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践活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实践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实践活动

科学实践活动范文1

关键词:《科学》 科学实践活动 创新意识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实际上,作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孩子们的课外活动早已被列入了我们的中小学课程规划,并且称为“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以实践为主要形式的孩子学习探究活动。我们说课堂教学课程和课外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两翼,而孩子们的校外科学活动则是“活动课程”中的重要部分。

从教育学理论上来讲,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的内容是尚无定论的实际材料,强调学习者通过亲历过程,独立地分析事物的各种属性和联系,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原理,孩子自己对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加以重新归类、分析,提出种种猜想并加以验证,将新的发现纳入认知结构。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一种知识的“自我建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和社会经验,从而使知识不断地协调、建构的过程。这些都足以说明校外科学实践活动,是孩子们获得知识的一个非常科学有效途径。

在丰富多彩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以及观察、调查等课外科学活动中,孩子们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切身感受中,他们体验到了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

一、巩固复习科学课上的学习内容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为例,孩子们在学习了第一单元《天气》第六课《云的观测》后,由于本课出现了不少关于云的名词术语,需要多次室外观察,而光凭课堂教学时间是不够的,所以必须通过课外科学活动来巩固复习科学课上的学习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

活动名称:进行云的观测。活动目的:(1)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2)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准备材料:图画纸、云的图片、硬纸板制成的圆面、薄白纸。活动过程:(1)把硬纸板制成的圆面,平均分成4份。(2)到室外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把天空当成一个圆,把看到的云量用薄白纸粘贴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判定晴天、多云和阴天。(3)室外观察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并在图画纸上画出来大致形状。(4)对照云的图片或者课本上层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卷云的图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这样的科学活动,是教科书内容的一个校外再呈现,孩子们回家后可自找材料,就地取材。每个学生都有条件做,都有兴趣进行观察,从而巩固了学习内容。

二、延伸拓展科学课上的学习内容

在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动手设计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研究,作为科学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比如,在教学中,我就领着校科学小组的老师结合科学课本编了一套校本教材《小学科学校外阅读与探究》,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下的第三单元《岩石和矿物》第三课《岩石的组成》为例,我就安排了如下科学活动:

在家长看护下从野外、建筑工地、河床等地获取几种岩石与家人搞一个探究活动。研究问题:岩石会不会发生变化?猜想:在自然界中,冷热、水、植物、大气等因素往往联合起来,慢慢地改变着岩石的模样。实验材料:(1)蜡烛、玻璃杯、镊子、鹅卵石、塑料瓶、小块页岩、采集的小块岩石等。(2)图片,记录表。实验步骤:(1)观察岩石。这些岩石很久以前就是这个样子吗?以后会不会改变呢?(2)寻找痕迹,猜想;(3)探究原因:①冷热作用实验;②水的作用实验;③风化作用实验。想象一下:长期、联合、冷热、水的作用、风化腐蚀会怎样?实验结果怎样?结论如何?

三、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专题的科技小组活动

这类活动,首先,要培养科学活动的积极分子,起好带头作用,让他去影响和指导其他孩子,热爱科学,喜欢探究。其次,师生要关心科学、环境、社会、家乡的热点问题,注意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把着力点放在普及现代科技知识上,贴近孩子们生活实际,抓住孩子关心的热门话题,做好选题。另外,学校、老师还要与各相关单位做好联络工作。比如,地震台、科技馆、动物保护基地、环境保护协会,等等。

比如,2010年,临近国庆假期,我校科技小组的同学在合肥电视台的《第一时间》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为了防止鸟击航空器事件发生,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合肥骆岗机场方面采取各种措施驱鸟:扎草人、割草地、围驱鸟网、用驱鸟炮巡视……近两年,合肥机场用于鸟击防范的费用每年就达到100万元。”

