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知识管理范例

技术知识管理

技术知识管理范文1

齐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生产铁路货车产品为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不仅为国内提供铁路运输装备,还面向国际铁路货车市场出口整机产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深入,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现代化管理理念更是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树立企业形象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特点;知识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是2008年在我国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被提出来的,其仅限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企业,要求企业能够持续进行产品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由上述概念可以知道,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立身之本,创新活动的载体是是产品,而支持产品创新的则是对知识的利用和管理。知识本身具备可积累性、共享性和重用性,那么,如何是知识积累更及时、共享程度更高和重用效益更大就是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是否有效的一个评判准绳。

1高新技术企业的业务模式

高新技术企业脱胎于于传统的企业,因此两者既有关联、又存在不同。传统的制造业致力于为客户打造一个标准化的产品,传统的服务业则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对两者的有机结合,开创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服务的以整套全方位解决方案,其目的在于最终解决客户的问题。对于一个新产品,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理念实现产品功能;而对于既有产品,则通过不断创新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举例来说,国内某煤炭运营公司求购一批运煤车辆。如果仅仅是简单地为客户提供一批车辆,则是传统的制造业的业务模式;如果是与客户共同进行可行性调研,从车辆选型到具体参数选取,从单一车辆运营成本到综合运营效益,从客户的切身利益出发,为客户提供全套项目实施方案和细则,就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业务模式,体现了从单纯制造业向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的转变。

2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特点是以项目为核心。除此之外,还具有知识性、复制性、创新性和技术性的运营特点。

2.1知识性。

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的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企业员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因此,在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中要求企业员工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2.2复制性。

高新技术企业的项目一般具备可复制性。通常做法是以先期的项目为标准,后续项目承袭其成功的因素进行复制性拓展和延续,由此在继承中不断完善,同时也降低了项目运营成本,提高了项目的运营效率。比如一个汽车制造企业,其产品线可以进行详细分类,如小型车、紧凑型车、商务车、SUV车等。每一类别中选取一种代表性产品,其他同类产品则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又可划分为高、中、低档,通过增删功能、变化结构,衍生出不同需求的产品。

2.3创新性。

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基本的特点。研制和生产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法宝,而创新则赋予产品以灵魂。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创新工作的原动力。正是因为存在不同的需求,企业才会在千方百计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中积极思索、开动脑筋,并通过日益发展的高新科技的运用,使得产品在功能性、可靠性、人性化、安全性、易用性等方面日趋完善。激烈的市场竞争,业使得企业通过创新来打开市场销路,扩大市场占有率,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良性竞争态势。

2.4技术性。

技术性与知识性一脉相承,专业知识需要专业的技术来支撑,而专业的团队更需要专业的管理来约束。技术性较强的团队管理也同样要具备科学的管理方法,一般这样的团队更偏重于技术而忽略管理,因此,在从技术岗位择优选拔业务骨干不断充实管理团队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避免种技术轻管理的一面倒现象。

3变科学管理为知识管理

科学管理由来已久,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洗礼以及信息化的普及,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科学管理的历史局限性。科学管理体系中认为,只要管理人员具备知识即可,一切标准都有管理者制定,工人无需了解和掌握。当知识成为企业核心资源时,科学管理遇到了空前的挑战。知识资本的比例已大于资金资本,知识正日益代替权力与资本,成为世界向前发展的动力。由此,知识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从德国发起的工业革命4.0也较好地印证了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通过信息化的整合,让每个工作岗位、每个员工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附加的作用。有效地管理知识,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保证,是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思想。

4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管理难题

由于业务模式的改变,高新技术企业显现了独特的运营特点,这些特点也为企业带来了不同于传统企业的一系列难题。

4.1工作管理难。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具备的知识性,项目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知识的决定作用。企业员工能动性较大,一批知识性、创造性强的个性化员工增多,项目的计划性、可控性将打折扣。传统按部就班的生产模式受到极大制约,按节点、按节拍的工作方式严重不适应,导致无法形成合力,使得企业的执行力低下。

4.2绩效量化难。

绩效量化的理念对于科学管理来说是一剂良方,但是对于有知识参与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无疑是为骏马增加了一副缰绳。考核一名知识型员工,如果还是生搬硬套计件或计时方式那套做法的话,那么知识的贡献度、员工的参与度将无从考证,这将极大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他们会认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未被认可,自己的创造力被人忽视。因此,迫切需求建立一种能够体现知识价值的绩效量化指标,从而给知识型员工的价值作出合理中肯的奖励和评估。

4.3知识共享难。

知识的积累需要时间和精力,时间的传递还需要合适的机制和平台。在书本中的知识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员工学习,而蕴含在员工头脑中的经验,则要充分考虑人性的因素。如何打造一个平台,出台一个制度,让员工自觉自愿的将自己的经验贡献给企业,传授给其他员工,避免活随人走的尴尬局面,是值得每个管理者深思的问题。

5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的三难问题,如何解决?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窍门。

