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贸易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贸易论文

一、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再认识

所谓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是指能将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国际贸易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目前,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却赋予了“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更多内涵和更高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扎实的基础技能,这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层次。要具备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深厚,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学生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系统的课程体系来获得。第二,良好的素质能力,这是人才培养的提升层次,主要是包括必要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心理问题解决能力等;学生可以通过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人际交流来实现。第三,强大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高级层次,是应用型人才最核心的内涵,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其实现路径呈现多样化和交叉化。

二、竞赛对于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作用

学科竞赛是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有效途径,其重点在于培养人才的应用性。相对于其他培养方式,学科竞赛有着竞争性、真实性、互动性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学科竞赛逐渐成为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而学科竞赛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激励作用。

参加学科竞赛要求学生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要在学科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仅仅有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辛苦的付出。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如果参赛学生获得优异成果,奖金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荣誉证书和学分的认定满足了学生的社交需求,参赛的经历及感悟则使学生的尊重和自我实现得到了满足,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非常明显。

(二)引导作用。

学科竞赛可以起到方向标的作用,引导学生去主动提升和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第一,引导学生加强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参加学科竞赛过程中,学生必须大量搜集整理资料,阅读文献,主动自主学习意识空前提高。例如,学生在参加商务模拟谈判大赛,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遇到法律纠纷、财务管理、会计、物流等相关知识,就会向相关专业学生、老师及书本去学习。很多学生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一场大赛比赛结束后,自己各种学科的知识都有所增加;第二,引导学生增强团队意识。目前的学科大赛基本上都是以团队为单位参加的。在竞赛过程中,不同专业学生资源优化配置,“以老带新”,从初赛、复赛到决赛,对整个团队协作力、执行力和凝聚力的考验,同时也提升的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团队合作能力;第三,引导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可预见和不可预见问题,对其心理素质是极大的考验。而大赛层出不穷的专业难题也会对学生的主观感觉产生强烈的冲击效果,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快乐。同时,大赛优异的成果也会增强学生的信息和深化自我认知。

(三)实践检验作用。

实践的检验是培养严谨、踏实学风的最为有效的办法;而学科竞赛正是重要的实践检验手段之一。从竞赛中,学生能够深切体会自己理论上的不足,加强在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学科竞赛通过模拟真实的专业实践,也会使学生体验到自己对本专业未来就业的兴趣和能力,检验学生的职业定位。例如,学校很多非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参加商务模拟谈判大赛后非常从事希望外贸工作,就开始辅修国际贸易专业,也为自己的就业提供新的途径。

三、竞赛平台上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竞赛模式多样化不足。

学科竞赛作为重要事件教育平台是在20世纪末由清华大学引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学科竞赛发展迅速,成果卓越。学科竞赛形式多样化,以演讲、实践演练、软件操作位主要形式;学科竞赛覆盖学科广,逐渐形成以经济、管理为主导的全方位学科竞赛平台;学科竞赛主体层次区分度明显,既涉及本科、研究生层次也有高职专科层次。从竞赛的设置可以看出,国际贸易专业学科竞赛多样化不足且有同质化的趋势。全国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竞赛仅有三项,而且在竞赛赛制上有重复,尤其是国际贸易商科技能大赛和国际贸易职业技能大赛。

(二)竞赛指导师资不足。

学科竞赛不仅对教师业务知识、综合能力有高要求,更需要教师认真负责、精心指导,在教学、科研实践过程中凝练、挖掘具有创新构思并运用到竞赛辅导中,还要掌握学生在竞赛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因此,指导老师肩负的责任很重大,而相反获得的认可却不足,致使很多教师对指导学科竞赛热情不足;另一方面,目前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巨大,很多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时往往出现与现实脱节的现象,因此复合型实践型的竞赛指导教师明显不足。

(三)经费支持不足。

学科竞赛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经费主要包括参赛报名费、材料费、制作费、差旅费等等。以全国商科技能大赛国际贸易专业竞赛为例,一支参赛队伍需要各种经费就达2万左右,如果推荐一支队伍参加,学校立项的经费支持远远不够。因此,受经费所限,学生参赛权利受到限制,受益面缩小。

四、对策和建议

(一)引入校外师资。

这里的校外师资是指外贸第一线的精英业务员。校内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使得理论基础深厚,但实践操作能力远不如校外师资。而这些校外师资走在外贸前沿,将外贸领域新问题、新趋势带进人才培养。在大赛赛制及内容设计时,校外师资的观点更结合实际。例如我校国际商务模拟谈判大赛的谈判案例都是由安徽省技术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骨干设计和论证的,务必保证案例无任何实际操练上的盲点。

(二)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

各个学校在参加国际贸易专业学科竞赛都有自己的经验,学校之间互通有无,一方面可以完善竞赛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另一方面每个学校可以在学科竞赛交流中找出自身的优势,形成本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三)注重积累。

第一,师资积累。参赛学生每年不同,但指导教师却比较稳定。教师要老带新,新促老,形成合理有创新力的梯队。这种师资的积累就是经验的积累、教学方法的积累;第二,成果积累。学科竞赛的成果不仅仅体现在荣誉上,更重要体现在后续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上,这也是学科竞赛最主要的目的。

(四)注重学科之间竞赛体制的互动。

从以上竞赛赛制、内容以及锻炼学生能力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种竞赛都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相关学科竞赛之间应加强互动和及交流,增强学科竞赛之间的关联性和交叉性,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作者:陈芳 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