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论文(10篇)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初中语文随笔训练作文教学研究

一、明确随笔训练的教学目标

随笔训练在形式上较为开放,对于学生写作过程的约束也不多,想要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随笔训练的教学效果,这需要教师对于随笔训练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逐渐发展与构建的过程中。这个时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立,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对于学生写作技巧的锻炼。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随笔训练应当侧重于对于学生语言组织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随笔作文中更好的实现语言的积累。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随笔训练中则应当更加关注于学生对于情感的表达,关注于学生是否能够在文章中传递出明确的思想与主旨。只有明确随笔训练的教学目标,才能够让训练过程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差异化的设置随笔训练的教学目标。初一的作文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而初二作文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说明文和散文写作能力,初三的作文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专题和议论文写作能力。明确初中各阶段的作文教学目标后,制定随笔训练短期目标,让学生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进行随笔训练。其次,随笔训练的过程中,也应当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领悟情感,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最后,通过系统的随笔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这种清晰而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才能够让学生的随笔训练更有针对性的展开,这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方式。

二、注重对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

随笔训练之所以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很大程度在于随笔训练对于学生的写作过程没有太多束缚。在开放化的平台下,学生们可以自由表达,无论是观点的阐述还是情感的宣泄,学生都可以选取自己的立场与方向。这种极为自由的训练过程中,学生会更容易体会到写作的快感。结合随笔训练的这种特征,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在随笔作文过程中来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构建将会很有帮助。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学文本来让学生进行一些灵活的文章续写或改写,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随笔训练的形式。在这个训练过程中,首先能考察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同时,这也是对于学生写作能力与想象力的一次良好锻炼。例如,在《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写出游行之后的故事;在进行《最后一课》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续写主人公小弗朗士放学后发生的事情。通过随笔续写,将会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如,在《背影》一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涵义,模仿《背影》描写自己的爸爸;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美丽的西双版纳》,并以游记的写作形式,写下自己参观游览的经历。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文本续写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深刻理解文意,并且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的训练过程不仅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这也会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言功底。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在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这也是让学生能够喜欢写作、乐于写作的基础。随笔训练的过程中,便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且让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作文习练。对于写作过程不做过多要求,无论是文章的文体、题材、写作方法与表达形式等,学生都可以任意做出选择。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将会让学生有更多表达的欲望,并且能够让学生更真实的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想法。这才是高效的作文教学中应当有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写作灵感会很好的得到激发,大家的写作能力也会慢慢得到构建。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去寻找写作灵感,通过随笔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写作灵感源于生活,可以让学生写下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让生活素材成为写作动力,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灵感。例如,在确定作文命题时,可以选择一些新颖的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我想对你说的话》《写给未来的自己》,这些题目的写作局限性较小,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作形式与随笔类似,学生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在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教师要尽可能的让作文教学实现开放化与多元化,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也会更好的让大家爱上写作。

四、结语

在初中作文课程的教学中,随笔训练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随笔训练的教学目标,这是让教学过程能够更好的展开的基础。随笔训练中同样应当注重对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要让学生从文本续写中不断深化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在作文教学中也很重要,教师要尽可能的让作文教学实现开放化与多元化,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也是高效的作文教学中应当有的模式。

作者:徐红琴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教育集团

第二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评价方法

一、新时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评价方法

(一)作文档案袋评价

在新课改背景下,作文评价打破了单一的量化作文评价形式,更加地注重质性作文评价,作文档案袋评价方法应运而生。这种作文评价方法是动态的、发展的、面向未来的,具有激励反馈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作文档案袋中记录着学生的历次作文的成绩以及自己、同学和老师对该学生的作文评价,通过这种形成性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进行作文心得反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总之,对于初中生来说,档案袋的作文评价方法符合他们的认知心理,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网络作文评价

网络作文评价是一种多元化的作文评价的方式。在当今时代,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熟练地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技能,对学生的写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网络作文评价的基本操作方法就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发到校园网上,让老师以及网友等针对作文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当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网络作文评价应该遵循“三维”目标,侧重对于写作知识的技能、写作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析,从而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自己作文的特点,加强对作文的修改,促进自身写作水平的提高。由于网络具有共享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网络作文评价的方法具有平等对话、开放自由、促进发展等特点,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容易被初中生接受。

二、新时期语文作文评价的原则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便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评价要注重主体的多元化。例如,在档案袋作文评价中,档案袋中既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还要有小组评价、班级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家长评价。充分发挥家长、教师、同学的督促作用,促进学生充分、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作文写作特点,促进学生语文作文水平的提高。此外,在进行档案袋作文评价的时候,不仅仅需要有家长、教师等的定性评价,还要根据不同主体的作文评价,赋予作文评价的不同权重,从而优化对学生作文的定量评价。这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化特征,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评价内容开放化

