师”、“2015年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全部实现营业时有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的明确目标,否则取消售药资格。根据中国药店管理学院2012年的调查,按照一店一“药师”的要求,即使所有执业药师都配备到药店中去,仍然有18万左右的缺口。

1.2执业药师社会认知度差

虽然中国执业药师需求量很大,但是执业药师社会认知度差,地位尴尬。《医药经济报》在上海做了一个关于用药安全关注度的调查,调查显示,群众虽然对用药安全很关注,但是对药店中的执业药师了解甚少,大部分的病人去药店只知道有药店服务人员为其服务,但并不关心为其服务的是否为执业药师;另外大部分人都认为执业药师确实比普通店员更懂得用药知识,仍把所有的药师当成卖药的。因为医院和药店的药剂师工作仍然是以药品供应为中心,也导致公众对执业药师的认识有偏差,认为执业药师只是“药店营业员”和“处方调剂人员”,甚至仅仅是推销药物的营业员。

1.3执业药师职业素质不高

执业药师的主要工作为处方审核,指导合理用药等,以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为了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执业药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技能。如前文所述,目前执业药师存在地位尴尬等方面问题,除了与社会认知度不高等外界因素有关以外,与其自身素质也密切相关。目前,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执业药师的准入门槛基本上是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药学人员。而我国,根据《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获准在我国境内就业的其他国籍的人员具备5个条件之一者,就可申请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其中最低要求是取得中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一定年限。从这个规定可以看出,我国执业药师的学历门槛要求极低,只要有药学背景的人员,从事药学相关工作,都能参加执业药师考试,通过考试即可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这就造成了我国执业药师的知识层次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我国取得执业药师资格人员的学历结构、技术职称、知识结构、工作能力、自身素质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基于这些差异以及药师平时相对狭隘的工作内容,执业药师迫切需要继续教育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适应工作需求。

2提升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水平的途径

2.1充分发挥高校现有课程资源优势

开设药学专业的高等院校有着众多药学知识丰富的专任教师,也有网络和地域资源能够开展形式丰富的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可以成为我国开展执业药师教育的中坚力量。高等学校可以提供现有的课程资源,如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等网络教学资源,供这部分药师学习,提高执业药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能力。高校应注重发挥现有课程体系的作用,特别是精品课程的作用,向执业药师开放网络课堂,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及学分计算方式,为低学历、非药学专业毕业或毕业时间长的执业药师提供学习便利,提高执业药师队伍的素质。对于那部分学历较低、药学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的执业药师,在继续教育的时候,充分利用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师、教学资源,查漏补缺,侧重加强知识结构的完善。

2.2加强继续教育中临床类知识的培训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本科院校不断扩招,预计到“十二五”末,新增执业药师将以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为主,执业药师队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的比例将逐年提高。这部分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药学专业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课程设置上主要以化学为主,即使学了药理、药剂、药分等专业课程也满足不了现在临床药学的需求。执业药师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但是其大学课程体系中,临床专业知识匮乏,导致部分药师甚至连基本的病历、化验单都看不懂,无法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所以,高校必须要对高等学校药学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对于已经获得执业资格的药师,在每年的继续教育中,除了要加强药学知识的培训以外,还要强化临床药学知识的学习,弥补执业药师的知识缺陷,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组织执业药师进行临床实习。

2.3加强执业药师网络继续教育资源建设

系统的继续教育课程、便捷的继续教育课程学习途径是获取临床医学和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上开发丰富和系统的继续教育资源,加强网络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建设和资源整合,必将有力推动继续教育工作快速发展。西方国家如美国早已通过其先进的网络技术,组织各种培训和学术课程进行药学继续教育。中国起步较晚,但目前也已经建成了许多相关网站,如部级远程医学教育网双卫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药学信息网站《临床药师》,另外,还有很多的交流、讨论版,如国内最大的医药学交流平台丁香园,再有创建于2001年的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学术站点之一,小木虫论坛。这些网站会员主要来自国内各大院校、科研院所的博硕士研究生、企业研发人员,这里拥有旺盛的人气、良好的交流氛围及广阔的交流空间,已成为聚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资源、经验交流平台。内容涵盖化学化工、生物医药等学科,除此之外还有基金申请、专利标准、留学出国、考研考博、论文投稿、学术求助等实用内容。在这里执业药师在工作中有任何疑问,可以获得大家的帮助,为解决临床药师工作中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2.4建立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评估制度

