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编程培训范例

计算机编程培训

计算机编程培训范文1

 

中专学校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在计算机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学习其它计算机技术打下知识和技能墓础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数,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上,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在所学专业上的应用能力,并通过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紧密结合得以提商,为将来工作上成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人才莫定坚实的基础,这是计算机课与专业课在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认为,在教学中计算机课与专业课在教学内容上互相渗透互为补充,既能达到上述目的,又可提高教学质t。   在计算机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渗透专业课的内容,其做法是在讲授每一条语句的编程举例时,要尽可能地引人所教专业课有关课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编程所讲解。在单元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编程练习时,更多注愈选取有关专业课中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编程序讲解,这样做不仅能达到例举所学专业问题编程讲解的目的,而且又把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引人所学专业,从而培养学生在专业上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以我们给农艺专业上课为例,在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由浅人深,由简到繁地引人了《田间实验分析与生物统计》课程中一些问题,进行编程训练与讲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不仅很好地掌握了计算机课本身要求掌握的内容,而且学会了应用计算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分析与统计的墓本方法。同时由于同学们尝到了在专业应用计算机的甜头,更激发了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在计算机课结束以后的专业课教学中,每当遇到适合用计算机编程序解决问题时,就积极思考主动编写程序,利用课余时间上机调试,解决了一些课堂上和专业上的实际问题,这意味着虽然计算机课程结束了,但教学效果在延续,同时随着计算机知识来解决问题越来越普通,越来越向纵深发展,这样使学生对所学专业课也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并有一种契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达到了专业课与计算机课相互渗透的效果。   在计算机课程中渗透专业课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专业课的教学效果还起到了复习、巩固、提高和补充的作用。   完成上述做法,达到上述效果满要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要求任计算机课的教师应掌握所教专业的知识,否则就无法联系专业进行讲授。   第二,计算机课所用的普通教材要有较大篇幅的增删,增加关于专业问题的编程实例,最好对不同专业应编写不同的补充教材。   第三,计算机实验室要在业余时间向学生开放。   在计算机课程结束后的各门专业课教学中,有许多适合编程序求解的问题,单凭学生的兴趣利用业余时间编写程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各专业课教师在讲授各门专业课的过程中将编程内容适当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对学生在专业上应用计算机知识在专业上的应用技能远远超过计算机本身所达到的水准,这是对计算机课的教学效果的再补充,使学生毕业后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一些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成为行业上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山同样,完成上述做法,达到上述效果,首先要对专业课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使其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在专业上的应用知识和技能,否则在专业课中渗透编写程序内容是办不到的。   总之,计算机课与专业课教学内容相互诊透,无论对计算机课还是对专业裸教学都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尤其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计算机编程培训范文2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概述

机械设计制造是由机械制造和机械设计两部分组成。其中,机械制造是对各机械、机床、设备及其他机械设备等生产过程的总称。机械设计是根据机械设备的要求对工作原理、结构、各构件材料和形状尺寸等进行构思、分析、计算并使之优化,是将用的各种技术文件描述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全过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在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机械设计制造组建向自动化方向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不仅能够提高机械制造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提高机械设计的质量。因此,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是当前亟需探讨的重要问题。

2我国机械设计制造业的现状

机械制造业需要依靠大型的机械设备进行生产,这些机械设备自身的运转出品质高的产品可以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的制造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不高,还存在以下许多的问题:

2.1机械设备的装配不合理

合理的安装机械设备,能更好的保证生产过程中机械的正常运转和设计相符合,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当前从我国制造企业的机械设备组装来看,设备的配置还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2.2设备更新不及时

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可以保证生产的进度和产品的质量,由于一些企业资金或者管理问题,没有及时更新设备,导致了运用陈旧的设备进行生产,生产进度难以跟进。陈旧的机械设备也耗费了大量的维修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3设备养护维修问题

机械设备的养护和维修不及时,必然会增加机械设备的维修成本。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机械企业管理层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忽略了对机械设备的护理和维修,使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超负荷工作,给机械设备在生成过程中产生一定的隐患,影响企业生产的运行。

3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应用的优势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基于计算机平台的数控机床的应用、计算机三维技术的应用以及计算机ERP管理系统的应用。计算机数控机床和计算机ERP管理系统等都在机械行业中广泛的应用,不仅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的迅速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机械行业的生产效率。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可以使产品设计更快、更立体、更符合产品设计的需求,也可以缩短产品生产的时间,减少人力成本的输出。从而提高产品设计和产品的生产效率。②计算机ERP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全方位的管理,有利于保障企业内部各部门,生产和管理的各环节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从而提高企业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③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有效降低维修成本。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对设备维修的认识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到设备维修中,对机械设备故障预先制定好科学的维修方法,根据设备故障的情况和重要程度利用RCM逻辑树分析方式确定维修方式,采用红外检测技术中的红外线成像原理检测设备内部的电阻、损坏以及散热损失等情况进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防止设备的故障进一步扩大,从而降低企业维修成本。

4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产打破了传统的制造业的约束,它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辅助数据制造的生产和运行。

4.1计算机技术CAD、CAM设计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

CAD、CAM软件能够加快机械设计和制造的进度,提升产品的质量。CAD通过查询机械设备的实体质量的性能,对机械或者设备的零配件质量以及体积等方面进行计算。模具CAD则能通过CAM以及CAD的集成应用,可以实现对复杂模具的设计。通过对CAD、CAM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在计算机上绘制出零件的模型,并针对机械复杂的特点进行模拟式的组装和配置,再通过其他的科学技术和工艺进行加工应用,对整个加工过程进行模拟,形成数控程序,然后再对数据机床进行实体输出和加工制造,有效地改善了人为的操作失误率。

