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践活动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科学实践活动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科学实践活动

科研实践对物理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摘要]通过举例说明物理化学基础理论在科研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了科研实践对学生物理化学学习的促进作用以及教师从事科研实践对物理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科研实践;物理化学;教学

物理化学是一门借助物理的基本原理,揭示化学基本规律的学科,也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具有理论公式多,推导复杂的学科特点。初学者往往感到抽象难懂,对数学知识要求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也往往认为理论知识学了没有用途,导致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解决物理化学中抽象难懂的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教师授课时列举一些与生活实践相关的现象,借助物理化学知识加以解决,但是这只是一些简单的应用,并且借助于互联网络都能得到容易理解的结果,但是对于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大学生似乎显得过于简单,并不能激发他们对物理化学学习兴趣,解决他们对物理化学理论学习的困惑,展示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和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从而体现物理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价值。另外,物理化学中化学规律和数学公式都是从科学实践总结出来的,能指导科学实践活动。因而,在物理化学实际教学中,除了要结合生活实践之外,教师应该适当阐述理论公式的实际科研来源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科学前沿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应用价值,才能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物理化学知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科研实例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科研能促进物理化学理论教学,也能促进学生对当前科研前沿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1科研实践对物理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1.1物理化学理论在科研实践中的应用

尽管物理化学科研实践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比较复杂,但是常常使用了大学物理化学书本上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因而,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科研实践活动将其应用到物理化学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基础理论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基础知识,激发他们对物理化学学习的兴趣。这里我们以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在科研中的应用来阐述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已有文献报道具有缺陷的碳纳米管浸入到一定浓度的氯铂酸或者氯金酸溶液中,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能够观察到在碳纳米管的边壁缺陷上快速形成金属铂纳米粒子或者金纳米粒子[1]。这金属离子自发还原沉积碳纳米管上的现象归因于金属离子与碳纳米管之间的原电池效应,电极反应分别是PtCl42-+2e-=Pt+4Cl-,AuCl4-+3e-=Au+4Cl-。根据电极电势的数学公式计算出PtCl42-和AuCl4-的还原电势以及碳纳米管的氧化电势,并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能判断出金属铂或者金粒子是否能沉积在碳纳米管的边壁上。更进一步地研究表明利用原电池效应可以在碳纳米管的表面边壁上沉积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铜、二氧化钒等中间价态的金属氧化物,计算这些金属离子与碳纳米管之间的电极电势ΔE=φ(Fe3+/Fe2+)-φ(R-CNTs/O-CNTs)、ΔE=φ([Cu(NH3)4]2+/[Cu(NH3)2]+)-φ(R-CNTs/O-CNTs)和ΔE=φ(V5+/V4+)-φ(R-CNTs/O-CNTs),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和碳纳米管的结构等反应条件实现中间价态的金属氧化物沉积在碳纳米管的表面,关键是通过原电池效应合成的碳纳米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在催化加氢反应、苯酚羟基化反应等催化反应中展示了比其他方法合成的该种复合材料更加优异的性能,体现了合理的使用电化学方法合成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4]。尽管这些科研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考虑的因素复杂,但是在材料合成方面的基本原理仍然是物理化学中原电池电极电势的相关基础知识。实际上,物理化学中热力学、溶液中的化学势、物质的相图、吸附脱附、动力学研究等基本知识在当前的科研都有广泛的应用,利用这些基本知识来验证过程的可行性或者借助它们推断出物理化学及其相关学科中更深层次的机理或者原理[5-7]。因此,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在当前的科学研究工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学生为今后工作和学习所必须要掌握的。

1.2科研实践对学生物理化学学习的促进作用

阅读全文

临床医学内科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思考

1内科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1.1增加实践课程学时

使其与理论学时的比例接近1:3,继续加大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力度,重点突出素质教育,使内科学实践教学真正体现知识、技能、素质并重的原则。

1.2将诊断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有机整合到内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的内科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眼,动脑,动手,体现内科学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并在治疗方面适当向外科治疗与中医中药治疗延伸,体现全科医学的整合性。

