竣工决算论文范例

竣工决算论文

竣工决算论文范文1

【摘要】本文对当前新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就如何更好地进行基建财务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新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对策

在新建高校财务管理中,基建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和监督始终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新校区建设资金流量大且周转速度快,面对建设项目工期紧、工程质量要求高的形势,新建高校基建财务要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符合高校基建特点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体制。首先,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不仅是一个会计核算的过程,而且有很强的政策性要求;其次,高校的基建财务管理涉及面广,有着广泛的社会性;最后,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财务管理人员在熟悉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基本建设的程度和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才能科学高效调配资金。

一、新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目前存在问题

(一)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环节有些薄弱。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高等教育,为国家培育高等人才,而对于非长期性、非主营的基本建设工作有所忽视,如何依法合理及时筹集使用建设资金,做好基本建设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减少损失和浪费等问题成为薄弱环节。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基本建设投资效益,从而促进整个学校的办学效益,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基建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现实中存在不易操作的情况。随着基建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方式多样化,基建资金已由原来的国家财政拨款逐步发展为国家拨款、地方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学校自筹、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等多元方式。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基建活动的内容更为复杂,对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要求更高。现行制度有些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项目变更缺乏论证、基建投资变更随意性大、投资效果不理想等。

(三)基建财务管理的机构不健全。有些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基建财务核算机构,未配备专业财务人员,或是财务机构独立性差,遇到问题往往不能坚持原则。

(四)基建工程环节与财务管理环节存在分离现象。基建财务管理很重视对资金款项的严格核算而轻视对基本建设项目规划和概算的了解,缺乏对基建项目预算控制、招标管理、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等关键流程的参与,使得财务管理成为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表现在工作中就是项目计划被概算超越,概算被预算超越,预算被决算超越的“三超”现象出现和工程款支付比例不正确等。

(五)财务人员缺少对基本建设工程造价和建筑施工方面知识的了解。由于对造价和建筑施工方面知识的缺乏对造价定额、取费标准等没有准确的判断,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六)基本建设项目的过程控制不被重视。大多高校只看重对建设项目结束后的事后决算审计,忽视了在项目实施中的过程控制和事中审计,使得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松软散而流于形式。

二、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对策

针对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上述问题,为有效利用资金,降低成本,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加强管理:

(一)要提高领导者对基建财务管理的认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高校应设立独立于基建管理部门的财务部对基建工程进行财务管理。保证财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校内基建制度的落实,并对基建管理部门审批付款产生一定的牵制作用。

(二)将财务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始终。由于基建项目的特性要求,基建财务管理必须与工程过程管理紧密结合,基建财务部门应当全程参与基建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到竣工结算交付的整个过程。只有将财务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始终,才能充分发挥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职能,实现对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财务部门要进行预算审核,以此作为控制项目预算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财务部门根据进度制度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在参与招投标过程中,要将配合不力的单位拉入“黑名单”,为项目顺利进行铺平道路。在项目竣工验收时,财务部门要及时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进行各类费用归集和债权债务的整理清偿等,真实准确地反映国有资产情况。

(三)严格基建计划的编制。高校基建计划是国家基建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建管理的重要环节。高校在制定基建计划时,要听取广泛意见,与项目使用者进行沟通,对项目进行全面调查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编制年度基建计划要考虑以前年度完成情况,相似类型工程项目的单方造价等情况,与计划年度的项目建设规模和各种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预测做比较分析。基建会计人员应参加招投标及合同的签订工作,了解整个工程的造价及与财务相关的信息,监督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有无超标准的现象,监督款项支出资金的用途是否合理,以提高投资效益。工程完工后,对工程决算也要发挥其监督作用,及时与施工科、材料科、水电科对账,确保决算中应扣除的项目准确无误,内容完整。结合已完成工程的工期、工程造价以及未完工程的形象进度数据加以分析,将有关数据提供给领导做编制年度基建计划的参考。严格控制工程项目资金的支付比例,严防超付现象的发生。

(四)高素质的基建财务工作人员是完成财务管理的保证。要努力加大对基建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全方位、多渠道地优化基建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架构,使之成为政治素质良好和职业道德优秀的现代型财务管理人员。追随时代的要求,使高校基建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逐步完善,业务能力日臻进步,向“广深型”和“多能型”的方向发展。高素质不但要求基建财务人员熟知基建项目的一般程序和施工方面的基本流程,而且还需完整掌握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有关的政策法律规范、了解建筑学、工程技术学、工程项目概算、工程项目预算、工程项目招标、工程投资计划和步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逐步实现从传统核算型会计人员到现代复合型(即核算型和管理型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质变,通过把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使基建财务管理人员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开创精神的高水平的人才,为高效、优质地完成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五)强化监督,保障执行基建工程项目预算的刚性细化过程控制管理。对重点建设项目还需要开展跟踪审计,对工程管理、施工进度、施工材料、变更洽商等适时控制,合理有效地安排资金。基本建设过程中要强调预算的严肃性,强化分部分项工程项目预算,把分部分项成本细化到实处,对超概算、超预算的支出要加强审批。结合基础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以项目概算为依据,将预算数落实到具体明细工程项目。特别是对于那些工程施工中发生的不在预算之内且不可预见的支出项目,可以实施弹性预算控制,对那些支出内容严格审批以核实超支范围和超支程度。通过细化过程控制可以及时掌握各项工程从项目设立开始到项目竣工决算结束的完整项目核算过程,清晰体现工程项目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从第一次支付的预付工程款,到各期工程进度款,再到工程竣工决算造价的各分阶段情况。细化核算及时准确地反映了基建工程进度款到工程竣工决算造价的各阶段情况、细化核算及时准确地反映了基建工程明细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保证了整体基本建设项目预算的严肃执行。为了保证预算顺利执行,应定期或不定期向校备会报告,向校领导反映并报送各类基建预算执行情况。

(六)严格执行造价审计控制。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要严格履行其职责,针对基本建设的特点,进行项目跟踪审计监督,对工程的决算实行“初审、复审、终审”制度,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执行中的薄弱环节,积极沟通协调,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初审由监理工程师和工程部工作人员对施工单位送来的图纸、设计变更记录、现场工作记录等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同时对工程量的计取,定额套用是否与招标书中要求一致,以及甲方所要求提供的设备、材料有无重复计算等进行审计核查,为准确核算工程成本提供一手材料。复审由财务人员联合校内审计人员对初审的数据进行复核把关。终审则由高校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财务人员则据此作为结算的依据。

(七)健全基建会计规章制度。高校财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基建财务部门或专职基建财务人员,建立单位基建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控制,使各级岗位权责明确,充分发挥基建财务人员参与基建工程管理的功能,对基建项目进行全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使基建财务账目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工程项目业务的基本信息。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是彼此相联的统一整体,只有把财务监督和管理工作贯穿于基本建设投资活动的始终,才能提高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提高基本建设的最佳投资效益。

(八)创新高校基建财务管理职能。传统的高校基建财务活动大多是记账、报账等日常性的被动工作,随着基建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基建财务人员要勇于突破传统会计工作的模式,向管理型会计转型,财务人员应当走出办公室,深入社会、深入现场,了解基本建设程序和现场实际施工情况,熟悉生产过程,以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参与基建工作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真正体现财务在基本建设过程中的参与管理与监督作用。

三、结语

总的说来,工程建设能为高校奠定长足发展的物质基础,这将关系到高校的后续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促使我们加强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同时高校自身也亟待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率。新时期的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很多复杂的新情况,努力加强基建财务管理,控制风险,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才能保证高校教育事业的长足稳定发展。

作者:李琳 单位:菏泽职业学院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问题篇2

基本建设是指以新增工程效益或者扩大生产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新建、续建、改扩建、迁建、大型维修改造工程及相关工作,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依法筹集和使用建设资金、合理编制项目资金预算、规范和控制建设成本、及时准确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并对基本建设活动实施绩效评价。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水平,财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基本建设财务规则的规章制度。在政府规章制度的指引下,尽管部分高校建立了校内基建财务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如项目概预算与实际建设成本严重脱节、工程竣工决算严重滞后、已使用在建工程长期不转固、建设成本核算不规范等。研究基建项目财务管理问题,对提高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有效实施具有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高校目标明确、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和相关岗位工作人员能力胜任是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关键。尹顺达等(2018)提出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存在各职能部门协同不够、建设项目管理队伍力量薄弱和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1]黄文彬(2022)认为高校过于依赖政府资源投入、统筹优质资源共享共建协作与创新意愿不强等诸多因素制约高校基建项目筹资,并从政府、高校和市场三个层面提出相关对策;[2]尚坤,张所鹏(2018)从过程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和持续性评价四个方面阐述高校基建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建立了一套高校基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3]吴春梅等(2018)提出高校基建内部控制应从权力制衡、纪检导入、信息公开三个方面进行改善与优化;[4]王丽娜(2019)提出了创建主管校长领导下的各部门联动机制,捋顺和构建财务竣工决算的规范化流程;[5]汤浒,赵坚(2015)将组织结构引入委托——模型,构建了一个把组织结构作为内生变量的双人模型,说明了组织结构、人努力和组织产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6]总体来看,已有文献对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涵盖了工程立项到交付使用全生命周期,主要从高校内部管理层面进行成因分析和提出改进建议。但内部因素分析囿于高校内部职能部门管理现状,对实现高校基建项目财务治理目标过程中委托人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研究关注度不足。本文运用委托理论分析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中各主体角色定位及其关系,从外部委托关系和高校内部委托关系两个维度分析了部分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问题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激发高校提高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水平内生动力的改进策略,为提高部分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水平建言献策。

二、理论基础及其适用性分析

19世纪70年代,罗斯(Ross)等经济学家深入研究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委托理论开始迅速发展。因目标函数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而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委托人需做好激励和监督使人在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的收益最大化。委托理论起源于对企业的观察,同样适用于公共部门,为基建项目财务管理过程中高校及其主管部门的职责定位提供了较好的分析视角。具体而言,政府主管部门让渡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权力到高校,产生了政府机构与高校法人之间的委托关系,其中政府主管部门成为委托人,高校法人成为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主要涉及基建、财务、资产部门,高校法人通过职能部门完成基建财务管理的每一项具体任务,产生了高校内部的各层级委托关系。多层次委托关系增加了因信息不对称性而形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场域。

三、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在财政部门基建管理制度的安排和约束下,诸多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部分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依然出现财务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一)项目预算数与实际成本严重脱节

部分高校建设项目概预算编制不科学。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基建项目概预算应当由单位内部的规划、技术、财会、法律等相关工作人员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但实际执行并不到位,使得项目概预算严重脱离实际,要么概预算数远远超过竣工财务决算数,要么实际建设成本远远超过概预算数。由于项目预算以批准的概算为基础,进而导致资金需求预测不准确,预算刚性约束作用大大减弱。

(二)建设成本核算不准确

部分高校基建项目建设成本核算不规范。一是建设成本常常超出批准的建设内容,如建设房屋时,将家具和空调记入在建工程成本,实际应按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又如将专门借款利息等应记入项目建设成本的支出直接费用化。二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设计变更、原材料升级、施工条件变化等原因,部分高校基建项目竣工验收到价款结算时间跨度远远超过3个月。三是发生的待摊投资长期不分配或者分配方法不科学,也导致工程建设成本不准确。

(三)已使用在建工程长期不转固

部分高校存在已使用在建工程长期不转固、不决算的情况。基建、资产管理部门岗位工作人员未严格按照制度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手续,使得财务部门缺少在建工程编制决算报告和转固定资产的依据。我国高校基本建设财务决算滞后,存在大量已交付使用的资产未纳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序列,仍停留在基本建设环节的问题,致使这部分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钩,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7]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滞后、已使用在建工程长期不转固,无法进行折旧等后续计量,影响了成本核算,阻碍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目标的实现,甚至由于工程债权债务、财产物资不能及时清理直接造成了高校经济损失。

四、基于委托理论的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问题的制约因素

(一)委托人制度执行监督缺失

作为委托人的政府主管部门对其人高校的激励效果和约束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和缺失。尽管规章制度明确了高校主管部门的职责范围,但实际业务中,高校主管部门侧重监督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概算的编制和项目资金预算执行进度,对高校基本建设成本核算、工程竣工结算、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在建工程转固等财务管理工作较忽视。

(二)人内部管理水平限制

1.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高校内部基建财务管理制度不全面、部分规定不明确。高校在制定本校基建财务管理制度时,存在调研不充分,征求意见流于形式的情况,导致制度内容不全面,部门和岗位权责不一致、部分任务没有明确责任部门和岗位且缺乏执行程序。制度部分规定不明确,影响了可操作性。如对基建的定义缺乏定性定量判断标准。此外,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标准和结果运用等配套实施办法的缺乏制约了制度有效实施。2.岗位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岗位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制约了部分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相关岗位属于关键岗位。作为最终人的岗位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求具有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实际中,存在以下情况,导致财务管理水平低、效果差,一是存在岗位设置不合理的情况,项目多、业务流程多但岗位少;二是有的工作人员不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三是缺乏工作人员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3.内部监督缺失基建财务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未充分发挥作用。高校经济活动快速发展,带来了高校财务、科研、资产、招采、基建等方面管理规模快速增加。[8]内部审计、监察岗位却很难增加,现有内部监督力量不足。尤其在内部监督信息化建设和审计方法落后的高校,更是难以实现监督目标。同时,领导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制衡监督,对于“一把手”的内部监督往往处于同级之间甚至“下对上”的关系,监督部门的独立性非常有限,监督行为常常浮于表面。[9]五、基于委托理论分析框架的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改进策略提高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水平,需进一步厘清政府、高校、内部职能部门的关系,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机制。

