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知识范例

技术管理知识

技术管理知识范文1

关键词:河道堤防;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0引言

政府部门与建设单位对河道堤防工程施工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政府部门建设单位的管理理念没有与时俱进。水利河道堤防工程的具体要求表明,只有完善的工程管理体制才能更好的管理和维护河道堤防工程。

1工程施工的问题

1.1管理理念落后

落后的管理理念导致工程在建设后容易出现缺乏资金与相关技术人员的情况。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日常管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1]。

1.2河道堤防的隐患

我国环境状况每况愈下,河道两边的树木与植被对河道具有保护作用,植被由于各种原因遭到损害,导致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我国的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被倒入河道,导致河道淤积与河床上升,最终会使洪水幅度得变化程度不断加大。而我国有的地区,河道堤防工程建设没有按照严格的标准建设,导致防洪性差,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1.3管理人员素质不达标

领导负责人并没有提起对培养建设河道堤防的专业人员的重视,导致建设河道堤防工程的相关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进行建设河道堤防时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对与工程相关的管理因素要进行全面的了解。但是,领导负责人对并没有对长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也没有建立相关的激励与惩罚机制,管理人员对于工作的精力投入不大。在进行相关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时因为对河道堤防工程的实际情况没有进行确切的了解,不仅影响了工程的日常经营,也不利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发展。

2河道堤防工程的质量管理

工程的外观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一个已经建好的工程所形成的第一印象的来源就是工程的外表,所以,在建设河道堤防时,设计师以及技术人员要对堤防的外观进行周密的设计。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以及泥土等自然因素的条件,将建设堤防河道的理念融入到外观设计中,保证工程外观的美观的同时,工程外观质量的控制问题也不容忽视。堤防结构是构建美观堤防的基础,只有高质量的堤防机构才能提升堤防施工质量,保证堤防美观的同时确保堤防的高质量。加强堤防工程的质量管理,要制定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在填筑施工时,保证上层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2.1培养施工及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是河道工程施工的主体。一支好的施工队伍会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结合现场的情况,在技术人员进行施工方案决策时起到巨大的作用,以他们的建议为决策前提,并且依据相应的技术以及现场情况做出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可行性,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管理人员管理过程中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在应对突发危机时能够及时正确的处理情况能够更好地促进工程施工的开展,对于河道堤防工程施工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质量管理以及技术方面,提高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领导负责人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日常培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道德水平,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使其对河道堤防施工技术管理以及技术有更好的认知,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有充分的管理知识与丰富的技术。同时,管理人员应当根据设计方案规划施工进程,要对施工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2.2严格会审图纸

图纸是施工的前提与基础,在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河道堤防施工之前要对图纸进行严格的会审,相关的技术人员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的审查,全面的了解图纸,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让有关部门知晓,并且与各部门的负责人相互联系与沟通,就图纸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及时提出解决措施,保证施工正常有序。会审图纸需要参与施工的各方人员的配合,只有各方的有效配合才能使图纸发挥更高的效益,保证施工在图纸的指导下有序进行。

2.3管理堤基及岸坡

河道堤防在日常应用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对于在堤防工程的表面会加大重视,而并不在表面的例如堤基与岸坡则会受到一定的忽视。但是,只有堤基与岸坡受到足够的重视,重视堤基与岸坡的结构与质量,在施工时严格按照施工程序与施工要求进行,才能够为堤防的建设打牢坚实的基础。堤基与岸坡作为堤防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对其的维护与管理,使其符合建设标准。在日常管理与维护时要特别注意到堤基表面与岸坡,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对于堤基表面出现的各种废弃物要定时定期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岸坡的坡率也要符合工程施工的要求[2]。

3河道堤防工程的相关施工技术

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使施工人员在河道堤防工程施工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更高效地完成工程施工的同时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以及最大程度上较少了预算的支出。相关施工技术在提升河道堤防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河道堤防施工时要融入现代化技术,在具体的技术施工方面也要加强技术指导[3]。

3.1现代化技术

相关工作人员要定期地对堤防工程进行检查,利用现代化的机器例如新型堤防安全检测仪器对堤防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检查;利用物探裂缝仪器检查堤防是否出现裂缝。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给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并且及时处理,避免因堤防安全隐患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以及各方面,在河道堤防管理方面也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网络信息的实时监测不仅提高了管理水平以及效率,还能够及时地反映问题,在减少隐患发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基础防渗工程方面,通过现代化技术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造,使工程更加合理、高效[4]。

3.2选择开采土料技术

选择怎样的土料以及怎样开采,看似简单的问题,对于堤防工程施工而言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土料的选择时,要安排人员在施工地点进行综合的考察,对于泥土的含水性、粘性以及运输的距离等情况都要进行详细的了解。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不仅节省了运费,节省了建设成本,也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工期。在开采时,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平面开采或者立面开采。无论采取哪种开采方式,都需要保证施工技术达到指标要求。

3.3堤防设施的崩塌和防护技术

堤防设施在遇到自然灾害以及河流的迎流冲顶的特殊地理位置时容易崩塌,崩岸滑坡会导致堤防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堤防的安全指数降低,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堤防周围的环境破坏也很大。在面对突发的崩岸滑坡时,通常会采用抛石抢险的办法,短时期内能够抑制问题的扩大化[5]。但是,由于抛石层的水流不稳定,紊乱的水流会对岸坡进行冲刷,岸坡地下水对岸坡长年累月的冲蚀也对岸坡造成了极大的损耗,抛石抢险所带来的暂时的稳定不足以弥补地下水以及紊乱水流带来的冲刷。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保护抛石层下泥土的稳定性,垫层、滤层或者土木织物等东西在保护泥土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6]。同时,人工铺砌块石在保护抛石层下泥土稳定性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防护堤防设施。砌石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将大石块有序排列放置;其次将小石块插入大石块排列形成的空隙中;最后利用沥青以及水泥砂浆等具有粘合性的物质放入缝隙。通过砌石技术使分散的大小石块形成了一个具体的整体,这种单层铺设的方法,能够保护岸坡的安全。