培训效果是检验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优劣的关键。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和研讨课四种,每种类型课程的性质不同,评价体系并不相同。所以应当对每种课程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评估制度,以促进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水平的提升。培训效果分析是培训体系中最终的成果检验过程,能够起到检验培训实际效果、验证培训内容和培训科学性的作用。实际工作中,培训效果大多数情况下难以量化衡量,所以培训效果分析一直是培训工作中的难点。但从总体来看,可以尝试建立以定量衡量为主,采用四级评估法,进行培训效果的检验:培训效果第一级———满意度(Satisfaction),即学员在课程结束时对于课程整体设计和教授方式的满意情况。这仅仅是一个微小的开始环节,通过调查问卷就可以解决。培训效果第二级———学习度(Learning),即学员是否真的掌握了传授的内容,这种方式比较直接,一般考试、面试和课程案例研究就可以完全测评出学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培训效果第三级———应用度(Adoption),即学员多大程度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了。培训效果第四级———绩效改善度(Performance),即学员多大程度地通过自己的知识运用提高了自身和组织的绩效,一般可以应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来回顾在培训前后员工的绩效变化程度。执业药师在培养及继续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高校和网络等各类媒介的作用,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加快课程体系改革,发挥网络继续教育优势,建立继续教育效果评价体系,做好执业药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依法执业能力和业务水平,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使执业药师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以患者和消费者为中心,开展药学服务,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为我国培养更多、更好的能与国际接轨的执业药师后备军。

作者:俞迪佳 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

参考文献

[1]边明,张然.关于对执业药师注册与继续教育系统对接的分析[J].首都医药,2013,6:15.

[2]吴晓春.对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的思考[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4):96.

[3]郭敏杰,闫爱春,刘俊义.发挥高校教学资源优势,开展执业药师继续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05.19(2):15.

[4]田友清,丁平.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与改革[J].中国药师,2008,11(1):87.

[5]刘文生.我国药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天津医学,2011,23(6)70.

[6]孟凡莉,黄泰康.关于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探讨[J].中国药事,2009,23(8):790.

临床药师论文范文6

关键词:药师;医疗质量;地位;作用

伴随国家医改进程的发展,医院药剂科的工作内容正在由“以药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手段”的药学服务转变。药师服务也从过去传统的药房发药、药品摆放等服务向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提高医疗水平的临床药学服务转变。但是现阶段,药师的地位在医疗服务中相对边缘化。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药学服务模式转变,加强药师队伍建设,构建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药学服务体系,促进新时期药学服务高质量的发展。因此药师的转型,迫在眉睫。药师必须在医疗服务中更好的履行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新的药师管理体系,本文拟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举措,对提高药师在医疗质量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粗浅的研究。

1如何提高药师在医疗质量保障中的地位

1.1加强药学队伍建设

(1)加强药学人员对本部门的规章制度的学习。每周召开科室会议,组织学习本部门的规章制度和最新的国家政策。(2)加强药师对自身的职业素养,不定时(不低于每月两次)邀请不同科室临床医生来对药师进行培训,使药师理解临床思维模式;邀请临床药师(每周一次)对其他部门的药师进行培训,了解临床用药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式等;组织药师进行业务学习(每月一次),定期举行药学部门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考核,增加药师的基础知识储备量。(3)加强药师队伍道德建设,不定期(不少于每月一次)邀请人文大家对药师队伍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个人修养培训,提高药师个人修养;邀请专业礼仪老师对药师进行礼仪培训和沟通技能训练,使药师能够更好地处理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减少医患冲突的可能。