5.1专门建立了以知识为索引的各类专家人才库,并通过筛选考核,逐年增加充实,比如以鼓励优秀技术工人为目的的“金蓝领工程”。

5.2建立以知识为主、产品为分类的产品知识平台,将产品研发工作转移到专用设计平台进行,从而解决了产品对人员的依赖性,避免了走一人停一个产品的不合理现象。

技术知识管理范文2

研究阶段,更侧重于知识管理的知识获取管理和知识存贮管理,知识体系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分享,扩大知识掌握人群范围,经过群体的学习、掌握、思考、创新,得到升华,不但能突出优势,还能弥补不足,促进技术创新决策力的提高。

(一)外部知识来源

1.客户。

企业应该从客户手里获取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和知识。企业与客户的沟通,通过知识传播和知识收集,可从中得到更多有利信息,作为技术创新的依据和参考,企业还可根据相应信息及时改进技术创新方案。

2.竞争者。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面对诺大市场和众多竞争对手时所拥有的企业内部拥有强大竞争力的优势和特点,它能够给企业带来固定的消费群体和长远的发展优势以及巨大的经济利益。之所以和竞争者争夺有限的市场,是因为产品具有同质的特性,所以为了占有竞争优势,企业必须注意竞争者的相关知识动态,并及时获得竞争者的技术知识。

3.供应商。

供应商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企业提供所需使用的原材料,还可以利用知识管理网络获得市场上众多公司的需求偏好和倾向,所以如果企业可以和供应商之间达成互利共赢,好好沟通,供应商是可以向企业提出很多优良的建议的,两者配合发展,不仅可以及时调节产品相关的生产、宣传、推广等环节的策略,还可以对企业远景和目标的制定提供有利的帮助。

4.其他。

除了以上要素外,企业还有许多其他的外部知识获取来源,如科研所、技术中介、高等院校等,这些机构为企业供给了丰富的知识体系。对企业技术创新来说,这些机构作为创新知识间接源头的作用比担当科学技术创新直接源头更重要。

(二)知识的获取

1.知识获取方法。

知识获取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变化、无止境的更新换代的过程。系统获取的知识,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文档、表格、数据等,最终形成显性知识。

2.知识的衡量。

为了提高创新成功概率,需广泛收集信息,并加以整理,挖掘出其中涵盖的知识体系,尽量减少各方面的不确定性。它可以在某一程度上减少技术创新的风险。

(三)知识格式化。

知识管理不仅仅重视内外部知识源,更重要以此为基础进行筛选、梳理、归纳的知识,利用信息化数据分析,整理归纳将知识分门别类的排序,建立完整有序的知识体系。技术创新能力根本上是进行知识的创造和创新,这依赖于合理优化的技术创新系统和完备的激励机制,以及企业环境和知识的相容性。

(四)知识储备。

对企业拥有的知识来说,不管是来自企业外部还是企业内部,它所拥有的有效性和价值并不能从开始就显示出来,而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存在于意识中的隐性知识,要想更好的被利用,被更快的传播分享,就需要将意识中的隐性知识过渡为能具有表现形式的显性知识。知识储备,需要企业投入硬件设施,构建知识库,知识地图等。

二、技术开发阶段———知识管理增强技术创新的实施能力

新的产品是知识价值的最好表现形式,通过技术研究对项目的主打产品构造出一个基本雏形,通过技术研发对技术研究阶段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化具体化,产生新的“知识产品”,并应用在具体产品上的阶段,将技术构想结合到实践中,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知识挖掘与激活。

知识的内部存储,在使用前,须激活,否则知识体系再庞大也都只是没有用处的死知识,不能发挥合理效果。只有借助于企业和员工的学习才能激活知识,而且必须拥有被激活知识的相应辅助知识和辅助资源。针对资源包含的显性知识提炼,例如从文献中提取知识源。

(二)知识共享。

学习并掌握获取知识的目的是实现知识共享并能加以利用。近年来,知识管理日益蓬勃发展,企业要获取竞争优势、实现核心竞争力离不开技术创新。而获取竞争优势则要通过组织对知识有着很好的汲取和把握,即企业技术人员对知识有阵深刻的理解并能加以运用。

三、经济开发阶段———知识管理增强技术创新的实现能力

(一)知识传播

1.企业之间的知识扩散。

知识传播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组织之间进行合作,或是购买其他企业产品,即所谓的“共赢”。组织间进行技术创合作,使得技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共赢模式还使得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了技术优势和人力优势的结合。

2.客户技术创新知识传播。

作为企业经济开发重要阶段,以客户为主要对象的技术创新知识传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技术经济发展始终处于落后被动地位,企业技术创新始终难以实现、市场难以蓬勃发展。然而,我国技术经济的落后状态是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只有改变影响市场需求的不利因素,才能迎来技术创新大繁荣。

(二)知识保护机制

1.法律保护机制。

法律保护机制即指通过法律手段保护知识,加大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知识产权制度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共同作用,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2.非法律手段。

非法律手段主要适用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由于经济快速发展,难以模仿的知识资产越来越具有竞争优势,日益成为组织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若拥有隐性知识,那么创造、转换能力将会为其带来巨大收益。此外,企业不仅要加强知识保护使得其知识资产难以被他人模仿利用,还要加强向竞争对手的学习,这样才能坚持企业的技术创新,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三)知识扩散和知识保护的平衡。