4结语

建设河道堤防工程是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各国对于水利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各国的政府以及施工单位也加大对于河道堤防的保护以及管理。在管理方面更加重视管理人员的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他们能够以扎实的技术建设工程。在进行管理与维护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管理人员要更新自己学习系统,以新的思路、现代化的技术应对出现的问题。重视我国的河道堤防的质量管理以及相关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工程的质量,保证人们的正常的生活需求,规避一定的自然灾害,使河道堤防更好符合规范,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良奇.浅议河道堤防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的施工控制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4):166.

[2]王德宁.关于河道堤防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分析与探讨[J].科技视界,2015(35):104-104+109.

[3]郑志禄.混凝土砌块护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2011,11(3):140-141.

[4]李宏健.浆砌石挡土墙结合混凝土压顶施工在河道堤防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8):160-160+161.

[5]罗祥彬.现浇混凝土护坡式堤防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J].低碳世界,2017,(19):118-119.

技术管理知识范文2

【关键词】图书馆;人事管理;激励;探究

一、引入管理机制的背景

图书馆的建立是利国利民的工程,是政府的一项公益性事业,其工作人员也应该具有更强的工作精神和奉献精神。但是,人们的需求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层次的,既有精神方面的需要,也有物质方面的需求,图书馆的人事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应该正视人们的需求。由于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最近一段时间之内,我国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还是一项较为清贫的工作,国家和政府并不能保证给这些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员丰富的物质财富和荣誉。尽管如此,但这绝不是图书馆的建设应该止步不前的理由,而仍然应该继续向前迈进。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向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倡奉献精神的同时,同样应该探索有效、合理、科学的管理措施,使图书馆的管理更符合现代化的标准。因此,在图书馆的人事管理体制中,及时引入合乎时代标准和人文关怀的激励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重视激励制度的有效运用,对建立现代化图书馆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激励体制分为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激励可以激发工作人员为事业奉献的潜力,而物质奖励可以解决工作人员的生活所需,因此都不能少。

二、图书馆人事管理激励机制

(一)人事管理激励机制的含义。系统中各要素的联系运作和结合方式被称作机制。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要素、条件、方式和功能等几个方面。激励就是组织人员通过建立适当的管理制度,进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向着所希望的目标前进。激励体制应用到图书馆人事管理上,就是管理人员在人事管理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引导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得图书馆内的工作任务和相应的工作指标能够被高效地完成。激励管理的应用和实施,能够保证员工在日常的过程中相互竞争,不断影响周围的环境,这就形成竞争环境,反过来,这种环境又促使自身更加努力地工作,并不断往复,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通过这种方式,这以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的动力,从而使图书馆的任务和目标能够高效完成。

(二)人事管理激励机制的构成。激励过程大致可以被划分为四个阶段:激励导向—激励评测—资源调配—激励反馈。激励导向的目的是将激励标准化和制度化,同时也是规范图书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标准,激励导向可以引导馆内工作人员对管理机制产生认同并自觉自愿执行的过程。激励评测是对管理人员的行为考核的机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图书馆内部制度的评测,另一部分是服务对象对管理人员的评测。资源调配指的是在激励评测的基础上,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的物质资源或者是精神资源的分配。激励反馈指的是对资源调配的结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信息报告给管理人员,从而能考核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管理人员通过考核成绩对激励机制进行改善和完善,使其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图书馆工作的进展,优化激励程序。激励标准是指管理人员对馆内激励机制的制定,其中包括目标和激励程度。管理人员进行激励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把握好对工作人员激励的度和方式。激励标准规定了激励方式,也就是采用何种激励方法和价值观念去对员工进行激励,激励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对员工产生不同的影响;激励标准也规定了激励程度,激励程度是对激励的量的确定,也就是对员工激励层级的确定。激励的量要适度,过多会增大员工的压力,并出现反面效果,过少则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得不偿失。激励手段是采用的方法,激励手段的内容形式多变,但主要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部分。精神激励即以精神鼓励为激励手段,激励的主要表现为荣誉和晋升等形式,满足员工的精神层面的需求;物质激励就是用物质资源对员工进行激励,主要表现在工资和奖金等这些能够满足员工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质欲望。在一定程度上,两种激励手段可以实现相互转化,但是这两者并不能完全替代。实践证明,如果能有效地将两种激励手段相互融合,激励的作用将会大大提升。

三、图书馆人事管理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

如何促使激励机制的作用最大化,是研讨和健全图书馆激励机制的一项主要研究目的,要达到这项目的首先要坚持下述原则:

(一)以精神激励为主体,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实践证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应该相互激励,相辅相成,二者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才能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首先,物质激励具有它的局限性,它只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范围内才能发挥,且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成反比。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作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群而言,其精神境界和思想水平是比较高的,往往责任感和事业心很重,因此更注重工作上的业绩和成就,得到外界和社会的一致认可,所以,应该以精神激励为主体,物质激励为辅的激励机制。另外,精神激励更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热情,这一点是物质层面的激励所不能比拟的。

