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论文范例

客户服务论文

客户服务论文范文1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24例孕产妇,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7.6±3.4)岁,孕周36~42周,男64例,女60例,新生儿体质量为2700~4800g,平均体质量(3108±510)g。将本组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新生儿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产妇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

给产妇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有助于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同时,护理人员也要亲切的与孕产妇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产妇消除因即将分娩而产生的恐惧、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使产妇树立信心能够积极的配合分娩。

1.2.2分娩护理

分娩前要进行外阴冲洗、阴道填塞,并进行心理疏导,减少外界对产妇的刺激,保护好产妇身体暴露部位。对产妇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生突然状况,及时进行处理。护理人员应保证产妇全程处于舒适安全的状态,避免手术室环境及创伤影响产妇的情绪及生命体征。护理人员要根据产妇选择的分娩方式,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分娩,对于剖宫产产妇应检测心电,护理早与婴儿接触,早吸吮,保证新生儿摄入充足的水分和热量。

1.2.3分娩后护理

告知患者禁止盆浴,注意口腔清洁以及外阴护理,避免发生生殖道感染,并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养方式,出院后也要给予随访,对错误的哺乳姿势进行纠正,同时,进行乳房护理。全面掌握患者会阴切口及手术切口情况,预防感染且告知患者不可随意用药,以免影响新生儿。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以及母婴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供对比分析。产妇护理满意度评定标准为:通过向孕妇发放护理满意度自制调查表的方式,统计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调查表包括20项内容,4个等级,总分100分,0~40分为不满意,40~80分为满意,80~10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研究组产妇对护理非常满意24例,满意36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6.8%;对照组产妇对护理非常满意18例,满意29例,不满意15例,护理满意度为75.8%;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经护理,研究组产妇剖宫产率为11.3%(7/62),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5%(4/62),产后抑郁发生率为6.5%(4/62),无一例新生儿窘迫发生;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为19.4%(12/62),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4.5%(9/62),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7.7%(11/62),新生儿窘迫发生率为11.3%(7/62);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客户服务论文范文2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共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1岁~39岁,平均年龄(28.9±5.1)岁,初产妇35例,经产妇9例;对照组年龄22岁~40岁,平均年龄(28.6±5.3)岁,初产妇34例,经产妇10例。2组产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采取传统的普通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1.2.2观察组

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转变护理服务观念。

在传统的常规功能制护理中,护士的工作主要以护士长排班,发药、打针也是遵医嘱进行,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低,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及产妇满意率。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首先要求通过学习、培训、讨论等形式,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及言行,提高其护理工作中的主动意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全面为患者服务,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护理工作目标,全方位提升妇产科护理服务内涵。

②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研究发现以往护理人员除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外,还存在操作技能不娴熟、责任不明确、对患者缺乏了解等现象。医院需从制度、物质等各层面深化优质护理的内容和职责,通过定期的、规范化培训及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各级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使其熟练掌握相关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尤其是急救技能,为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提供保障。同时安排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与贯彻《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中的有关内容,提高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意识,全方位提高护理质量。

③改造护理环境,创建温馨病房。

保持病房和走廊的整洁、干净、空气清新,整齐摆放各种物品,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温暖的住院环境。病房内可适当粘贴一些宣教的文字、图片等,摆放一些指导性小册子,让产妇和家属更多了解相关保健知识,缓解产妇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人员每天微笑服务,定时更换被服、扫床,保持床单和物品整洁,卫生间标有一些防跌防滑、防止意外的安全温馨提示,床头设有护士呼叫灯。尽可能为产妇创造一个温馨、整洁的病区环境,让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④改变排班模式、优化工作流程、落实各班责任。

改变以往功能制护理模式,结合科室具体情况重新制订各班排班模式及工作流程,实施护士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对患者从入院至出院、从治疗至康复均提供连续的、全程的、无缝隙的规范护理服务。各护理小组内根据护士个人能力、性格特点合理安排护理工作,高年资护理人员负责病情较复杂较重的患者,低年资护理人员负责病情较简单较轻的患者。在患者较多的时候,酌情增加护理人员,以缓解紧张局面,避免出现护士手忙脚乱的情况,影响护理质量。明确各小组、各护士的责任,通过明确的分工来修订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秩序,使得整个护理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优质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使患者得到最高质量的服务。

