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论文范例

信息化建设论文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1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当前技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技校档案管理中,以提高技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基于此,本文对技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技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

档案管理作为学校日常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校管理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技校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反映和维护学校发展的真实历史面貌,并服务于实际教学,进而推动学校稳定发展。近几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其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极大提高了技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推动技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一、技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优势分析

(一)提高技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在传统的技校档案管理中,主要依赖于人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但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技校档案管理当中,可以促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会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与此同时,借助于档案管理系统,技校管理者、老师、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权限登录到系统中,对自己想要了解的档案资料进行查询和浏览,在年终归档时,只需要移交一份分类组卷清单,并且通过网络传送到档案管理数据库中即可,不仅避免传统的整理、归档流程,也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二)有利于各类数据统计和共享,提高归档数据的准确性。技校在长期发展中,累积了很多的数据资料,同时由于技校校内管理对象较多,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强,需要对诸如学生入学、学生毕业、老师退休等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归档,运用传统的手工方式,不仅无法及时进行,还会影响到最终归档数据的准确性。但是通过档案信息化管理,直接通过计算机就可以及时、准确地进行统计,并且真实反映当时的实际情况。(三)储存大量数据,提高档案信息安全性。依托技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容纳海量技校档案数据,并且实现技校档案管理高效化,保障档案信息安全。与传统人工档案信息管理相比较,信息化档案管理主要是将档案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储存到档案管理系统中,不仅使得档案查询、调取简便化,还极大地降低了档案管理的人工成本。

二、技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途径

(一)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认识,加强领导。提高技校领导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效果。然而在当前技校档案管理工作中,还有领导对此认识不够充分,对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仅仅是为了实现按时归档,减少丢档。同时,技校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生源上,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上投入较少,进而导致技校档案管理工作只能够维持现状,甚至与学校实际档案管理要求不符。因此需要提高技校领导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重视档案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二)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为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技校档案管理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就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实现:1.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当前技校档案管理人员除了需要掌握基本档案管理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等知识、技能的培训,促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熟练进行操作,更好地开展日常档案管理工作。2.进一步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除了工作中需要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之外,也需要具备扎实的档案管理学科知识,并且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在实际档案工作中明确自身职责,有序开展工作,促使他们成为符合档案信息管理的专业人才,进而提高技校档案管理工作和服务水平。(三)加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技校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需要购置大量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投影仪、扫描仪及应用软件等等。为提高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还需要将计算机技术、声像录制技术等应用到其中,想要实现技校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就需要加快完善档案管理软件,对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妥善解决,以适应当前技校档案管理需求,并且以档案管理信息化带动技校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推动技校持续发展。

三、结语

本文对技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讨,主要是对技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进行分析,加快技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储存大量数据,并且保障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与此同时,在文中也提出了技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通过提高技校领导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和加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并且在实际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推动技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于技校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常改.技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7(16):105+109.

[2]张海宁.技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数字化用户,2017,23(21):153+83.

作者:何晶 单位: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

第二篇:医院档案管理问题与信息化建设

【摘要】医院的档案记录着医院一路行进的历程,并形成了医院日常诊疗活动。受到公立医院改革的影响,档案管理也渐渐受到重视,但是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一定程度限制了医院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其相结合,促进医院的前进方向。本文从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医院档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档案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记录着许多重要东西,因为记录的东西都是比较原始性的,因此成为了重要的信息资源。医院的档案记录了与医院发展中一切息息相关的历程,并在日常诊疗中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当今社会已基本信息化,医院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档案管理也应该实现信息化。同时现代社会信息化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更应促进医院档案实现信息化建设。

一、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现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人员欠缺信息化意识。从古至今,医疗一直被放在医院发展的首位,忽视了后勤的管理工作,大部分医院临床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但是后勤工作依然得不到重视,在医院档案方面只有少之又少的人对其关注,还有部分人认为,档案的管理没法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对其投入太大觉得是浪费人力财力。这样一来,档案管理工作依旧处于原地踏步的原始模式,因得不到重视而导致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二)医院档案管理相关系统更新不及时。由于受经济利益趋势的影响,部分企业都将软件的开发重点放置医疗和财务的相关管理上,对于档案管理方面的软件开发没有一点重视,因此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根据对医院的档案管理相关软件了解,其发展的速度远低于计算机基本硬件的发展,同时由于现代医院对档案的需求越来越多,所以现在的档案软件基本不能满足当今的需要,因此必须对医院档案管理相关软件进行不断更新和开发,并加以实际应用,以实现其兼容性。(三)标准化统一档案管理缺乏。标准化的管理是当代档案管理的重要标志,不管是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档案录入和归档都应该具备清晰和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的记录是完整的,从而使重要内容不会被遗漏,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由于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割裂,相互之间没有统属关系,从而很难达到标准化,严重限制了档案的归类管理,更不可能实现资源共享。医院部门之间有着各自的不同之处,所以存在的规格和标准也有所不同,这样一来造成了档案整合工作很难实现,导致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共享。同时国家法律还没有真正形成,尤其是在管理电子文件和签名的标准方面缺失,也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这样看来,短时间内档案管理工作还依旧靠纸质管理。

二、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一)增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对于档案管理来说也相当重要,变化的根本在于观念的变化。医院领导不仅要重视医疗建设,同时还要引起对档案管理的建设,并对信息化档案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促进医院档案管理能早日实现信息化。作为领导者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未来,加大力度对档案管理信息化投入人力财力资源,不仅不会浪费,还能使医院管理更加完善。同时做好宣传工作,让每一位工作人员意识到档案管理对医院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档案管理的软件技术开发工作。当今社会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档案管理相关系统和软件的开发和升级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信息化,软件的升级和不断更新需要用到大量的资金,这时就要院方做好充足的资本筹备工作,在选用软件时一定要选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创立适合医院体系的管理系统,同时和医院行政及办公体系相结合,使得其有足够的兼容空间,达到资料都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管理的目的。(三)标准化的管理对于医院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能实现档案有序归档和合理利用的前提保障。在实现标准化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在有关部门引导下完成标准化管理的制定工作。同时对于至关重要的档案应设置相应权限,通过授权才能将管理信息打开。虽然在短时间内国家法律对电子文件的地位还不能确定,这就要通过医院的自身结合地方法规为电子文件和签名创设出部分法律空间,且把统一的技术充分融入其中,形成统一规范的相关文件和格式。

三、结语

根据本文研究可知,在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根本原因是得不到医院的重视,医院在档案管理建设工作上投入资金太少,导致管理软件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再加上缺少管理制度与标准以及复合型人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进步伐。目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处于发展阶段,应抓住机遇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放到重要位置,从而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探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296-297.

[2]张凤莲.浅议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6):139-141.

作者:马宁 单位: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传染病医院

第三篇:学校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运用计算机来进行工作,地方的财务档案管理也有很多的运用,学校也不例外,一些较为先进的小学已经可以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来对财务档案进行管理了,但是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面仍然有着一些不足的地方。本文将根据学校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得出相关的结论。

【关键词】小学学校;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人们对于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开始关心起来,学校的建设成为人们看待学校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作为公共场所,尤其是小学,其财务档案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让财务档案的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化,也为了让学校的建设更好,学校中应当采用更加先进的信息化进行管理活动。信息化管理会让财务档案的查询更加方便,让档案更加安全,并且管理工作的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一、学校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于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不够重视。小学的一些管理人员认为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一项不太重要的事情,因此也并没有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信息化管理上,由此便生出很多的问题,例如在财务档案管理的机制上不太健全。总体来讲,大多数学校的财务档案管理机制是不太科学的,甚至有的还存在很大的漏洞,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档案在管理时出现纰漏,发生泄漏文档的问题。还有一些学校档案管理非常杂乱,没有一个确切的分类,导致大量的文件非常混乱,在查找文档时非常麻烦,信息化管理的便捷性优点减少,若是遇到管理人员的调动,就很容易造成档案的丢失。还有就是对相关的设备建设不重视,在一些小学中,由于发展条件和对档案管理忽视的原因,并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室,或者虽然有档案管理的地方,但是却没有有效利用起来,设备的配套情况也并不太好,由于管理的缺失造成实质档案严重损坏,这些都是对财务档案管理不够重视造成的。(二)相关管理人员的技术不足。财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经被提出很多年,在其他一些领域的运用时间也较长久,但是在一些学校中,财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刚刚运用没有多长时间,并且其管理人员之前并没有进行专业的训练,因此有很多较为专业的方法不能够掌握,在工作中,有些会其根据自己的情况,为了让工作变得简单些,产生了一些坏习惯,使得学校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变得极为混乱。(三)对于财务档案的规定不够严谨。在一些学校中,对于档案管理的规定不完善和严谨,从当今的情况来看,很多小学虽然开始信息化财务档案的管理,但是对其规定管理的建设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由于在学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开始的时间不算太久,因此其相应的管理人员还并不知道应当如何去进行管理,学校对于档案管理的也没有合理的指导,在制定规定时,并不知道应当采用怎样的方式;很多人员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仍然是按照原先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这就显然与信息化的管理不太一致,并且传统的规定还会导致一些错误,这就导致财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较难开展。

