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论文范例

科学知识论文

科学知识论文范文1

课前准备环节对于《科学》教学来说是一个基础性的环节,做好课前准备才能在有限的课时中直接进入主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才能够把握知识要点,在施教过程中达到师生协调配合的目的。课前准备不但要求老师要收集关于授课知识相关的大量信息资料,同时学生也要从自己的条件和能力方面出发,完成课前准备的相关作业。例如在“观察蜗牛”一节的课前准备中,老师要选编合适的教学案例,要求案例必须从现实角度出发,贴近现实生活。要对收集到的相关数据或资料进行梳理分类,甄选出符合学生心理和教学现状的有用材料,将材料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形成自己完整的教学案例。在确定教案上,可以适当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但切忌死搬硬套、照本宣科。这样就容易导致教学模式的程序化,缺乏新鲜感而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制作教案上要以新悦人、以奇取胜。学生在课前准备中要根据自己对自然的认知经验,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通过查阅介绍蜗牛生存环境的书籍,确定标本采集的范围和目标,可以在不同地域、不同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标本采集,妥善做好标本的收集、存储。在采集存储的同时认真思考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存规律,做好与老师的互动交流,将采集存储过程全程记录下来,加入自己的心理思考。这样师生的课前准备由平面式课堂理论教育转化为立体式自然实践教育,契合青少年好动的天性,使学生在主动的现实操作中完成了课时教育主题的接触和了解过程,为进一步进行主题知识的研究和主要知识点的把握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二、学习提示为教学主题明确方向。

由于青少年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大多数是表象的,教师做好学习课程中各个环节的引导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非常重要,在具备了完整蜗牛标本的条件下,具体怎样去观察,主要观察蜗牛哪些重点活动,能从观察中发现什么,这些需要教师对学生作出细致的引导。在这一教学环节,要求教师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课程的进度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大而不当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过于简单的问题往往对学生的思维又起不到启发效果。所以教师的提示问题尽量做到问题间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有衔接性和连贯性,能够做到层层深入,抓住施教知识主线有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教学方向逐步深入递进。比如提出蜗牛是怎样前进的?蜗牛如何觅食和感知外部环境?在教师提出问题提示后,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观察思考,借助放大镜等辅助工具认真观察并具体描述蜗牛的各项外部特征。边观察边讨论蜗牛的活动、感觉、觅食、呼吸等问题。这样就引导学生逐步由观察蜗牛的外部形态入手,逐渐深入观察和思考蜗牛的动态结构、活动特征和身体构造等。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施教过程避免了学生由于对事物一无所知而失去学习思考兴趣,在教师提问的引导下层层深入激发了学生不断求知的强烈欲望,进而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增长了知识。学习提示在施教中起到了旗帜性的引领作用,对于学生明确学习主题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或努力方向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分类指导为巩固理论提供保障。

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程度导致了学生成绩不可能处于一个相同的水平,在《科学》教学中,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尤其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长时间落课就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滋生。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做到统筹考虑,既要针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针对成绩差的学生,使其能够充分参与进来。针对理论知识上掌握的不统一,适时作出分类指导,尽量达到平衡或尽量缩短对知识掌握的差距。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已准备好的教案给予个别相应的提示帮助,及时引导学生进入主题知识的学习和思考。对于理论基础较好的学生,老师可以适当加深提示难度或拓展知识领域,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对蜗牛的观察从表面的动作等表象认识逐步加深到对蜗牛的内部结构、生理特征和组织构造的认识上,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良好空间和氛围,通过观察和实验用自己的理解撰写实验报告,体现自己对主题知识的认知程度。运用分类指导和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了增进理论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的空间,将平面式的灌输教育变换为立体式接受教育,促进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保障。

四、充分讨论为拓展思维搭建平台。

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充分讨论是一个互动环节,也是为得出实验结论进行强化理解不可或缺的过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尽量开拓学生思维,充分做到教案和实验高度结合,使学生在争论中得出正确结论。这一环节,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尤其重要,一方面要围绕主题和学生的实验结论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思维空前活跃起来,进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讨论中。另一方面,教师要把握施教知识主题,引导学生不偏离,同时对错误观点不急于批判,使学生能够尽情开动脑筋,无所顾忌地投入到讨论中。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关键问题、重点难点问题展开集中讨论,教师在对问题讨论节点的掌握上一定要灵活,当一个问题讨论清晰明了后,教师要做适当的补充来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并适时引入另一问题,问题引入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例如从蜗牛的生理特征和外部结构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它适宜生存的环境,其外部特征与生存环境的内在联系等。这样就使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大大开阔了思维空间,加深了对知识重点的了解和记忆。所以说,讨论环节在《科学》课程施教上是一个关键环节,既为学生对科学知识初步理解和记忆打下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平台,利用好这一环节,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科学知识论文范文2