⑤加强护患交流与沟通。

护理人员需加强与产妇的交流与沟通,通过交流了解产妇情况、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从而实行针对性的心理安慰与疏导,缓解和消除产妇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同时讲解相关分娩、康复知识,让产妇充分意识到分娩是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消除其思想负担,帮助产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顺利度过分娩期与产褥期。

⑥实行绩效考核制度。

通过绩效与责任相挂钩的绩效管理,使护理人员的工作评价变得更加公开、透明,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量、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等作为考核指标,将护理质量与奖金发放相结合,体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从而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积极性,将护理人员的被动护理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优质护理服务,最终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使患者从中得到实惠。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72%,对照组满意率为84.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0,P=0.026)。观察组患者投诉率为0,对照组投诉率为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0,P=0.041)。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4.13±3.26)分,对照组为(87.94±2.8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9,P=0.000)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对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功能制护理模式进行改革,使之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转变,以满足社会和患者的医疗需求。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开展能有效提高医院的综合护理水平,减少医患纠纷、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负担,同时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大大拓展了护理服务的内容,首先要求护理人员通过加强自身素质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使其从以往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服务,患者从来院、住院至出院得到全程连续的、无缝隙的、责任制整体护理,真正做到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以患者为服务中心。尽管妇产科护理工作繁重、风险高、压力大,本文结果显示,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投诉率为0,对照组投诉率为9.09%,此外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也较对照组有了明显提高(P<0.05),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认为除了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提高、责任心和主动意识增强外,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也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绩效与责任相挂钩的绩效管理,使得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增强、工作和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最终使得患者从中得到实惠。

4结语

客户服务论文范文3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儿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108例,其中男71例,女37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9±3.3)岁。病程为:5d~1个月。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8个月~6.5岁,平均年龄为(3.8±3.1)岁;对照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9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9±3.4)岁;所有患者均需在儿科住院治疗,排除其他重大脏器及基础性疾病。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及时安置患儿床位,观察患儿病症,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用药叮嘱及护理宣导。而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实行常规护理的情况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实行方法如下:

1.2.1营造和谐温馨的住院环境

根据儿科病房的患者特点,结合患儿的心理及日常行为活动为其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病区环境,如为患儿设立活动室,在活动室为患儿提供不同种类发散思维的儿童玩具,在病房的墙壁上为其粘贴上可爱的图画或者可爱的小动物图片,病房装饰的电视机为患儿播放喜爱的动画片等,病房的的窗帘与被褥要打破传统的白色以温馨的卡通温暖的花色为主,特别是护理人员的工作服装更要打破传统的白色,以消除患儿的紧张与恐惧心理,适应儿童的心理发育特征,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同时,在病房设立快捷方便的传呼设置,以确保患者可以随时得到护理人员的帮助。在病区的走廊上设立信息栏,在走廊墙壁上贴有温馨提示、爱心语、祝福语等,不仅可以为其营造和谐温馨的住院环境更容易拉近患儿与家属的距离,减轻患儿的痛苦积极配合治疗。

1.2.2加强对患者家属健康宣导

医护人员要为患者家属进行全面的健康指导,从入院、住院指导出院后均要进行健康指导。内容大致包括:患儿的合理饮食、用药指导及疾病防治等。在病房为其摆放各种关于健康教育的书籍资料,在病区走廊的墙壁上粘贴并摆放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及健康知识,配有图文画面活泼生动,从而有效吸引患儿及家属的注意力,每月要定时进行更新。根据儿童与家属的先有认知水平采用适当的宣导方式,可以对其进行口头教育、文字教育、师范教育等,在进行健康宣导时,要注重互动性,对于讲解的重点要及时给予讲解与演示,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宣导加强记忆。同时,定期与患者家属举行交流活动,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为医院与患儿及其家属之间建造信息交流平台,促建医院的进步。