4.2计算机技术在数控编程中的应用

计算机编程氛围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两种。其中手工编程由人工完成每个阶段的编程处理,自动编程是针对比较复杂的零件,人工结合计算机,利用编程数据语言对程序进行编写。将数据与计算机语言进行转化并保证计算机在机械设备生产中和数控系统的发展保持一致,从而满足数控编程的需求。

4.3计算机技术在数控加工仿真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虚拟技术在机械制造中得以实现。计算机虚拟技术是使用计算机技术创建和现实环境极其相似的机械制造和自动化的环境,并进行虚拟体验技术,这一技术将人的设计理念先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机械设计制造中运用计算机的虚拟技术,实现对操作人员的仿真模拟培训,不仅能够提高操作者的操作水平,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再改造问题。

5结语

计算机编程培训范文3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计算思维;算法编程;最大效益

1引言

人工智能作为连接未来的教育,面向中小学进行普及,很大程度上带来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当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各类资源纷纷涌现: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校内教育活动、相关学科竞赛活动、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的相关教育活动等。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各类教学内容五花八门。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解读国务院颁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1]。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理解人工智能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编程教育与智能机器人教育的区别。探索通过选择合理的AI编程语言和设计AI活动情境,有效地实施人工智能教学,培育人工智能素养。展开计算与推理,模拟与拓展人类的认知和思维的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包括信息学、创意编程、智能设计、智能机器人项目。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各学段相关课程存在的形态。构建基础教育人工智能课程内容框架和知识体系。

2人工智能核心概念

2.1人工智能教育。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做研究,而是要让他们对人工智能产生兴趣,进而确立职业目标,成长为AI技术领域人才。中小学的人工智能教育中,要关注的不应只是提供很多的硬件,而是应该关注给青少年培育人工智能的核心素养。从感知、认知、创新三个层次构建在教学中的学习任务和效果达成。从经历认识带来对人工智能特征识别等方面的了解,帮助学生识别和分辨人工智能应用、体验、理解、设计这一过程;从体验带来对人工智能真实场景的了解,帮助学生内化成为意识;从理解带来概念、原理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层理解,从而学会主动选择人工智能;从设计带来学生动手实践的真实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这样可以达成从不同层面对人工智能的能力素养培养。

2.2计算思维培养模式。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是计算思维。目前人工智能研究五个方面: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专家系统以及智能机器人。计算与推理、机器学习、传感与控制都与算法编程密不可分。算法编程是计算思维赋能的重要平台。理解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概念,清晰计算思维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问题求解能力,达到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核心目标。以此带动信息学竞赛、创意编程、创新AI作品、智能机器人的“四翼”蓬勃发展,培养出越来越多有创意、能创新、勇创业的新时代科技苗子。

3AI活动课程建设

3.1AI课程的灵魂。人工智能课程的灵魂是计算思维。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的前沿科学,始终以计算机产生人的智能、学习超过人的智能为目标。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应以逐步提升计算思维能力为目标,导入项目活动任务,从“情境导入、建构项目任务、分治小问题、优化问题解决的算法”等方面逐步展开课程实施。计算思维的创新发展必将促进人工智能教育的蓬勃发展。

3.2算法编程的普及。在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要渗透编程教育,鼓励用算法编程提优提质智能机器人、创意电脑作品、益智游戏活动水平,从而在活动过程中理解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概念,清晰计算思维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问题求解能力,达到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核心目标。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要注重普及性,围绕计算机算法、图形化编程和Python等核心内容,研究图形化编程\Python\C++在不同学段(年龄)的适用性,使学生通过需求分析、构思算法、设计流程、编写程序和调试验证等过程来加深理解编程思维的方法与步骤。学生在知、情、意、行的动态学习中,逐步提升认知、决策与创新能力。算法语言的讲授要考虑普及性和接受性,要浅显易懂,操作简单明了,循序渐进。通过降低教师的授课难度推进算法语言课程的发展速度。

3.3分学段推进。算法语言教学目标是分学段实现的。推动算法语言普及,力求做到“一马平川”。小学低年级阶段可以认识图形化编程、图形化的指令积木搭建程序,从兴趣出发,认识人工智能,辅以体验机器学习、人脸识别、图像识别人机交互和无人机等技术。三年级开始可以逐步掌握图形化编程,辅以掌握基本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翻译和手势识别等图形化编程工具。五、六年级可以初步掌握Python这种跨平台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融入计算机算法促进Python的学习。适当增加语文阅读与表达、数学游戏化学习、英语分级阅读等方面的智能应用。七、八年级可通过问题导向进行项目式学习,初步学会应用Python代码驱动智能机器人行为,提升AI创意编程、智能设计、智能机器人的竞技水平。各阶段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行C++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深化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参与信息学竞赛。通过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学习,提高学生参与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创新源动力和学习人工智能学习的兴趣。

