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浅析(4篇)

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浅析(4篇)

第一篇: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

本文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育教学目标入手,以高职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就业为导向,阐述了现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会计电算化是高职院校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它随着新时期会计学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因为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因此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以技术应用型为主,培养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务实、实用型人才。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学习了专业课程,但到了工作单位适应不了单位需求。这些的问题绝非个别现象,这也暴露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教学目标缺乏实效性。

因为会计电算化教学在整个高职院校的地位和教学目标比较模糊,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在设置会计电算化教学课程时缺乏实效性,课程之间也缺少衔接。此外,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建立较短,缺乏成熟的经验来借鉴,对设置哪些专业课程、学习哪些知识、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和专业知识实践、学生应掌握哪些理论专业技能和就业总体规划不明确,这就导致课堂教学比较混乱。

2.教学实践环节滞后,重视不够。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上机操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现在大部分院校对实践课缺乏足够重视,课时安排严重不足,这从客观上严重影响对高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另外,一些高职院校缺乏标准化的实践硬件,例如: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由于计算机数量不足,因此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更制约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3.实践教材选择滞后。

现在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用书选择上严重滞后,很难体现时代性。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软件也仅仅提供了一些非基本操作,缺乏时代性。所以,设计一套科学有效的,适于实践实训教学的教材尤为必要,但这对于实训教师来说是非常繁重和精细的工作。

4.师资队伍知识结构老化。

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是制约教学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据相关部门研究,现在高职院校从事会计电算化教育教学的教师中很多并不是本专业出身,没有系统学习过会计和电算化相关知识,真正本专业出身的综合性型专业教师很少,很难适应新时期专业教育教学的需要。随着一些大型数据库在企业财务会计软件中的推广和应用,以及一些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的不断引进与完善,这些都给教师带来很大压力。如何更新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5.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

现在会计电算化教育教学主要还是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一个或几个小任务,任务中包含高职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包含高职学生需要的能力训练要求,这样学生通过完成被分解的教学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应用能力,但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知识体系掌握不到位,不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要注重解决的问题

1.明确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原属于会计专业,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在财会中不断应用,于是会计电算化应运而生。所以,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更要让他们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确定教育教学内容时,我们要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有效定位的前提下,有效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加强知识的连续性和创新性的有效结合,培养出具较强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新时期综合性会计人才。社会需求是会计电算化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这给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2.重视实践教学,做好实践设计。

这一专业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中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以培养他们就业能力为导向,不断推荐实践性教学改革和创新。会计电算化实践课包括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两部分。教学实践要围绕财会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组织,能够通过实践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课程设计则作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续,在有效学习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强化训练,通过学生亲身操作,弥补课堂教学环节中忽视的知识点,对所学课程做延伸性归纳和总结。

3.解决实训教材缺乏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需要立足企业及借助软件平台实现其价值和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借助科学有效的实践课教材,并保证其实践课课时,这些都是决定实训课实效的重要因素。现在会计电算化实训教材很少,并且质量很让人担忧。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实效,要立足于自身教学实践,自主编写实训教材,使其充分发挥实训教学的实效。

4.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会计电算化教师理论知识和技能滞后的现状,高职院校要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同时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自学;院校还要把会计电算化知识技能提高作为教师的重要考核指标。只有不断探究、不断创新和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把最前沿、最实用的会计电算化知识教给学生,才能实现会计电算化培养目标,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要求。此外,高职院校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聘请会计师和软件工程师给教师举办专题讲座,也可以把实训教师送到大型公司锻炼,参与公司财务系统的管理工作,这样能够把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有效提高实训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能力。

作者:周丽 单位: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会计电算化教学思考

摘要:

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普及率大大提高,中职院校已将电算会计技能列为会计专业的核心技能。但是,该技能在教学实施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指出了职业高中会计专业电算化会计技能培养的核心内容与相应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