“用炮打鸟”?“防范费用100万元”?这些很少听到的词,引发了同学们强烈的科学兴趣。大家决定探究一番。通过两个月的时间,十几位科技小组的同学在我的带领下,对鸟对飞机安全的威胁、各国、各地机场驱鸟现状、驱鸟方法三个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并通过实际的考察、调查和实验,写成调查报告。同时通过相关课题的研究,提出机场驱鸟的一些新的科学方法。这次校外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师生的相关知识得以充实,科学素养得以提高,而且还通过学生带动家庭,了解相关知识,扩大科学普及的覆盖面。让“鸟与飞机和谐共享蓝天”在更多的孩子们心里扎根发芽、茁壮成长。此项活动还获得了全省一等奖。

不单是此类大型科学探究活动,我们还可进行3~4人小组科学活动。比如,结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第三单元第四课《土壤里有什么》,组织孩子进行土壤中生物的科学DV探究活动,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至于孩子们校外科学实践活动的成果呈现方式,我们提倡多样化,可以是研究小论文、调查报告、模型、DV短片、研究笔记或活动的设计方案等。

在课外科学实践中,学生从设计、找材料、动手做、到验证、讨论总结、提高改进等过程,都由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充分地发挥了孩子们的自主性。所以我说,课外科学实践活动,是孩子探究的新舞台。

科学实践活动范文2

关键词:乡土资源;幼儿;科学实践;科学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幼儿园大都倾向于现代化科学教育,往往忽视我们身边最珍贵的乡土资源财富。还有一些教师以没有科学教育用具和科学教育课程为由,不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根据以上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先让教师改变科学教育观念。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育题材,教师应该利用这些有效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活教材”。那么,怎样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利用乡土资源环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大自然中丰富的事物为教师开展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优良的场所。幼儿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的思维是跳跃的,一成不变的在课堂教育会使他们产生厌倦心理,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有些孩子甚至会产生一些哭闹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幼儿走出教室,领略大自然的变化莫测,探索大自然种种有趣的现象,激发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例如,秋天到了,许多叶子都黄了,只有冬青的叶子是翠绿翠绿的,这时候,孩子的疑问就来了:“为什么所有的叶子都黄了,只有冬青的叶子还是绿色的呢?”这时,教师可以请幼儿拿出一片梧桐的叶子和一片冬青的叶子进行比较:比较两片树叶的外观,梧桐的叶子比较大,而且特别的薄,冬青的叶子比较小,而且特别厚,上面还有油油的一层东西,是不是这一层油油的东西在起着作用呢?我们可以来做个实验:拿两片相同的梧桐树叶,一片涂上蜡油,一片什么也不涂,一天过去了,那片涂了蜡油的树叶还是绿色的,而那片什么也不涂的~子却黄了。这样,我们就总结出来了:冬青常绿是因为叶子的表面有一层类似蜡油的东西在包裹着,使得它常年翠绿。通过这个例子,幼儿既能明白一些大自然中的奥秘,也能让孩子们对科学教育产生兴趣。通过把幼儿从“课堂”带到了“大自然”,他们获得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探索自然奥秘的乐趣。

二、创立各种条件,培养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

为孩子创立各种有效的时间和空间是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由于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成为经常性的活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分出一部分空间设立动物区和植物区,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带一些动植物的种子,让孩子们根据它们的生长环境探究他们的生长过程。

例如,春天到了,教师可以带回一些青蛙的卵放在动物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青蛙的卵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蝌蚪的,蝌蚪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小青蛙的。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培养了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又让幼儿懂得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内设置活动墙,贴上各种植物一步步成长的照片,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孩子对常见植物生长的了解,还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事物起源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让孩子的所学知识体现应有的价值

农村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这些有效的自然条件,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特点的、孩子们常见的、感兴趣的动植物、自然现象和风俗习惯等作为科学课程的补充内容,渗透到科学教育实践的课程中。

比如,小班:小蝌蚪找妈妈、下雪啦、秋天的树叶等;中班:各种各样的花、向日葵为什么围绕太阳转、水有几种形态等;大班:圣诞节做手工挂到圣诞树上、冬至组织孩子包饺子等。下雪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出去欣赏雪景,同时可以向孩子们提问:“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雪?”教师可以将水的三种形态教给幼儿,水在零度以下会变成冰,冬天天气冷,所以夏天的雨就会变成雪飘了下来。诸如此类,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可以通过科学实践活动讲授给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季节性和地方性等特点,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自然事物进行实践,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体现应有的价值。

