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仿真实训优化课程设计探思

国际贸易仿真实训优化课程设计探思

摘要:在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的交易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经济类应用本科课程——国际贸易仿真实训的教学模式必将发生改变。此文从实务课程的整合性、贸易流程的衔接性、仿真系统的开放性和教学理念与手段梳理了仿真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又分别从建立课程“顶层设计”、立体化、开放性教学系统和教学理念三个角度提出课程设计的四味“良药”。

关键词:国际贸易仿真实训;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引言

国际贸易仿真实训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核心科目之一,凸显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课程体系的角度上来说,本门课程是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商务英语、单证实务和国际商法等实务类课程的综合,更是在理解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上一个操作性和实用性兼具的一门课程。它是实务课程中的“实务课”——集中体现实务课程的综合性与操作性,也是理论课程的一种外显化的应用。通过系统学习本门课程,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贸易理论应用到实践环节之中,通过场景化、情景化的学习经历能够有效反哺贸易理论的抽象化、逻辑化的理解。同时,学生能够将碎片化的实务课程进行有效地整合与串联,使知识成为链条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为其职业发展铺平道路。

1国际贸易仿真实训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1仅作为单一课程存在,忽视高屋建瓴的课程整合性

国际贸易仿真实训课程是继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运和商务英语等实务类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务课程。以往的国际贸易仿真实训课程难以贯通国际贸易课程体系,仅仅着眼于本门的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使用外贸软件为教学工具,展现的则是各进口、出口及通关流程的具体操作任务,而非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课程与课程的主动连接与框架整合。这就造成了学生课程整合思维能力偏弱,导致了学生不能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有效地衔接。

1.2重视单据填制,轻视贸易流程的衔接

以往的国际贸易仿真实训课程以外贸软件自身构建的案例场景为基础,通过内部单据之间的相互勾联将进出口流程进行串联,从而完成贸易流程化的操作[1]。这也往往导致:只重视对各进出口流程单据的填制,逐渐形成对贸易仿真环境的扁平化的思维模式。难以有效地将贸易环境中海关、保险公司、货运公司、政府相关部门和进出口商等在不同的贸易节点上所起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单据与业务流程进行三维立体化的展示,从而使学生逐渐丧失对贸易环境的三维立体式、动态时空交互式的思维过程。

1.3自洽式、封闭式软件系统难以协同实际情况

贸易软件所自带的实训案例更新速度较慢,案例信息不仅导致交易标的、磋商用语、贸易方式滞后于现实企业实际发生情况,而且更难以营造现代背景意义下的商业氛围。也就是说,这种自洽式、封闭式的软件系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与外部贸易企业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有效地的对接与协同[2]。因此,学生所学习的就免不了与现实情况产生较大的差异。在“互联网+”和全球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交易磋商的非正式化、交易标的的高技术化、贸易方式的多样性正在日益凸显。显然,封闭式的外贸操作系统难以满足这样高标的实操要求。

1.4教学手段匮乏,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宥于缺乏对该课程的顶层设计——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的结合、实务类各课程之间的耦合,再加之扁平思维模式以及最终以单据考核为归旨,这就难免造成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注重贸易流程与单据的填写,讲授法与实操法教学相互交替无法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久而久之,无法使学生对国际贸易流程有一个系统的认知,从而丧失课程的价值。

2优化国际贸易仿真实训教学设计的育人新思路

2.1加强课程“顶层设计”

