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绩效审计论文

医疗设备绩效审计论文

一、审计目标与范围

(一)审计目标

对医疗设备相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审查和客观评价,优化医疗设备运行的有效途径,及时发现医疗设备在投资决策、使用管理、维护与保养、运行调配、报废等环节上的薄弱点;提高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医院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审计范围

单价50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纳入审计范围,审查一年中经济运行、设备管理等情况,以此来评价其运行能力的真实性、经济性、效益性。

二、审计方法

(一)常规审计

以医院设备采购、管理和使用中涉及的设备科、财务科、临床科室等部门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使用的流程和环节,对临床资源配置、资金取得、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由相关部门提供书面材料,包括设备名称、编号、购置日期、折旧年限、购置价格等基本信息;设备购置、维修等管理制度;设备有关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从成本核算体系及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调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医疗设备样本的医疗收入、工作量和各项支出(主要是折旧费、人员工资、水电气费、耗材费等)、设备采购价、折旧年限等相关资料。按年统计汇总每台设备的收入、使用次数、折旧费、维修成本、耗材费等,进行数据处理与核实(主要是检查治疗人次、收入指标)。对于存疑的数据,要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以避免分析结论有误。

(二)重点分析

对医疗设备运行成本和运行效益的绩效审计,按照审计项目所需评价效益事项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通过年现金净流量、单位边际贡献,年保本人次、安全边际量、净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指标进行设备成本和运行效益的分析,对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对设备购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审计评价。

三、审计过程

(一)审计步骤

一是审前准备。初步了解医院医疗设备总体概况、大型医疗设备总台数、总金额、占医疗设备比例、分布科室。二是选择重点。根据重要性、敏感性、典型性原则,选择投资金额大、对诊疗水平和经济效益影响大、对医疗科研比较重要、经营状况有一定代表性的设备作为审计重点。三是收集资料,拟订方案。收集设备管理制度、设备运行统计资料及相关数据,通过筛选、数据整理,拟定详细的审计实施方案。四是内控测试核实资料。通过内控测试,审阅设备收支数据,核实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完整性。五是测算评价分析原因。通过对设备全面绩效评价,观察效益指标完成情况,选择评价标准,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影响设备效益原因,综合评价后作出结论,提出建议,形成内审报告初稿。六是落实措施。及时反映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效益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递交主管领导,为医院决策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二)审计结果分析

审计部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医疗设备样本进行绩效审计评价,分别为A、B、C和D设备的统计资料及相关数据,并通过年现金净流量、单位边际贡献、年保本人次、安全边际量、净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指标进行绩效分析。A设备全年检查1793人次即可保本,而实际检查3715人次,超过保本人次,营运经济效益尚可;根据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计算,A设备运行3.04年收回投资成本,而A设备折旧年限为8年,投资收益率为20.04%。B设备全年检查20567人次即可保本,而实际检查34987人次,超过保本人次,营运经济效益尚可;根据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计算,B设备运行3.97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而折旧年限为8年,投资收益率为12.47%。C设备全年检查27.61人次即可保本,而实际检查21人次,没有达到保本人次,设备利用率较低,营运效益较差;根据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计算,C设备要运行7.56年才可收回投资成本,高于折旧年限6年,投资收益率为-4.16%。D设备全年检查231.61人次即可保本,而实际检查311人次,超过保本人次,营运经济效益一般;根据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计算,D设备运行4.28年收回投资成本,D设备折旧年限为6年,投资收益率为6%。

四、审计结论及建议

(一)审计结论

通过对选择的医疗设备绩效审计项目的审计,发现:一是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总体良好。从投资回收期来看,常见且使用率很高的大型设备回收周期较短,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设备回收年限小于其使用年限。二是部分医疗设备利用率不高。由于设备购置后预期使用病人数与实际相差甚远、使用条件发生变化等原因导致部分医疗设备使用率不高,造成投资回收期等指标都远远低于预期值。三是在单位收费水平已定的情况下,安全边际量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高低。在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可通过降低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来提高医疗设备运行的经济效益。在安全边际量不变的前提下,工作量决定利润。因此,应充分开拓医疗市场,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以提高设备运行的经济效益。

(二)审计建议

一是加强对新购医疗设备的可行性研究。在充分考虑设备先进性、适用性、科研作用、教学作用的同时,还要从财务角度分析现金流量、投资回收期,对大型设备投资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二是切实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加强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的基础工作。对现存的效益不高或闲置的医疗设备,要分析原因,研究解决方法,并统筹调剂。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增加开机时间,开展新的检查项目;加强科室间的横向联合,提高设备使用率,实现资源统筹和共享,提高效益。三是控制大型设备购置成本和维修成本。大型医疗设备投资金额大,回收慢,更新周期长,维修费用高。因此,对高、新、尖的大型设备的引进要反复论证,对于同种大型医疗设备拥有多种型号和价格的,应当多方调查,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诊疗特点进行多方调查,注意控制大型设备的购置成本;要对医疗设备维护进行重点管理,健全设备管理制度,严格设备使用规定,防止人为造成仪器损害,努力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效益。同时在选择维修策略时,应根据各设备结构特点、效益、工作状况、是否有替代设备、备件供应以及维修工程师水平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并量化处理,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优维修策略。

五、审计启示

医疗设备是医疗工作的物质基础,设备运行效益、资源利用,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正常有序发展。医院设备绩效审计以评价为主、以监督为辅,通过对影响设备购置及运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诸因素的综合分析,挖掘提高效益的潜力,在促进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既帮助医院管理层科学合理地投资,又能促进规范化管理,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

作者:张瑾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