4教学实施策略

4.1从娃娃做起。邓小平提出的“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为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发展铺垫了道路。在智能时代的今天,要培养智能时代的合格公民。人工智能教育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广泛搜集国内外人工智能教育及国家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方式,在中小学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模式,从娃娃开始培养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人才。4.2编程学习生态链盖茨说过:“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习编程,这与学习语言一样重要,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性新方法,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从人工智能认知、人工智能科普、人工智能赋能编程教育三方面来探讨人工智能生态下如何构建编程学习生态链,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设计思维、工程思维,培育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2]。在线学习教育开展计算思维教育,平衡教育资源,把创造性学习螺旋和游戏化教学理念融合到开展人工智能启蒙教育中,让学生运用算法抽象模型,进行一些自主探究实践。

4.3一核四翼展开教学。以“一核四翼”展开实效性研究,在计算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开展计算思维培养与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探索。4.3.1算法编程优先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机器学习算法正是其它算法的延伸。通过算法编程,才能模拟或拓展人类的认知和思维的机器学习。中小学开展的信息学竞赛、AI创意编程、智能设计、智能机器人项目等人工智能活动都是以算法编程为基础。4.3.2四翼为载体“四翼”为载体,展开计算或推理,模拟或拓展人类的认知和思维的AI活动。理解传感、运动、控制知识,并能够用于人工智能科普实践;理解人工智能算法基础,能用数学建模、算法编程工具等体验人工智能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工程思维[3]。

4.4教学技艺。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教学是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基础。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是算法教学的必要的延续。4.4.1浅入深出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是一种数学建模。教师在程序教学中要遵循浅入深出原则,通过问题分析理解简单特例的解决,减轻对算法的畏难感,渐渐深入、步步推算、数学归纳形成算法。让学生对算法和程序设计有一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经历,以降低学习的难度。例如,解决“一猴子登台阶,一步上一阶,也可以一步上二阶。登完N级台阶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该问题的算法,从简单规模入手:n=1时,有1种走法;n=2时,有2种走法;n=3呢?朴素的枚举有3种走法;n=k呢?让学生发现规律(f(k)=f(k−1)+f(k−2)),进而激发学生建立算法的兴趣。经历了实验、尝试、归纳证明等阶段逐渐形成建立在简单的数据结构上的算法(重复执行:a=a+b,b=a+b),并用程序去实现(见图1),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4.4.2融合数学知识计算机算法和数学算法是有区别的,但又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出发,进行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从解决“反向输出三位数”这个问题的算法可以看出,因为学生有数学基础,所以容易写出如下算法Python代码:m=int(input("输入一个三位数:"))a=m//100;#求百位数ab=(m%100)//10;#求十位数bc=(m%100)%10;#求个位数cprint("%d%d%d"%(c,b,a))但从计算机算法角度考虑,优选以下的算法:m=int(input("输入一个三位数:"))a=m%10#分离个位数am=m//10#右移一位求新的mb=m%10#分离个位数bm=m//10#右移一位求新的mc=m%10#分离个位数cm=m//10#右移一位求新的m=0print("%d%d%d"%(a,b,c))分析该算法第2第3行的语句,基本上是重复写了三遍。最大优点是:逐位分离数字,容易移植到循环体中。通过“n=n*10+a”逐步收集分离数a,最终反向输出多位数。这充分体现了算法的严谨性、多样性、优劣性。4.4.3引导自主创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算法与编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动手动脑,探索对知识的理解[4],寻找客观规律,建构算法,自始至终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并对已解决的问题寻求新的算法,不断发展创新能力。例如,对于图2几何图案,引导学生囿于二重循环for(图3),不断创新算法以解决一类问题。4.4.4合作学习教师在算法设计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完成的目标任务,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5]。例如,图2(3)的菱形图案的算法建立,可以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共同挖掘现有数学知识,探讨基于图3算法框架的数学模型。坐标法:在菱形中心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4所示。这样很容易引发出算法参考代码:foriinrange(-k,k+1):forjinrange(20+abs(i)):print('',end='')forjinrange(n-2*abs(i)):print('*',end='')print()对学生来说,也可以引导他们应用解析法来共同完成该任务的新算法。算法的探究无止境,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不断应用知识迁移、不断进行创新的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6]。教师不仅是计算机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能力的引导者和领路人。

5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讨的价值在于: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应用方向以及实现原理;理解计算机编程知识,能够使用编程语言提升人工智能科普活动的品质。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形态支撑计算思维培养的目标;探索人工智能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编程教育、智能机器人教育、STEM教育、创客教育的关系;探索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各学段相关课程应该以怎样的形态存在;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顺晔,王宁,刘大勇,冯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1):15-18

[2]居晓波.智能生态下开展编程创新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2):21-25

[3]中国的“AI+教育”进击之路,走到哪了?.

[4]费燕.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10(10):55-61

[5]龚娟丽.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方式.新课程学习(下),2011(02):155

计算机编程培训范文4

如今,我国已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在于如何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和保障信息的安全,并且物联网也成为发展的重点产业技术,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使得毕业生大多仅具备网络规划、设计、构建、选型、安全管理和维护方面的能力,而缺乏以网络技术应用与网络技术服务为主的能力。课程内部结构缺乏系统性,不能满足本专业师生共同进步的需求。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及分支众多的学科体系,其中,光是专业基础知识就涉及计算机基础理论、通信原理、网络原理等各个方面。大多数院校的课程体系由几十门课组成,内部结构不明确,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一方面使学生对教与学的目的性不甚明确,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每个教师依据课程群组成相应的教学团队,以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能力培养缺乏连贯性。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都是简单采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完全相同或相近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完全相同。这样,在总课时的限制下,就无法开设所需的专业课程,不仅如此,还导致课程内容交叉过多、重复开设,学生对所学课程渐渐失去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此外,针对学生的某一种能力培养断断续续,不能从大一贯穿至大四,缺乏连续性。例如,对于编程能力的培养,在大一、大二学习期间都开有相应的编程能力培养课程,但在大三学习期间却中断了编程课程,而到大四每个学生都需要利用某一种编程语言完成毕业设计课题。如果能在学生四年的学习期间一直贯穿编程能力的培养,当他们面临毕业设计课题时,就能选择一种自己比较熟悉的编程语言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理论讲授为主,实验课时不充分。教学模式老化,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不和谐,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普遍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还是以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实验课时时间较少。