初中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写作水平。在当今时代,社会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变,新课改深入推行,使初中作文的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一些改变。初中生作文的评价内容应该更具有开放性。从关注写作知识技能评价,过渡到关注写作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评价。多角度,多过程地进行评价,可以更加详细地掌握学生的作文能力以及水平,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自己作文能力的了解,促进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评价言语个性化

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等有着很大的差异。每个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不同,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不同。因此,在进行初中生作文评价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特点以及学生本身的性格特点等,综合组织最为恰当的作文评价。一方面,这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作文缺陷,不至于反感教师的评语;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这种个性化的语言评价,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作文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师的作文评价语言,应该具有艺术性、生活性个性化以及激励性,避免在作文评价中出现模糊不清、不着边际、千篇一律等现象。在进行初中生语文作文评价的时候,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亮点,用包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作文,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创新点,从而激励学生进行语文写作,促进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评价标准层次化

从上文中知道,学生的个性、心理以及生理等都有所不同,学生本身的作文水平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学生作文评价的时候,要因人而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作文评价层次。这种层次化的标准可以很好地维持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作文学习积极性。例如,我们根据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可将作文分为A、B、C三层。这三层的评价标准不同,适应的学生群体也不同,达到的目标当然也有所不同。

三、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有着细腻的情感和敏感的性格。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学生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等不同,其作文的水平也就有所不同。对于学生作文的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的作文水平等,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学生的作文。

作者:曹兆友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古河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语文网络媒体作文教学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作文已经成为中学生头疼的一部分,更是老师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果中学生一直不能解决这一难题,那么中国的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就有待考验。据分析,目前,中学生之所以作文水平如此的差,关键是他们对作文没有兴趣,他们的大脑里没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再者,从他们的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在写作文时,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格式。有的学生甚至还停留在小学的作文水平,尤其在记叙文上,没有挖掘东西的扎实基础,更没有贴近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原因就无形地造成他们作文的内容空洞。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应当讲究科学性和针对性,并不是教师单纯的、一味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就能获得相应的效果。

二、网络媒体环境中的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及优势

面对初中学生作文水平直线下降的现象,我们逐渐探索并挖掘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即网络媒体教学。网络媒体教学受到广大师生的积极反馈。尤其,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新型的网络教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自由的开发空间。同时,给了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素材空间,他们能针对自己的不足,主动查阅,全面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初中语文新课表指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应结合现代网络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它指出了新时期网络媒体环境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应有机结合,互相补充。网络为语文教学增加营养,激发兴趣,开拓写作素材,丰富了写作形式。

(一)丰富写作素材

新时期网络资源丰富,它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海量的素材,让学生们自己查阅与作文相关的各种资料和信息,服务于自己的写作。在实际中,学生们经常说,每次写作文都用一样的套路,无论什么作文都能用这样的语句。这种现象叫做思维定势,也就是说,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已被大大的限制,学生完全没有了自己的发挥空间。此时,网络媒体资源的素材库就可以发挥作用了。例如,让学生看一些纪录片,或者是一些旅游景点或文化古迹,以开阔学生的眼界。网络媒体的加入大大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展学生的写作范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克服畏难情绪

现在学生主要以应试考试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学生们无从下笔,心情越来越压抑,他们的个性和思想慢慢的得不到发展,没有了写作兴趣,同时也失去了学生的写作信心。经常给学生看一些网络上的差的文章,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让学生发表他们的意见,并能得到一些经验。这样以后学生在他们写作的时候,就能扬长避短。最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慢慢的克服写作的畏难情绪。

(三)强化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拟题技巧、开头技巧、结尾技巧、创新技巧和构思技巧。一般人们都很重视文章的开头,因此,作文的开头写作技巧更为重要,它给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感觉。一般老师可以用ppt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作文范围,并分析文章开头的写作特点,例如,用排比入题,先声夺人。

三、网络媒体环境中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弊端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同样的,网络媒体环境中的初中语文教学除了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益处之外,也隐藏着一定的避端。有些学生不懒于吸收网络资源信息中的精华,而是一味的照搬照抄。如此发展下去,学生更不能开拓创新性的思维,只能使学生更加依赖于网络媒体。

四、如何为网络媒体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做准备

在新的历史时期,网络媒体环境下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网络媒体语文作文教学必须顺应其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点,教师们要积累教学经验,及时的指导学生。

(一)增强学生的兴趣

从传统的教学来说,大多数老师一味的强迫学生学习。但是,那种长期的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能从学习中得到快乐,乏味占据了他们的发挥空间。然而,网络媒体的教学形式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这一不足及缺陷,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发挥出积极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欲望。