技术知识管理范文3

要做好研发,首先要了解市场,倾听客户的意见,还要识别客户的潜在需求,推断需求的市场价值,才能更好的发展技术、赢得市场。适应客户。消费者需要的是性能好、价格低的产品。从产品设计到工艺实现、再到质量与性能评价过程要不断优化,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降低成本,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性价比,可以增强客户满意度,同时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创造空间和机遇。引领消费。技术的发展应以技术支撑产品的差异、延伸产业发展、拓展产业规模,以技术引领客户需求。“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产品”。只要有领先的技术支撑,一定能够取得市场突破和客户的认可,引领客户消费。创新需求。技术的基础作用在于适应不同的产品,技术作用发挥的好,提升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可以利用技术进行产业延伸和集成设计研发,换代产品、扩展市场、创新需求。正如马斯科的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和他的载人航天及星级旅游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新的产品和服务。

二、要强化标准化原则

下面以产品功能定义、过程实现和结果评价为例,说明专业的发展应以标准化、显性化的过程控制方法满足全过程控制的相关要求。设计可靠。产品的设计定义过程要强化要求的精准、全面、系统和完整,要求的提出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强化产品设计流程规范化和设计方法的专业标准化建设,用不断精益优化、规范的设计方法强化和约束设计结果的可靠性。工艺稳定。产品实现的过程控制方法为工艺技术,保证结果的质量,须实现工艺技术知识化、显性化、标准化。按照成组技术,将结构类似、工艺过程相近的产品编组分类,建立工艺流程规范,将专业技术方法提炼总结、形成专业标准,并不断健全和完善。评价有效。建立健全关键要素指标的有效评价方法并不断完善、形成标准,是目前企业质量保证和技术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要强调实践性原则

技术的发展要特别强调实践性,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提炼、升华发展。深入现场。技术首先来自于现场,来自于工程,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精益的“现地现物”原则就是要强化现场工作,紧密结合实践,不仅知道怎么去做,还要知道为什么那么做,才能真正理解技术。践行应用。技术的价值在于工程实践和解决问题,还要在实践中检验技术的应用效果。思考升华。技术的积累就是在现场学习、理解和掌握,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和升华的过程。技术的研究过程是现象和机理的耦合,是参数和结果的解析,通过研究结果数据和表象识别影响其结果的条件与环境参数,解析其变化规律和内在机理,不断地思考、总结才能提炼出真正具有工程价值的好技术。

四、要坚持多元化原则

要追踪了解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知悉自身不足,借好外力,发展自己。应本着互相促进、合作共赢开展合作。内功为主。航天发展的辉煌成就得益于航天精神,航天精神的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企业要发展技术,首先要自己做好技术规划和技术知识管理,开展技术创新及应用研究,不断创新技术和产品,积累、提升技术知识价值和作用。外力为辅。外力为辅不是忽视外力的作用,正相反,要强化外力的作用。如何整合资源,借好外力,是每个组织或企业发展必须深入思考,还要拿出具体办法来解决的问题。内外结合。就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矛盾论而言,技术的发展一定是内力为主、外力为辅。要使外因发挥更大的作用,一要做好内外因结合实践研究,二要做好内外双方关系的处理。一般企业对外合作中,甲方需要乙方才能将工作完成的更好,所以甲方应更尊重乙方,借好乙方力量发展自己。甲方、乙方互相信任、尊重,通力合作,才能把技术发展工作做的更好。

五、要适应现实性原则

技术要实用于产品或工程,还要适用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技术的积累和进步需要资金、资源的投入及成本的支出,其回报需要时间,如何投入技术研究资源、把握技术发展的节奏,是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性工作,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甚至是生存。企业特点。技术的发展要充分认识和考虑企业的特点。研发型企业对技术适应性、实践性的要求更高,批生产型企业对技术的稳定性、人的因性要求更高。发展阶段。技术的发展要根据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来定。企业发展的初期,应更侧重于基础的夯实,关注生存问题,尽可能采用成熟技术;成熟的企业则应更多地关注产品的升级、产业的延伸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更关注技术创新。

技术知识管理范文4

知识存储主要依赖于知识库技术。知识库是利用计箅机技术、通信技术及数字内容所构建的各种超大规模、可扩展的、可互操作的知识集合体,以达到推广知识、促进知识发展与交流的目的。图书馆的知识库可以包含图书馆范围内所有的外化的文档和其他知识,从知识类型角度分析,知识库管理可以分为三类,即基于受控的分类知识库管理、开放的互动知识库管理和业务(项目)知识库管理。

2.知识的组织和描述技术

知识组织是指对知识客体进行的诸如搜集、整理、加工、整序、揭示、控制、提供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及其方法,它包括主观知识(隐性知识)的组织和客观知识(显性知识)的组织两方面。通过这些实体间的相互关联,支持相互发现与检索利用。知识组织技术可以分为手工和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包含自动分类、聚类、自动标引、概念聚类和语义索引等,还包括基于本体的知识组织,不但表示语义信息,而且支持推理。