二、学校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学校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对于学校相关的领导人员来说,应当意识到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加强建设,建立有效的机制,首先从档案的保护工作开始,改善档案的存贮条件,对档案进行必要的重新修正。然后着手完善信息化管理,提高自身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良好的发展基础。(二)加强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对于档案的管理人员来讲,应当主动进行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学习,提高自身对于一些技术的掌握,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信息化档案的管理,同时在遇到一些问题时,也能够较为方便地进行解决,节省了不少麻烦,对于自己来讲,也是非常有利的。学校应当引进一些信息化管理方面专业的人才来进行辅助工作,帮助原有的人员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让大家都能够对信息化管理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其次,还应当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能为了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方便而采用不正当的操作方法,最终让工作变得更加麻烦。(三)完善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规定。在信息化档案管理中,相关的规定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定的完善能够决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认真的态度和财务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学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规定,并应当注意几点:一是要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做到责任到人,这样才能够让管理人员工作更认真。二是按类别进行分档,要加强分档人员的责任意识,让档案的分类有着较高的质量。规定的设置可以让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进行。

三、总结

本文针对学校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主要分析了当今小学中的现状。接着总结出几项存在的问题,包括学校对于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不够重视、相关管理人员的技术不足和对于财务档案的规定不够严谨。然后对学校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进行分析,有加强学校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和完善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规定,希望能够对同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戴冰凌.中职学校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4(23):145-146.

作者:龙菲 单位: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临安镇中心学校

第四篇:普通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学校档案管理的方式也需要改变,原先的纸质档案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本文从我国当前普通中学档案管理的现实情况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且为促进普通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普通中学;档案管理;问题;信息化;措施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电子信息化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国普通中学的档案管理方式也随着实际的需要进行了一定的改变,但是也给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就目前而言,我国普通中学的档案管理在电子信息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信息化档案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所以就普通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提出可行性措施迫在眉睫。

一、我国普通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就我国普通中学目前情况来说,学校领导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视不够。部分学校领导没有正确认识到进行合理、科学的档案管理对学校的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没有正确理解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他们对档案管理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认为只要有这么一个东西就可以了。(二)缺乏正确理念支持。虽然我国发达地区有一些普通中学已经为档案管理建立了专门的行政单位,但是其组成人员都是一些快要退休的老教师,其对现有档案管理的方式缺乏准确的认识,在科技上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在对档案进行管理时,仍然采用原有的档案管理方式。(三)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逐步走向信息化,这就要求进行相关工作的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有过系统的学习。但是在我国,很多普通中学的档案是一些退休老教师或者是领导家属进行管理的,他们在进行档案管理时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也没有相应的经验,导致我国普通中学难以走向信息化。(四)缺乏基础设施的支持。在我国,由于很多普通中学对档案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使得其对档案管理投入的资源少,甚至是敷衍了事,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软硬件的支持,很多学校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落后,相应的电子设备已经落后于时展,难以满足如今档案管理的需求。档案管理缺乏基础设施的支持,使得难以发展到信息化,制约了其发展。

二、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有效性措施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对普通中学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我国普通中学的档案管理由于历史、现实的原因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为促进普通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一)学校领导层要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从而为其提供相应的物质支持和管理支持。首先,学校领导要有一个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使其接受新兴科技,并且运用于学习的管理和发展当中。第二,学校领导需要通过宣传手段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视,从而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得以进步。学校领导需要明确档案管理信息化对学校的重要作用,从而对相应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监督和考核,从而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二)要想促进普通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就必须要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有一个硬性规定。因为档案管理人员直接决定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方式,并且决定了档案管理是否向信息化发展。因此普通中学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招聘时,需要吸纳专业人才来进行档案管理,从而保证整个档案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学校要定期招聘一部分年轻的专业人员来进行工作,从而确保档案管理的时代性和专业性。并且,学校还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得他们能够最快接触到相关领域的高科技,从而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三)进行档案管理的人员必须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这份工作。其不仅仅要熟悉相应软件的运用方式,要对信息的整理、归纳、保存有整体的认识,还需要建立一套档案管理的规范以便于对其科学管理。电子化档案管理比起传统的档案管理查询起来更加方便,便于对信息进行修改,并且也节约了储存的空间。但是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进行正确的管理,才能使其合理、规范地运作。(四)学校需要对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相应的支持。基础设施,传统的软硬件设备已经无法支撑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先进的基础设施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

三、总结语

总而言之,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全方位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在如今这个电子化时代,普通中学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其对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并且能够促进整个社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并且复杂的工程,由于我国建国以来教育事业发展较短,其发展不够完善,使得普通中学的档案管理信息化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普通中学正确认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从管理层面对其进行重视,从而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谢湘平.对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3):212+227.

[2]张丽萍.对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华章,2013(13):315.

作者:刘晓宁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第五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应运而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档案管理中,进而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便于档案管理人员快速区分档案类别,高效整理档案,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运用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动态管理档案的目标,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快速、更便捷、更规范,从而有效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新时期,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案管理人员灵活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学会借助网络平台,快速分类档案,将档案妥善保管在相应的文档中,并学会加密重要的档案,进而高效完成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还提高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体现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新时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档案管理过程中所运用的管理方式比较陈旧落后,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整理好档案,在短时间内难以高效完成档案管理工作,致使档案管理效率低下,不能快速分类档案,无法推动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进而增加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所运用的硬件设备不齐全,无法实现信息化管理档案的目标。同时,受传统理念的影响,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与时俱进的意识,不注重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无法快速归类和整理档案,对于一些有价值的档案资源没有进行严密的保管,很容易出现档案丢失的现象,进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降低了档案管理的严密性和安全性。与此同时,没有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致使档案管理人员不了解先进的信息技术,无法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和水平,进而限制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致使管理观念落后难有最佳的管理效果,对于档案管理现状,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运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动态化管理档案的目标。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应注重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人员运用信息化平台,随时掌握各类档案存在的位置,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动态管理档案的目标,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全面了解档案的存放的时间,充分了解档案的动态变化,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动态化的管理制度,便于档案管理人员快速更新人事资料和档案信息,使档案管理更快捷,并且,具有信息化、动态化的特点,使档案管理更全面更先进,进而高效率地整理和分类档案,便于档案管理人员轻松完成整理档案的工作,并且,有效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速度。(二)引进先进信息技术,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新时期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而创新了档案管理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管理观念,档案管理人员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重要档案进行加密管理,需要指定的密码才可以使用,有效避免出现档案丢失的现象,使档案管理具有安全性。将纸质的档案统一录入到相应的信息数据库中,对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处理,不仅节省了存放空间,还增强了档案管理的严密性,需要特定的密码才能存取档案,进而保护好重要的档案和文件,充分发挥出档案管理的优势和特点,由此体现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还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三)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新时期应与时俱进,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注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深入落实信息化管理技术。同时,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培训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责任意识以及信息技术,使档案管理人员学会灵活运用网络管理档案,扎实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管理档案,并学会加密重要的档案和文件,通过系统的培训明确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清楚本职工作职责和义务,并结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将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应用到实处,进而创新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快速整理档案,高效率分类各种档案,利用网络平台便可清楚档案存放的位置并方便存取,逐渐掌握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知识,由此可见,对档案管理进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从而有效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四)创新和改变了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在新时期背景下,运用信息技术管理档案,创新和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借助信息技术的处理功能,将纸质的档案资料转为电子的形式,存放在相应的文档中,通过搜索便可快速找到所需的档案,明确档案存在的具体位置,并且,便于档案管理人员整理诸多的档案资料,弥补传统管理的不足之处,使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与此同时,各个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运用网络化平台,可以相互交流管理经验,进而共同进步,实现远程交流和传递的目标,推动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解决了以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档案管理人员高效率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三、总结

综上所述,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取代了传统的管理方式,档案管理人员运用信息化平台,快速整理好档案,并将档案进行加密处理,避免出现档案丢失的现象,逐步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严密性,同时,创新了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进而高效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有助于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高效率进行,实现企业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梅.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7):280.

[2]马菲.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科技展望,2015,25(19):219.