总之,我们要改变单一的科学教育模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设立具有自己教学特色的科学实践活动。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社会场所。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利用乡土资源设置一些专门的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让孩子们所学的知识体现应有的价值,让他们走近科学、了解科学、敬畏科学。

参考文献:

科学实践活动范文3

我们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强调进行探究活动的同时,也要重视40分钟课堂以外的科学实践活动,注重教材中问题的探究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注与研究。不然的话就很难达到“让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的总目标。以下就是在课外进行的一次学生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科学三年级上学期关于种子知识的学习学生了解到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在此学习的基础上有的学生就提出了疑问,种子萌发后植物开始慢慢长大是不是还需要这些条件。于是我建议这些有疑问的学生可以在课外对于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来找寻答案。

一、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准备的过程

首先在活动的开始,我和学生一起到花卉市场选择我们所要研究的植物,最后确定了玉竹这种大小合适,价格适中,比较普遍的盆栽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然后对怎样进行实验研究又进行了谈论:

1、研究的问题

我们想研究玉竹这种植物要能正常生长是否需要阳光,水,养料,空气这些条件。

2、假设

我看到爸爸养盆栽时都要浇水,搬到有光的地方,泥土里有营养,周围充满空气,所以我假设玉竹生长需要阳光,水,空气,养料这些条件的。

3、研究计划

准备玉竹,设计四种环境,第一种环境缺少光照,第二种环境缺少水分,第三种环境缺少营养物质,第四种环境缺少空气,然后把每株植物放到这些特定的环境中,最后留有一盆植物在正常的环境中生长做对比,每天观察记录,分析观察记录,实验总结。

4、实验材料的准备

玉竹盆栽(2),烧杯(2),锥形瓶(1),保鲜膜,沙

把一株玉竹移栽到装有沙的锥形瓶中(缺营养),一株玉竹移栽到晾干的土壤中(缺水),一株玉竹叶子用保鲜膜盖起来(缺空气),另一盆玉竹移到暗环境中(缺阳光),剩下一盆玉竹各种条件都不缺作比较。

二、探究活动的观察和数据记录过程

准备好实验材料后,就要学生每天坚持观察玉竹植株的变化,做好记录,在这段时间,除了做缺少阳光实验的玉竹,其它玉竹都要放到窗台上,除了做缺少水实验的玉竹,其它玉竹隔两天就要浇次水。

观察记录表:

三、探究活动实验结果的分析

科学实践活动范文4

1.加强领导,落实学习实践活动责任。我办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成立以支部书记、矿办主任苏杰同志任组长、矿办副主任杨丕荣同志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建立起主任负总责,各工作组具体抓好落实的责任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2.周密安排,制定工作方案。我办紧密结合矿办工作实际,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市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思路,突出实践特色,制定了《××市矿业生产发展办公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对我办学习实践活动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活动中要重点解决突出问题,明确各阶段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并制定《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日程安排表》,具体规定各项工作的完成时间,以科学谋划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3.深入动员,迅速形成领导带头示范和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氛围。4月3日上午,我办召开动员大会,传达学习市委有关文件精神,安排部署我办的活动。党支部书记、主任苏杰同志在动员中,对学习实践活动提出四点要求:

一是要准确把握活动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要切实提高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思想认识,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

二是要突出学习调研,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要结合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围绕解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问题、信心问题和能力问题,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要不要、能不能、会不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个问题的大讨论,使科学思维、科学决策、科学实践成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要统筹安排调研工作,领导干部要亲自带队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进行调研案例分析,找准影响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三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突出工作重点。结合市矿办的工作要求,确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全市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活动主题。要紧密联系各自工作实际,真正在解决矿产业政策引导、影响和制约矿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突破,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取得进展。

四是要突出正面教育,充分激发党员干部自我教育的热情。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坚持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