(二)以奖励为主,奖惩并举。奖惩制度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强化激励。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的行为都需要被规范,既需要有正面的激励,也需对不符合人类社会道德的不良行为进行调整、纠正和制止。所以,在实行激励机制的同时,必须要建立相对性的惩治制度,使得奖励制度和约束体制相互分离,并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应该给犯错的员工改过自新的机会。另外,在实行惩罚制度的时候,不能以惩罚为目的。相关研究表示,实行奖励制度比惩罚制度对人的激励作用更有效,影响也更深远,在奖惩制度中灵活运用马克思辩证主义的思想,强化思想教育的同时,有机结合奖惩制度,避免奖罚不明、只罚不奖和只奖不罚的情况。

(三)公正透明的原则。人事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不公平的现象,或者存在让员工觉得不公平的现象。一旦图书馆的管理出现了不透明的现象,即使激励手段的方式合理合法,过程合理公正,但员工不免产生猜疑,反而让激励机制出现反向效果。众所周知,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难免会出现亲疏,知趣相投的人一般会走的比较近,有的甚至跟领导私交比较好,如果激励机制不公开,那么极易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中女性比例较高,因此,在实行激励机制的时候不能有性别歧视,领导者要切实做到公正公平原则,以求得馆内领导和馆内工作人员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一起打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因人因时制宜的原则。人事管理工作涉及的工作非常广泛,对内而言体现在激发职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身上,但是不同的员工之间有个性的差异,对外而言则体现在对读者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上。因此,在实行管理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应该对每一位员工进行深入的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每位个体的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但是对于同一位员工,由于时间的先后和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逐渐提高,在不同的时间可能会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了解员工心理需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沉迷于过去的数据说话,要采用多层次、具体的激励手段,做到因人因时制宜。

四、结束语

图书馆人事管理的目标完成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而建立一种有效的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充分发挥馆内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馆内各项事务的顺利完成和进行。本文对图书馆的人事管理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激励手段和过程透明化的要求,对图书馆的人事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彬.图书馆劳务派遣用工管理初探——以国家图书馆的实践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5(7):73-76.

[2]关基顺.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员编制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图书情报导刊,2015,25(7):97-99.

[3]房永壮.基于激励机制视角下的图书馆管理提升[J].卷宗,2016,6(6).

[4]吴惠茹.高校图书馆实施阅读激励的实证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6(5):109-116.

技术管理知识范文3

知识存储主要依赖于知识库技术。知识库是利用计箅机技术、通信技术及数字内容所构建的各种超大规模、可扩展的、可互操作的知识集合体,以达到推广知识、促进知识发展与交流的目的。图书馆的知识库可以包含图书馆范围内所有的外化的文档和其他知识,从知识类型角度分析,知识库管理可以分为三类,即基于受控的分类知识库管理、开放的互动知识库管理和业务(项目)知识库管理。

2.知识的组织和描述技术

知识组织是指对知识客体进行的诸如搜集、整理、加工、整序、揭示、控制、提供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及其方法,它包括主观知识(隐性知识)的组织和客观知识(显性知识)的组织两方面。通过这些实体间的相互关联,支持相互发现与检索利用。知识组织技术可以分为手工和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包含自动分类、聚类、自动标引、概念聚类和语义索引等,还包括基于本体的知识组织,不但表示语义信息,而且支持推理。

3.交流、合作与学习技术

图书馆范围内的合作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项目的合作,二是部门内部的合作,三是部门之间的合作。图书馆的交流主要表现为公共交流和私人交流,如图书馆员间的交流、图书馆员与专家的交流,图书馆'员与领导的交流等。不同的合作与交流方式具有不同的工作流,需要有不同的交流工具支持。

4.使用与创造技术

图书馆组织知识的使用方式包括检索、搜索和浏览。知识检索是综合应用信息管理科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及语言学等多学科的先进理论与技术,它基于知识和知识组织,融合了知识处理和多媒体信息处理等多种方法与技术。正是由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根据图书馆领域的知识对图书馆集体知识和个人知识进行了有效的组织,使得基于元知识的检索、概念检索、等级检索等成为可能,大大方便了图书馆员对知识的利用。知识管理系统必须表现出对知识的良好发现功能和检索功能,以真正支持知识使用、交流和共享。

5.相关支持技术

技术管理知识范文4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知识管理;发展方向

在未来的几年中,图书馆将是知识资源集中中心。面向未来的图书馆转型发展中,资源是根本,服务是灵魂,而管理是重点。在对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知识管理是一个前瞻性领域,其在后续几年中的发展方向将会对图书馆知识化转型程度以及自体在知识社会中的所处地位、生存空间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中,图书馆一定要迎合时展需求,对内部实施系列性改革措施,将文献管理转型为知识管理,进而促使图书馆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局面。

1图书馆知识管理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知识管理实质上是“知识”与“管理”两个词语的组合体,但是因为上述两个概念的抽象性,将会造成现实操作中个体在认知在存在一定偏差。“知识管理”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彼得•德鲁克(管理学大师),其主观地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个体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新知识与经验,同时采用适当方式将新习得的知识与经验阐述、分享出来,有助于充实个体知识体系,提升机构组织的发展价值[1]。针对图书馆知识管理,国内有部分学者将其视为对人的管理,并将图书馆知识管理细化为显现知识资源管理、隐性知识资源管理以及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三大部分。在明确知识管理相关要素的基础上,可将知识管理划分成以技术、组织、资源主导的图书馆知识管理三个具体方面。

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管理原则与目标

2.1管理原则

新时期下,图书馆知识管理应遵照如下几点:(1)积累、共享、沟通以及创新原则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应积极构建一个统一化的整体,同时以整体原则为基点进行规范性操作。(2)积累原则实质上就是图书馆、管理员以及用户对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过程;共享原则即对被积累知识的输送,进而实现共同分享的目标;沟通原则即知识的动态化流动;而只有主动遵照创新原则,才能实现对图书馆知识管理进程的有效维系与促进,进实现长效发展的目标。(3)图书馆知识管理原则的创设与执行,是各项管理活动开展的“指南”,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其处于不断调整与完善的状态中[2]。