作者:高波 单位:陕西彬长小庄矿业有限公司

第六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法

【摘要】在对信息化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需要不断去进行提升和改进的问题。本文所要探究的内容就是如何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更好的提升,提出更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解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事业单位提高档案管理质量,使发展更加稳定。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探讨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方面数量和任务越来越巨大,工作人员面临十分巨大的工作压力。而将管理信息化应用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当中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在我国,对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将这些问题进行高度的重视,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帮助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强,同时也对我国事业单位发展带来更好的保证。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首先,缺乏专业的人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整体工作的质量和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非专业的大学生对档案管理建设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在这方面得不到较高素质的人才,缺乏一定的专业化。而且在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从事此方面工作的人员年龄一般都比较大。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接受新的技术有着一定的困难。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应该把档案管理同现代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但是有些事业单位的人员不适应这种情况。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对于工作质量的好坏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一些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一些热情,对于工作缺少认真负责的态度,使得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其次,事业单位目前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着与时展的要求脱轨、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信息化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比较低。还是采用传统的用纸质的方式去保留这些档案,传统的一些保管方式可能会影响使用时的一些效率,而且存在着人为方面的一些因素,导致工作出现问题。事业单位不能够完全做到与时俱进,对于一些传统的工作方式还是继续保留着,不主动接受新的知识和技术,所以对于档案管理方面,有关信息方面的建设就产生了一定的负面的影响。

二、对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要不断加强对于档案管理相关人员专业水平的培养。对于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中的优秀部分进行一定的保留,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这些优秀的部分相结合,逐渐形成档案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要求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一些专业方面的培训和对知识的及时更新。要求他们学习更高级的电脑方面的技术,同时还要注意去吸取一些其他的人才来帮助档案管理领域增添一些新鲜的血液。必须要对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方面去进行现代化的发展,要不断改变自己传统的思想,要与时俱进,寻找各种方法来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首先要制定一个比较长远的发展目标,改变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一些缺点,不断推动信息化方面的进程,还要改变工作人员工作的态度,要求他们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档案管理进行重视。对于一些档案管理的设备,也要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引进来,使这方面的工作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还能够为有效快速查阅和收藏作出一定的贡献,要记住去保障档案的安全性。建立起一定的科学档案管理的制度,规范管理方面的工作,在一定的规章制度下开展工作,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要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工作中总结的实际经验去建立一定的制度,并且应该对工作人员去进行一定的考核。通过一些奖惩措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成为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重要保障之一。充分对事业单位信息化档案管理进行利用,提高档案的管理质量,从而助力事业单位产生更加高效的管理效率。信息化档案管理有着更加高效和更加突出的特点,能提高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的效果,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不但保证了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同时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更加有效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琪.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策略思考[J].企业文化旬刊,2017(4).

[2]王杰.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策略探讨[J].科研.

[3]谢红.提升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方法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2(36):47-48.

[4]程文富.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

作者:褚智杰 单位:黄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七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

【摘要】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的作用下,我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样的基本形势下,作为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数据信息,其对各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文章主要研究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对单位各方面工作的信息管理以及保存方式,是单位发展的重要信息支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管理工作新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管理观念以及管理方式等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实际问题。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以及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对社会各项工作的平稳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实际意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以及发展,我国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成果,但是,与社会发展的总体应用水平来说,其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档案信息开发不合理。由于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还没有实现完全的转变,一些单位虽然实现了技术层面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方面,还比较薄弱。一方面。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信息重复加工的问题表现严重,数据质量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更大的意义是信息技术对数据信息的强大处理能力,使信息能够发挥其最大价值。但是,在现阶段,这方面的发展比较欠缺。(二)信息安全管理不到位。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相比,信息技术多元化的收集能力扩展了档案管理的信息收集渠道;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数据库以及云技术实现了海量的数据存储需求;网络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快速共享以反馈。但是,其在极大程度上便捷了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隐蔽的网络风险。例如:黑客攻击、病毒入侵、数据丢失等等,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经济与社会损失。然而,目前我国广大事业单位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三)管理人员素质不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管理人员的观念转变困难,难以跟上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素质具有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在信息管理技术方面的素质,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普遍欠缺的现代化素质。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管理人员应该积极攻关,推进档案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发展。(一)完善管理制度,推进信息开发。对于在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档案信息开发程度较低的实际问题,应该从制度方面着手,建立全面的信息管理体系。首先,在信息收集方面,必须摆脱掉传统管理模式中以文字数据为主的单一形式,开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多元化信息管理。其次,在档案的加工方面,应该转变传统管理观念中简单存储的管理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对档案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使信息资源能够在单位的管理以及运营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价值。(二)健全监督体系,强化安全管理。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对企业、单位、组织发展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对此,要想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稳定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强化信息技术的安全管理。一方面,应该健全监督体系,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全方位实时监督,及时发现因主观或客观原因导致的信息安全问题,以此提高单位的档案安全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安全防火墙,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例如:可以应用网络虚拟机技术,建设信息安全防火墙,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黑客以及病毒的恶意入侵。同时,可以合理运用云技术,以此实现信息数据的跨端口共享,避免了因为系统损坏、计算机故障、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的数据异常丢失或破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只有网络安全得到了切实的保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够得到更加稳定的发展。(三)建立培训制度,提高管理素质。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跟不上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应该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定期对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使其能够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管理人员素质的客观要求。在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档案管理人员不仅仅要具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还必须具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操作能力。对此,应该以信息技术的应用素质为主要内容,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其现代化的管理素质。同时,应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此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实现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现代化的管理措施,使事业单位社会公益事业性质得以更好发挥。

【参考文献】

[1]林源.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内外,2016(06):79.

[2]谈亚芳.信息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科学化的思考[J].档案与建设,2015(03):88-89.

作者:孙要男 单位:长春市南湖公园

第八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

【摘要】在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只有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满足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事业单位领导与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将各种档案资料的作用与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为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将简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过程中,将产生各种类型的档案资料,主要有文件、图表、声像等,保存价值非常高,能够为事业单位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提升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水平。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事业单位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一是能够简化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传统档案主要是纸质资料,极易出现老化、破损等问题,且档案收集、整理、分类和保存等工作量较大。通过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人员直接利用电子网络平台,将档案信息录入计算机中即可,这样不仅减少了档案存储空间,还有利于今后的利用。二是为档案查询与利用提供便利。从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来看,档案利用者需要翻阅大量的档案资料,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才能获得所需档案。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以后,利用者只需要在计算机上输入关键词即可检索到相应档案,甚至不用到档案室内寻找,实现了档案信息远程化传输,促进了管理和办公效率的提升。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档案意识。事业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意识到其重要意义,结合《档案法》中的要求,广泛开展宣传工作,促使档案管理人员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并有效提升法律意识。事业单位应通过学习、培训、答题及考试等形式,从整体上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此外,档案管理人员对待工作也要认真负责,履行好自身职责,规范操作各种信息化设备。事业单位要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发出来,确保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才能最大限度减少问题,避免档案资料出现损坏、丢失的情况,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制度是所有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要想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重视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为这项工作提供科学指引与保障。事业单位要尽快制定规范的信息化安全保障制度,这样在档案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期间,可以避免出现档案遗失、外泄等问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要严格制定工作责任制度,将具体责任明确到个人身上,以此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制度的科学化、严格化和有序化水平,促使事业单位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正常开展。(三)提升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两个需要达到的目标,这能够将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反映出来。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根据国家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标准,从自身发展需求与特点出发,将相应的内部管理标准体系明确下来,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事业单位在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中,不仅要满足国家标准,还要便于操作,将各种文件和档案的内容、著录项目、数据库结构与格式等统一起来,并保证档案数据库管理软硬件文档格式、数据指标等规范。这样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馆录入电子目录以后,可以更好地共享数据,避免软件不兼容造成的数据不能转换、读取等情况。(四)加快硬件建设。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各项现代化软硬件设备进行完善,主要有计算机、数字存储设备、数据库以及网络等。事业单位要注重在数字资源设备上增加更多的资金投入,及时采购、更新和升级设备。事业单位为获得更多的档案资料,需要将存储光盘配置齐全,确保光盘有一定的存储空间,延长光盘使用与保持的时间,从最大限度减少存储风险,让档案资料得到安全保护。选择硬盘设备备份的过程中,要注重其有良好的性能,能保持稳定,并具备较强的抗外界干扰能力,从而使档案资料保存更加健康和有效。(五)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事业单位要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让他们学习并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通过学习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等知识,熟练运用各种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既要懂得档案管理业务知识,还要精通计算机管理技术,真正成为复合型人才。此外,事业单位还要做好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以此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这样他们在工作中才会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提升政治敏锐性与政治鉴别力,踏踏实实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同时事业单位领导也要提高重视程度,既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还要逐步加大资金投入,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档案资源的价值,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素云.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6(07):31-66.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2

经过我国工程审计管理系统相继部署成功过后,有关账目手工审计形式开始朝着电子账目形态有机转换,同时完成无纸化办公调试目标,其间单位工作效能和审计回复质量空前高涨。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必要信息在被审单位建设管理层面规范功效十分显著,但是对于政府投资项目造价控制与投资绩效执行上缺乏系统指示引导。毕竟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数额大且建设周期无限延长,尤其是经过人力、物力资源成本数据交互穿插影响下,使得传统信息化审计结构难以针对政府具体投资项目进行明确解析,使得后期施工周期和结构稳固效率不尽可观。因此,需要尽量科学地提升审计作业水准,借以规避一切不良产业风险滋生结果。

