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教育范例6篇

技术与教育

技术与教育范文1

1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成果迅速地进入教育领域,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强劲的势头,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媒体与教学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使用教学媒体,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提供声像教材等学习资源,学科教学过程中辅助使用这些内容和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1.2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应用将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

1.2.1在教育观念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依靠自学;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的发展,使学校成为虚拟、开放、社会化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1.2.2在教学模式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求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学过程进行变革,从而构建能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

1.2.3在教育信息呈现方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多种形式的呈现教学信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教和学增加新的维度和方向,形成整体化、多通道、全方位的教育信息加工、传输模式。

2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学改革现状

我国教学改革只注重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视教学模式的改革。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传统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构成,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还要多增加一个要素,即教学媒体。所谓教学模式正是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四个要素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2.2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利于具有创新能力人材的成长,必须明确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

2.2.1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可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

(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3)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

(4)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

所谓协作式教学策略,要求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2.2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理论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程的组织、管理与控制,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缺点是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置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处于中心的位置。它包括学习环境的设计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两方面。学习环境设计是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来帮助和促进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是学习的外因;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则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励认知主体即学习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是学习的内因。其不足之处是容易忽视教师的作用,容易偏离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因此,将这两种教学设计理论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为建构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比较全面而坚实的理论基础。[2]

3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3.1加强硬件基础建设。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由于计算机的不断普及、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室实施建设,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1.1综合多媒体电教室。主要设备有:投影机、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展示台等。多媒体电教室一般用于教师以演示、讲授为主的教学课,多种媒体供教师使用,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3.1.2多媒体CAI网络教室。这种教学环境建有几十个学生计算机工作站,并配有耳机等多种输出设备。网络教室功能强大,主要功能有广播教学、演示教学、分组教学、在线讨论、远程管理、网上影院、联机考试等。这种教室可进行语音教学、协作教学、学生个别化教学和多媒体远程教学。

3.1.3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等综合型电教设备。其功能强大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

3.2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

当前学校的硬件建设设施建设基本上已达到要求,具备了一定的硬件环境,但要切实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就必须要自主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将课件应用到教学中,这是至关重要的。

3.3加强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

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运作的关键要素。对教师的培训是十分紧迫的任务,不但要提高其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还要使其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专职电教工作人员和网络管理人员应经过系统严格的培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熟练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等知识,还要能承担对其他教师的使用培训工作。

3.4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技术与教育范文2

关键词:传统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优势 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182-01

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在于:一方面,传统教育技术存在的缺点与问题越来越多(当中包括技术形态过于原始、应用功能过于单一、以及信息承载量较低);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所表现出的优势越来越多(当中包括信息容量大、信息传输速度快、以及信息内容覆盖范围广)。因此,正确处理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这一点至关重要。本文即对其展开详细分析与说明。

1 现代教育技术的突出优势分析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具备突出的优势与价值:即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模式而言至关重要,而这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而言,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举例来说,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多媒体设备及其技术的应用,模拟真实性的说话情境。在课堂教学展开说话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个完整性的情境,使学生以既定的话题为中心,展开丰富的讨论。在此过程当中,通过对多媒体设备模拟功能、以及视频功能的应用,将原本意义上与课堂教学活动差距较大的真实性话语情境引入课堂中。通过此种方式,学生所感受到的说话情境将更加的鲜活与真实,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在思维的活跃性方面可得到显著的提升。在后续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学生若遇到同类的生活场景,则在表达方面将更加的丰富与完善。同时,以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为例,若单单从口头表达的方式入手,向学生描述古诗文当中的情境,学生的理解势必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进而使得学生感觉文章言之无物,无法获取真实性的情感认知。而通过对多媒体设备的引入,教师可以以幻灯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与古诗文所描述情境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资料,从而使学生在对文章说明对象、顺序、特点的理解方面更加的深刻,提高学习质量与水平。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于课外辅导过程当中具备明显的优越性。常规意义上来说,对于学生所开展的课外辅导活动大多建立在课堂教学以外。同相对集中的课堂教学相比,课外辅导活动在学生与老师方面更加的分散。同时,课外辅导活动的开展还受到了空间及时间的明显限制。而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则能够极为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学生可以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在课后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复习,融会贯通,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网络实时通讯工具的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并配合学习软件,进行全面的自测与训练。

