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培训论文范例

美术培训论文

美术培训论文范文1

一般情况下,合法的教育机构应该具备三证:教育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及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不幸的是,98%以上的培训班都处在无照经营的状态当中,也以少数的一些培训班打擦边球,以公司或工作室的名誉来进行招生及培训。究其原因,美术高考有很大的季节性,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也就三五个月,加之教育,工商,公安部门未能协同打击,为培训班开展游击战提供了广阔空间。只有少数规模做大了的培训班,集训期学员两百人以上,为了拥有相对比较固定的教学场所,不得已才去申报三证。拥有三证的培训班,从学生的管理及教学上来看相对比较完善。而学员在30人以下的培训班,很多连用一张A4纸打印的管理制度都没有,其管理水平及管理效果可想而知。这应该是贵州省美术设计类生源质量相较于其他省份较差的原因之一。

二、教学人员的技能及师德良莠不齐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师傅一桶水,徒弟一碗水”,教学人员的专业技能,对学生水平有直接关系。为了方便表述,本文将培训班的教学人员分为:教授型教师、少壮派教师、艺术家教师、高中美术教师和业余教师几个大类。教授型教师,特点是大学教授,或副教授,担任培训班的校长及主讲教师;学员的专业基本功相对较强、培训班的规模不大、学费高、基本没有管理、录取率不高,办学时间长,师德很高。教授型教师的优势是长期的教学经验、扎实的技术功底、以及在美术高考改卷中的话语权使得光环魅力无限,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生源数量相对比较稳定,在教学过程中以教给学生的艺术基本功而不以应试为目的,所以录取率一般,但是学员一旦进入大学,学员的优势,一下子就能显现出来。劣势也比较明显,教授在大学中都有着他们自己的教学及创作任务,能分给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肯定有限,在白热化,职业化的竞争中,他们主观上为了自身的名誉,也不愿意培训班过于发展壮大,所以一般维持在20-50人的规模。学费较高,一般2000-3000元每月。少壮派教师,特点是专业能力较强的刚毕业的大学生、或在校大学生担任主讲教师;学员的应试能力非常强,只要经过2到3年的发展,他们的规模都能在50名学员以上,是培训班的中坚力量,学费高,有管理及激励学生学习的方法,录取率高。在“考起大学才是硬道理”的快餐文化中,“学生的成绩就是他们的生命线”,少壮派教师以满腔的热血和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专业教学当中,他们研究各个学校的考题,以及各种能够快速提高考试分数的方法与技巧。而且他们与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心理上易于与学员沟通。所以学生的画面效果及考试能力在短期内会得到明显提升。学费方面的特点是在开办培训班的前期,学费较低,一般为500到1000元每个月,而当他们名声大起来,规模变大之后,学费会大幅度提升,有的甚至会超过教授型教师的学费。培训班的名声就是他们生存的根本,为了培训班的招生名誉,少壮派教师的师德也不错。艺术家教师,特点是创作能力较强,一般由一名到三名艺术家组成,学员数量少,录取率低,学费低,办学时间短。这个群体的教师,艺术创作能力较强,一般是35岁到50岁之间,在经济上和名声上还未成功的职业艺术家,艺术气息浓厚,按照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来进行教学。调查中发现,一开始他们带了三五个喜欢画画的学生,在高考中好像基本都考起大学了(含三本及大专),在未扩招的年代里,这是很成功的战例,在巨大的利润空间下,他们投入到美术高考的培训潮流中,结果基本都因为艺术家性格上的某些特点、没有管理,学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但缺乏考试能力,所以,录取率较低。一般3年以后。又恢复到在自己的工作室中带三五个学生的状态。这个是教师群体的师德有待考量,比如教师与学生,发生恋爱关系或性关系的案例,时有发生。高中美术教师,特点是只以自己所在高中的高一高二学生基础培训为主,生源数量稳定,学费低、培训班办学时间长。高中美术教师,占着其天时地理人和的诸多优势,生源以自己学校的美术爱好者为主,因其是中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学校里,有着沉重的教学任务,所以他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美术高考的培训的集训上,平时收着较低的学费,用业余时间做最基本的基础培训。高二结束后,学生就背上行囊,家中经济条件好的,到北京、杭州、广州、重庆进行专业培训,经济条件一般的,也会选择到少壮派教师的培训班参加集训。只有数量极少的,家中经济条件极差的,才会选择跟原来的老师继续学习。业余教师,特点是,年龄两极分化严重,学员数量少、录取率低、学费低,培训班寿命也是两极分化严重。这个群体的教师,年龄较长的,一般是美术爱好者,画了三五十年的画,有不少的收藏,不懂教学,因学员数量少,也无需太多的管理,凭着几十年的人脉积累,倒也有十来个个学员跟着他画画,培训班寿命很长。年龄较小的,一般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美术爱好者,家中经济条件不错,对艺术有狂热的爱好,是一位或某几位大艺术家的狂热粉丝,租个房子就开办培训班,开口闭口学师,临摹大师的作品,梦想成为大师,培训班的办学时间,当然可想而知。

三、解构了的单一教学,向技术化、职业化方向畸形发展

扩招前美术考前培训班教学的培训方式是:以美院附中,或大学开办的正规教学为主流,民间散落的少量美术考前培训为辅的方式。但扩招后,附中培训模式面临着:扩建、资金、教师数量匮乏等一系列问题,与日益增长的美术考前培训需求形成主要矛盾,民间美术考前培训,在这样的市场前提条件下,也就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发展及壮大。原有大学招生模式是凭作品报名,通过初试复试方式来进行人才选拔。但这样的方式,招生成本过高,效率过低,非常不适合大规模的考试要求,所以中国所有的大学招生,被迫走向了“极简主义”的道路,原有的写生方式,被改成了默写或画照片,以节约模特费、静物费及静物的购买、保存及摆放的人工成本。在高考指挥棒的挥动下,近十年来,不管是贵州的美术专业联考,还是各大高校在省外设立的校考,都遵循这样的模式。贵州的美术考前培训也向技术化、职业化及教学的多样化的方向迅速发展。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授型教学的培训班为代表,因为是教授上课。所以基本能遵循艺术教学的规律,让学员逐步从静物、人物,风景的临摹、写生中逐步地进行艺术基本功训练。相对来说,这一部分学员,基本功相对扎实,进入大学后也能较快地适应大学的教学。技术化、职业化的教学模式,以少壮派培训班的教学为代表。由于国家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所以他们在教学上,完全自主安排。在缺乏课程规划的情况下,教学目标完全针对高考,服从高考指挥棒的指向。他们研究各大美院及其他高校考试的试题、高分试卷,及快速提高画面效果的速成法。传统教学法,在它们的解构、重组下,变成了“中国特色”的教育方法。比如在素描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可以完全忽略石膏几何形体的写生及临摹,学员从学拿铅笔开始,就直接学习考试的内容----头像临摹,并且,把学习及考试进行了全新的编码,比如贵阳XX美术高考培训班的素描秘籍就这样写到:高分卷的评分标准:紧抓构图、结构、黑白灰。第一,抓构图(5-10分钟)上下左右安排好、三庭五眼要标准,眼睛位置最重要。第二,抓结构(20-30分钟)卡准骨点及转折,三条线:眉弓底线、鼻底想和下巴底线……第三,抓黑白灰(50-60分钟)画好明暗两个系统。暗部,用6B铅笔打底,2B、3B铅笔反复画。亮部用H或HB铅笔反复画……第四,……如此“精细”的编码,特别是对于美术这样一个讲究感觉的学科,对于学科的理论建构,应该说进了一步。但对于当下多数的美术考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法除了教会学生会背头像外其他没有太多好处。有一位考生,考的是川美的校考,头像写生,他站在正面的位置上,却“写生”出了完美的侧面头像,结果,这位学员经过3个月的“背诵”学习,考起了川美。在色彩教学过程中的编码,更是到了“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地步。比如说画一个苹果,老师会先教你画一个上大下小的苹果外形,然后将这个苹果分成8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对应着老师调好的色彩,学员只需要将这8个色彩填到相应的位置。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训练的学员,只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学习,就可以画出一个个完美的苹果,从单个苹果的效果上来看,不少超过老师画的效果,甚至达到范画的水平。换句话说,学生学的不是“美术”,而是填空。老师调好的颜色,价格当然很贵,在考试前,一个32格装满颜料的颜料盒,300元1盒。而同等体量的颜料。绝不超过20元。努力学习了这样精准编码的学员,可以仅通过2到3个月的专业学习。完全可以考起专业美院或重点大学。但是这样的教学,“缺失了附中对学生感受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的综合培养。”