2涉及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策略分析

政府进行特殊建筑工程投资过程中,必须事先联合财政联网审计资料库、利益相关方数据库、法律法规校验工具以及年度审计档案材料进行综合对比验证,同时借用审计信息数据库作为核心支撑平台,完成后期指导经验共享和工作动态衔接绩效指标。

2.1投资工程造价联网综合审计数据库

计算机网络通讯、信息高级存储和异质化软件程序交互应用,一时间令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实现不同施工主体材料、人力管理状况观察,并且运用库手段将工程定额数据库、工料机市场价格数据库与造价软件审计程序充分融合,使得审计工作人员能够从中进行精确查询和有机筛选,避免设备和材料价格分析出现任何错误,严禁任何工程承接主体遗留偷工减料、虚增工程量想法,进一步修订造价审计精准报表,将过往人工算量和对量程序合理替代,最终大幅度提升既定工作内容交接完善效率。

2.2财务联网审计资料调研系统

因为政府进行特殊工程投资前期必须进行适当预算评估审核,作为高新技术应用基础上的审计部门,主要任务内容便是顺利执行预算审计职务。作为财务联网审计资料调研系统,可以快速为政府预算程序执行提供较为稳定的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经过与财政预算评审中心合作交接过后,稳定电子数据高速传送和采集效率,进一步及时被财政联网审计资料系统整编保存。整体工序相对地节省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投资项目数据搜集时间,并且经过系统平台精准搜集存档过后,形成财政审计专属资料并发中心,确保内部工作人员能够在此基础上完成数据宏观对比分析任务,及时提升审计综合效能。

2.3法律法规校验工具

法律机制建设工作可说是审计部门职务拓展的保障,经过免疫系统功能发挥过后,使得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余规范性文件更加齐全。经过此类工具沿用过后,审计工作瞬间方便许多,内部工作人员只有经过法规条文审定,就可以发现施工现场出现的成本计量问题,避免审计期间滋生任何与法律冲突行为模式,尽量维持处罚决策的公平效应。

2.4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

其具体由两大单元构建形成,首先是最近阶段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信息,其次便是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汇总结果。其中,政府投资工程审计案例主要包括各年度实施审计的政府投资工程的相关情况,包括项目相关的立项性文件、证明性文件和结论性文件等。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主要依据审计过程中的审计工作底稿和最后的审计报告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类录入,存入年度审计档案数据库。另一方面,在实际信息化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渐渐熟练掌握AO系统与OA系统的交互,并能在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信息数据库中应用造价联网数据库对电子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具体就是能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计方法模型的构建等。

3结语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3

1.1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数据源、数据的存储与管理、联机分析服务器、前端工具4个部分,是决策支持系统和联机分析应用数据源的结构化数据环境,其特点在于面向主题、集成性、稳定性和时变性。数据仓库从数据源获得数据后,进行抽取、清理、集成,利用报表工具、查询工具、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

1.2抽取—转换—装载(ETL)

ETL作为商务智能的核心,负责完成数据从数据源向目标数据库的传输工作,在整个项目中工作量最大,构成了数据仓库的关键环节。ETL能够按照统一的规则集成并且提高数据的价值,分析用户的需求并设计相应的模型。在具体实施时,ETL会创建一个或多个软件包,并定义每一个软件包的任务、对象等约束条件,最后执行程序。

1.3联机分析处理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存储的数据量不断增加,用户的查询需求也越来越复杂,甚至需要进行综合查询,分散、杂乱、非系统化的数据库并不能满足要求。联机分析处理是针对这一问题而开发的技术,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快速、稳定、交互性的取存,在短时间内响应非数据处理专业人员的复杂查询要求,以便决策人员准确地了解公司经营状况,选择正确的决策方案。

1.4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能够在大量的数据中自动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还具有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数据挖掘是数据库中知识发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依赖传统的计算机技术来创建索引结构,增强信息检索系统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数据预处理清洗数据,以便消除噪声和重复的观测值,这也是整个过程中比较费时费力的步骤。

1.5报表

报表包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预算费用等明细表,是与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息息相关的数据表达方式,也是实施BI战略的基础,能够把大量有用的数据信息以安全可靠的方式呈现给使用者。在BI战略中,报表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和工具来制作、和管理,同时通过基于Web的链接来查看。

2财务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2.1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包括文件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人机对话设计和文档设计,每一个步骤都关系到数据库在财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是否可靠。文件是存储的基本单位,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代码由数字和字母组成,在计算机技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有助于加快程序的运行速度。输入设计是把数据信息准确地输入到计算机内,而输出设计则相反。人机对话设计是随着科技发展而普遍采用的设计,能够方便客户像点菜一样控制程序的执行。文档设计是指在正式编程前所设计的系统说明书,它是系统编程、评审、验收的依据。

2.2系统分析

在传统的手工记账系统中,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和总账等各个步骤缺一不可,但是在BI系统中,这些步骤只是改变了数据信息的物理存储方式,只要把数据正确输入,就能保证输出的正确性,大大简化了手工账簿体系。无论哪一个环节或阶段,系统都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要求,输出相应的会计信息。

2.3模块设计

2.3.1财务处理模块功能

首先,将把会计分录输入计算机系统的复合账库中,然后建立起会计科目的字典库,根据对应关系生成日记账等相关分类账簿,最后生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为了使输出的信息被更多用户所接受,根据科目字典库,将业务代码和科目代号都还原成汉字信息。财务处理模块形成的复合账库和科目字典库是整个系统的主要处理对象。

2.3.2成本核算模块功能

操作员将完工产品、在产品成本计算与报表输入到系统中,形成完工产品的成本报告单;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配是通过科目字典库的转换进入复合账库中的;完工产品、在产品成本费用与复合账库、本期产品成本费用形成了内部循环系统;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本期产品成本费用分别与复合账库建立联系;最后把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输出给操作员。

2.3.3财务成果模块功能

操作员将期初产品结存数、本期入库数、销售数输入到系统中,进行产品销售成本的结转;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利润分配分别与复合账库建立联系;最后,通过科目字典库的翻译,将数据输出到利润表库中,将有价值的信息呈现在操作员面前。

2.3.4财务分析模块功能

按照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复合账库依次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数据中获取数据信息,通过科目字典库的翻译,将数据计算、分析的结果填入对应的现金流量表库中的相应位置中。

3系统实现的技术重点

3.1数据迁移

数据迁移是利用导入导出工具来实现的,主要步骤包括选择数据源、选择目的、指定表复制和查询、执行导入操作。对数据库进行处理时,操作员通过编写专门的升级工具来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旧操作系统将各年数据保存在不同的目录中,新系统就能将数据重新导入到“当前表空间”和“历史表空间”,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将近两年的数据保存到“当前表空间”中,而两年以前的数据都保存到“历史表空间”中。

3.2通用性功能实现

3.2.1通用性功能的实现方案

不同的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同,所以通用性就是为了便于用户的个性化设置,达到各个用户的个性化要求。但是通用性功能的实现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外观上要简洁明了,支持快捷键的设定;其次除了对系统参数、功能配置进行初始化设置,其他设置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实现个性化设置;最后实现子功能的重用,为日后的维护创造条件。该技术使用户在使用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实现了通用性和个性化的统一。其通用性主要表现在界面层、功能层和数据库层3个方面。

3.2.2财务科目、科目组成项

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会计主体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在会计科目的设置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加、减少或合并一些会计科目,经过合法性验证后,保存设置的科目组成项。

3.2.3自定义报表的设置

除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外,用户可以自定义其他格式的报表。首先,选择对应的报表类别,系统会导入相应的报表模板,然后,用户可以对模板进行“改造”,可以增加或减少列的中文标题,也可以修改列对应的计算函数,最后,进行保存后系统就可以自动把数据导入该表格中。

3.2.4明细账查询条件通用化

用户通常以查询和打印的方式来使用明细账,但是每个财务科目的科目组成项不尽相同,所以有必要设计一个通用的查询界面。首先要在表格中显示出用户选择的科目组成项目,经过系统处理,界面下方会同时列出相应的查询条件,然后,用户输入相应的查询条件,最后点击“确定”就会输出满足条件的明细账。

3.3个性化技术实现

3.3.1系统主界面的个性化

在进入系统时需要输入用户的权限,不同权限的用户菜单的功能是不同的,该系统把用户分为9个级别,能够分别设置个性化的主界面。首先经过身份确认后,用户能够根据浅显易懂的界面来调整菜单树,把经常使用的菜单拖进常用菜单栏等,同时,如果一个用户拥有多个身份,可以为每一个身份制作不同的主界面,使其在切换身份后使用更便捷。

3.3.2数据录入界面的个性化

当用户选择某个科目来录入凭证时,系统会自动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进行合法性检查,若用户违反了这一原则,则不能成功地生成凭证,录入完毕后,系统会自动弹出对话框,用户可以选择是否继续录入凭证。