2.2管理目标

图书馆知识管理主要有:(1)个体目标———迎合个体对信息获取、应用的主观需求。(2)组织目标———提升图书馆组织学习与协调能力,采用建设相对完善学习型环境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图书馆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拓展管理理念与方法,优化图书馆结构,促进其可持续发展。(3)整体目标———助力于人类知识社会发展与进步,知识为生产力、创造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3]。

3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

3.1思维的革新

笔者发现当下我国图书馆领域相关人员关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认知上存在一定误区:(1)知识管理即为管理图书馆藏储的知识。(2)管理方式挪用企业知识管理方式。(3)知识管理涵盖图书馆的各个方面。(4)知识管理将图书馆管理完全取代。这种思维上的误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知识创新高度,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程。国内图书馆数十年的发展思维是“以藏促用”,即应用藏书量去衡量图书馆的规模与发展实力,这种传统的衡量方法在信息社会中已不适用。存贮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因素将会对其产生显著影响,图书馆的藏书有很大的可能转型为一种博物馆式。也就是说图书馆的这种“藏”能力在信息时代中难以充分彰显出来,甚至会对“用”有效目标的实现造成一定阻力。那么在藏书能力缺乏情况下,将采用何种要素代替图书馆的发展实力?答案是知识。应用藏知识的多少去权衡图书馆的发展实力,就需将挖掘知识设置为图书馆后续几年的发展重心,充分应用图书馆这一知识宝库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这便是在思维层面上产生的革新。图书馆将知识设为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以知识为基点建设相关决策,科学预测图书馆后续几年的发展趋向,迎接新时期带来的各种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确切定位,不断壮大自己,彰显优势,伫立于不败之地[4]。

3.2管理的改变

长时间以来,国内很多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处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过渡时期。在科学管理的层面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弥补。从管理学历程上分析,科学管理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发展至以行为科学的人本管理、知识管理等新的管理时段。在最短的时间内优化体制管理同时实施人本化管理,是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制度化与人本化的有效办法。在知识经济一体化时代中,图书馆从藏书楼开始的这一主要发展目标也需要进一步沿袭,否则将会使图书馆的性质发生改变。但是在知识时代中,“藏”将以藏知识为主要目标,图书馆是汇集大量知识的宝库,也是各领域知识的集散处,进入知识管理的时代,其目标就是力争把最恰当的知识在合适的时机传送给有最大需求的个体,进而协助他们做出最佳的决策。当下,图书馆应用的多数是“图书馆分类法”,这种传统方法已不适用于知识管理的现实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个文献或载体内囊括了多样化内容,传统分类方法浪费人力资源的同时,效率也得不到根本保障。图书馆学家与信息处理技术专家共同开发了机读目录(MARC),其有助提升世界各国图书馆的自动化与网络化水平。但在信息社会中,该管理模式暴露出结构繁杂、信息冗长、字段重复率高等缺陷,故需应用全新的概念与信息处理方法规划处一类新的MARC,这是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中管理改变的方向。

3.3形式的调整

伴随着信息存贮技术的发展进程,图书馆的“藏”已经冲破了传统纸张的局限性,多样富含知识的载体均会整合至图书馆馆藏中。在最近几年中,图书馆馆藏形式发生很大变革,朝着多载体化、服务形式开放化、资源利用共享化等方向发展。图书馆的面貌也有所革新。新时期下,图书馆应紧抓有利发展时机,投入更大力度进行改革。“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效扭转了信息的传统交流与传输形式,有效将全球各地域的信息资源关联在一起,进而建构成一个无边界的网络,信息资源量庞大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图书馆在文献采集、加工等方面建设了多种数据库,实现了国际国内信息联网建构与资源共享,网络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与资源共享等多样化工作的优质化环境[5]。

4结语

知识管理是信息时代中,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之一,知识管理模式的建设与推行,有效解除了目前图书馆发展中管理形式滞后、资源共享效率偏低等多种现实问题,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不断提升知识管理效率,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基石,提升其竞争实力,从容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中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刘志国,刘丹,吴倩.隐性知识: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基础与行为范式[J].图书馆杂志,2015,34(11):41-45,98.

[2]王忠义,夏立新,王伟军.云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J].情报科学,2015,33(3):13-17.

[3]杨广朋.新时期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5,34(1):185-187.

[4]张海涛,宋拓,刘健.高校图书馆一站式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4,32(6):104-108,113.

技术管理知识范文5

关键词:果树栽培;管理措施;种植技术

随着现代林业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果树产业的飞速发展,对果树种植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并结合实际,提出不同的影响因素和分析结果,对技术要点进行具体论述,以期解决存在的问题。

1果树栽培管理措施对果品的影响

1.1果树选址的影响。由于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生物酶和人体需要的维生素与营养物质,因此水果的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不同的果树对于土壤、光照等参数的需求也存在差异,这说明果园的选址对果品的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在进行选址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最适合果树的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这样才能保障果树正常的生长发育,最终得到最优质的果品。选址之前需要对周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调查。自然环境主要考虑土壤、光照、风力、风向、温度等因素。社会环境则主要考虑园址周边是否存在工厂或其他污染源,避免果树出现因环境污染而导致减产或枯死的现象。

1.2苗木选择的影响。由于我国果树苗木品种类型繁多,在进行果园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做好苗木类型的选择。我国水果行业的高速发展,让苗木市场上已经具有多种类型的优质品种,这些都是具有抗旱、抗寒能力和高产性能的苗木品种,对于提升苗木栽培成活率作用明显,对后续果品产量的保障效果也非常稳定。总而言之,选择优质的苗木类型能够有效提升环境适应能力,在强化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产量和质量。

