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职业教育困境与出路

现代学徒制下职业教育困境与出路

[摘要]文章阐述了现代学徒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指出了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的职业教育运行困境,如校企沟通机制亟待完善、工学结合顶层设计亟待加强、师资培养机制亟待优化,进而从完善校企沟通机制、加强工学结合顶层设计、优化师资培养机制三方面提出了现代学徒制视角下职业教育运行出路,以期保障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困境与出路

实施现代学徒制,是促进职业教育适应市场需求、实现“精准就业”、深化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要深化现代学徒制与人才培养工作的融合,借助现代学徒制提升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从而适应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因此,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分析职业教育的运行困境,探索突破困境的运行出路,对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1.促进职业教育适应市场需求的必然要求。党的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反映出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仍需进一步改革,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应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企业综合性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不仅要使院校的多种资源服务于企业生产,还应鼓励企业为院校教育的发展投入人才与资金。同时,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满足企业生产一线的需求,并制定符合企业产品生产工艺、文化价值的课程内容。因此,坚持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必然要求。2.实现“精准就业”的必然要求。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企业根据人才需求向院校下订单,院校接单后在企业的主导和协作下,按照订单要求培养人才,人才经考评合格后直接被企业录用。对职业院校来说,这种模式有助于加强招生工作的统筹与协调,培养出适应企业、社会发展的人才,从而实现毕业生的精准就业;对于学徒来说,这种模式有助于促进其学习与就业的紧密相连,学习内容具有极强的岗位针对性,学徒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企业来说,这种模式能够减少人才招聘和培训方面的经费支出,学徒毕业后直接定岗参与生产活动,与企业的发展有较高的契合性。从整体角度来看,现代学徒制实现了企业、院校、学徒的互利共赢,是实现“精准就业”的必然要求。3.深化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方式层次较浅,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力度严重不足,人才培养方式较为单一。职业院校应引入现代学徒制,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使行业前沿技术、企业精英走进学生课堂,并在入学阶段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多提供进入企业动手实践的机会。职业院校还应深度研究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对院校、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梳理,促进教学与生产的深度融合,这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

二、现代学徒制视角下职业教育的困境

职业教育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提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从而满足企业和社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目前,现代学徒制在校企合作沟通机制、工学结合顶层设计以及师资培养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加强和优化。1.校企沟通机制亟待完善。第一,院校缺乏专门的学徒制改革监督部门。第二,学徒制相关负责部门权限不明确,具体任务和目标也不够明晰。第三,校企负责人多由院校管理者或企业负责人兼任,学徒制管理人员分工模糊,没有专职联络员负责校企双方的联系。第四,校企合作缺乏健全的沟通机制。第五,校企双方教师沟通渠道单一,交流与合作力度不足。2.工学结合顶层设计亟待加强。第一,企业、院校、学徒三方未能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组建,学徒制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难以满足三方的利益与需求。第二,校外实训基地大部分是没有经过教学化处理的企业工作现场,由于学徒专业技能不强,无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无疑给企业带来了负担。第三,学徒制工学结合紧密、工学交替频繁,院企双方难以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实践和地点,直接影响了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效果。3.师资培养机制亟待优化。第一,企业培训师数量不足,导致企业在选拔培训师时不得不降低标准,直接影响了企业培训师的质量。第二,政府没有对企业培训师进行有效规划与统筹,没有制订完善的企业培训师培养方案和培训计划,以致企业师资团队整体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此外,企业培训师的培训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学生心理学和教师行为规范等培训内容,这也是导致企业培训师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第三,院校缺乏相应的活动或比赛制度,教师难以通过活动或比赛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学水平。第四,校企双方教师缺乏沟通与合作,无法做到相辅相成,从而导致学徒制师资团队进步缓慢。第五,薪资待遇不高导致院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较低,且院校不关心教师的进步幅度,导致部分教师缺乏个人发展信心和积极性。第六,校企联合师资团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这也是团队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三、现代学徒制视角下职业教育的出路