而网络工程专业的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工程性特点,结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性质,网络工程专业应从工程性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面向工程的思维方式,让其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科学方法,以便更加贴近社会实践的需要。基于以上种种问题,必须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必须架构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近几十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纷纷出台相应的课程体系改革计划[4-6],而我国一些高校尤其是技术应用型本科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教学体系改革方案。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在一些综合性或专业性教学与科研期刊上发表的关于教改的文章呈大幅度上升趋势[7-9]。

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举措

任何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都是高等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主要任务,网络工程专业也不例外。如今,网络工程专业的内涵与外延都大大拓展,但对于应用人才培养来说,其专业课程设置应着重从网络工程层面上的全过程来考虑,核心内容包括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设备选型、系统布线、组网、测试、运营、管理、维护、应用开发等,这些内容在时间关系上反映了网络工程层面的全过程[2]。如果不分模块而随意开设兼顾各个方面的课程,将难以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并且课程之间的体系结构也不够明确,导致开设课程计划性不强、结构混乱。因此,应将课程体系中具有相同性质的若干课程组合成一个课程群,形成“课程体系→课程群→主干课程”的课程体系内部结构。原有的网络工程专业主要分为两大模块,即“网络工程规划”与“网络管理维护”。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已进入第三阶段,网络应用技术服务从基本的Telnet、FTP、E-mail等发展至网络视频、网络电视、网络地图等等,可以说网络应用技术服务在整个网络工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对网络技术开发与应用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网络应用与开发模块成为其第三大模块,也是最具特色的模块。侧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三大模块分别为:1)网络规划与设计。主要包括网络设备选型与采购、网络组网与集成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技术等内容。2)网络管理与安全。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协议分析与跟踪技术、网络性能评价等内容。3)网络应用与开发。主要以网络编程技术为主,在掌握一般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前提下,熟悉1~2种编程环境下的网络程序设计方法(如基于C/S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基于Web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等)。课程体系模块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也有利于提高师资教学水平。以课程群为基础,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由老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并给予他们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使其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信息,随时把握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

网络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能力可以分为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络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三个方面。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可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四个层次来构建,如图2所示。课程内容既要涵盖网络工程的基本内容,又要区别于社会上的职业培训,在强调基础理论和系统性的同时,突显专业的应用型特点。公共基础课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其它工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相似,在优化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与其它专业使用相同的教学平台,但是必须按照专业需求来优化改革课程内容,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具体可从原有课程之间的内容进行整合,进一步明确各课程的知识范畴和技能架构,比如原有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体系结构”可以整合成一门课,“微型机原理和接口技术”和“汇编语言”可以整合成一门课,“线性代数”、“离散数学”及“概率论和数理逻辑”可以整合成“计算数学”一门课等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参考网络工程人才的职业需求和国家的相关职业资格要求,涵盖网络工程的基本内容。专业基础课主要分为计算机基础、网络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和技术平台四大模块。计算机基础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面向过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等内容;网络通信模块主要包括数据通信原理、网络交换技术等内容;计算机网络基础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层次结构模型与协议集)、TCP/IP协议集与Internet技术等网络基础内容。专业方向课主要分为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与安全、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可选择一种主流平台(.net/Java)作为技术支撑,各模块中的主要课程将以此平台为基础,构成专业方向所需的知识框架。专业选修课以强化适应性和扬长教育为主导。由于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有限,学分也有限,学生不可能学完所有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所以在专业选修课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考虑学生将来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岗位,将选修课分为三大方向。1)与规划设计相关的,如综合布线技术和网络协议分析等。2)与管理维护相关的,如网络安全系统部署和网络安全事故维护等。3)与应用开发相关的,如J2ee与中间件技术和Web编程技术等。还可在第7学期开设新技术讲座,介绍关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方面的新技术,并且所有专业选修课都配有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课时,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与理解。#p#分页标题#e#

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四年本科教育中,应参考网络工程人才的职业需求和国家的相关职业资格要求,贯穿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在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分别开设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汇编语言课程,在二年级和三年级分别开设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和网络编程技术等课程,为学生毕业设计与实习中的软件开发能力打下基础,使程序设计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再比如在一、二年级开设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在三、四年级开设包含网络工程需求分析、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维护等的基础知识课程,以及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施工、测试和维护等课程,逐步建立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硬件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知识体系结构;开设操作系统原理、大型数据库管理、软件工程及网络管理与安全等课程,从管理的角度培养学生更高级的系统管理能力和开发能力;强调实践能力的贯穿培养,从大一新生的认识实习开始,直到大四的毕业实习,每一学期都有相应的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等一系列的实践能力培训课程,使学生逐步了解和熟悉未来就业的工作岗位和环境,初步掌握相应的技术和技能。总之,在制定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基础上,以培养各种能力为目标,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课程内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课时分配,需参照教高[2007]2号文件中“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5%”的基本要求,但是作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突出应用性的特点,所以尽可能地提高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和技能训练机会。要做到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相互和谐,应重点抓以下三点。1)紧密结合网络发展的核心技术,以实用性和前沿性为建设目标,深入分析网络工程专业的市场需求,着眼于企业界普遍关心的核心技术,动态调整设置实验课程内容,使实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理论课程内容,满足技术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实际项目,为培养出业界更为需要的人才打牢基础。2)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利用假期为教师提供职业培训机会,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委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使负责实验课程的主讲教师都具有一定的网络工程研究和开发经验,部分教师还可以成为网络工程的一线科研人员。具有实战经验的教师队伍不仅保证课程的课堂讲述与实践工程相结合,而且强调各部分知识内容的具体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工程思维的培养,变灌输式学习为启发式学习。3)及时跟踪分析并参照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调整理论和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