1.3参照《临床助理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中的实训内容

规范实训实习项目及制定统一实用的内科学实训课程标准及评分标准,指导实践教学活动,建立更新的适合临床医学全科学专业的内科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阅读全文

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生活化初探

摘要:在幼儿园的教学阶段,科学教育需要同幼儿生活实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把科学探索对象转化成身边的相关事物和现象,而且教师应该对幼儿各种喜好具有详尽的掌握,采取合理的模式使得日常生活中内容发展为各种科学教育活动。教育只有回归于幼儿的实践生活中去,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帮助其得到生命体验和真挚情感的目标,进而自主形成认知并且对于能力进行良好的发展,在陶冶人格的同时树立个性。本文对于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生活化展开严密的分析,旨在提供给实践教学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生活化;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内明确的提出了相关的内容,就是幼儿的科学教育属于科学启蒙教育,主要的目标就是将其认识兴趣激发,并培养较高的探究欲望,使得科学教育的展开紧密的联系起幼儿的生活实践,提供给其各种途径进行多样式的探究活动。因此,怎样使得科学知识科学的融合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实践活动以帮助幼儿自主的学习以及体验,为幼儿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和探究的问题。

1将教育空间的空间拓宽,使得教学活动生活化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具有相对较低的认知水平,而且思考能力不高,所以其想象思维的发展要优势于理性思维能力。因此,进行科学教育实践期间,需要推动孩子基于现实生活经验环境下落实思索以及探究。教师教学活动期间的教学内容以及平台设计,应该将传统的完全课堂书本学习模式有效的革新,对于孩子周围事物进行充分的挖掘,基于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贴近孩子生活实际,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可以适应孩子实际需求,进而推动其于日常生活中切身的感悟和领会所学知识内容,培养热爱思考的积极性,和提升对科学知识的认知,进而达到科学教育实践生活化课堂的最终目标。

2建立起积极的教学氛围,让幼儿舒心轻松地学习思考

在幼儿的学习中,教学环境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日常的学习中,孩子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教学环境的支持,只有创建积极的教学氛围,才能推动孩子跟环境之间产生良好的作用,实现自身能力的充分发展。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紧密的关联于其周围环境状态,教师要紧紧把握这一元素,于孩子的学习体验中辅助其形成优越氛围。如果孩子进行制作或者思考时碰到了困难,老师应及时的展开针对性的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透视应该多多观察孩子遇到困难的程度,在适当时机提供鼓励和支持。如果孩子遇到了失败的情况,不能即刻进行批评或者提出正确方法,应该让其了解到失败在所难免于生活中很常见,要引领其自己发现不足的原因,进而心生信心更加主动的前行。在动手实践时,应该鼓励大家相互协作以及帮助,树立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团队意识。

阅读全文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就小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善用科学实验,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并且还要将科学实践能力培养延续到课外,为学生推荐一些具有使用价值的科学书籍,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积累科学实践经验,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所研究的问题往往都来源于实践,而研究的方法也取决于实践,研究的过程中也依赖于实践,最后研究的成果也服务于实践。由此可见,小学科学学习活动有效开展是需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倘若不重视小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学习科学也将失去意义。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激发探究兴趣,鼓励学生敢于实践

小学科学是一门非常神奇的课程,尤其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讲,科学课是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最佳的途径之一。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小学生的好奇心入手,从而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等等方式认识更多科学现象,掌握更多科学规律与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倘若要到达这样的教学目标,则教师必须在科学课设计方面追求新颖,要突出科学活动的趣味性,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究兴趣;这样学生就更加容易与教师产生互动,为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以及科学教学有序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水是怎样溶解物质”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准备食盐与高锰酸钾,并且设置问题“谁的溶解更低调?”小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形式感到十分好奇,怎么会用拟人化的方式来阐述这个问题呢?为什么溶解现象可以用高调和低调来区分呢?这个问题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他们更加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后续,教师可以分别演示这种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将食盐放入水中,学生们看到很快就获得了无色、干净的溶液;当把高锰酸钾放入在水中之后,学生们看到了紫红色的溶液。两种不同的现象,让学生逐渐明白了为什么教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样学生更加渴望自己通过实践去证明“谁的溶解更低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动手实践验证了这个问题,而问题的答案是“食盐的溶解当然更为低调,因为溶液无色、干净”。因此,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非常重要,而我们也应该在这个方面多下功夫。