(二)创设逼真情景,引发写作联想

目前学生写作文,常常感到无从下笔。究其原因,他们缺乏生活阅历,经验不足,思维缺乏深度,生活面狭窄,还有一方面是对可以入文的材料缺乏应有的敏感。此时学生就会写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最终导致作文内容程式化。网络语文作文教学会创造一个逼真的社会环境,比如,生活中的小细节,从而,引发学生对身边生活的联想和思考。再者,教师在每一次写作之后,都要落实作文评改,使用投影仪可以扩大合作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同时参与,一起评改,扬长避短,要求学生积极发挥意见。最后,教师还可以将本班较优的作文发到网站的文刊专栏上,以供家长赏析,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作者:刘娇叶 单位:山东省邹平县青阳镇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作文教学基本观念

一、阅读促进语言积累

作文本身属于听说读写中的写,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写又属于信息输出的过程。而这个信息输出与本文标题所说的“薄发”其实是一回事。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也都知道,输出是以输入作为基础的,而这个输入的过程其实又是笔者所强调的“厚积”。那么,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什么样的方式是一个较好的“厚积”的途径呢?笔者以为还应当回归到传统,即阅读上来。之所以说是回归传统,是因为当前作文教学中有许多看起来能够夺人眼球的教学法,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都强调作文有捷径,按照他们的思路就可以写出一手好文章。更有甚者,给学生指出了作文的一些套路,而这些套路又多来自于中考要求,说白了是让学生在中考作文中获得一个高分。这很具现实性,但对于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来说,未必完全是一件好事。因为语文教师都知道,中考作文评价由于诸多原因,往往不能对一位考生的作文做出深入仔细的评价,而作文是一件需要用心去做的事情。按照这些作文教学法所说,其实只能让学生写出一些空心文章,而这并不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初衷。再说阅读,这是我国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基本认识与优秀传统,只是在当前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情况下,阅读教学可以采用一些更新的形式。这是什么意思呢?大家也都知道,现在的初中学生学习心理是比较浮躁的,这就使得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很少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去阅读一篇好文章,更不要谈一些大部头的著作了。在这种情形下,笔者借助于现代互动媒体,先在课堂教学(包括日常的课文学习或专题的作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些名家名作中的经典句子,课堂上通过幻灯片呈现,然后将这些句子中的两三句经典,或贴在教室墙壁上,或通过家校通发给家长,或写在QQ签名上,或写在微博上,或发在班级群中。笔者将这些精心选择出的句子称之为引子,以让学生在他们的生活范围中能够多次遇到,这就有可能促进他们的无意记忆,而一旦进入学生的记忆,那就有可能成为一颗种子,以催动他们的持久有效阅读。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将这些方法持久地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亲近那些经典的读物,从而促成了“厚积”成为现实。

二、日记促成写作积累

有了阅读作为“厚积”的途径,随后就要考虑输出的过程了。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此处仍然将日记这一输出方式当成是积累的手段,是考虑到日记更多的还是为作文提供一种准备的,因此相对于最终的作文而言,还是一种积累的手段。目前初中作文教学在这一方面的训练方式主要有日记、周记等形式。其实无论是日记还是周记,都是试图通过一种高频度的写作,以让学生达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要求。这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看是合理的,因为只有经过一定程度的重复训练,才能让学生的写作达到一种类似于自动化的水平。过去都强调写日记,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周记成为一种流行的形式。笔者以为,这可能是语文老师在学生日益加重的学习负担中采取的一种带有人文关怀的作文教学方式,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但笔者还是认为,更好的输出方式还是日记。只有当学生将阅读、思考与写作融为一体且成为一种自觉时,这才是真正的有效的“积累”,也是笔者所强调的“厚积”的真正意义。需要强调的是,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日记不能一味采取检查、批阅等手段来促进学生的行为自觉化,而应当多为学生的日记作一些前期准备,如阅读材料的提供,如思维角度的打开等。

三、自由生成妙笔文章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中有一种非常不好的倾向,就是作文教学的功利性太强。语文教师太想让学生一下子写出好文章来,于是老是对照好文章的标准去进行所谓的作文教学,这样的作文教学其实是教师事先做了一个框子,然后将学生往里面按:不满的地方拼命补,多余的就要切掉,最后,一个成品出来了。这样的作文教学思路在笔者看来是非常不可取的,是一种典型的僵化思维的产物。作文原本是一件非常自由的事情,学生有什么样的想法就写什么样的内容,学生有什么样的爱好就读什么样的材料,这原本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只有尊重学生的这一自然行为与选择,学生的作文才有可能最大程度上符合他们的心性,才有可能最大程度上写出学生自己所想的。事实上,只要语文教师关注一下历史上作家的名篇,其实都能看到作者在其中有着挥洒自如的一面。他们为什么能够挥洒自如?就是因为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内心是自由的,是不受约束的。一旦有了约束,便多成“官样文章”,无法真正打动读者。而初中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种对写作自由的尊重,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发展的尊重,更是语文教师对自身职业的尊重。这里不妨从高考、中考的优秀作文中去汲取灵感。曾经的“赤兔马之死”,曾经的“古文奇才”,这些锦绣文章背后其实都是这些学子的内心自由,这种自由是基于对经典文本的尊重的,因而不可能存在什么方向上的错误,而这种自由又是学生内心的一种释放,是语文学习的一种状态,因而又是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应当追求的。可以肯定地讲,如果在初中作文中不尊重学生的这种自由,那休要说学生在初中写不出好的作文,就是到了高中,只怕要让这种自由的种子再发芽也已经是为时已晚的事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作文教学要基于阅读与日记作为“厚积”的途径,从赋予学生自由写作的角度去为学生的作文提供“薄发”的保证,学生才有可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