3.4自动化功能实现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4

(一)信息化程度高。

在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将高校档案资源数字化,必然会涉及到许多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内容。比如建立多媒体档案数据库的时候,对数据库要定期进行维护与更新,就要有相当程度地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知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管理档案软件的开发、利用、升级、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体的档案现代化管理技术已经在各层次档案管理系统广泛地应用。

(二)档案管理人才专业水平较高。

对于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在工作中这些信息技术以及软件都是有人在实际操作。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必须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拥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员队伍呈现出专业素养较高的现象。

(三)馆藏资源倾向于社会化。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将馆藏资源面向社会,将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化,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资源共享。因此,以后将会有多的档案信息不仅面向全校师生,还将逐步面向全社会。

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薄弱

如今,相当一部分高校因为财政投入不足,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无法正常有序的开展,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档案管理的现实需要。主要体现在部分高校缺乏相应的信息设备,仍然存在使用人工管理档案的现象。高校档案室如果没有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软件设备,没有形成完整的互联网络,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将无从谈起。

(二)未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档案信息化更是快速发展,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的一些相关规定,已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的要求。要满足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就有必要制定多方面的规定,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

(三)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程度不足

作为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工作,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从理论上来讲,不是一件困难的工作。但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这就成为了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程度不足的重要原因。

(四)档案管理缺乏专业型人才

一些高校由于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素质较低,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诸多问题。现今,有很多的高校根本没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工作效率较高、战斗力强的档案管理队伍。具体表现在:小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并不是此项工作所需专业毕业,加上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知识,在实际过程中,计算机操作能力差;还有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虽然专业符合此项工作,但实际所掌握的水平却参差不齐。

三、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高校加大财政投入,增强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可以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就需要高校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比如要配备相应的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器、数码摄像机、图文影像扫描设备等硬件建设和规范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设施。高校应该多渠道、多方式获得财政支持,合理计划安排关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使用,精心建设,为高校的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更为社会提高高质的信息服务。

(二)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

将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只有完善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才能对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提供科学与技术性的帮助与支持。而电子文件形成后,就需要集中保管,并建立一个实用性强、大多数软件都能接受的文件信息存储、交换格式标准,保证档案系统管理网、校际网、校园网之间档案信息存储、交换的顺利进行,这就是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建立档案网站,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

馆藏档案数字化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起着不容忽视的重用,是信息化条件下有效利用馆藏纸质档案信息的关键环节。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资源的可利用性和共享性的高低。馆藏档案数字化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保障,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和办公手段,对馆藏的纸制档案、磁带档案、照片档案等档案进行数字化,形成电子档案数据存入数据库,加强各类数据库建设。通过档案网站建设,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并实现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操作主体是档案管理人员。一个完善的信息化设备需要专业的从业人员来实践操作。也就是说,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落实以及成效有着直接关系。因此,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为适应信息化的需要,档案管理部门要培养不但对信息技术有所了解,还要对档案业务精通的综合型人才。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在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并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培养人才优化档案队伍整体结构。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5

(一)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1]。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原则:规范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二)档案网站建设

档案网站是档案机构在公共信息服务网站上建立的站点,它一般是以主页方式提供相关档案服务和开展档案宣传。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步骤,是档案部门联系社会的重要窗口。档案网站的功能有:服务功能、宣传功能、交流功能。档案网站的主要内容:档案工作信息、档案机构信息、档案资源信息、档案利用服务信息。

(三)数字档案馆建设

数字档案馆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强调的是在数字化档案馆环境下用户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便利。数字档案馆的主要特点:A存在方式上的特点,是一种无形的信息组织与利用环境;B运行方式上的特点,存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C功能定位上的特点,以存取为中心。[2]

二、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

1、在人员配备上不够重视。

目前专职从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员比例比较低,很多人从事高校档案工作多是半路出家。高校领导在思想上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觉得档案管理不需要很高的学历和技能,就可以从事这个专业。所以往往让高校一些闲杂人或一些快退休的老同志从事档案管理。所以就造成了档案管理队伍,缺乏素质、结构不合理,影响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2、在资金投入上不够重视。

目前高校的资金投入重点放在学校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学及科研方面,而对于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几乎没有。这样就造成了很多高校的档案基础设施设备相当落后,有的档案室甚至没有计算机,档案数字化管理更是无从可谈。即使配备了相应的有计算机,实现了内部数字化管理,但与外界没有联网,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谈不上真正的数字化管理。

(二)管理体制不到位

地方政府还没有完全将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政府工作中来,政府档案管理机构与高校档案管理联系较少,一般联系多为有关档案管理的会议和培训,具体很少过问学校档案工作,甚至很少对学校档案管理进行检查和指导。有的高校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档案,并且在分配机制、奖惩机制等均不够完善,影响着档案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不可避免与网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网络再给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档案信息中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个人隐私等其他一些不得公开的信息,存在被窃取的可能。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

在人才建设方面采取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原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校要为档案部门配备具有较强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员,专门负责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档案部门要对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档案专业知识培训,使之既精通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又熟悉档案业务,从而更好地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同时要加强对在职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档案人员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

(二)档案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坚持利用和保密并重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提供开放档案网络化利用,增强档案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加强计算机网络档案管理系统的监控,严格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内部局域网要与一切外部网实行物理隔离,对各种数据库要及时进行备份,保存到符合保管要求的脱机载体上。[5]

(三)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高校档案部门要建设和完善局域网,并与校园网连通。继续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档案部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6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决定了其自身的固有特点——成本高且质量难以控制,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就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同时运用先进的贮藏和加工手段,而实现这些的前提就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以运用高科技技术和设备为前提的,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保证农业发展各个领域得以利用高科技技术和设备的必要途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软硬两个方面的支撑,其中软的方面的支撑就是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可以使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的经营者获得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有利于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避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造成的相关经济管理决策部门的决策失误。同时,由于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还能够提高农民的文华素质,增强农民的科学意识,进而全面推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在农业及农业经济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设施设备的建设,只有完善了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才能进一步的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农村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设中设施设备建设不完善甚至是没建设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信息化网点的覆盖都是不完善的,农民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都是通过传统的手段,农业活动的开展也是通过人力或者是一些机械设备来开展。信息的传播是很缓慢的,信息量也小,而且具有很大的时滞性。

2.信息化服务人才短缺。

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除了设施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涉及多个领域的相关信息的采集、储存、分析、计算以及传输,这要求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服务人员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而这种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制约作用。而且,相关部门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够的,这会使社会上与专业相关岗位的待遇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学生对职位的期望,这使得这些专业的学生很少有走向农村真正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与实践的。虽然高校内有很多做相关研究的学者,但所做的研究一般都只限于发表文章。因此目前虽然关于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研究很多,但真正在农村实践的几乎没有,这使得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3.信息资源开发滞后。

虽然网络信息内容繁多,但是有针对性、指导性、预测性和时令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偏少;而且针对农业、农业经济的应用软件的开发也处于空白阶段,可以说几乎没有完善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网络专家诊断系统,这都有待进一步开发。

4.信息化意识薄弱。

我国农民以及一些基础工作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收入较低,接触的计算机等信息工具用于农业生产和经营方面的意识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地方的政府也没有意识到信息对于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忽视了对信息的利用。可以说,信息的有效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三、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措施

1.完善信息化网络的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的重要环节就是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是有效的分析,处理和传播各类农业经济信息基础。信息化网络体系包括基础传输网络及在此基础上的专业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以及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只有获得有效的农业经济信息,才能将信息资源整合并利用与农业经济的决策。

2.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在加大人才培养这一块,我们既要搞好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也要着重农村当地人员的培养。一方面,要实施有力的措施,做好农业农业信息技术、经济和管理三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组织适应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专业团队。另一方,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因为在信息化建设中他们既是参与者也是使用者,唯有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3.创新信息化的服务模式。

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模式,主要是从其主体的社会化、内容的多元化和载体的多样化来体现。首先,农业经济信息主体化是以确立“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多元参与”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结构的建设为模式,有效并快速的推进农经经济信息化的发展的。其次,提供内容多元化的农业经济信息服务,例如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农业科技信息,可以是农业经济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应,进一步降低农业成本。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可以传递新的农业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及服务理念,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农业信息服务载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氛围的的制约,在发展新载体的同时,也应该重视传统媒体的信息服务载体,充分发挥新载体和传统载体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

4.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发挥其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协调和组织职能。政府需要制定统一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方针和任务,进一步落实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同时充分发挥其协调和职能,整合多部门的信息资源,提过农业经济信息的全面性、时效性和可用性。

