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金融风险因素预测与防范探究

大学生金融风险因素预测与防范探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逐渐兴起,大学校园诈骗发生率越来越高,针对大学生的金融诈骗也逐渐引起广泛重视。为研究大数据背景下,针对大学生金融诈骗的风险因素及可控的防范对策,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文献资料检索,分析目前校园大学生发生网络金融诈骗的相关风险因素,其中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大学年级”“大学专业”及“上网申请工作的经历”都与金融诈骗密切相关,本文同时针对该因素提出风险防范措施,为改善大学校园金融环境,提高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金融诈骗;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1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金融风险逐渐增加

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一种金融产业,主要包括移动支付、云计算、网络借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模式降低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交易双方只需要承担较低的资金期限匹配成本与风险分担成本,而且直接可以在网上实现股票、债券、贷款等的发放与交易。此外,人们在这种金融模式下的支付变得更加便捷,资金供需的双方可以实现直接交易。因此,从2010年以来,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移动支付、借贷平台等已经逐渐取代了现金及信用卡,成为主流的支付方式。P2P等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作为新的金融平台,网上借贷有着程序简单,无需抵押,方便快捷和平台多样化等优势。正因如此,众多P2P等网络金融服务平台业务对大学生很有吸引力,迎合了部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前几年因大学生信用卡停办而沉寂的高校信贷市场,如今正被互联网金融借贷重新点燃。此外,网络购物、理财的出现使大学生互联网金融交易更加频繁,资料显示2015年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同比增长746.7%。因此,在互联网消费方面,以大学生为代表的群体是互联网消费的一个主要对象。但是由于大学生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抵御金融风险能力较差。此外,许多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与社会接触不多,判断金融诈骗的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很难分辨金融理财、假冒身份、推销违法业务等各种不同的金融诈骗手段。近几年大学生网络借贷畸形消费的案例比比皆是,针对大学生的金融诈骗行为,不仅会造成大学生信息泄露,引起一定的经济损失及荒废学业等,还可能会影响家庭和学校的稳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针对大学生群体的金融诈骗研究及相关防范措施需要加强。

2大学生常见的金融诈骗种类及时机(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我们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大学生金融诈骗调查问卷”共477份,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的基本信息、遭遇的金融诈骗类型、诈骗金额及被诈骗后采取的处理措施、可能的预防措施等。调查数据显示“兼职刷单诈骗”在总的诈骗类型中占17.8%,是被调查项目中最常见的被诈骗方式,“冒充好友诈骗”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占调查总数的14.4%。其余比较常见的项目有“虚假中奖”“短信诈骗”等,在大学生群体中“贷款利诱诈骗”的发生比例只有5.34%,如图1所示。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想要独立自主,兼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很多网站的广告中会出现兼职刷单赚大钱的信息,铺天盖地的广告让人很难分辨真假,因此,迫切想要兼职赚外快的大学生很容易上当受骗。除了兼职,“冒充好友诈骗”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这是信息泄露的一个巨大的弊端。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其中电话号码、姓名,甚至身份证号都可能被诈骗集团利用,进而通过冒充好友或亲人借钱这样的方式进行诈骗,大学生相对单纯,基于对朋友或者亲人的信任很容易被诈骗钱财,因此,需要提高警惕,防止冒充熟人诈骗。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贷款利诱诈骗”的比例明显降低,在本次调查中,贷款利诱诈骗只占5%左右,说明前几年大量的P2P信贷平台已经被曝光,大学生对其已经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此外,从2017年起,教育部在新闻会中明令禁止任何针对大学生的互联网贷款行为。因此在中央的管制下,大学生面临的校园贷风险得到了有效地抑制,大学生为了提前消费而被诈骗的可能性降低。大学生在校期间有可能遭遇金融诈骗的时机很多,主要集中在四个时期:(1)新生被录取后,被大学录取后很希望能为大学生活做好准备,于是准大学生们开始通过各种社交软件、论坛来联系学长学姐,但是这样的消息没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和筛选,一旦不法分子冒充学长学姐,那么无条件信任的准大学生就可能遭遇金融诈骗。(2)新生入学时,大一新生刚入学时进入新的环境,很容易泄露信息和信任陌生人,这正是金融诈骗最容易得手的时间点,不法分子很容易打破大学生的心理防线进行诈骗活动。(3)四六级或考研考试报名,在大学期间避免不了要考取各种证书文凭,在大学校园的各处我们都能看到“保过四六级”等信息并附有对方的联系方式,盲目相信的大学生很可能被诈骗损失钱财。(4)求职工作期,大学生求职或寻找兼职期间,也可能被诈骗,尤其是网络寻求兼职,很难甄别广告的真假,那么就有可能被诈骗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影响人身安全。

3大学生金融诈骗风险因素分析

我们进一步通过卡方分析研究了性别、年级、专业等因素与被诈骗的风险,结果发现性别与被诈骗的比例无关(P>0.05),但是年级与被诈骗的风险密切相关。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网上申请工作的比例逐渐增加,如图2A所示,经历过金融诈骗的比例也明显升高(皮尔逊卡方=11.622,P=0.009),如图2B所示。此外,受骗后的反应也明显不同,大一新生受骗后往往选择“寻求帮助”而大四学生选择“网上公开,防止他人上当”的比例明显升高(P=0.028),如图2C所示。因此,我们认为“大学年级”是影响大学生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网上申请兼职,因而大四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网络金融诈骗。专业也是影响大学生金融诈骗的重要因素,通过卡方分析发现经济学、法学及历史学的学生对金融诈骗信息较为关注和了解,而哲学、教育学、医学对其关注较低(卡方=47.774,P=0.001)(图3B)。可能正是由于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关注,经济学学生经历金融诈骗的比例较低,而哲学、艺术学学生经历金融诈骗的比例较高。上述结果进一步表明加强对金融诈骗知识的了解是减少金融诈骗发生的有效措施。统计学指标同样表明“专业”是影响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进一步统计发现,有过网上申请工作经历的大学生遭遇金融诈骗的比例明显升高(卡方=7.471,P=0.006),且比值为1.824,95%可信区间为1.18~2.82,因此,我们认为“网上申请工作兼职”是导致金融诈骗的另一个风险因素。4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群体面临诸多金融安全隐患,亟需防范。从大学生自身来讲,我们需要提高金融安全意识,正确地理解和认识金融知识,加强对金融产品、金融制度以及金融诈骗手段的了解,提高警惕,减少被骗的可能性。同时应该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防止因个人信息泄露引起的诈骗。此外,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度消费,切忌贪婪,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给不法分子可趁之机。

参考文献

[1]杨婕.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管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2]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14(08).

[3]马锦霄,陈思思,韩轩.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8(08).

[4]薛涵文.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9(12).

作者:翟君丽 单位:青岛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