电算化教学;教学内容;课程体系

会计电算化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能,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它要求学生将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由计算机自动登记明细账、总账、日记账,并由计算机自动算账、转账和结账以及编制各种会计报表,替代人脑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然而,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却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现在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下分析。

一、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上机实验课效果不佳,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一般来说,在一个教学班只有一位教师,却有50多个学生,教师教学指导能力有限,难以一一对学生进行手把手地个别指导和检查,同时班容量大,也无法保证学生每人一台电脑,在合用的过程中就可能导致学生上课说话,不认真听讲,进而导致上课效果不理想,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是很到位。另外,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系统问题和操作问题以及计算机故障,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既要具备会计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一位指导教师无法给学生及时解决,导致实践能力大打折扣,实验效果不理想。

2.教学方式单一。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介绍所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步骤。上课过程中,只能给学生讲解操作步骤,根本体现不了教师应有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此种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性得不到提高,也就不可能具备很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作业式的实训,一些同学会养成应付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教材课后练习单一。

很多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其课后习题数量少而且习题类型单一:有的只有复习思考题;有的给出的章节后习题是对实验步骤数据的“翻版”,更换一下数据而已;有的甚至没有课后习题。还有的课后习题与学生运用的软件和使用的会计制度不配套,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训练。因此,学生在学习了相关实验内容后,巩固知识这一环节就显得薄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实践性比较差。

4.课程安排顺序不合理。

我校会计电算化在高二第一个学期就开设。这个学期学生才开始学习手工记账,而且学生的会计知识也只是是刚刚学了基础会计,对会计分录掌握的也不是很熟悉,这样就造成教师需要把会计电算化上机实践课的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原始凭证和会计分录的讲解上。这些都是不科学的,教学质量肯定是不好的。

二、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1.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直接取某一个企业的案例,让学生利用会计电算化进行处理。案例教学法是具有启发性、革新性的新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的知识和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财务软件操作流程的之上,分组讨论,设计案例,然后将设计好的案例分角色地上机操作检验,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案例及账套信息的教学策略。在学账的时候,要求每组学生在讨论确定企业的信息后角色岗位的分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职责和权限。整个案例上机操作的完成每组员的同心协力才能完成,所以每个组员都各司其职,这样才能保证案例的顺利完成。在整个案例完成后,各成员再在一组起思索讨论和总结,经过这样的实践练习,学生们牢牢地把握住了各知识点,还锻炼了动手能力。

2.改变教学模式,采用分组教学法。

分组教学法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分别采用同步共进法和异步共进法来把操作内容进行有机分割,化整为零,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减轻教师的辅导量、提高教学指导效果的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统计分组原理在课堂教学方法上的具体应用。实践表明,在会计电算化操作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模式,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不断探索、完善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使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发挥巨大的潜能,促使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另外,也可以尝试一堂课配上两个教师,在上课中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这样既可以提高上课的效率,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知识点。

3.合理安排上课时间。

我认为电算化课程应该安排在学习完财务会计的知识后比较合适,这时的会计班学生已比较熟悉手工会计模式及会计业务循环了,对手工会计的帐簿、凭证、报表的格式及内容已相当了解,这时从手工做账过渡到会计电算化比较容易。

三、总结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会计电算化是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讲授理论、结合案例、学生参与,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邓巧玲 单位:山西省介休市职业中学校

第三篇:会计电算化培训与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探析

摘要:

文章介绍了作者在多年的会计电算化培训教学实践中,在精心分析教材、学员的基础上,摸索利用成熟软件系统的友好性与健壮性,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尝试。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学习能力;成熟软件系统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的一门,早期由于计算机并不普及,因此培训的内容与实际应用之间有一定距离,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非常普通的办公用具,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内容也进行了升级换代,培训的实操与实际的会计工作完全一致,这使得在教学中让参训人员学会自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培训既要保证学员能顺利通过省级统考,又要能将培训中掌握的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这需要他们切实理解并掌握,更进一步能稍带解决一些在日常使用中的突发小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教材[1]分析