作者:吴爱红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

第五篇:初中作文教学指导

1.对作文选材的要求

在作文写作中,对题材的选择一直是重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不会选材,一些学生甚至在选材时胡编乱造,这样对写作极为不利,为了让学生能够写出更优秀的作文作品,下面对学生如何选材提出几点要求:第一,选材必须真实。文章是有感情的,读者需要从文章中明白作者传达出的情感,这就对作者的选材立意提出了要求。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选材不够真实,这样所写出的文章必然会脱离现实,这样的文章必然不会出众。因此为了让作文能够更具色彩,学生必须从客观角度写作,采用真实的素材。第二,选材要典型。在作文选材时,由于初中生的社会经验以及认知能力不够,经常会在作文中加入一些生活小事,但是在这其中要注意一个“精”字,也就是说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小事,这样才能把这件小事描写的淋漓尽致,为自己的文章增添色彩。第三,选材应该要注意与时俱进。初中生的写作应该与时俱进,尽量选择一些能够体现出当今社会发展的素材,这样学生所写出的文章才更有意义。因此建议学生在课下多看新闻,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文章中把握社会发展的主动脉,这样才能写出愿意被读者阅读的作文。此外,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还要注意题材的详略得当。现阶段有很多学生的作文只是单纯的为了凑字数,在写作中内容自由发挥,不能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教师在平时应该为学生收集写作素材,并且成立专门的阅读课,使学生掌握大量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懂得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让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突出。例如,在以《我和父母的“战争”》为题写一篇文章时,很多学生都会写平时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一件小事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好,进而引发“战争”,这样学生所写出的作文不能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毫无新意可言。但是学生在写作时如果这么说则会为文章增加两点:今天在写作业时家里来了电话,原本是班级女同学打来问作业的,但是妈妈接了巧妙布局,谋划全文江苏省泰兴市分界初级中学周剑电话,一听到是女同学就不由分说把电话挂了,进而引发了“战争”……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父母应该如何处理自己孩子与异性同学的交往。这就是一篇立意十分成功的文章,在文章中通过一件小事来引出自己对社会较关注事件的看法,使文章的题材变得更加新颖。

2.对作文框架的要求

作文的框架是写作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框架:首先,做好开头工作。作文的开头应该能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起着良好的过渡作用。所谓万事开头难,在写作时写好开头即是写作的重点,同时也是写作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害怕写文章开头,这其实是一种十分不好的现象,只有学生敢于写开头,教师才会发现学生写作开头的弊端,为学生做出指导。开头作为文章的脸面,在写作之前需要学生认真详细的构思开头,让开头更具有观赏性。作者在设计一些有戏剧性的开头时,通常会吸引读者的兴趣,让读者产生继续往下阅读的冲动。其次,文章的中间部分是整个文章的核心。文章中一些主要的内容都会在中间部分体现出来,对于文章中间部分的写作要求是要对文章的人物、事件描写详细,使得文章的内容活灵活现呈现出来。为了让文章的中间部分更具有可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各个体裁文章中间的写作要点,记叙文要求中间部分刻画人物细致,而对于议论文,则要求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论据,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章中间部分。最后,是文章结尾收官工作。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对文章结尾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认为文章只要注意开头和结尾即可,结尾则不必重视,这其实是一种十分错误的看法。文章的结尾是整篇文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最能升华文章中心思想的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重视对文章结尾部分的描写,采用合适的语言概括文章,并且要求文字简练、形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升华作者的感情,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3.结语

总而言之,写作能力是初中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对于开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作文选材的要求以及对作文框架的教学,让学生选择真实、经典、与时俱进的题材,这样学生的写作内容才会更加充实,写作套路才能更加新颖。而写作套路是文章的主干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对文章的开头、正文、结尾部分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思考,用新颖的开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用丰富多彩的正文充实文章内容,用简练的结尾升华读者感情。