随着现代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职业院校需要加快落实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升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职业院校应从完善校企沟通机制、加强工学结合顶层设计、优化师资培养机制三方面,努力探索突破自身运行困境的有效路径。1.完善校企沟通机制。第一,组建企业、职业院校、学生三方合作的现代学徒制管理部门。部门人员由三方派出代表共同组成,部门任务要综合考虑三方的意见。职业院校可以带头成立学徒制改革办公室,由企业管理者和院校教师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工作人员由院校其他教学人员和学徒代表组成。这种方式可以帮助院校了解企业的生产、用人等情况,促进企业与院校之间的相互了解,提升沟通效率。现代学徒制管理部门要平衡院校与学生的利益,教师的参与可以保证院校相关机制和决策符合教学规律,学徒的参与可以保障其权利。这些代表要从多角度考虑院校的机制与决策,共同为现代学徒制改革贡献力量。第二,职业院校要明确各部门的管理权限。现代学徒制改革办公室的工作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一是从国家相关教育政策中选取促进学徒制发展的部分,并通过多种媒介向企业和学徒进行宣传;二是加强校企双方的协作与沟通,为学徒上岗提供便利条件;三是职业院校的学徒制改革应采取多元化手段,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协议机制;四是院校与企业应定期组织相关会议。第三,校企要选定专门人员负责合作的相关事宜。职业院校要对学徒制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根据各企业涉及不同专业的特点,明确具体的负责人员;企业也要选出代表,专门负责与学校的联络工作,从而保证现代学徒制改革的顺畅进行。第四,职业院校要定期召集校企双方会议,共同决定有关事项。校企双方要规范组织联络会,会前要针对会议内容听取双方意见和建议,并将会议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整理成册提前发给参会人员;会中要结合会议内容,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双方的合作问题;会后校企双方要认真整理会议结果,并发放给相关负责人员。第五,拓宽非正式的沟通渠道。院企双方要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校企导师互相结成对子,加强校企双方的信息沟通;规范教师进入企业一线的实践、学习等活动,确保其学有所成;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校企双方教师合作授课;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院校毕业生以讲座的方式解答学生疑惑,并宣传企业的产品和文化。此外,教师要定期走进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在提高实践技能的同时,了解学徒校企转换中的各种问题;企业要定期组织教师召开实践总结会,为教师交流技术心得提供平台,吸纳教师在企业工作场所和培训计划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2.加强工学结合顶层设计。第一,校企生三方共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学徒制办公室牵头,院校、企业、学徒分别派出代表共同组成。委员会要定期召开会议,起草学徒制协议,制订人才方案,商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以及考评标准,并从整体角度确定院校、企业的教学重点内容和职责。第二,企业要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索在生产现场建设学习岛实训基地。学习岛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能满足学生轮岗实践的学习需求,也可以成为企业研发和培训的场地,更可以使学生体会真实的生产感受。第三,校企双方要加强教学场所的管理工作。现代学徒制具有工学交替频繁的特点,如何统筹和规划课堂教学与企业教学,是提高现代学徒制培养质量的核心问题。一是职业院校教学内容不能仅满足一家企业的需要,要符合行业的社会公共人才需求;二是职业院校要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全面传授,企业要偏重于实践操作的指导和技术培训;三是企业要明确教学目的,杜绝把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的现象;四是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防止授课、培训、评价都由一人完成的情况;五是校企双方要完善沟通机制,相关负责人要根据规划及时组织人员召开会议。3.优化师资培养机制。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职业教育无论如何改革,都应把教师培训和师资队伍建设视为提升院校教学质量的核心工作。第一,完善企业培训师选拔制度。我国职业教育应通过严格的准入制度和规范的选拔流程,确保企业培训师的质量。一是学校与企业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完善企业培训师的准入制度,明确其工作范围、培养计划和薪资福利等标准。这样不仅能为员工的选择提供充分依据,为企业职工的发展另辟蹊径,也可以提高员工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降低了企业人才的流失概率。二是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要从员工中物色合适的人选,通过会议使他们了解相关文件精神。三是企业要鼓励员工自愿报名,并通过综合测评最终确定企业培训师的人选。第二,健全企业培训师的培养制度。企业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订详细的培养计划和完善的培养方案,确保师资培训的专业化。企业培训师是从企业员工中选拔的,他们拥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但欠缺理论知识,难以满足学徒的教育需求。因此,企业应将理论知识传授作为培训重点,并将相关教育模式、授课方法、学徒心理等内容融入培训工作。此外,企业应将培训场地设置在院校,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校内宣传作用,加深学生对现代学徒制的了解,也可以增强企业培训师的认同感,提高他们的教学动力。第三,健全院校师资的培训制度。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教师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多元化手段,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类继续教育,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通过技术竞赛、技能比武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此外,职业院校还要制定相关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规章制度,明确教师的培训目标,增强教师入企培训的使命感,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第四,促进院校教师与企业培训师的共同进步。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师和培训师结对子的政策,促成二者共同组建学徒培养师资团队。校企双方要鼓励教师建立合作关系,在日常教学中团结协作、共同科研,有效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一是校企双方要加强合作,共同开发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在校内课堂教学期间,院校教师主要负责理论课程内容的开发与教学;在生产一线实践学习期间,企业培训师主要负责实践操作的指导和实践技能的讲解。这种结对子的方式不仅能增强校企双方教师的沟通与信任,使合作教学更为顺畅,也能拉近教师之间的个人情感,实现学徒培训师资团队的快速成长。二是企业要定期组织入企教师召开经验总结会。院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培训后,在提升技能的同时,还要对企业具体岗位的设定、职工培训等工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此外,企业可以安排院校教师在学徒入企培训的时间段到企业进行锻炼,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和技术水平,也能使教师了解学徒校企转换时存在的问题。第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职业院校要通过薪酬和待遇提高教师的满意度,并制定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教师评价体系。职业院校不仅要对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还要重视教师的进步幅度。同时,职业院校和企业还要兼顾教师个人与师资队伍的发展,促使职业教育在学徒制改革背景下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天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运行的国际经验与启示——教育转换的视角[J].教育科学,2018(2):67-73.

[2]贺雪萍.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溯源、实践迷思与战略抉择[J].教育与职业,2016(1):12-16.

[3]唐高华.战略管理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规划与战略执行[J].教育与职业,2016(17):6-9.

[4]田佳琦,丁哲学.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企业主导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7(24):5-9.

[5]张培,南旭光.“互联网+”职业教育立体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基于C-TRPS模型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10):34-38.

[6]高健,周志刚,潘海生.新时代背景下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路径研究——基于复杂系统的分析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8(7):1-6.

作者:范国辉 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