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视域下物流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视域下物流经济发展

摘要:在现代社会经济体系下,国际经济正在蓬勃快速发展,我国在很多领域上已和国际接轨。在这样的背景下,物流企业要对行业的前景有充分的认识,不断提升业务发展水平和层级,提升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要优化物流经济发展思想,不断创新国际贸易的发展路径,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我国物流经济不断提档升级。

关键词:物流;经济发展;国际贸易;管理创新

0引言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全球战略部署,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势不可挡,同时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的世界将是全球物流互通的世界,国际物流市场也将逐渐稳定,中国要想在国际贸易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其中的物流经济是国际贸易环节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成本的不断增加造成了贸易行业的发展阻碍。现代国际贸易行业也越来越繁荣,而且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物流是未来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同时拉动了物流产业的飞速前进,但是近些年来物流行业却存在诸多瓶颈,特别是其中的运输、管理、配送等环节成本的提升都对国际贸易往来带来了一定影响,基于此,要针对国际物流成本进行分析,探索物流经济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程度,并探寻降低成本的方式和方法。

1物流经济发展对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核心价值

在现代国际贸易体系中,物流经济占据着核心地位,通过整合物流资源,物流经济发展奠定了国际贸易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国际贸易发展实践中,通过优化物流经济体系,能够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利用,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运输支撑。在国际贸易发展实践中,物流经济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很多经济参与者认为,物流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创新空间,没有必要倾注太大的精力,导致物流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成为制约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瓶颈。对此,探寻科学的物流经济创新路径,构建新型物流经济发展结构,将关键物流环节融入到国际贸易发展实践中,对于国际贸易提档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此,作为物流经济发展人员,要认识到物流经济发展对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升自身思想认知,通过融入并整合物流经济发展资源,发挥物流发展优势,最大程度激发国际贸易的发展活力,实现创新管理目标[2]。

2国际贸易体系下物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实践中,普遍存在对物流经济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物流经济是一项重要的分支工作,但是很多管理者和企业家认为,这是一项常规性工作,没有很大的创新空间,也不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认为通过日常积累的经验,配合常识性的判断,就能解决物流经济发展工作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其实不然,物流经济发展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于物流经济工作人员的要求很高,如果不从思想理念上加以重视,容易导致人员配套不足等问题,直接制约物流经济发展效果的提升。从现代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来看,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成为整个经济运转体系的核心。在推进物流经济发展过程中,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在物流经济发展工作实践中,由于缺乏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导致物流经济发展的总体效果不够理想,成为制约综合发展水平提升的关键要素。在物流经济发展实践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模式,就是对于物流经济数据的录入和储存,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数据化、智能化管理,在物流经济发展实践中,如何探索科学的模式,提升信息化管理效果,也是国际贸易面临的重要课题[3]。

3国际贸易视域下发展物流经济的具体路径

3.1注重物流经济发展理念的创新

在推进物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理念先行,从思想上提升对于物流经济发展创新的重视程度,将物流经济发展工作摆在核心位置,将物流经济工作纳入到整个国际贸易发展战略体系中,通过优化物流经济体系,夯实运输基础,保障国际贸易的健康、高效发展[4]。在发展实践中,我国很多企业管理者依然固守传统理念,缺乏模式上的有效创新,在推动物流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融入现代化的理念,特别是借鉴先进国家、地区和跨国企业的先进经验,经过总结提炼,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探寻高效的物流管理模式,助力物流经济不断发展。在推动物流经济发展中,要打造国际贸易体系,充分融入信息化理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与物流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其中包括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多项技术,要想实现信息技术的高效利用,首先要充分融入信息化理念,通过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实现物流经济的信息化处理目标,通过整合数字信息体系,建立科学的物流经济发展体系。在推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通过融入并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夯实管理创新基础[5]。

3.2建立相应的物流经济发展体系

在推进物流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效能的提升,必须建立相应的物流经济体系,将所有要素都纳入到全方位的制度框架当中,进而提升物流经济发展的科学性,提升综合管理水平。近年来,随着现代物流制度的发展,物流经济治理体系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优化,但是,由于物流经济发展作为一项传统工作,而且在我国实施现代管理的时间较晚,所以还没有形成科学、成熟的管理模式体系,有待结合物流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索,提升物流制度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激活物流企业和工作人员的活力,实现管理创新目标[6]。