3.交流、合作与学习技术

图书馆范围内的合作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项目的合作,二是部门内部的合作,三是部门之间的合作。图书馆的交流主要表现为公共交流和私人交流,如图书馆员间的交流、图书馆员与专家的交流,图书馆'员与领导的交流等。不同的合作与交流方式具有不同的工作流,需要有不同的交流工具支持。

4.使用与创造技术

图书馆组织知识的使用方式包括检索、搜索和浏览。知识检索是综合应用信息管理科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及语言学等多学科的先进理论与技术,它基于知识和知识组织,融合了知识处理和多媒体信息处理等多种方法与技术。正是由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根据图书馆领域的知识对图书馆集体知识和个人知识进行了有效的组织,使得基于元知识的检索、概念检索、等级检索等成为可能,大大方便了图书馆员对知识的利用。知识管理系统必须表现出对知识的良好发现功能和检索功能,以真正支持知识使用、交流和共享。

5.相关支持技术

技术知识管理范文5

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管理;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

目前,我国知识与技术密集产业(KTI)的贡献率占GDP总值的21%,KTI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在KTI占比越来越大的今天,知识与技术密集产业创新与发展对知识这一无形资产的关注度和倚重度空前提升,将知识管理视为“现代企业战略变革的突破口”。

一、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知识管理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知识管理已成为主宰产业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简单来说,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并配合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知识资源,促使知识的应用与价值实现。企业经营和成长过程中对各种知识的管理,目的是满足企业现在和未来经营及成长的需要,以利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的知识,使企业实现新的成长和发展。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就是将知识视为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加快企业发展,从而形成自身竞争优势。知识管理对于推动企业的持续创新、科学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知识管理的运作过程包括知识集约过程、知识应用过程、知识交流过程和知识创新过程。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目的。而知识集约、知识运用和知识交流是实现知识创新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一)知识管理是适应资源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21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知识作用相对于物质作用而言更加丰富,使人类从由于物质资源的稀缺对经济发展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企业也因此正在依靠知识不断地减少单位产出对物质资源以及时间等的要求,即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正在大大增加。在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中,其产品价值的60%以上来自于知识资源。

(二)知识管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是靠知识与核心技术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因此,加强知识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开展全方位的企业知识管理,从而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许多企业者意识到的当前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管理问题。

(三)知识管理相对于其它管理的比较优势促使企业开始重视。企业运用知识管理,加强知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与其它管理相结合,给企业带来的创造价值将是十分巨大的。

二、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我国知识与技术密集行业领域,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实行了知识管理,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用于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并不完善。在我国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中,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根据“WeAreSocial”和“Hootsuite”披露的最新数据,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在2018年已经突破了40亿大关。而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也仅仅只有20%的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和运用信息手段,这与国外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在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中,有很多仅仅是具备了知识管理所需的必备的硬件,而缺乏的是适用企业自身的软件,更缺乏的是知识管理的观念。

(二)误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认为知识就是信息,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知识主管(CKO)就是信息主管(CIO),这已把知识管理狭隘化了。这是我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所普遍存在的认识上的问题。知识管理是对信息管理的变革和超越,信息管理只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知识管理也不仅仅是信息管理的发展和延伸。主要在于:信息管理仅仅注重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而知识管理更注重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信息管理仅仅侧重于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而知识管理更重视信息,知识活动的过程和人员的管理;信息管理关注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方式向适当的员工提供适当的信息,将信息简单地视为企业的免费资源,未能对知识进行资本化运作以实现知识增值;而知识管理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追求知识的增值。所以企业要真正实现知识管理就必须澄清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三)公司内部未能实现知识共享,过分依赖少数几位关键性人物。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作为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企业,其知识含量相当高,其潜力也非常大。怎样让人去公开自己的好点子而不是隐藏起来,让人接受而不是拒绝好的想法,实现公司员工知识的不断交流,达到知识共享,这离不开良好的企业文化。此外,目前从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知识获取的渠道来看,企业知识管理过多地关注专利的获取,但对专利进行内化的能力较弱;在知识存储方面,目前未能真正形成知识存储的科学管理系统;在知识保护方面,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最活跃的创新主体,约65%的专利为中小企业发明创造,但往往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同行业之间侵权成本低,维权费用高,难以保障企业利益。研究与开发(R&D)是体现现代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着高新技术企业的业绩和竞争力。按照国际标准,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的R&D投入强度不应低于5%。然而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很多代表性企业R&D投入占销售比例尚不足1%,严重制约和限制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与核心竞争产品数量,企业发展创新活力、动力不足。

三、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建设

实现知识管理、开发与建设知识管理系统就成了首要的任务,其核心是凭借一系列技术手段、制度安排及管理手段,建立一套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明确系统应起到的作用:为企业员工提供有效的知识共享服务。明确系统应具备的功能: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新知识的生产和既有知识的深层挖掘,能够为企业与外部的知识交换提供渠道与窗口,为新知识及既有知识、内部知识及外部知识在同一企业内部的传播、共享及集成提供有效的公共性平台服务。明确知识的编码化科技含量:知识的编码化有利于知识的生产、获取、共享、集成与传播。明确知识管理落实到人: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学习机制,提高学习能力,加快建设企业知识管理团队建设。先进的知识管理系统是人与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的有效结合,其中人是最为关键的系统要素。