(一)加强对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监督

政府主管部门作为委托人应主动承担起对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约束的责任,实现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中委托收益最大化。政府部门作为高校的举办方,在委托理论视域下,与高校之间形成委托与关系,财政部门出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与目标不一致导致的高校在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逆向选择甚至道德风险的情形。一是政府作为高校基建治理的委托人理应结合高校的特点,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确保委托关系的良好发展。二是应在财政、人才等方面配置资源给予高等学校充分的技术支持,为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供给服务。三是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提高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水平中的作用。基于独立性考虑,由政府主管部门承担审计费用才能真正实现第三方机构客观、公正地对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水平做出评价。

(二)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

1.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是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高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除了要遵循政府部门的规章制度,还应考虑本校实际情况,以制定出更科学、操作性更强、适应性更强的内部管理制度。首先,界定清楚基本建设的定义、范围,以及资本化定性定量标准,如改扩建、大型修缮改造项目的资本化标准。其次,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同时规范好执行程序和保障措施。最后,设计内容全面的附件表格,定期对基建财务管理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及时调整基建财务管理策略,确保各项制度能落到实处。2.建立职能部门协作机制解决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委托问题,不仅要考虑规章制度的设计,还应该考虑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良好的分工与配合是实现基建财务管理目标的关键。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一般由财务部门牵头完成,期间要与基建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协调沟通才能顺利完成。分管校领导应积极推动创建各部门分工协作的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将基建财务管理效果纳入领导绩效考核和离任审计范围,以确保联动机制有效。职能部门良好的协作基于各部门相关岗位的履职情况,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一方面,高校应任用条件符合的人员承担岗位职责。另一方面,应加强岗位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形成岗位说明书,定期不定期对其进行业务提升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实行绩效考核。3.加强内部监督内部监督职能应成为学校发展的免疫系统,高校应加大经费和人力的投入以提高对基建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结合基建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应牵头完善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审计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规范监督程序和方法,充分发挥在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作用。同时应进一步提升内部监督信息化水平,发展数据式监督方式,升级高校业务数据存储方式,形成基础数据仓库,便于监督软件抓取和利用。监督方式信息化突破了监督人员人手不足、能力不足、经验不足的限制。引入跟踪审计,构建新型审计管理模式,自有审计力量不足的,可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结语

综上所述,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明确政府主管部门与高校的角色定位,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才能做好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进而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准确核算建设成本,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服务好学校发展大局。

作者:赖艳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问题篇3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校不断加大基础建设项目投入,做好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对高校风险防控意义重大。由于基建项目普遍存在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资金来源广等特点,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财务管理的难度较大,特别是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实施以后,新旧制度的转换给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带来了新挑战。为此,论文试图对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办法,以期促进高校提高基建财务管理水平、强化风险防控能力。

一、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内涵及内容

本文所说的财务管理是广义的财务管理,是对单位所有财务工作的管理。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是运用财务手段对建设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过程,是指项目单位在国家法律、政策法规及财务规章制度的框架下,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依法、合规、及时、有效地做好项目资金筹集、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和考核等工作。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立项管理、资金筹措管理、预算管理、资金使用管理、建设成本管理、工程价款结算管理、竣工决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控制、监督及评价等。

二、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要求

(一)基建财务核算方面

首先是核算方式的改变。基建业务发生时需直接在高校事业大帐按项目进行核算,而不再采用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定期并账的核算方式。基建账目和事业账目的完全融合,让基建业务不再游离于学校大帐之外,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其次是核算依据的改变。新制度下同一经济事项应分别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进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分录核算,改变了以往对基建业务只按收付实现制直接计入基建项目成本的核算方式,实现了基建业务与其他日常业务保持统一的重要突破。最后是资产管理要求的改变。政府会计制度要求高校应在新增固定资产当月起计提折旧,促使基建项目完工后须及时转固,以保证资产信息的准确性。

(二)基建财务管理方面

首先,对基建项目资金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帐统一核算这一根本性改变,要求高校必须细化项目预算,严格控制预算不超过概算总投资,规避了两套账务核算时可能隐匿的资金挤占和挪用风险。其次,对建设资金筹集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建项目开展筹资应以批复的项目投资总概算、年度投资计划和预算为依据,高校在加强预算管理的同时应制定科学制定筹资计划,保证建设资金的同时控制筹资成本。最后,对竣工财务决算及项目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建设单位核定建设项目资产价值,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手续的重要依据,新制度对资产管理要求的改变,进一步推动高校加强建设项目决算及资产管理。

三、目前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不到位

在高校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大量“概算超出估算、预算超出概算、决算超出预算”的现象,造成这种“三超”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监督管理不到位。设计费是以工程总造价为计费基价的,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一些设计单位为增加设计费收入,不严格执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人为提高项目概预算,造成概预算超支。二是项目论证不充分。一些高校因急于上项目,事前未经深入调研及充分论证,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做较多的设计变更,导致投资额增加。三是预算执行不严格。许多高校因预算意识淡薄、管理不到位,项目执行过程中随意进行项目调整,造成工程费用增加。

(二)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基建项目是一个烦琐复杂的过程,通常要经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建设准备及实施、竣工验收、后续评价等阶段,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各环节有序推进的关键,许多高校常因内控意识淡薄,管理方式落后,忽视了内部控制建设,基建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职权划分不明确、监督管理不力等问题,导致管理混乱、工程进度缓慢,甚至滋生出违规现象,严重影响了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高校没有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或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工作推进不畅、监督管理不力,给学校带来风险隐患,例如一些高校付款审批制度不完善,没有区分常规和特殊事项付款审批程序,遇到超合同支付等非常规事项时没有明确的制度可依照,按照常规业务流程办理,很容易造成“三重一大”执行不到位,最终给学校带来资金风险。

(四)财务系统基建核算功能不全

建设项目的开展过程中除了核算工程费用,通常还需要核算设计、监理、地勘、审计等待摊费用,同时,基建项目的核算通常不是单一单体的核算,例如高校的新校区建设项目,具有资金量大、建设单体多、建设周期长等特点,要做到对这类项目的清晰核算,通常需要在新校区建设大项目下按照合同设置若干明细子项目,虽然通过子项目可以较好地掌握各个合同的执行情况,但因为财务系统没有基建报表等功能,需要汇总多个明细子项目的数据才能分析统计大项目的资金情况。另外,建立明细项目的同时需要将以大项目作为整体借入的贷款资金和拨款资金拆分到各明细子项目中,账务上的拆分通常是依靠财务人员的分析判断,因此主观性较大,后期还要根据支付情况适时调整,大量的账务调整加大财务工作量的同时也使账务显得混乱。上述问题加大了基建业务核算及数据统计分析的难度,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五)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足,财务与工程管理脱节

高校的基建财务人员通常是从事业会计中抽调出来的,普遍对基建业务流程、基建政策法规等不熟悉,也不具备工程造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往往只能依据付款审签意见和合同付款条款进行简单的审核支付,无法对工程计价数据的有效性进行审核分析,只能发挥简单的记账和支付作用,没有达到财务监督管理的目的。另外,高校财务部门往往只在涉及资金拨付的环节才介入项目管理,财务人员没有深入参与项目立项、招投标、合同签署等过程,更没有亲临施工现场,对项目实际建设情况毫不知晓,根本无法有效履行审批职责。尽管一般会有项目管理、监理、跟踪审计参与现场管理,但外部机构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参差不齐,甚至存在外部机构因利益驱使联合造假的情况,所以财务的过程监督十分关键。

(六)竣工财务决算不及时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基本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应当在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或试运行合格3个月内编制。而在基建项目的实际管理中,许多高校因对竣工决算工作不重视,基建管理部门更关注资产是否投入使用,一些资产虽已交付使用,但未及时开展竣工验收,不仅造成工程的安全隐患,也导致项目无法按规定进行竣工财务决算,项目资产无法及时转固,继而也不能按规定计提折旧。工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拖延滞后,导致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失真,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

四、完善高校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高校加强预算管理,首先,应加强概预算的编制管理。严格要求设计单位依据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概算,预算编制在结合项目实际资金需求的同时要以初步设计概算为基础,严格控制项目预算在概算总投资规模、范围和标准内。其次,编制基建项目概预算应遵循严谨、科学、完整的原则。高校应细化项目预算,分解项目各年度预算和资金需求。最后,应加强项目预算执行管理,严格预算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及时跟踪项目实施进度,动态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严格执行预算调整审批程序。

(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高校健全基建项目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应提高领导层意识,让高校领导充分认识基建项目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大项目应组建以校领导为组长,基建、财务、审计、资产管理、法务、纪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项目组,充分发挥校领导在指挥调度上的影响力。其次应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梳理各环节关键控制点及控制目标,基建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立项决策环节控制、设计与概预算环节控制、招投标环节控制、合同签署环节控制、工程施工环节控制、工程竣工验收控制与决算环节控制,高校应围绕各环节关键控制点及控制目标细化流程和制度。最后应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采取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日常监督除了以基建、财务、审计部门为主外,纪检部门也应参与,严肃奖惩机制。对于重大项目还应引入外审机构定期进行审计抽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逐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三)完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保障,高校应积极制定和完善适应学校实际情况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时,首先要注意制度的全面性。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应覆盖建设项目的各阶段,让每个环节都有章可依。其次要注意制度的可操作性。不仅要遵循国家法律及基本建设的有关规定,制定时还应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充分论证,让制度能落地见效,切实发挥指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作用。最后要注意制度修订的及时性。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及时根据管理需要做好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工作。

(四)加大财务系统升级改造投入及借助辅助账套核算

财务系统是财务管理的基本工具,解决现有财务系统基建核算功能不全的问题,一是可以加大基建模块升级改造的投入。为满足日常记账、预算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竣工决算等方面的需求,高校应加大财务系统信息化的投入,与软件公司对接个性化需求,实现财务系统基建核算功能的智能化,解决并账核算后基建业务数据分析不便捷等困难。二是可以借助独立账套进行辅助核算。对于建设内容多、周期长、资金来源广的项目,在学校大账记账的同时,可以借助基建独立账套进行辅助核算。在独立基建账套中运用科目加部门项目核算的方式,辅以合同管理,既能从独立的基建报表系统对整体项目的资金来源、支付、结余和往来款挂账情况一目了然,又能通过项目明细账、部门明细账、合同明细账等多维度进行明细查询。辅助核算虽然增加了财务人员日常记账的工作量,但能大大降低数据统计分析耗费的时间,有效提高竣工财务决算等环节的工作效率。

(五)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及财务与工程管理的融合

财务监督是财务管理主要形式,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是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校应重视基建财务队伍建设,基建财务人员除了应熟知基建相关的政策法规、财务制度外,还应了解招投标、工程预决算、工程造价等相关知识。高校可引进有基建财务管理经验的人员专门从事基建财务管理,也可通过积极开展网络学习、业务培训、对外交流等方式提高基建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另外,高校应重视财务与工程管理的融合,财务部门应加强与工程部门的工作联系,深入施工现场熟悉建设情况,从预算、执行到竣工决算全过程参与到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工程进度款结算环节。工程款的支付通常是按照施工进度分次支付,进度款支付只有与形象进度相匹配才能控制预算执行不超支,所以财务人员应结合工程进度情况对施工单位的报审数据及监理、审计的支付意见进行分析,并重点审查可能导致最终超合同的工程签证变更计费是否合理合规,而不是简单的执行付款记账程序。财务人员只有对进度款支付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才能履行好监督的职责,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六)加强基建项目竣工决算管理

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是财务管理重要环节,竣工决算是综合评价项目建设成果、正确核定资产价值的重要文件,高校应高度重视基建项目竣工决算管理工作。加强基建项目竣工决算管理,高校可依照国家相关规定,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学校内部的基建项目竣工决算管理办法,以制度形式规范流程、明确责任、确立时限。成立由基建、财务、审计、国资等内部管理部门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外部单位为成员的决算工作组,通过有效的组织、分工与协调,推动决算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

五、结束语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高校基建项目的有效实施,制约着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从加强预决算管理、完善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加大软件投入、提升财务队伍建设及财务与工程管理的融合等方面浅析了解决对策,以期填补管理漏洞,促进高校基建财务管理规范,实现基建项目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梅群.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20):77-78.

[2]蒋业香,李存芳.新时代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1):97-98.

[3]林肇婷.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今日财富,2020(22):100-101.

[4]仇玉莹.高校基建会计如何应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J].财经界,2020(14):205.