1.2加强对药物管理

(1)入库验收。入库验收严格按流程进行,对每个品种和批次逐一验收。根据随货清单,对照实物逐批进行名称、规格、数量、批准文号、产地、批号及效期的核对;需批签发生物制品查收和签发合格证;进口药品查收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复印件或注明“已抽样”并盖公章的(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一般药品原则上在一日内完成,特殊管理药品立即完成。然后严格按照药品贮存将药品移入各库保管,并在电脑系统中做好药品验收入库记录,各单据分类保存。(2)药品贮存与保管。不同药品都有其相应的贮存条件如低温、避光、阴凉等,药品的贮存与保管是否得当关系到患者用药是否安全有效。药品执行分类管理,普通药品常温保存即可,而对某些特殊制剂指派(1~2人)专人负责,如蛋白类制剂及某些抗菌素、抗癌药等需在2℃~8℃下保存。许多药品贮存条件需20℃以下,药房设立阴凉库的二级库,调剂区设立阴凉调剂区,本院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均有设立。药品若保管不当可能变质失效,造成治疗效果欠佳甚至加重患者病情,因此要交代医护人员特别是出院带药患者对药品要进行妥善保管,特别注意药品的使用期限,了解有效期的表示方法,学会科学地使用药物,每天按时对特殊保管的药品的环境进行检查登记,对不符合要求的贮存环境及时进行干预。(3)效期管理。药品的效期管理是用药安全有效的重中之重环节,其关键在于强化药师的责任意识,增强药师的责任感。定期(每月一次)对药师进行效期重要性教育;对于科室备用及抢救药品的检查责任到人,责任药师每月将最新备用药效期信息通报对应科室并对相应科室备用药进行效期检查,对于近效期的药品及时进行贴近效期警示标示标签并提醒更换,对于过期不合格药品销毁并督促科室护士长及时申请报废更换;做到“先进先出,近效先出”是药品使用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

1.3开展药学咨询服务

(1)及时更新药品信息,对新药及时组织学习,强化药师对药物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等信息的认知。临床药师定岗或轮转到相应科室,每月在科室业务学习中对科室当月用药情况进行简要说明,并为医师提供新进药物、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ADR)、药物配伍禁忌、相互作用、禁忌证等信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为护士提供常用注射剂药物配置及使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溶解所选用溶剂、溶解或稀释的容积、浓度、滴速及配伍变化、用药注意事项等信息,尽量减少ADR的发生。(2)做好发药用药交待工作:由于发药用药交待主要针对于门诊或出院带药患者,所以语言要尽量通俗易懂,对于一药多名药品应进行简要地说明,告知患者药品相应信息;对用药剂量、时间和途径要进行详细且认真地说明并确保患者已经明确了解;对一些特殊药物包装用法和服用期间的有关注意事项进行详细地说明。(3)特殊人群药物咨询: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通过开展窗口药学咨询、专家讲座、“药师说药”等宣教服务。除此,处方核对要与患者的年龄相对应,对于老年人用药进行额外的关注。此外,相对于正常成年人而言,婴幼儿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身体代谢与排泄能力较弱,对药物反应与成人不同,而孕妇由于胎儿的发育易受外界环境特别是药物的影响,两者由于身体机能与成年人不一致。哺乳期妇女哺乳时,许多药物经乳汁代谢,会影响婴儿的成长发育。

1.4加强临床药师培训,开展药学监护

(1)加强临床药师培训:每年派出1~2名药师进行临床药师专职脱产学习,考取临床药师资格证,培养临床药师梯队后备力量,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逐步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临床药师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针对疑难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疑难复杂疾病,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和会诊,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探索实行药师院际会诊,为疑难复杂患者解决药物治疗问题。鼓励医疗机构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重点面向患有多种疾病、使用多种药品的患者。(2)落实临床药师制:将临床药师定岗到具体的科室,做到临床药师责任到科室,责任到人,临床药师(每周最少四次)参与临床医生的常规查房和临床医嘱制定,并做到临床药师(每周最少一次)自主查房,建立与患者的直接沟通渠道,为重点患者建立药历,并进行分析回馈临床。(3)开展专业化个性化药学服务:利用临床药学实验室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开展专业化个性化药学服务,通过用药基因检测、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药学监护、药学门诊、多学科会诊等,提高临床精准用药水平。整合社会力量建设和运营药事服务平台,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提供在线审方、用药咨询和处方整合等社会化药事服务。挖掘整理特色中药疗法和传统中药加工方法,按医师处方制作丸、散、膏、胶囊等剂型,为患者提供中药代煎及配送服务。

1.5推广药品临床综合评价

运用循证药学、卫生技术评价、大数据分析等工具,对药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依从性等进行综合评价。优先评价临床用量大、金额占比高的仿制药品种,将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结果作为遴选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形成药品采购质量评价指标、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