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大学实验与高中实验的不同,认识到进行主动学习对其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然后再根据学生自愿报名,将带教班级的学生分为两组,其中实验改革组按照以下方案进行,对照组按照普通教学法进行。

1.1课前预习与小组讨论:

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时以教材为主,以网络资料和图书馆课外书为补充。撰写实验预习报告,报告内容分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问题、可改进操作,引导学生尤其注意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问题的收集。在课前两天,自由组合的几个小组一起进行探讨,尤其是实验注意事项、实验问题和可改进操作的讨论。对照组学生只需参考实验教材写出普通实验预习报告。

1.2课堂学生讲解和教师补充相结合,教师演示和学生体验相结合:

为了督促学生养成主动预习习惯,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每次课堂开始时叫1名学生上台讲解实验,讲解完后,先由学生自愿主动补充。然后再由教师补充讲解学生未讲到位的部分。同时教师进行关键操作的演示,可以叫学生上台配合体验实验操作过程。特别强调让学生提出对实验部分操作过程的改进,对可行的部分将允许学生按照新操作过程进行实验。对照组学生不需上台进行实验讲解。

1.3学生实验:

生按照讲解和演示的过程完成实验内容。对于部分小组提出设计的可行的部分操作的改进方案,鼓励引导学生按照新方案进行实验。如果实验课堂不能够满足新方案的要求,将给学生提供教师药物化学科研实验室和相应实验条件,在课后时间完成。对照组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方案进行实验。第四,讨论总结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和实验改进方案:实验完成后,在课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后撰写实验报告,对于部分实验,鼓励引导学生提出并上交实验改进方案。在下次实验课堂前,教师将针对实验报告和实验改进方案进行评述。对照组学生只需递交普通实验报告,而实验组的实验报告形式和内容形式自由。上教学方法的实施,与未参与改革组相比,实验改革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要好,学习积极性也要高,实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明显要强,同时也让部分学生体验到了自行设计实验的成就感,激发了其对科研的兴趣爱好。

2以有机化学实验为起点培养本科生科研素质

从以上参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学生中,组建本科学生课外科研兴趣小组,长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研实验、资料查阅、实验设计、学生课题申请、论文撰写、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和考研辅导等一系列的提高学生科研素质为目的的活动。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在笔者所进行教改的2个实验班中,实验组有多达18名同学主动强烈要求进入教师的科研实验室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由于学生的课余科研活性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因此笔者随后挑选了14名成绩中等及以上的同学,分成了2组,在一年二期的时候分别进入了两个不同实验室。与笔者以往通过其它途径所带的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思想动机总体相对较端正,除了5个学生由于急功近利、功利思想较强等原因而中途流失外,其它学生一直踏踏实实,完成了多个环节的课外科研活性内容,坚持到大四完成毕业论文。在进入实验室初期,这些学生跟着老师或不同研究生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也参与研究生的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汇报等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后,尽管有专业知识的限制,但是由于学生的主动积极进取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所在实验室的基本实验技能,熟悉了所在实验室专业中文期刊的检索,也初步懂得了简单实验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的设计。经过一年的培养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设计并进行了独立的科研实验。在二年二期的时候,利用前期实验结果,指导学生撰写并积极申报省、校级大学生创新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完成时指导学生撰写科研学术论文,利用取得的科研成果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等竞赛。以上完成的学生科研课题同时可以作为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由于科研课题在大三基本完成,因此,在大四时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考研或者其它与就业相关的个性化活动中。通过三年多的课外科研活动及组队参与挑战杯作品竞赛,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仅培养增强了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科研能力,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自制力、毅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整体综合素质较高。例如,首先组队的两组学生中先后申请并完成了三项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2010R413019,2011R413025,12R413020)和多项校学生科研项目;同时也发表了学生第一作者的论文或会议论文3篇;其中一组学生的作品获得了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由于毕业论文是几年积累的结晶,这些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整体水平较高,避免了目前普遍存在的本科毕业论文来自于教师科研成果的“拿来主义”。其次由于小团队有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至始至终坚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充电,其中有3个同学从大学一年二期到三年二期暑假,每个寒暑假都能留在实验室做实验,每个寒暑假只休息两周时间。再次,在所带教的学生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不是特别好,只有一人次拿过一等奖学金,但由于综合素质强,在研究生考试中脱颖而出,有5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有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各一名(整个学院当年考取985学校研究生仅仅3名)。

