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制教育范例

基层法制教育

基层法制教育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主要是指在同一教学课堂中,教师对不同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并且开展教育的教学形式。最初,分层教学主要应用于小学教学中,近些年开始在高职教学中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保证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

一、高职计算机教育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引导、调控以及组织的作用,在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探索合作、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为学生讲解教学难点及重点内容,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性,保证每个学生获得进步。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二)提高大多数学生的成绩与能力

教师将学生科学分层,并且分层上课、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在促进教师与学生交流合作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在高职院校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认知水平都有所差异,开展统一教学并不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采用分层推进、分层提高的教学策略,可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分批次、螺旋式、波浪式上升。

(三)提高教师能力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组织以及主导的作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导以创新、导以能力、导以规律、导以方法、导以思维、导以兴趣。教师要认清每个学生的能力基础,并且进行因材施教,通过自身高水平的教学能力,解决分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锻炼自身的随机应变以及协调组织能力。

二、高职计算机教育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策略

(一)转变课堂角色与教学观念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主要以课本和教师为教学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从以往的课堂教学者和领导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重点研究和宏观组织,结合学生的个性与认知水平开展针对性教学,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做好分层管理

开展分层教学的前提是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重视不同学生的差异。因此,在开展分层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好分层管理工作。针对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知识水平,考虑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进而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开展分层管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专业特长以及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竞赛、提高以及基础三组。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三)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知识结构,并且以此为前提,为学生设立科学的学习目标,保证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通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为了实现分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注重目标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四)教学活动分层

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以中等学生为教学标准,对学优生提高要求,加强教学深度与广度,对学困生要给予耐心指导,用语言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引导学困生打牢学习基础。其次,分层提问,教师要用问题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对于学困生要提问一些基础问题,对于学优生,要提问一些综合问题。最后,分层练习,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练习,对于学困生要以基础练习为主,对于学优生要以综合练习为主。

三、结语

分层教学法是当前高职教育开展因材施教的科学教学模式,从教学目的及内容分析来看,分层教学法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质,进而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实用性、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慧,李成学.项目分层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的应用:以《Authorware多媒体技术》课程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26-128.

基层法制教育范文2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中职教学;计算机教育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界都在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快速进步,教育领域自然也需与时俱进,在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精髓上进行改良,实现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计算机应用作为新时代的一门新兴课程,在中职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教育不同于传统学科,教师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先了解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与能力,再进行学习目标的制定,会更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动手能力和综合实力。因此,教师在教授计算机知识时,需在课程进度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进行差异性的分层教学,根据学生水平高低来最大程度的提升教学效率。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就目前情况来讲,很多中职学生是由于成绩比较差未能进入普通中学,无可奈何之下才来到中职学校。尤其是近几年受到扩招政策的影响,中职院校招生工作更加困难,为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学校迫不得已将招收门槛一再降低,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并未参加升学考试,还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又被家长送回学校,一部分学生中考成绩不理想自知与大学无缘,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其他选择等等。总之中职学生文化基础与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除此之外,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程度以及操作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一些中职生由于来自城市,其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比较多,而来自农村的学生被生活环境与学校条件局限,并不熟悉计算机,因此,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学习能力都会对其计算机基础水平产生很大的影响[1]。

(二)学校的考评机制不够健全

现如今大多数中职学校在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时,采取的依旧是书面知识考试的形式,虽然一部分省市的中职院校已经开始进行技能考试,但平时的小测验中使用的还是传统的考核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全由答题情况决定,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为使家长能够看到满意的成绩而在计算机考试中作弊。此外,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也并不专注,其认为自己将来只需要参加技能高考,所以平时的考试成绩差也无所谓,这个绝对错误的认知致使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学习态度极其消极。

(三)较为落后的教学方式

中职计算机主要都是实用性的课程,教师对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的掌握尤为注重。就目前情况来讲,大部分的中职教师都无法做到根据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授课方式依旧老套,无非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一直跟着老师的脚步走,完全没有锻炼自己的机会,学校对于教师的培训效果也微乎其微,尤其是较为年长的教师[2]。一些计算机教师虽说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一遍讲授一边演示,但演示的过程并不走心,更未展示给学生操作的原理,学生在学习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只将操作方法照搬过来,对知识点的记忆并不牢固,从而影响计算机的教学质量。

(四)学生课堂表现比较差

中职课堂上学生睡觉、低头玩手机、塞着耳机看电影听音乐以及看小说的现象比比皆是,除却一部分认知错误的学生之外,另外的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教师讲授的内容很重要,但由于自己无法理解或者是实在提不起兴趣就直接放弃了,课堂上做笔记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以上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意识与表现间的矛盾,因此,解决中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二如何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上有效应用分层教学