1.3土肥管理。土肥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果树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各类质量问题,化肥使用过多会导致果品内部的重金属含量超标,而使用过多的氮素化肥还会在土壤中产生有毒害的副作用硝酸盐,对水体产生严重污染,也增加了果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所以我们需要在日常进行土肥管理工作并且禁止使用硝酸铵等硝态氮肥[1]。需要注意的是,水果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威胁,但必要时也要对果实进行保护处理,一方面提升果实的颜色鲜艳程度,另一方面避免果实表面损伤影响果品质量。

2果树栽培种植技术

2.1选址技术。对果树生长和发育会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水肥条件和光照条件,且不同类型的果树,对于水肥和光照环境条件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在进行选址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自然环境的考察,以此为基础做好果树栽培的相关设计,根据果树的具体种类规划环境,特别是需要避免污染源,以保障果树和果品的安全。

2.2肥料管理。肥料管理对于果树和果实生长非常重要,在对果树施肥时首先要遵循质量原则,因为肥料使用不足会导致果品质量下降并影响果实色泽,但肥料使用过多又会导致果品腐烂,甚至导致苗木烧坏产生经济损失。为了保证最佳的经济效益,我们应该选择农家肥或绿肥等有机肥料,虽然有机肥料从资金角度而言,成本消耗较大,但有机水果的销售价格同样较高,对于果园整体经济效益提升而言更具有现实作用。果树移栽前应在定植穴内施入有机肥或复合肥,并覆盖一层土,再进行定植。果树成活之后,每年大约需要2~3次的追肥,追肥时选择完全腐熟的农家肥,因为农家肥的不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也不会对果树生长造成负担,且肥料作用时间较长,配合氮肥和钾肥之后能够促进果树的开花结果,保证果实品质。

2.3病虫害管理。病虫害管理过程当中虽然可以利用物理方法(例如果实套袋等)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但是害虫不仅会对果实产生影响,也会对果木产生伤害。一旦树木遭到破坏,会直接影响到果实的正常发育环节,为了避免果树遭到严重的病虫害,我们再进行果木选择时,首先要选择高质量无病虫害的品种类型,减少根源上的病虫害产生危险。与此同时,还可以选择生物措施喷洒农药或昆虫生长调节剂等以防治病虫害。除了传统的,或生物杆菌之外,新型BT杀虫剂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药剂成本较低效果较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较小,可以与传统农药交替使用。综合来看,在确保使用良种苗木的基础之上需要切实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传统物理防治手段有机结合,在采收之后也要做好清理工作,把枝叶进行集中处理减少病虫害的寄生场所,降低果园内部的病虫害基数。另外在冬季需要做好树树干瓜皮和刷白工作。

2.4栽培技术。以矮化密植技术为例,这是现阶段我国果树栽培过程中非常广泛的一类果树栽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苹果或桃树的栽培环节,其核心理念就是利用矮化沾或其他矮化果树品种嫁接时,果树的整体高度降低使得植株更加紧凑,相对种植密度增加,实现高产,并且让土地资源利用率得到重点提升,单位面积内的果树种植数量增加后也能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这项技术对于果树而言可以强化光合作用最大化,利用光照资源为果实的着色提供关键的前提条件。良种化技术则是使用相应的果树改良手段,对果树的生长环境进行环境改造,实现栽培体系的优化,提升果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3]。与此同时为了促进果树的栽培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可以选择无毒苗木技术等措施确保苗木质量。随着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现代林业果树种植业逐渐朝着绿色方向靠近,如何种植绿色无公害的果品,成为了行业内部的研究对象。在未来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还可以选择某些生命力较强和成活率较高的果品进行种植,或是选择某些适合区域环境的果品。在未来的生产环节,商品化和机械化技术将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机械化也是现代果园管理的主要措施,无论是农药喷洒还是整地采摘工作都可以实现机械化运作。而果实的商品化管理则是通过相应的果树修剪,以保障果品的包装和商品价值能得到有效提高。

3结语

技术管理知识范文6

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管理;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

目前,我国知识与技术密集产业(KTI)的贡献率占GDP总值的21%,KTI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在KTI占比越来越大的今天,知识与技术密集产业创新与发展对知识这一无形资产的关注度和倚重度空前提升,将知识管理视为“现代企业战略变革的突破口”。

一、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知识管理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知识管理已成为主宰产业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简单来说,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并配合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知识资源,促使知识的应用与价值实现。企业经营和成长过程中对各种知识的管理,目的是满足企业现在和未来经营及成长的需要,以利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的知识,使企业实现新的成长和发展。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就是将知识视为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加快企业发展,从而形成自身竞争优势。知识管理对于推动企业的持续创新、科学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知识管理的运作过程包括知识集约过程、知识应用过程、知识交流过程和知识创新过程。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目的。而知识集约、知识运用和知识交流是实现知识创新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一)知识管理是适应资源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21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知识作用相对于物质作用而言更加丰富,使人类从由于物质资源的稀缺对经济发展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企业也因此正在依靠知识不断地减少单位产出对物质资源以及时间等的要求,即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正在大大增加。在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中,其产品价值的60%以上来自于知识资源。

(二)知识管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是靠知识与核心技术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因此,加强知识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开展全方位的企业知识管理,从而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许多企业者意识到的当前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管理问题。

(三)知识管理相对于其它管理的比较优势促使企业开始重视。企业运用知识管理,加强知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与其它管理相结合,给企业带来的创造价值将是十分巨大的。