3小结

科学知识论文范文3

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在政治学习中始终充满兴趣,进而获得良好的政治教学效果。如,教师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相关政治概念的诠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实际发生的事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在教学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学习感受,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一味跟着教师的思路前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不是自主地进行学习与探究。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以学生的需求为第一考虑,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的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主动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应充分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适时给予帮助,发挥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如,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与探究,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加以点拨,促使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新课改对当前的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三、注重理论结合实际

传统的政治教学偏重于学生的升学率,看重学生的书面理论能力,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不高,这也造成了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状况,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新课改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改进,要求学校与教师在初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政治由于其学科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关注社会的发展、将政治理论与相关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初中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多是为了迎接中考,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时政的关注。教师要看到初中生在此方面的不足,培养其关注时政的良好习惯。如,可以组织学生订阅时事报刊或者杂志,并定期针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将学到的政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心系天下的情怀。

四、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寻求新型的、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音频和视频等优势,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让学生对相关的政治概念有具体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博物馆、纪念堂等,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对实物的参观,培养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五、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政治科目的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要跟上社会的发展趋势,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才能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自身能力的加强。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养,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提高初中政治的教学质量。

六、结语

科学知识论文范文4

(1)外科学总论部分有很多疾病都是依据中医学知识来治疗的

例如:麻醉方面,历史上曾有华佗使用中药汤剂麻沸散进行麻醉;外科感染方面,一些局部感染可以使用消肿散、鱼石脂软膏、芙蓉膏、黄金散和玉露散等药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消退肿胀;烧伤病人的护理方面,Ⅰ°烧伤使用京万红软膏治疗,II°烧伤使用湿润烧伤膏和麻油纱布包扎治疗;毒蛇咬伤使用季德胜蛇药治疗;肿瘤治疗五大手段其中就有中医的扶正祛邪、通经活络、化瘀散结、清热解毒和以毒攻毒方法。

(2)外科学分论中与中医学有关的内容包括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以口服逍遥散和小金丹等中药治疗

肠梗阻病人可以使用大、小承气汤,针刺双侧足三里等方法通便;痔疮治疗使用马应龙痔疮膏,苦参汤坐浴;胆石症治疗使用消炎利胆片、消石片、消石散等药物;胆道蛔虫病使用乌梅汤驱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使用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尿石症使用金钱草颗粒利尿驱石;骨科病人护理涉及中医骨伤学知识;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采用中医推拿、按摩、理疗等方法。

(3)皮肤病和性病病人护理也涉及许多中医学知识

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就提出治疗湿疹采用“浸淫疮,黄连粉主之”的治疗之法;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以使用中药雷公藤;系统性红斑狼疮采用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的方法,用雷公藤、青高素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治疗,还可口服火把花根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如白癜风)使用中药丹桃冲剂配合黄芪口服液治疗;银屑病可以使用一些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的止痒方剂(黄连解毒汤和五味消毒饮)治疗。

2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的优势

2.1培养护生人文素养

中医作为国粹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一脉相承。中医的诸多理念就是从我国古代哲学中衍生而来的,譬如阴阳五行理论、相生相克学说、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等。故《素问》云“: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也。”指出学习中医者须通晓天文、地理和医道等。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中医学知识,进而温习中医历史,讲叙如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中医名家的故事,无疑对提高护生人文素养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弥补医学院校人文气息薄弱的缺陷。

2.2促进护生身心健康,为护生人生导航

我校护生绝大多数是女生,在教学中讲授一些中医学知识,可以教会护生预防和治疗感冒、腹痛、痛经等常见病,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抵抗力。在讲授西医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古代中医名家的经历和治病救人的事迹,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3培养护生严谨的医学态度,树立整体护理理念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这与现代外科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在外科护理学课堂上讲授古代中医名家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于培养护生认真的医学态度具有积极作用。现代护理注重整体护理,以实施护理程序为方法,恢复健康为目标,为病人提供计划性、连续性、系统性、全面的涉及身心、社会、文化综合因素的优质护理。中西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符合整体护理要求,对于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中医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历来讲究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这也符合整体护理观念。