竣工决算论文范文2

【关键词】公路桥梁;造价管理;风险控制;对策探析

1引言

公路桥梁工程投资大,建设复杂,影响因素多,目前,在进行造价控制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造成成本超支现象频繁发生,因此,造价管理的风险研究逐步成为行业关心的重点和建设投资方的关注点。本文结合目前公路桥梁建设的整个周期分析造价管理的风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风险控制策略,以减少项目建设中承担风险的压力。目前的造价管理风险因素主要集中于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对这两阶段的研究是本文的重点。

2公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影响公路桥梁工程造价的因素众多,在进行桥梁造价管理风险研究时,首先需要进行风险识别。项目风险识别具有个别性、主观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1],一般通过对项目的资料收集、调查研究,并加以适当的判断、鉴别完成风险性质的认定。通常按照粗细交替、风险评估、实验论证的识别原则,采用专家打分法、经验数据法、图解法等完成风险识别的过程。按照图1所示的时间维、目标维和因素维三维风险组合图,可有效进行风险因素的辨识及确认。

2.1基于“时间维+因素维”风险因素确认

基于“时间维+因素维”进行公路桥梁造价管理的风险因素确认时,可将项目划分为前期阶段、设计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在前期阶段中,桥梁工程处于初测阶段,主要通过实地勘察确定项目的可实施性,此阶段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较小。设计阶段主要通过对实地的水文地质状况进行勘察,确定项目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编制概预算计划,此阶段存在的管理风险主要体现为没有对地质状况很好地勘察以致造成施工阶段遇到特殊地质,导致频繁发生施工变更影响建设工期、造价及安全;桥梁建设等级、标准的确认决定工程造价水平,根据项目建设需要结合公路连接线及交通、未来应用状况合理选择;概预算编制在工程量清单编制基础上,如果对附近土地征用、拆迁和河道整治不加考虑,往往会使后面工程建设处于被动,导致设计阶段对造价管理的风险影响较大。准备阶段主要进行招投标和签订合同,当招投标过程存在串标、泄露标底等行为时,综合评分过程中如果不能充分考虑权重企业的应急处变能力或历史状况等,则不仅影响公平性,还会导致不具备能力的企业中标,从而增加项目造价管理的风险。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风险体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与设计阶段存在不合理情形导致项目变更,恶劣天气或者征地拆迁等导致的工期变化,建筑市场或环保督查对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业主提出的要求发生变化,建造过程中相关规定标准发生变化等,施工阶段对造价管理的风险影响最直接、最严重。项目竣工验收阶段风险因素主要有桥梁建设在执行方面的风险,竣工之后在计算造价编制方面的风险,验收标准合理性风险及决算资料缺失性风险,竣工阶段造价管理的风险等级水平较低。

2.2基于目标维风险因素确认

根据图2所示的桥梁建设项目造价、质量及进度的三大目标关系图,可以看出三者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合理优化调整三大控制目标,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2]。与生产建设过程中消耗的材料资源、项目活动及价格变化等不同,质量和进度作为影响造价管理的外因,其变化构成了工程造价管理风险的主要形式。项目进程缓慢,造成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上升,贷款利息增加,在施工阶段还表现为人工、机械设备的滞工费用上升;桥梁建设对质量要求较高,但是在全过程追求过高质量的同时必将带来造价费用的上升,同样,在某些重点部位若质量要求不达标,导致后期维修养护或者现场返工,则会带来巨大的费用支出,成为造价管理的风险因素之一。

3公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的风险控制对策

3.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

在桥梁造价管理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需要按照合理的流程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风险识别是系统的出发点,如上文所述,风险度量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损失计算,以完成风险评价过程,通常对危害程度进行排队,并通过评价标准,完成风险控制。常用的风险控制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关键在于行动果断。

3.2实施桥梁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风险控制

通过建立基于风险的造价管理系统,可以从管理角度展现工程造价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各阶段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在前期决算阶段通过风险估算价来形成造价控制的源头,从整体上将风险因素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在设计阶段通过细化风险类别,将风险因素属性化,根据投资额和项目概预算形成风险概算价。在施工准备阶段的招投标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招标方式,通过风险合同价来达到对投标报价和合同价的控制,以显著降低风险等级。在施工阶段形成的风险决算价和风险竣工价是对前期风险概算价的完善,以弥补前期工程粗糙、设计深度不够带来的评估不准确,最大限度地控制附加费产生的规模,如工程变更、索赔、意外事故等[4]。

3.3加强监理职责,强化内部监管体制

目前,监理单位主要行使建设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沟通中施工单位往往绕开了监理单位直接向业主进行汇报,这就造成了监理单位的尴尬地位,因此,在造价管理工作中,监理单位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对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进度、工程量和造价控制及时核实,当与设计存在较大出入时,及时了解和汇报。作为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需要认真进行勘察任务和设计方案的修正,以降低后期产生设计变更的可能性,并尽量采用高精尖仪器和处理设备进行勘察作业。施工单位需要强化自身内部的监督体制,不仅需要项目经理的总体把控,还可适度增加作业进度和质量控制跟踪人员,并做好项目跟踪与造价核算单位的沟通工作,及时汇报项目进度情况,及时反映市场材料价格变动情况等。

4结语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造价管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影响桥梁工程造价变化的主次因素。本文利用目前流行的多维度分析方法,对造价管理的风险因素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实施桥梁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风险控制和加强监理职责、强化内部监管体制三项举措。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风险的识别、划分,计算不同阶段的风险控制价,提高对项目造价管理的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晓.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D].南昌:南昌大学,2009.

【2】文艳芳,贺强.工程项目三大目标的均衡与综合决策研究[J].建筑技术,2016,47(5):471-474.

【3】吴建峰,姜冰.大跨径斜拉桥施工阶段风险防范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7(7):133-135.

竣工决算论文范文3

当前在我国面临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幅放缓,油价断崖式下降,石油企业生产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更加追求投资质量和效益,企业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凸显。石油企业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重点在于工程项目全过程概预算管理和控制,做好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概预算,控制节点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资金支出,力争以“小”的投资支出,获取“大”的投资效益,是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工程概预算管理发展现状出发,结合石油企业地面建设工程项目特点,对现阶段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进行了思考与总结,并对今后工程概预算管理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

石油;工程;概预算;控制

石油企业地面建设项目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这几个方面。建设工程概预算的管理与控制,就是把建设工程概预算控制在批准的概预算规定的限额之内,相关人员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严格把好预结算关,发现问题随时纠正,从而确保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在当前我国面临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更是要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脚踏实地地做好各项工作,在批准概预算的限额内达到最佳建设投资效益;同时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不断完善企业定额编制的基础性资料,有效地促进工程概预算管理的健康发展。

一、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现状

我国现行的工程计价体系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和政府定价色彩,尽管工程概预算管理部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工程概预算的动态结算等方面的调价政策,并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相应地调整了人工、材料以及机械台班单价的价差,可是现行的工程计价体系尚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目前在工程概预算管理观念上仍然束缚于传统的工程概预算体制,很少有对概预算全过程管理的相关技术的方法与研究。因此,工程概预算管理部门应该组织相关人员深入调查研究,“接好地气”,及时发现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不合理成分,推陈出新,从而使之能够科学、合理、准确地反映行业的平均消耗水平,进一步激励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淘汰和摒弃落后的生产工艺以及施工机械,推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现有体制下这方面的工作往往处于滞后状态,对全面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二、工程概预算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

就目前的现实而言,工程概预算管理就是预决算,即工程概预算管理人员根据已经确定的施工图进行定额套算和现场施工签证记录等资料编制竣工决算,这不是工程概预算的全过程管理。工程概预算全过程管理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监控,对工程概预算起决定作用的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全面参与,在掌握主动性的基础上,严格施工工程的预结算关。

1.夯实基础———严把投资决策关。

对于任何一个建设工程项目来说,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决定着建设工程概预算与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能否实现目标最大化,是建设项目的基础,也是工程概预算控制的重要阶段。因此,作为工程概预算管理人员必须严把投资决策关,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做细、做小、做实,选择在经济、技术等方面都可行的方案,对拟建项目开展经济评价。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建设方案,精心编织出高质量的项目投资估算。

2.精益求精———掌握控制概预算的关键。

在设计阶段,如何能够严格控制工程概预算的关键在于设计,这是重中之重,不能有丝毫的大意。设计工作是从经济层面与技术层面对拟建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所做的全面部署,也是对工程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的过程。设计理念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经济实用,是否技术先进,对于整个建设项目建设能否更快更好地保质保量、缩短工期,多快好省地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众所周知,在一般的建设项目中,设计阶段中业已选定的材料与设备占到整个工程成本的50%以上,因此对于建设前期的影响不可小觑,而在建设项目的后期仅占到10%左右的影响。所以说,在设计阶段能否做到精益求精,是掌握控制概预算的关键;同时,对于整个工程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长期以来,我们在工程概预算管理中,普遍忽视设计阶段项目的概预算控制,只重视工程实施阶段,忽视了设计阶段,顾此失彼,各行其道,这样就造成了投资管控难的恶性现状。工程设计与工程概预算本来应该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两项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只有夯实基础,严把投资决策关;精益求精,掌握控制概预算的关键,才能将工程概预算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落到实处。

三、目前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影响了合理定价。

近年来,受我国经济下行和油价大幅下降、油公司压减投资影响,市场竞争已步入白热化阶段,逐鹿中原,鹿死谁手?一些企业为了获得建筑项目不得不一退再退,接受对方非常苛刻的条件,比如,垫资施工、压价承保、工期缩短、指定分包等,如此一来就更加助长了建筑市场竞争中“四风”蔓延、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争等问题。

2.管理薄弱,工程立项与设计阶段存在漏洞。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在建设项目中往往忽视前期决策的准备工作,而将控制概预算的重点放在项目建设的后期,有的甚至是只重视工程决算。这样的结果必然会造成投资超限、入不敷出。有的建设项目不注意提高管理水平,在立项与设计等环节存在漏洞,“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3.行业垄断问题严重,存在着工程肢解、多方发包等问题。

由于建筑市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同时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因此,一些建筑企业出于一己私利,多方发包,肢解项目,导致工程质量受损,甚至出现总包单位无法及时安排工程进度,无法统一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的问题。还有的工程项目由于行业垄断与肢解发包,直接导致工程概预算被抬高,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4.缺乏严格的约束机制应对业主的不规范行为。

近年来,业主凭借在建筑市场中的供求失衡关系使自己处于主导地位,建筑企业不得不“唯马首是瞻”,看业主的脸色行事。这样做的结果是:建筑工程的进度、质量与概预算在一定程度都得听业主的“吆喝”。由于一些业主方的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素质和纪律约束,在施工过程中,不遵守合同约定,不照章办事,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对方,随意压低概预算、压缩工期,甚至颐气指使,为所欲为,严重地干扰了建筑市场的正常运行。

四、工程概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展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者认为,经济新常态下,做好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概预算,控制节点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资金支出,力争以“小”的投资支出,获取“大”的投资效益,是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要做好建设工程项目概预算管理工作,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的概预算,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将控制关口前移。

其一,要将控制的重点提前到项目决策阶段,深入调查研究,做好可行性报告,掌握投资控制数的精确度,充分发挥投资控制数在控制建设项目总概预算中的作用。其二,要深刻认识到概预算工作不但要准确反映设计,而且要有效地影响设计、优化设计,从而使设计真正为建设项目发挥作用。

2.要使投资估算全面、准确、合理。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预算文件就是投资估算,它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建议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必须依据设计人员所提供的各种拟建设计方案制订,编制投资估算时要做到全面、准确、合理。

3.要提高在设计阶段对工程概预算的管理力度。

正如前文所述,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工程概预算的基础,也是控制概预算的关键。因此,工程概预算管理人员要认真研究各种管理方案,一方面积极参与设计工作,主动配合设计人员有效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经常与设计方进行沟通,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及时掌握设计动态,从而实现工程概预算的事前控制。

4.要认真进行图纸会审,合理确定标底。

在编制招投标文件前,工程概预算人员要积极参加施工图会审,及时发现与解决设计中存在的内部构造不清、相互矛盾等问题,避免由于发生设计变更引起工程概预算的增加,同时也为确定合理的标底做好铺垫。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更新观念,重新认识和改进工程概预算控制与管理方法。

五、结束语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防患于未然,将工程概预算控制关口前移,从项目决策到项目设计再到项目施工,严格控制,举一反三,警钟长鸣,才能真正做好工程概预算,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风险。建设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于科学、合理地确定与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从而进一步提高工程效益。笔者认为,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是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是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做好顶层设计,使二者神形合一,才能有效地促进工程概预算管理的健康发展。

作者:张德文 单位:浙江省象山县地产房产开发总公司

参考文献:

[1]种淑婷,聂志.浅谈投资方的工程造价管理.科技信息,2008(11)

[2]杨磊(导师:潘丰;钱枫林,王芝杰).系统控制方法在工程投资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江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3]张瑜(导师:方鸽飞;姚鑫).龙游电网35千伏变电站造价管理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2

竣工决算论文范文4

关键词: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交通运输建设,我国绝大多数产业园成立于内陆省、市、区,因此便利的道路交通运输成为产业园辐射引导地方经济的主要渠道,而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又是产业园道路交通运输的基础。目前产业园道路工程资金用量大、周期长、参与方多,同时在建多个项目,资金的配置和工程的大小不能完全匹配,缺口严重。而成本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全面有效地提高道路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还能加速资金周转效率,缓解资金压力等诸多矛盾,使产业园道路建设尽早满足产业园运输物流的需求。故本文将深入研究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旨在为同类项目提高成本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1成本管理的内涵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实施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成本控制是保证成本在预算估计范围内的工作,根据估算对实际成本进行检测,标记实际或潜在偏差,进行预测准备并给出保持成本与目标相符的措施,把实际成本控制在预期目标内的成本管理活动。因此成本管理是一个门类,成本控制只是其中一个行为。通过成本控制行为进而完善成本管理工作。