四、结语

美术培训论文范文2

关键词:核心素养;国培计划;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改革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师培训的政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越发呈现出“需求导向、凸显实践”的动态化发展理念和地域性、体系性、多元化等新特征。教育部2014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它的实施为发展新时期教育,尽快实现教育为本、教育强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大前提下,必然需要依循最新教育政策,考量农村美术教师内在需求,建立契合度更高的“国培计划”农村教师培训方案。

1现有美术课程体系的问题

近年来,“国培计划”课程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虽有国家持续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助推和相关配套支持,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从某种角度来讲,最影响培训效果的就是课程问题。为了更深度地认知河南省农村美术教师“国培计划”实施的现状,更好地推动改革的有效实施,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以近年来所承办的农村美术教师“国培计划”为研究基础,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社会调研等方式对参培教师进行调研,以明晰当下培训课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有5.9%的学员对“国培计划”河南省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初中美术)的研修(培训)目标设置与定位、研修(培训)课程和活动、研修(培训)资源等方面评价一般;有2.1%的学员认为“国培计划”河南省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小学美术)在满足学习需求的程度、研修(培训)目标设置与定位、教学设施与条件方面评价一般。这说明学员对培训课程的丰富程度、适切性和实践性方面等方面有更高的期待。因此,学院认为当前“国培计划”课程体系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目标定位过高,课程针对性不强,同质化现象严重,与农村教学实际联系不够紧密。(2)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理念的宣传与贯彻力度不足,针对如何提升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有待加强。(3)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与实操课程安排不足,既没有特别贴合农村的教育教学实际,也没有将最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更大程度的推广传播。(4)与名校以及校外机构如艺术馆、展览馆、博物馆等结合力度不够,需进一步开拓参训教师的视野以及将名校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进行推广。(5)村组及家庭教育模式是农村以传承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内部体系,目前课程体系中针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村组教育结合方面的指导和研究内容相对薄弱。(6)针对农村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发展需求方面的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2农村美术教育改革的定位与目标

基于课程凸显的问题以及对近三年“国培计划”的监测和反思,学院认为乡村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以及教学研究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的提升,必然需要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学技能训练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并考量参训教师年龄结构、不同学历等因素的差异性,对现有“国培计划”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实现科学化定位,建立多元化、阶梯化的目标体系,整体提升农村美术教师的教育理念、课程设计和资源开发的能力。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来说,探求美术背后的文化意义是一项重要目标。美术文化的多重含义和价值决定了美术教育与社会文化情境的不可分割性。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师如何提升核心素养,增强对作品的解读力成为重要目标。其次,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着技能训练、审美意识培养割裂的现状,因此,还应设置技能课和美学、艺术概论等融为一体的课程,提升教师全方面地素养。再次,当下是一个视觉文化时代,视觉符号无处不在,如何更好地衔接、解读当代艺术成为重要议题,增设当代艺术、新媒体艺术等相关专题也成为必须要考虑的内容。最后,相对抽象晦涩的理论性课程,参训教师更关注创作实践和考察类课程,对主题式和案例化教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五、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发网络精品课程、增强数据库建设,落实多样化的课程实施方式,建构多形态的课程体系。如随着各类终端设备的普及和智能化,参培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有明确的要求。总之,需尽可能地增强课程间的衔接性、多元性、前沿性和适配性,以专家、名师、参训教师共同建构“学术共同体”,推动课程结构的科学化。最终,学院将改革的目标设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深化对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理解和对学生发展的认识,促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并将之应用到教育教学行动中。(2)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提升教师对《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的理解。(3)系统学习美术学科教学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科研的基本方法,挖掘和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实现高效教学。(4)提高美术教学专业技能,培养具备专业美术理论、娴熟美术技能与良好教学素养并能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骨干美术教师队伍。(5)增强对地区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感悟力,探索开发学校美术与民俗文化、民间美术相结合、适合农村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掌握具有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6)提高农村美术教师整体素质,使其获得自主专业发展知识与技能,提升实践能力,为农村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师骨干队伍。总而言之,改革目标可以简化为:了解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与主要内容;学习基于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掌握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情境的创设与营造、信息技术与深度学习方式的变革等内容。

3农村美术教育改革方案的特色与创新

3.1主题设计

在具体课程方案设计过程中,学院以《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指导思想,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原理和主要内容,强调了改革方案的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农村美术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参考和研究少儿美术教育专项课题———“蒲公英行动”和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办的“成就未来———少儿课外美术教育工程”,吸收相关研究成果。(2)深化美术教育基本理论学习,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学习方式进行系统化的重点分析和解读。(3)掌握美术教育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方法。以地方特色和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为契机,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反思和评价,使参训教师从实践中掌握课题论证和研究的基本流程。(4)提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以研修过程中的教材成果为基础,将进行地方文化特色教材和校本课程教材的设计、说课、评课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反思等作为课程主体。改革方案的课程构成如图1所示。(1)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模块包括两部分。师德修养:模范教师师德报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新方向;教师职业倦怠调节策略。专业理念:核心素养时代的美术测评、政策解读与学生艺术实践;教师自身专业发展。(2)专业知识模块包括四部分。教育知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学生发展知识: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诊断。学科知识:核心素养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及其教学;用普通人视角看艺术———美术鉴赏、美术欣赏与美术批评。学科教学知识:艺术教育发展趋势与农村应对策略实践型思考。(3)专业能力模块包括六部分。教学设计:美术教材的分析与内涵挖掘;美术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教学实施:学校美术工作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实践基地校本教研观察;典型美术课例评析;村组与家庭教育。教学评价:中学美术的观课、说课、评课、微课;新课程观下的美术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地域美术、民俗文化、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及民间美术进课堂的尝试。班级管理:合作方式完成美术作品的策划与实施;美术主题班会的设计与组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之微课与翻转课堂;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3.2培训方式