二、一丝不苟,全面落实规定动作

1.认真学习,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把理论武装作为活动的首要环节,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积极参加市委学习实践办举办的专题讲座,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和全面轮训相结合,组织全办党员、干部学理论、学纲要,学习先进典型的经验,撰写学习心得,组织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开展“科学发展大家谈”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增进了落实上级部署、落实先行先试要求和落实当前工作的能力。

2.深入调研,理清发展思路。为找准学习实践活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4月15日至25日,由副主任杨丕荣带队,分两个调研组深入景景镇及墨江、澜沧、思茅等地,对全市重点企业、重点矿山开展全市矿业生产发展大调研活动。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市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处于被迫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其它矿业企业产品产量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部分项目建设停建、缓建。为解决矿业生产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帮助、指导矿业企业解决困难,走出困境,确保完成市二届一次人代会确定的矿业生产发展目标和2009年生产经营任务,调研组深入重点企业、矿山,通过“听、看、查、问”的方式,了解重点县(区)矿产业生产现状、项目建设情况;重点企业生产、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解决措施;了解制约矿产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机制、法律、法规、外部环境、生产技术和工艺等因素,探讨解决办法,提出合理化建议;深入了解前期矿产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矿产业布局是否合理,并对进一步资源整合和优化产业布局提出建议。

通过调研案例分析,找准影响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切实把学习调研活动与推动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全市矿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3.加强宣传报道,营造浓郁学习气氛。我们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简报、板报等载体,及时展示活动成果,与服务对象互动。活动开始以来,我办编发了七期学习实践活动简报,并在市政府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网上开辟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栏,信息10条,方便公众查阅我办的学习实践活动信息,对我办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

三、突出活动实践特色,创新做好自选动作

结合我办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围绕解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问题、信心问题和能力问题。4月28日下午,我办组织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结合自身工作及目前矿业经济的实际情况,各抒己见,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科学思维、科学决策、科学实践成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1.充分认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起,为促进全市矿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增砖添瓦。

2.引导企业做好矿权申办、统筹规划、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工作,切实为企业做实事、做好事,增强矿业企业的投资信心。

3.深刻领会好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立足全市矿产业的发展规划,树立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建立矿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科学实践活动范文5

在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动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纳入创新的学校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经验性、综合性、方法性知识,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这正体现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纲(征求意见稿)》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破了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综合性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综合的知识为背景知识,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为核心,通过主题探讨的形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面向生活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克服了传统课程与学生生活脱离的问题,努力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靠近。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们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形成探究的主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主题进行探讨,最终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途径,从而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倡导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它鼓励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要求学生从实践活动中选择主题及相应的内容,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形式,去发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框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要求以小组活动为主,辅以班级活动和个人活动。在教学方法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像学科课程那样以讲授和练习为主,而是以学生的探究活动和成果展示为主。学生依据选定的主题,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在社会和自然中深入了解、探究自己所研究的主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研究的主题内容,最终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设计,它的设计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确定探究主题

确定探究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首要环节。一个好的主题应该兼顾兴趣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根据学生的社会体验和知识储备,为学生提供选题的范围。学生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阐述各自的体验及对本主题的看法。为保证所探究主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教师需要随时对学生做出引导,最终确定探究主题。

2.制定探究计划

在明确了探究的主题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探究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分组依据、探究的目的、意义、范围、方法、时间进程和预期结果等。该探究计划是学生以后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的依据。

3.开展实际探究

这一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学生需要根据探究计划对主题进行深入探究。这一阶段需要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到生活场景和现场中去观察、感受和体验要探究的主题,真正地实现从生活中、实践中学习,并记录自己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以便向其他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

4.进行总结交流

在探究活动完成之后,学生需要将自己或小组在探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交流。包括在探究活动中所记录的第一手资料,对整个探究活动的体验总结等等,这是深化对探究内容认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移动学习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和移动网络享受更加便利的信息服务。运用移动通讯技术和移动通讯设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这一环境下,移动学习应运而生。让学习者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习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交流,并能将自己的最新发现及时传递给其他学习者。