2 传统教育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各方研究学者明确指出:以文字为载体的知识是现代意义上,建立在图像、影视载体下的知识所无法起替代的。特别是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字形成与发展进程当中,文字载体所积累的知识与文化内涵均是极为突出的。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除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生临其境”之感以外,还需要通过对传统教育技术的应用,以点拨学生对关键性的文字内涵进行分析与理解。特别是针对部分发散想象性特征突出的文章内容而言,教学过程中也不可一味的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直观的图像资料映射至学生脑海当中,因为这是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反过来说,通过对传统教育技术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同样的文字想象出不同的画面,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特殊理解。并且,通过对传统教育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明显的加深学生与教师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不能一味的依赖于多媒体设备,通过对机器设备的操作来完成与学生的互动,而还需要通过对板书、对面部表情、对语调语气、对肢体语言等充分的应用,实现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纠正学生存在的不正确学习状态,从而达到对教学方式的合理调整与优化。

3 结语

通过本文以上分析需要认识到一点:在传统教育技术缺点与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矛盾对立的状态下,不能一味的对传统教育技术实施抛弃,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唯一技术策略。最合理的措施在于: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恰到好处地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其目的就在于:为教学提供可靠服务,并促进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笔者希望能够通过各方人员的通力合作,寻求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优化配置,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马武,杜立梅.教育技术的“三整合”培训模式[J].教育探索,2001(11):33-35.

[2] 陶遵适,孙若萍,徐淑霞,等.教育技术:系统方法与媒体技术的整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3):22-24.

[3] 谭本远.论高等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整合[J].数学教育学报,2005,14(4):97-99.

[4] 汤跃明.教育技术专业实施艺术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183-185.

技术与教育范文3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校体育 ;教育改革

体育教学在当下的高校教育过程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它仍然处于教育领域较低的地位。然而针对最新被提出的终身体育理念来看,体育教学着实需要全民给予重新认识和注重。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和满足当下的体育教学目标。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为了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急需做出相应的改革来发展体育教育。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是顺应时代教育发展的新方式。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功能

1.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体育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结合时展不断完善教学信息和内容,对高校体育课程不断增进和改善。体育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在传统体育课程中,其主要内容一般都只是包括长跑、短跑、跳高、跳远、铅球、铁饼、广播体操等枯燥老套的体育项目,很容易令学生望而生畏、毫无兴趣可言。同时,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也无法保证足够的练习强度和密度,难以达到切实的锻炼身体的目的。然而,伴随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要求教学内容应该以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身体需求为着眼点,提出根据学生兴趣广泛开发新兴的体育项目的教学改革,比如开设乒乓球、网球、游泳、武术、跆拳道、健美操等体育课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

2.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过去的体育教学时,体育和其他课程一样,通常以一个行政班为整体展开教课。大多情况下,班级人数众多,教师难以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关照。同时,由于课程设置的单一性,导致无法对学生因材施教。再者,受到男女性别差异的限制,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也不容易掌握和设置。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上述矛盾并给予解决,为促进学生在体育项目方面的个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当下,许多高校已经做出了突出的体育教学改革成果,例如:控制班级人数;不再按照行政班统一上课,而是男女生分班上课,或是全校学生打破固定班级团体,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体育课程;设置体育选项课、体育提高课;提供乒乓球、网球、游泳、篮球、定向运动等诸多新兴体育课程;每门课程提供2-3名体育教师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爱好在学校网站自主选择课程。使体育教学模式适应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3.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充分发展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环境下,教师往往采用一成不变的程序化教学方式,教学缺乏灵活性,学生已经几乎感觉不到新鲜感。而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最新的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对体育课堂进行全新安排规划。应用多媒体、三维动画等新颖的教学手段,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性,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使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显著提升一个台阶。