3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中医学知识的渗透方法

3.1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体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的一系列活动。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外科护理学教研室的集体备课,让其从中医角度阐述外科疾病治疗方法,而外科护理学教师也提出建议,希望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注入外科疾病中医治疗方法的讲解。这样的备课别出心裁,使教师受益匪浅。

3.2鼓励学生参加继续教育学院的中医职业技能培训

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开展了诸如中医按摩、中医针灸和中医推拿等项目的职业培训,并且可以授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和级别认定证书。应动员和支持护生参加这些培训,使护生医学技能多样化,成为拥有一本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多本职业技能证书的人才,而这些技能也可以在外科护理中得到应用,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等。

3.3改革外科护理学教材,适当增加中医治疗和护理内容

目前,我校高职护理专业使用的外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护理学》(2版),该教材实用性强,内容翔实,但缺点是对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方法介绍较少。可在“骨科病人的护理”章节适当增加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让护生了解中医治疗骨伤的方法;对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方法只用一句话带过,没有详细讲解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和药物,护生普遍希望能适当增加这部分内容。因此,可在适当的时候编写校本教材,增加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内容,从而适应新形势下复合型护理人才需求。

4结语

科学知识论文范文5

新课标教材共有七本书,三本必修,四本选修。光必修本教材,每本都在一百七十页以上。中职学校新教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多于旧教材。中职学校素来以专业为主,文化课课时量少,有限的课时难以完成这么多的教学任务。另外新教材内容编排上有些地方详略不当。比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课,把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放到了一起。像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只列在了简表里,没有战争过程的描述。

由于内容大幅缩减,再加上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掌握不牢固,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囫囵吞枣的感觉。另外教材还有多处重复之处,比如《古代政治制度》中教材第10页的内容里有“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教材的第12页出现了类似的内容。知识的重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降低了学习兴趣。针对这些问题,要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精炼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重点,使教材知识能够紧凑、简明、系统,便于学生学习、记忆。

二、从教材入手,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新课标新教材的专题体例把历史分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部分讲述,使三者之间的联系割断了,不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要从教材入手,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比如讲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方式发生变化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做对比,提到两个概念,“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如果用书面语言来解释,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要结合必修一的内容,通过把两次工业革命做对比,并使政治与经济相联系。不仅形象地解释了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的概念,让学生知道了资本输出的危害比商品输出更大,从而明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了。

三、从教学入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标教材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旧教材中对许多历史现象都有结论,老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容易。但长此以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长期发展。而新教材中结论性的内容较少,给教学留有很大余地,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讨论中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探究能力。但艺校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较差,探究能力不足。

中职学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及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是做好教学的关键。一是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历史课变得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是改变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学习效果更好。三是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质疑。在此基础上老师要巧于点拨,善于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对历史问题、历史现象深入探究,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客观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科学知识论文范文6

动画课程设置定位不明确动画的定义比较广泛,它的含义已经超出了大部分人对它的狭义的认识。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范畴涵盖了网络动画、游戏动画、广告动画、建筑游览、多媒体、影视动画栏目包装、片头制作、影视特效、动画衍生品开发、动画衍生品授权等。近年来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体系还停留在原有的模式,多数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都是原有的美术专业或师范专业的基础课程加上一些动画基础,并配合一些二维、三维、视频编辑软件综合而成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教学大纲。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专业不够细化,对学生的就业定位也很模糊。动画教育应该是多层次、多方向的体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院校的动画专业应该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事实上我国动画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动画专业毕业生真正进入动画公司的只占少部分,大部分都走向了需求量大、薪酬较高的广告、游戏、电脑、电视和出版等行业。所以,根据院校和学生自身的实际进行科学的定位,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设置课程,是最切实可行的。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动画专业起步晚,向社会提供的动画人才还不够,特别是没有向教育机构提供足够的专业教育人才。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又难以吸引这类专业人才,因此动画专业的师资匮乏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多数专业课教师都是从美术、油画、装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其他学科转过来的。有些高职院校在不具备师资、资金、设备的条件下就匆忙开设动画专业,结果师资队伍和学术氛围不可能在一夕之间形成。