2如何实现药师在医疗质量保障中的作用

2.1药师应参与医疗安全管理

药师应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并从督查药品质量、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对用药医嘱进行审核、提供药物咨询和指导服务等方面分析药师在其中的价值及作用。文献报道[1,2]采用药师干预临床用药可以显著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医疗质量。除此,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有效性、合理性、安全性、准确性方面进行分析,可保证使用的药物有利于患者的健康[3]。国家卫健委于2016年11月颁布的新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第十八条对药学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药学部门建设和药事质量管理,提升临床药学服务能力,推行临床药师制,发挥药师在处方审核、处方点评、药学监护等合理用药管理方面的作用。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尊重患者对药品使用的知情权。

2.2药师应参与药物治疗临床路径

规范药物治疗临床路径管理[4],以患者安全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以循证药学和临床应用指南为依据,形成信息收集、治疗评估、计划方案、组织实施和监测反馈的工作闭环。在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管理中,在保证药效前提下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原则上各临床科室均要将药物治疗纳入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临床路径的制定、执行、监测、评估等工作。

2.3药师应规范处方审核调剂

医疗机构要完善处方审核调剂的制度和流程,落实处方审核、核对、发药与用药交待等相关规定。药师是处方审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推广处方前置审核,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处方前置审核工作,发挥智能系统的监测、警示和拦截作用;信息系统内置审方规则应当由医疗机构制定或审核确认,并有明确的临床用药依据来源;对信息系统筛选出的不合理处方及信息系统不能审核的部分,应当由药师进行人工审核。药师审核发现问题,要与医师沟通进行干预和纠正,药师应当拒绝调配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的处方[5]。2.4加强药师的培训与管理医院药师作为医院医疗团队中的一员,是医院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促进患者的健康是其社会价值的最好体现。一方面,医院药师通过进行科学研究,发表科研论文,阐述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药物的用药习惯和方式方法进行改进,这属于循证医学的一部分,也是体现药师促进患者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体现。另一方面,在医院,每一位患者的康复,都包含着医院药师的辛勤劳动,医院药师为患者的康复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医改的不断进行、临床药学学科的不断发展,使得医院药师受到临床治疗团队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医护人员对药师的意见更加重视,相应的药师的责任越来越大,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加强药师的培训与管理能够更好地提升医疗服务保障质量。

3讨论

作为医院工作的重要部分,药师服务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一直很尴尬,由于责任不明确、医院对药学岗位缺乏足够重视及执业药师本身专业能力不足等诸多原因,药师的工作仍局限于传统的摆药发药等基础服务层面,对于临床药物治疗的参与程度不够,一直处于医疗质量管理的最末端的位置。伴随国家医改的逐步实施,医院药学的工作内容正在转变,药学服务也在转变。国外的医疗评价体系和药师服务体系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但其核心内容是一致的都是“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新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和我省药师医院服务的现状,照搬国外的药师服务体系并不现实,也不可能在短时间转变临床医生对于药师的传统观念。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拟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举措,使药师更多地符合新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提出的对药师的要求,充分发挥药师作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普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存在很多用药安全隐患[6],因此,采取各项措施推行合理用药刻不容缓。药师作为医院中学习药物专业知识的主要群体,对于药物的药理作用、药物代谢与不良反应等药物有着最深刻的认识。在新时代医改的新形势下,医院药师的服务要“以患者为中心”,所以充分发挥药师在医疗服务中更好地履行权利和义务,加强对药师的培训与管理,发展药物的精准化治疗,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合理用药服务和“合理用药”,并且提高药师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学玲.临床药师干预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医疗质量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4(9):34-35.

[2]关影.药师干预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提高医疗质量的意义探讨[J].系统医学,2017,2(6):110-112.

[3]李玲.分析临床药师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作用和地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1-2.

[4]关博,陈玉文.浅谈临床药师在降低药疗事故中的作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7,34(12):1094-1097.