(一)移动学习概述

移动学习是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目前,关于移动学习还没有统一、确切的定义。维基百科给出了移动学习比较宽泛的定义,移动学习是手持式移动技术支持的学习或跨越各种情境或地点发生的学习。它突出了移动学习的移动性和情境性,一方面移动学习可以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另一方面由于移动学习的移动性,学习者可以融入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并随时记录有用的资料。另外,移动学习依赖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可以方便地实现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正如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所说,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与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进行学习。

(二)移动学习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优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情境性、灵活性很强的课程,它需要广阔的生活背景为依托,需要学习者融入社会、自然中探究,需要学习者随时与他人进行交流、探讨。移动学习以移动通信设备和移动通信网络为技术支持,满足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求,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移动学习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具有以下优势。

1.移动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习者从生活的经验中获得知识,这就要求学习者要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传统的课堂教授无法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这一特点,而移动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带着问题融入到生活中,寻找与所探究主题有关的场景,利用手持的移动设备开展探究活动。在移动设备的帮助下,学习者的实践空间被扩大了,不再局限于实验室或教师提前创设的情境,而是学习者自己从生活中寻找情境,并自觉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这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习者回归生活的特点。

2.移动设备能够随时记录情境资料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际探究阶段,要求学习者从现实情境中探究所要研究的主题,并向其他学习者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移动设备克服了现实情境不易储存、复制的缺陷,它能够让学习者随时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并记录下学习者探究问题的真实情境。真实的情境比实验情境、假设情境更有说服力,能够让学习者更好地向他

人阐述自己的观点。

3.移动通讯能够及时共享信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要求学习者自己去探究生活中的问题,记录自己的探究成果,还需要学习者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学习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只有在和他人的交流、探讨中才能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产生智慧的火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协作学习的作用,现代的移动通讯技术的及时交互功能让学习者能够及时发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他们通过移动设备记录的情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交流、探讨变得更加便捷、实效,一个学习者提供的情境、问题,可以给其他学习者提供思路,大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使主题走向深入。

三、基于移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及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让移动学习在这门课程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基于移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不是纯粹的将学习内容转移到移动设备上,而应着重理解人们如何利用移动设备捕捉生活中的情境,并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学习。移动设备必须在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者个人与其所在的社群环境及与其所在的物质环境的联系中介的工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运用移动设备开展移动学习活动能够很好地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是课程开展成败的关键。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框架和移动学习活动设计理论,本文给出了基于移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案例。

(一)基于移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在开展基于移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首先应该让学习者熟悉移动学习,然后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究主题融入移动学习活动。让学习者到校外应用移动设备进行移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移动学习活动设计包括需求分析、聚焦学习者、学习场景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环境、约束条件分析和学习支持服务设计六个基本环节。需求分析需要确定移动学习活动开展的形式,活动的范围;聚焦学习者需要考虑学习者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以及对移动设备的掌握情况;学习场景设计指对完成任务的现实生活场景的选择;技术环境指对学习者开展移动学习的移动设备的考虑;约束条件分析指对可能影响移动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学习支持服务设计指对移动学习实施过程中各类问题提供的一种帮助、支持服务。基于移动学习活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应该包含移动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环节。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框架,基于移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模型如图1。

1.确定探究主题

教师要根据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最终确定出适合开展移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选择的主题应该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行发挥创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考虑学习者的生活和知识背景,还要考虑学习者对移动设备的掌握情况。

2.制定探究计划

教师介绍主题探究的内容,讲解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移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提供一些和主题相关的移动学习生活场景,开拓学习者的思路。最后给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划分阶段和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鼓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从生活情境中完成探究任务。

3.现实情境获取

学习者带着任务进入现实生活,从生活中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情境,从而获取第一手经验资料,并用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拍照、做笔记,记录自己在生活情境中发现的问题,移动设备的便捷记录功能可以随时帮助学习者记录有用的情境和即时产生的想法,避免了情境的不可复制性和学习者由于时间过长而遗忘当时的想法。

4.相互交流共享

学习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和主题相关的情境,通过移动设备将现场情境记录下来并传送给其他学习者,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学习者可以从不同方面来认识主题,并返回到生活情境中继续探究,最终将学习者在情境中搜集到的资料融合起来,达到协作学习的目的。移动设备提供了即时、便捷的通讯方式,学习者在活动现场即可与他人交流共享。