四、结语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7

一、什么是档案的电子信息化

现如今是一个对于信息的沟通要求非常高的时期,可以通过计算机等先进的办公仪器对于电子文档进行迅速的传播和处理;能够分享电子文件,而且再也不用受到距离长短和时间多少的制约;而且计算的有着储存数量非常大的特点,所以说,可以凭借这些计算机手段把一个纸质档案管理局十几年、几十年或者是更长时间的馆内储藏文件都储存在电脑里面,所有的对象在随意的地区、随意的时间都可以对于这些储存的档案进行查询和阅读。能够对电子文档进行储存,这些传播媒介都有着保存时间比较长、便捷传播、存储、读取,而且外面的环境对于这些电子文档的制约都比较小,而且特别安全、稳定。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在我国当前的状态

没有对电子档案树立比较强的意识。在有些管理人士来看现如今的电子存档比起来以往的普通纸质存档,没有实在的感觉,这些人觉得只要是传统的纸质档案还完好,它们的档案管理就不会出现差错,这就让管理人士对于信息技能的使用缺少主动性。另外,因为电子档案在管理的过程中比较复杂,在不是很长的时间内不能有好的效果呈现,而且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来支撑,这就让档案管理人士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失去了信心,当然也就不主动承担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了,从而没有对电子档案树立比较强的意识。

档案管理的准确化、流程化不够有待增强。基本工作的规范化、准确化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条件。因为有些以前留下的问题,档案馆工作有些不是很好的的基础,它们的档案纸质质量也非常的不好,特别是对档案目录的细化不是很高,让系统软件转移的可能性非常低,这对于档案管理也有着一定的限制。

没有从互联网信息技能特征和进步上思考档案管理的技能准则、组织工作流程标准,光盘是基本上所有档案的资料,现如今的目录准则、档案规划、分类方式和有关规定对于它们的推动已经非常不适合。档案管理计算机软件的信息管理技能不是特别强。现如今的档案管理中,信息原来的承载量的通用性不够。在档案机构中因为他们使用的计算机没有统一的型号,规模也是各种各样的,它们的档案软件一把都是为自己开通的,这就让这些计算机软件之间不兼容。所以说,这就是一点很大的缺陷。因为不能实现共同使用,在存档之后的读取只能在一台计算机上进行,这就导致了工作效率的大大减慢。

三、电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未来发展动态

现如今,办公自动水平、没有纸作业等技术已然变成了大家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主要方式,档案的处理方法也伴随着这些技术的普及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这些转变主要表现在档案工作人员面临的是越来越多的以光盘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计算机阅读方式的方案。信息搜索人员所所用的信息内容检查搜索,可以是不一样的计算机阅读方式档案中的一类,而且要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含量,就要求有一个求真求精的流程,这样才能让计算机阅读方式档案有着真实、价值和条理的性能,为使用者提供越来越完美的服务,伴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进步,档案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了现如今档案管理的必要动向。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一个全面、长时间而且特别详细的工作,而且它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主要的参加到其中。它们的管理意识、管理形态、管理设施和档案管理人士的水平等等都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有着十分主要的作用。在互联网发展的如此之快的这个时代,档案管理进入电子信息管理是这个时期所赋予我们的使用,它的推动也一定是所有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发展动向。

作者:王春梅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环境监测站

第二篇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的利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档案应用服务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有利于逐步建立起点对点服务、网上咨询、计算机联网查询等新型利用服务体系,实现高效率、多途径、宽渠道、全方位的主动地服务模式。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索引、分类、提取、研判、加工、并网连接与共享,满足对档案使用者快捷、精确、高效、实用地需求。以现代科技手段和设备为依托,挖掘档案信息的浩瀚资源,利用档案信息的网上公开,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馆藏档案以及现行的相关文件,从而提高档案服务的便捷性和及时性。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

我国的档案计算机管理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初起步,而标准制定工作直至90年代末才刚开始,并且制定出台的相关标准寥寥无几,内容缺乏系统性、配套性,导致工作流于形式,信息资源分散孤立,采集数据的内容、质量标准各异,良莠不齐,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二)重设施建设轻信息资源建设的倾向依然存在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信息资源建设。很多单位对此有所忽视。常见一些信息化建设中资金投向几乎全部是设备,信息资源建设投入几乎没有或者很少,这种重设施建设轻信息资源建设的错误,导致信息化的应用成果不明显。

(三)人员知识结构“老化”,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有丰富纸质档案管理经验的人员在管理理论基础、馆藏原则、管理方法和技术上已熟门熟路,但对以电子计算机、应用软件、信息存储、电子检索、、利用等技术“一窍不通”,而年轻、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档案管理人员确仅仅懂得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技术,对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流程却知之甚少。各别单位还存在对档案工作人、财、物的投入不够,档案工作人员的经济、政治待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等问题。

三、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加快档案信息标准规范化建设步伐

所谓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主要是指:管理标准规范、业务标准规范和技术标准规范。标准规范既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行业法规”,又是衡量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自上而下地组织制定标准规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档案信息化建设涵盖技术、法制、体制、机制问题,须从政府和国家层面入手,协调和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与传统的档案工作相比,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加需要讲求标准化和规范化,因此自上而下更加需要统筹规划,以便最终达成高度的信息共享。

(二)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档案工作的发展和变化对档案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建设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既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基本知识,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灵活运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提高认识,加大设施投入

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借助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实行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机制,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作者:赵海燕 单位:沾化县交通运输局

第三篇

一、我国档案管理的概况和信息化时代对其的影响

档案是一种能被传输、传达的信息,它是以文件、图像等载体体现出来的信息。在现代社会,我国的网络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实现,这已经成为我国档案管理现阶段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很多档案信息都可以从档案的实体中分离出来,实现资料的及时共享,为人们获取信息带了方便。这样一来,档案管理工作将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为档案管理未来的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内涵和优点

在我国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美国提出了物理档案和实体档案库的相对应的虚拟档案。所以,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对档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并且出现了数字化管理的概念。数字化档案管理就是指把传统的纸张、录音带等为传播介质的原始材料,采用扫描、压缩、转化的方式制成图片、声音等文件,并且图片的文件可以通过文字识别技术来表现,在应用存储的技术等图片的时候可以通过大容量的媒介来表现,也可以通过各种比较方便的查询工具达到查询检索的目的。信息使用者可以把这些信息到网络上,企业内部网、国际互联网,以此来实现文件的共享,达到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新型网络档案管理技术。它的使用技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使用者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保证管理的准确性和高速性,凭借高速宽带通信技术为主要的管理系统。数字化档案管理包括很多的方卖弄。这里只对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现代化的通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为管理的设施,在管理的内部建立一个计算机网络平台,在外部建立一个高速的宽带分享型网络,

2.数字化管理在各个时间段、各个学科的档案信息库的信息为主要的资源,这些资料包含传统档案,以及对其转化后的办公自动化的电子文档和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库。

3.数字化管理以智能化的处理技术为主要的技术,把以往的数据库变成基本的知识信息,使用常用的语言进行全网络的搜索。

4.建立起全方位、整体化的档案管理体系,及时的搜集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并且可以为档案信息提供更为严密的保密措施和环境。

数字化档案管理相较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拥有以下的优势:

1.信息管理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时可以采用现在高科技的网络技术,完成数字化的管理。来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时效性等优点,互联网的可视性、专业性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及时的查询和浏览功能。

2.资源管理虚拟化。通过互联网和档案馆相互对档案进行及时的管理,可以达到档案管理的稳定性和时效性,避免在档案借阅中的不及时和漏记等现象,从而达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便捷性管理。

3.管理信息档案数字化管理具有智能性。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先进的软件和系统对信息的智能化搜索。搜索的速度要比普通的查阅快好几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搜索的效率,还可以扩展搜索的范围,查阅到有有用的信息和资料,还可以对资料进行加密安全的管理,保证档案的安全性。比如某市1964年、1980年、1996年总体规划图,2003年“1918”道路工程建设两年大会战情况等进行了数字化。这种数字化不仅提高了档案的保存年限,更对比较珍贵的资料进行了智能化的管理,方便使用者查阅。

4.用户使用方便化。用户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查阅,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这样可以帮助用户取得更及时、准确的信息,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检索速度快只需要几秒钟,而且还提高了信息的保存年限,至少100年。信息的真实性也有了一定的保证,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会受到人为或者自然的损害,导致信息的失真。所以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可以令使用者在世界的有网络信号的位置可以查询到想知道的信息。

三、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是时展的必然需求

从我国信息数字化的发展来看,其在历史的发展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网络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引起档案管理者重视度。信息需求者者在需要信息时,不能得到及时、准确的服务,致使我国的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服务,大大落后与世界的先进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了WTO以后,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在这几年迅速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如果现在不加强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建设,不能利用现在国际上的先进的数字化的技术,我国档案管理就不能实现稳定发展,必将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二)档案管理数字化是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数字化档案管理是在旧的档案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是参与攻击竞争的有力武器,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具体体现。它不但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更包含多种语言、文字和文化,这些都为我国在国际环境下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基础条件。

