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科学研究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科学研究所青年科研管理论文
1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的现状
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一般都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硕士、党员,他们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较高的知识结构,因此有能力担负起学科团队、课题组、科研一线人员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无论是院级科技处还是所级领导必须给予其最大的信任,要敢于并善于把重任交给他们。在工作中不怕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也不用急于去批评否定,而是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每每解决一个问题就会积累一点点经验。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会善于在工作中总结,在总结中工作,经过时间的考验,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终会发生量的改变和质的飞跃。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和其他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满怀热情这种热情,终将绽放在工作中各个方面,体现在科研项目的日常运作、科研项目的申报、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的申报、监督科研任务书的落实、编写科研工作总结汇报等过程中,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会积极协调,使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尽量保持一致。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下,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不仅是日新月异科技研发,还有与时俱进的科技平台的创建、科研项目数据库的建设、新科技软件的实施等等新产物,相对一些年长的科技管理工作者,青年科技管理工作者更具优势。
2对提高青年科技管理工作者业务能力的对策
2.1提高写作水平,多读多写多练
科研管理工作者不能忽视写作能力。写作体现在科研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就很难开展工作。而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要把写作当做一种习惯,当习惯变成自然的时候,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写材料任务就不是一项任务了,而会变成一种乐趣,处理起来就能游刃有余。
2.2要善于总结
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总结对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尤为重要,它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是对过去前人工作的一个概括归纳,通过总结能发现新的观点,掌握新的方法,塑造新的想法,得到新的启迪。可以更加正确认清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不足,能进一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犯错误和提高工作效益。对于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分析、反省和思考,才能逐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业务水平。
科学研究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探析
摘要:科学研究训练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包括对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基本素质的培养。该文探索构建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期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形成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教学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科学研究训练;创新;信息化管理
1科学研究训练的必要性
1.1内涵。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researchtrainprogram,SRTP)是专门面对在校学生所举办的科研锻炼项目,最早为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编制的计划。而国内则是清华大学比较领先,它于1996年开始实施SRTP计划,随后其他高校相继学习实行SRTP计划[1-3]。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哈尔滨医科大学针对其七年制专业实施了此项计划;浙江大学也公示了本校在医学方面实施此计划所取得的重大成果[4]。相关研究证实,接受了SRTP计划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具有创新价值的工作,且实验取得成功的比例明显增长[5-8]。所以,SRTP计划是目前部分高校认可的教育实践形式,也是高校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人才而开展的一项颇具创新价值的试验。武汉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教学中心”)是我国第一批次国家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之一。中心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育学生自学能力、提升其实践创新能力为目的,突出实践育人的理念,进一步推动教学变革,全面彰显实验教学对于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培养的重大价值。
1.2科学研究训练需要完善的教学体系支撑。科学研究训练的目的是培育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进行创业的人才。对于学生而言,创新精神是他们完成科研的基本素养。本科生科学研究训练应是一个具有延续性、渐进性的系统过程,为培养创新型科学人才。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依托教学中心,根据学科特色构建了实验技能系统训练与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基础型实验教学—综合型实验教学—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三层次相互衔接、循序渐进的本科实验教学体系。我院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知识储备的差异编制实验课程,其主要包含下面几种形式:(1)在课程系统的架构之内设置单一开放实验项目。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动物、植物乃至普通生物学实验中,按2~4人/小组自由组合立项,以小组为单位独立选择相关实验项目,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在本学期内完成立项实验内容。(2)整体综合开放实验项目。涉及的课程有微生物学实验和遗传学实验。实验面向全年级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在总体框架内自行选择实验内容,安排实验内容,给出最后的检测鉴定报告。如在开学阶段,就让学生完成环境微生物分离鉴定实验:①学生将细菌从环境中分离;②依据各自的课程进展自行完成细菌鉴定;③在学期结束时递交鉴定结果并撰写报告。(3)以专业为引导的开放实验项目。主要针对那些学习成绩优异且对有关研究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展开,在生物化学、细胞学等内容之外,设定一些相对全面的综合型实验。(4)科学研究训练。在课堂讲授基础上,按照1~4人/组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单独申请立项,参与实际科研问题的研究工作,为每小组配备一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训练。