现在的教材与以前的各个版本相比,大幅缩减了理论知识部分,不论是关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史,还是关于计算机及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都更加精练。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来说,计算机是工具,本来就只需要了解,就像我们每天都在用的手机,对于不是发烧友的绝大部分用户来说,并不会也不必要了解手机的工作原理、核心部件及电气图等技术细节,但我们都用得很好,真正体现了手机的工具性,计算机现在也开始回归工具的本原。这样在培训时这方面的精减就为后面的实操部分腾出了时间与空间。教材极大地加强了与实际工作的相关性,首先体现在,采用在中小企业得到大面积应用的会计软件———用友T3系统;其次,以一家来源于现实中的小公司的整个业务流程,通过模块形式分散、整合在一起,既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又注重每个模块的功能;再次使参加培训的学员,通过对整个软件的学习,将会计基础、会计法规的相关知识在软件的操作中融为一体,不仅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在实际中的具体实操。教材一开始,先从全局角度,精要介绍了软件的应用流程。然后从初始化开始到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应收应付、报表管理,逐个模块展开。

二、当前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人员的特点与教育难点

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的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在职人员。根据常熟这几年的培训情况看,又以来常熟打工的新常熟人居多,这些人员年龄参差不齐,十八、九岁,到五十多岁,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普遍文化层次不高,所以选择参加会计上岗培训,以期取得会计这个职业的上岗资格,然后改行从事会计工作,以脱离原先的低层次劳动岗位。除此之外,这些学员由于受限于比较低的文化层次,因此普遍学习能力不强,依葫芦画瓢还会有不同程度的走形。虽然现在计算机基本普及到了每个家庭,但对新常熟人家庭,计算机的普及面并不广,尤其是在智能手机随着技术的提高得到更大普及的情况下,家庭配置计算机的需求不再迫切,但智能手机与计算机毕竟还是存在差异的,从计算机的使用迁移到智能手机很容易,但倒过来,并不成立,而正常的会计软件,至少暂时,还不会大面积移到移动端。

三、我在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探索

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参训人员的特点、难点分析,我进行了教学实践探索。考虑到用友的T3系统已经是一套非常成熟的系统,其自身的友好性、健壮性是一个可以很好地利用的点。比如,在进行账务处理模块的应用这一块教学中,由于账务处理模块,就是俗称的总账,是会计软件的核心模块,大部分的日常处理就是在这个模块完成的,因此在教学安排中,系统初始化之后就应该是账务处理模块,但这个模块的有些业务处理,却需要在其他模块,像工资管理、应收应付等汇总传递数据过来之后才能完成。具体来说,到了月末,总账要结账,然后进入下一个月度。而总账要结账,有一些前置条件,不能有未记账的凭证,不能有损益类未结转为零的一级科目,其他模块如工资管理、应收应付等先结账,由于教学安排中总账优先,因此这些前提条件在讲解时并没有完成,而为了保证整个总账模块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在首次讲解时,最好还是完整地讲解,因此就会出现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一个用来引导学员思考并充分利用这个成熟、健壮系统提高自己应对出现情况的能力。在总账中涉及其他模块的前置条件没有实现而导致系统出现出错提示,我的处理方式是,只管讲,然后将首次出现的出错提示当场截屏保存下来,留作悬念。然后进入下一个模块———固定资产模块,这个模块的最后就是对账、月末结账。这个顺利完成之后,再将前面的总账结账出错提示拿出来,让学员再回过头来看当初对固定资产模块未结账的提示信息,然后在固定资产结账的情况下,再走总账的结账流程,自然地,相应的固定资产方面的出错提示已经没有了。其他模块也类似。这样,不断利用系统提示信息将模块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学员也就加深了对模块之间关系的理解,也就更加系统地理解了会计流程,同时学会了如何利用系统的提示信息,也许是出错信息,而不再是手足无措地无从下手,知道提示是什么意思,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应该怎么处理,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学习能力。教育家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会计电算化这种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员学会学习,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永远的探索。

作者:戴卫平 单位:常熟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沈军,顾维安.会计电算化[M].河海大学出版社,2015.