1.2.3优化护理服务基本流程

对常规的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改变护理工作功能制的护理模式,实行责任制,将其落实到整体的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例如,新入院患者接诊、检查、输液等流程进行对接,践行无缝隙的优质服务:热心接待—耐心讲解—细心观察—诚心帮助—温暖出院—爱心回访;一系列的护理模式。同时,将科内的护士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责任组长,1名副组长,2名主要责任护士与2名基础护士组成。其中,组长与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每个人均要负责护理一定数量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基本护理、病症观察、沟通、治疗、健康指导等,基础护士则承担床位分管的生活与基础护理,从而确保患者需要进行的各项护理落实到位。

1.2.4提高团队内部建设

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团队内部建设,规范优化护理服务。医院定期对医护人员组织学习,学习医院的礼仪文化知识,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严格恪守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职业道德。由于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因此坚决禁止护士“冷淡、推脱、顶撞、强硬、拖拉”等现象的发生。对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言语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均要按照宾馆式的礼仪服务,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微笑服务的同时还要做到“六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护理治疗有请声、医患合作有谢声、病房巡视有问声、工作不足有歉声。还要积极主动的关心患儿,与患儿多接触、夸奖、拥抱,与患儿家属多沟通,请家属多配合,从而创建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

1.2.5完善护理制度

对护士进行绩效考核建立完善合理护理制度是确保优质护理工作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在制定护理管理制度时一定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从而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是护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提供护理质量,同时还要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性,对患儿护理管理手册、儿科护理流程、儿科护理标准等制度进行量化、细化,为提高临床儿科护理质量提供科学合理的管理依据。同时,对护士进行绩效考核,改变以前的奖金分配制度,按照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工作质量、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核。并且定期开展考核比赛,设立考核项目,加、减分项,奖励先进员工,督促后进员工,以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1.2.6完善后勤部门的保障系统

对儿科后勤部门进行完善使其工作社会化。在科室内除了配备基础的护理设施以外,增加小方凳、桶、沐浴盆、婴儿推车、电吹风、微波炉等生活必须设施,以方便患儿各个环节使用。同时,患者陪检、领取医疗物品、送医疗标本等非护理类的工作都可以由相关部门完成,从而有效的保证护士为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与健康宣导的时间,有效提高护理效率。

1.3评定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儿及家属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对于患儿在入院,住院,出院期间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采用不急实名制,收集每个月的护理质量考核表,对两组的护理质量患者评分进行对比,将其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平均满意率=(很满意+满意)/总抽查数×100%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方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对比发现:观察组的平均满意率为(87.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由于儿童自身机体功能尚未成熟,自身免疫力较差,一般病情变化较快,病情较为复杂,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如何有效提高儿科护理质量,避免各种不必要因素的发生,提高患儿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已然成为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是当今护理新模式,要求临床护理工作者要以患者为核心,以爱护、尊重患者为原则,全面落实颁布政策顺应时代潮流,从而有效的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全面推动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进步。本实验表明:实施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及家属的平均满意率为(87.03%);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及家属平均满意率为(66.67%),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对于患儿实施优化护理要比实施常规护理更有助于患儿尽早康复,促进医患之间的关系,同时提升医院在医学界的地位。

4结语

客户服务论文范文4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普通病区分为2个护理单元,共设63张床位,收治患儿年龄为生后1个月至14周岁,病种均为儿内科病种。共有护士长2名,护士24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18名;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19人;护士平均年龄32岁。床护比为1∶0.3~0.4,床位利用率年平均为98.3%以上。

1.2方法

1.2.1实行新颖有效的管理框架模式

实行护士长—责任护士—轮班护士—辅助护士四层立体管理框架模式。儿科1护理单元设33张床位,划分成3个责护组,每个责护组分管11张床位;儿科2护理单元设30张床,每个责护组分管10张床位。每3个责护组设1名护士长,主管护师或副主任护师职称。每组责任护士1名,护师职称;轮班护士2名和辅助护士1名,均为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

1.2.2改变护士责任意识与护理理念

培训责任护士,转变护理理念。要求责任护士一定要改变以治疗、处置为主的传统护理模式,把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从患儿入院起,认真做好入院宣教工作,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语言通俗易懂,文明礼貌,绝不能出现冷、硬、推现象。强调细节护理与个案护理,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对于性格偏激或多疑的家属护士要有耐性,多解释、多关心,学会换位思考,把患儿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爱护,消除家长的不信任心理,尽最大努力得到患儿家属的满意。