1.3科学研究训练教学效果显著。通过科学研究训练课程教学活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属性的科研项目紧密联系,组织学生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和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等学科竞赛,将各类大学生科研项目纳入科学研究训练课程统一管理,提高了大学生科研课题的创新性、科学性、研究性。有效、规范的本科生科研训练一体化培养模式将各类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学科竞赛及学位论文等有机联系起来,对大学生科研项目的申请和完成质量、学科竞赛成绩以及毕业学位论文质量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学生科研能力体现在其发表的学术论文、毕业论文的质量及其综合科研素质。
2科学研究训练管理面临的问题
编著和专著的区别
专著概述:根据学术论文的长短,又可以分为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著。当然,照我们现在的理解,学术专著的字数可能还要更多些。 编撰学术专著比发表单篇论文更具学术价值。因此,在评定职称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加分和认可。详情请参阅核心期刊中心。学术论文,学术通常是指专深而系统的学问,而论文则是指研究、讨论问题的文章。因此,所谓学术论文就是在科学领域内表达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从这一意义上理解,学术论文一般也可以称为科学论文。在理解学术论文的时候,我们还必须把握下面两层含义:其一,学术论文的范围限制在科学研究领域,非此领域的文章,不能算学术论文,如新闻报道、报告文李、散文和杂文等就不能算学术论文。其二,我们说学术论文限制在学术领域,但并非说,科学领域的所有的文章都是学术论文,而只有表达科学研究新成果的文章才是学术论文。照这样理解,科幻和科普作品就应被排除于学术论文之外了。从上述两点来看,我们可以说,科学论文的灵魂必须是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领域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前者包括理、工专业,有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学科;后者则包括文、史、哲、经等。我们美术教育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编著概述:一种著作方式,基本上属于编写,但有独自见解的陈述,或补充有部分个人研究、发现的成果。凡无独特见解陈述的书稿,不应判定为编著。(出自经济日报出版社柳建明主编的《舆论学达辞典》727页)著、编著、编都是著作权法确认的创作行为,但独创性程度和创作结果不同。著的独创性最高,产生的是绝对的原始作品;编的独创性最低,产生的是演绎作品;编著则处于二者之间(编译类似于编著,但独创性略低于编著)。如果作者的作品不是基于任何已有作品产生的,作者的创作行为就可以视为著。一部著成的作品中可以有适量的引文,但必须指明出处和原作者。如果作者的作品中的引文已构成对已有作品的实质性使用,或者包含对已有作品的汇集或改写成份,作者的创作行为应该视为编著。
教材概述: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另外,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从目前来看,教科书除了学生用书以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挂图、卡片、音像带等。
肿瘤学中文核心期刊被引论文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入选2017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10种肿瘤学期刊高被引论文的文献计量学特征。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10种肿瘤学核心期刊刊载的高被引论文被引情况、基金资助、栏目分布、作者地区分布、作者及机构合作等特征。结果2015-2019年10种肿瘤学核心期刊14017篇,被引论文9694篇(69.16%),高被引论文248篇。高被引论文的作者主要分布在中国30个地区,其中发表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在前5位的地区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四川省和广东省,基金资助以国家级为主,作者以≥7人合作为主;篇均被引频次居前3位的高被引论文来源于“临床流行病学”“指南与共识”和“专家论坛”栏目。结论高被引论文的地区、机构分布不均;我国中文核心期刊应积极开拓优秀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类稿源,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肿瘤学;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引文分析
科学论文的关注度可以通过引文分析来评估,而被引频次是一种对已利用率和贡献率的定量评估方法之一[1-2]。高被引论文是某一学科中质量高、影响力大的精品论文,可以看作是一个研究领域学术发展的风向标[3]。目前,对于肿瘤学中文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分析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2017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10种肿瘤学核心期刊2015-2019年发表的高被引论文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作者选题和期刊编辑进行专题策划、审稿组稿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研究对象为2017《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10种肿瘤学核心期刊:《中华肿瘤杂志》《中国癌症杂志》《肿瘤》《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国肿瘤》《中国肿瘤临床》《中国肺癌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统计资料来源于各刊网站信息、中国知网全文数据。
1.2高被引论文的界定。[1]根据普莱斯定律M=0.749×N?max确定高被引论文,其中,M为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的最小值,Nmax为被引次数最多论文的被引频次。本研究纳入的肿瘤学论文最高被引频次为1672次,根据公式最终将被引频次≥30次的论文确定为高被引论文。
1.3分析方法。利用Excel统计高被引论文的基金资助、栏目分布、作者地区分布、作者合作、机构合作等信息,将这些变量进行编码并逐条记录、汇总后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
学术期刊文献资源科学研究态势
1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1.1数据来源