2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成本的构成

2.1 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前期阶段成本

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前期阶段成本主要是指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开工之前实际所发生的所有费用。这一阶段工程项目开展的具体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出具、项目可研、初步设计、初设评审、地勘、工程设计、图审、造价咨询等直至正式出具施工图纸。涵盖项目投资估算、概算、预算全过程。产业园属于政府派出机构,因此道路工程项目前期阶段各程序的审批部门都是行政审批服务局,产业园内部职能部门按照前期阶段道路工程上报,并根据审批结果及时更新调整,直至申报通过进入下一个程序。主要审批部门行政审批服务局根据总价控制原则审批,对于超概算的一律重新申报。

2.2 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建设阶段成本

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建设阶段成本

主要包括从招投标开始至道路施工完成所发生的所有道路建设费用。产业园目前的主要情况是道路项目施工图纸出具后,内部职能部门将前期所有资料转移到产业园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对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代建代管,道路主体工程根据合同具体要求施工建设,对合同中需要变更或者暂定项目的分项工程,做好登记,及时变更工程签证,保证工程项目进度。与此同时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的各种委托成本也接踵而至。委托成本按照合同和工程施工进度进行结算。因此,在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建设阶段需要控制的成本点多,覆盖面广,是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核心部分。控制好了,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反之,就会增加成本,降低效率。

2.3 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成本

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成本主要包括从道路施工完成、预决算开始至出具完整的竣工验收报告所发生的费用。本阶段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的最后阶段,根据合同、预算及实际发生费用定额、竣工验收资料、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规,认真审核工程款。结合道路工程项目决算实际情况,核增减项目签证,使成本费用真正体现实际的工程造价。目前产业园主要是委托独立第三方进行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出具竣工验收报告,按照项目前期批复的总价控制原则执行最终项目审计金额。保障道路工程项目资金合理、合法使用,正确评价项目完工效益,提高成本控制效果。

2.4 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其他成本

产业园道路工程其他成本主要指未纳入以上三项的、由产业园支付、为了保证道路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和正常交付后能够正常发挥效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由于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且复杂等特点,使施工建设复杂性随现场条件、社会和自然环境条件、地质条件和水文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变化,受施工进度和合同条款、规范和施工图纸变更、差异、延误等因素影响,金额大小很难估计,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管理控制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往往能够使正常道路工程项目发生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在整个建设施工过程中小心谨慎,及时总结分析,减少损失,尽可能避免此类成本费用的发生。

3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现状和问题

3.1 道路工程项目预算模式固化

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资金使用量大,周期较长,按行政审批程序先估算、再概算、然后预算,用行政审批的一个总预算成本来控制整个道路工程项目。形式固化,程序复杂,每变更一次预算都要按照行政审批程序重头进项申报审批,对道路工程项目工期产生一定影响。在实际道路工程项目建设中也会发生很多变化,如项目规模、地方经济、技术要求、资源分配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产生一定的偏差,因此已有预算需要不断改变和更新,否则道路工程项目执行时,一个环节出现了失误就会导致整个工程项目工作无法满足预期效果,给以后建设施工埋下隐患,造成工程成本无节制追加浪费,使成本控制沦为纸上谈兵,无法真正落实,最终导致道路工程项目成本失控。

3.2 道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

产业园作为政府派出机构,属于非营利性组织,实行政府会计准则,靠财政供养,因此所实施的道路工程项目资金基本上都是国家财政资金,不存在成本核算,不以盈利为目的,成本管理意识淡薄,在具体开展道路工程项目管理和控制工作的时候,应用的成本管理手段较为单一和落后,无法和具体道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相匹配。道路工程项目的成本管控更适合企业成本管理体制。然而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控制与企业道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却有着很大区别,不像企业项目成本管理那样完善,缺少相关的道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建设虽然不是以创造利润财富为主,但是依然需要降低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支出费用,节省资源,减少浪费。

3.3 道路工程项目委托成本巨大

产业园由于自身单位性质决定大多数工程项目建设职能不具备,无法开展深层次多元化的开发建设,只能委托或者聘请第三方来完成,这就造成了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委托成本巨大。产业园成立平台公司,支付代建代管费用,由其代建代管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 这种形式的分工从总体上来说有利于效率提高,节约成本,在市场经济下,如果配合良好,一定会实现双赢的结果。然而实际情况是产业园平台公司本身专业性较差,没有相关建设资质,基本没有盈利能力,需要财政资金全额供养。产业园除了负担道路工程过程中的所有成本费用外,还要负担平台公司相关费用,使得项目建设支出费用大大增加,而平台公司能干的,专业技术要求较低的工程项目,又因其他原因以委托的方式交由其他方实施,这样就形成了双重成本。

3.4 道路工程项目控制职能部门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资金申请往往实行民主集中决策的行政审批手段拨付资金,而产业园的工程项目管理职能部门人员不懂工程建设,不考虑效益、不计算成本、单凭个人喜好、政绩及升迁考虑,对一些申请资金手续不全的道路工程项目也上党组会汇报申请资金,外行领导内行,误导领导决策,事后项目资料还经常跟进不上,先付钱干活后补手续的事情时有发生,工程项目成本处于失控状态。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资金在这样的环境下运行,又有政府资金做兜底保障,不需要担心生存发展问题,往往是预算多少就决算多少,甚至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及形象,还不断追加成本,成本的随意无序支出严重影响了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4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建议

4.1 做好成本预算管理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管理是做好道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步,成本预算管理能够让资金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它对每项项目支出都做了大概统计,估计到了最大和最小使用额度,能够减少费用,节约成本。因此道路工程项目首先需要做好预计测算,否则在实际建设工作中,就无据可依,无法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因此原有实行的总价控制一定要严格执行到底,将其作为产业园道路工程成本的定额标准,把成本总额控制在定额标准范围内,以此为依据和基础,测算实际执行时发生的各项合理支出,采用“弹性预算”编制道路工程项目各阶段的各分预算,对各分预算都要进行管控,监督成本的实际发生情况,确定成本目标的完成。并且定期开展产业园成本预算考核会议,通报本阶段预算完成情况,需要变更成本预算的,提请产业园党组会研究,民主决策后报实际道路工程项目预算控制部门评审后方可变更。

4.2 建立完善的成本管控体系

建立完善的成本管控体系是提高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成本管控水平的前提,但是大多数产业园因成本管理水平有限,没有能力进行成本管控体系的建设,因此可引入BIM 技术到产业园区。具体来说,就是成立产业园成本管控领导小组,由成本管控领导小组制定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对产业园内部职能部门做好权利和责任的分工,运用 BIM 技术从道路工程项目设计开始就进行成本管控,通过对项目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使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信息得到共享和传递,为建设各方提供协同作业的基础,根据数据库的动态变化,不断更新、丰富和充实项目成本管控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比如,产业园住建部门在对道路项目工程追加时,除了根据原有总预算控制法,还可以实时通过 BIM 技术追踪项目施工整体情况,运用公开透明的平台信息,及时比对项目实际,对已经发生的项目建设成本管控问题及时对接处理,解决不了的报产业园成本管控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研究决定解决方案并及时调整尚未发生的成本管控方案。确保项目管控的有效实施。

4.3 采取激励方案降低委托成本

产业园的委托成本是指产业园管委会建设道路工程项目所耗费支出与委托平台公司建设道路工程项目所耗费的支出之间的差额。这部分成本最终进入产业园道路工程项目总成本,因此委托成本控制的好坏也会影响道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具体可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方案来解决委托成本。所谓的“胡萝卜”就是正面鼓励机制建设,直接通过提高平台公司人员升职、加薪以及福利等来促进平台公司高效运转,降低成本。“大棒”就是利用市场竞争机制进行约束,通过充分的竞争对平台公司业绩做出评价、监督和约束,增强公司人员的危机感,使平台公司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成本管控,逐步改变产业园对平台公司的“巨婴供养模式”,进而达到降低委托成本。

4.4 加强产业园职能部门成本控制意识

产业园作为地方经济建设的排头兵,建设资金量大、流动性强,如果不及时统筹协调资金,很容易出现问题。这就需要产业园成本管控部门全面了解市场经济情况,合理支出,将道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放在中心位置,相互配合,防止推诿扯皮,造成工程成本提高。因此产业园应该指派专人专管 , 通过专业人才进行管理 , 才能合理控制好成本。具体来讲:一方面加强成本控制人员的培养 , 做好成本控制方面的宣传培训,并给成本控制人员提供好上升渠道;另一方面引进外部先进的道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办法和高级人才,指导产业园职能部门成本控制,提高对成本控制的认识。

5结 语

竣工决算论文范文5

公路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工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具有范围广、时间跨度长、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这使得公路工程的造价存在一定的风险。论文阐述了公路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内涵,并探讨了公路工程造价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公路工程;全风险;管理;控制

1引言

从造价风险控制的程序上来看,在公路工程中进行造价风险管理,首先,应对公路工程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公路工程造价风险控制的目标,然后,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最佳的风险控制方案,从而对公路工程造价的风险进行处理[1]。从造价风险控制的方案来看,方案的选择是以控制风险为基础,其主要目的就是减少或者避免风险事件。一般来讲,公路工程的风险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前处理,一个是后处理。前处理主要是风险遏制、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后处理是风险容忍、风险应急、风险消除以及风险分担,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风险的控制。

2造价全风险管理控制的方案设计

2.1造价全风险控制的分类划分

公路工程具有范围广、时间跨度长、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因此,对于其造价全风险的划分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标准[2]。正常情况下,在识别阶段,对于风险的划分主要以对造价的影响特点为依据,而在造价风险的度量阶段,则主要是以度量特性为依据。对造价风险进行划分,其主要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风险来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方案。

2.2不同风险的控制设计

根据公路工程风险理论可以知道,公路工程项目造价风险的控制设计及其各种方案的配合是建立在对不同风险产生不同程度的识别上。在此基础上方可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控制管理方案。在公路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根据具体的风险类型,造价风险主要分为传递性风险和阶段性风险。下面就围绕传递性风险和阶段性风险的控制措施进行阐述。

3公路工程阶段性造价风险的控制

3.1正确定位建设标准

由于公路工程具有系统性等方面的特性,因此对于其造价的管理也应是系统性的[3]。这就要求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初期确定一个正确的建设标准。在进行建设标准的定位时,应考虑到其影响因素较多且复杂,因此,这就要求应先对该公路工程项目在路网中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分析,同时,还应确保其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应从整体的角度对公路工程进行定位,在此整体的框架下方可形成阶段性的定位。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了因为建设标准设置过高而影响了工程的正常施工的可能。

3.2加强估算、概算、预算的编制

在对公路工程进行估算、概算以及预算编制之前,应先确定编制依据具有合法性、时效性和适应性。对于工程估算,应对其相应的指标进行合理运用,并根据市场的具体行情确定相关的材料、人工等的价格,对这些价格的控制应具有动态性。在进行概算和预算的编制时,应以正确的工程量清单为依据。此外,还需要应用施工企业的定额,计算出相对比较科学和合理的价格,才能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4]。

3.3加强占地拆迁费用的控制

对于公路工程占地拆迁费用的控制,首先,应根据相关部门所颁布的资料对土地的类别进行正确的划分,如有必要可以请当地的国土局进行配合,在此基础上对征地费用进行计算,从而准确地编制公路征地和用地表。此外,对于工期较紧的公路工程,应与当地的土地管理部门进行配合,从而确保工期的顺利进行。

3.4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公路工程招投标阶段进行造价的控制,首先,应确保合适的招标方式,一般情况下,主要采用的招标方式为邀请招标。这种方式一方面减少了竞争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效率。此外,还需要对公路工程标段的数量进行合理的确定。标段不宜过小,过小不仅会影响各个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性,同时还会对土方的调配效率造成影响。在进行招标时,业主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认真的审核,特别是对于招投标单位基本情况进行合理的评分和排序,要确定一个相对比较合适的单位[5]。确定完单位就要进行合同签订,这里要特别强调主要合同的规范性,并增强对合同的管理意识。

3.5加强竣工决算审查

公路工程造价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竣工决算审查阶段。在这一环节中,应对公路工程的工程量、材料价格、相关费用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的审查。其中决算的审查主要包括图纸、工程变更等是否吻合,是否出现了重复计算等不规范的行为。如果出现设计变更的情况时,要看任务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要看变更的费用是否包含到合同造价中。

4公路工程传递性造价风险的控制

4.1强化设计管理

在公路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等,对于项目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均应进行严格的逐级审批。为了有效控制工程估价和预算,在设计阶段就要重视这个方面的内容,要进行相对科学的论证,并从多个设计方案中优选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设计过程中要积极推行限额设计,从而确保公路工程的造价满足技术性和经济性的要求。此外,在对施工图进行审查和设计变更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工程造价控制,从而减少由于设计变更所引起的经济损失。

4.2控制工程量变更

在每一阶段的工程施工完成之后,不要先急于支付工程款,要对工程量进行充分的计算,核实完毕后方可支付。要从工程变更的计价和计量两个方面进行审核。同时,对于计量结果应采取分级审批和监督的方式,从而确保审查的结果具有客观性[6]。

4.3控制材料涨价风险

在公路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影响总造价的主要内容是工程的施工材料,一般情况下,材料的费用占到了总费用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对于公路工程造价的控制应以材料的性价比控制为主。在对材料风险进行控制时,首先,应加强对材料的价格管理,对于材料的采购应以准确的材料价格为依据;其次,对于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最佳的材料;最后,对于材料的采购应采取招投标竞争机制.