1.2.3熟练护理技能与知识

加强全体护士专科及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熟练掌握三基知识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也是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根本。护士长提前安排每周护士要掌握的护理知识,同时安排责任护士利用空闲时间组织护士学习。每日晨会后护士长抽查护士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未掌握者及时整改直到掌握为止。儿科护理操作中小儿静脉穿刺最难也是最容易引起护患纠纷的操作,要求年轻护士要多向高年资护士学习穿刺技巧,穿刺时面对患儿恐惧、哭闹、家长焦虑等状况,护士要对家长进行心理安抚,对患儿操作动作轻柔,细心地呵护,以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避免纠纷发生。

1.2.4增强督查力度

不断督促检查,护士长每日巡视病房,询问患者病情以及对护理工作的建议与意见,指导护理要点,发现不足及时整改。科室每周1次护理查房及讲座,每月进行1次三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试。护理部每月进行1次质控考核及满意度调查,每季进行1次三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核。通过层层把关来提高护理质量。

1.2.5创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

改善病区环境,病房内挂粉色卡通窗帘,走廊墙壁悬挂儿童喜爱的各种动物壁画及为家长准备的育儿知识宣传栏。设立3个特色病房,备有电视机、饮水机,每个护理单元备有微波炉为患儿热奶热饭。为患儿的安全着想每个床都增设活动床挡,以防患儿坠床。同时在每个床头都悬挂有温馨提示。

2结果

儿科开展优质护理后,护士的三基知识考核合格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调查达到95%以上,护理连续2年达到零投诉的满意效果。

3体会

3.1责任制护理推进了优质护理的开展

责任护士对每名自己所管辖患儿的全程护理,使患儿家属感到面对一个陌生环境,陌生人群有了依靠,有困难找责任护士,有疑问找责任护士;同时责任护士也利用为患儿治疗、处置、生活护理时与患儿及家属多沟通,讲解一些与患儿疾病有关的知识,不仅融洽了护患关系,更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

3.2重视细节,保障安全优质服务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责任护士不仅贴近了每个患儿家庭,更能从细微之处观察患儿的病情,及早发现潜在的并发症,给医生诊治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同时指导家属给患儿正确用药(口服药),教会家属如何避免呛奶,婴幼儿喂药技巧,确保患儿的安全、健康。

3.3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

客户服务论文范文5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外科住院的患者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26~40岁,其中66例属于骨外科、泌尿外科等外科手术的住院患者,34例外科重创手术的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均为外科手术患者33例,外科重创患者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如患者入院时的登记工作,测量体温、血压等常规的生命体征检查,同时保持每周1次的血压测量和每天早晚2次的体温测量。另外,针对患者病情为其提供正常给药、换药等基本医疗操作。试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所谓优质的护理服务,即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更加适宜的环境、体位、心理护理、饮食关照等。

1.2.1舒适的环境

医院的环境是影响患者身心舒适的重要因素。试验组患者均安排在距离护理工作站比较近的房间,室内光线较好、通风换气情况良好,温度和湿度适中;墙壁装饰采取温馨的家庭式壁画,暖色调窗帘,根据患者的要求搭配,为其提供最大程度的舒适。对照组患者安排在普通病房,其环境条件相对较弱。

1.2.2合适的体位

患者在医疗护理或平时休息时,采用适合的卧床体位,且需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与病情特征进行相应的体位调整。在临床护理中,应熟悉不同患者的体位要求与方法,协助患者采用舒适安全的正确体位。对待特殊体位的患者,采取温和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让其充满信心,尽早恢复健康;帮助患者转移病痛带来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疼痛,同时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共同配合护理。外科住院患者中常有肢体受伤需要打石膏的患者,需抬高腿部使静脉回流通常,减轻肿胀情况。农村地区医疗资源较少,医疗信息来源不足,医生就是农村患者最全面的医疗护理信息来源,所以需要具备更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水平。