计算机编程培训范文5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应运而生。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了工作效率,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人工智能技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在安全技术、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管理领域中,势必得到更加广泛应用和重视。

一、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的优势

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的瞬息万变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创新计算机控制和管理技术,以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人工智能技术所拥有的独特优势,使其能够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中最强有力的支持工具:一是多协作能力。计算机网络结构极其复杂,不是单一的模式,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层次化管理。管理者可以分为上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下层管理者,上层管理者以轮询方式进行监测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再向下层管理者进行监测,多层次化管理之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任务合理分配,彼此之间能够很好的协作,所以,多协作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大众的认可,现已广泛的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管理中。二是智能化信息处理能力。人工智能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管理中,不是简单的监测一些管理信息库,它可以综合低层次的信息,重新解释并得出高层次的信息概念,根据不是完全精确的信息做出判断,从而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人工智能在处理计算机网络故障中,体现的优势更加明显,是处理模糊性问题的最佳选择。三是模糊控制耗费小。计算机控制领域,最常用的方法是搜索算法,但会因为被控制对象尺寸的增长,导致维数成指数增长。人工智能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后,在模糊控制方面,计算速度非常快,选取最优解完成一次性搜索,系统的计算量越大,模糊控制所呈现出来的优势就越大,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会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二、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的工作原理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管理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编程技术,另一种是模拟法。通过编程技术,使系统呈现智能化的效果,具体体现在文字识别、电脑下棋等;而模拟法不仅仅要看模拟化效果,还要求实现的方法和生物机体所用的方法相同或相类似,如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等,采用的都是模拟法。为了得到更好的智能化效果,两种实现方式通常可以综合使用,规定程序逻辑,设计智能化系统,对于复杂的编程系统问题,是非常省力的方法。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上的信息层出不穷,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如果单纯的依靠人工搜索,大海捞针式搜索是一件耗时长久的一项工程,查找信息难度较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网络管理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智能Agent提供了独立的索引系统的查询工具,它可以专为某个用户服务,开启识别特定语义模式的能力,做出理想状态的信息搜索工具。此外,人工智能可以利用AI技术的成果对Internet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在计算机网络信息信息服务方面,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进行高智能的运算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的控制和管理问题上优势明显,如果能把人工智能科学中的一些算法与思想应用到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势必会大幅提升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力。计算机网络管理通过对网络的规划、监控、分析等,来确保网络服务的平稳运行。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规模也日渐扩大,复杂性能也逐渐增强,不同协议之间存在着多种交换技术,这就给计算机网络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也将直接引入到计算机网络管理之中。智能化的网络管理系统,具有支持网络监视和控制的能力,能够很好的掌握当前的网络状态,当出现影响网络运行的状况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使网络运行不受影响。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的神经元网络,能够隔离故障和排除故障,能够提升网络控制能力,在不知道网络数据的逻辑关系或数字关系前提下,神经元网络可以对不规则和不完善的大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学习而自动获得逻辑关系。神经元网络对复杂性和无规律性的输入数据,有很好的处理能力。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路由选择,结合程序算法,选择业务量控制,提升网络性能。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设计出带有实时计算功能的专家系统,此系统执行网络管理,可以减轻由网络异常而引发的计算性能下降。人工智能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管理中,能保证网络管理的实时性,确保网络的连贯性,大大提升了计算机网络运行功能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更加注重网络实时性的要求。不但要求网络平稳、安全运行,而且对故障处理的方式,计算机要及时做出有效的响应,增强战略性意义。人工智能应用到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可以满足实时性要求,使计算机变成有学习能力的,具备拥有高深知识的工具。反过来,人们也可以应用专家知识系统来培训计算机管理人员,智能化的知识系统,可以帮助计算机管理人员快速掌握计算机管理技能,也可以建立一个数据库,作为知识储备的后备系统,随时可以学习到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这种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避免昂贵的人工费用,节省人力资源,用系统可以解决的常规问题,没必要再请专家进行讲解,从而使专家们能节省精力去处理非常规的复杂难题。