5结语

公路工程投资金额巨大,对其各个阶段采取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本文提出公路工程风险管理上应当采取传递性风险和阶段性风险管理,并概括出可行的风险管理实施策略措施。从工程实施效果来看,采取上述的风险控制管理措施,可以对公路工程造价的风险进行处理,有效消除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作者:刘慧广 单位: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大洋.公路施工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8.

【2】李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3】吕崇志.解决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管理实施的关键问题[J].湖南交通科技,2011(2):62-63.

【4】钟久铭,马爱琴.公路交通工程建设中的造价管理[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3(9):80-81.

竣工决算论文范文6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空前发展,社会各界十分重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必须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工作。本文主要讲述了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意义,目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日趋完善,逐渐的由传统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所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能够有效的控制投资,不仅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根本目标,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就是指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对建筑项目建设的总成本以及工程承发包价格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从微观来讲,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就是指业主和参加建设项目方必须要对建设项目的成本进行负责,做好价格管理和控制工作。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基本建设资金的作用,并且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从而能够从最大程度上避免资金浪费以及资金损失,从根本上提高投资的效益。另外,工程造价管理还能够影响到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并且为其提供可靠、客观的信息和数据,加强我国经济宏观调控和管理。通过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能够更好的保护投资者以及生产者的合法利益,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政策性影响较多。

我国经济体制逐渐的进行改革,在初期阶段,为了能够更好的建立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我国政府政策性调整会对建筑工程的投资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财税体制以及税率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而造成价格出现了一定的变动,甚至超出市场决定价格情况下的正常变动范围,最终超出了工程造价增长预留费中估计的增长幅度。

2.市场供求关系失衡。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我国社会对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进而导致我国建筑行业的供求关系失衡,最终造成我国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诸多不良现象,比如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能够获得建行组项目,往往会盲目的接受各种招标条件,如压价承包、垫资施工以及压缩工期等不合理的要求,面对这些不规范的市场交易,施工企业一味的追求眼前利益而盲目的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严重的影响到正常的工程造价管理,并且由于目前的政策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助长了建筑行业竞争中的不规范行为。

3.片面强调计价依据的市场化。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导致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往往只重视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不能将其贯彻到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从而导致建筑项目在设计阶段缺乏可靠的依据,造成我国建筑项目投资三超现象的出现。另外,由于在认识上就存在着错误的思想,导致计价依据的改革往往归结到所谓的企业自主定价和市场形成价格方面,并没有从整个建筑项目的角度分析。

4.设计文件原因。

设计阶段主要就是指工程建设方案以及标准的阶段,是工程造价的形成阶段,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非常重要,甚至超过了75%以上。虽然对工程造价存在着比较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工程中还没有形成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工程造价体系,没有得到建筑行业的重视。

三、建设企业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主要措施

1.重视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的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主要就是指根据项目建议书进行投资分析。可行性主要就是研究建筑项目的建设技术、经济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并且为项目提供可靠的数据。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必须要重视其可行性,随着建设规模以及标准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导致超投资的现象比较常见,从而会直接影响到建设单位的投资效益。所以,建设单位必须要重视投资估算工作,充分的做好经济评价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其准确性,并且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进行科学、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全面分析,必须要结合技术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进行分析。另外,必须要重视建设过程中利率、汇率等动态因素,避免投资存在着缺口,杜绝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制定科学、合理的责权和奖罚措施,从根本上保障工程投资估算的质量,能够起到控制建设项目总造价的作用。

2.重视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控制项目投资的主要环节就是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后的主要环节就是设计阶段。所以,建设单位必须要严格的要求设计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投资估算,必须要进行多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设计人员不仅需要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还必须要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负责。积极的实施限额设计,将可行性的投资限额作为设计投资中的最高限额。在进行工程项目设计的时候可以进行招投标来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另外,建设单位必须要做好设计概算文件编制的监督工作,从而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其准确性和合理性,最终实现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目的。

3.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十分的重要,其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投资效益。设计阶段是保障投资效益的基础条件,在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工作的主要部分依然是需要在施工阶段实施,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做好施工合同的订立以及施工队伍选择。

4.严密订立施工合同。

在订立施工合同的时候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订立,其主要内容包括了招投标书中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必须要结合建筑市场行情的变化以及相关规定和标准,尤其是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等影响工程造价的现象做好事先的约定,并且以法律的形势确定下来,保障双方能够根据约定履行自身的责任。其中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就是合同价款调整的条件以及方式两大部分,尤其是其调整方式,相应的条款约定必须要十分的严谨、细致,明确到每个施工环节。

5.加强竣工决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竣工决算阶段主要就是指合理准确的计定工程决算造价,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到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之一。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竣工图、投标报价以及设计变更等诸多方面进行竣工决算,如果其内存在风险费等综合费用,并且没有按照合同条款的违约应该进行核减。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日趋完善,从根本上提高了我国工程预决算的专业程度,工程预决算本身就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预算人员必须要熟练的掌握施工技术和相应的规则,严谨的做好工程造价工作,并且及时的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尤其是隐蔽工程的施工情况,能够掌握工程动态,才能够从根本上避免出现高估冒算的现象发生。

6.大力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

必须要重视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人才的培养,人才才是保障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水平、质量的根本因素。工程造价工程师是造价管理的中流砥柱,必须要不断的提高优秀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对其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的严密考核,最终对其进行认证,从根本上保障我国工程造价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单位越来越重视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建设单位的投资效益,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王世康 单位:八冶建设集团宁夏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蒋人青.浅析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1:58.

[2]曹景.探究加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2,17:225.

[3]艾刚.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J].山西建筑,2010,16:237-238.

[4]徐秀平.对搞好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9,(09).

[5]李大春.浅议工程造价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23)

第二篇: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加强

摘要: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也在不断发展。在建筑企业中,如何使工程项目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利润,是最重要的问题。工程造价对其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建筑施工企业。因此,本文对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造价管理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对工程建设项目具有重大影响,既关系到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影响了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建筑企业要加强对各个环节的工程造价管理,在工程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以及管理体系的构建都是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措施。因此,为了达到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的双赢,施工企业需要在这些环节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施工企业在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的设计阶段,是建筑实施的初级阶段,设计的标准以及要求对工程的整体规划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应该在此阶段就应该进行,而且需要进行全面的统筹,设计出优化的建设方案。只有在工程设计阶段,控制好工程造价,才能够为建设阶段设定好目标,使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支出不超出预算。

1.采用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工程造价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分解投资和工程量。在限额设计中,应该将投资额以及工程量进行分解,从各专业到各部分工程,通过不断的分解使资源获得最优化。例如一个建筑的工程造价是1278.54万元,由于招标文件明确提到建筑成品需要质量与美观都要达到标准,并且遵循节约的原则,因此采用额定设计,将投标的目标成本控制在1200万元之内。这样就能够省出一部分钱作为后期工程中的储备资金。

2.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

合同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进行合作的书面保证书,规定了双方应该履行的责任及任务。因此,双方在签订中,应该保证内容的合法性,使双方在法律的保护下达成双方满意的协议。在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合约的内容,不能够随意变更条款,影响合作。合同是双方合作的基础,所以要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

3.建设人才队伍。

高素质的工程造价师不仅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仅能够使企业获得利润,也能带动企业的长远发展。传统的工程造价人员由于年龄和知识的限制,使工作只局限于识图、套定额、算总价,整体的专业素质较低,不能够满足当今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引进新型人才或者进行造价人员的职业培训,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施工企业在建设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1.采用工程量清单的招标方式。

工程量的计算会受到图纸难度以及编制人员水平的影响,因此很多的造价咨询机构不断涌现。在工程实施中,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严格把控,因此在招标时就应该标明业主需要进行工程量的复核。应该提出设计没有改变,工程造价给予调整的要求,这样既避免了工程量计算出现严重的偏差也能够减少协议中要求的造价索赔,从而节省了工程的预算。

2.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支出。

施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突发情况,因此应该有效的控制各项费用支出,避免超出预算。首先是材料费用,掌握建筑材料的市场信息,进行多家的比对,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厂家作为供应商。例如在选购时,原标书报价100万,而材料厂家实际报价180到200万元间,施工企业对几家材料厂家进行综合比对后,最终选择定价140万元的材料厂家作为供应商,这就节省了40万元的材料购置费。其次是机械费,机械的过度使用会造成一些破损问题出现,既耽误施工的进程又需要支出额外的修理费用。因此,应该合理的使用机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最后是非生产性费用,这包括了工程建设中方方面面的服务,这就需要高级的管理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的聘用,可以提供给建设中所需要的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必要项目的支出。

3.重视施工的合同签证。

施工签证是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可忽略的细节,它能够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其原因在于地质的复杂性,虽然在设计时会进行地质勘探,但是在进行施工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地质与勘探不符的现象,这就需要修改之前的设计方案,停止工程的实施。因此,应该即使的办理签证,在协议中标明工程实施需要符合所在地的相关规定,如果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需要通过投保进行风险转移,从而保护企业的效益。

三、施工企业在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资料的搜集以及整理是工程项目竣工阶段的重要内容,影响了后期的资金结。竣工材料包括竣工图、签证以及材料单价。如果工程项目的实施符合原设计,竣工图就直接在原施工图纸上进行细微的改变就好,并标出;如果工程项目的实施与原设计有很大的出入,并且是获得原设计单位允许下,则需要准业人员重新绘制竣工图,并且需要相关负责人的签字。签证决定了工程项目所需要达到的标准以及资金结算的要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隐蔽签证,在竣工时需要对工程量进行核对,其难度相当大,因此必须要绘制好隐蔽图。在此之间,相关人员需要进行验收和签字,例如设计师、监理以及建设单位等。

四、结语

工程造价的管理体系关系了整个工程建设的良好运作,使企业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聘请高素质的工程造价师以及设计人员对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使建筑工程获得质量与经济双赢。因此,在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应该进行造价的合理控制,使工程项目的每个阶段都能进行有效的造价管理。

作者:贾虹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参考文献:

[1]柴金花.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No.33710:29-30.

[2]傅爱珍.对建筑施工企业中工程造价管理的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No.8005:253-254.

[3]王新坡,马淑青.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有效进行工程造价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No.36908:64-65.

[4]姜远友.简析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J].江西建材,2015,No.17118:233-234

第三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合同管理应用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素质大幅度地提高,大量的社会资源像雨后春笋一样涌入建筑工程领域,致使我国对建筑工程的需求量大幅度的增加,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在目前的现状之下,本文根据现实情况,通过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合同管理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合同的控制、工程总造价的控制对开发建筑项目的影响,对以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项目的转型及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研究,用以保证我国建筑工程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合同管理;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应用

工程造价,其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讲。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它是指建设项目从开始筹建一直到竣工验收并开始投入使用期间,建筑单位所花费的所有费用;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它是指该工程在施工阶段,工程的发包、投标报价,以及建筑单位为了完成工程建设而花费的所有开销。言简意赅地讲,工程造价控制就是将该工程的所有花费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要控制好整个工程的总造价,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控制,比如合理设置建设目标、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成本等。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建设合同管理可以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基于此,本文围绕着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为主题进行探讨,目的是为以后的建设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合同管理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建设目标,保障建设活动顺利地进行,必须签署重要的法律文件,即建设项目的合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也日趋复杂,由于建设工程具有投资巨大、施工周期较长、涉及方面较广的特点,更应该重视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重要性,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在施工合同签订之前,可以明确管理的权责。这一阶段指的是招投标阶段,是控制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建设投资的主要依据。各项内容都会全面、科学、合理的确定,明确了各方职责,报价各单位也能切合实际地进行报价,获取更高利益。第二、在合同履行的工程中,避免了违约现象的发生。这一阶段是合同履行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至关重要,合同一旦签订,代表着双方必须按照合同来履行各自的权责,出现违约是要追究法律责任的。通常情况下,导致工程造价发生变化的情况有:施工周期、施工质量工程款的支付和施工变更等。第三,在建设项目竣工阶段,合同的管理也十非常重要的,可以完善整个建设工程。在该阶段必须对各项施工资料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建立完整的审查档案,一旦发现问题需进行重新核算,不得马虎,然后再对整个工程进行工料分析,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合同管理的现状

现阶段,在合同管理方面,笔者认为存在以下的不足。第一,各单位在合同方面的法律意识较为浅薄,在签订了不合理的合同之后,会使后期工程造价达不到科学的控制,双方权责不全面,失去一定的法律保护。甚至有的达成口头协议,这样根本得不到法律保护,也有的当事人会根据现实情况获得不正当的利益,而产生经济纠纷。第二,普遍对合同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够。合同是保障双方利益的保证,如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经济纠纷和经济损失。现阶段的建筑工程合同,大多数都不是很完善,认识不够,往往草草签订了事,导致后期会产生不必要的纠纷。第三,在合同管理上,管理机制不完善。这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不完善,导致双方权责比较模糊。第四,合同管理方面专业管理人员的匮乏,因为合同的规范化、合理化都需要专业人员来评估,但当事人对这方面的认识不足,导致合同不是很完善,这对工程总造价的控制也是相当不利的。