四、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措施

(一)加速扩大知识存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扩大知识存量:大量引进人才,保持动态的学习能力,建立创造并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作为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看其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又离不开研究与开发投入的支撑。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企业可以开发出更多的产品保持领先的地位。

(二)树立“人本主义”的管理观,实行人本化管理。尊重人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精神。同时,宽容失败,鼓励员工在创新中不怕失败,并给创新观念和创新思维充分的成长空间。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的人才资源整体素质。

(三)进一步完善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制定企业知识管理战略,调整组织结构。充分调研企业的知识资源优势与知识能力水平,对企业发展目标、定位、趋势等进行统筹分析,制定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协调、企业发展方向相一致、企业资源状况相匹配的知识管理战略。建立灵活、便捷、高效的扁平化知识型组织结构,以工作流程为中心建立组织结构。简化企业管理层级,减少企业中不必要的管理岗位,提高知识在员工中的传递效率。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任用具有良好信息素养、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运作及应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要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构建高效益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建立标准、规范的企业信息资源库,使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信息资源的获取、传递、处理、储存、控制建立在全面、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保证信息的完整、准确和及时。

(四)建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和知识主管职位。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的知识管理离不开知识管理者,国内外的管理实践都出现了这种趋势。有调查表明,全球500强企业有20%已设立知识主管职位。这样企业管理层开始从传统的以交易过程、后勤统筹和工作流为主要核心的管理,转变为重点建立一个能支持沟通、建立人际网络,在工作中学习等知识管理内容上来。国内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也开始有意识地围绕知识组织管理。知识主管在企业内的地位介于首席执行官和信息主管之间,即知识主管接受着首席执行官的领导,并有权领导信息主管。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CKO的主要任务是将企业的知识变成企业的资本;了解企业的环境和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知识需求,建立和造就一个能够促进学习、积累知识和信息共享的环境,使企业每个员工都能获得知识共享的好处,并为发展企业的知识度做出贡献。

(五)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最高领导层的重视与支持。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开展是以管理人员认识到知识资源使用的低效率、并寻求改革这种状况开始的。让高层管理人员理解知识管理的意义,并且支持让它成为现实而开展的各项活动是十分必要的。知识管理会涉及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并影响到一些特殊的程序与政策。知识管理内的很多过程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高层人员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安德森公司内部管理的领导者迈克说过、成功地开展知识管理的组织通常都有高层领导的支持。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的高层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他们应该为企业以及知识管理建立起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将发展目标灌输到每个员工头脑中,使知识管理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其次,他们应该精通知识管理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能够具体指导员工,促进他们有效地收集、应用、交流和创造知识。再次,高层管理者必须被员工信任,具备高度的协调能力,能够促进企业形成相互依赖的环境。综观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英国、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强国地位,都是在企业管理技术优先取得较大突破的基础上取得的。如英国斯密的分工理论、巴贝奇的绩效工资制等造就了英国19世纪的辉煌。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斯隆的事业部制等带来了美国20世纪的称霸。日本人的全面质量管理,准时制生产等使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因此,开展知识管理,尤其是知识与技术密集企业的知识管理,对于我们来说,在赶超企业管理世界先进水平,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纳,马灿德.信息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罗崇敏.论企业创新〔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3〕雷家.高新技术企业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郁义鸿.论知识管理的内涵〔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01).

〔5〕韩富鹏.再造知识管理流程〔J〕.知识经济,2002.

技术知识管理范文6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管理方法;创新

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图书馆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和知识经济意识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的。它是科学发展观和知识经济理念的反映,与价值取向和精神实质高度一致。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它对各种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实现科学的发展,图书馆应以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为基础,从知识管理的相关讨论和研究的角度来看,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和技术,实现管理和服务的创新。

一、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背景下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1.管理定位上存在问题。图书馆,是“知识”的人所乐于接受的,首先想到图书馆去寻找信息,然而,音视频的产生,诸如因特网的新产品的出现,图书馆人员就会下降,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就会知道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面对挑战,图书馆管理人员不采取具体措施,调整方向也显得十分空虚,目前没有统一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负责,对于管理方法来说,也显得十分保守,对于管理岗位是不准确的。2.在管理方向上存在问题。从我们国家计划经济的时代开始,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面前,显然是图书馆管理持保守态度。目前,图书馆管理的方向主要是“收集”,这意味着图书馆管理人员主要局限于对图书的收藏、保护,确保书籍的数量、质量和发展与其他的事情一致。

(二)结构上存在问题。1.组织部门上的缺陷。随着电子图书馆的进入和计算机程序设计项目的不断加强,图书馆目录与两个受到重视的部门之间有着越来越多的联系,但再一次,界限越来越模糊,不仅是两个部门之间的界限,而且是另一个部门之间的界限也在逐渐增加,所以有时不能区分不同部门的职责,突发事件也会变得一团糟。这给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2.组织机构相对分散。在现代图书馆的组织与管理中,出现了图书馆的大部分重叠和分散管理。图书馆的位置设置,各部门之间具有较多的“联系”,但也出现了各种新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使用资源的重复性,它增加了信息筛选的难度,使综合工作更加困难,不利于管理。