改革方案坚持实践性、情境性、贴近性、开放性原则,立足于培养农村美术教师的“核心技能体系”,即注重学员在实践与交流的过程或情境中,经过不断地体验、感悟和反思后形成的知识,使之不仅为受训教师的自身发展提供支持,同样满足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要求。具体的培训方式有专家讲座、参观考察、教学研讨、实践探究、集中指导、案例分析、协同创新等多种方式。学院还开展“1+1”系列学术研究项目,即学术+实践,依托河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硕士专业,以自愿报名方式,由硕士研究生联系参训教师形成结伴帮扶,设计系列主题课题,在自媒体平台系列培训研究成果。

3.3考核评价与成果转化

改革方案采取学员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通过问卷调查、过程管理、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全面质量监控,以促进受训教师专业学习能力的提升,并为其提供开阔的美术课程与教学的视野。此外,受训教师还需提交能体现培训理念、特色的专业论文,经专业评委会评审通过后集结成论文集或针对核心素养教学的研修报告。学院还计划在培训结束后3~5年内,选拔优秀受训教师,联合其所在单位和相关艺术馆等举办“国培”美术成果展览。

3.4跟踪指导

学院积极建设“河南师范大学国培网络研修平台”,推出系列微课,通过互联网及自媒体平台宣传培训成果与教师成绩,为参训教师提供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同时组织专家团队成员以导师制形式,通过研修平台指导学员完成研究课题,形成研修成果;并安排专人进行微信群、公众号等网络研修空间的管理和维护,组织不定期的网上研讨交流,加强对参培学员的后续跟踪指导,力图通过专家与学员的持续交流,使得学员与任课教师之间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进而在实践中进一步地提升教学技能、丰富实践经验,形成美术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进而实现不同区域间美术教师的共同成长。“国培计划”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通过对未来教育政策走向和目前培训课程的问题进行分析,紧扣当前“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题,完善“国培计划”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设立立足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信息技术与深度学习方式变革的梯级培训目标,贴近一线教师需求,推动课程结构合理化和课程内容多元化,落实差异化的课程实施方式,体现了基于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使课程内容更突出前瞻性、针对性、实用性,增加自主性和可操作性,增强了参培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这对于河南省农村美术教师“国培计划”培训课程改革是有积极意义和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单赫泉.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研究[D].沈阳:东北石油大学,2015.

[2]金业文.“国培计划”农村教师培训的目标定位与实现路径[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9):83-84.

[3]李钦曾,陈建华.新疆农村美术教师“国培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11):61-63.

美术培训论文范文3

关键词: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教学思考;艺术类院校

一、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教学现状

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是设计学科的公共课程,在综合型院校和艺术类院校均有开设。其课程名称由于不同院校办学特色、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有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中外工艺美术史等名称[1]。笔者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同行的交流经验,发现部分学生对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主动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难以理解并掌握课程知识,进而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目前,国内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学生来自各大美院附中或美术学校。这类学生接受过长期正规的美术技能训练,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但文化课成绩相对薄弱。第二类学生来自普通高中。在这类学生中,一部分学生从小就对美术感兴趣,将美术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定期参加美术培训机构的培训,进入高中后,因文化课成绩不够优秀,鉴于自身的美术基础,参加专业的高考美术培训机构集训,进而考取理想的院校。一部分学生对美术兴趣淡薄,没有参加过美术专业技能培训,但因文化课成绩不够理想,考取理想中的本科院校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升学选择以美术生的身份参加高考。这类学生在高中阶段甚至高中后期阶段才参加专业的高考美术培训机构,经过长期或短期的美术培训或集训考取相应的院校,在大环境下接受艺术氛围熏陶,对艺术设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艺术设计史论课程作为一门知识内容丰富、庞杂,涉及面广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部分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思想较为活跃,逻辑思维能力不足,难以理解与掌握复杂、系统的艺术史论知识,久而久之容易对美术学习产生畏难心理,丧失学习艺术史论知识的信心和兴趣。

2.课程课时设置少,导致轻视态度,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在较长的历史时期,部分学校在开展艺术设计教学时以传授技艺为主,对设计与社会、设计与经济、设计与文化、设计与市场、设计与科技、设计与思想、设计与心理等的联系认识不够。部分教师对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知识的庞杂性、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知识积累的长期性的认识不够深入,在设置课程时,仅仅将其当成是一门公共艺术课程,没有认识到该课程的复杂性及其对艺术设计实践的理论指导意义。由于艺术设计史论课程在学分、学时设置上都低于艺术设计专业技能课程,由此导致部分师生较为忽视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甚至个别教师只专注于钻研专业技能,忽视对艺术设计史论知识的研究和探索,部分学生只重视学习专业技能,轻视对艺术设计史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认为艺术设计史论课程对艺术设计的作用不大,只要有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基础,就能设计出优秀的设计作品,未认识到艺术设计史论对艺术设计实践的重要性,对艺术设计史论课程不够重视,甚至忽视或放弃对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学习,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3.教学大纲不够合理,授课课时与教学大纲不匹配

一些院校对教学大纲在课程教学的指导作用和人才培养目标上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编写课程大纲时,未结合学生的学情、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及课程的实际课时量,盲目参考甚至直接搬用其他艺术院校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教学大纲。如某些院校将某艺术院校教学大纲中72学时的内容改为32课时,以致教学大纲与实际授课课时失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教师采用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未根据课堂实际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难易程度,未介绍综合性、前沿性的设计与研究成果,压缩了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与讨论的时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课程知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前瞻性不足,与现有的设计实践相脱节,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较为淡薄。

4.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试形式与设计实践脱节,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目前,部分院校艺术设计史论的课时只有32课时,有时因节假日、学生外出写生等占用了部分课时,实际的课时量只有24~26课时。个别教师习惯采取合班教学,人数众多,少则四五十人,多则上百人。受课时和学生人数的限制,教师难以开展多元化教学,如实践性教学或开放式教学,考试形式难以体现多样性。有研究显示,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教学模式分为两种:一种以系统的理论知识讲授、课堂讨论、参观等形式为主,学生使用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学习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创作与设计实践过程中体会理论概念;一种以纯理论的教学为主,教师通过讲史实、论史观、谈概念,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2-3]。这两种教学方法均是理论学习大于实践学习,考试多以期末闭卷考试或期末论文的形式呈现,以致学生的课堂实际参与度较低。部分学生忽视过程性学习,史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联系不紧密,难以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史论知识理解和掌握的预期目标。学生的史论学习与设计实践相脱节,部分学生因理论知识抽象、难懂、枯燥而产生畏难心理,学习兴趣也变得淡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