二、精心设计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科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规律,并且科学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设计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要能够引导学生按照规范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要尽量避免因为实验操作的随意性而出现操作风险。例如,在教学“物体浮起”这部分知识时,物体浮起的实验是为了让学生理解“通过物体形状的改变能够产生浮力的变化”这个原理。对于小学生来讲,这个原理比较抽象,很多学生都不太能够理解其意思。因此,为了能够通过该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笔者认为在实验设计上要尽量简单地,适合学生进行操作。比如,可以利用水槽、水、橡皮泥这些物品来作为实验道具。为了加强实践效果,笔者建议在开展实验之前,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看一看哪个小组能够让块状的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同时,还必须对实验要求提出明确的规定:第一,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完成实验;第二,只能使用教师所提供的这些实验物品;第三,严格规范进行实验,保持桌面整洁。这个实验本身就具有“玩中学,做中学”的学习特点,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指导学生阅读科学书籍,培养学生实践精神

就小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仅凭短短的几节课提升小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小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从课内延续到课外,从课本拓展到课外书籍。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会给学生推荐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尽量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比如《科学改变人类生活100个瞬间》、《十万个为什么》、《走进自然》、《昆虫记》等等科普类书籍。这些书籍都非常适合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而学生也可以从中自主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为了保证阅读效果,我们还需要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要求每名学生每一学期阅读两类科普类书籍,每两周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成功。首先,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学到了什么科学知识以及这些科学知识的应用原理;其次,还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与阅读科学书籍的方法;再次,让学生谈一谈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最后,教师对读书活动进行总结,筛选出一些具有学习价值的成果推荐给全班学生。不仅可以组织读书活动,而且还可以组织展示小发明的活动。比如,在教学“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利用废弃的材料制作一些小乐器;之后,教师还可以将设计与制作作为活动主题,让学生展示一些自己的小发明。例如:自制羽毛球、自制易拉罐压路机、自制简易电风扇等。将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事业,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需要学生多参与科学实践活动;教师则要为学生尽力提供良好的探究环境、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掌握技能,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阅读全文

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途径

摘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行精心、充分、高质量的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把探究的过程还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学效率;小学科学;途径

一、充分备课,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是前提

有效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对教材的领悟和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备课模式。教师要精准把握课程标准,对教材认真研读,对教材的内容、编排、特点、难点、重点等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理清脉络,真正把握教材的内涵,把握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要树立大课程观,努力搜集各种课程资源(含教材、参考资料、教学挂图、电教资源、实验材料等各种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校内校外环境等各种非物质资源),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的高度进行整合,然后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真正地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程、写教案。

二、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是根本

(一)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尤其是提问的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当学生听一堂具有较高教学艺术的课时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审美的过程,那么教学效率就会事半功倍。科学教师要掌握扎实的科学教学理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原则,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根据科学教学的特点,综合运用科学探究、科学游戏、戏剧表演、制作模型、参观考察、演讲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要善于提问,提高提问的水平。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科学探究,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始终贯穿于科学探究的过程。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往往能营造出积极的、热烈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的灵感。如何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和如何高质量地提出问题是科学教师要解决的两个重要课题,要成为教师提高自己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