(三)人员分配不合理。1.统一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思想。由于图书行业呈现萧条的状态,大多数招聘经理对“老”的专业知识不足。在当今多种类的媒体中,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有一点麻烦,没有计算出职业生涯的光明前途,在面对图书馆管理创新和改革的时候,大部分人无法调整思维,仍然按照原有的管理方式。2.统一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图书馆的一些管理现状是非常严重的,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完全依赖国家政策是为了购买政府补贴的书籍,而对于其他方面来说,有些图书管理是他们经理职位的管理方式,只有“原则”,而不是“管理”。

二、在知识的视野下改善对图书的管理

我们可以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创新是从被动走向主动的战略转折点,主要是在管理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和服务。

(一)完善管理模式。1.制定管理计划。在多行业科技竞争的前提下,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在新形势下重新审视自己,找到准确的管理岗位。2.确定管理方向和路线。现今,我国图书馆主要是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在新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新事物的诞生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就像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管理一样,同时也需要多种途径。与以往的图书馆管理相比,新图书馆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更多的投入,而不仅仅是计算机进入图书馆的每个角落,更重要的是需要更多的知识。

(二)完善组织结构。1.确定部门之间的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管理的地位已成为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图书馆管理团队应减少不必要的部门。确保相关部门的高效整合,完善规模体系,更加集中管理团队。目前,综合调动将使各部门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其责任,并可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从而使图书馆能够从中受益。2.确定组织部门的职责。由于各部门之间的整合,难以避免的是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调整,在不明确的职责范围内,在规划调整的同时,部门会议应起到作用,这样,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完善人员配置。1.调整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思想。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只有一个图书馆互借服务,很明显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这就需要引起一般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注意。但在面对变化和挑战时,图书馆管理人员不及时改变思想。为此,需要图书馆管理高水平地引入新的管理结构中,并进行一系列的演讲等,可以引起员工重视,并尽快改变以前的管理思维。2.安排员工进行培训学习。由于计算机的强大,英语使用者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在图书馆工作中,每个人都可以掌握文学信息、计算机技能、英语日常能力等方面的整合。图书馆可以申请补助方法让员工统一学习这些技能,也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竞争,激励员工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日常工作和图书馆的效率。

三、结束语

图书馆,有其独特的感官思想,影响人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尽管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被打压,然而,随着数字图书馆进入新的科技时代,图书馆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图书馆也将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书馆也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方磊.浅谈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创新[J].大观,2017(12):206.

[2]林淑湘.试论图书馆管理方式的改革创新[J].黑龙江史志,2015(9):282-282.

[3]苏颖.试论中专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创新[J].电子制作,2015(12):253-253.

[4]王晓涵.对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分析[J].大观,2016(5):199.

技术知识管理范文7

关键词:路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我国目前对路桥的施工技术和质量都十分重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施工技术上得到提升,路桥施工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有所提升,因此我们对两方面的不足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对症解决,从而促使我国的路桥事业平稳持续的发展。在技术上要多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在质量管理上我们要实现严格的把关,这样一来,路桥施工质量就能得到保障,为人们的生命安全也加了一道防线。

1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控制措施

1.1做好桥梁的车辆通行控制并完善养护工作

在公路和桥梁的建设中,增强公路和桥梁的自身承载能力是最关键也是最根本的解决措施。对于已经建造好的桥梁,我们可以对桥梁的抗压能力进行专业评估,并对来往的车辆和人流量进行严格控制,以此来减缓公路和桥梁的负荷。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对车辆进行单双号限行,这样不仅可以缓解交通拥堵的现象还可以延长公路和桥梁的使用寿命。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加强对公路和桥梁的后期养护工作,对于一些路面病害的出现进行及时的发现,并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对路面病害进行去除,同时对桥梁的结构进行优化,将公路和桥梁的使用率提高到合理范围内的最大限度,为人们带来便利。

1.2运用新型施工技术并对互联网加以利用

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注重科技的力量,在公路和桥梁的建设中,也应该将其融合进去,实现高效、高品质施工。在施工技术上,我们应该虚心向别的国家学习,将他们的优势融合到我们现有的方法中去,将不足进行改进,将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互联网的应用可以加速施工的信息化操作,在数据的统计和整合上,不论是速度还是准确度都能得到质的提升,在时间上能够得到节约,也有利于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出现的新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在解决新问题后,信息化的普及还有利于我们对施工问题和技术的总结,并将在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丰富的经验资源。

1.3做好防震防沉工作

在地势崎岖的山区,建造公路和桥梁的时候应该注意做好防震和防下沉工作。山区地势较高,在建造上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自然灾害的侵袭也比在平原的时候多,因此在施工材料上我们要选择防震能力强的材料,增强公路和桥梁本身的质量水平。山区雨水也比较丰富,在雨水冲刷的时候容易造成软弱路基的形成,给公路和桥梁造成损害,长期如此,整个地基就会下沉,公路和桥梁的整体路面就会低于周边的路面。因此,加强防震和防沉工作,可以有效地延长桥梁和公路的使用寿命,在质量上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1.4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