教学缺少校企合作,实践环节缺乏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应当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来制定具体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再加之设备缺乏,校内外实践场所不足,实践教学处于依附理论教学的状态。尤其是内地院校以及二、三线城市的院校,受其地理位置的制约影响,当地很少有与动画专业相关的企业,与院校合作的企业也就少之更少。校企合的缺乏,使院校缺乏相应的实践场所,学生的实践更多的停留在对一些理论内容辅导验证,对操作流程的模拟。虽然近两年,各学校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总体而言,实践教学还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学生设计制作都是假设的课题,沉迷于软件工具的应用,一味追求制作各种电脑特效,导致不了解企业真正需求状况而得不到有效训练,从而使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

通过笔者对实际用人单位的走访,总结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有扎实的美术基础、熟练的动画制作技术以及强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便进入公司后能很快地投入工作。创办适合自身条件的动画专业以动画概念建立动画专业,可以确立很多办学方向。动画由艺术过渡到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经历了媒体革命,如网络、移动性媒体动画、多媒体技术应用、游戏、教育软件、智力玩具、电子出版、军事及其他行业的虚拟现实等等。动画专业人才主要培养创意创作类、设计类、技术类、经营类等几大类人才,但以高职院校目前的师资、设备、学生素质等状况来看,很难实现。因为好的创意需要有文学、美学的功底,需要有心理学与市场运作的知识和经验,还需要具备较好的专业理念与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等知识。

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师资条件等也不能满足实际教学要求。因此,在进行动画教育定位时,高职院校应认清动画的应用范围,根据自身的性质与办学特点找准市场,根据自己的长处分类进行动画人才的培养创办适合自身发展的动画专业。具备专业技术过硬的专任教师受实际情况的影响,师资问题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为了保证教学,首先学校可以实行人才引进、人才招聘,对于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要不拘一格地引进使用。然后对现有的在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在职进修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外出培训可以加强专业交流,避免孤军奋战,有利于学科发展。另外,可以在社会上聘用一些经验丰富的来自一线企业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由于这些人员是兼职,时间和排课上学校应予以照顾。针对一些动作技能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聘用兼职教师的聘用更加有利于教学。告别传统授课方式,采用实例贯穿法传统动画教育是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被动地参与的模式进行的。

这种授课模式学生兴趣不高,也不利于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依据高职教育学制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动画教学中可以采用实例为平台,贯穿整个课程讲授基本技法的方式。比如软件类课程,大多数传统授课方式都是以介绍菜单功能为线索,单一的讲菜单、工具、特效,导致学生学完后只会做单独的特效,而不知道特效该什么时候使用,如何使用。而以案例为主要教授内容,在案例中消化相关知识点,使学生们能够自然的接受,而非硬性地记忆。笔者在讲授Flash课程中,并没有将软件每个菜单每个功能从头讲到尾,而只是将动画的制作流程和方法通过案例讲出来,让学生在系统的实例讲解与实际操练中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科学知识论文范文7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日商业贸易开发需求的不断增大,国内更加迫切需求具有娴熟的口语能力及有商务背景的人才。而目前我国日语人才的培养却远远不能满足对日贸易在国内迅猛发展的形势。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

(一)从培养模式来看

日语人才培养没有突破传统的知识型、研究型的固有模式,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简单地说,目前社会最需要的是既能用日语进行交流,又具备一定商务技能的人才。而现在大部分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所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在日语语法、读解等技能上具有较强优势,属于研究型人才。这部分学生在口语及商务相关技能操作方面并无太大优势,因此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二)从人才的层次结构来看

也不够合理,主要是日语能力两级分化严重,高、低端人才严重匮乏,中端人才太多,特别是这些中端人才既达不到大型公司企业的人才实用条件,又不愿低就,从而导致在日语人才紧缺的同时,半数毕业生不能从事与日语相关的工作。据有关数据统计,国内每年日语专业的毕业生有90万,其中40万人从事与日语无关的职业,出现日语人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的矛盾现象。

(三)从人才的综合素质来看

目前多数日语人才的行业知识、社会实践能力、服务意识,综合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等普遍偏低,难于适应行业的工作岗位,尤其是人员在职业态度、服务意识、文化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方面十分薄弱,急需加强。

主要表现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目前传统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已基本上完全不能适应行业的人才需求,日语人才培养的数量,规格,质量已远远满足不了行业的要求,鉴于此,为了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合适的日语人才,我们认为以就业方向和技能为核心,构建并实施具有我院特点的应用日语人才培养实训课程体系既是十分必要,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情。