(一)了解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

若想使教学分层法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上有效实施,教师首先需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掌握知识情况、学习能力以及基本技能等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中职计算机课堂学生数量不是很多,在进行分组的时候要以学生数量为根据来合理设置层次。层次若是设置的太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对学生的分层,可以建立在对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了解、采用调查问卷形式等之后进行摸底[3]。举个例子,教师在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充分了解后,就可将学生分成一、二、三这三个层次,教师在一层以安排具有一定基础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为主,二层则主要安排部分学习能力和计算机成绩中等,但自身学习积极性比较高的学生,最后是第三层,教师可以安排部分基础性知识较弱或者是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就需要因材施教,按照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如此就能够使同一层次学生的相互合作得以实现,舍短取长、互通有无。教师在给学生分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使学生产生这是重点班和差生班的思想,尤其要保证第三层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保持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教师在观察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知识理解程度之后,可以再进行层次之间的合理调整。

(二)备课分层是分层教学实行的前提

计算机教师在进行对班级与学生的分层工作后,下一步需思考的就是对这三个层次学生的授课方式。教师若想高效率的处理这个问题,首先就需要进行有效地备课分层[4]。在备课的时候,计算机教师需以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实施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教材研究透彻,在这个前提下,先明确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授课步骤,再逐步理清各个层次学生所需要认识并理解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举个例子,教师进行到如何使用WORD自选图形这一课程的时候,可以第三层的学生设置一些较为简单的任务,比如可以掌握图形绘制、图形格式以及进行对图形的简单变形的知识就行了,但对于一层的要求就需明显提升,教师可以在要求其能对图形变形与格式转换熟练操作的同时,还能熟练操作组合与判断图形等等。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可将计算机知识的新旧与深浅知识、重点难点知识作为依据,精心设计备课内容,将第三层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激发出来,使其在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时能够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三)教师需将授课分层做好

教师在做好调查学生水平与能力以及分层工作之后,就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授课方式。举个例子,计算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第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中速推进为主,课后辅导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利使用信息技术授课的时候,为充分照顾第三层次的学生,就可以采取以合为主的方式,而在上机实践的时候,为使第一层次的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照顾而选择以分为主的方式。教师需重点培养第一层次的学生通过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来提升操作水平的能力,而对第二层次的学生来讲,教师则更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对其基本训练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理解重点增强,由于第三层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都不是太强,教师就更需要实行少讲多练、将学习的起点放低,查找漏洞并及时填补的教授方式。实践证明,层次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都得到行之有效的提高,从而使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激发,最终让中职学生不仅能够在计算机学习中获取知识和技能,还能在教师的关怀下茁壮成长[5]。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中职计算机的分层教学依旧处于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需要重视中职发展中的内部矛盾,并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各方面的禁锢限制,更有效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力。经实践证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而这正是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基础性因素,学校与教师只要能将这种教学模式正确坚持下去,在继续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找出自身的不足,并采纳各方建议加以完善,最终一定会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宋丽华.研究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5):105-106.

[2]李寿鳌.试析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6(23):170-171.

[3]邱丽.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的运用探研[J].无线互联科技,2013(11):221.

[4]韩红霞.浅谈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8):303.

基层法制教育范文3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中职;计算机教育

中职教育学生中由于群体差异性较大,且各个学生的基础不同,人和人相比有很大差距,所以在学习计算机操作中有很大出入。在分层教学法中,主要教学目的就是针对同一群体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育。此教学方法不仅能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还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

1中职计算机教育现状

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教学现状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整体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不同,在中职学校里,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并且在生活环境中也没有对计算机有着一个良好的认知[1]。大多数同学认为打游戏、看电影、网购就是懂得计算机操作。2)中职学校中,学生群体差异性过大,而且自律性不强。所以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极为低下。同时,不同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解程度不同。例如,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所讲述的部分内容,有些同学已经学习过,还有些同学对讲述的计算机知识内容根本不理解,在课堂中听课状态十分不理想。因此,在计算机课堂中就会造成学生学习状态良莠不齐的现象[2]。

2中职计算机教育使用分层教学法的措施

2.1对学生层次进行了解

所谓分层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针对性教学。在实行分层教学法时,首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对计算机知识基础以及学习兴趣进行全面排查。只有将学生这三个要素进行透彻了解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3]。例如,在一个班级中,对不同学生来说,学习能力有高有低。所以教师就要利用这一本质特点,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教授不同难度的知识。并且可以在教学进度上适当提高,为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根据不同同学本质特点不同的情况下,教师要进行细节归类。