二、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安徽艺术学院为例

安徽艺术学院是一所地方性艺术类本科院校。近年来,安徽艺术学院结合国家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安徽特色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为办学目标。安徽艺术学院美术设计系在学院办学目标的指导下,遵循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根据教育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的教育理念,在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和环境艺术设计三个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与之联系紧密的艺术设计史论课程,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设设计学概论、视觉传达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基于设计史论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如何解决前述设计史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就显得尤为紧迫。为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安徽艺术学院的学校背景及其相关优势,积极思考与探索该课程教学目标如何定位、教学内容如何设定、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如何选择等一系列问题。

1.教学目标的定位

安徽艺术学院虽然是一所新成立的艺术类本科院校,办学经验、师资力量相对不足,但摆脱了陈旧的思想观念,吸取了国内外的教学经验与教训,学院和教师在一流教学设备等的支持下不断进行教学探索。安徽艺术学院美术设计系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教学面对艺术设计多元化、跨专业、多学科、交叉综合性设计发展的趋势[4],通过分析国内外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经验与教训,面对学生文化知识基础与专业技能不平衡的情况,不断分析该课程教学如何定位等问题。安徽艺术学院以安徽本地文化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安徽特色的专业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办学目的,吸取国内外试图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建构学生艺术设计史论的知识结构,实现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的教学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的专业技能特长、授课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系统的史论知识储备的优势,同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如打破传统的艺术设计观念,以跨学科、交叉性、多维度的艺术思考和实验进行设计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设计实践,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能力的相互促进、均衡发展,达到培养专业应用型设计人才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设定

安徽艺术学院美术设计系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课时设定为32~36学时,但因节假日或学生外出写生等情况,实际授课课时多为28~32学时。根据这一特殊情况,如果以以往的系统理论讲授为主,与案例结合讲史实、谈概念、论史观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让学生掌握多元的文化知识,而且会使教学内容过多,课程内容与课时量难以匹配,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如何在不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不扼杀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下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设定课程教学内容是其关键。因此,教师应当因势利导,根据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基础,发散性、跳跃式的思维特点,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开展教学。首先,以安徽本土传统文化或民间艺术为立足点,利用安徽本土的文化优势,如徽州砖雕艺术、阜阳剪纸艺术、池州傩戏面具,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社会历史沿革、工艺技术,当前跨学科、交叉学科、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等理念,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设计审美心理等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设计作品,记录收集、整理素材的过程和想法,以及每一步设计、每一个元素、每一个设计灵感的来源及其心得体会;其次,将前沿的研究成果或设计作品、优秀学术论文纳入教学,让学生跨学科、多维度、多视角地分析相关问题,鼓励学生用批判的、审视的、思辨的思想看待课程内容,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一研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最后,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以一些热门的话题、具有代表性的现象为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特点,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结合时代主题创作反映典型事例的设计作品,同时记录下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通过这一多元的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思辨的思想方式,引导学生在艺术设计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理论水平的同时,既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又拓展了教学内容的深度,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传授了学生相关的研究方法,实现了“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和培养专业应用型设计人才的教学目标。

3.教学模式的选择

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的,因此,根据前述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设定,结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的科研反哺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模式上选择以小班教学,主题性、专题性、分组设计实践、研究、讨论与项目制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知识平台,微信公众号、网络教育平台、数字资料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如实地考察、课堂汇报、作业展示、主题演讲等。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其优势选择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如设计作品以多媒体、手绘、电脑制作、剪纸、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等形式呈现,鼓励学生以完成主题性设计、参展为目的进行艺术设计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获取理论知识,克服艺术设计史论知识学习的畏惧心理,增强艺术设计史论学习的自信,激发学习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兴趣,提高其设计实践能力和水平。

4.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合适的教学考核方式对于促进教学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艺术设计史论课程考核方式必须符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教师应打破以往闭卷考核或论文考核的方式,以过程性考核、实践性考核、课堂展示、课堂汇报、线下自主学习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将过去过程性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比例,调整为过程性成绩占50%~60%,期末占40%~50%的比例;将以闭卷考核或论文考核为主,调整为课堂展示、前沿设计研究成果现状分析、设计实践作品结合设计说明的形式进行考核,既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又提高了其艺术设计史论知识的理解、研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提高了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培养专业应用型设计人才的目的。

结语

美术培训论文范文4

关键词:新媒体;美术教育;改革;分析

新媒体指利用新技术开发创造出的新的媒体形态,是继报纸、书籍、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新媒体的受众范围较广,传递信息的方法多样,内容详细,能促进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往的高校美术教育主要是理论教育,教师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学生以临摹、手工绘画等作为主要的学习手段。这种教学内容和手段存在一定局限性,容易引起学生反感,与预想中的教学效果之间存在差距。新媒体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媒体具有信息化、数字化和虚拟化的特点,网络的发达使视频、图像等资料的传播更加迅速、广泛,它开创了高校美术教育的新局面,丰富了高校美术的教育资源,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将新媒体引入高校的美术教育,能够使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高校美术教育的价值

美术可以作为世界的通用语言,它可以跨越地域、种族、年龄和性别的障碍完成感情上的沟通。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美术课程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历史的文化内涵,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多元化的文明。美术课程是一门人文课程,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发现和总结的过程。学生在美术课程中能够获得发现美、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创造美,并能通过学习逐渐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地自我完善。美术的价值并不仅在于能为社会提供美术类的专业人才,而且在于提高人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

要使新媒体更好地融入高校美术教育,就需要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情况。只有深刻了解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才能推动美术教育的改革创新。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主要分为三个学科门类:纯美术类专业、设计类专业和其他类别专业。三个大专业下设若干个研究方向。如,美术学可以分为美术史论、美术教育、油画、国画、公共艺术、综合艺术绘画等侧重于研究某一方向的小专业;设计类可以分为服装设计、平面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其他类专业包括书法、摄影、篆刻等。由于高校在教育体系中逐渐融入多媒体技术,近年来一些高校增加了新的专业,如动画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广告策划等。美术类专业是高校招生人数比较多的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出版社、广告公司以及影视公司、动画制作公司等。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开设的专业种类繁多,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美术专业教师短缺。同时,部分综合类大学美术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美术素养较低,缺少扎实的基本功。在美术学习中,扎实的基本功比天赋更重要。部分高校由于受到固有教学模式的影响,虽然开设了部分新专业,但其教学的内容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仍将重点放在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导致一些学生缺少美术专业需要的发散思维,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的专业素质较低

当前,一些学习一般的高中生选择在各类艺考培训班、画室等参加艺术考试的培训,以考取理想的大学。其中,部分学生对美术缺乏足够的兴趣,在进入大学后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导致其美术专业素养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美术教育的质量。

2.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

美术是自由的艺术。现阶段在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中,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较为保守,仍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美术基本理论知识,强调对学生美术技法的训练,注重临摹,不重视实践对美术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学模式较为僵化,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也缺乏足够的时间体验自然、了解生活,难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部分学生在创作中未能融入感情,作品缺乏感染力,其美术素养难以得到提升。同时,部分高校的教学大纲并没有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及时更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教育的效果。

3.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存在误区

当前,部分学生将新媒体视为日常生活、娱乐的工具,但未能将其与学习结合,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甚至有些学生沉迷娱乐,影响了专业学习。此外,部分教师对新媒体的影响不够重视,缺少对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存在误区。