作者:周剑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分界初级中学

第六篇:实效性初中作文教学策略

一、挖掘学生内心的情感

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文本表达十分空洞,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十分生硬,文章并无法实现打动人的效果。究其原因,这主要在于学生在情感表达上缺乏一定的技巧,也可能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教学引导不够。对于很多文体的写作过程而言,文章中能否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一篇文章质量评判的一个决定因素,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才应当深化对于学生内心情感的挖掘,要让学生找到那种想要倾诉的感觉,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才会写出更为感人的文章。教师可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重对于大家的引导,可以让学生从一些情感真挚的文章中多学习其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这个过程也是对于学生内心情感的一种有效激发,这些都会促进学生自身写作能力的不断进步。挖掘学生内心的情感是让学生能够在文本表达中更好地体现情感的一种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做到有感而发。教师可以在“有感而发”写作教学过程中站在学生角度对“有感而发”中的“感”进行描述。比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当看到父母在寒风中接你浅析实效性要求下初中作文教学的优化策略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许建娅们回家时你们有什么感想呢?”“当看见窗外春光明媚时你们有什么感受?”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对自身的感想进行描述。这种以学生为核心的作文教学全面提升了学生对“有感而发”的认识,让学生写作能够真情流露,大大改善了学生写作质量。挖掘学生内心的情感是写作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文本中实现情感表达,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文本写作质量。

二、为作文教学创设和谐氛围

想要进一步提升作文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学氛围的良好营造非常重要。教师要多样化作文教学的形式,要让学生们感受到作文教学的乐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从作文课堂上有更多收获。写作能力的训练可以渗透到很多教学环节中,无论是阅读分析还是听说训练,这些都是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一种锻炼。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展开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阅读课程上要引导大家多从阅读文章中吸收其好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在平时的生活中则应当多进行有效的写作资源的积累,这些都会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带来推动。在提升初中作文教学实效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情景等作为教学内容,通过上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笔者在“记事写人线索清楚”写作教学过程中就以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晏子出发,对描写晏子使楚的文章进行诵读,对该文章写作的顺序、方法进行分析,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学生学习热情非常高涨。这便是一次非常有针对性的作文教学训练,透过对这一学生们感兴趣的人物的剖析首先有助于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对于学生写作技巧的一种锻炼,经过这样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后才能够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元素

作文教学应当具备一定的开放性,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作文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元素,要多样化作文课堂,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在作文教学中得以拓宽。很多好的资源都可以成为作文教学的有效素材,教师要善于展开对于这些资源的有效挖掘。可以让学生结合社会上的时事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相关的影视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观影感受。这些都可以成为作文训练的形式。教师要灵活的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元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与延伸,并且能够拓宽作文教学的维度,这也是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水平的一种全面锻炼。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情境,并且要把握好情景内容,依照情景拓展学生知识体系,丰富学生写作内容,让学生能够从情景中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这种基于情景的所思所想可以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言之有物,让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写作任务。笔者在“自由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就选取《唐山大地震》电影,通过该电影对唐山大地震的情景进行还原,让学生结合唐山大地震进行写作。在唐山大地震的“真实”情景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人生命的可贵、救人教师的伟大、社会救助的温暖等,为学生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许建娅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第七篇:初中作文教学探究

一、借鉴国外或港台作文训练方式

现在我国的作文训练方式大多都是以话题作文为主,而对学生来说这种话题作文是不合适他们的,学生在写这种作文时,一般都是空发议论,没有在生活中真实的体会过其观念,毕竟学生的生活范围还是比较小,对现实客观世界的认识十分的少,对生活的认识的缺乏,就使学生在面对这种作文题目是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入题,只能写那些空发的议论。而在西方的一些国家,作文训练方式大多是以命题作文这种训练方式,题目要求学生写的内容是学生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写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件,由于所让学生写的内容针对性强,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比较具体和实际。使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培养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

二、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学生和老师来共同完成的实践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处理好“老师交”“学生学”之间的关系,什么时候老师应该教,什么时候学生应该主动的学习探究,这就要求教师清楚的了解学生的真正的写作水平,针对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力求做到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

1.引导学生分析命题作文的特点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害怕去写作,害怕去写命题作文,写作文难入题,学生在面对命题作文时感到没有内容可写,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结果只能参考网上的范文硬套,敷衍了事,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在写作时的思路,不利于提高其写作水平。所以,教师在作文命题时,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应具有开放性和限制性的特点,在课堂学习时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时,由于课本上的文章所写的内容与现代相差的较远,与现代生活特点也大不相同,使学生在阅读时的兴趣下降,不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结构进行细致的剖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选择近期一些内容比较新颖,学生感兴趣的文章作为供学习写作技巧的范文,教师在对学生剖析一篇文章时,要针对学生在写作中的问题作为重点来讲解,每一篇文章着重某一个写作技巧进行讲解,使没剖析一篇文章可以让学生真正解决某一种写作技巧上的问题。学生掌握了写作的技巧,就能避难趋易,面对每一篇文章都可以找到写作的切入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

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学生对作文素材的思考方式的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观点,文章的切入点也就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就会写出不同的作文,好的作文应该有独特,新颖的观点。在作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选择较好的切入点,首先学生在面对作文题目时可以想到多种写作观点,这样才能进行选择,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使写作思路开阔,用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在培养学生写作思维方式时,要使学生在写作上立意深刻,新颖,就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时,适当的发展学生自己的个性,培养其多维思维方式。掌握这样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写作时会感到思维开阔,想要写的内容有很多,不会出现写作时没话可写的情况,感到写作其实也不是太难的。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其所想到的立意中选择新颖,自己体会较深刻的角度来写作。