临床药师论文范文7

关键词:药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硕士研究生

1制定与职业发展、社会需求相契合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结合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特点,我校围绕培养临床药学和工业药学两个方向,制定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形成了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学位论文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1.1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药学学科准确定位全日制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紧贴社会行业需求,创新药学教育模式,形成工业药学和临床药学两个学科方向。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临床药学方向以“懂医精药,能力为先”为目标,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药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及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够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治疗药物检测、新药临床评价及临床药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服务人才”;工业药学方向则以“实践能力为基础,行业需求为牵引”为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较强专业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胜任药物技术转化、生产与技改、推广与流通及药品监管等领域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1.2构建了“校企(院)一体化、三阶段递进式”的药学专业学位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实践教学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企业(医院)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实践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基础实践阶段—职业技能实践阶段—专题化实践阶段。(1)基础实践阶段:该阶段在研究生第一学期开展,实践时间为1个月。主要依托校内中试实训中心与省糖尿病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新药创制与评价工程中心等平台以及临床药学案例教学平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模拟药企中试规模的实训项目或培训学生开展药物服务基本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医院)实践的良好衔接。(2)职业技能实践阶段:该阶段在研究生第二学期开展,实践时间为6~12个月不等。针对临床药学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研究生应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具有国家卫健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资质的医院药学部进行临床实践,完成2~4个临床科室的轮转(每个临床科室不少于3个月),参与病例讨论、用药咨询和药学查房,并完成教学药历、患者用药教育、不良反应上报以及医嘱审核等临床药师职业技能培训。该培养完成后需提交阶段小结并由所在科主任签名,或按照培训内容及考核项目要求进行出科考核。针对工业药学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学校与江苏恩华、江苏万邦、苏州康润等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协同培养,学院统筹安排学生去实践单位的研发部门进行轮转。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熟悉并掌握工业药学主要职业技能。该培养完成后需提交实践总结报告。(3)专题化实践阶段:该阶段从第二阶段完成后开始,直到完成毕业论文,时间不少于6个月。工业药学方向研究生在校内或校外导师的指导下,可选择药物研发、生产和药物临床评价中的一个专题进行实践研究并完成毕业论文。临床药学方向研究生在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组成的带教小组的指导下,在呼吸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内科、心血管内科中的一个固定科室进行专题化临床药学实践并完成毕业论文。

1.3优化课程体系

在知识结构上力求理论性与药学实践性并重,专业基础与前沿技术并重,奠定药物研发、药学服务理论基础;在课程体系上,围绕药学服务、药学技术转移等实践内容构建“基础理论+校内实践”的体系。突出问题先导,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将实践性、应用型贯穿于整个课程培养过程。另外,根据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需求,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知识拓展讲座:一方面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技术骨干开展与药学相关的研发、生产、药学服务技术前沿讲座;另一方面邀请国内学者、企业人力资源部等授课专家开展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设计及生产安全的讲座。同时,每年邀请来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荷兰莱顿大学、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等高校的知名教授和德国Merck公司、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国际知名行业专家,结合临床药学、工业药学的前沿技术给学生开展知识拓展讲座,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加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的建设

在实践训练环节中,我校十分重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以满足“三阶段”实践体系中职业技能实践阶段和专题化实践阶段训练的要求。近年来,我校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龙头,积极拓展优质临床药学培训基地,如南京鼓楼医院、北大人民医院、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等国家卫健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作为临床药学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基地。同时,我校与台湾佳生科技顾问有限公司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组建徐州佳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依托附属医院资质、场地与临床资源,开展专业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生物分析的医药研发服务,打造中国指标性一期临床研究中心,为临床药学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高质量新药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实践平台。此外,我校与江苏恩华药业、江苏万邦医药、苏州康润医药、江苏福锌雨医药、南京济群等制药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了4个药学相关的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并以此为纽带聘请产业教授作为兼职导师,丰富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资源。在积极开展众多企业委托的新药研发技术服务的基础上,依托江苏省新药研究与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福锌雨医药共建新药协同创新中心,并作为第一单位成功申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有效地促进了校企深度融合,反哺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使学生直接参与药物研发的过程,满足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需求。

3开展以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为纽带的企业横向合作服务

我校充分发挥药学人才培养的品牌优势与示范效应,与徐州佳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进规范化、国际化的新药临床试验服务平台,建立了包括符合国内及国际质量标准的临床生物等效性试验基地(徐医附院东院)及生物分析实验室(国际GLP实验室),开展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为制药企业提供专业化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生物分析的医药研发服务。目前已在BE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数据管理、统计分析以及临床执行各个方面共同培养研究生,并以此为纽带聘请产业教授或兼职导师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实践与撰写论文。同时,我校以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目标,以企业委托的新药研发技术服务为载体,努力提升学生在实践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应用能力。如我校与江苏福锌雨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成功申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学校还与江苏恩华药业、江苏万邦医药、江苏豪森药业、苏州康润医药等企业长期合作,通过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促进产教研交叉融合。自2015年至今,与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福锌雨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亚东启天药业有限公司、北京蒙金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徐州耀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长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多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涉及原料药合成、质量标准建立、剂型改良、临床服务以及协同创新等委托合同。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有效地促进了校企深度融合,反哺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使学生直接参与到药物研发的过程中,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奠定了基础。