4.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便于对学生、教师以及体育课堂的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支持编辑教务管理系统软件,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就可以将设计的课件上传以后供学生浏览,让学生就可以通过平台自主了解体育课程的组织设计流程和授课方法,然后根据自己的意向自由选取任意课程。同时,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在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生上课情况做出恰当的评价,学生则可以登录系统查询自己得到的评价情况。在课程结束后,不仅教师能够在系统直接给出每个学生的成绩,而且学生还可以针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多方面给出客观评价,最终形成师生互评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师生之间互相监督和共同进步。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想要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首要问题就是迅速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高校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认识。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现状,急需从以下两大方面提出相应对策。(1)摒弃教育技术“从属论”的错误观念。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它不是单一的从某一方面强化了教学效果,而是在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等多个层面对传统教学模式发起冲击并进行改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促进了教学的开放性,而且促进了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程学习,同时也是转变了教育思想,将传统的传承性教育转向新型的创造性教育。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绝非一项纯粹的单一技术而已,它是将教育发展作为核心先导,通过推进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学形式等关键的部分,最终实现教育的整体变革。(2)转变以“教”为核心的错误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依托多媒体和网络平台实现其功能,它具有人本性、交互性、开放性等重要特征。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的应用能够充分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让学生在课程信息的了解与选择以及师生交流等方面变得更加人性化、便利化。为此,为了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让其尽快为教育事业所用,就必须转变以“教”为核心的传统教育观念,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面,以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新的教学着眼点。信息化时代必须逐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教育事业急需充分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完善教学改革,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超前的意识,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不断增加示范课程和精品课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与应用。

2.加强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整合。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推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步融入到教学改革的应用当中,它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的“催化剂”。加强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整合,能够对传统教学进行改善,能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学科知识,同时优化了教学情境和课堂结构。为了让信息技术真正的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做出更好的贡献,就要不断加强实践中对其内涵与外延的认识与应用。让教师负起责任,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对于体育教学所能起到的关键作用,切实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整合。

3.建立与完善高校体育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在当下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建立有效的高校体育教育信息管理体系。伴随计算机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大力推广应用,我们有必要开发设计一套适合高校体育教育特点的体育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这样不仅有利于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运行与管理方面创设有效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机制,同时在人力资源合理调配、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发展科学化体育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重建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在过去应试教育的限制下,传统体育教育在评价体系中存在诸多弊端,其真实有效的程度难以保证,存在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处于新的时期,应确保教育改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能够不断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教育改革应该在不偏离培养知识型人才的基础上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就要加强促进和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是符合当下高校体育教育实际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的过程中,应以体育教育的真实目的为依据,并以发挥评价促进教育发展为重要指导思想来完成评价体系构建。而高校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体魄强健的、具有健康意识且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所以,科学的体育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在整体内容上应包括高校体育教育活动评价和学生体育评价两个部分。前者主要是对高校开展体育教育活动情况,包括体育教育的领导工作、体育教育规划、实施条件、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后者主要是对体育教育的对象—学生的体质与体能状况,学生参与体育的态度、动机、能力情况,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状况等进行评价。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设计”应用。高校体育教学设计应该以“终身体育”的理念为指导,综合考虑学校自身的切实情况,分别从课程内容、课程进度以及教学的方法等方面着手展开设计。例如,如果开办健美操课程,则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加入视频讲解等方法,使学生可以结合视频指导自主对健美操进行学习,然后加上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对学习要点的特别点拨即可。当然,体育教学设计要求最好是具备较高水准的专业体育教师来完成这项任务,并且最好是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这样可以使得教学设计充分融合课程以及学生还有学校的实际情况,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教学开发”应用。说到体育教学开发,主要就是以教学设计为依据制作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教学素材或信息资料,例如,其中包括教案、多媒体课件、拍摄制作的影像视频等。以健美操课程设计为例,若其中采用视频讲解,教师就需要开发制作相应的视频拿到课堂使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对开发的视频的内容、时间、质量等方面进行逐步完善,最终能够很好的为教学所用。