3.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

初中生在思考问题时思想是比较活跃的,思考问题比较独立,喜欢思考新的问题,但是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思想方面还比较幼稚,思考问题的深度不够,往往不能对问题进行全面的讨论、分析,所以,在初中写作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辩证的去分析,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题目,通过辩证的分析,才能让学生自己找出合适的文章立意,使其分析题目更准确,全面,更准确的抓住写作的要领。

4.注重文体知识的掌握

一般不同的文章,都有其固定的文章结构和共性,又有其各自的特点。一部分学生不会写文章的原因就是不知道这样的文章该怎样写,掌握的文体知识减少。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让学生接触多种文体,各种文体交叉学习,让学生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并在无形中掌握这些有规律的写作技巧。使学生在写不同题材的作文时,对文章的体裁比较熟悉,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写起作文来比较得心应手。

5.范文引路,模拟训练

在探究法作文教学中,也保留一些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通过范文的剖析,把其当做学生训练的范文。但教师在剖析范文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分析范文中作者写作的思路,立意,构思,探究其写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发挥想象,通过自主讨论,深刻体会写作的思路。这样学生模仿其写作思路,通过实践,来慢慢提高写作的构思能力,解决学生在写作时“怎样写”的问题,提升作文教学的探究性,为教师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打下必要的基础。

6.写作与教材内容相靠拢

写作训练时教师要注意写作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相靠拢,这样不至于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读写结合能力在作文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在学习写作中,一般都是通过阅读比较好的范文,来体会其写作的构思和结构,通过学习来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通过写作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更好的理解了教材中范文的写作思想,这是迅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成爱英 单位:山东省邹平县青阳镇初级中学

第八篇:初中作文教学有感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是没有生命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写作丰厚的土壤。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去看、去听、去想,从生活中捕捉灵感,变生活为写作源泉。南宋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强调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就必须平时多注意积累写作素材。所以,笔者提倡让学生多看课外书,特别是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包括诗歌、寓言、童话和小说等,广泛涉猎,博学众长。同时让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摘抄好词佳句,并随时翻看牢记于心。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读的“耕耘”,哪来写的“收获”。因此,笔者强调学生平时对所读内容不但要注意积累素材,而且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让它们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唐朝诗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道出了“读书厚积,写作薄发”的真谛。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有了平时的观察和积累,使产生了想表达的欲望,但不知道或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那该怎么办呢?笔者是这样教学生的:

1.调动感官

人们的感官有哪几种?人们的感官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我们在生活中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感受,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的细节。写作时,才会有米下锅。例如,朱自清的《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作者先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和煦;然后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芳香;最后从听觉角度写春风吹送的悦耳的声响。作者调动感官把无形、无味、无声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有情有感。在实践写作时,笔者会布置学生们写类似《仙人掌》这样的实物文章。那怎样调动感官写仙人掌呢?如视觉可以写仙人掌的外形;触觉可以写自己忍不住要去碰它,结果被它扎了一下;嗅觉可以写它开花时发出的淡淡的清香;听觉可以写它吸引了蜜蜂、蝴蝶等。这样指导,学生可操作性就比较强。

2.多用描写

描写方法有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如果是写人叙事的文章,就可以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融合起来,深刻而全方位地挖掘一个人一件事的内涵。例如,鲁迅的《孔乙己》中,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多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赋予人物活动以特定的空间,同时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在写作实践时,笔者会让学生随着文章故事情节的发展,穿插三言五句或点到为止的简要环境描写。通过描写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或映衬人物的意志、品格和形象,从而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写好人物,大多会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肖像描写不求面面俱到,但要抓住主要特征,写出其与众不同之处;动作描写要注意写出人物动作的生动性,努力写出细节,反映人物的特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修养等特点,语言力求简洁,能反映人物的特征;心理描写要符合具体的情境,要努力写人物细致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反映出人物的感受、特点。当然,靠懂得这些方法还是不够的,更主要的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积累人生的底蕴,在认真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才能灵活地驾驭各种技巧,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来。

3.巧用修辞

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既能使作文生动有趣,又能使作文内容充实。例如,朱自清的《绿》,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就用了二十多个比喻。如把梅雨潭的绿比做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一块温润的碧玉,一块融化了的蔚蓝的天。比喻妥帖、新颖。文章还常常接连使用好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显示景物的特征。为了强调那种“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连用了少妇的裙幅、鸡蛋清、温润的玉等几个比喻。从视觉、感觉、触觉等几个方面形象地再现梅雨潭之绿的清亮、鲜嫩、柔软、纯净的特征。这样,用不同的事物反复比喻同一对象,就把景物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实践写作时,比如文章的开头,引名句,起点高远;作排比,造势磅礴;趣拟人,别开生面;巧设问,发人深思;用对偶,严谨整齐;巧博喻,形象开阔。总之,巧用修辞美不胜收。