二、高职商务日语教育实训课程设计原理

经过多年的探索,高等院校也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企业更青睐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健全的身心、良好实践能力、较好的文化素养的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培养依靠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仅限于理论性的教学体系、与之对应的传统教材、师资队伍是很难实现的。为解决此难题,教育部专门就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出台2006年第16号文件,对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诠释了高职在未来将走什么路,以及怎么走的问题;更加明确地提出高职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为目标,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走校企合作之路,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光明之途。我院正是在领会教育部文件核心精神,并结合对日贸易行业的特点、行业的需求精确仔细的分析,逐渐认识到只有面向企业需求,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校内构建完整的实训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走校企合作之路,建立实训基地,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匹配,才能与工作岗位相接轨,才能开拓学生就业的光明之路。

为此,我院商务日语教育实训课程明确了一种崭新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基于应用能力为本位,走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之路”,希望通过生动鲜活的实训课程,让学生由“让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让教师与学生共同认识到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为重要,如今在这一崭新的商务日语教育实训课程中,合格的应用日语人才必备以下四方面的能力:1.娴熟的日语口语沟通能力;2.具有良好的日本文化、企业文化修养;3.较好的商务背景与行业知识;4.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这一应用型日语人才必将能够适应与满足对日贸易行业的蓬勃发展与行业需求。

三、高职商务日语教育实训课程实施策略

完善的商务日语教育实训课程只有设计原理是不行的,如果缺乏实施策略,再好的设计原理也会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商务日语教育实训课程实施策略的考虑,也只有知行合一,成功的商务日语人才会指日可待。

(一)考虑实行“一主两翼”的教学目标体系

所谓“一体两翼”,就是考虑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两翼的教学目标体系(如下图)。“一主”就是要求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围绕此目标进行大力度的改革,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50%,集中社会实践不少于两次,时间不少于4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能力培养。“两翼”一是培养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按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来设置课程。现代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敬业爱岗、一丝不苟、讲究效率和效益、追求卓越、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等素质都将在这里得到培养,职业态度、服务意识、文化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方面将在这里得到训导;另一翼则是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即要求毕业生在获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必须取得相关实用的口语等级、日语等级职业资格证书。为此,学校正在考虑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1.顶岗实习

为了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我院正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企业接收商务日语学生实习的制度,这个阶段是让学生开始走入社会进行顶岗工作实习的阶段。一方面学生要接受企业的管理和工作要求,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派实习老师进行管理和教导,帮助学生快速融入与适应社会,明白社会对日语人才的知识需求,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改变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与知识运用能力,为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基础,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

2.校内外实训

实训则是为了掌握某种技术和技能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过程,学生通过校内外实训,受到最基本的工程技术和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使学生在校期间提前进入职业角色,接触实践,了解实际工作,掌握一定专业技能,为校外岗位实习奠定坚定的基础。此外,我院也正逐步探索走校企联合之路,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科学知识论文范文8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中职;文化基础课

中职文化基础课程对中职学生学好专业课程、提高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但面对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方式有所欠缺、个体差异较大的中职学生,中职文化基础课难以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面临挑战。因此,如何让中职文化基础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师面对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还要培养学生逻辑、空间、人际关系等各方面智能,教育应朝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及特征符合国家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目标,在其指导下,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师能更好地开发学生身上明显的除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外的其他没被发现或隐藏的智力因素,改变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使中职文化基础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1多元智能理论综述:内涵与特征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人皆拥有九大智能,即语言文字的掌握、运用和表现的能力——言语—语言智能;数学思维、逻辑推理、科学分析的能力———逻辑—数理智能;在脑中形成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视觉—空间智能;感受、辨别、记忆和表达音乐的能力———音乐—节奏智能;处理物体和调整身体的能力———身体—运动智能;能够善解人意,与人交往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认识、了解和反省自我与自我知觉的能力——内省智能;观察自然界和环境中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及分类,理解与环境相关的种种现象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寻找生命的重要性、死亡的意义、身体和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以及沉浸在艺术领域的种种深奥经验中给自己定位的能力——存在智能。在这九大智能中,人各有异,人皆不同,各具特色,且智能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这些内涵表明人类的智能具有如下特征:(1)智能的差异性:受遗传因素、成长环境以及受教育程度影响,个体的智能有偏重、有高低。个体解决或制造产品的能力有所不同,智能存在差异性。(2)智能的组合性:个体的多元智能并非以绝对孤立的形式出现,而是通过不同方式有机组合在一起,作为个体能力的表征。(3)智能的情景性:九大智能以相对稳定的组合方式存在于学生个体,但不同的情景会调动学生不同智能,特殊的情景下,学生的智能会出现情景化的变化与发展。(4)智能的发展性:智能并非一成不变的,后天的学习和有意调控,可以使智能得到强化。(5)智能的实践性:智能最为直观的体现就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问题解决情况能客观反映智能高低。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框架下的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有两个重要的出发点:(1)为了学生的智能多元而教;(2)用学生的多元智能来教。如果在教学中贯彻这两个出发点,那么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就可应对当前的一些挑战,实现学生多元智能全面发展目标。