3.“教学利用”应用。本文所讲的“教学利用”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开发的信息资料进行实践应用的过程。要想做好“教学利用”,就要求教师必须做足充分的教学准备,对所应用的资料要熟练掌握并能够融会贯通。例如,当教师在应用开发出来的健美操视频时,教师就应该在课前对视频资料足够了解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依据视频的具体情况准确调整视频的播放进度、播放次数等内容,对哪里需要重点讲解或是需要给出语言提示掌握的恰到好处,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对要点的印象,确保教学的高效性。

4.“教学管理”应用。教学管理通常主要包括对教学资料的管理和对教学课堂的管理两大方面。一方面,学校需要对教师开发的资料进行审查与监管,以确保教学开发资料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另一方面,教师有必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有效的方法和构建相应的体系对学生进行课堂管理。例如,针对健美操课程而言,可以将学生学习健美操的过程录制下来,在本节课后或者下节课前进行播放,进而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判与矫正。另外也可以选取一部分学的较好的学生录制一段视频,将视频全班展示播放并送给他们作为留念,相信这样可以充分增强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调动其他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性。

四、结语

伴随时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针对当下教育领域而言,应用信息技术实行教育改革显然已经成为一种必要措施。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现代教育技术则是教育改革过程中必然的应用趋势。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技术也必将成为现阶段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兆君,刘天华,李文等.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罗洪庆.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贵州体育科技,2014.1,(01):21一22.

[3]常德胜,杨毅谋.体育教师课程实施程度评价工具的研制—基于关心发展阶段理论.西安体育学院学报[J].2014.2:250-256.

技术与教育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德育教育;相辅相成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然而,信息技术学科要传授给学生的仅仅是知识和技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欲成才,先成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本文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1.内容更广泛

传统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是在班会课上,而一堂成功的班会课总是需要有大量的材料和信息来进行某一项有效的德育教育。如果课堂上材料少,视野不够开阔,就会导致内容不够丰富,没有大量的实例来说服学生,仅仅靠老师空洞的说教是很难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教育的效果就可想而,亦不容乐观了。而信息技术课堂下的德育内容在网上是很丰富的,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形式更灵活

传统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是靠老师的一张嘴,但这对学生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说教和文字,还有声音、图片、动画、影视画面等等,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感官去感受、去理解、去追求、去实践,以解决自己思想上的障碍。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德育,强化德育内容的学习,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信息技术中的德育教育能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去搜集多方面的资料,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

4.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

一个班上可能会有部分学生文化成绩不好,但是他们可能打字速度快,或者是画图水平高,或者是对电脑操作有特殊爱好等等。那么信息技术老师可以给他们创造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如制作表格、设计贺卡、电脑绘画等等,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信息技术课上表现自己,找回自己的自信和自尊。同时利用网络,老师给出探讨的问题,让学生去收集有关的资料,发挥学生内在的潜能,改变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很好的条件。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下的德育教育可以把德育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德育教育的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教育将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注入新的活力。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需要进行德育教育

1.加强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的日常行为规范

当前,少部分学生对上机实践重视不够,在学校机房上机等同于在网吧打游戏。同时,在上机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教师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首先,在上机过程中,不能随便删除机器上的文件,不能在机房吃零食、乱扔垃圾和复制别人的作业,要把培养学生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有的学生上课总爱乱敲击键盘,更有极个别学生把键盘上的键交换位置,或是设置密码不让其他学生进入系统。其次,学生上机操作时特别兴奋,自觉性明显降低,不遵守操作规程、不爱护公物、大声说话的现象时有发生。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用正确的操作方法、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循循善诱的辅导对学生进行示范,还要严格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做好几件事情:保持正确的坐姿;按照正确的方法开、关机;下课的时候摆好键盘、鼠标和桌椅;保持自己座位周围的卫生,使整个机房随时保持一个整洁的环境。通过这些小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注重小节、尊重他人、做事严格认真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极大的帮助。