二、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我国知识与技术密集行业领域,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实行了知识管理,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用于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并不完善。在我国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中,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根据“WeAreSocial”和“Hootsuite”披露的最新数据,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在2018年已经突破了40亿大关。而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也仅仅只有20%的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和运用信息手段,这与国外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在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中,有很多仅仅是具备了知识管理所需的必备的硬件,而缺乏的是适用企业自身的软件,更缺乏的是知识管理的观念。

(二)误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认为知识就是信息,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知识主管(CKO)就是信息主管(CIO),这已把知识管理狭隘化了。这是我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所普遍存在的认识上的问题。知识管理是对信息管理的变革和超越,信息管理只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知识管理也不仅仅是信息管理的发展和延伸。主要在于:信息管理仅仅注重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而知识管理更注重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信息管理仅仅侧重于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而知识管理更重视信息,知识活动的过程和人员的管理;信息管理关注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方式向适当的员工提供适当的信息,将信息简单地视为企业的免费资源,未能对知识进行资本化运作以实现知识增值;而知识管理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追求知识的增值。所以企业要真正实现知识管理就必须澄清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三)公司内部未能实现知识共享,过分依赖少数几位关键性人物。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作为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企业,其知识含量相当高,其潜力也非常大。怎样让人去公开自己的好点子而不是隐藏起来,让人接受而不是拒绝好的想法,实现公司员工知识的不断交流,达到知识共享,这离不开良好的企业文化。此外,目前从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知识获取的渠道来看,企业知识管理过多地关注专利的获取,但对专利进行内化的能力较弱;在知识存储方面,目前未能真正形成知识存储的科学管理系统;在知识保护方面,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最活跃的创新主体,约65%的专利为中小企业发明创造,但往往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同行业之间侵权成本低,维权费用高,难以保障企业利益。研究与开发(R&D)是体现现代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着高新技术企业的业绩和竞争力。按照国际标准,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的R&D投入强度不应低于5%。然而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很多代表性企业R&D投入占销售比例尚不足1%,严重制约和限制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与核心竞争产品数量,企业发展创新活力、动力不足。

三、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建设

实现知识管理、开发与建设知识管理系统就成了首要的任务,其核心是凭借一系列技术手段、制度安排及管理手段,建立一套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明确系统应起到的作用:为企业员工提供有效的知识共享服务。明确系统应具备的功能: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新知识的生产和既有知识的深层挖掘,能够为企业与外部的知识交换提供渠道与窗口,为新知识及既有知识、内部知识及外部知识在同一企业内部的传播、共享及集成提供有效的公共性平台服务。明确知识的编码化科技含量:知识的编码化有利于知识的生产、获取、共享、集成与传播。明确知识管理落实到人: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学习机制,提高学习能力,加快建设企业知识管理团队建设。先进的知识管理系统是人与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的有效结合,其中人是最为关键的系统要素。

四、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措施

(一)加速扩大知识存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扩大知识存量:大量引进人才,保持动态的学习能力,建立创造并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作为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看其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又离不开研究与开发投入的支撑。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企业可以开发出更多的产品保持领先的地位。

(二)树立“人本主义”的管理观,实行人本化管理。尊重人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精神。同时,宽容失败,鼓励员工在创新中不怕失败,并给创新观念和创新思维充分的成长空间。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的人才资源整体素质。

(三)进一步完善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制定企业知识管理战略,调整组织结构。充分调研企业的知识资源优势与知识能力水平,对企业发展目标、定位、趋势等进行统筹分析,制定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协调、企业发展方向相一致、企业资源状况相匹配的知识管理战略。建立灵活、便捷、高效的扁平化知识型组织结构,以工作流程为中心建立组织结构。简化企业管理层级,减少企业中不必要的管理岗位,提高知识在员工中的传递效率。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任用具有良好信息素养、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运作及应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要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构建高效益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建立标准、规范的企业信息资源库,使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信息资源的获取、传递、处理、储存、控制建立在全面、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保证信息的完整、准确和及时。

(四)建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和知识主管职位。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的知识管理离不开知识管理者,国内外的管理实践都出现了这种趋势。有调查表明,全球500强企业有20%已设立知识主管职位。这样企业管理层开始从传统的以交易过程、后勤统筹和工作流为主要核心的管理,转变为重点建立一个能支持沟通、建立人际网络,在工作中学习等知识管理内容上来。国内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也开始有意识地围绕知识组织管理。知识主管在企业内的地位介于首席执行官和信息主管之间,即知识主管接受着首席执行官的领导,并有权领导信息主管。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CKO的主要任务是将企业的知识变成企业的资本;了解企业的环境和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知识需求,建立和造就一个能够促进学习、积累知识和信息共享的环境,使企业每个员工都能获得知识共享的好处,并为发展企业的知识度做出贡献。

(五)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最高领导层的重视与支持。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开展是以管理人员认识到知识资源使用的低效率、并寻求改革这种状况开始的。让高层管理人员理解知识管理的意义,并且支持让它成为现实而开展的各项活动是十分必要的。知识管理会涉及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并影响到一些特殊的程序与政策。知识管理内的很多过程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高层人员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安德森公司内部管理的领导者迈克说过、成功地开展知识管理的组织通常都有高层领导的支持。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的高层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他们应该为企业以及知识管理建立起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将发展目标灌输到每个员工头脑中,使知识管理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其次,他们应该精通知识管理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能够具体指导员工,促进他们有效地收集、应用、交流和创造知识。再次,高层管理者必须被员工信任,具备高度的协调能力,能够促进企业形成相互依赖的环境。综观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英国、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强国地位,都是在企业管理技术优先取得较大突破的基础上取得的。如英国斯密的分工理论、巴贝奇的绩效工资制等造就了英国19世纪的辉煌。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斯隆的事业部制等带来了美国20世纪的称霸。日本人的全面质量管理,准时制生产等使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因此,开展知识管理,尤其是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的知识管理,对于我们来说,在赶超企业管理世界先进水平,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纳,马灿德.信息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罗崇敏.论企业创新〔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3〕雷家.高新技术企业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郁义鸿.论知识管理的内涵〔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01).