(三)档案管理数字化还可以加强科学研究、普及知识的力度,为社会更好的服务

数字化档案管理可以提供更为准确和快速的信息,方便信息利用者的搜说。而且所提供的信息一定是具有权威性和可利用价值的信息,既能够满足科学领域的需求,也能够满足教育领域的需求,对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可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对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科技在信息领域的具体应用,实现了档案管理体系、机构的整顿和改革,从档案信息管理角度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及广泛性,真正的达到对档案信息的共享,实现了档案事业发展的飞跃,提高了其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

四、结论

总得来说,大概介绍,分析了加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意义。加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需求,运用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完善对档案的管理,才能促进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作者:杨湘潭 单位: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四篇

一、网络化档案管理的特点及优势

(一)网络化档案管理可以将管理对象数字化

网络化的档案管理并不是改变档案原有的性质与内容,只是在其形式、载体还有管理与使用方式上作出改变。在档案形式与载体上,不再单单采用传统的纸质载体,而是进一步多样化发展,以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处理载体为核心,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二)网络化档案管理可以实现信息服务网络化

传统的档案管理下,各类的信息资源是相对独立的,缺少一定的关联性,但是网络化的档案管理下,自动化的管理技术会将档案管理与文书、资料、图书、报刊等信息资源的管理结合起来,以一体化的管理手段,把高校内部的所有信息资源连成一片,开成一个完整、科学的高校内部信息资源系统,实现全校信息资源的共享,以便于使用者更有效地进行信息的存取与利用,提高高校内部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

(三)网络化的档案管理可以实现档案收集的网络化

档案收集的工作虽然专业性相对不强,但是如何最大限度收集档案信息成了决定室藏的水平,决定了高校档案室的身价。网络化的档案管理下,档案管理的工作者可以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进行网上电子文件的传输,提高了档案收集的便利性与广泛性。

二、高校进行网络化档案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转变观念,建立现代档案管理理念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已经拥有自己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可以进行基本上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但是从信息管理平台的投入使用来看,那是远远不够的。另外,部分高校在开展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时,缺少整体规划,会出现个别的学院独立于学校整体档案系统之外,拥有一套独立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招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等,各自为政,学院与学院之间缺少沟通与共享,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全校数据的共享与交换。所以,对于高校而言,要实现网络化的档案管理,就必须从观念上出发,随着信息时代的更新,转变观念,不断吸收新时代带来的技术成果,将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新业务,全面树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理念。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现阶段,很多的高校在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重视不够,资金与人力资源的投入相对较少,大多数档案管理信息平台都是从软件公司直接购买的,只有少部分的高校是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的,虽然软件公司会根据高校的特点进行调整,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的,很多高校具体的要求是没办法达到的。所以,网络化的档案管理是需要一定的软硬件设施作为配套的。高校应该加大网络化档案管理的投入力度,增加相应的硬件设备,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与知名度高的软件公司合作,设计适合高校实际的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另外,高校也要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可以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开发,打造符合高校实际的数字化信息平台。

(三)更新档案管理的业务知识,全面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部分高校由于人力资源的限制,很多的档案管理者并非是科班出身,在档案业务知识与业务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档案管理的设备不管是数量上,还是种类上与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就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校实行网络化档案管理,就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力度,让档案管理工作者跟得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水平,多学习,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树立良好的档案信息管理意识,积极奉献,从思想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创新,探索更好的信息化建设方法,提高专业的业务知识水平,增加业务能力,加强与外部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引入新的方法,为高校的网络化档案管理提高坚实的人才保证,尽快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三、结语

传统的档案管理,仅能实现单一数据的管理,存取不便,不利于管理与利用,不能适应高校日益发展的需要,不能为高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所以,传统的档案管理终将被淘汰。而随着时代与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网络化的档案管理应运而生。系统化、网络化的档案管理,一方面可以节省更多的资金与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档案信息的利用率,从长远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所以,对于高校来言,应该转变观念,重视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建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理念,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提高高校的档案管理效率。

作者:于蓓蓓 单位: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第五篇

一、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但可悲的是没有被发现,依然采取以往的管理方式,严重制约影响着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

(一)制度与法律不健全

经过分析,笔者认为,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都存在着制度与法律得不健全。虽然一些学校有电子文件的法律法规,但不是很全面,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需要或者不尽完善。这种状况长期存在着,而且无人管理。

(二)存在管理观念问题

观念是长期滞留下来的,依然习惯于传统的手工档案管理模式和方法,重“硬件”轻软件环境,重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轻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等落后观念。这些观念的存在,笔者认为是人的问题。首先突破改变的是人要有档案管理的创新理念,也要与信息化时代的需要相适应。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

一般来说,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包括存储器、计算机、复印机、刻录机等。在这些设备中如果缺少应有的资金来源保障的话,就不能很好的为之服务,也会导致信息化发展慢的原因,不能满足于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措施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是一种常见问题,但是如何解决是每个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结合实际笔者谈谈这方面的心得。

(一)档案人员要树立正确意识

这一点很重要,档案管理人员要运用现代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中要不断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更要积极接受继续教育及终身教育,努力培养自己具有更深的层次、更高的综合素质,把自己从一般的管理者变为档案信息专家,由传统的“档案保管者”变为“档案信息管理者”。

(二)做好目标工作责任制

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将本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保管等工作纳入自己岗位职责范围,并落实到人。更要保证本单位产生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安全地保存,并适时通过数字化校园上的档案管理系统上载到档案室的服务器。

(三)完善档案队伍的建设

在这一点中笔者认为必须要有专业的团队来管理。这个团队的建设必须要有要引进相关领域人才,和对现有档案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恪守档案工作纪律,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

三、总结

不管怎么说,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它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高校的主体。从这一点来说,档案管理人员要逐步完善学生档案在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科学化、系统化,方便学生档案的利用和查找,增加学生档案的使用价值,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这既是高校提高档案信息化程度的标志之一,也是充分发挥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提升高校档案的管理效率和效益,扩大其规模、延展其功能、强化其开放性的重要体现。

作者:崔海生 单位: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

一、创新驱动发展

(一)创新文化是推动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驱动力

因此,必须重视科技创新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梳理高校档案工作发展思路,建立科学合理、成本低廉、优质高效的创新体制,让激励创新、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植入到每个人思想里,落实到工作中。创新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知识、能力和责任的体现,只有形成以创新求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时俱进的创新动力,才能推动档案工作由传统到信息化的转变。实现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模式,是一项以信息化为特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深刻变革,必然会对传统的档案工作理念和手段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我们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自以为是的态度、守旧观念和传统习惯是档案工作创新和转变工作模式的最大障碍,创新文化建设是突破障碍实现档案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提升高校档案工作创新能力的根本之策。因此,必须深入探索和掌握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的科学规律,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理论和实践,以创新驱动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真正推动一场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革命,实现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观念更新,观念更新

是自我否定、自我变革和自我超越的过程是艰难、痛苦的强制性的转变,如同破茧出蛾,需要冲破陈旧观念的束缚,破除固有的思维方式,改变现行的工作方法和行为习惯。观念不更新,眼光就短浅,思路就封闭,就设计不出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的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方案,就建不成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变革、破除封闭僵化观念、确立科学先进理念,开创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追赶上时展的步伐、

(三)制度应当创新

创新的制度应当是保障和规范信息化建设和工作模式变革的制度,再造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制度,广泛包容高校建设和发展相关的全部要素,重新调整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上级与下级的关系,部门与部门的关系,岗位与岗位的关系。保证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信息化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制度去规范和约束高校各项工作的运行程序,使档案工作程序成为高校各项工作运行程序中的必经之路。加强对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有效规范教职工的活动和行为,持续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和培养保存凭证、留存档案的自觉性,促进、保障和规范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四)技术规则立新

技术规则是指预先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设计思想内嵌入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相关的技术,通过技术设置来迫使人们遵守规则,最终达到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设计思想的主动认知和践行。在由传统工作模式向信息化工作模式转型的过程中,会遇到由守旧观念和传统习惯而形成的巨大阻力。技术规则是破除障碍的最好利器,比如在需要限速的道路上设置减速带强制车辆在该路段减速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设置技术规则,强制性的倒逼着信息化体系中的所有单元(系统)、所有节点(部门)、所有终端(岗位)、甚至每一个人,都必须主动适应变化,融入档案工作体系,按照程序工作,确保执行落岗,规则落实。否则将无法胜任工作

(五)知识必须更新

我们在高校档案工作息化建设的知识和认识程度上遇到了玻璃幕墙现象,我们现在只能认识和看到高校档案工作息化建设的表面却无法透视和探及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克服自满和畏惧情绪,加强学习和大胆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突破实践与理论,专业与业余,封闭与开放,实体与虚拟,现实与未来的界限,丰富知识结构,弥补信息化技术知识的不足。当前,风起云涌的档案工作息化浪潮和工作模式变革,对高校档案工作者的创新意识、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意识不是无源之水,无土之木。创新意识有赖于知识的积累,丰厚的知识贮藏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在推进档案工作转型发展和工作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积累知识。