三、合同管理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

1.合同签订阶段的应用。

在合同签订前,必须进行合同研究,即对该合同仔细地研读,领会合同规定的各项条款,以此来杜绝因合同条款不明而产生纠纷,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例如合同中未规定拖延工期的处罚力度与措施,因各种客观的原因导致工期一拖再拖,直到工程结束之后因罚款数额较大,超出施工单位成本;在材料单价上面没有明确具体执行的文件和价格执行的基准日期,但在施工过程中,材料波动较大,会使工程造价受到影响,在结算时会带来比较大的麻烦,出现纠纷。所以,任何单位在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下,在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下,在签订合同之前均需要对工程进行深入的了解及把握,将施工的各阶段牢记于心,在此基础上认真审阅合同的各条款内容,力求做到权责分明、条款清晰、用词准确、表达严谨,面面俱到,保证合同的公平、公正性,这样能更好地保证合同履行和管理。

2.工程变更管理上的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伴随着工程内容的变更,工程的总造价也随着变更,工期也会随着改变,甚至对方会进行索赔,因此一般情况下,发包方是不会提出变更的。假如工程出现变更,工程师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检验变更的合理性,并依据变更能容,变更合同价款。这部分工程如合同中有适用于该项目的单价,则按照合同进行变更;若合同中有类似的价款,可以参照这部分价款来进行变更;假如合同中没有类似的合同价款或者相同的合同价款,那么,承包人需要进行报价,经专业工程师审核之后方可执行,如果承包人未按照图纸进行施工,造成的工程变更由承办人承担,且施工总价款不得进行改变。

3.索赔处理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招标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承办单位以低价中标,然后在施工过程中以高价的方式进行索赔,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然而在施工过程中,设计的变更、现场实际情况而发生的签证、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措施及其价格是索赔的主要索取点,是索赔关注的较多内容。目前,在工程量清单计价这种合同结构之下,具体单项工程的综合单价是不会因施工的难易成度、施工技术措施的不同等变化而进行调整的,这样就减少了承包人以此来进行索赔的机会。在发包人给出的清单与实际工程量差异比较大的情况下,会导致承包人进行索赔的机会增加,主要有:第一,承包人会通过工程量的差异来进行不平衡报价,获取超额利润,还可以提出相关索赔;第二,工程量的增加会增加施工的难度,导致承包人提出索赔。第三,在投标阶段,承包人采用了不平衡的报价,在发生变更之后,会根据设计变更而引起工程量变化,差异较大时,发包人和承包人不得不进行重新确定该工程的综合单价,极容易升级为索赔事件。我国现阶段采用的是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其最主要是确定合同的总价款,确定计算工程变更价款、竣工结算和提出索赔的依据,保证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全面性、规范化既,这有利于工程总造价的管理,也利于发包人和承包人对整个工程总造价的控制。

四、结语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是重中之重,它不仅决定着各责任方的直接经济利益,还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总造价控制,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施工过程中合同管理的把控力度,将该部分风险保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随着我国各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相关部门和人员不断地重视合同的管理,我相信建筑合同的管理水平会进一步提升,以此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科学、合理、健康地发展。

作者:任鹏 单位:山东海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姚玉坤.探析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工程合同管理的关系[J].低碳世界,2014,21:231-232.

[2]马然.合同管理规范化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J].商,2015,47:14.

[3]孔鹏.小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及工程造价控制[A].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5年建筑科技与经济学术论文集[C].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5:2.

第四篇: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程造价管理

摘要

基于历史保护建筑的特殊性,其修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修缮工程的造价管理又是项目管理中重要的部分。梳理了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方法,阐述了5个阶段动态控制的要点。以上海优秀历史建筑某仓库修缮保护为例,介绍了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措施和效果。

关键词

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程;造价管理

上海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开埠以来,城市和建筑总体上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截至2015年末,上海市政府已公布总计5批1051处共计2564幢优秀历史建筑,并将其纳入保护范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程以保护为首要目的,在维持历史建筑现状的基础上,恢复其历史原状,并根据新功能而进行的修缮改造。历史保护建筑修缮是专业化的技术和工程,其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修缮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体现在对修缮工程可研、决策、设计、施工、监督、审计等环节上,其造价管理具有特殊性。

1上海近代历史建筑的发展

2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程的特点

(1)修旧如旧原则。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程属于文物保护活动,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始状态的原则。如在修缮过程中,砖墙面复原应尽可能采用原有砖块,尤其要沿用有历史文字、图案的砖。新材料一般只是在补强加固中有限制地使用。

(2)修缮过程复杂。应用原工艺、做法进行修缮;工程中耗用材料多、消耗人工多、施工场地空间普遍狭小、可使用的施工机械少、施工周期长、占用资金大。

(3)造价管理困难。因历史保护建筑修缮技术性强、工序复杂,施工时出现不可预见因素概率大,故对照上海市编制的《房修工程预算定额》、《园林工程预算定额》,即使是相同子目,却因性质不同,每平方米所需砖块数与材料费也与定额所列数据不同。更何况绝大部分子目均没有相匹配的定额,只能间接地参考现行定额作些推算,因此计价依据不准确。

3修缮工程的全过程造价管理

3.1投资决策阶段

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程在外观修缮和结构加固时,对建筑功能也常作更新。建设单位事先一定要有完善的需求方案,尽可能避免出现“三边”现象,即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导致定位不准、造价失控。本阶段将立项论证作为工作重点,对多方案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进行全面比较,择优选定修缮方案。

3.2设计阶段

在历史保护建筑修缮的设计阶段,要按因地制宜原则进行。由于修缮工程的隐蔽结构、构件的修复方案在设计阶段通常无法预判和考虑详尽,具有不可预见性,故要把设计和施工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单位在施工期间必须安排技术人员进行设计跟踪,杜绝因设计文件描述模糊而造成施工单位随意变更,引发质量问题和工程造价失控现象。

3.3招投标阶段

采用清单计价方式时,相当部分子目在国标计价规范中并无类似或相近的子目,修缮工程常常难以达到施工图要求,而需专业人员在施工期间加以弥补。建议招标人针对上述问题,聘请文物保护、工程经济、合同管理等方面专家进行细致论证,有助于编制出能有效指导投标报价的针对性工程量清单。此外,清单编制人员必须进行现场踏勘,掌握历史保护建筑的真实现状,对可能发生的子目做出预估,尽量把清单编制齐全,避免施工方因清单漏项而重新组价。着重考虑的4个方面的问题:

(1)拆除工程明确。招标人应组织所有投标人一同进行现场踏勘,明确历史保护建筑需要拆除的部分,减少投标人在做标书时错算、漏算。

(2)配合设计要求。招标人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施工方应积极配合设计方对图纸的修改与补充,降低索赔发生的几率。

(3)新增项目单价确定。招标人宜在招标文件中事先约定:对施工中遇到清单以外的项目单价应使用当地政府建设主管部门颁布的计价。

(4)措施费的约束。基于对历史建筑的安全考量,施工措施费普遍很高。招标人应对该项费用进行事前约定,施工措施方案一定要符合规范规定或取得专家认定,否则建设单位有权收回部分费用。

3.4施工阶段

建设单位要严审现场签证程序和手续,尤其是控制好增加费用的现场签证单,认真分析查明原因,重点关注对变更洽商的管理,对不合理的签证有权拒签。建设单位要重视现场实测情况的记录及计量。对难以根据图纸计算出工程量的子目,如旧构件的二次利用、生锈构件的打磨翻新、裂缝的修复、花饰的修补等,应安排管理、监理、施工人员一起在现场进行实测与记录。

3.5竣工结算阶段

由于历史保护建筑修缮的多数子目很难进行准确的套价,故施工过程中签证变更较多,其竣工结算会比一般工程复杂。为避免结算中出现未按合同约定计取费用、项目单价虚高、清单错套高套、工程量多计、材料价格高报等情况,应在此阶段严格以现行的国标计价规范为依据进行结算审核,结合竣工图纸、招投标资料、施工合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材料对工程量计算的正确性、清单套用的准确性、材料价格的合理性、费用计取的正确性等进行详细审核。对于某些特殊构件的单价,需多方位调查市场情况,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及网上查询,收集材料信息,以判断材料价格的合理性。

4某仓库修缮项目造价管理案例

4.1概况

本项目位于上海市闸北区,原建筑为仓库用途,建于1931年,由通和洋行设计,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该项目于1985年被授予“抗日战争纪念地”称号。项目占地面积4558m2,总建筑面积32931m2。该项目建成于上海近代历史建筑发展的第三阶段,无论是功能布局、材料结构还是建筑形式均采用了新技术和新工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大楼始建时为5层,历经改造,现为7层。本次修缮拟将7楼拆除,6楼退跨改建,5楼以下按历史原貌进行恢复性修缮。

4.2造价管理目标

现场情况复杂。由于年代久远,工程造价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事件发生概率大,因此应采用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方法,对修缮工程成本进行动态管控。

4.3造价管理措施

(1)拆除工程。有些零星的拆除工作,在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较大,也不具备有施工图纸说明的条件,计量较困难。例如本项目底层门面装修的拆除。可将这些零星的拆除工程划清界面后纳入闭口包干的范围,而7楼主体结构的拆除应列入分部分项工程量中。

(2)方案比选。由于原建筑柱梁需要加固,且很多部位需结构打开后才能决定是否加固,所以受现场实际情况的影响较大,只能边设计边施工。例如,在确定加固柱的数量时,施工单位原先提出采用扩大柱截面灌浆料方式,加固逾200个柱,后经现场踏勘,造价人员及时制止了这个做法,请设计院研究提供了加固方案后,通过多方案的性价比选与分析,造价人员向业主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最终采用了碳纤维的加固方式,加固了134个柱。

(3)现场查勘。整个造价管理过程中,将现场查勘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每次都留下相关影像资料,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签证和建设经济与管理索赔,避免工程隐蔽后出现扯皮现象。

(4)材料核价。由于招标时间较紧,很多设计详图未来得及出具,如整个西中庭装饰材料几乎都需核价,为此造价咨询单位督促施工单位按照项目开展的进度,提前2周上报价格,再通过多个专业询价网站进行询价和市场调查,对价格反复比选,将材料价格控制在市场合理范围。

(5)非标采购。由于历史保护建筑,需要一些非标的、不常见的材料,如西中庭处的进口装饰造型板。这些材料的来源渠道狭窄,供应商缺乏竞争,核价时价格很难谈下来。造价咨询单位请设计院提供了多个方案供业主比较,最终选择了相对合适的材料。

4.4造价管理效果

项目实施前,由设计院根据初步修缮方案进行了设计概算,再经专业咨询单位细化,报建设单位批准后,作为本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通过采用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方法,经过1年多的设计、施工和竣工结算,将该项目的总造价控制在目标成本内,得到了参建各方的认可。

5结语

近代优秀历史建筑承载着上海光荣厚重的使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程与其他工程区别很大,其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对造价管理产生了较大的难度,在实施中要树立全过程、多角度、各环节的造价控制理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期取得良好的造价管控效果。

作者:童喆健 单位:上海东方投资监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龚春荣.上海历史建筑保护与管理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第五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问题及策略

摘要

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问题以及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解决目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问题并提高企业效益。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问题;策略

企业中存在着决算超预算、预算超过概算、概算超过估算等三项重大问题是在建设单位中常遇到的,这些问题限制了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管理,进行合理有效地控制造价。

一、建筑工程造价在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

1、项目投资缺少严谨性。

对于每一个项目,是否可以高效完成都取决于建筑单位投资的决策,采用有效的决策是一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对于建筑工程造价在管理方面,由于相关企业的策略未考虑到现场实际施工的操作,往往忽视了现场发生的意外情况和发生的紧急事情等引起的额外成本,投资策略的不严谨将会使一个项目无法完成,所以对于后期的工程项目,如果只是按照计划的策略来操控,那么最后工程将出现各种问题甚至会引起很多社会问题。

2、建筑单位人力资源安排不当。

企业内部没有合理安排好人力资源将会导致其在工程造价的控制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会使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高效性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作为一个管理者更应该严格地要求自我,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方案很有必要。因此严格做到合理调配人员,让每个员工确实履行好属于自己的职责,每个工作岗位都要设立好相关的管理人员,才能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策略

1、加强工程建设整个过程中的造价管理。

企业要通过对工程经济中各个指标的估测,才能够确定适当的设计概算和工程投资估算指标[1]。通过加强投资估算的管理和推行限额设计,选择科学的工程静态投资,准确地预测动态投资,实现建筑项目在决策中有足够的资金。企业应当加强设计阶段造价的控制工作,在项目建设中和最终的竣工进行验收,都要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检查和对比,一旦发现问题,需要经过原项目批准机关的认可,才可以追加投资、改变设计、提高标准等,如若擅自更改有关部门的规定将会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2、重视人员的岗位设计。

为了能够节约成本,应该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利用发挥到最大化,财务人员应当在工程实施之前做好相应的市场调查和分析,然后在与实地工人签订协议,当双方达成协议时,再报给企业高层请求决定,可以有效地避免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企业应当对高技术人员安排合适的岗位设计,让员工能够发挥所长,为企业做出最大的贡献。为了能够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制定科学的岗位设计。

3、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行的重要部分,为了能够保证员工利益和企业的发展,企业需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赏罚要明确,让员工的工作都有相应的制约,进而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明确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尤其是奖惩制度,可以让员工积极地投入工作中。

4、加强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

目前,建设单位把工程量清单和控制价编审与编制招标造价文件是同时进行的,但是会导致工程量清单和控制价编很容易就脱离了招标条例和施工合同的内容。建设单位常常出现因为施工图纸设计不够科学或者施工图纸无法在施工招标前进行会审等因素,在进行控制价编和工程量清单时,对施工图纸不明白的地方,就会采用“暂定、暂按、暂估”的方式[2],这给后期工程造价管理就会造成很多问题。因此在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应该确保招标文件的工程量清单以及工作内容概述清楚,同时还要准确地审查工程清单的内容与招标文的一致性。

三、结语

工程造价控制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是保证建筑单位利益的基本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造价中材料、设备、工艺都在相应地不断变化,在编制工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定额换算,然而在工程造价中,编制却是静态的,导致很多的信息都是比较落后的,客观上就不能反映出工程造价控制中的真实情况;因此建筑单位为了能够增加效益,就需要从工程造价控制中各个环节着手,制定合理的规划,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作者:阮孝睿 单位:云南畅远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廖章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门窗,2016,05(07):82-83.