2.2在课程设计上进行分层

将学生摸底分层后,教师要在课程设计上进行分层。其目的主要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例如,在计算机教育中,对Excel软件进行讲解时。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针对学生进行Excel编程教学,教学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通过使用Excel进行更高级更简便的操作。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同学,需要学习对Excel表格进行基础操作。如添加值、减少值、合并项等操作。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只需要对Excel表格进行简单了解,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操作就可以。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在对学生层次掌握清晰后,就可以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更能为学生创造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资源与环境[4]。

2.3在教学活动上进行分层

将学生与课程设计进行分层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教学活动上的分层。需要教师引起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时,不能因为学生层次不同而产生歧视心理,而是要一视同仁,让每名学生接受公平教育。例如,在班级中,教师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一组,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只需要讲解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当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将本节课内容学习完毕后,则可以实行“传帮带”的良好传统,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适时指导。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更能让同学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气氛。

2.4合理选派教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充当着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身份。所以,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在选派教师时要具有针对性。为了能够承担起分层教学法,教师要拥有以下特点。1)具有丰富的知识理论基础,并且能够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提供更深层次的教学资源。2)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3)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无论在课堂教学以及组织课堂上都能够充分应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群体差异性过大,良莠不齐,而计算机又是目前立足在社会中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因此,在中职学校中,对于计算机教育使用分层教学法是非常实用的。不仅能够对全体学生层次进行掌握,而且还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质量,让每名同学在计算机操作上都享受到公平待遇,在今后工作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廖徽.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培训,2017(2):182.

[2]郭志林.计算机教育中复式分层教学法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3):100-101.

[3]刘鹏.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培训,2016(10):195.

基层法制教育范文4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职;计算机

1引言

分层教学法是近些年新兴的教育方式,主要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教授的专门的教育内容,每一个学生有着不同的情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相应的教育工作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展开调整。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使用,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分层教学法就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其所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不足,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为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学生提供教育内容,从而培养出专业化的人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分层教学法主要适用于不同的学生,其在教学的要求上有着一定差异,教学的具体方式也有所不同,目的只是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分层教学法并不是只有一种教学方式,同时这也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这种方法能够体现出对于学生的尊重和照顾,在教育过程中真正考虑到哪些知识是学生切实需要的,哪些知识是学生已掌握的,从而组织与选择有效的教学形式。这样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更加地顺利地开展学习,也能够体会到学习成功之后的喜悦,进而在实际的学习之中能够树立起信心,使得其专业水平和技能都得到提高,为其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3中职院校应用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性

分层次教育是我国一直以来所提倡因材施教的诠释,在现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之下,各个院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是教学的资源有限,目前实行的学分制难以正确实行。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现在教学中的软硬件不足的问题,与学分制学习模式进行有效的结合,是对现在教育理念的完善与补充。中职院校的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其教学要求所定的,面向的是全体的中职学生,中职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从而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其在教学活动之中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从而教学进度不同,从而能够更好完成教学任务。中职院校中的分层次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思想和理念,能够从根本上尊重并且承认每一个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能够按照学生的需要去组织教学,也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努力获得成就感,确立学习的信心,体验学习的乐趣。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然后找出适合其的教学内容,布置和其特点相似的内容,让他们的特长在这种教学法中得到发展,这就使得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4中职计算机教学采用分层教学法的措施

目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已被很多院校所接受。首先其能够使得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化。计算机课程往往是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较多,课堂的气氛往往很沉闷,借助多媒体技术,针对计算机的理论知识,结合教学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更多的协同动作,参与到教学情景之中。其次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十分迅速,相关的课本上的知识会出现滞后的现象,教学如果跟不上,就会造成效率低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将知识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引入课堂中,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最后,能够使得教学突破时空限制。计算机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计算机教学很难实现全体学生的参与,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打破这种局限性,使得全体学生进入课堂参与活动成为可能。在多媒体进入中职计算机课堂之后,就需要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法,主要有两个措施,一方面是在班级之间实施分层教学。在不同的班级之中,学生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首先是需要实现备课分层,这也是班级分层必要的任务,班级不同,学生素质也就不一样,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也参差不齐,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着一定的缺陷。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根据实际的情况,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重点讲解与示范,促进其平衡进步。然后是授课模式的分层,教师在做好备课之后,在课堂上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里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深入了解知识点,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让学生代表在课堂上讲解知识,从而增强教学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另一方面是班级内的分层教学,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也是有着差异的,很难出现一个班级中每一个学生掌握知识都差不多的现象,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强有弱,这些都与每一个学生的个人素质有关系,教学中需要认真对待这些实际情况。通过作业来实现分层,因为学生的情况有所差别,教师就要对于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练习重点进行分层,让学生通过作业巩固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提高。

5结语

总之,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让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在班级之间和内部进行分层,具体到备课的分层、课堂模式的分层以及作业的分层等,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微课小组,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分层教学充分发挥作用,培养真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寿鳌.试析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6(23):170-171.