四、新媒体时代美术教育的发展研究

1.树立鼓励创新的教育理念

高校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前,部分教师在临摹课程教学中,只是让学生为临摹而临摹,忽视了临摹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模仿中学会创新。因此,高校应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需要转变教学重心,鼓励学生的自主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能让学生领悟画中的真意,在模仿中实现创新,在创新中提高美术素养。

2.加强网络资源利用,改变教学思路

高校可以在大一、大二学年增加美术基础课的课时。无论是设计类专业、纯美术专业还是其他的美术专业,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对学生以后专业课的学习都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新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展示经典美术作品。新媒体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包含大量的资源,高校教师应该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充分搜集各种素材用于美术教育。同时,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资源优势、传播优势,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美术作品放到新媒体平台上分享,在平台上与他人交流、讨论,使学生从被动的灌输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式学习,使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自己美术作品的不足,从而予以改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美术能力。

3.利用新媒体加强美术实践教育

在美术创作中,只有充分结合生活,将生活中的各种元素融入其中,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教师可以将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优秀广告、图片设计和动画视频等作为美术实践教学的实例,使学生发现这些作品中包含的生活元素与创作技法,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表达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其中的不足以及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改进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其更好地领悟美术的精髓。

4.更新教学内容

新媒体时代,高校要与时俱进地开设一些新课程,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及时加入现代美术中出现的新工艺、新方法等。高校要及时调研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对美术专业的需求等,并及时调整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以便更好地培养能够满足市场发展需要的人才。

5.充分利用网络优化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上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优化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高校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开设美术教育专栏,在专栏中介绍国内外美术领域的最新资讯,并优秀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源,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同时,高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加强高校之间的互访交流,这有利于学生丰富知识储备、开阔眼界。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微信、QQ、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让学生把课上不明白的知识点,通过留言的方式提交给教师,教师在课后归纳、整理出大多数学生不懂的知识点,把讲解的内容制作成短视频在学校主页的美术专栏,通过网络为学生答疑解惑。

6.加强美术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高校美术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高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同时,针对部分教师存在故步自封的情况,高校可以定期测评教师的授课水平,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式进行评价和打分,对普遍反映差的美术教师进行考核,以激励教师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提高教学水平。高校还可以组织高校美术教师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交流教学心得,或聘请外校的知名讲师进行培训等,从而提升美术教师的综合素养。

五、结语

新媒体在继承、发展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为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丰富了美术教育的内容。当前,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改革美术教育模式,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德军.高校美术教师专业化现状及对策.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杨晓坤.浅谈高校美术教育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美与时代,2007(8).

[3]蒋君兰.影响普通高校美术教师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马新华.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大众文艺,2013(1).

美术培训论文范文5

 

高等院校的图书资料工作,与教师、学生之间应该起知识信息的桥梁和引渡的作用。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涉猎到十分全面的知识领域。因此,怎样把他们引渡到所需知识的彼岸,这与如何发挥图书资料的作用,有着重要关系。   作为专业美术图书资料室,与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工作有着很大的区别,它的最大特点是个“专”字。唯其专,才更显出它在专业教学工作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翻阅中外美术史,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传统。纵观国内外众多纷扬的美术诸流派,门类繁多,涉及的知识面极为广泛。绘画艺术随着历史的进程和发展,为人类留下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以及珍贵的绘画资料。作为专业美术图书资料,以其特有的形式和艺术价值,在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研究中有着特定位置。   美术图书资料本身的生存与发展,就如同一个生命的有机体,总是不断地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外界不断变化了的需要。知识爆炸的挑战;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美术领域中诸流派的引进等等。我国除中央美术学院等专业高等美术学院之外,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专门的美术资料室就有上百个。美术图书资料室的规模,随着出版业的日异发展,对外开放外国文化遗产的引进,信息时代对图书资料的促进……美术图书资料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美术类图书资料的分类是按其美术理论、各国艺术概况、绘画、书法、篆刻、摄影艺术、工艺美术、建筑艺术而划分的。就绘画而言有绘画理论、绘画技法、中国绘画、各国绘画等。要搞好美术图书资料工作,除了要有资料管理的专业知识,还应有对绘画知识的了解和绘画艺术的修养。比如讲,对绘画画种的分类、艺术特征的了解,对画种的表现方法的鉴别,对绘画艺术风格流派的发展变化,对绘画基础课(素描、色彩等)知识的认识等等。只有具备美术专业特定的基本艺术素养之后,才能在日常繁杂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发挥美术图书资料应有的作用。   作用之一:为美术教育服务“书籍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阶梯”。图书资料,是当代人之间、上代人与当代人、当代人与下代人交流的桥梁,使人类文明得以保存和再创造的宝库。可以说,图书资料是社会的大脑,是人类大脑智慧的延伸,它解决了人类“集体记忆”的问题,把人类文明几千年来的文化艺术和结晶贮存起来,并且源源不断地为教育服务。   从美术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美术教育与美术图书资料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主要表现有:(1)学生们进行的中外美术史课程的学习;(2)文艺理论课的学习;(3)对绘画基础课(素描、速写、色彩等)的技法学习;(4)国画、油画、版画、工艺、装饰、装潢等各专业课程的学习;(5)教员和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毕业论文、理论文章;(6)系里举办的各类美术培训班;(7)承接社会上的美术创作、装修任务;(8)学生为社会服务等等。这些都离不开用美术图书资料来引导、借鉴和提示。“以智力开发智力,以智力开发财力,以智力开发生产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展示,美术图书资料工作在美术教育和美术研究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上工艺课时,教员们为了介绍甘肃彩陶纹样图案的演变,就在资料室反复查阅有关资料、彩陶的图谱和甘肃专辑画册成为研究此项教学必不可少的案头资料。在素描教学中,教员除了自身应具备一定的素描功底和必备的教具之外,同样离不开美术图书的帮助。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素描技法》,从素描造型训练到艺术提炼的概括,既有严格的科学性又有造型的艺术性,可以说是一本比较系统的素描参考教材。国画教学中,图书资料室保存的《荣宝斋画谱》、《芥子园技法》、《艺苑辍英》等书籍,为学生们在绘画中如何去执笔、如何运笔找到了依据。学生们充分运用这些资料,临画册中的笔墨技法、练线描、认识构图规律、体会各种不同风格的表现……这些书籍,成了他们学习中无言的良师益友。还有《室内外装饰设计》、《世界建筑画分类图典》、《立体构成原理》等书,对现代平面设计、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等,都有系统的全新阐述,给装潢、装饰专业课程增加了新的内容。   正是通过这些美术图书资料的帮助、引导,经过教员的理解、消化、分析,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地安排教程,从而在美术教育中取得了满意的收获。比如,我系装饰、装潢班的部分学生,已能将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利用寒暑假通过社会实践,学用结合,为社会服务。既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同时还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报酬,从而增强了学生在校期间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心,懂得了自己如何去学、怎样去学、学些什么的道理,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作用之二:学生的启示学生是美术图书资料的服务对象之一,掌握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借阅兴趣、特点,是高等院校图书资料工作重要的环节。   有的学生,遇到专业基础课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会不顾一切地查阅名人画册中的范作,研究他们的技法、造型以至表现方法,及时地用到课堂作业当中去。有的学生在毕业创作时,构思、想法确定之后,往往会犹豫不决、不敢下笔,总习惯翻翻画册中大师的作品,翻翻国内美术刊物中选登的优秀作品,对自己的创作有了信心和勇气。有的学生对画册中作品技法的临摹,学到了大师们在作品中的艺术追求。有的学生看画家的传记文学作品,对自己有所启示和感悟……。   学生时代是长身体、长知识、长思想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最需要大量的书本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也最容易接受书籍中的知识和思想,如何更好地发挥美术图书资料为学生服务,这正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用之三:美术研究、美术创作的“助手”作为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教育,走专业教学与美术创作、美术研究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提高教员自身的艺术素养,是十分重要的,要进行美术创作与研究,教员仅靠现有的专业知识和创作水准还远远不够。只有从大量的美术图书资料中进行再学习、再研究,才能在艺术实践中得到提高。大量的事实表明,处在知识爆炸的现阶段,科学研究质量的高低,有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对别人已取得的成就的掌握程度。因而,充分运用美术资料,对教员美术研究的提高也尤为重要。#p#分页标题#e#   教员们通过学习、查阅美术图书资料所提供的中外艺术大师的艺术面貌和风格,分析、研究、思考适应自己艺术风格和面貌的优秀作品,从而站在新的起点和高度之上审视自己,为创作出具有崭新的艺术语言,具有个性的新作创作了条件,不能不说,这都是由于美术图书资料起到了十分重要的间接作用和特定的启示。   从另一意义上讲,就美术的特殊性、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言,往往也还要体现在教员对学生,在美术创作的教学中的示范和表率作用上。教员们自身的创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如何,与学生的艺术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道是“名师出高徒”,这一点也一直被美术教育所重视,也是一贯强调的不断深化美术教育机制的重要措施之一,实践证明:只有要求教员们在教学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拿出好作品,出成果,出成绩,才能进一步带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树立起信心来。优秀学生的美术作品,往往与指导教师是分不开的,学生们对艺术的灵动、启示及艺术个性的发挥,与教师的自身素质有一定的联系,只有充分发挥美术图书资料的作用,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美术研究和探讨的学术空气,才能将美术教育推向新的台阶。   西北民族学院美术系的教授、教师们,大部分是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的画家、艺术教育家,许多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并在各自专业绘画领域里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们的美术创作和美术研究的过程当中,对美术传统和现代艺术观念的学习,往往都离不开对美术图书资料的借鉴和参考。比如在油画创作中,油画风格的形成,无论是古典的、现代的、抽象的、具象的,在《世界美术全集》、《世界美术巨匠》等珍贵画册中,世界著名的美术大师们,都以不同的出色表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依据,从而使作者在创作当中,对自己作品画风的确立、技法的追求和突破,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在美术理论和美术技法的探索中,美术图书资料同样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中外美术史的学习,美术史当中著名画家的考证,也都离不开珍贵的美术图书资料的帮助。只有本着科学的治学态度,认真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文化遗产,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虚心学习心态,在占有和消化了扎实的材料之后,才能有锐敏的眼光、独具的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使美术图书资料在运用和实践当中发挥作用,变成我们自己的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和理论水准的学术成果。我校不少教员在美术理论的探索中,许多论文也都先后参考了不少美术图书资料,从而使自己的见解升华为有一定深度的独到的学术价值,部分理论文章,被学报和部级的学术刊物发表和采用。   展望美术图书资料工作的发展趋势,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前景十分广阔,有着很大的潜力。   同时,还应该看到存在的困难,虽然国家每年都能拿出专项资金,保证购置必要数量的美术图书,但同样存在着经费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目前由于世界性的印刷材料和成本的大幅度涨价,尤其是进口的国外美术图书、画册的大幅度涨价,给美术图书资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文化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许多措施的进一步深化,在教学、科研、管理、效益各方面水平的提高,美术图书资料工作也一定会有新的起色