〔5〕韩富鹏.再造知识管理流程〔J〕.知识经济,2002.

技术管理知识范文7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质量控制

1公路工程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遵循原则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这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是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制定合理的技术管理体制,实施严格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是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本保证。

1.1必要性

科学有效的施工质量技术管理体系能够保证施工流程的正确实施,高效合理的分配相关技术与设备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无故浪费,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还能显著的提高施工完成速度。技术管理工作可以使各部门各小组之间有效沟通,对困难任务实现针对性的技术攻关,有效调动可利用的资源,发挥每个人的特长,确保整个公路工程的顺利展开与完成。

1.2遵循原则

公路工程技术管理与质量工程要遵循的原则有许多,概括来说包括安全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环境保护原则,这三个原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程实施原则。其中安全原则不必多说,要保证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各项安全制度是否得到了贯彻落实,事关每一位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自然是重中之重。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利用各项资源,工程材料要高效利用,工程周期要合理,既要确保质量,有效确保速度。环境保护原则则是要符合绿色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工程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材料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不能随意丢弃污染环境。

2不同阶段过程的技术管理以及控制要点

2.1公路工程在路基施工中的技术管理以及控制要点

路基施工是公路工程的基础性工程,是后续工程能否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前提。施工过程中应该对路基施工技术进行管理,依据国家标准以及施工规范要求控制施工材料、设备质量。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决定路基填料的选择,因地制宜,而不是盲目的按照一般性的施工流程。通过反复试验确定填料性能参数,确保各项参数在允许范围之内,做好试验记录与施工记录,便于施工过程实施,杜绝沉降不均匀等影响路基施工质量的问题出现。在对路基进行压实作业时,要特别注意施工现场土质特点,不同的土质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压实机具,合理设定压实设备的实际碾压参数,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强度要求与土层特点灵活决定碾压施工遍数,确保压实施工的施工质量。压实过程中应该选择采取分从下到上分层填筑,最大可能的提高压实效果,最后要确保实验检测压实度达到质量控制要求后再进行后续步骤。

2.2公路工程在路面施工中的技术管理以及控制要点

2.2.1公路工程路面基层施工的技术要点

路面基层施工也是公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完成质量也对整体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同样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其施工关键是基层以及面层结构的稳定性、强度以及刚度,如何通过技术管理确保各项指标能够达到相关标准是需要重点分析的。最基础的应该要从施工材料开始入手,材料的性能比如砂石的级配和含水率要进行严格控制与检测,这对公路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基垫层施工时,需要对表面的灰尘与杂物进行清理,进行整平工作。在摊铺施工需要使用分层作业,确保每层松铺厚度处于符合规范要求,确保碾压施工遍数多于4遍,与此同时还需要保证轮距搭接距离大于50厘米。对于部分不方便使用机械设备进行碾压转角的边缘位置,考虑通过人工作业方式完成夯实工作。

2.2.2公路工程面层施工的技术要点

面层施工是公路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主要是对公路表面进行清理修正工作。有效地对面层下承层或其他杂质进行清扫可以有效地提高基层与沥青的黏结性。适量用水对基层表面进行喷洒湿润工作,对施工设备实时监测确保其正常安全运行。如果某些路段因为特殊原因导致无法利用机器完成喷洒工作,则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在将集料撒布均匀后,则应利用压路机等设备按照从两边到中间的顺序进行碾压施工,同时确保宽度以及压实度符合公路工程的相关设计标准。

3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分析

3.1做好工程设计质量控制工作

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一般是以工程设计为基础实施的,因此有关规定程序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设计的变更与实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手续,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单位如果发现了有所遗漏,那么应该通过监理工程师上报给工程建设与工程设计单位,最后让工程设计相关单位对设计进行变更,并进行对应的补充说明。

3.2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要制定一系列的检查制度,公路施工单位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对每一项施工环节都进行细致的检查,对于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并且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记录,并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切工作都要以安全工作为前提,确保质量第一的基本原则,对施工过程中潜在的问题进行发掘,准备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有效处理,最大程度的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

3.3提升工程检验判断的准确性

为了使得工程检验判断结果准确可靠,应该首先指定工程技术的规范与要求,确保公路工程能够在标准规范的制度下的带得到有效检测。公路过程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工程部件、半成品、原材料与机械设备等进行有效的力学性能检验工作,发掘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标准线之上;测量相关工程状态时,要善于选择与使用测量仪器,保证测量精度;为了达到切实提高检验的可靠性,保证施工质量的准确性,就需要有效的将专业检测与普通检查互相补充结合,取长补短,将重点抽查与日常检查、部分检查以及全面检查等工作互相结合。

4结束语

本文首先概述了公路工程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遵循原则,其次从路基施工、路面施工、面层施工等三个方面对公路工程的技术管理以及控制要点进行了分析,最后相应地对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

参考文献

[1]孔飞.路桥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分析[J].科技风,2018(32):113.