为了尽可能全面地覆盖资源科学的研究内容,选择对国内文献收录数量比较全且能全面揭示文献间引证关系的CNKI引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别从论文机构分布、期刊分布、学科分布、基金资助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统计,并对高频关键词排列出名次,研究各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系,得出近年来我国资源科学的研究态势。
1.2数据年限
对一个学科的研究进展评述需要一定的时间维度来展示,根据资源科学的学科特点,将数据的年限范围设置在2010—2014年的近5a时间内。
1.3数据筛选
通过对专家的访谈,获得了专家推荐的资源科学典型期刊26种(表1),同时结合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4年)以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4年)中的影响因子情况,对这26种典型期刊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以此了解资源科学的学科进展等信息。在CNKI引文数据库中对选择的资源科学类26种典型期刊按指定年限2010—2014年进行检索,检出了具有引用文献的数据16294条。这些文献的总被引频次为107057次,总他引次数为99275次,篇均被引频次为6.57次,篇均他引频次为6.09次。因此,选择被引频次≥6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共检到数据5751条,以此作为本研究的数据基础。
道德与论文写作课程启发式教学实践
本文基于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课程特点,提出对于物理海洋学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方法的初探。通过对课程要素的凝练、对诸多创新教学思路的应用和重视学生实际科技论文写作中对课程知识的应用等方式,显著改善了物理海洋专业学生对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课程学习的效率,学生反馈收获良多,专业英语书平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显著提高。研究生与本科生最大的区别是:本科生以学习吸取人类积累的知识为主,兼顾科学研究和技能训练;而研究生的本质是通过科学研究来发掘创造新知识,当前和以往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1-2]。在以学习知识为主的本科生阶段,提出问题固然重要,但答案往往已经存在,所以问题是否具有批判性没有那么关键[3-4]。研究生阶段则完全不同,必须具备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否则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科学家。科技论文写作是一个研究生在读期间的一项必备课题,衡量一个学生研究生学业进行的程度往往通过其在读期间发表的科技论文水平以及数量来评价[5-6]。在与诸多前辈科研学者的交流过程中,作者深切体会到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目前是国内研究学者的一个重要难题,英文科技写作有它自己的规律,在一定的英文基础上,是可以达到专业水平的[7-8]。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是为物理海洋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学位课,旨在帮助研究生加强学术道德修养和提高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研究生从事学术活动须严守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并具备学术论文的写作技能,这是研究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将树立起严谨认真、求实创新的学术精神,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与策略,为以后撰写毕业学位论文、发表学术论文打下基础,进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科研素养。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课程是海洋科学专业研究生的一门专业学位课,遵守学术道德和撰写学术论文是高等学校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将向研究生普及学术道德规范,引导研究生坚守学术诚信,教授撰写学术论文的步骤和策略,锻炼研究生的写作技能,提高研究生写作论文被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接收和发表的机会。该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引导研究生在学术活动中锤炼品行和情操,使研究生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与策略,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科研素养。要求研究生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道德规范,增强自律意识,了解国内外主要的海洋科学类专业的学术期刊以及学术论文的投稿和发表过程,熟悉期刊论文和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规范,掌握论文各部分的写作技能和提升策略,为研究生在以后科学研究中进行学术论文的撰写投稿与毕业学位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本文提出了对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课程的启发式教学初探,主要包括:在讲课过程中直接阐明课程的核心骨架、精炼每一章节的中心思想,满足由简单到复杂、由掌握方法到上手实践操作的过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储备,采用灵活多变、符合当代学生兴趣点的方式进行授课指引;使得学生在掌握课授内容的同时直接把自身的毕业论文开题工作融入到课堂中,在物理海洋专业老师指导下,合理运用文献检索课堂知识完成论文的选题及开题工作,可谓一举两得。作者基于对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掌握跟历届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情况的反馈,对今后工作中课程的教学启发应用式教学方法,抛砖引玉给出自己的见解。
1凝缩课程精华,去其糟粕
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是一门非常细节的课程,是对科技论文写作思路、窍门、方法等多方面内容的讲授,所以对课程的核心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把有限的时间集中到提升最快的领域,对于课程的效率以及学生的真实收获有着莫大帮助。作者基于自身博士研究生经验以及指导毕业生论文的多年经验,提出针对物理海洋专业的研究生如何进行科技论文写作的提升教育,下面给出部分课程授课内容的凝练结果:
1.1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
了解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越轨行为与案例分析,理解研究生学术道德基本准则,掌握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与预防;
1.2学术论文写作规范
掌握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了解论文标题如何画龙点睛,摘要的重要性与摘要的提取,关键词的选取,理解如何完成一个引人入胜的前言,研究数据和方法的组织编排,选择合适的图、表和文字展示研究结果,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讨论;
基础医学科研素质培育对策