美术培训论文范文6

关键词:美术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历史悠久,培养出大量优秀的教育人员和美术专业人才,积极推动着我国美术事业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美术教育专业在新课程标准视角下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凸显,若是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则会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发展产生影响,使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质量受到影响。

一、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结构与培养目标

我国提出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应使学生全面发展,熟练掌握美术基本技能和知识,同时要有创新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使自身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所以,高校应将美术事业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一方面让学生掌握美术文化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工作后能够通过恰当的教学技能和方法传授专业美术文化知识。美术文化专业性知识与教学能力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左膀右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目前,部分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却缺少专业性的教学能力,因此,高校培养美术教育专业人才需要平衡好两方面的关系。实施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素质有着重要意义。以往基础性美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校忽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一些教师在讲解课程时多讲解美术技巧,忽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因此,在固有的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单一,术语深奥,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效果。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应开展美术活动,让学生可以累积视觉和触觉的审美观,发展空间感知力和交流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欣赏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二、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不断增强,社会更加认可美术教育,这对高校美术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学需要改变以往的绘画教学,在新课程标准视角下实行现代化综合美术文化教学。然而,部分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更看重美术教师的绘画能力和教学水平,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难以较好地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导致一些学生缺乏足够的教学能力。当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在实际教学、交流中,难以较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由近年发表的研究成果可知,部分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有许多(如部分学生入学前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等)。教师对学生进行统一培养,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学生教学能力薄弱的原因

目前,社会发展对于教育改革提出相关要求,高校应积极推广素质教育,改革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在新型的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法都需要改变。造成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课程安排不符合标准。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组成主要有教育专业课、公共课和美术专业课,经统计,教育专业课占20%,其他两类专业课占据80%。教育专业课比例偏少,美术教育专业性较弱,影响学生的教学能力。其二,教学专业课程不合理,教师职业技能的管理有所松弛。其三,培养学生的方向定位不准确,学校没有根据社会对于美术教育人才的要求变化做出相应改变。高校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均未发生变化,存在着定位不明确的现象。其四,部分美术教师存在轻教育、重视专业课的情况,一些教师以成为画家作为目标。

四、新课程标准视角下,培养学生教学能力和素质的措施

培养优秀教师的主要手段是高校美术教育,通过健全高校美术教学,增强美术专业学生知识素养,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完善教学方法,营造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1.更新教育理念,内化课程标准要求

新时代美术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标准,也是提高标准的契机。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充分学习并熟练掌握新课程标准,不断增强教学能力,根据自身教学理论的需要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环境下改变固有教学模式,从而在将来的教学中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要能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培养全新的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教学工作,从实际出发,落实新课程的任务。因此,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应持续学习,领会新课程的理念,在实践中感受教育理念,从而能够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得心应手。