技术管理知识范文8

关键词:路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我国目前对路桥的施工技术和质量都十分重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施工技术上得到提升,路桥施工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有所提升,因此我们对两方面的不足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对症解决,从而促使我国的路桥事业平稳持续的发展。在技术上要多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在质量管理上我们要实现严格的把关,这样一来,路桥施工质量就能得到保障,为人们的生命安全也加了一道防线。

1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控制措施

1.1做好桥梁的车辆通行控制并完善养护工作

在公路和桥梁的建设中,增强公路和桥梁的自身承载能力是最关键也是最根本的解决措施。对于已经建造好的桥梁,我们可以对桥梁的抗压能力进行专业评估,并对来往的车辆和人流量进行严格控制,以此来减缓公路和桥梁的负荷。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对车辆进行单双号限行,这样不仅可以缓解交通拥堵的现象还可以延长公路和桥梁的使用寿命。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加强对公路和桥梁的后期养护工作,对于一些路面病害的出现进行及时的发现,并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对路面病害进行去除,同时对桥梁的结构进行优化,将公路和桥梁的使用率提高到合理范围内的最大限度,为人们带来便利。

1.2运用新型施工技术并对互联网加以利用

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注重科技的力量,在公路和桥梁的建设中,也应该将其融合进去,实现高效、高品质施工。在施工技术上,我们应该虚心向别的国家学习,将他们的优势融合到我们现有的方法中去,将不足进行改进,将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互联网的应用可以加速施工的信息化操作,在数据的统计和整合上,不论是速度还是准确度都能得到质的提升,在时间上能够得到节约,也有利于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出现的新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在解决新问题后,信息化的普及还有利于我们对施工问题和技术的总结,并将在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丰富的经验资源。

1.3做好防震防沉工作

在地势崎岖的山区,建造公路和桥梁的时候应该注意做好防震和防下沉工作。山区地势较高,在建造上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自然灾害的侵袭也比在平原的时候多,因此在施工材料上我们要选择防震能力强的材料,增强公路和桥梁本身的质量水平。山区雨水也比较丰富,在雨水冲刷的时候容易造成软弱路基的形成,给公路和桥梁造成损害,长期如此,整个地基就会下沉,公路和桥梁的整体路面就会低于周边的路面。因此,加强防震和防沉工作,可以有效地延长桥梁和公路的使用寿命,在质量上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1.4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

施工材料对于一项建筑工程来说这最重要的建设基础,因此做好施工材料的管理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要对材料的性能和质量进行检测,只有在合格的情况下才被允许使用。在施工前不仅要做好材料的选购还要清点好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为之后的核对工作做好铺垫。

1.5引进专业人才对施工技术进行提升

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就是人才资源,要想整个工程的施工技术得到质的改变,引进专业人才是最关键一环。整个工程有了专业的高素质人员,无论是在施工技术方面还是管理方面都会能够大大提升,在施工技术上更加完善,在公路和桥梁的质量上也能提高保障。

2路桥施工质量管理的控制措施

2.1加强对施工场地安排的管理

因为路桥建设的工程浩大,各种建筑材料和机器设备种类和数量多而杂,因此,我们应该专门设定一个人来对建筑材料和设备进行管理。在施工场地的安排上,需要根据施工程序的先后来确定大型施工设备的进场顺序,一来保证了施工的及时,二来使得施工场地秩序完好,减轻了施工现场交通拥堵的情况。对于施工的建筑材料,我们的专业管理人员应该清点好它的数量和种类,在质量上也要进行核对,在没有差错的情况下进行入库,并对一些材料进行遮光遮湿的处理,防止降低材料的自身性能。

2.2提高建设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上,我们也要想办法进行提升。企业可以在工程开展前就对施工建设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对一些施工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提醒,加强难点的技术操作训练。在施工人员的思想上,我们也要加强道德建设,让他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一些违规操作的人员视情节轻重作出相应的惩罚。在后期的人员招聘中,我们要提高招聘要求,招收一些技术型人才,他们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能够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对它进行分析,动态的调整,在路桥的质量上加了一道防线,也提高了工程的施工效率,保证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3监理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我国路桥质量管理制度虽然目前还不是很成熟,但我们企业需要对工程中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作出硬性规定,这样在技术质量上就会得到保障。企业不仅要在路桥的质量上做好制度的规定,还要时刻关怀施工建设人员的利益,在保障他们应有的利益前提下,他们才能没有负担的进行工作,在工作中才会带有积极性,在管理上也易于沟通,在操作技能上也会积极去提升,对于施工中的质量不合格处,对相应的建设人员作出罚款的行为,这样赏罚分明,才有助于加强路桥的质量建设。

2.4严把施工材料的质量关

施工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做好施工材料质量上的把关,我们才能够对路桥的质量有最基本的保障。在施工前期应该货比三家,对建筑材料进行质量的测试,并结合经济原则进行选购,在购买前对商家进行一定的了解,选择与具有质量检测过关证书的厂家合作,这样的合作才是长久地利益合作,才能保证双方的利益都不受损害。

2.5做好后期质量检测工作

在施工结束后,我们还要加强后期质量检测的工作,这是工程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提高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是很重要的任务。监理工程师必须由专业检测人员担任,在自我素质要求上相对较高,在进行质量检测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检测的内容及其标准,其次做好检测仪器的校对工作,最后严格全面的进行检测,在质量达标后才能将路桥工程投入使用,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路桥的质量。

3结语

路桥在我们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交通问题,还带来了繁荣的经济,因此要保障路桥施工项目中的质量水平。而路桥的质量水平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提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从施工技术上进行提高,不单单从材料上进行质量把关,更重要的是有新技术的突破,需要引进一大批建设人才来对目前的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提升,从而增强它们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在质量的控制上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细化管理,落实到每道工序的质量监测,对于不合格工序一定要进行惩罚,以此来警醒每个施工建设人员,才能营造良好的施工氛围,达到优秀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葛振才.解析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不足及改进措施[J].山西建筑,2013(9):16.

[2]刘成德.论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J].华章,201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