[2]沈长进.刍议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6(16):230.

基层法制教育范文5

文章从学生兴趣、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教师能力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计算机教育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转变课堂角色与教学观念,做好分层管理,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活动分层。

关键词: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主要是指在同一教学课堂中,教师对不同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并且开展教育的教学形式。最初,分层教学主要应用于小学教学中,近些年开始在高职教学中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保证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

一、高职计算机教育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引导、调控以及组织的作用,在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探索合作、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为学生讲解教学难点及重点内容,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性,保证每个学生获得进步。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二)提高大多数学生的成绩与能力

教师将学生科学分层,并且分层上课、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在促进教师与学生交流合作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在高职院校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认知水平都有所差异,开展统一教学并不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采用分层推进、分层提高的教学策略,可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分批次、螺旋式、波浪式上升。

(三)提高教师能力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组织以及主导的作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导以创新、导以能力、导以规律、导以方法、导以思维、导以兴趣。教师要认清每个学生的能力基础,并且进行因材施教,通过自身高水平的教学能力,解决分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锻炼自身的随机应变以及协调组织能力。

二、高职计算机教育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策略

(一)转变课堂角色与教学观念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主要以课本和教师为教学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从以往的课堂教学者和领导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重点研究和宏观组织,结合学生的个性与认知水平开展针对性教学,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做好分层管理

开展分层教学的前提是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重视不同学生的差异。因此,在开展分层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好分层管理工作。针对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知识水平,考虑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进而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开展分层管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专业特长以及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竞赛、提高以及基础三组。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三)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知识结构,并且以此为前提,为学生设立科学的学习目标,保证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通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为了实现分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注重目标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四)教学活动分层

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以中等学生为教学标准,对学优生提高要求,加强教学深度与广度,对学困生要给予耐心指导,用语言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引导学困生打牢学习基础。其次,分层提问,教师要用问题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对于学困生要提问一些基础问题,对于学优生,要提问一些综合问题。最后,分层练习,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练习,对于学困生要以基础练习为主,对于学优生要以综合练习为主。

三、结语

分层教学法是当前高职教育开展因材施教的科学教学模式,从教学目的及内容分析来看,分层教学法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质,进而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实用性、技能型人才。

作者:黄艳华 单位: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基层法制教育范文6

在当代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学生素质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计算机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跟随时代的步伐,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知识接受情况的不同,要在传统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积极实践,展开分层教学法。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概述,论述了中职计算机教育中使用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性,并重点论述了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使用分层教学法的措施方法。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为最终根本目的。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教育;分层教学法;重要性;方法措施

一、分层教学法概述

分层教学法是指学生在学科基础知识、学科学习能力、知识掌握快慢程度以及知识转化运用效率方面存在差异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备课、作业布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选择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进行有计划的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法能够使全部学生的学习都得以提高,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

二、中职计算机教育中使用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性

分层教学法与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较传统一刀切式教学法的一种新发展、新思路,这种教学方法在中职计算机科目的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针对学生的现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首先,分层教学法能考虑到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能够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特点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拟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作业内容以及特长发展教育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现状,分层教学法能够帮助教师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分层教学法强调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够站在不同层次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获得知识,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难易程度,从而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

三、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使用分层教学法的具体方法措施

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分层教学法主要从班级间的分层教学以及班级内的分层教学两个层次展开。这两个层次要交叉进行,合理有机地进行组合,从而使分层教学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一)班级间的分层教学

班级间的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对不同班级的教学要有所分层,不能将所有班级归为一类。班级间的分层教学强调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积极展开不同的教学活动。

1.在课堂下实现备课分层

在教学中,教师对班级进行分层式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课分层。不同班级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存在差异,知识缺陷点不同,知识运用能力有所区别,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教师要在备课方面进行分层备课,不能搞一刀切。分层备课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班级的教学情况,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对不同班级学生的知识缺陷点以及知识运用转化能力缺乏点进行着重讲解和示范。

2.在课堂中强调授课模式分层

在备课分层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班级课堂授课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程度、课堂中学生参与度的高低、学生对于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设定不同的授课模式。例如,在课堂氛围较为安静的班级,就可以采用活泼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每节课由部分学生代表进行知识技能的讲解操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班级内的分层教学