四、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网络

在未来的社会,人工智能将渗透到计算机网络的每个技术层面,影响到每一个操作环节。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必将是智能化网络,人工智能技术也将拥有更广阔的研发空间和应用前景。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来模仿人类思维并能自主学习,找到计算规律,在许多控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有着超强的生命力,通过运用计算智能技术,可以解决网络控制的复杂问题,是传统控制方法无法比拟的。传统控制方法如模糊控制系统、遗传算法等,都有着一定局限性,人工智能计算技术,可以综合算法,使每一种算法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的优势,有效地解决一些复杂性问题。在未来的计算机网络通讯中,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调节器应用,也将会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网络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计算机网络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解决目前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和服务质量问题等,为了适应国际标准的IETF研究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新一代计算机网络协议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2.智能化集成技术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情况特殊且复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集成数学技术、远程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生物信息处理技术等,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结合起来,更好的完成网络管理的任务。实现这种集成技术将面临许多挑战,在创造知识表示和传递的标准形式方面,需要理解各个子系统间的有效交互作用,并且要开发数值模型与非数值知识综合表示的新方法,以便快速进行定性推理和逻辑推理。网络管理和控制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也带给人工智能技术更多的应用机会。目前,很多计算机方面的专家,正致力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相信在未来,会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

3.智能化软件工程

人工智能技能技术的实现,是依托于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但核心技术是软件,所以要想更好的扩大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必须开发更能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软件系统,这就势必促进软件工程学科的发展。软件工程可以为计算式网络问题提供标准化程序,并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处理手段,提供有效的编程,解决更为复杂的计算机问题。目前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管理和控制方面,比较成功的研究成果有多专家系统技术和硬件软件一体化技术以及并行分布处理技术等,这就弥补了传统的软件设计的缺陷,随着人工智能的软件系统的开发,软件的执行功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未来计算机网络管理中,一定会出现高效的软件应用技术,更高级的语言系统,智能化软件系统的不断出现及更新,将成为提高和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服务能力的最强有力工具。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可以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促进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整体发展,保障计算机用户网络安全。加强人工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有效的人工智能化网络管理,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营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俊.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4).

[2]李世锋.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3).

[3]何玉梅.探析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7,(11).

[4]施势帆,吕建毅著.Linux网络服务器使用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杨守君著.黑客技术与网络安全[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计算机编程培训范文6

(1)多媒体教学节约时间、效率高

在多媒体实习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计算机将教学目标和课题任务演示给学生看,节省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逐个示范操作,缩短了学生循环操作周期,争取了更多的操作练习机会。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文字、图片、视频,多角度、多方位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学生从以往的想象空间到图文并茂的课件,思维方式得到转变,理解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对知识的把握更加精准,提高了学习效率。

(2)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焊接机器人多媒体教育的内容不光是对本课题知识的摘抄和复制,备课期间可以利用计算机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多方面的获取,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对实习课题任务进行扩展,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该学科的某知识点发展的最新信息,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思路。

(3)多媒体教学设计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设计方面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多媒体技术是将视觉、听觉信息通过多种媒体有机结合并由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因而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完成教学任务,这与我们以前所介绍的媒体的单一感官作用不同;另一方面,因为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或个体,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不一样,动手操作能力也不一样,因此,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实现因材施教。

(4)多媒体教学的综合优势

以计算机为基本工具,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教师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内容丰满多元化,教学的信息传达方式具有多样性,整体来说,是传统教学方式的进步。尤其是在实习教学中,计算机更以其自身的特点,辅助学生进行实习,理论与实际联系更紧密。

2多媒体技术在焊接机器人操作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焊接机器人操作作为实习教学,不单要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学生熟练应用到实际中。焊接机器人操作实习的多媒体教学可以结合课程特点,通过制作KUKA机器人实物模型仿真动画以及机器人实习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教学,教师操作平台与学生计算机相连接,实时掌握学生的情况,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机器人操作包括机器人编程及操作两部分的内容。编程部分的内容如果在机器人示教机上集中演示会导致部分学生看不到,因而无法理解,造成编程障碍。而机器人操作的时候存在的问题在实习现场我们只能一对一的传授,在集体讨论时我们无法具体探讨。采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可以很轻松的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分别结合焊接机器人编程以及焊接机器人基础操作加以说明。

2.1焊接机器人离线编程

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以计算机为教学平台,以VC编程软件为工具,通过机器人动画视频的播放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学生观看视频后结合理论知识的引导,就能领悟机器人编程动作是怎么实现的。机器人焊枪沿着图形轨迹模拟四条直线焊道,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步骤:

(1)确定base坐标系

(2)生成一条新的Sequence路径,在Teach页面,设置Base,Tool的编号及参数,编写直线语句时要求焊枪寻找的点的位置,并使焊枪沿着工件轨迹运行。

(3)焊枪在运行过程中注意焊枪焊接角度的调整。

(4)设置焊接参数

(5)生成焊接程序

运用任务驱动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实习操作步骤结合理论知识自行在电脑上实现编程。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联网远程计算机对学生的编程情况进行了解,并作出相对应的指导。利用仿真软件,学生在实习中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验证焊接路径是否正确,焊枪姿态角度是否合理以及检验焊接工艺。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容易理解,机器人编程理解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2焊接机器人基本操作

由于焊接机器人实习设备有限,学生3人一组轮流操作,若每组都详细讲解演示,不仅示范时间有限,工作量大,而且教学效果较差,若使用多媒体演示操作,并详细指导在操作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学生一边记笔记,一边理清操作思路,为操作做好准备工作。这样不但节省了学生操作时间,而且通过总结的经验结合切身体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措施

在中职学校,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运用在理论教学上较多,实习课程使用多媒体的概率比理论课程少的多,原因有很多,例如实习课的老师大多数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使用多媒体能力有限;多媒体课件资源不足、课件质量欠佳等。因此,要进行高效的多媒体教学就必须对上述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这也是多媒体教学发展的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3.1组织教师学习多媒体软件制作