[2]孟建强,刘源.浅谈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门窗,2015,03(05):45-46.

第六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建筑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社会经济水平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建筑工程项目也逐渐增多,为保证工程质量,提升工程经济效益,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也成为了当前建筑领域工作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

前言

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而工程造价管理是保证工程资金合理配置的重要工作,能够有效避免工程造价超出预算、产生不必要开支等情况。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亟待解决,相关单位应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研究,针对其现有问题提出有效对策,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尽可能的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对建筑工程中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管理工作。当前,造价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建筑工程管理中无法忽视的问题。随着建筑材料、人力资源费用的不断提升,工程造价也在不断提高,超于预算的情况频频发生,工程投资效益的获得愈发困难,必须通过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对建筑工程成本等进行控制,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工程经济、社会效益。

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存问题

2.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落后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并未实现充分完善,知识相关制度难以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再加上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所涉及的政府部门众多,其体制的不完善也使这些部门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仍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1]。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往往会因为政府的过多干预而影响造价管理工作的真实性,严重影响了造价控制效果。最后,我国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方面,并未制定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违法行为惩处力度不足,也使一些不正当竞争现象频频发生。

2.2缺乏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意识

近年来,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全过程管理意识普遍缺乏,往往更为偏重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而忽视了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前期设计工作对工程投资的影响重大。设计阶段对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可以达到75%,而在施工阶段到竣工阶段,通过造价管理节约工程投资的效果仅能达到5~10%。由此可见,对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将会难以充分保证项目的可行性,无法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论证,极易引发施工中费用超出预算的情况,造成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因而,还需要工作人员增强全过程管理意识,重视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

2.3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脱节

建筑工程包含着工程设计、工程施工、验收等多个阶段,其间各个项目的造价管理都十分重要。而在当前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各个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无论是设计概算,还是投资估算,各项目管理人员都未能进行良好沟通,造价管理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相互独立,无法交流个人想法,造价管理工作往往凭借以往经验完成,难以与实际相符,导致工程造价管理效果不佳。例如在设计阶段,由于设计人员与造价管理人员缺乏沟通,未能通过造价指标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规范,导致方案与实际需求不符,投资偏高。

2.4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水平不足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部分工作人员的管理手段较为落后,依旧以定额为依据,采取传统的造价管理方法。同时,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运用还不成熟[2]。造价管理人员难以实现信息系统的充分运用,导致其且对市场中材料等信息的获取不及时,无法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很多所获取的信息也未能得到及时处理,数据信息化模式等项目的量化程度不足,一些项目因相关信息未能及时统计分析,而出现了信息资源大量浪费的情况,导致工程造价管理缺乏准确的数据支撑。另外,一些造价管理人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不足,信息素养难以满足当前信息化要求,专业信息技术人员缺乏,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培训机会较少,也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无法发挥自身价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造价管理效率、效果的提升,并阻碍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优化对策

3.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要想增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效果,我国应尽快对其管理体制进行建立健全。①相关部门应尽快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精简造价管理部门,优化管理方式,以便提升造价管理效率和效果。②政府部门应针对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避免过度或是过少的干预,从而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预算、决算等工作的进一步规范。③应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方面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大对违法行为的程度力度,以维护造价市场秩序,避免弄虚作假行为,充分保障企业经济效益。

3.2增强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意识

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不仅能够实现施工中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施工效率的大大提升,同时也能够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尽快增强自身全过程管理意识,以保证造价管理工作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应得到造价管理人员的尤为重视。造价管理人员应在设计阶段便对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通过对以往相同建筑案例的分析,再加上与设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对工程预算进行合理计算。同时,对工程量进行科学预算,避免出现遗漏及不合理现象。并编制科学合理的合同文本,以免工程造价受到政策、环境因素所引发的价格变动影响[3]。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论证,一旦发现超支情况,应采用限额设计的方法进行调整,以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工程造价的合理性。最终实现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工程造价的一体化管理,以达到投资合理分配、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管理目标。

3.3实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

为保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与实际情况不发生脱节现象,管理人员应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严格监督,实时掌控工程各个项目的进度及质量情况,实现对工程的全面控制。同时,及时发现工程中影响造价的因素,例如材料市场价格变动、设计变更等,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对这些突发事件的原因以及对工程造价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动态控制,始终保证工程造价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要求造价管理人员积极与不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共同制定造价控制方案,保证造价管理与实际情况相符,以增强造价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

3.4推进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进程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以及更加及时的市场价格资料,造价管理人员应尽快实现对这一系统的完善和运用。①技术人员应根据当前工程造价管理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②造价管理人员应树立信息化意识,主动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造价管理工作。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造价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提升其信息化水平,以满足当前信息化发展要求。从而推进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实现管理效率及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4结论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当前建筑工程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管理人员应针对当前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尽快实现其体制等方面的优化,实现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最大程度的维护建筑工程经济、社会效益。

作者:李丽芳 单位:宿州市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

参考文献

[1]周乐.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城市建筑,2013,8(8):151~173.

[2]国帅.新时期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建材,2016,4(4):254~255.

[3]赵婧,周密,任轶蕾,刘京红,赵晶,刘兴旺.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企业导报,2015,7(14):28~29.

第七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优化

摘要:

本文首先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与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接下来探索如今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在法律法规、从业人员素质、与行业资讯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设性的对策。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对策

在商品经济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逐渐深刻。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日臻完善的。然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在时代进步的背景下,逐渐显露出了各种弊端。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

工程造价是建设工程造价的简称,指的是建设成本在建设项目中的体现,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花费资金的总和,如安装环节、施工环节和设备的应用等。其中,在施工和安装环节,施工单位需要得到建设单位支付的资金,这一资金的综合就是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费用;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建设单位需要针对施工需求购置相关工具,因而而产生的费用就是设备费用;同时,工程施工中,还涉及到一些其他的费用,这就是工程建设其它相关费用。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对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应用,如人力、物力等,从而为企业实现最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工程造价中,控制造价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工程施工中设计到的安装、基建和设备等费用,必须进行科学的分配,因此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供求、价值以及一切支配工程造价运动的客观规律;(2)对工程造价构成进行合理确定,将科学的预算、合同价、编制估算等内容融入到设计、建设等多个环节当中,应用设计和建设需求对编制估算和预算等进行科学的指导;(3)项目施工中,有效结合经济和技术因素,从而科学控制工程造价,保证项目实际投资能够保持在批准的造价限额内,从而确保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如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等,在资源的优化配置基础上,为最大投资效益的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1)确保人力、物力、财力与自然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有效缓解建筑工程投资中由于供需而产生的矛盾;(2)合理加快建筑工程建设施工速度,确保基建工程建设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增强建筑投资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3)通过有效管理、控制工程造价,合理规划建筑建设的总规模,起到有效遏制工程项目重复与盲目建设的行为;(4)一定程度上的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并确保建设项目质量,从而有效减少施工后期使用维护经费;(5)有效促进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成本、经济核算与其他经济技术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增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效能。

3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工程造价管理缺乏灵活性

一直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受到计划经济定额管理的影响,除了国家相关部门会制定一定的定额外,很多的省级行政单位也往往会设定一定的定额。然而,在实际的建筑市场中,工程价格实际上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波动的。其次,在工程定价这一过程中,参考的计价资料也一般是以大城市的价格水平为标准,其他地区的价格资料往往较难反映到建筑定价过程中,换句话说,这种定额无法较为真实地反映建筑工程市场的地域差异。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也在逐渐加强。然而,我们看到,如今采用的这种凸显“计划性”建筑工程造价方式,并不利于建筑市场的良性竞争与发展。

3.2工程招标管理缺乏科学性

工程价格指的是建筑工程单位产品的基本直接费用,其重要组成部分有合同价款、追加合同价款和其他款项。首先,合同价款是指,在对全部工程内容进行完成的过程中,以合同条款为基础,因而而产生的价款。如果相关工程会对招投标进行利用,那么当地的招投标监管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应当科学定价招投标的方式。因此,建筑工程在结算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标底价,这是在编制设计图纸、招投标文件以及概预算定额等的基础上形成的。现阶段,招投标是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啊哟形式,然而招投标制度还不完善,对按规定应当的某些工程不实行招标,这一制度较为明显地体现出现有的建筑工程招标管理缺乏科学性。

3.3造价工程管理相关体系尚不完善

造价工程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缺乏健全有效的行业法律法规。至今为止,我国在工程造价领域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期规范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然而由于工程造价市场发展的迅速,已出台的条款已不能满足行业现实发展的需求。这些略显陈旧的相关条文不仅不能在规范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发展上起作用,甚至会阻碍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其二,法律法规的实施与监管不到位。在建筑工程的监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行政管理“九龙治水”这一多头管理的现象,职权不清、权责不明。

3.4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若想要做好工程造价管理,造价师这一职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西方国家,工程造价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它更是一项艺术活。然而,就目前我国造价师队伍综合素质的发展形势来看,确实不容乐观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我国现有的造假是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在管理机构遇到工程预算、编制与审核的问题时大都依靠工程定额来进行,这一过于简单、陈旧的方式,自然无法满足当今市场经济下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新要求,从而导致无法很好地展开后续施工工作的监管。其次,部分造价师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无法抵抗不法利益的诱惑,严重影响建筑工程质量。

4有效优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分析

4.1提供与完善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服务

以往的政府管理方式使得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计划性”太强,缺乏对整个造价过程的动态性、整体性分析,长此以往,我国的造价工程必将失去发展主动性。要想深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使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就必须转以往的政府管理方式为行业管理。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充分发挥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辅助行业内人员转变工程造价管理的固化发展理念,让他们自主投入到现代化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大潮中。

4.2提高造价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如今的建筑造价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市场上对其的要求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当一部分的从业者对于经济法律、建筑工程合同和招投标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储备极其缺乏。然而,造价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建筑工程行业的规范又是极其重要的,因此,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4.3加强法制化管理与监督

竣工决算论文范文7

DB(Design-Build)模式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建筑电气作为建筑设备的一部分,不仅为建筑物提供基本的附属功能,也为空调,给排水,消防,燃气采暖,生产设备等设备提供能源与联动。论文结合在韩日总包公司的工作经验及“营改增”政策的影响,就建筑电气在DB模式整个项目周期内,尤其是投标报价、设计及预决算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建筑电气;DB模式;营改增

1投标报价

投标报价也可称作概算报价,DB模式投标报价通常会有基本的配电方案及系统图,成熟的项目会有设备表,在没有详细施工图的情况下,报价仍有以下风险。1)仔细研究招标文件。尤其应仔细研究厂家一览表、合同条件、技术规范、工程量清单、标书图纸、业主的要求、用电负荷等级、铜价趋势等文件,并明确矛盾的内容或者与工程量不一致时,以哪些文件为准。2)明确电气设备品牌。变压器、断路器、UPS等设备价格因品牌相差很多,也会直接影响调试与运行成本。如常用1800kW发电机,德国进口奔驰机组价格为540万元,而国产的三菱机组为400万元。3)完整实现功能是报价的基本出发点。DB模式类似交钥匙工程,也就是说DB承包单位要交给业主一个功能完整的项目,所以投标报价的金额要能完成目标功能。如监控系统除了包括监控设备及其配线外,还要考虑室外过路预埋配管、中间交换机的预留电源等。4)工程区分明确。用电申请、引入高压电缆、市政绿化修复、防雷评估等过程都容易发生费用争议,这些都要在报价之初明确并写入报价条件书内。5)税制改革影响。2016年5月1日,全国实行“营改增”政策,建筑行业的税率为11%,而设备的税率为17%。对于业主而言,自行采购金额越大,能够抵扣自身成本的金额也就越多。所以要明确这类甲供设备。6)专业间配合。电气专业与暖通、给排水、建筑、生产试验等设备之间有很多联系,如室外消防用水量,排烟风机、水泵、卷帘门的配电,防火阀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室内外管沟管架,建筑预留孔洞,设备预留搬入口,生产设备配电,局部排气等专业之间的联系。7)规范更新与审图风险。一般规范每隔5~10年更新,有的项目恰好在2个规范交替的时段内。如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于14年8月公布,2015年5月实施,审图公司会要求在2015年5月之前送审的图纸按照老规范GB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审核,5月之后送审的全部按照新规范审核。而新规范比老规范要求更为严格,势必会增加造价。8)类似项目比较。现实中没有两个一样的项目,作为电气工程师只能凭经验在1个全新的项目之初,通过类似项目比较判断报价是否合适。但笔者也总结了一下建筑电气单价区间,一般办公楼造价为450~550元/m2,工厂或者仓库200~250元/m2.EPC报价通常是在没有施工图的情况下做成的,目标是与未来施工图预算尽可能接近[1]。避免天价或者底价,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适当的成本空间,避免技术过剩,也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