班级内的分层教学具体是说在同一个班级内,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新知识接受能力等智力性以及非智力性因素存在差距,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进行合理、平等的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需求来展开教学活动。

1.作业布置分层

同一个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好有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的基础上,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组别的学生布置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练习重点的作业,从而巩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正有所提升。

2.不同层次学生合理组成帮扶小组

班级内,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督促不同层次、不同组别的学生组成帮扶小组,在课下积极学习、互相帮助,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课效率,提高学生在课下的钻研能力,使学生在课外也能有长足的进步。

四、总结

总而言之,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分层教学法强调教师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角度出发,以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积极开展教学。教师在实践分层教学法时,要从班级间的分层以及班级内的分层两个角度出发,实现备课分层、授课模式分层与作业布置分层,积极组织不同层次的帮扶小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素质,增强教师的授课效率,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有技能、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者:李红芳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

基层法制教育范文7

由于教育资源和其他相关因素的限制,只有部分基层部队能接触到教育讲师团和领导干部宣讲的授课,教育形式也相对单一。有些基层单位开展法制教育仅仅局限于上几堂法制课,照本宣科,内容空洞枯燥,导致官兵们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单位不注重区分教育对象,没做到因人施教;还有的单位把法制教育定位于“以刑为主,一讲众听”,错误地认为只要能预防官兵犯罪,教育就成功了,忽视了官兵整体法制观念的增强和法律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尽管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很多单位在法制教育上仍然实行一位教师、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授课教学模式上,未能与时俱进,也使得法制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三)法制教育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差一些基层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官兵思想实际贴得不紧,不能对症下药的问题。“少数人得病,多数人吃药”,“不论患什么病,都吃一样的药”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单位对法制教育认识不到位,思想有偏差,随意性较大,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能区别对待,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缺少交流。教育者只顾传授法律知识,忽视受众的接受和理解,导致“我讲你听,我说你通”、“想不通慢慢想”等现象普遍;被教育者则盲目接受,没有深入体会。对法制教育认识不足,还导致很多边防单位在做法上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使得部队的管理工作法制化进程出现阻滞,尽管部队的条令条例不断完善,但仍有部分干部不能正确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在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官兵权益问题上,也常遇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维护官兵权益的口号喊得很响,真正遇到涉法问题却不知如何解决,或解决得不是很理想,往往存在处理形式简单的问题。如果法制教育始终处于空谈文本的真空状态,不考虑通过法律途径帮助官兵避免违法行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部队法制教育终是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改进边防法制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法制教育是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搞好边防部队法制教育,使干部战士能运用法律武器解决实际涉法问题,对提高边防官兵的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公安边防部队不同于一般的军事部队,既是战斗部队又是武装执法力量,只有掌握了法律武器,广大官兵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搞好针对性的专题教育,使边防法制教育落到实处,是提高广大边防官兵法律素质的重要手段,具体应抓好以下几点:(1)结合边防工作实际,开展岗位应知应会法律知识学习;(2)依据基层单位掌握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法制教育;(3)把握时机,根据官兵实际遇到的种种涉法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学会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4)在教育方法上,应由“书面抽象”向“日常实践”转变。法制教育应能“请进来”,并且能“走出去”。“请进来”就是加强部队与军地司法机关、院校的联系,邀请军内外专家做专题报告或系列讲座。“走出去”则是部队官兵走出军营,到社会去体验民主法治的进步,通过切身感受提高法律素质。