4.虚实结合

在文学作品中,实就是实写,即对景、物、人、事的直接描写,描写对象直接出现在作品之中,走上前台,定格亮相;而虚就是虚写,即被表现的事物没有直接出场,而是借助其他事物来烘托渲染,对象隐藏在描写文字的背后,有时也借助想象、幻想等手段描绘出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虚拟世界,构成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来表情达意,起到实景描写无法达到的以一当十的作用。例如,朱自清的《春花图》,“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作文是观察的发现,是生活的感悟,是心灵的表达,更是生命的体验,是一种自然的倾吐。学生的习作应当是学生真性情的自然显露。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将这些思想的火花迸发出来。课外练笔是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最好的舞台,加之由于生活和学习节奏的加快,学生的负担也相应加重,而课外练笔短小随意的特点正好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课外练笔的指导。课外练笔不易过多,一周两次练笔就行,也不用要求有多长,语句通顺、真情实感表达清楚就行。无论是在家庭、校园还是街头、上学途中,无论是生活中的重大事情还是心灵深处的细微感触,无论是慷慨激昂还是抑郁悱恻,都可以随笔记下。每一次学生的课外练笔,教师都要及时认真去评,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用得好,也要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从而让学生肯练、乐写。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学生有了生活的积累,动笔之时自然水到渠成。

四、结语

总之,只要学生平时多注意熟读精思,积累素材;课内认真听取老师指导方法,掌握技巧;课外加强练笔,学会表达,那么,写作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

作者:顾桂花 单位:江苏省大丰市飞达路初级中学

第九篇:探究法在初中作文教学的应用

一、学生自主立意命题

1.为学生自由作文创设和谐的环境。

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自主立意命题,选择感兴趣的素材,写自己愿意写的事情。如在五一节假期结束后,学生尚处于意犹未尽中,教师让学生回忆假期里的趣闻趣事,让他们畅所欲言,有的享受与家长共处的美好时光,有的谈购物,有的谈旅游……学生们热情高涨,产生急于表达的欲望。

2.在交流讨论中让学生命题。

“心所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教师要创设合作氛围,让小组交流讨论,选择感兴趣的话题给作文命题,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有感而发,产生创作的灵感。教师也可以以半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发挥想象,从不同的视角审视社会、看人生万象。如以《我梦见》为题,让学生从学习、考试、热会热点、奇闻趣事、亲情友谊、科学幻想等角度自主构思主题,学生从自己可以从感兴趣的兴趣、有意义、关心的话题入手将题目补充完整,有《我梦见当了护士》《我梦见爸爸哭了》《我梦见进入时间隧道》《我梦见了李白》《我梦见爸妈和好了》等题目,经过同学之间的沟通,相互分享、相互帮助、相互补充,学生心里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探究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江苏省响水县黄圩中学仇苏静

二、集体探究文章的写作框架

不同的文章有着不同的写作框架,但若教师将抽象化的写作理论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难以把握写作的真谛,若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往往会耗费大量时间而难有实效。教师要让学生阅读相关命题的文章,思考文章的结构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结构,如常见的记事类的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些基础上再加了顺序、倒序、插序的三种叙事顺序和描写、抒情、议论等方式,文章结构就显得完整了,如果有好的主题,就能起到吸引读者的效果。学生在体悟文体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常见的命题作文的大体框架,分析一般形式的命题文章的结构有哪几部分?学生在对照文本的基础上,经过交流讨论,发现有开头、事件、结尾三个部分。文章要达到引入人胜的效果,光做到结构完整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思考:如何开头才能使文章出彩?如何结尾才能突出主题?怎样安排框架结构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吸引读者?如何安排过渡句,才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分组作文,让他们在评价中发现问题

由于学生对写作不够自信,因而心底发虚,不知如何下笔。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兴趣、表达能力存在差异,有的擅长写开头,有的擅长写结尾,有的擅长记事,教师要发挥他们的长处,引导学生协作作文,愿意写开头的组成开头组,愿意记事的组成中间组,愿意结尾的组成结尾组。这样他们就能摆脱畏难心理,放开思绪,能从容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要将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让他们找出习作中的亮点与不足,探讨习作的问题所在,如文章的开头有新意还是平淡无奇,看立意、语言技巧是否能吸引人;中间段是否重点突出、细节具体、富有条理、情感真势,是否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结尾是否能点题、照应开头,让人感到意犹未尽。通过交流达到分享优点、改正缺点的目的。在习作评价中,可以自评一文段、互评一文段,小组讨论本组写作中常见的毛病,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在小组完成评价后,教师要予以必要的指导,让优秀文段的作者谈谈自己的创作过程,同学们也会受益匪浅,增强了写作信心,为独立创意成文作好了心理准备。