(六)思路也要刷新,档案工作者同样是档案工作信息化的建设者

必须通观国内、国外信息化发展趋势,厘清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需求现状,放小利识大局,抛弃拿来主义,买来主义,死搬硬套的现象,避免重复建设和建成过时的东西。不能只围绕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和服务器打转转,而要结合高校档案工作实际,创新性的提出校园档案云、信息校园、云校园等概念,在更高的起点上参与谋划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强化全局统筹跨界管理,严格把跨职能、跨系统互通性作为衡量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实现向系统融合、规则统一、操作一体、信息共享的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转型。

二、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统一建设,档案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与档案工作密切相关

例如,在行政管理工作和活动中产生了行政类档案,在教学管理工作和活动中产生了教学类档案,在财务管理工作和活动中产生了财会类档案等。由此可见,档案所需要的文件材料绝大部分不是在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与活动中产生的,而是在各职能部门每天的工作和活动中产生的。档案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各项工作紧密相连,是高校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只靠档案馆自身搞档案信息化建设困难很大,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进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将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体系设计自上而下的落实到具体文件材料形成的初始点上,使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延伸至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和活动中,使传统的树形化的工作体系转变为信息化的网络状的工作体系。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统筹所有的与档案工作有关的信息资源、重建包含档案工作信息化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信息系统,考虑到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统一性。

所谓战略性是指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体系只是高校管理工作信息化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它要配合整个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格局和发展战略,要融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总战略和信息化体系,而不能与其相悖;前瞻性是指档案工作信息化是逐步建设完成的,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既要考虑到中短期的档案工作信息化可持续性即人力、物力、技术保障等问题,又要考虑到和规划好远期目标及各个发展阶段的无缝连接,符合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工作模式的发展方向;统一性是指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档案资源建设的多元性、广泛性,对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规划。实行统一领导管理,统一规划计划、统一技术体制,无论是在顶层设计或实践推进过程中必须避免由档案管理部门独自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设计,而是引进档案管理部门参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设计,把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融合到高校信息化建设体系中,形成顶层规划、联合设计、集中投入、系统集成、配套发展的思路。打破信息化建设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体制机制性壁垒,逐步建设成为跨职能、跨领域、跨业务的一体化档案工作保障体系,实现系统兼容,体系运转,信息共享,标准统一,动态管理,减少层次、避免重复、化繁为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一键归档。

三、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当前,高校各职能部门根据业务需求对信息数据资源独立规划和建设,,已形成了由财务、资产、教学、档案等管理系统构成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群,但是构成这些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是封闭管理、独立运行的,结果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中造成了各种系统独立设置、信息不能共享的信息孤岛,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基础设施和基础数据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的问题。如果能够设计一个架构,将上述独立运行的各种管理系统整合集成起来,就可以实现信息化水平、综合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的大幅度跃升。而将这些系统有效整合起来的架构就是体系,简单的说,体系就是将各种不同的系统集成起来组成的一个整体。所谓系统集成(SI,SystemIntegration),就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体系之中,使设施和信息资源达到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实时的管理。实现各种不同功能系统集成的一体化形式,是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是指为实现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能力,由各种既可以独立运行与管理,又可以整体同步、协调运转与管理的系统构成,并以“文件材料运行回路和人为回路”的方式不断调整与完善的系统。能够实现人的档案工作意志,体现人的档案工作目的和档案工作企图的系统集合,被称为档案工作信息化体系。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模式的前提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档案是由人的工作和活动而形成,必然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或联动机制,能够建设成为体系。将高校各项工作、工作单元、工作要素连接起来形成“神经系”,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活动都会引起体系的注意,各类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有效转递是实现档案工作信息化的关键。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模式的突出特点表现在:一是收文管理、行文管理、职能管理、项目管理(教学、学生、科研、设备、财务等)、档案管理、查询管理、用户管理、数据管理、技术支持等模块一体,各系统互通、互联、联动操作。信息形成、信息采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实时监控,实现从各项业务终端到档案工作中枢的无缝连接。二是打破了档案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相互分割的界限,实现了各类信息共享和各项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三是档案由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拓展,并受到虚拟空间的制约和影响,档案工作体系模式将离不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四是档案工作体系模式更加重视个人的作用,基于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体系模式对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在网状结构的档案工作体系模式中,每一个人都是档案工作体系上的一个节点,其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综合能力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8

第一个阶段就是要使得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要完全信息化;也就是说要把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当成管理的中心,让医院财务管理系统拥有一定的自主独立性,在其他方面上的管理能够达到分部进行,其工作的重心就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第二个阶段就是要把患者的信息电子化,也就是要使得临床信息系统全部电子化,在医院的临床信息上把病患的病历全部都录入电脑并要在全医院内普及。那么就可以使得医院的信息系统都能够相互联系起来,这样在对于医疗服务上的管理能更为完善,同时也可以加强对于病患者的病历信息的管理,信息化的相通可以有秩序地联合其医院各部门的信息,进而以便于对各部门的信息综合管理。第三个阶段,就是把医院所有部门的信息都结合起来,便于所有信息的有效交换。通过计算机的信息技术,医院的其他部门都可以查询到相关部门的部分信息,也就是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化。这样就有助于医院各部门的数据交流,大大减少了沟通时间和处理数据问题的麻烦。有以上三个阶段可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医院的管理上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构成

由目前的情况上看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科技与技术不断纯熟,并且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医院的各方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占据着相对比较重要的位置,有着不可估计的作用。信息系统的组成条件为首先要符合医院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然后要符合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要求,最后要符合医院信息系统的整体要求。在对于医院的相关业务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我们就要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业务活动,完成对其产生的数据的收集、传递和储存。在传统的数据收集模式里,对于这些庞大的数据分析是需要众多的人力物力,但是由于信息化技术的更新和应用,使得医院在对于数据的分析工作上减少了大量的工作量,并且确保在录入数据时不出错就可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在对于医院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上,我们只要保证信息的传输正确,就可以在计算机的信息管理系统上出现相应的反应,就能自动生成实时记账凭证。这样也可以大大地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可以对医院内部的业务状况和财政状况相互连接,便于相应的工作人员及时查看并分析。

三、信息化系统在医院经济管理上的相关应用

时代的发展决定了技术的更新,医院在其管理模式上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更新。经济的管理系统是决定着医院的运营,因此,在对于医院的经济管理上,更换好的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信息系统是医院经济管理的方式和载体,为了使得医院在经济管理上更为高效快捷,就要合理适当地应用信息化系统。以下将简述信息系统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相关应用:

3.1、对于医院管理系统的模式

医院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其内部的功能相对完整且开放。医院的内部的各个部门都存在着一定的管理模式。医院系统内部是有着各个不同的部门,而这些部门的职能和作用也都是不同的,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它们在工作上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因此这就对于医院在管理系统的模式上的要求就高了。从目前的情况上看来,大部分的医院都采用了信息化技术的管理模式,对于一些必要的信息数据都会录入电脑。明显的,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在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因为信息化的科技与技术不仅可以收集数据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使得各部门的管理能有机结合。

3.2在医院中的经济决策

医院对于设备和药品等的购买必须是要非常谨慎的,因此对于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上就要更加小心谨慎,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在医院中有大量的经济决策,对于这些决策我们需要收集一定的信息数据,然后再给以反馈,这样才能决策出最优的实施应用。例如在对于医疗设备的购买、药品的购买费用、各种成本的建设所需费用等等,都是需要信息的录入,对比后才能得出最准确的信息数据。由此可见,信息化技术在医院的经济管理方面上的应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3.3医院内部经济的管理过程

在医院,对于其经济上的管理一般情况下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医院每年都应该设定自身的期望目标,同时让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对于医院目前的情况做出定论,并且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评估,然后再结合医院的期望目标制定一个合理的经济方案交由上级领导审阅,领导讨论后再决定一个医院内部未来发展的经济目标。第二、要尽可能地应用高科技技术,例如把医院的有关经济数据全部录入电脑,使得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上都应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这样可以快捷有效地得到相关的经济数据,进而可以有效地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决策方案。第三、要针对相关部门所提出的经济决策为依据,然后再结合医院目前的财政状况和未来发展计划,对医院内部的相关财政的支出和收入做一个详细的预算和计划。第四、对于医院内部的财政预算和计划要在实际中实施起来,并且要有一个监督机构,督促相关的财政人员和财务管理部门在对于医院的经济实施过程中,要一直处在预想的范围内。并且监督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在对于经济上的管理工作和个人工作操守。第五、要在医院的运营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归纳相关的数据,然后再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上进行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对比,从而找出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要定期地对于医院的经济数据进行收集,把信息系统上分析出来的内容和结论为相关依据,然后交由上层领导,让其作出相应的修正措施并给与一定的参考数据。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