真正服务于基层边防官兵法制教育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行为教育,因此把学法和用法统一起来,能学以致用才是关键。利用普法知识讲座、法律知识比武、法律知识辩论会、模拟执法现场、典型案例分析、遵纪守法典型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对干部战士进行学用结合的教育,多在“怎么学法、怎么用法”上做文章,进而突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学用结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加强边防干部的法律素质以提高部队依法管理的能力。学习法律知识并非只为学而学,更重要的是用来养成守法的习惯,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进而使法律意识在守法执法实践过程中被重新认知和不断强化。现在部队的条令条例不断完善,在实践条令条例的过程中,干部只有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素养,才能正确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当今社会信息交流渠道多、方便快捷,很多战士在入伍前受到西方某些思潮影响,法纪观念淡漠、强调所谓的“民主自由”,对法律知识一知半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干部必须充分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依法带兵、处事有礼有节有据才能做好管理工作。第二是运用法律武器帮助边防官兵依法解决个人的涉法问题。近年来,官兵家庭遇到的涉法问题大量增加,主要涉及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债务纠纷、军人合法权益保护、转业和优抚安置政策问题等。面对此类涉法问题,很多官兵由于不懂法律束手无策,或者对法律一知半解不能很好保护自己权益。因此,在法制教育中应加强对这类问题针对性的讲解,使官兵们能受益于法制教育,促使其主动地去认识法律,并自觉运用法律,只有通过帮助官兵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遇到的涉法问题,才能更好的发挥法制教育的效果。第三是普及相关军事法律知识及刑法知识,防患于未然。边防法制教育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预防执法犯罪。在预防执法犯罪工作中,除应大力提倡“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原则外,搞好官兵法制教育更为重要。法制教育要做到三勤,即:脑勤、嘴勤、手勤。所谓脑勤,就是针对问题和隐患勤于思考分析研判,争取在问题出现之前做好预案,想好应对措施,问题一旦发生,又要善于琢磨如何应对;所谓嘴勤,就是勤于查找法制教育中发现的问题,警钟常鸣,重点易发的问题反复提醒;手勤,就是对上级需要贯彻的指示精神、近年部队发生的典型案例及法制宣传教育内容要勤于记录下来,便于平时学习及在遇到问题时查看。

基层法制教育范文8

根据地法制教育是主体运用一定方法将根据地的法制传送给大众,影响大众身心的活动及其过程。因此,法制教育涉及到谁教育谁接受、教育什么以及如何教育的前后逻辑相继的三个要素,即法制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根据地法制教育的教育者。根据地法制教育的教育者非常广泛。从政权组织系统来说,根据1931年的《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草案)》的规定,乡、市级苏维埃、革命委员会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法制教育的教育者。在军队系统,根据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的规定:“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重要的任务。”[4](P2)而具体承担宣传群众、进行法制教育的组织是中国工农红军各级政治机关,其中最基层的党的连支部、党小组是直接承担者。在红军中还专门设立宣传队,进行包括根据地法制在内的宣传工作,如《红军纪律歌》中的“打土豪,分田地”等均是根据地法制的重要内容。此外,政权其他各级组织或部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以及其他群众性组织等,也都承担着法制教育的责任,如选举委员会承担着“宣传选举法”的职责;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十家代表”承担宣传根据地法制的职责。除上述正式组织是法制教育的教育者外,有关政策和法规还明确了干部、党员、团员、积极分子等都承担着根据地法制教育的职责。如乡(市)苏维埃代表作为个体,负有将上级苏维埃的命令、指示和法律法规传达给其所代表的居民的职责。又如“村是基层行政单位,……其下设‘十家代表’,即每十家工农群众选出一名代表”,代表负责“宣传政府法令。”[5](P187)组织和个人的法制教育责任相结合,既保证根据地法制教育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完整性,又保证根据地法制教育的普及性、自我教育性、相互教育性。

根据地法制教育的受教育者———大众。土地革命时期,虽然仍是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但大革命的失败证明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已不能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完成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只能独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势力之社会基础是无产阶级、农民与城市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的联盟。因此,相对于大革命时期法制教育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土地革命时期法制教育受教育者的范围开始缩小。《湘鄂赣边革命委员会革命政纲》使用“民众”概念,其范围限定于“工农兵”。1931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使用“劳动群众”、“劳苦民众”概念,其范围是“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2](P8)。军阀、官僚、地主、豪绅、富农及一切反革命分子,不属于法制教育受教育者的范围,而属于专政对象。表面看,受教育者的范围非常明确。而实质存在一些“边缘人”,他们究竟是受教育者还是专政对象?不同时期曾有过争议。在“左倾”路线时期,常常把农民中的中农、富农,城市贫民即城市中小商人与学生、游民等排除在受教育者之外。1931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第一条对苏维埃共和国目的的规定是“……团结广大贫农群众在它的周围,以转变到无产阶级的专政。”[2](P8)而到1934年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时将第一条修改为:“……团结广大贫农群众在它的周围,同中农巩固的联合,以转变到无产阶级的专政。”[2](P13)上述对受教育者范围的确定是宏观的,而作为受教育者的个体,在社会中存在角色差异,有的仍旧是普通民众,有的可能成为党员、干部、政府工作人员、积极分子等。普通民众毫无疑问是法制教育的受教育者,但对于非普通民众,诚如上文所言,他们还负有向普通民众进行法制教育的责任。因此,非普通民众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根据地法制教育的受教育者,也是法制教育的教育者。当他们是后一种角色时,法制教育就成为典型的大众自我教育模式。

