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对策

探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对策

一、《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通过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及国内背景作了分析,特别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科学教育这一部分改革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解读和剖析,提炼出了三个基础教育改革对师范院校科学教育的期待和要求:构建科学教育学生的知识结构(广博的通识教育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能力结构(一般能力、学科能力、师范能力);素质结构(科技素质、教育的基本素质、一定的人文素养)。

二、《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的合理选择

课程改革后,追求真实自然下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除了课前的潜心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保障,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小组合作学习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具独特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成为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异质合作小组中,学生不但有共同的小组目标,而且还有自己的个人角色与任务。为了达成目标,完成任务,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互动,相互依赖,共同成长。但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学习任务的设计不合理;学习的时间把握不当;合作小组的组建不合理;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指导不恰当;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同,不能良好合iting作;语言的使用不能体现合作性,以及不能合理、有效的评价小组的合作活动。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下列措施:把小组合作学习变成教师信念;提高教师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设计能力;科学组建合作小组;增强教师课堂指导的有效性;明确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责任,形成积极互信;逐步提升学生的合作素质;合理、有效的评价小组的合作活动以及及时进行课后反思。

2、《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策略要凸现显性目标与长效性

目标的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体现在显性的知识、技能上与长效性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并举。科学探究既是《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与要求,也是课程教学策略的核心。美国科学教育学者埃尔思乐(WilliamK.Elsler)等人在《小学科学教学》一书中探讨了三种主要探究式科学教学方法:理性探究法,发现法和实验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中,当“传授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两者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平衡,协同发挥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系统的科学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让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共同得到提高。

3、《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策略要融会贯通学习型评价

学习型评价在小学科学实验班中应用效果逐步凸显。具体做法:(1)增加课堂开放式提问及其等待时间;(2)课堂实验(任务)利用同伴评价与自我评价,促进自主与责任意识;(3)课后作业及实验报告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诸多实践证明,学习型评价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恰如其分的应用,改变了科学教师的一贯教学方式,一方面提高了课堂互动效果;一方面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促进了科学教育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有关《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于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国内有学者对此作过专门的论述。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而教学策略有可能是教学方法的集合或组合。科学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恰当运用教学策略,以使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发挥最大的效益。师范院校的小学科学教育学生更要懂得:遵循教育规律。

作者:马亚丽 单位:新疆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