4构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4.1重新修订徐州医科大学授予药学专业硕士学位有关研究成果要求的规定

传统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主要考察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学术的数量和质量、学位论文质量。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为企业创造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上,如引入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参与企业横向课题情况、参与成果转化、申报新药等考核指标。

4.2对研究生实践过程实行过程监控

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和教育质量的保证,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践教学宜采取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现场研究等方式进行,可以在学校实践教育中心的实训车间、企业的研究生工作站及与企业共建的协同创新中心、临床医院等部门开展,着重掌握药品生产实际中所涉及的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与专业知识或在药学服务方面,掌握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评价,对医务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在临床用药实践中收集、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的能力。专业学位硕士在校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2个月的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完成后,研究生需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并参加实践能力考核。由指导该环节的指导人(校内外导师和实践部门的专家)对其实践总结报告及实践能力做出综合评定。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评定成绩。此项成绩在及格及以上的学生均可获得学分,不及格者不计学分。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的,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5结语

我校积极探索构建了学科共建、资源共享、人员双跨、研究生共培养等机制,充分调动附属医院和各教学医院的积极性,同时不断拓展优质临床药学实践基地,有效保证临床药学方向专业学位培养要求。积极促进校企协同,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产业教授为纽带,制定政策支持资深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导师。从企业的行业需求出发,联合开展新药研发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吸引优质教育资源反哺药学专业学位工业药学方向的研究生教育。然而,在建设的过程中还有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促进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泽,杨庆,季瑞雯.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比较研究[J].药学教育,2016,32(6):1-6.

[2]刘耀,邱学文,夏培元.关于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药房,2016,27(6):851-853.

[3]郭怀忠,崔秀彦,申蕊.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中南药学,2017,15(11):1651-1654.

临床药师论文范文8

关键词:鼻饲;肠道营养;给药;药物选择;药物制备;给药操作;综述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3年,我国老年病人口数已增至2.02亿,老龄化水平达14.8%[1]。据统计,60%~70%老年人存在慢性病史且多病共存。目前,老年慢性病患病人口已突破1亿,人均患有3.1种疾病,平均用药9.1种[2]。老年病人由于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吞咽功能减退等原因,需依靠鼻饲维持营养,以及服用药物,鼻饲给药护理操作已越来越常见。本研究通过介绍美国鼻饲给药的临床实践状况及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我国鼻饲护理规范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1鼻饲给药与口服给药的区别

常规口服药物的设计是以生理健康、消化系统完整为前提,各项数据也是由正常人口服药物后产生。临床上口服给药,通常需要120mL~240mL温水送服[3],药物与水混合后经过口腔、食管进入胃内。混合物一旦进入胃内,立刻引起胃分泌大量胃液,对药片、胶囊进行稀释、溶解、研磨,胃的容积高达1500mL;药物经胃处理后进入肠道,继续溶解、分散和吸收,其作用面积高达200m2。而鼻饲给药,通常将药片处理成为微小颗粒,在适当的溶剂中溶解后通过鼻饲管路,直接进入胃或肠道内。它绕过了药物在消化道内研磨、溶解的过程,也绕过了药物与口、咽、食管的接触,而且在不足0.1m2的有限接触面积内完成了药物的分散和溶解。因此,在临床鼻饲给药时应充分考虑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2国外鼻饲给药临床实践