作者:罗微 马骊 温茜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基础医学研究生是我国医学以及整个生命科学研究力量的新力军,对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关系到祖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生命科学领域科学研究的进步,因而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在于培养和塑造一支科研作风严谨、专业基础扎实、创新意识较强的高素质科研人才队伍,为我国科学家攀登医学和生命科学高峰奠定坚实的基石。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科研思想作风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逻辑与创新思维培养、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培养、科技论文写作培养、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等方面。
一科研思想作风培养
科学研究的实质在于探求真理,揭示未知领域的规律,因而,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客观、公正、尊重事实是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然而,近年来,社会上急功近利的风气逐渐渗透到了科研领域,为了毕业能拿到学位,或者评奖、晋升,一些研究生甚至导师不惜捏造数据、扭曲事实,发表一些伪科学研究论文,这些都不利于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绝大部分基础医学研究生毕业后都是从事科研工作,是我国科研事业的新力军,对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思想作风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其将来从事科研的态度和作风,因而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导师应注意端正自己的科研作风,对研究生进行言谈身教、耳濡目染,养成其严谨的科研思想作风。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培养模式与高中和本科阶段截然不同,研究生的课程少,学习方式更加灵活自由,老师的监督力度小,绝大部分情况下需要自学。因而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方法远比直接传授知识更重要。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课本获取远远不够,除了阅读专业书籍外,还应多向往届师兄师姐请教,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BBS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方法,还应多参加一些科研活动和讲座,学习一些新方法和新技术,最重要的是还应多阅读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和综述,了解最新科研技术的进展。
三逻辑与创新思维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培养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对教育科研素养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策略,包括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夯实科研素养基础;通过科研方法课程优化助推科研意识形成;通过参加见习、实习活动促进科研能力提高;通过毕业论文训练促使科研素养提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
当前,中小幼学校对教育科研愈加重视,反思和研究能力也逐渐成为评判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因此,高师院校不得不将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纳入重要议题。学前教育(师范)专业大学生作为未来幼儿园教师补给的重要来源,其教育科研素养的养成不能从走上工作岗位才开始,而应该“关口”环节前移,在大学期间教师就应为其创造条件,开拓路径,形成培养锻炼体系,使其具备反思、批判、创新等基本能力,为毕业后顺利走上幼教工作岗位,开展保教工作、开展教育研究、综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客观地讲,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大学生科研素养培养方面没有建立科学的体系,不同学科教师对大学生科研素养的理解不同,笔者结合自身在高师院校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在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养成策略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教育科研素养概述
素养一词内涵丰富、理解多元,从字面常被理解为道德层面的素质或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和能力等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2]。具体到个体身上,是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科研素养指在不断探究人文、社会、自然等领域中的真理,进行理智化创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科学研究技巧或能力。对幼儿教师来说,教育科研素养是指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在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理论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来说,则是指他们在正式成为幼儿教师之前、大学期间经过学习实践而形成的未来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所应当具备的科研理论、科研道德和科研能力上的基本要求。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纯粹靠天赋遗传或后天习得,它是先天和后天综合形成的结果。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加之后天的训练和实践,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才会水到渠成。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的修炼与养成也必须遵照这个内在规律,重视得越早,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越有益处。教育科研素养是高级的、复杂的,具有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综合特质。一般来说,教育科研素养的基本要素包含以下三种。一是教育科研理论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获得的有关学前教育、学前心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以及教育科研方法及技巧等。二是教育科研道德。这是科研道德下位概念,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均要遵守基本的科研伦理,教育科研也不例外,它包括研究者的科研意识、科研规范、科研道德、判断的理性思维等。三是教育科研能力。它主要包括发现问题、收集利用文献资料、开发处理图文作品、进行科研规划、组织和操作,以及成果表述等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训练,在教育科研素养的养成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比如,具有初步的科研意识,对学前教育领域有一定了解,初步掌握了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也会在毕业前经历专题培训或专项科研训练,但是客观地讲,他们身上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