1.2.3心理护理

农村医院因其医疗条件略欠缺、设备不齐全等情况,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护理。我国临床护理制度发生的变化是调整“以疾病为中心”至“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对护理患者强调身心统一的形式,通过优质服务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作为临床护理的重要目标。对肿瘤外科患者来说,需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在忍受身体痛苦时承受的精神压力,因此护理人员应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同时对患者进行适时的安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2.4合理的饮食

外科患者大多有严重的伤口或手术伤口,护理人员需在饮食方面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避免患者食用影响伤口恢复的食物,如辣椒、酱油或花椒等刺激性食物,以避免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另外,饮食宜清淡,注意营养的搭配,所选食物也要有充足的蛋白质,利于伤口愈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效果监测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出院率、住院时间来判断不同护理服务的效果。患者满意度:对两组不同患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从患者心情、护理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分为不满意、较为满意、非常满意3个层次。出院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对每组每例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记录、统计,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满意度比较

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的试验组患者,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住院时间和出院率调查

试验组患者在30d内的出院率为94.0%(47/50),而对照组患者在30内的出院率为72.0%(36/50)。试验组患者100d的出院率为100.0%(50/50),而对照组患者100d的出院率为96%(48/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客户服务论文范文6

1.1一般资料:

选取近年来我院就诊的妇产科患者200例,年龄在19~60岁,平均(39.28±1.32)岁,患者疾病类型包括:宫外孕、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常见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所有患者分组后无年龄、疾病情况等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各指标监测、药物护理、心理辅导以及健康饮食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无缝隙护理措施(弹性排班、护患交流以及家属沟通等)。观察记录所有患者在护理前后产生抑郁等不良情况以及护后满意度等,对比分析。

1.3指标观察:

相关指标通过SAS、SDS以及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显示。分别用于对患者进行焦虑主观评价、衡量患者的抑郁状态以及患者对该护理过程中的服务态度以及服务质量等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该项实验所得结果数据均就计算机整理完毕并予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资料中计量资料统计采用2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记数数据运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运用χ2或t检验。结果对比数据运用P表示,且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性及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SAS以及SDS分值均为明显差异(P>0.05),经过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护后满意度及护理纠纷发生情况:

观察组满意度和护患纠纷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显示出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应用中具有良好效果。

3讨论

妇产科疾病一直备受广大女性的关注,它包括妇科疾病和产科疾病,主要分为妇科炎症、人工流产、性病、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妇科整形、妇科肿瘤等7大类别,严重危害了患者身心健康。全国各医院对此也非常重视,因此,在相关治疗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措施,保障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保证医院长期良好发展。而患者满意度是保障医院的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是对医院绩效评价的重要标准,在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患者在选择就医地点的时候除了考虑医院硬件技术条件外,在医院所接受的相关护理措施也是很多患者必须考虑的。患者接受到的护理措施可以通过患者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看出,而使得患者满意度提升的方法很多,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有助于患者疾病康复的各种措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就是其中一项,而且现在很受欢迎。无缝隙护理是护理中的一种,它是在从患者接受治疗后到出院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服务,其目的在于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完美、更好、更仔细的护理服务。整套的无缝隙护理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对参与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最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的理论知识、有效的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服务技巧及知识等,其次就是在不影响患者的相关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在尊重患者自身生活习惯下,对患者的相关隐私内容给予绝对的保护,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适当的娱乐放松等),最后就是采取排班制度,主动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的措施,了解患者的隐性需求,努力为患者服务。目前,无缝隙护理管理方法在国内的发展时间有效,相关技术的发展也不是特别成熟。很多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没有做过相关护理系统的培训下根据自身的有限理解去实施相关技术,导致了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很多医院针对此情况分别从对实施无缝隙护理人员以及被实施人员采取了相关措施:护理工作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假如患者是孕妇,医护人员会选择在实施无缝隙管理中对患者的病房进行特殊服务,比如贴一些婴儿照片、各种温馨照片等,以减少患者的紧张感,以提高护理效应。而护理工作的实施本身就具有挑战性,实施者不仅需要进行专业的训练,还需要一定的推动力,这不仅仅源于医护人员对工作的热爱,有些医院所实施的奖惩制度也对此具有很大的推动力。我院针对近年来来我院就诊的患者进行了相关无缝隙护理,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一般护理上给予了无缝隙护理管理,结果上患者在护理前后产生抑郁、焦虑等现象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我院所实施的无缝隙护理管理具有可实施性,对于观察组中出现的有些患者的不满意情况,有可能是由于我院无缝隙护理管理系统中的个别情况。只有技术不断地发展更新,人民的健康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4结语