2.要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从多个方面影响与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对于互联网更是如此。互联网对于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互联网一方面缩短了时空的差距,提高了人们交流的效率,方便了信息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困惑,特别是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已成为蛊惑青少年走向道德堕落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网络的消极作用,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它正在侵蚀我们的下一代,改变着他们还不够成熟的身心,慢慢成为这些还未成年的孩子的精神寄托。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值得我们去思考与警惕。所以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是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可以在网络上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尽可能阻断学生与不健康内容的接触,如可以安装美萍安全卫士、网络爸爸、绿坝等防护软件。

(2)建立健全学校的网络教育管理中心,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督与过滤,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上网人格,不断提高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自律和抗诱惑能力。

(3)可以采用建立心理网站、学校论坛等形式,使师生可以平等地跨时空进行网上交流,如通过电子邮件实时交流,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网络心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学习问题。

总之,教师教育学生文明上网要做到“三不”:即不浏览不健康的信息、不随便与网友约会、不破坏正常的网络秩序,让学生在浓厚的道德氛围中感受网络的好处。

3.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游戏

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轻者导致其学习成绩下降,重者将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地对待游戏。游戏只是游戏,游戏是用来给人放松心情、打发闲散时间的东西。游戏是虚幻的,不能代替我们的生活。要教育学生提高自控能力,不沉溺于虚拟时空,要引导学生把时间、精力放在学习上。

技术与教育范文5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教师 教育技术创新

如今的教育技术不仅仅是通过PPT、白板与视频开展教学。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指出:“教育技术就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随着互联网、电脑等信息化的到来,教师将这些运用到教学当中。

一、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信息素养是教师具备的基本条件

素养是指人具有良好的心智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及水平的基础性因素。信息素养在素养的基础上与信息的获取、处理、加工、利用等稳定的基础性因素。首先,教师应对充分理解信息在教育信息化的作用,能够主动获取信息资源,专心的投入到教W工作当中。其次,教师要对信息敏感度和信息安全意识有较强的重视,在工作中能够快速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形成固有的教育模式,充分丰富了学生的需求,并对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有很好的锻炼。

(二)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如果要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好,学得有兴趣,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可以对零散的课时整合成主题单元设计,设计的目标以学习为核心,在此基础上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问题化设计可以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学生有了新的任务后,会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强调“协作学习”和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三)教师应具有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将两种形式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是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具备的素质较高,既要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又要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需要不断实践,以便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的重要程度,发掘教育现代化的标志,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让教师在信息化时代中找到对信息技术运用的信心。

二、创新素质在教育技术过程中的作用

当教师为学生设计主题单元后,学生拿到问题该如何对其解决?当然学生有能力寻求一定的办法完成。但是作为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资源、工具及达到的效果。如此,学生在有目的的自主探索以及创造性的主动完成任务。 主题资源一般以网站的形式出现,载体是文本、动画、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及其他应用类软件。这些大量的资源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学生的学习中要有评价量规,包括评价要素、评价指标、权重及分级描述的差异化评价工具.利用这种评价量规,能够有效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能够对学会对问题的解决做出有效的判断。上述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良好的效果,也对社会的需求工作有更好的适合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发展也不断的加快。学生在义务教育的阶段,注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受益,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对学习资源的能力将明显提高。这些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育要信息化,教师在运用教育技术过程中的创新素质将起到关键作用。