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和Flash等。结合本课程的制作,主要是在PowerPoint的基础上插入Flash动画,主要目的使学生直观的通过动画形式来理解编程及操作原理,为本课程的实习操作打下坚实基础。学会了多媒体软件的制作,可以使理论及实习教学课堂更生动,内容更丰富。

3.2提高教师多媒体应用能力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者,教师的水平高低和课件制作的质量,是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教师一方面要提升自我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多媒体使用的技能和技巧,这样才能发挥多媒体本身的优势,充分利用课件资源,更好的实现多媒体教学。

3.3提高实习教师的自身理论素养

通过参加培训,科研活动,比赛,继续教育等活动提升实习教师的理论水平,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4结论

计算机编程培训范文7

关键字:网络课程,教师课程,弹性学习轨迹,应用程序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

1计算机工程教育概述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计算机工程学科从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计算机工程学科支持专业的基本原则,培养计算机道德、实践和专业操守。该学科的重点是设计计算机元件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它把硬件和软件整合在这些系统内,并提供人机界面,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效益,解决技术和工程问题及其应用。计算机工程项目需要在科学和数学方面有很强的基础,他们强调设计和创造力,在整个项目中使用现代化的实验环境和行业标准,提供了一种设计和维护工具。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包括:不同层次的学生辅导教师,不同层次的程序设计应用需求,不同层次的程序设计教学,灵活的课程大小及评估。

2计算机工程教育在线轨迹问题描述

本文探讨了计算机工程教育日常实践中的技能训练,如何影响教师的职业培训。讨论了在网上课程设计中的经验:教师应用程序设计。过去的五十年已经证明,计算已经成为一个极其广泛的领域,超越了我们所知的计算机科学的界限。它包括许多独立的学科,包括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和许多其他领域。1998年,美国计算机机械协会(ACM)与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CS)联合成立了一个课程特别小组,以制定一套新的计算机科学课程指南,即计算机科学,整套课程报告计划分为五卷:概述、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和信息系统。这些在线课程为教师提供了如何使用程序创建数字解决方案的思路。使用编程语言可以创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个程序实际上是用创造性的工具来指导项目的设计,这个程序的重点是如何使主题能够成为学生的创造性和合作性,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这些教学指导课程活动,以及用来支持学习的课程活动。课程以网上为基础,但强调的是社会及互动性,课程包括互动教材和可供学生使用的视频,以及在线实验室和指导在社会实践中实施。教学基于课程教材和网上课程资源,我们使用文本和模块编程工具,通过设计这个过程和进一步的思考。

3在线轨迹问题方法研究

3.1学习目标与设计原则

本课程的两个主要目标在两个方面:(1)提高学生对编程的兴趣;(2)利用编程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对自己学科的理解。本课程旨在通过课程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课程使用方法。

3.2教师设计应用程序设计课程应遵循原则

(1)课程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上。(2)所有学生都应该明确并开始学习程序设计技能。(3)已经学会的课程或者提高了水平的学生应该找到这个课程,并且应该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能。(4)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我们要为学生构建学习机会,希望他们成为计算机专家的机会。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选择不同的含量(不同的类别)。他们应该能够选择复杂的程度,并且按照他们的计划完成课程。

3.3学生活动设计原则

包括四个环节:网络研讨会、自学模块、练习和讨论论坛。其中一个主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灵活地控制他们的学习进度。这些课程分为六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一个或几个相关的主题。一些模块提供了与应用程序相关的各种主题。他们也可以从与他们选择学习课题相关的练习中选择任务,也就是说,练习是遵循学生在学习模块中选择的任务。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平台直接或间接地讨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或不同的学科。学生在此专门阐述他们的课程概念,以及如何支持他们学生的专业知识。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每个练习中解决最少的一组问题,但他们可以选择解决哪些问题。强制性练习迫使学生学习与学生有关并且有趣的学习材料,从而为他们的项目提供基础。

3.4对课程内容的评估

学校会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除了上面讨论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还收到了一些来自于学生的关于他们的课程项目的留言。首先,这些留言如何增加了他们在学科领域中应用程序的知识,以及他们对程序概念的了解。其次,学生们把自己的“教学活动”当作项目发送,其中有些项目对他们的学生来说是可行的,而且效果良好。通过学习项目教出了非常有益的课程,这种方式能够激励在职教师的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进行选课。在教学环境中,发现学生们在一起学习,而且教室里有很好的工作噪音。我们发现这对学生很有激励作用。然而,我们也看到它需要教育者的知识和经验,并且要有充分的准备。

4课程思考

本文所述通过学习计算机工程而获得的知识范围,为计算机工程最好地实施职业道德和实践原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原则渗透在计算机工程报告的知识体系中,要找出哪些使计算机工程程序成为独一无二的东西。同时,我们将确定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和其他领域为计算机工程课程提供所需支持的领域。作为一门工程学科必须强调基于合理的科学见解的新颖性和创造性,以及获得专业方法。计算机工程师必须具备随时跟上科技迅速变化的能力,并寻求利用这些能力。他们必须能够以知识渊博和专业的方式与社会成员有效地互动,广泛的知识组成部分显示了本报告的课程如何培养能够在全球社会实践的有能力的工程师。计算机工程专注于计算机组件和计算机系统的设计,计算机工程集成了硬件和软件来生产能够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系统。计算机工程中最常见和普遍的挑战是建立包含硬件和软件组件的有效和高效的系统,设计一个具有最大影响力、效果和效率的系统,包括关于权衡的决定,是计算机工程课程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我们将展示计算机工程报告的知识体系如何处理计算机系统设计的重要性。学生需要长时间写作并提交课程计划的描述,以及学生的工作更彻底。这是另一种反射类型,在这种反射类型中,学生们参与并激励学生。另一个学生在他们的课堂上进行他们的教学活动时,也参与了反射类型的开发:完成项目后,他们感觉到任务被全面理解,要求高,而且教学效率高。它使所有的学生区分开来,不管他们的技能水平如何,都有适合他们的要求。