2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多元智能理论框架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是以教材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保证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同时,以符合学生智能特点的教学内容为主线,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在教学中适时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为适应学生发展水平和状态,教学以学生学习及学习效果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导向作用,充当学生学习的教练,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和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2.1设置多元化、差异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导向性作用,并为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经历、成长背景不同,导致他们的知识基础和智能发展状况不同,因此,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学习能力以及课程内容的难易度来创设,并根据这一个性化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在制定教学目标前,教师应了解教材,结合课程标准,弄清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再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多元化教学目标,如所有学生都要达到的基础级教学目标,学有余力的学生须达到的中级教学目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达到的拓展级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另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一样的知识点,不一样的表达,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智能表达方式解释教学难点和重点,兼顾具有不同智力特征的学生。对于相同的教学资料,不同班级学生掌握程度不同,会出现差异,为此教师要多角度了解学生各种智能发展情况,对症下药,因“班”施教,促进学生智能全面发展。创设多元化、个性化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2.2设计多元化、差异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重点和师生互动的桥梁,其关系到教师教学成效。教师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设计教学内容时,首先要紧密联系教学目标,并考虑学生智能结构特点和教材之间的关系,以既定教学目标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符合教材结构顺序和课程标准,且重难点要区分开,重点内容需细化,难点内容应简化,以便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实现教学相长。教学内容必须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来设计,使其符合学生学习及认知规律。教学内容也需进行分层,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教学目标,设计相应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级知识、进阶级知识和拓展级知识3类,合理划分不同智能特征学生学习范围。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须完成基础级知识学习任务,学习能力还行的学生须完成进阶级知识学习任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须完成拓展级知识学习任务。针对不同层次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次的多元化教学资源,满足不同智能特征学生学习需求。学生选择相应知识进行学习,使学习更加高效。如此一来,让不同智能特征学生获得成就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2.3采用多元化、个性化教学方法。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各项智能。首先,学生课前要“备学”,即让学生在教师教之前先学,形式为自主学习,让学生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有所了解。通过课前“备学”,提高学生课中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智能。学生将课前“备学”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对学情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情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导权,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启发式、互动式、可视化、案例分析、讨论式、讲授等方法,借助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帮助,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序地呈现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把握课堂脉络,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聚焦一个或几个重要的问题进行讨论,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最后,教师创设教学情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主动思考,激发智能潜力,发挥优势智能,发展弱势智能。

2.4完善多元化、差异化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多元智能理论框架下的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利于教师多角度对学生多种智能进行公平、公正、全面的评价。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能差异,尊重个体差异,采用科学、全面、客观、有效的多元考评体系,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学生能力,关注学生“质”方面的发展。在评价方式方面,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使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针对学生多元智能特点,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通过自评,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生生互评,让学生看到他人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通过教师点评,肯定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情况,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与中职文化基础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以“重过程体验、重平时表现、重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建立结果呈现与过程考核并重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课程知识,具备相关能力,形成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习惯,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智能特征学生实际水平,提出不同难易度的学习要求及相应评价标准,尊重每位学生存在的智能差异及其智能特点。让有不同智能特点和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有出彩的机会,表现自身优势智能。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差异化,增强评价结果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客观性,开发不同层次学生潜在智能,增强学生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于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根据不同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抢答等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学生获取课堂教学信息,以此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增强教学评价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把团队协作情况、课堂纪律遵守情况和口头表达情况等素质教育中的软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培优补劣,扬长避短,强化情景化教学,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评价,多方面、多途径收集学生课堂学习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以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反馈,促使学生不断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改进方向,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自信,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