三、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提高是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和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信息化教育主张早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角色的转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在学习中发现乐趣。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活动的技术含量, 加快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教师在该模式中要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具体包括了解基本知识、拥有信息文化、掌握基本技能、具有现代观念、熟悉应用方法。教师具备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途径就是教育技术培训。教师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对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要对教师进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对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进行学习,对一些基本技能要进行实际训练,以便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此外,要加强对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及自觉性,使得教师具有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而整体提高应用教育技术水平。

四、加强必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台电脑,并且具备网络条件,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利用到信息技术。教师合理的分配课时,让学生能够创造性的学习更多知识,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逐渐对主题单元设计慢慢熟悉。教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因为有些家长不接受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杜绝孩子上网。所以教师改变家长对信息化教育的看法,进而为学生在信息化时代更好的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与资源库,推动学生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陈仕品,张剑平.基于创新推广理论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实施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04).

[2]茹宏丽.论教育信息化与教师教育技术素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7,(03).

[3]庄艳.教育信息化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创新[J].教育观察,2012,(08).

[4]赵可云,李晓岩,赵国庆.从梅瑞尔首要教学原理看网络课程的设计[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3).

技术与教育范文6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应用

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堂实践证明,学生从信息技术中习得的知识及课堂教学效果与从教师那里获得的知识和课堂教学效果相比,并没有显著优势。值得探讨的是: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当前学习的价值在哪里?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随着教学不断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教学目标和方向。课堂是学生学校活动的主要场所,教育教学改革离不开课堂教学改造,有效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完成学生知识的积累,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及迁移,培养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法变革,为学生思维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1.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使命

1.1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探究问题

创新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问题的解决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土壤。学生只有独自面对问题,并且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问题时,才能最有效学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应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将知识转化为学生探究的问题,设计各种探究性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究问题。

1.2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交流和互动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相互间交流与协作的能力。要求学校注重群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种互动不仅包含课堂上的互动,而且包含课后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课本的互动、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互动、与网络学习资源的互动等。甚至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不同文化、地域、知识背景等之间的互动,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

1.3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迁移和应用

学习任务和活动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应引导学生善于应用信息技术不断学习新知识,弥补知识的不足,并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知识迁移和应用。

2.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

2.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情境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极具吸引及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①问题梗概,主要包含产生问题的背景、人物、事件等。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或利用信息,为学生实践和获取知识信息提供支持。

②问题。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将课堂知识隐含于问题之中,吸引学生探究和解决。

③问题可操控空间,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问题的可操控空间,使学生自由操控问题因素之间的变量及问题元素之间的关系,想象其结果及结论。

2.2应用信息技术搭建学生思维的悬梯

①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心智。学生在问题环境中可以将一些认知工作转移给计算机,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为学生进行更加先进的信息处理提供机会。例如:日常学习中,学生遇到复杂数学运算时,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不仅可以确保运算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②应用信息技术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随着科学知识发展,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有限生命里将所有知识都掌握。网络可以作为学生庞大的知识库,充当学生的记忆系统,当学生需要某种或某类信息时,只需输入关键字就可查询到相关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③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不同,他们对知识的积累呈现多样化,不同学生可以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假设和推断;如果他们能应用信息技术互相交流、沟通、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每个人的认知空间就会在无形之中扩大,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超级大脑”。

3.提高学生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和技能

可以认为信息技术是义务教育阶段唯一的“专业课”,对学生现在学习和未来工作有着深远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开放性,可以采用分组探究实践的教学方式,有意识设置不同学习层次,其中既包含广大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又包含对信息技术有兴趣、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自己探究的内容。这样设计可以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后可以做其他学生的小老师,相辅相成。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广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求,又可以不断提高水平高的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

综合上述,信息技术教育价值不仅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深远的在于提供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课内外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还对个人能力的无限扩展提供了有效方法,应用海量信息技术资源,“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已成为每个人探究问题、研究问题的可行方法。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把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然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建立在对问题的学习和解决之上,因此应用信息技术为问题解决创设问题情境,同时应用信息技术学习、交流、探究及对知识的反馈决定着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咏.中学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的分析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