2.增强教师品德和素质修养

现代美术教学方式遵循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教学内容,使教师变为沟通者、合作者,促进了教师和学生间紧密联系,充分展现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培养人文精神。美术教师应具有师德素养、审美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热爱美术教育事业是美术教师培养职业素养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基础。因此,一名合格教师需要具有热爱美术、热爱教师岗位、热爱学生的优良品质。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传授学生审美观念,另一方面要对学生开展德育,以保障学生在走上教师岗位后可以传授美术文化知识和技能,并做到教书育人。所以,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提升美术课程的新知识、新技术,增强美术和文学的融合,并且充分使用高校教师训练中心,主动开展教育实习等多项实践活动,将基本教育和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进而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促进自身的教学更有效地迈向信息化、专业化。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发展,我国高等院校将创新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模式,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培养学生时应注重教育的文化性。

3.加强美术教学,提升教学素养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良好教学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力,主要包括独立备课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外教学活动的能力等。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通过相关培训,从明确目标到导入教案、提问、演示等流程,增强职业阶段的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加速角色的转变。学生经过培训,应具有独立学习教材的能力,并且按照教材的特征和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的,合理安排教学流程,适当选择教学方法,同时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按照课堂的实际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开展教学互动;并且可以有效掌握、开展课外活动教学,让课外活动作为美术教学的实习内容。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要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网络,使教学方式不断在创新中涌现出新型模式,有效开展美术课堂教学,努力提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能力,让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超越时间限制、空间限制,从多角度、多方面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从而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是开拓者和传承者,在教学时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综合性的知识模式,在课程创新和改革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升教学素养和能力。因此,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相关素养和教学能力。

五、结语

百年传承,教育为本,教育事业的成功需要教育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笔者希望高校美术专业教育能够通过科学性、信息化改革,为国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美术教育人才,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愿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事业在新课程标准辅助下能够迈向新的征程。

参考文献:

[1]赵方方.高师美术教育与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有效衔接.信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8.

[2]刘宏伟.新时期高校美术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解决策略.现代职业教育,2017(31).

[3]王科本.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实践能力与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评《美术教育实习》.教育发展研究,2017(6).

[4]李学杰.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以《新课程标准》为视角.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6(6).

美术培训论文范文7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拉萨市第一小学、拉萨市实验小学、海城小学、江苏中学、拉萨市第一中学、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共六所学校的艺术教育状况,包括课时量、教学设施及场地建设、教学内容、师资力量等具体调查项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抽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抽样调查与访谈之前查阅了《西藏自治区教育志》、《西藏自治区教育年鉴》等文献,以及学校管理文件等,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了解了拉萨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开展的历史情况及各学校的管理措施和取得的成绩,为接下来研究中确定调查对象,限定调查范围与层次,确定调查周期,制定调查计划等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在本次抽样调查中,602份调查问卷被发放到6所学校,回收有效问卷552份。6所学校的18名对象被专题采访,其中包括校领导、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全部调查材料通过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两种方式整理出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各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概况

1.拉萨市第一小学。在艺术教育方面,拉萨市第一小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办的艺术“特长班”颇有成效。从一年级开始普及特长,二、三、四年级发展特长,力争通过几年的培训以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音乐和舞蹈的基础技能。在资金投入和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该校已将一栋有12间教室的4层教学楼拟定为艺术楼,初步投入20多万元装修,教室内全部铺设木地板,还将追加投入,配备视频播放设备和教学设备,设立专门的书法、美术、音乐与舞蹈教室等。

2.拉萨市实验小学。建校以来,学校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优化教学手段,进行电化教学,逐渐增设了书法、舞蹈、器乐等艺术课程。1998年,开始设置艺术特长班,至今已组建有摄影、美术、舞蹈、合唱等特长班,实施特长教育。经过艺术教育特色班的特长教育,学生的艺术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至今有80多人次在国际性、全国级和自治区级的各项竞赛中获奖。

3.海城小学。该校为了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积极开展“四进”工作———推进“热巴舞”、“民族舞课间操”、“电子琴、手风琴、合唱”等校园文化活动,大大提升了该校的艺术素质教育水平。学校每年定期举办“走廊美术”活动,展出学生的美术、书法作品,创设音乐、舞蹈的艺术实践舞台,丰富和提升了学校的环境美育工作。另外,学校常年开设音乐、舞蹈、美术兴趣特长班,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激励兴趣班学员踊跃参加各类美术作品竞赛活动,并多次获奖。

4.拉萨市第一中学。学校始终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艺术教育方面正处于积极探索之中。通过定期创设音乐、舞蹈的艺术实践舞台与开办学生的美术、书法作品展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收到较好效果。

5.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建校初即开设了美术欣赏课程和音乐欣赏课程,现有专职美术、音乐教师各2名,并配备了专门的美术、音乐教室,教学设备较齐备。学校设置的美术课时如下:高中一年级没有开设美术课,高二年级每周开一节美术课,高三因面临毕业,准备高考,所以没有安排该门课程,学校全校性的音乐、美术活动课尚未开展。

6.江苏中学。该学校艺术教育体系建设处于探索之中。艺术教育氛围较好,音乐、舞蹈与美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开设较规范、正常,同时,学校还常常围绕一些中心主题积极创设艺术实践活动,使全校的艺术实践氛围逐渐增强。

(二)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及分析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共发放学生问卷602份,回收有效问卷552份。其中小学生232份,初中生153份,高中生88份。发放的教师问卷7份,并作了部分随机访谈。

1.学生问卷统计结果分析被调查学生的民族构成为:藏族316人,汉族130人,回族19人,其他民族8人。性别构成为男209人,女264人。

(1)艺术课程开课率(见表1)艺术课的开课率,可以反映学校重视艺术教育的程度,以及对教育部相关要求的执行程度。从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一些学校一些班级还存在没有开设艺术课的现象。根据访谈了解到,不开课的年级集中在小学六年级和高中三年级,可见迫于升学压力,学校取消了毕业班的艺术课程。从课时安排来看,小学生的课时量远远大于中学生,而且小学都开设了特长班,因此每周三节课的比例达到了7.1%。至于小学,艺术课每周只有一节课(即比例为45.1%)的情况主要集中在藏文班中。由于每周比汉语班学生多一节藏文课,因此美术课压缩为一节。

(2)音乐、舞蹈、美术教室及活动场所(见表2)从表2统计结果来看,拉萨市中小学配备专门的艺术活动室的比例还较低,艺术实践舞台与美术作品展地略为重视,但从开展程度来看,中学不如小学积极。根据访谈,在艺术活动室和实践舞台、展览室的设置方面,拉萨一小和江苏中学投入的力度较大,两个学校都有艺术实践场所和专门的画室,舞蹈道具与绘画的石膏模型、写生画架等专门器材都比较齐全,学校还提供了相关的音乐、舞蹈及美术图书及画刊等读物。

(3)艺术课堂教学(见表3、表4、表5)根据问卷显示,教学内容中最多的是歌唱课,中学的欣赏课远远多于小学,器乐课与设计课的比例最低,游戏课与手工课其次,可见拉萨中小学的艺术课教学内容还略显单一,对学生的器乐训练、音乐游戏、设计应用与手工制作能力不够重视。另外通过访谈得知,小学的歌唱课多为识谱与齐唱,绘画课多为临摹和想象画,中学的歌唱课较少重唱与合唱,绘画课也很少有条件写生,歌唱课对学生的听觉能力培养有待提高,绘画课对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培养也有待提高。根据问卷显示,小学大多数教师的上课效果比较理想,中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效果也是小学好于中学。