2设计管理

设计至关重要,无论是方案设计,总体设计还是施工图设计,都要在技术规范、用户需求与成本三者之间取得平衡,推进项目顺利进行,最终将合格工程交给业主[2]。下面结合工作经历,介绍几个提高设计效率的方法。1)电气设备选型。DB报价之初基本上已经确定了欲使用的电气设备品牌及档次。准备这些电气产品技术资料,让厂家或者商介绍其产品,择优选择。有些设备比较特殊,如发电机的功率是根据柴油机缸数分档,康明斯发电机功率由1000kW提高到1100kW,其柴油机由12缸变为16缸,价格会提高一档。再如伊顿9395系列UPS分为8档,最高3档为600kV•A,825kV•A,1100kV•A,这3档之间的价格相差很多,所以尽量避免超大容量的电气设备,因为其单位成本通常会高出很多,日常维护成本也会很高。2)末端配电设备计算功率尽可能准确。一般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末端设备功率很多都是估算的,或者参照手册,其结果就是造成计算容量偏大、变压器负荷率偏低。所以,在设计阶段,应尽可能取得准确的配电功率及需要系数,如电梯、空调机、风机、水泵及生产设备等。3)考虑运行成本。节约运行成本意味着增加初期投资,但近些年,LED、变频器、二线制照明等产品的价格已经不在高位,设计过程中可通过简单的测算来评估是否采用。如LED照明初期投资会在3~4a内通过节约回收电费;相比一般的金卤灯,荧光灯之寿命较长,一般都能达到50000h,减少了维修频率,业主更愿意接受。另外,配电室配置温控开关、路灯采用光控,既可以避免敞开费电,又减少了管理成本。4)公共空间管理。电气管线与给排水、暖通配管、工艺配管在地下或管架上会常有交叉,难免会产生碰撞,虽然现场施工会按照有压避让无压、电让水暖的原则处理,但这个问题最好在设计阶段避免。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BIM建立3D模型,模拟管线碰撞的情况。5)避免过度设计。当前设计院很少有成本意识,大多会过度设计以保证审图通过,所以,在设计之初就要与设计人员制定设计原则,共同确认系统框架,如变压器容量、低压柜数量,需要系数大小、备用回路数量、插座密度、生产设备配电方式等的确认。反之,一旦设计人员按照自己的想法匆忙上图之后,再要求其修改就很被动。金山1个化工项目中就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疏于管理,设计院放大了每一级的开关与电缆,在配电室一侧采用放射式而不是树干式配电,从而导致低压柜数量、电缆规格及长度、室外预埋配管、桥架数量大大增加。然而审图已经通过,想再修改已经很难。6)明确专业承包范围。根据日后专业发包或者设备采购计划,将专业承包范围加入施工图内,如变电所内变压器、高低压盘柜为EPC总承包单位采购,变电所内照明、换气、墙面接地干线等为机电分包范围。电缆沟、检修预埋吊钩为土建范围。这样做不但有利施工,也方便日后分包招标。

3工程造价管理

对于EPC承包商而言,根据工程项目不同建设阶段,工程造价分为3类:①概算造价,其对应投标报价阶段;②预算造价,其对应专业发包阶段;③结算造价,其对应竣工阶段,既包针对业主的结算,也包括针对专业分包的。1)概算造价已经在上文有所阐述,笔者再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分析预算造价与结算造价。2)预算造价也可以理解为,根据施工图、预算定额、各项取费标准、项目所在地人工、物价、设备租赁费用水平编制的建筑安装工程预算造价文件或叫施工图预算。在实行EPC承包制的情况下,它是EPC承包单位确定专业分包招标控制价的依据。编制施工图预算过程应注意事项:(1)根据施工图明确的专业承包范围报价,避免漏报,重复报价;报价中还要标注专业承包职责,如是否包含防雷检测费、消防检测费等。(2)在营改增的大环境下,要明确税率。2016年5月之前建筑行业实行3.48%营业税,而在此之后实行11%的增值税。税率变化直接影响专业分包的投标报价。(3)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通常会根据本单位做的施工图预算处理现场变更签证,所以施工图预算要做到不漏项、数量单价合理,有利于现场管理。3)结算造价是指1个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全部竣工,发承包双方根据现场施工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现场变更鉴定、定额预算单价等资料,进行合同价款的增减或调整计算。EPC承包通常总价包干,没有较大的变化业主也不会给予追加。结算造价主要处理专业分包、设备供应商和劳务分包之间的追加请求,此阶段应注意以下几点:(1)结算的前提是工程验收合格、资料完整、功能满足设计和业主要求。(2)结算资料完整,追加或者扣款要有相应的签字确认的资料、如变更图、图纸会审记录、影像资料等。(3)结算人员与现场管理人员分设,现场管理人员对交接给结算人员的签证、变更图纸及影像资料负责,结算人员按照上述资料核定造价。适当增加竣工结算流程和参与人员,可以抑制暗箱操作。

4结语

EPC模式下建筑电气工程投标报价、设计与造价管理贯穿了建设周期的整个过程,作为参与其中的工程管理人员要不断在技术性能、规范要求、业主需求、造价成本4者之间寻求平衡,让项目顺利推进。

作者:肖玉辉 单位:藤田(中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竣工决算论文范文8

关键词:工程造价;实践教学;职业能力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繁荣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劳动者的就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对劳动者的综合就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财经类高校也都普遍开展了实践教学,但大部分财经类高校的实践教学的目标仍然定位在对学生的从业能力(即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劳动者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也就是综合职业能力(亦称关键能力)。而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的作用日益凸显。

2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个人在完成一项工作或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具备的相应知识、技能及经验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对某项工作或者项目的推进及其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职业能力主要涵盖基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基本职业能力通常指个体的学习、表达、辨别、感知及判断等方面的能力。专业能力则是指完成某一工作或任务所具备的专业素质。而职业综合能力,亦或称为关键能力,是指在不同职业之间转换时所具备的个人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而言,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决策阶段:具有通过项目计划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科学合理的投资估算、概算的能力以及造价信息的管理能力;设计阶段:具有依据工程规模、工程质量和工程成本的情况,编制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能力;招投标阶段:依据工程项目情况适时调整报价的能力、具有编制投标书并参与具体投标的能力。施工阶段:具有根据工程项目施工图纸,计算施工阶段工程量的能力,并能够对施工期间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优化。竣工验收阶段:具有依照项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颁布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测标准,对工程竣工结算、竣工决算和建设项目后评估的能力。

3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工程造价专业以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为理论基础,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上发展而来,属于典型的交叉型学科。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专业基本技能、工程实践技能和综合管理能力的应用型工程造价管理人才。[1]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层面:

3.1校内外实践活动

当前财经类高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自发社会实践、专业课程实验、校企合作实习以及各类学科竞赛等。自发社会实践指学生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寒、暑假,自己与居住地附近的施工单位进行联系,进行为期2~3周的实践锻炼。专业课程实验指在学校专业实验室中,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按照专业教学大纲进行的有目的性、针对性的实验教学活动。比如认识施工图、CAD绘制施工图、工程量计算等方面的训练。校企合作实习指在学校统一安排下,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岗位实习。校企合作是工程造价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场所。学科竞赛。各类学科竞赛一直都备受高校、高校教师及学生的推崇。例如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造价技能及创新竞赛、广联达算量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在比赛中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

3.2师资

工程造价专业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践性,对其任课教师提出了特别的要求:具备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而目前财经类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存在的较为突出现象表现为:一是大部分专任老师都具备较好的专业理论素养,而专业实践技能方面相对比较欠缺。这与多数青年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缺乏社会和企业工作实践背景有一定的关系。二是虽然学校也会从企业中聘任有资质的技术骨干做为兼职教师,但是由于这些外聘教师在教学时间和服从学校教学管理方面没有可靠的保障,造成学生的学习有数量没质量。[2]

3.3课程设置

工程造价专业对实际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实践性较强。就目前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来说,现状仍不尽合理,表现在:一是课程教学安排中仍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时明显不够,远低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实践教学活动应占总学时的50%以上,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二是专业课程设置不能很好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不能达到契合。究其原因在于设置培养方案时没能对工程造价专业相关岗位群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偏重于理论课程的设置,而忽视了对应用型课程的安排,从而造成与用人单位对该专业岗位技能需求相脱节。

3.4实践教材

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还取决于实践教材是否完善及科学合理。工程造价专业使用的教材一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地区适用性。这就要求工程造价专业应该根据建筑行业发展与更新迅速的特点,结合教学的需要,对实践教材也要做出相应调整,以确保实践教学的内容为专业人才目标及规格做好服务。如果实践教材知识陈旧、不能及时跟上建筑行业发展的调整变化,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势必会打折扣,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无法得到相应的锤炼和提升。

3.5实践教学模式

在不少财经类高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课内实训+课程综合实训”的三阶段教学模式仍不鲜见。对于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三分理论+七分实践”是最佳教学方法。[3]课程讲授上如果过多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很多学生感到虽然理论知识容易理解,但仅依靠理论知识,势必会导致实践环节无法顺畅地运行,最终会使得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脱节,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学校将理论知识的教授视作首要任务,从而忽视实践教学。另外在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环节,一些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仍然侧重理论性和学术性,而轻视对实践能力的运用。

3.6实践教学管理

学校相关教学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到位、监管缺失,也是影响实践教学活动效果的另外一个因素。在教学管理的实践中,一些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往往首先考量的是审核实践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监控实践教学成果,却容易忽视对实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的实时动态跟踪、以及每个实践环节运行情况的管理与评价。教学管理部门未能及时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良好的监管与管理,也会影响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

4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优化举措

4.1把握培养“双师型”教师导向,建立高素质实践教师队伍

高校应积极倡导和鼓励教师将产、学、研相结合,注重培养与引进“双师型”素质教师,建设一支过硬的实践教师师资队伍。[4]一是鼓励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访问学习,以便能及时了解目前行业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5]二是提倡和鼓励教师通过参加执业资格考试,以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从教师层面来说,做到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背景兼备,可以更好地对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加以更有效地指导和引导,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因此可以得以提升,使学生成为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2以实践教学为主导,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从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紧紧围绕职业能力来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6]在确保职业能力完整性的前提下,拓宽和调整学科设置的课程思路及理念,及时调整及更新知识结构体系。同时要确保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实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专业技能和相关职业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4.3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模式并用

由于目前90后学生是本科在校生的主力军,他们更愿意通过主动、娱乐的形式来获取相关知识,因此,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并用就成为一种理想的方式,如采纳灵活多样且趣味盎然的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模拟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7]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最终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完成事先设定的学习任务,从而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及关键能力)的目的。

4.4以实践应用为中心,不断完善实践教材

关于实践教材的选用,除了延续由专业教学团队来编写实践教材外,还可以尝试邀请相关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到实践教材的编写中,并与经验成熟的公司企业共同开发相关网络课程建设,达到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例如可以邀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参与到实践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以期编写出更符合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实践教材,以期实现培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4.5以职业能力考核为手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为了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应改革现有的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应贯穿于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以此来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育。考核成绩既要反映出学生一贯的课堂表现,又要反映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可以尝试采用以下考核方式: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上课出勤、回答问题等环节)+期中成绩(课程实验成绩、实践活动成绩等)+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比20%,期中成绩占比4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40%。这样考试结果能基本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反映出教学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果提供可信的参考。

4.6树立职业能力培养主旨意识,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首先,高校应做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主要是在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室进行实训锻炼,因此高校在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层面力度应加大,努力打造系统和高质量的一体化实验室,使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来开展相关的实训锻炼,积累有效的工作经验和更加理性的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水平。其次,高校应主动与企业对接,积极合作,建立和培育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开展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资源。此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应涵盖对实践教学目标、计划、大纲、实施和教学效果等一系列环节的全面监控与评价,做到各个环节并重。而不是只针对实践教学中的某一环节的监控与评价。因此,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实践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5结语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对高校而言,亟需建立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助力实现应用型、创造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工程造价专业鲜明的系统性和实践性,要求高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育和提升。高校应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材、课程考核方式,以及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打造高素质实践教师队伍,全方位夯实和完善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从而实现学生职业能力高效培育和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兵云,许大宝,倪修凤.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影响因素分析[J].高教学刊,2017,(01):31-32.

[2]宋爱苹,崔立华.关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知识经济,2015,(15):133-134.

[3]吴洋.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7,(03):242.

[4]张丽丽,乔素燕.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59-64.

[5]钱靓.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1):73-74.

[6]姚燕雅.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工程造价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03):67-69.

[7]刘榕.关于普通高校工程造价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2,(09):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