5.提供引导、支持

学习者在现实情境中探究主题的过程中,教师每个阶段都通过移动设备向学习者发送本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习者探究活动的深入。教师还可以通过回答学习者的疑问,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相关主题。

6.形成探究报告

在学习者的探究活动结束后,每个学习者都要整理自己在探究活动中记录的资料和自己的观点,形成一份探究报告。并将探究报告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彼此的观点。

7.评价反馈

教师根据学习者在探究活动的表现和探究报告的陈述,对学习者的探究活动作出整体的评价,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为以后的探究活动提供建议。

(二)基于移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案例

下面以“我们的生活需要广告吗?”这一主题为例,介绍基于移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科学实践活动范文6

一、变被动为主动,凸显主体地位

在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等的主动获取者,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这是衡量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志。让学生始终以主动的探索者和问题的解决者角色出现。

如我们在三年级组织了一次“数学游园”活动,让学生自己出有关数学内容的各类趣味题。全班学生动手,到处找资料、编写游园题,活动由班内发展到学校,游园题从小学数学的基础题范围扩大到数学竞赛题等方面的知识。总之,数学课外活动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主动实践的机会,真正使他们“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使学生享受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和欢乐。

二、变传授为指导,讲究引导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不是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削弱,或可以不需要教师的介入呢?从实质上讲,在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统一起来。它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在活动需求,研究学生思维方式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善于将各种间接经验转换为学生活动情境中的直接经验,并善于将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转化为各种间接经验。我们认为在学生自主性参加数学活动中,教师应扮演下列角色:

1.活动的设计者,教师作为活动内容的设计者这一角色,应精心设计内容。将交往、审美、评价等有机地统一于活动中,利于学生各种素质的多元发展,以形成健康、积极的个性;

2.活动的组织者,善于创设活动情境,唤醒学生的兴趣,要把学生的内部积极性发掘出来,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支持鼓励信任学生;

3.活动的合作者,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与学生融为一体。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具体可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亲自参与影响人、提示探讨引导人、提供资料帮助人、真诚评价激励人;

4.活动的调控者,在活动中要帮助学生把握好活动的教育方向和目标,精心策划,指导学生解决活动中的困难;

5.活动的引导者,正确地引导而不强行牵拉,要激发鼓励而不一味硬推,要指点迷津而不包办代替。

三、变封闭为开放,促进持续发展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现代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教育要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开放式教学。由于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封闭性无法与之相适应,因此决定了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改革必须选择开放性教学结构。主要体现在:

1.拓宽学科知识。活动课程开拓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在活动中广泛地涉猎自己所喜爱的学科。不囿于学科课程所学,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孜孜以求,加深了知识的深度。例如“数学故事会”的课外活动,小学生是喜欢听故事的,给孩子讲数学家华罗庚的怎样从一个学徒成为世界有名的数学家,陈景润怎样向“哥德巴赫猜想”挑战……这些故事会打动学生的心灵,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渴望。

2.整合课程体系。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促使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从而优化了知识结构。例如小学生办数学报,就是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融阅读、作文、美术、书法于一体,学生既当小记者,又当编辑,将采访、写稿、插图、排版集于一身;从而给学生提供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能的机会。

3.紧密联系社会。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获取最新信息,培养自己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例如:有的学校在课外实践活动时,组织的“数学大世界”活动,各个教室里都布置“数学灯谜”、“数学智力题”、“打靶计数”等,在操场上设有“数学接力赛”、“数学行军”,学生置身于“数学大世界”里,仿佛到了数学游戏的海洋。

四、变单一为多样,丰富活动形式

根据课外活动的目的、内容以及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特征,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普遍采用下列两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一是班级活动;二是小组活动。活动形式具体表现为:

1.多层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在个人、小组、班级、学校四个层次上开展。个人的活动如阅览、竞赛题解答等,小组活动如兴趣小组、小组编辑部、数学游艺宫等,还有班、队、校的集体活动。

2.多渠道。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以整个社会为背景,开展活动的渠道有很多,从大的方面看主要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条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