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制定了包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1934)、《劳动法》等在内的几乎涉及了宪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民法、社会法、诉讼法等所有部门法的革命法制。面对如此丰富的根据地法制内容,斗争形势的严酷性,以及法制教育的目的是动员大众参加革命,不可能将全部法制内容详细地教授给作为受教育者的大众。因此,法制教育选择了“切合群众的斗争情绪”的内容,并针对不同对象确定教育的重点。主要针对劳苦民众最关心的政治地位、土地、工酬、劳动时间、妇女地位等,重点教育《宪法大纲》及苏维埃代表选举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刑法,而其他的法律法规则相对较弱。在上述法制中,也主要宣传教育法制的核心价值观。如,土地立法不仅明确规定了没收土地的对象、没收范围、对被没收土地者的处置,而且规定了分配土地的对象、分配办法、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查田等诸多具体制度。劳动立法具体规定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1931)共12章75条,规定了劳动法适用的对象、雇用手续、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工资、青工及童工、劳动保护、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地方组织、社会保险、劳资纠纷的解决等。有关婚姻的立法,不仅《宪法大纲》有明确规定,而且在有关婚姻法中规定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原则外,还具体规定了结婚的实质要件、形式要件、离婚、军婚制度等。但法制教育则主要传授反映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如原川陕苏区反映土地法的红军石刻标语是“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土地法令”,“雇农、贫农、红军家属、定要分好田,中农的土地不够要补足,雇农要领导贫农、联合中农加紧查田运动”。反映劳动法的标语是“实行劳动法令”,“工作八小时制度”。反映婚姻法的标语是“男女平等”,“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与男子一律平等”,“实行一夫一妻制”等[6]。

根据地法制教育的主要载体。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了许多报刊、杂志,出版了大量书籍,最著名的报刊当属《红色中华》。这些报刊、杂志均是法制教育的重要载体。但相对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最有特色的是墙壁、岩石、木板、门板等载体,以及各种培训教育载体、群众性的法制实施活动载体和大众化的司法活动载体。墙壁、岩石、木板、门板是随处可见的存在物,不易毁坏,而且公开性及持续性非常强,以此为载体进行法制教育,可对大众施以持续且持久的影响,传播面也非常广。因此,受到当时教育者的重视,如福建省尤溪县发现的当年红军刻在木板上的宣传标语,其内容是:“工人增加工资,减少工作时间;……青工每日工作6小时;童工每日工作4小时。”[7]标语至今仍清晰可见。在赣南一带的许多农村老屋的墙壁上至今还保留有大量当年的法制教育标语、漫画。各种教育培训活动是法制教育的特色载体之二。当时,中央根据地、地方苏维埃政府和红军根据需要与可能,创办了培养干部的学校,以及提高大众文化水平的各种教育、培训组织,如识字班、读书班。这些众多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机构,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根据地法制,如1932年中央人民委员会第6号命令要求,文化程度稍高的政府工作人员“要成立读书班,以中央颁发的训令、通令、法令、条例和《红色中华》为教材。”[1](P220-221)又如1930年初,红七军在右江革命根据地恩隆县平马镇举办一个培训班,“宣传土地革命政策和土地法制”,培训内容主要有《右江苏维埃政府土地暂行条例》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共耕条例》等[8](P46)。根据地法制实施活动是法制教育的特色载体之三。根据地法制实施即法制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活动。根据地法制实施主要是实施选举法、苏维埃组织法、劳动法和婚姻法等。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向大众宣传根据地法制,并且严格执行根据地法制,“在实践中宣传和执行民主法令”[9](P13),使大众分得了土地,得到八小时工作制,实现了婚姻自由,从而切身感受到根据地法制给自己生活带来变化,当然就更深刻地理解和认同根据地法制。大众化的司法活动是根据地法制教育的特色载体。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苏维埃法庭的群众化”,可以说是今天“大众化司法”的最初表达。大众化的司法审判主要体现为人民陪审制和公开审判制。由职工会、雇农工会、贫农团及其他群众团体选举产生陪审员,与司法人员一起进行案件审理。《革命法庭条例(草案)》还规定:“在未判决之前,主审应向群众征求对该案之意见。”[10](P330)而大众化司法审判的另一种形式是公开审判。要求审判前公开审判案件的情况,审判公开,允许群众旁听,甚至召开群众大会公审。此外,还组织巡回法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依靠群众查清案情,迅速及时地处理案件,扩大人民司法教育群众、威慑敌人的作用。”[1](P470)大众化的司法不仅确保大众监督司法,更通过大众化司法让大众了解根据地法制的具体规定,以及根据地法制的价值观。上述载体的运用常常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如根据1933年8月9日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2号训令的规定,对选举法的宣传就综合运用了大众传播媒体、墙壁木板门板等特色载体、教育培训活动载体、根据地法制实施活动载体等。#p#分页标题#e#