2.1鼻饲给药前准备

2.1.1查对药物剂型

鼻饲前应首先确定那种药物适合鼻饲。临床上药物大致可分为固体药物、液体药物、胶囊等。固体药物按释放类型可分为立即释放型以及缓释、控释等经过修饰的药物释放剂型。Beck-with等[45]研究指出,缓释片、控释片等不应该研磨后进行鼻饲给药。因为研磨缓释、控释片后,可能会降低疗效,并有可能会因为药物短期内的大量释放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不应研碎后鼻饲给药。Schier等[6]报道1例肺炎缓解期的年轻女性,因鼻饲肼苯哒嗪(肼屈嗪)、硝苯地平缓释片后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心脏停搏并最终导致死亡。Seifert等[7]报道,常规鼻饲缓释片剂使堵管率增加10%。因为缓释片、控释片辅料中的缓控释骨架或膜结构不易破碎,在水中稀释时容易聚集在一起,引起堵塞。但美国2013年一项对823名护士的全国性调查研究显示,仍有11%的护士在临床给药中鼻饲缓释、控释剂型药物[8]。液体药物分为溶液剂、溶胶剂、混悬剂等。液体剂型用于管饲可直接给药不破坏其剂型结构,更接近于经口服药,但选择液体剂型鼻饲病人是否受益,很大程度取决于液体药物的渗透压[9]。胃肠渗透压一般在250kPa~1000kPa,而部分液体制剂渗透压超过2500kPa,管饲给药尤其是经肠管给药可能会出现腹胀、恶心、腹泻等症状,给药前应适当稀释。另外,如果管饲液体剂型给药量较大,常用的辅料山梨醇、甘露醇超过一定剂量可导致腹泻[4]。混悬液是不溶性的活性药物漂浮在液体介质中的非匀相液体,其中的部分颗粒可能为缓释剂型。混悬液黏稠,极易附着在管道内壁无法通过管路,或引起管路堵塞[1011],而且混悬液有分层的可能,在给药前应立即摇匀混悬液。胶囊药物可分为普通胶囊、胶丸及肠溶胶囊等。胶囊药物在打开胶囊时需慎重,应在药师指导下取用。胶丸是指将油类或液体药物包制成圆形或长柱形不等的透明的胶囊,如鱼肝油丸、维生素E胶丸等。脂溶性物质很难溶于水中,而且附壁严重,难以确保给药剂量。而肠溶胶囊,其设计是为了避免药物在胃中被破坏,不可研碎后经胃管给药。注射剂型药物是针对不同特性的生理部位而设计的,而且注射剂经消化道给药可能会被消化液破坏,不能保证生物利用度,其渗透压、pH值不适宜也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价格也较高,一般不用于管饲。

2.1.2药物研碎与稀释

药物的研磨是指使用杵、臼或其他研磨工具,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将药物研磨成为微小颗粒的过程。研磨药物时施加的外力,以及研磨后药物微粒暴露的表面积增大,都有可能加速药物分子结构的变化,如果2种或2种以上药物一起研磨,极有可能相互作用并形成复合物,而且药物中的各种添加剂也有可能相互作用,因此药物在制备时应该分开研磨[3]。药物研磨后需要稀释,稀释溶液有灭菌水、饮用水、过滤水、蔓越莓汁或啤酒等[8]。Rahman等[1213]建议使用灭菌水稀释,因为饮用水中可能存在微生物及化学污染,其中可能包含干扰内分泌的化合物,例如,双酚A和一些干扰荷尔蒙系统的农药等。其他溶液成分复杂,易与药品发生相互作用。液体药物根据黏稠度和渗透压不同,给药前稀释量也不同,需要根据药品性质及给药剂量来决定。调查显示,只有44%~46%鼻饲给药者给药前稀释液体药物[7,1417]。

2.1.3确定给药途径

临床上使用的肠内营养管较多:有胃管、肠管、胃造瘘管、空肠造口管、三腔营养管等;管路开口的末端也不同,有胃端、空肠端等。必须经胃管途径给药的药物主要有两类[18]:①作用于上消化道或有严重肠道不良反应的药物,如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胃蛋白酶制剂、消胀剂等;②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的药物,如铁剂、喹诺酮类等。需经肠管途径给药的药物也包括两类:①对胃局部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化钾溶液等;②易被胃酸破坏的药物,如红霉素、质子泵抑制剂等。不同营养管道的内径也不同,较小内径(2.0mm~3.9mm)的肠内营养管如鼻肠管只适用于液体剂型的给药,固体药物研碎后以混悬液形式给药有可能会堵塞管路,必须给药时需经过滤、筛除大颗粒等方法给药。而大内径(4.0mm~6.6mm)饲管如鼻胃管相比之下不易被堵塞,相对适用于鼻饲给药[4]。当多种给药通道可用时,应优先选用管径较大的饲管。此外,部分饲管采用末端封闭侧方开口设计,可有效减少开口贴壁和阻塞,但开口较管径小,末梢盲端容易形成残渣淤积,鼻饲前也应考虑。