(4)艺术课外活动(见表6、表7)从整体来看,各学校对于开展学生的艺术课外活动还不够重视。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非常贫乏。从表6可知,开设艺术兴趣小组及开展艺术竞赛的情况不很理想,而且中学重视程度不及小学。在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高年级的功课压力较大,希望学校在小学六年级和高中三年级开设艺术类课程,多开展艺术竞赛和课外活动。#p#分页标题#e#

(5)学生的建议对于学校的艺术教育,学生提出的建议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置。希望给毕业班开设音乐、美术课,增加音乐、美术课的课时量,希望别的教师不要随意占用艺术课。艺术设施。设立艺术活动室和专门的音乐、舞蹈、美术教室和多媒体教室。艺术教学。希望开设一些音乐游戏、器乐演奏、手工制作和设计等课程,希望教师少讲理论知识,让学生多动手等。艺术活动。多开展艺术竞赛活动,如音乐舞台表演、音乐竞赛、绘画比赛、美术欣赏、美术作品展、外出写生等;建立美术兴趣小组、组建绘画特长班。

2.教师问卷及访谈结果与分析(1)师资。在接受调查的16位艺术课教师中,有11名为专职教师,5名为兼职教师(其中2名为语文课教师,2名为数学课教师,1名为政治课教师),据教师们的反映,即使加上兼职教师,教学任务依然很繁重。以江苏中学为例,该校初一、初二12个班级,高一、高二4个班级开设了音乐、美术课,每周一节课,但仅有1名专职美术教师,不得已只好请音乐教师作为兼职美术教师来完成部分教学任务。据该名音乐教师反映,她自己的音乐教学也很繁重,美术专业并不熟悉,因此教学内容多以欣赏课为主,无法开展绘画实践教学。另外,美术教师的学历也有待提高,16位教师中仅有8位为大学本科学历,其余为大专学历。(2)待遇。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艺术课教师的待遇有待提高,艺术课教师的课时补贴不能与其他科目的教师齐平,同工同酬不能在他(她)们的工作中体现,而且职称评审时还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就艺术课教师的培训而言,我们所调查的16位教师均没有获得过进修机会。这些状况势必对教师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3)科研能力。从调查结果来看,16位艺术课教师中仅有2位参与了科研课题。8位教师发表过9篇论文,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4)建议。为了提高学校艺术教育质量,教师提出了以下意见:A.学校领导应重视艺术教育,为艺术课程配备教具和器材;B.增加专职教师;C.设立专门的艺术课活动室;D.教育局应经常举办教师音乐技能竞赛、书画展览,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积极性;E.应重视开发民族艺术资源。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俄罗斯一向被人们称作艺术大国,其艺术教育水平和普及程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俄罗斯的中小学教育领域中,艺术教育被定义为:“儿童和青少年掌握本民族和人类艺术文化的过程,发展和形成个性价值、精神世界、创造性个性、情感和智力财富的一条最重要的方式。”[2]德国和法国是具有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的国家,处处充满着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把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目标,是德、法两国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3]目前拉萨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内地相比,除了受到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外,还与教育管理者的教育观念有关。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情感、创新能力及智力的健全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体现。学校管理人员应提高认识,如果对艺术教育的自身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艺术教育的大环境就会得到真正的改善。经调查,凡是领导重视艺术教育的学校,例如拉萨市第一小学,艺术课教学、艺术活动都开展得比较好,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热爱艺术的热情,而艺术素质较高的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当中也会表现出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学校领导应真正认识到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放弃“主科”、“副科”的陈旧观念,真正从教学设备、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开展艺术活动等各方面给予实际的资金支持和激励措施。

(二)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第十四条规定:“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职或者兼职艺术教师,做好艺术教师的培训、管理工作,为艺术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学校的艺术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兼职教师应当相对稳定,非艺术类专业毕业的兼职教师要接受艺术专业的培训。艺术教师组织、指导学校课外艺术活动,应当计入教师工作量。”[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艺术教师培训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艺术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艺术教师应和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艺术教师组织、辅导课外活动应合理计入工作量。”[5]教师队伍数量不够、专业素质不高,会影响到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针对拉萨市中小学艺术教师队伍的现状,建议首先应补充一定数量的专职艺术教师。其次,应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或鼓励他们以自学或函授的方式自主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再次,应加强艺术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教育体会,探索和研究民族地区的艺术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实践中的成绩升华为理论经验。最后,应在职称评定和课时报酬方面给予艺术教师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安心教育、奉献教育,真正把艺术教育工作做成自己的骄人事业。

美术培训论文范文8

(一)重技能、轻理论

目前,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包括基础美术教育、设计类专业和纯美术教育。无论是以基础教育还是专业教育开展,高校的美术教育都呈现出重视技能训练、轻视理论学习的普遍现象,尤其以艺术设计类专业美术教育的开展最为明显。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大背景下,就业率成为考评学校和学科成绩的重要指标,为了使得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有好的工作机会,各个院校的美术教学就自然地将学生的专业训练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而对于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却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虽然在很多高校的美术教育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现实情况下,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在情理之中,但是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时代的需求,现代高校美术教育应该同样重视学生思维的开拓、审美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便增强学生的艺术判断力,使其能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而且,由重技术训练向重观念和创造性思维培养转变已经是当代艺术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二)师资匮乏

师资力量应当是高校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长期以来,很多高校的美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不仅美术专业教师配备不到位、教师专业素养不高,而且美术专业教育所需的硬件设施也是难以保证齐全。即使是在很多的艺术院校,美术教育师资都难以达到要求,在一些非传统的艺术院校,这种情况更是普遍存在。另外,各大高校的美术教育在管理方面也有待完善,一些管理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屡屡出现,亟待妥善解决。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产业化发展,一些综合院校的美术专业也应运而生,各大高校的扩招也直接使得美术专业的学生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这种形式直接导致美术专业师资的匮乏。甚至有些高校的美术专业教师中有许多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教师,这些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还未完善,而且没有实践经验,更谈不上专业素养的沉淀和积累,他们将一些固化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反复循环,缺乏创新。

二、高校美术教育改革建议

(一)将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并重,提升综合素养

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信息时代,要想使得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高校美术教育就要将学生的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同样重视起来,要让学生既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养。高校的美术教育不仅要通过专业实践教学来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通过大量的先进文化理论、审美理论、教育理论等课程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我们可以将学生的技能训练与理论学习融合在一起,如把讲授艺术规律、审美理想、审美要求的内容和讲授技巧、技法教学内容穿插进行,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我们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如教师可以将创作贯穿在整个专业基础和专业实践课程当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此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不管是专业艺术院校的美术教育,还是综合院校的美术教育,抑或是基础美术教育,其都有各自的特点,不管是教学模式还是开展方式等都各有不同,然而,处在不同环境中的美术教育者都应当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不同层次的美感和情操教育,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及方法,为其艺术创新提供外部条件的保障,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作能力。各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学科建设,按教学的规律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加强师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