客户服务论文范文7

1.1一般资料:

选取近年来我院就诊的妇产科患者200例,年龄在19~60岁,平均(39.28±1.32)岁,患者疾病类型包括:宫外孕、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常见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所有患者分组后无年龄、疾病情况等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各指标监测、药物护理、心理辅导以及健康饮食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无缝隙护理措施(弹性排班、护患交流以及家属沟通等)。观察记录所有患者在护理前后产生抑郁等不良情况以及护后满意度等,对比分析。

1.3指标观察:

相关指标通过SAS、SDS以及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显示。分别用于对患者进行焦虑主观评价、衡量患者的抑郁状态以及患者对该护理过程中的服务态度以及服务质量等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该项实验所得结果数据均就计算机整理完毕并予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资料中计量资料统计采用2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记数数据运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运用χ2或t检验。结果对比数据运用P表示,且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性及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SAS以及SDS分值均为明显差异(P>0.05),经过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护后满意度及护理纠纷发生情况:

观察组满意度和护患纠纷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显示出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应用中具有良好效果。

3讨论

妇产科疾病一直备受广大女性的关注,它包括妇科疾病和产科疾病,主要分为妇科炎症、人工流产、性病、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妇科整形、妇科肿瘤等7大类别,严重危害了患者身心健康。全国各医院对此也非常重视,因此,在相关治疗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措施,保障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保证医院长期良好发展。而患者满意度是保障医院的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是对医院绩效评价的重要标准,在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患者在选择就医地点的时候除了考虑医院硬件技术条件外,在医院所接受的相关护理措施也是很多患者必须考虑的。患者接受到的护理措施可以通过患者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看出,而使得患者满意度提升的方法很多,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有助于患者疾病康复的各种措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就是其中一项,而且现在很受欢迎。无缝隙护理是护理中的一种,它是在从患者接受治疗后到出院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服务,其目的在于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完美、更好、更仔细的护理服务。整套的无缝隙护理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对参与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最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的理论知识、有效的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服务技巧及知识等,其次就是在不影响患者的相关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在尊重患者自身生活习惯下,对患者的相关隐私内容给予绝对的保护,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适当的娱乐放松等),最后就是采取排班制度,主动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的措施,了解患者的隐性需求,努力为患者服务。目前,无缝隙护理管理方法在国内的发展时间有效,相关技术的发展也不是特别成熟。很多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没有做过相关护理系统的培训下根据自身的有限理解去实施相关技术,导致了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很多医院针对此情况分别从对实施无缝隙护理人员以及被实施人员采取了相关措施:护理工作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假如患者是孕妇,医护人员会选择在实施无缝隙管理中对患者的病房进行特殊服务,比如贴一些婴儿照片、各种温馨照片等,以减少患者的紧张感,以提高护理效应。而护理工作的实施本身就具有挑战性,实施者不仅需要进行专业的训练,还需要一定的推动力,这不仅仅源于医护人员对工作的热爱,有些医院所实施的奖惩制度也对此具有很大的推动力。我院针对近年来来我院就诊的患者进行了相关无缝隙护理,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一般护理上给予了无缝隙护理管理,结果上患者在护理前后产生抑郁、焦虑等现象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我院所实施的无缝隙护理管理具有可实施性,对于观察组中出现的有些患者的不满意情况,有可能是由于我院无缝隙护理管理系统中的个别情况。只有技术不断地发展更新,人民的健康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4结语