施工材料对于一项建筑工程来说这最重要的建设基础,因此做好施工材料的管理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要对材料的性能和质量进行检测,只有在合格的情况下才被允许使用。在施工前不仅要做好材料的选购还要清点好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为之后的核对工作做好铺垫。

1.5引进专业人才对施工技术进行提升

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就是人才资源,要想整个工程的施工技术得到质的改变,引进专业人才是最关键一环。整个工程有了专业的高素质人员,无论是在施工技术方面还是管理方面都会能够大大提升,在施工技术上更加完善,在公路和桥梁的质量上也能提高保障。

2路桥施工质量管理的控制措施

2.1加强对施工场地安排的管理

因为路桥建设的工程浩大,各种建筑材料和机器设备种类和数量多而杂,因此,我们应该专门设定一个人来对建筑材料和设备进行管理。在施工场地的安排上,需要根据施工程序的先后来确定大型施工设备的进场顺序,一来保证了施工的及时,二来使得施工场地秩序完好,减轻了施工现场交通拥堵的情况。对于施工的建筑材料,我们的专业管理人员应该清点好它的数量和种类,在质量上也要进行核对,在没有差错的情况下进行入库,并对一些材料进行遮光遮湿的处理,防止降低材料的自身性能。

2.2提高建设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上,我们也要想办法进行提升。企业可以在工程开展前就对施工建设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对一些施工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提醒,加强难点的技术操作训练。在施工人员的思想上,我们也要加强道德建设,让他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一些违规操作的人员视情节轻重作出相应的惩罚。在后期的人员招聘中,我们要提高招聘要求,招收一些技术型人才,他们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能够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对它进行分析,动态的调整,在路桥的质量上加了一道防线,也提高了工程的施工效率,保证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3监理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我国路桥质量管理制度虽然目前还不是很成熟,但我们企业需要对工程中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作出硬性规定,这样在技术质量上就会得到保障。企业不仅要在路桥的质量上做好制度的规定,还要时刻关怀施工建设人员的利益,在保障他们应有的利益前提下,他们才能没有负担的进行工作,在工作中才会带有积极性,在管理上也易于沟通,在操作技能上也会积极去提升,对于施工中的质量不合格处,对相应的建设人员作出罚款的行为,这样赏罚分明,才有助于加强路桥的质量建设。

2.4严把施工材料的质量关

施工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做好施工材料质量上的把关,我们才能够对路桥的质量有最基本的保障。在施工前期应该货比三家,对建筑材料进行质量的测试,并结合经济原则进行选购,在购买前对商家进行一定的了解,选择与具有质量检测过关证书的厂家合作,这样的合作才是长久地利益合作,才能保证双方的利益都不受损害。

2.5做好后期质量检测工作

在施工结束后,我们还要加强后期质量检测的工作,这是工程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提高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是很重要的任务。监理工程师必须由专业检测人员担任,在自我素质要求上相对较高,在进行质量检测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检测的内容及其标准,其次做好检测仪器的校对工作,最后严格全面的进行检测,在质量达标后才能将路桥工程投入使用,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路桥的质量。

3结语

路桥在我们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交通问题,还带来了繁荣的经济,因此要保障路桥施工项目中的质量水平。而路桥的质量水平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提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从施工技术上进行提高,不单单从材料上进行质量把关,更重要的是有新技术的突破,需要引进一大批建设人才来对目前的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提升,从而增强它们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在质量的控制上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细化管理,落实到每道工序的质量监测,对于不合格工序一定要进行惩罚,以此来警醒每个施工建设人员,才能营造良好的施工氛围,达到优秀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葛振才.解析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不足及改进措施[J].山西建筑,2013(9):16.

[2]刘成德.论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J].华章,2013(7):24.

技术知识管理范文8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知识管理;发展方向

在未来的几年中,图书馆将是知识资源集中中心。面向未来的图书馆转型发展中,资源是根本,服务是灵魂,而管理是重点。在对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知识管理是一个前瞻性领域,其在后续几年中的发展方向将会对图书馆知识化转型程度以及自体在知识社会中的所处地位、生存空间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中,图书馆一定要迎合时展需求,对内部实施系列性改革措施,将文献管理转型为知识管理,进而促使图书馆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局面。

1图书馆知识管理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知识管理实质上是“知识”与“管理”两个词语的组合体,但是因为上述两个概念的抽象性,将会造成现实操作中个体在认知在存在一定偏差。“知识管理”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彼得•德鲁克(管理学大师),其主观地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个体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新知识与经验,同时采用适当方式将新习得的知识与经验阐述、分享出来,有助于充实个体知识体系,提升机构组织的发展价值[1]。针对图书馆知识管理,国内有部分学者将其视为对人的管理,并将图书馆知识管理细化为显现知识资源管理、隐性知识资源管理以及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三大部分。在明确知识管理相关要素的基础上,可将知识管理划分成以技术、组织、资源主导的图书馆知识管理三个具体方面。