四、感悟范文,独立行文

教师将全班同学合作的文章与优秀范文进行对比,寻找两篇文章的差异,看哪篇文章更富有文采,哪篇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哪篇语言优美、叙事具体,哪篇描写细致,能流露真情实感。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习作的论知识、习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指导,但指导忌过于详尽,点到为止即可,避免束缚学生的思维。

五、结语

总之,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要改变当前应试作文的现状,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让他们在独立自主、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开展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作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作者:仇苏静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黄圩中学

第十篇:初三作文教学策略

一、依托课文的结构布局,指导学生构建作文框架

针对初三学生写作困难,文章思路不清,可以用典型的课本文章为例指导学生构建作文框架。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课文无非就是一个例子”,这就告诉我们,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多模仿课文;同时也告诉我们模仿不是抄袭,而是学师们观照生活的方法,写作的技法。假如我们不会写景,可以依托朱自清的《春》就会明白写景并不复杂,可以按空间顺序组织材料(选择多种不同景物作为描写对象),结构上前后照应,表达对好景不常在的感叹,多运用修辞手法……,在模仿中起步,学生下笔就不难了。所以,在初三作文复习中,我经常选一些结构规范的课文来指导学生搭建作文框架,即温习文本,把握作文的构思。

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思想,丰富作文的情感血肉

初三的作文教学依托文本,提升作文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短时间内也是比较实用的。事实也说明,学生模仿课文写文章,写作技巧提高很快,结构基本也没问题,但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学生的作文言之无物,构思普通,读后不能给人以震撼和启迪。因此,笔者认为初三作文教学依托文本结构的基础上一定要丰富作文的血肉,学会运用人物的对话、独白、意图、行动等表现社会生活或某种思想精神。

首先,依托文本,重视情感的分析。

作文复习课若以课本为例,应先弄清作者的写作原因,课文的社会环境,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有血有肉,有了感情才易使读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使作文言之有物,构思新奇,才能给人以震撼和启迪。作为教师,我们更应重视复习课文启发学生明白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情,怎么表达这种情感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颇为重要的。

其次,依托文本,重视思想的积极性。

可以让学生从六册语文书中提炼纵横千古,震撼一代又一代人思想的文章,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作文思想,写作思想必须正确有一定的积极性和普遍性。教师可以指导初三学生关注6册语文书中文章的立意,关注思想内容的几个方面: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集中,观点是否正确鲜明,材料是否真实、恰当,材料是否突出主题等,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鲁迅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时光和封建教育内容的腐朽落后;《陈涉世家》中的陈胜表达了历代爱国将士们共有的为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官逼民反的豪言;《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的冒险和脱险的经历让我明白了把大困难变成小困难的道理。这就启示学生:我们不仅可以依托课本作为写作素材,还可以仿课文中的立意、章法、题材、思想等丰富作文的情感血肉,当然借用课文某些内容进行写作训练必须关注写作的积极性,可以是阐发型,阐发课文的积极思想意义;可以是评论型,评述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要求学生深入课文得其要旨,又要跳出课文发现精微再创作;可以是想象型,借用教材内容来新编故事,这样做更有利于初三作文有针对性的复习,思想的积极性也能在写作训练中有意识地彰显出来。

最后,依托文本,重视思想创新的尝试。

以课文为依托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形成自己的作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是为了不学”,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运用。我们要把模仿中学到的结构章法,分析中得到的情感体验和立意内容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学生的写作阅读生活真正一体化。但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而依托文本进行思想创新,更要斟酌思考运用,真是一念之差,天壤之别。初三学生的考场作文上不了档次(包括复习时的作文),往往与运用课本死搬教条不创新有关,初三作文不管是平时作文还是考场作文,作文的可写性是一样的,都提供了动笔就写、有话可说的机会,这样文章的立意撞车的可能性也最大。那么如何避免呢?作为初三教师,我们更应引导学生依托文本,避开一般的看法,超凡脱俗,另辟蹊径,选择出奇制胜思想从创新的角度悟出新意,可以多角度思考,也可以逆向思维,使学生自觉运用从课本学到的知识和技巧酝酿新的思想,进行作文创新。另外,依托文本可以根据文体的特点进行创新,在复习时,我们可以借助课文授之规律、导之以法进行思想创新尝试,这样也能丰富作文的血肉,当然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应是扶着走、牵着走,最终放手走,真正达到自主思想创新。

三、结语

总之,初三作文的复习时间比较短,想做到大量阅读面面俱到地复习是不切实际的。笔者只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做了一点尝试,但受益匪浅。因此,要想让学生在考场上挥洒自如,短期复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依托课文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有了这样的巧用才能指望学生在关键时刻有神来之笔。作为初三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把功夫用在平时,想方设法指导学生依托课本,及时地去发现,去利用,用最少的时间去提升作文,以求获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作者:顾加银 单位: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