阅读全文

科学传播下科学教育的观点与实施

作者:付昌义 孙宇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机械学院

一、科学传播视野下的大学科学教育基本内容

与传统科普观影响的大学科学教育不同的是,科学传播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科学教育不再是只传播科学技术基本知识,而是拓宽到二阶的科学传播内容,即科学技术事务元层级内容,如科学本质、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的社会运作等,其中科学本质、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又是二阶科学传播的核心内容.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所述,大学科学教育内容也要满足“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要求。科学本质内容的了解应使学生明了科学不再只是静态的科学知识,而是个动态的认识过程。它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内容。一阶科学传播主要以科学知识为主,二阶科学传播内容则包括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等内容。

二、科学传播视野下的大学科学教育结构

基于此,科学传播理论影响下的大学科学教育的主体也是多元的,不仅有代表国家出现的学校,也有代表科学共同体的教师群体,还有作为公众的学生,以及学生中相应的社团组织和媒体。这几个主体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学校在大学教育中可以制定相应的科学教育教学方案、设计相应教学课程同时也可以对学校制定的相关措施表示出相关的质疑,并可以向学校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对教学方案和课程进行修改。而教师在这其中则要一方面参与学校科学教育相关措施的制定,同时做好向学生传播科学教育内容的作用;一方面也要针对其他主体(主要是学生和学校)的要求对自己的教授方式进行调整和修改。

三、基于科学传播背景的大学科学教育应用模型

科学传播的模型主要有欠缺模型、民主模型、自省模型三种,其中欠缺模型由于容易表现出科学技术是好的、公众是无知的、传播只能自上而下等缺点遭到了众多批评,也因此很少被采用。而民主模型将公众提升为一个和科学共同体平等的利益群体,体现出现代社会民主性的特点;内省模型将“内省性”引入科学传播,为科学与公众的交流迈出建设性的一步,有利于消除公众对科学的不信任。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一方面还要积极发挥内省性的特点,面对学校传播的科学内容,不轻信不盲从,多质疑多反思,学会掌握应用真正的科学方法去判断科学知识的准确性,并以自身实践验证学校制定科学教育方案和设置课程的正确性,对学校制定科学教育方案和设置课程提出相关修改建议。

阅读全文

小学科学高效教学策略

小学生对于外在环境的认知正处于快速提升的阶段,此时他们对于外部环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去引领他们对于大自然的探索和身边事物的思考,从而能够使学生总结出一些收获和对身边事物的新的认识。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教育的启蒙,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主要学科。通过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主动参与课堂、探索知识,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进行高效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善于探究外在事物

小学生应该善于探索观察外在事物的发展变化,只有善于观察才能继续下一步的探索研究,但是孩子们对于外在事物的探究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老师们进行有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对一些事物主动探究,将传统课堂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当孩子们对所要探究的事物产生兴趣之后,才会激发孩子的潜能而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教师在小学生探索过程中应该巧妙地设置一些悬念和问题,激发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当孩子们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应该告诉孩子们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并且从多方面、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在观察天气的变化情况时,老师们可以说: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啊?这样的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如果孩子们不知道怎么说,可以继续提示今天的天气要穿什么衣服?引领孩子进行思考。然后告诉孩子们可以用不同的感官去描述天气的变化情况,再把它们记录下来。在孩子们记录的过程中,引进云量、气温、降水量、风速和风向等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教给孩子可以利用这些现象和符号去描述天气。当孩子们思考探究完之后,打开课本向学生讲解书本上的方法,使小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积极进行科学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味地学习课本上枯燥的知识,难免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无法集中注意力,从而导致教师教学效率低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引导孩子进行有目的的科学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增长孩子对新鲜事物的认识,同时能够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将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孩子们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同时,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在实践中,应该明确探究对象和探究目的,通过科学实践活动自己动手去解决一些问题,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所发生的情境,争取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去了解现象发生的原因。例如,在“体验静电现象”这一章节中,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会出现静电,可是我们要如何去感受静电的存在呢?静电在日常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通过分组讨论,让孩子们利用身边的资源去说明静电的存在,将抽象的名词通过实践去具体化。组长用气球与同学的头发摩擦,最终发现气球能够将小纸条吸引过来,证明了静电的存在,将这种奇妙的现象记录下来后去深入探究静电现象。此时老师继续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去尝试自己定义静电:为什么摩擦会使气球粘上纸屑呢?是所有物品进行摩擦都会产生静电现象吗?通过老师的进一步追问,使得学生继续利用其他材料去实践,从而对静电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具体。通过有趣的科学实践,能够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孩子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的提高,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在学生进行科学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粗心或其他原因产生一些差错和错误的结论,老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打击孩子继续实验的信心,而是要鼓励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并且继续尝试,找出错误的地方加以改正。在实验结束时,要学生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例如,在“连接简单电路”这个实验中,需要用导线、电池和灯泡将小灯泡点亮,有一个小组因为将电池的正负极搞反而无法点亮灯泡。此时老师不应该直接点明原因,而是要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导致灯泡不亮的原因有哪些,可能是因为电池没电、导线没有连接好、电池正负极接反等一些原因。然后逐个去检查,最终找出问题所在。在“四季成因”的模拟实验中,将四个地球仪摆成一个圆圈,在圆圈的中间放一盏灯作为太阳。通过学生们的反复试验和观察得出:地球的地轴是倾斜的,地球公转到不同的位置,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太阳高度不同,从而产生了四季的交替现象。因此,老师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孩子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正确看待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错误,通过实验探究新知识,体会实验带来的快乐。