客户服务论文范文8

1.1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

客户管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意义,较早的概念把客户关系管理定义为一种营销工具,最近的概念把其提高到企业的战略层次上。CRM从物理结构上说是一套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一套管理和决策方法。本文以CRM为理论支撑,构建基于CRM的交通在线服务体系,因此更侧重将其作为管理理念和服务策略,即政府以客户为导向,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持续积累、整理、分析和利用客户信息的基础上,改善客户的互动交流,优化资源分配和重组业务流程,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进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忠诚度和黏着度,实现政府与客户关系优化的一种管理策略。

1.2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构成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达到竞争制胜、快速成长的目的,树立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包括判断、选择、争取、发展和保持客户所需的全部商业过程;是企业以客户关系为重点,通过开展系统化的客户研究,通过优化企业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企业效率和利润水平的工作实践;也是企业在不断改进与客户关系的全部业务流程,最终实现电子化、自动化运营目标的过程中,所创造并使用的先进的信息技术、软硬件和优化管理方法、解决方案的总和。客户关系管理包括协作型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分析型客户关系管理和运营型客户关系管理。协作型客户关系管理实现全方位地为客户交互服务和收集客户信息;实现多种客户交流渠道,如CallCenter、面对面交流、Internet/Web、E-mail/Fax等集成起来,使各种渠道融会贯通,以保证企业和客户都能得到完整、准确和一致的信息。运营型客户关系管理(运营型CRM)要求所有的业务流程自动化,包括多渠道的客户“接触点”的整合、前台和后台运营的整合。最新的基于Web技术的、交互式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使企业在网络环境中完成从市场、销售到服务的全部商务过程。分析型客户关系管理(分析型CRM)主要是分析“运营型CRM”和其他业务系统中所获得的各种数据,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量化依据。分析型CRM一般需要用到一些高级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工具,如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等。分析型客户关系管理把大容量的业务数据进行整合,将完整的、可靠的数据转化为信息,再结合具体业务将信息转化为知识,为企业提供战略、战术上的商业决策。

2交通在线服务体系概述

2.1交通在线服务体系的内涵

交通在线服务体系与交通运输政府网站一样,呈现“体系化”、“社会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态势。交通在线服务体系是指交通运输领域构建的政府网站在线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交通运输行业业务系统与公共服务体系相互融合、无缝对接,对外交通运输信息,对内整合协同交通运输各部门业务资源,为公众出行决策、在线办事提供高效便捷、互动性强、全天候、个性化的在线服务,具有综合性、集成性、基础性和总体化的特征的综合体。

2.2交通在线服务体系的构成

从内容构成上来看,交通在线服务体系一般包括交通出行信息、政策法规、在线办事、政务信息公开等板块。

2.2.1交通出行信息

提供安全出行信息、客运站点查询、天气状况查询、道路交通状况查询、电子地图导航、旅游信息查询、航班信息查询、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等信息的在线查询服务。

2.2.2政策法规

包含交通法规、相关政策、普法宣传、交通行业标准等政策法规体系。

2.2.3在线办事

提供客运从业资格证、车牌补办、驾照挂失、驾驶培训、交通建设项目招标、交通行政许可办理、电子不停 车收费在线支付、交通建设项目审批验收等在线办事服务。

2.2.4政务信息公开

包括交通管理部门机构简介、统计公报、年度工作总结、依申请政务公开、会议新闻等。

2.3交通在线用户、客户服务流程

用户通过各类服务渠道提出服务需求,服务诉求由交通运输政府网站平台的现有服务系统和业务接口传送至相关服务平台,相关业务系统对需求办理完毕后,再经由平台服务渠道将结果反馈给用户。平台在为交通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积累服务数据资源,不断完善客户管理数据库。交通运输政府网站平台针对客户服务与用户服务区别,主要体现在主动服务和精准服务两个方面。基于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对来自公路、道路、港航、海事、铁路、民航、邮政、物流等机构和企业的信息及服务资源进行分类,实现信息和服务资源与政府管理人员、非政府管理类从业人员、社会公众等客户群体一一对应。通过提示、推送、定制等主动服务功能和网站、APP、广播等服务渠道,为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精准化的服务;同时,也通过这些功能和渠道主动采集客户对服务的反馈信息,及时优化和调整服务资源和客户群体类别。