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管理原则与目标

2.1管理原则

新时期下,图书馆知识管理应遵照如下几点:(1)积累、共享、沟通以及创新原则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应积极构建一个统一化的整体,同时以整体原则为基点进行规范性操作。(2)积累原则实质上就是图书馆、管理员以及用户对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过程;共享原则即对被积累知识的输送,进而实现共同分享的目标;沟通原则即知识的动态化流动;而只有主动遵照创新原则,才能实现对图书馆知识管理进程的有效维系与促进,进实现长效发展的目标。(3)图书馆知识管理原则的创设与执行,是各项管理活动开展的“指南”,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其处于不断调整与完善的状态中[2]。

2.2管理目标

图书馆知识管理主要有:(1)个体目标———迎合个体对信息获取、应用的主观需求。(2)组织目标———提升图书馆组织学习与协调能力,采用建设相对完善学习型环境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图书馆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拓展管理理念与方法,优化图书馆结构,促进其可持续发展。(3)整体目标———助力于人类知识社会发展与进步,知识为生产力、创造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3]。

3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

3.1思维的革新

笔者发现当下我国图书馆领域相关人员关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认知上存在一定误区:(1)知识管理即为管理图书馆藏储的知识。(2)管理方式挪用企业知识管理方式。(3)知识管理涵盖图书馆的各个方面。(4)知识管理将图书馆管理完全取代。这种思维上的误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知识创新高度,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程。国内图书馆数十年的发展思维是“以藏促用”,即应用藏书量去衡量图书馆的规模与发展实力,这种传统的衡量方法在信息社会中已不适用。存贮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因素将会对其产生显著影响,图书馆的藏书有很大的可能转型为一种博物馆式。也就是说图书馆的这种“藏”能力在信息时代中难以充分彰显出来,甚至会对“用”有效目标的实现造成一定阻力。那么在藏书能力缺乏情况下,将采用何种要素代替图书馆的发展实力?答案是知识。应用藏知识的多少去权衡图书馆的发展实力,就需将挖掘知识设置为图书馆后续几年的发展重心,充分应用图书馆这一知识宝库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这便是在思维层面上产生的革新。图书馆将知识设为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以知识为基点建设相关决策,科学预测图书馆后续几年的发展趋向,迎接新时期带来的各种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确切定位,不断壮大自己,彰显优势,伫立于不败之地[4]。

3.2管理的改变

长时间以来,国内很多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处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过渡时期。在科学管理的层面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弥补。从管理学历程上分析,科学管理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发展至以行为科学的人本管理、知识管理等新的管理时段。在最短的时间内优化体制管理同时实施人本化管理,是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制度化与人本化的有效办法。在知识经济一体化时代中,图书馆从藏书楼开始的这一主要发展目标也需要进一步沿袭,否则将会使图书馆的性质发生改变。但是在知识时代中,“藏”将以藏知识为主要目标,图书馆是汇集大量知识的宝库,也是各领域知识的集散处,进入知识管理的时代,其目标就是力争把最恰当的知识在合适的时机传送给有最大需求的个体,进而协助他们做出最佳的决策。当下,图书馆应用的多数是“图书馆分类法”,这种传统方法已不适用于知识管理的现实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个文献或载体内囊括了多样化内容,传统分类方法浪费人力资源的同时,效率也得不到根本保障。图书馆学家与信息处理技术专家共同开发了机读目录(MARC),其有助提升世界各国图书馆的自动化与网络化水平。但在信息社会中,该管理模式暴露出结构繁杂、信息冗长、字段重复率高等缺陷,故需应用全新的概念与信息处理方法规划处一类新的MARC,这是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中管理改变的方向。

3.3形式的调整

伴随着信息存贮技术的发展进程,图书馆的“藏”已经冲破了传统纸张的局限性,多样富含知识的载体均会整合至图书馆馆藏中。在最近几年中,图书馆馆藏形式发生很大变革,朝着多载体化、服务形式开放化、资源利用共享化等方向发展。图书馆的面貌也有所革新。新时期下,图书馆应紧抓有利发展时机,投入更大力度进行改革。“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效扭转了信息的传统交流与传输形式,有效将全球各地域的信息资源关联在一起,进而建构成一个无边界的网络,信息资源量庞大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图书馆在文献采集、加工等方面建设了多种数据库,实现了国际国内信息联网建构与资源共享,网络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与资源共享等多样化工作的优质化环境[5]。

4结语

知识管理是信息时代中,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之一,知识管理模式的建设与推行,有效解除了目前图书馆发展中管理形式滞后、资源共享效率偏低等多种现实问题,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不断提升知识管理效率,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基石,提升其竞争实力,从容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中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刘志国,刘丹,吴倩.隐性知识: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基础与行为范式[J].图书馆杂志,2015,34(11):41-45,98.

[2]王忠义,夏立新,王伟军.云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J].情报科学,2015,33(3):13-17.

[3]杨广朋.新时期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5,34(1):185-187.

[4]张海涛,宋拓,刘健.高校图书馆一站式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4,32(6):104-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