第四篇:会计电算化教学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摘要:

翻转课堂是对知识的传授和内化进行反向安排,翻转的实施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文章首先从教学主体、教学资源呈现方式、学习的时间空间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接着分别以采购管理模块为例,重点剖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会计电算化

翻转课堂又名“把课堂翻转过来”,相比传统课堂来说,它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两位教师为帮助那些无法正常来上课的学生课后补习功课,将事先录制好的课程视频、PPT课件文稿及其他资料传到网络上供学生学习,这种方式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认同。

1.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特点

翻转课堂模式具有的特点如下:

1.1主体颠倒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不再是扮演灌输者、传授者的身份了,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推动者、指导者以及学习资源的创立者;学生则由被动的接受型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型,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中心。

1.2教学资源多样化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不仅有精心制作的教学课件(PPT),还有融合图片、音频、视频、动画、3D等数字化资源的教学微视频,通过媒体播放器可以实现播放、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不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1.3时间及空间立体化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用于讨论、答疑,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引导、辅助、串联,所占用时间仅是一小部分,原来的讲授时间则转移到了课堂外,课堂外学生可以自主掌控学习,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自由把控学习进度,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及时与老师和同学沟通探讨,完成原来教师课堂上所要讲授的知识学习。

2.翻转课堂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模式

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案设计(以采购结算模块教学为例)。

2.1教师课前准备

2.1.1课前教案。

教师完成课前准备工作,制作好教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采购结算模块教学教案。

2.1.2课件及录制微视频。

首先,教师制作PPT,内容包括:采购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采购管理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采购系统日常业务处理(普通采购业务处理、现结业务处理),采购运费处理,采购退货业务处理,月末结账及取消。其次,用屏幕录制软件微视频,视频时间限定在10分钟左右。

2.2开展在线教学、搭建互动交流平台

教师在课前采用微视频、微课等形式,将教材中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形象化为音频、视频等数字化的资源开展在线教学,提升学生会计实验学习的持续性。精心设计教学资源,完成采购结算业务的碎片化,如“5分钟学会普通采购业务处理流程”,“8分钟学会从请购单到入库单的业务操作”,“5分钟学会采购运费处理”等微视频,通过会计实验教学课程网站和ACOD点播系统,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会计实验的预习与复习并在线答疑。将采购与结算的关键理论和实践知识碎片化、模块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更好更快地接收和内化相关知识。教师课下利用网络交流工具如QQ、微博等与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和交流。向班级成员专题讨论如“采购运费如何处理”,“各单据的传递顺序、传递联次有哪些”等追加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在线探讨,使教学内容得以延伸。教师通过在线互动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收集和归纳学生的问题,以备课堂辅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3创建评价考核模式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检验课程教与学效果的有效方式。翻转课堂的微课程知识和能力体系能够提供足够多的教学资源,学生可按需进行学习,实现了个性化的分层次教学,需创建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模式。

(1)考核方式多样化。

翻转课堂理念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除了无纸化的考核方式之外,还应结合在线平台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教师可以定期将会计电算化的考核内容通过网络给学生,学生在线完成考核任务,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给予评价。

(2)考核内容综合化。

翻转课堂理念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内容不仅包括理论与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应注重对学生参与度的考核,教师通过参与的过程,去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更有效地监控实训教学过程和评价学生实践效果。

3.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实训尤其重要,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2013年,我国正式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关教育方面,着重强调了教育的“信息化手段”,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突出体现,它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素养和网络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产物,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过程中,借鉴和吸收“翻转课堂”的成功经验,必将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艳 单位:盐城机电高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张金雷,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