2.2鼻饲给药

2.2.1鼻饲用注射器的选择

White等[10]认为,只有专用于口服/肠内营养设计的注射器(≥30mL)才可以用于管饲,它不仅能够保证安全的压力范围,而且能与胃管末端契合并保证最小无效腔。另外,在安全管理时也应单独标识、分开放置。

2.2.2药物与营养液的相互作用

药物与营养液是否能够同时鼻饲,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营养液方面,蛋白质的类型、添加的纤维素和矿物质等都影响到与药物的相互作用;而药物方面,pH值、黏度、渗透压、乙醇及矿物质成分等都将可能与营养液成分相互作用[1920]。个别药物与个别营养液之间的相容性有相关报道[1924],但是这些数据并不能用于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剂型、同一类药物的不同种药以及同一种药与不同的营养液搭配。甚至有研究报道高浓度的液体吗啡与某种营养液可以混合喂养,而相对低浓度的吗啡则可能导致该营养液的蛋白分离沉淀[21]。药物与营养液不相容引起的堵管率高达95%[20],其中2/3以上的堵管不能被水冲开。因此,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建议[3]药物与营养液不能同时管饲,间隔至少30min,并用至少15mL水冲洗管道。

2.2.3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的活性成分及添加剂都有可能发生相互反应,因此,多种药物应该分开研磨、分开鼻饲,两种药物之间用15mL无菌水冲管[3]。液体药物与液体药物之间混合更为复杂,它会改变每种成分在混合物中的溶解度,其稳定性和相容性也不可估计,更要分开管饲。对于限制入量的病人,需要寻求最小液体量与减少药物相互作用的平衡。

2.2.4冲洗管道

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建议[3]:在鼻饲给药前及给药结束后均用15mL无菌水冲洗管道,以确保肠内营养管道内被无菌水充盈,减少各类物质接触的机会。

3对我国鼻饲给药的启示

3.1提高我国临床护士对鼻饲用药的认识

张俊红等[25]对83名临床护士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临床护士对鼻饲给药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分类鼻饲给药持不甚赞同的态度。临床上鼻饲给药操作不规范,仅有34%护士能够做到分类研磨溶解药物,有19%做到喂药前后温水冲管、分类鼻饲药物。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上搜索鼻饲安全用药相关论文,大多由药师撰写,林沛亮等[26]对某三级甲等医院323例鼻饲病人共2340例次的鼻饲用药调查研究发现,有620例次(26.496%)为不合理用药。护士撰写的相关论文多集中在研磨工具的创新、鼻饲时夹闭胃管的取材等方面,对安全用药涉及较少。护士是临床第一线药物治疗具体实施者和观察者,如果鼻饲用药不科学、规范,可能会造成的堵管、药效降低、药物毒性增加等,但由于这些很难反应在用药不良反应率上,因此重视程度不足。美国在2009年了关于《肠内营养临床实践指南》[3],对鼻饲给药问题给予相关规范,并在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对执行情况进行调查[8]。我国2016年胡延秋等[27]发表《成人经鼻胃管喂养临床实践指南的构建》,并提到将在三级综合医院的老年科和神经内科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试点应用。

3.2加强相关科室护士的鼻饲用药培训

《护士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护士对医生用药有监督的义务。但是护士在鼻饲安全用药方面却培训不足,张俊红等[25]的调查研究显示96%的护士认为有必要进行鼻饲给药方面的培训。温璐平等[28]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及二级甲等医院85名护士老年用药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的调查研究显示,得分等级在“不及格”的护理人员占55.3%。vandenBemt等[29]研究显示,多学科的干预方案,包括鼻饲给药指南、护士继续教育及药师的参与,可有效减少导管堵塞和用药错误。临床科室可以与药师联合,制作本科室常用药鼻饲注意事项的书面指导,完善鼻饲给药操作流程,以确保安全给药,还可以通过开展多学科共同查房,邀请药师对临床实践进行指导,以规范临床鼻饲给药操作。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