3.3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发展物流经济

在开展国际贸易发展工作中,要充分融入并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体系中,大部分工作资源都是以数字的形式存在,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实践应用中,大数据技术有着诸多优势,可以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数据分析与对比,总结出其中的科学规律,进而用于指引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在物流经济发展实践中,通过整合并融入大数据信息,能够实现工作目标与工作人员、工作手段的最大程度匹配,提升工作效率,减小资源的浪费。在大数据实践应用中,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要重视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形成基础性的数据体系,然后运用相应的算法,对其中的数据资源进行深度分析,在进行工作调整及下一步工作安排过程中,都能发挥相应的指引作用[7]。

3.4强化物流产业成本控制能力

在发展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控制是一项关键指标。国际贸易的物流成本不同于国内的物流成本控制,需要有一定的丰富经验和稳定关系才能实现运输成本的控制。众所周知,国际形势风云突变,而且对不同国家的物流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有可能造成威胁,国内企业必须要首先确保安全性和稳妥性的因素,再考虑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案。可以在国际运输上优选最佳的运输路径,缩短物流路程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如果是长期性的合作,还可以不断开拓数量上的价格优势,争取在运输费用上进行谈判,以今后长期稳定的商品运输做保障,要求物流运输公司给予费用上的优惠,也可以争取多家外包运输公司的竞争可能性,让运输公司自行压缩价格[8]。如果生产量过大,而销售数量没能跟得上,就会造成大量的商品积压,给库存保管带来成本增加,在人员管理上也需要增加成本。但是生产数量较小,还有可能为销售造成阻碍,商品不能及时出货,就会耽误发货,给企业带来损失。要根据商品销售的业绩和历年经验作为基础分析,综合考量销售和生产之间的平衡,生产数量一定要保证销售数量,但是不要超出过多,以免造成商品积压,尽量减少库存成本消耗,在销售环节尽量与长期稳定的客户进行合作,让自身的生产有一定规律,并要严格实行定金制度。

3.5注重物流行业的培训工作

物流产业的存在与发展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管理者和经济发展工作者,都将关注点放在核心业务上,对于培训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除了部分正规的大型国际贸易企业之外,绝大多数中小型国际贸易企业都没有建立自身的培训体系,导致物流人才综合能力不足,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物流经济发展实践中,要坚持开展培训工作,探索科学的培训模式,既要对专业性的业务知识进行培训,也要开展信息技术、战略思维等全局性培训,提升物流从业人员的综合水平。在开展物流经济培训工作中,大部分企业都缺乏有效的教育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自己组织开展内部培训,同时,要积极借助外部力量,可以与专业的辅导机构合作,结合物流企业实际量身定做相应的培训课程,提升人才培养效率,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提升物流培训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体系的深入发展,在国际贸易不断提档升级的大背景下,物流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基于国际贸易发展视角,审视物流经济发展工作,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实践中,物流经济发展工作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短板,探索新型的创新发展路径,有效融入现代管理手段和理念,有助于提升物流经济发展综合效果,助力现代国际贸易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玉.浅析国际物流对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促进[J].经贸实践,2019(4):46.

[2]赵辉.“一带一路”下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发展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0):112-114.

[3]阿古达木.中韩国际物流对双边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商论,2019(5):102-103.

[4]李淑媛.试论国际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环球市场,2018(34):21.

[5]蓝庆新,韩萌,马蕊.从国际自由贸易港发展经验看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J].管理现代化,2019,39(2):35-39.

[6]张曼.区域经济贸易发展对国际物流需求的影响分析[J].中国经贸,2018(5):40-41.

[7]赵可霏.“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9(4):139.

[8]陈逸飞.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J].中国商论,2019(4):78-79.

[9]刘妍.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第三方物流经济意义分析[J].价值工程,2003(01):34-36.

作者:孙冰 单位:三亚学院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