根据地法制教育的表达形式。当时,根据地法制教育的表达形式多样,主要有文字语言、口头语言和文艺形式、美术形式等。美术形式即通过图画、漫画等方式进行法制教育,现赣南一带的农村墙壁上还可发现一些当年宣传根据地法制的漫画。文艺形式包括所言的“化装宣传”,通过戏曲、歌曲等形式宣传根据地法制。口头语言即通过演讲、座谈、谈话等形式以声音、形象等符号进行法制教育。应当说这种形式在当年应用得最多,是通过广大共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积极分子等进行面对面的艰苦的根据地法制宣传教育,取得巨大的成效,但由于非物化性而较少保存下史料。“文字宣传根据革命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适时印发宣传资料及报刊专著,印发传单,捷报、墨书文献,标语口号,錾刻标语。”[6]其中最具特色就是大量的口号、标语。由于作为受教育者的大众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甚至是文盲,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不能教育根据地法制的全部内容,而应如同志所提出的要有针对性,简洁。口号、标语简单明了,易于传播,而且传播速度快,也易于大众所接受。因此,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非常重视宣传口号、标语,一方面明确规定了宣传标语、口号。1928年《湖南省委通告》规定的宣传口号是:“工厂归工人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没收一切土地,分配农民耕种。”[11](P157)至今保留在赣南一带的许多农村老屋墙壁上的标语有“实行婚姻自由,反对买卖包办婚姻”;“反对翁姑虐待媳妇”,“废止童养媳”[12]。另一方面对标语、口号的书写提出规范。1929年4月红四军政治部134条标语的同时,特别规定了九条书写标语的注意事项:不要写草字、省笔字。慢一点写,力求写得好看,不要性急乱涂。不要写错,不要遗落字,……一律用笔写上墙壁,不准偷懒改用纸贴等。1929年10月,红四军前委宣传科编写了《宣传须知》,标语不仅被列为第一个宣传方式,而且再次明确了标语宣传的技术[12]。

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的法制教育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启示

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的法制教育促进了大众对根据地法制的认知、认同,达到了“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法制教育目的。根据地法制教育的成功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教育具有重大的启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动员大众参加革命,以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立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因此,那个时代“救国”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根据地法制教育以动员劳苦大众革命为目的。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代,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当代“建设国家”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当前的法制教育目的应当是培养具有良好法律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建设者”一方面不是破坏者,因而他不能违法犯罪;另一方面还必须具有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能积极参与民主立法,依法办事,严格守法,监督不法行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从而增进社会福祉。

当代法制教育教育者的专业性。根据地法制教育的目的是动员大众革命,教育者越广泛,越能广泛地动员大众,以积聚更多的革命力量。所以,法制教育的教育者应当非常广泛。根据地法制教育动员大众革命的目的决定了其表达使用大众化语言,而较少使用专业术语或者某些高深莫测的用语,比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废除一切包办强迫和买卖的婚姻制度,禁止童养媳。《劳动法》规定:严禁工头、包工头、私人工作介绍所、雇佣人代为雇佣工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规定了反革命罪。《川陕省雇工代表大会雇工斗争纲领》规定:雇工患病,医药费由老板负担,反对老板虐待雇工,老板解雇。其中工头、包工头、童工、反革命、堕胎、强盗、老板等许多语言都不是法律专业语言,但却是大众化的话语,而且具体表述上,根据当时大众在战争环境下深受压迫且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使用了政论语体和口语化。“政论语体是一种宣传鼓动的语体,具有驳斥谬误、宣扬真理的功能。口语化的词汇浅显易懂”[13](P40),不需要表达者有较高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因此,根据地法制教育的教育者无论是组织型主体还是个体型主体,都可以非常广泛。而反思我国当前的法制教育,或许是对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教育的路径依赖,法制教育的教育者同样十分广泛①,但效果却不尽人意。这是因为在当前建设国家时期,我国的法律不仅数量上更加庞大,而且法律更学科化,专业术语、专业词汇的使用成为必然,这是一个国家立法技术提高,法律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普及即法制教育的组织型教育者可以是国家相关部门、非政府组织、企业等,但实际的担当者应当是具有法律专业素养的法制教育专任教师,以及律师、法官、检察官、法学者等法律职业人。只有他们才能了解现代法律的专业术语,并可以用通俗的大众语言进行表述。因此,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法制教育应当强调教育者的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