在进出口业务流程的教学设计环节应综合性纳入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国际结算和国际货运等课程知识点。以贸易业务流程为主线逐渐打通贸易实务类课程之间的藩篱。2.1.1注重各实务类课程系统性、框架性总结在课程伊始,介绍进出口业务流程过程中对每一阶段所涉及的其他实务类课程分别、逐一进行系统性和框架性介绍,使学生能够从课程体系的宏观对本课程所有领悟。例如,在讲授进出口流程——交易磋商阶段时,应从商务英语课程的框架与内容、信函写作的要点等角度阐述对交易磋商阶段的具体实际应用;在进出口双方确定国际结算方式时,应进一步触发学生对结算方式、结算工具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概况归纳国际结算的课程脉络,大致介绍国际结算与仿真实训课程的结合点、交汇点。2.1.2以进出口仿真实训具体知识点为元点,延伸、延展学科知识点与脉络在实训案例的背景下,以外贸软件为工具展开进出口贸易流程的实训操作。在学生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以关键性的知识要素为元点,探索元点性知识的来龙去脉,寻找各实务课程之间的联系,触动学生主动梳理、构建实务类课程的脉络。例如,在交易磋商环节中,对不同贸易术语的报价为进出口商交易磋商的重点之一,在对报价计算具体讲解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唤醒学生对不同贸易术语的价格构成的记忆,而且要穷究贸易术语背后的知识源头——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从而达到辅助学生梳理学科脉络的目的。类似地,在进出口双方对贸易合同的签署中,既要带领学生回顾国际销售合同的条款,在辅导学生借助案例信息填制完成销售合同的基础之上,又要使学生独立缮制进出口贸易合同,更进一步地,要探索进出口销售合同背后的国际支撑——《联合国国际销售合同公约》。如此,学生既能掌握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又能发现知识点背后的实质规律,培养了学生联系思维能力与探究性学术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2.2构建三维立体式贸易仿真场景,改革考核形式

由于以往教学场景的设计带来的二维与扁平化,针对此问题,应将进出口流程中的相关单位——政府、海关、保险公司、货运公司和银行(或其他投融资机构)等要素纳入到以贸易流程和单据为基础的教学场景之中,从而将贸易流程和单据为主导的二维教学场景立体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置身于更加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之中。随着教学目标与过程由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转变,教学考核的形式也必然进行改变。同时,为了强化立体化的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教学考核的形式也应当主动进行改革。因此,教学考核除了要对贸易流程、单据填制进行考察,更应该考察学生宏观学科脉络、实务操作过程中的业务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与沟通能力[3]。

2.3搭建开放型的实训系统

相校于以外贸软件构成的封闭式实训系统,应从以下四点搭建开放型的实训系统。第一,积极发挥与校外外贸企业的协同育人效应。从协同育人的角度上讲,与校外有实力的外贸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人才孵化基地[4],共享企业交易案例,实时更新教学案例信息库。不定期地开展师生到外贸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活动,建立高校与校外外贸企业的互访机制形成“1+1>2”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第二,邀请校外专家举办线上、线下专题实务类讲座。通过邀请校外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业务经理、骨干业务员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与校内开设的仿真实训课程形成良性互补,促进学生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三,组织校内校外国际贸易学科实践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组织教师设计、策划校内国贸实践大赛,以校内实践大赛有力推动学生参加全国学科实践大赛,增强各高校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第四,建立校内跨境电商创业孵化中心提高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与校外跨境电商平台进行合作,精选本地区优质、优良的特色产品从产业政策、电商平台、基础设施和出口产品四个层面建立校内跨境电商创业孵化中心。通过创业孵化中心的运营,提高学生创业意识与经营管理能力。

3结论与展望

国际贸易仿真实训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务类课程的大集合。如何既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又描绘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脉络与联系?本文认为应从实务类课程的联系性、实务场景化的凸显、实训系统的开放型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兴趣度四个维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展望未来,国际贸易仿真实训课程将会在校内变成实实在在的进出易,学生将会直接体验到真实的外贸交易流程。随着线上教育的不断发展,课程的教学与考核将会面临又一次的革新。

参考文献

[1]方韵诗.谈PBL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综合流程实训课程的应用——以POCIB为例[J].智库时代,2019(32):114+118.

[2]刘琴,申海.基于仿真实训的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新西部,2019(36):141-142+140.

[3]刘凡,刘红军.以说课形式探讨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8):191-193.

[4]郭芳芳,黄爱科.基于CDIO理念的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9):152-153.

作者: 王宪坤 刘 念 常盛华 单位:新疆科技学院经济学系 安阳工学院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