5结语

计算机编程培训范文8

1.1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软、硬件的问题

(1)会计核算软件版本、品牌过多,过于混乱。各种品牌的财务软件的开发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数据格式,使各种财务软件之间数据交换成为障碍,给各种数据的汇总、查询、传输增加了难度。财务软件之间的混乱使电算化会计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财务软件与实际工作单位核算的财务软件不同,就会使学生参加社会工作时难以适应。(2)教学上的财务软件的设计和功能仍有不足。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财务核算软件多种多样,虽然功能也是不断完善,但是对教学版本总是有一些缺憾。目前教学版会计电算化软件只跟企业具体的记账、算账、报账的功能一样,但缺乏对个人所得税申报、企业税金申报等实际系统的衔接。另外,教学版本电算化不能进行打印账页。(3)教学电算化硬件更新换代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原有的局域网,服务器、低配置电脑已难以适应新软件的运行,功能的加大需要更高的处理速度,这些低配置的硬件设施已经影响了电算化教学工作的运作效率。由于资金以及其他的原因使学校无法进行及时的硬件的更新换代,这些都制约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2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运作的安全环境

会计电算化要求有一个安全的计算机操作环境,既要求计算机没有病毒,又要求有稳定的操作系统。另外,实行会计电算化如何保证操作软件中产生的财务数据的安全又成了新问题。虽然财务数据备份在教学中安全性保护好像关系不大,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万一造成财务数据的散失,那么对企业是一件极具影响的事情。第一、数据备份问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常有以下几种意外的情况发生:一是由于备份不及时,如果电脑出现故障会导致未备份数据的丢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是备份的数据的存放、保存的安全性不高,多数学生习惯于将备份数据存放在电脑硬盘的其他分区中,一旦硬盘损坏或者出现坏道将造成极大的麻烦甚至是数据的丢失。还有如果将数据放在光盘和其他存储介质中,却因光盘和其他存储介质的使用寿命及质量原因,常会造成数据读取不正常或者无法读取,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数据恢复也难以实行。第二,现代的学生安全保密意识观念差、保密意识淡薄也易造成数据损失。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因为操作权限设置不当和口令密码不严,而学校机房多个班级使用,未做到专人专机专用而造成的数据散失时有发生。更甚有些会计电算化软件本身的数据安全保密性也比较弱。

1.3教学计划、授课内容的滞后

现行财务会计教程的教学计划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其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计划主要是以讲授财务软件的功能操作为主,与企业实际的电子做账、网上报税、个人所得税申报的环节相脱节。

1.4教师人员因素制约会计电算化教学发展

(1)教师会计电算化的业务水平不高。一方面,虽然会计专业教师所把握的知识、理论能够满足手工会计核算,但业务经验不够丰富,难以自如驾驭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另一方面,教师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结合手工核算来配套教育的基本知识和要求不熟悉,加上大部分专业教师缺乏企业经验,对于传统企业的操作基本能掌握,一旦改变企业性质的教学,教师就难以适应。(2)教师综合人才问题。目前,许多学校的会计教师对会计业务相当精通,但是同时精通计算机知识的人员却不多,或者精通计算机知识的教师,对会计知识的了解极其有限。这不利于让学生更好、更明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知识,包括对会计电算化产生的数据的维护与开发。虽然很多学校组织各种专业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短、教师日常事务处理及个人领悟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会计电算化的综合性人才总体素质仍然不高。

2会计电算化校企的对接

针对以上问题,当前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工作应分别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加以开展、改进。

2.1加大教学软件版本的开发

(1)根据现行较为完善的企业通用财务软件,学校适当引进,并结合教学本身的特点加以进行配套编程开发,改编成教学版本,并且研发更好地进行数据的保密与保存。(2)在企业通用财务软件基础上,编程开发增加两个功能模块,即模拟网上报税、个人所得税申报功能板块,让学生认识整个财务会计实际账务处理流程。(3)财务软件各个功能模块上的数据交换能够顺利进行,以便教学运用贴近企业做账的全过程,实现信息采集的数据化、网络化,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2.2提高教学人员的业务素质

(1)针对学校会计专业特点和实际教学工作要求,科学地确定长期的会计专业培训内容,做到教育对象层次化、知识结构系统化。(2)有效地培养会计和计算机专业的复合人才,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企业需求与计算机编程的具体运用,实现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综合“有机”结合。

2.3完善教学机制

(1)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加强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与企业接轨出现的新问题的内控制度的建立,对社会不断进步的会计电算化进一步更新和完善,通过制定长期有效的机制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监管,使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走向规范化。(2)在教学质量管理中,设置分离的权限和配备有关人员,并设立相互制约、监督的有效的管理机制,对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财务教学质量控制、会计电算化软、硬件升级、会计专业教师的培训等方面进行管控。

2.4学校对会计软硬件升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