阅读全文

小学科学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科学是小学教学中一门能够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学科,合理开展科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由于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尚未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影响了学科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就重点分析了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一、讲授创造发明故事,激发学生实践兴趣

在小学阶段正是引导孩子认识科学、了解科学走入科学的起步阶段,虽然大部分小学生会以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是若教师所呈现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则不高,此时学生更不愿意参与到科学实践过程中。为此,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合理方式为学生呈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实践兴趣尤为重要。基于大部分小学生会对创造发明故事更感兴趣,像与“电灯是怎么来的”“电风扇是如何运转的”等内容有关的故事会更好的吸引到小学生注意力,此时学生对本节课呈现出的内容感兴趣程度更高,他们会在发明故事的激励以及刺激下,产生自己也想要动手进行实践、进行创作的想法,学生对科学知识、实践活动感兴趣程度更高。但是为了提升小学科学文化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有效性,科学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创造发明故事前,还应该全面了解学生当前学习需求、对哪方面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创造发明故事更感兴趣。

二、引导学生阅读科普书籍,打好学生实践基础

仅仅通过几堂课来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并提升小学生实践能力是不现实的,要想促使小学生可以在该阶段学习科学知识时,拥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小学科学教师就需要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科学教材延伸到课外科普书籍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对小学生的了解及分析,建议小学科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科普书籍,通过为小学生提供不同方面的阅读书籍名称,让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要看的书籍。此时小学生在自身兴趣带动下产生更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其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增强。在小学生阅读相关科普书籍后,其会全面了解该方面科学知识,拓宽了小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后期进行实践活动时,可以获得理论支持。例如,小学科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昆虫记》等书籍,当学生对海洋世界更感兴趣时,他们就会阅读《海底两万里》,后期引导学生开展“海洋动物”研究时,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理论支持。

三、启发学生观看科教节目,培养科学实践精神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现阶段已经开展了多个科教节目,这些科教节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以另一种方式吸收知识,此时学生科学文化水平更高。我经常启发班级学生利用周六日休息时间观看科教节目,并为学生布设相对灵活的课后任务。如“你在节目中受到哪些启发”,“通过这一节目你学习到了哪些科学知识”,“你在节目中科学项目的引导下有什么好的想法”等等。让小学生可以在观看《走近科学》《我爱发明》《探索发现》等科教节目后,产生探究意识与实践精神。科学教师在后期审阅学生所写的科教节目观看日记时,可以更好的记录每一位学生对哪方面知识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对哪方面知识有深入研究,后期开展具体实践活动时,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真正从学生出发,让学生能够在自身科学实践精神的影响下,投入到具体实践之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