3客户关系管理在交通在线服务体系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交通在线服务体系的发展动力来自客户群体,其发展目标也是围绕着客户群体。而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提出应在以客为本的基础上,强调客户群体的细分,进而针对不同的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将客户关系管理理论运用到交通在线体系的构建,为“服务精准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即要以客户为中心,拓展政府与企业、公众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方式,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更多的差异化个性服务,履行服务型政府的职责。本文中提及的“客户”指交通运输政府部门的服务对象和交通在线体系的使用用户。从实施过程和服务的质量方面来考虑,许多客户关系管理思想和理念都可以创新应用于交通在线服务体系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促使交通在线服务精准化

交通在线服务的宗旨是为人们提供准确、快捷的交通信息、交通政务公开信息以及交通政务网上办理服务,能否满足客户对交通信息、交通政务信息的需求,成为衡量交通在线服务体系构建水平的重要标准。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中“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凸显“客户”作为交通在线服务体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地位,所有服务的有效性需要建立在服务对象精准化的前提上。因此,客户关系管理思想可以运用到交通在线服务体系构建中。首先,对使用交通在线服务体系的人群加以精确分类,是构建交通在线服务体系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明确客户关系管理的范围和交通在线服务体系的目标群体,才能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并记录具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另外,公众的需求和参与是交通在线服务体系建立的意义和方向,伴随着公众权利意识、平等意识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交通电子政务民主化趋势将不断强化,公众对更高质量的政府服务以及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渠道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并主动促进政府服务的完善和创新。

3.2人性化设计理念促使交通在线服务体系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设计为人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充分重视人的视觉和审美体验,是客户关系管理思想的具体表现。交通在线服务体系与人性化设计理念的结合是对政府转型、公众素质提高等客观环境变化的积极响应,应用人性化设计理念,做到以公众为中心,优化流程、集成服务,提供更多富有个性化色彩的服务,对于改善政府与客户的关系,弥补现有服务的不足,全面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交通在线服务体系在首页展现上,采用场景导航跟传统导航相结合的模式,建立形象生动的虚拟场景,逼真地呈现真实世界,生动、形象地展示服务和信息主题,能让用户耳目一新,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和服务,使用便捷。为适应现代网站终端屏幕多样性发展要求,部分优秀的国外交通运输政府网站采用自适应网页设计技术,实现同一张网页可自动适应不同大小的屏幕,根据屏幕宽度自动调整布局。

3.3协作型客户关系管理促使交通在线服务体系人性化服务

协作型客户关系管理注重在企业业务管理运营中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并积极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开拓与客户的交流沟通渠道和方式。协作型客户关系管理思想在交通在线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创新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手机智能终端、微博、微信、QQ等各种社交终端,积极开拓与客户的沟通交流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的实时沟通,确保客户对交通出行信息、驾驶培训、旅游信息、在线支付、交通政务公开信息和交通政务在线办事等各项服务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2)交通在线服务体系积极开拓各种与客户在线沟通渠道,实时了解客户对交通在线服务平台提供的交通出行信息、交通政务公开信息以及交通政务在线办事等各种服务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分析不同公众群体对出行方式和信息、政务公开、在线办事的态度、偏好和行为轨迹,根据实际情况向相关客户提供适宜的消息和服务,并在与客户反复沟通交流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交通在线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了交通在线体系对公众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3.4运营型客户关系管理促使交通在线服务体系各种资源整合

运营型客户关系管理重点强调企业的一切业务服务都要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在涉及到跨领域、跨部门的综合业务办理时,要积极推行不同部门之间纵向和横向的业务协同,方便快捷地满足客户需求。运营型客户关系管理思想在交通在线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创新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积极使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交通、旅游等相关部门业务信息资源,利用先进的信息展现与服务手段,充分整合交通安全、交通旅游以及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出行方式的出行信息与地图查询,实现不同主题、不同类别服务事项间信息的互联互通,进而为公众提供多方位、动态、实时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不断提升交通系统管理水平和公众服务的便捷性。另外,通过使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部门业务资源,构建统一的交通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多个部门,一个政府”,简化交通政务网上办事服务流程,提高公众网上办事的效率。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