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综述(10篇)

高中语文教学综述(10篇)

第一篇: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摘要】

在目前语文教学的转型时期,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为此必须改革旧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跳出教参,跳出文本,跳出课堂,探索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

课标;语文素养;主动;探究;表达;活动

一、跳出教参另辟蹊径

课堂教学永远是所有学科学习的主阵地,选讲、少讲,重方法介绍,应是语文教改方向之所在。将语文课堂确定的主要环节确定为“学习探究”,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学习探究”,应该是先让学生充分预习课堂所学,包括字词句、把握文章内容思路,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启发,预设问题,再由学生提出问题,生成问题,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讨论,教师在此环节中更要发挥点拨的作用,譬如思维的方向、思维的方法、语言的组织等等,如此,方可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强调的两点是:一是课前预习要十分充分,教师要预设好检查方式;二是对教材的处理要突出重点难点,切不可面面俱到。教学案例:教《促织》时,笔者采用了这样的处理方式:1.检查预习。2.介绍背景。3.理清情节。4.教师提问启发学生自主讨论:一般说来,一篇小说以悲剧示人,震撼力更强。如果本文只写到儿子跳井死了,成名家破人亡就结束了好,还是原文好?而小说中写成子死后化身为蟋蟀,让家人享尽荣华富贵,这样是否削弱了小说的主题,从而削弱了小说的影响力?教学效果: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致较高,目标集中,测标完成较好。

二、跳出文本注重表达

语文作业的布置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外阅读、练字,应是常规作业,除此外,就课文相应的作业有两大块:一是预习课文的作业,二是课后作业。而课后作业应围绕课堂而设置。于是,以“每课心得”甚至“每课新得”为最佳,鼓励学生对课堂推陈出新,温故知新,以小论文方式表达。这样做,更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素养、书面表达等诸多方面大有裨益。教学案例:在《鸿门宴》学习后,要求学生写课后新得,学生既未全盘否定课上对项羽形象的分析,又对项羽的形象有了新的认识,颇有深度。这里选取学生的习作为例:

(一)……都说项羽正是因为缺乏政治头脑、缺乏智谋策略才败给了比他弱小的刘邦。我却可惜,可惜他生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如果是身处和平世界,他直率、重情的性格,是多么的吸引人。错就错在,天时地利人和无一具备……

(二)……有人说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是妇人之仁,而我确认为这是项羽的君子之范。项羽崇尚武力,面对他认为不是对手的弱者刘邦,他没有恃强凌弱,没有残忍地杀害弱者,这恰恰是项羽最“英雄”的地方。……

(三)……项羽败给刘邦,是败给了他自己骨子里的真性情……教学效果:学生眼中的项羽不仅仅是课文上凶狠暴躁、头脑简单、缺乏远见的形象,而是一个英雄。这样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因出自真情表达也进步很多。

三、跳出课堂活动引领

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主渠道是课外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新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对此都有要求。所以,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要花更多时间去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这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课外阅读要跳出课堂,课外阅读的方式要多样新颖。譬如:辩论赛,是检查学生对作品的研读效果、探究能力的现实易行的方式。譬如阅读《西游记》辩论赛可设立这样的论题——你喜欢唐僧师徒四人中的哪一个?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为何往往对付不了一个小妖怪?这样的论题,就可以了解学生对《西游记》理解程度,而学生会利用一切资源力争获胜。先决条件必须是对《西游记》要整体阅读,并有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看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也是阅读名著的良好方式,这能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了解原著与改编的区别,谁更好,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辨素养。而围绕名著的手抄报比赛、课本剧表演、仿写这些形式,也是课外阅读名著、学习语文的良好方式,调动全员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引领语文学习,提升语文素养。当然,课外阅读的面很广,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时代,还要教学生利用许多的零碎时间,阅读一些快餐式作品,包括新闻,微信朋友圈有益的文字,这不仅仅是在短时间内接触和收集大量的信息,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利用信息、驾驭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活动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自然和人,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获取各种鲜活的材料和最前沿的信息。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到工厂,展开各种调查,参与各项生产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培养他们辨别是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教学案例:学完《雷雨》后,两个班级进行课本剧表演,要求阅读全剧,在此基础上再现《雷雨》的高潮部分,并可进行创新操作过程:确定了赛题后,给学生几天准备的时间,强调将请有关的语文老师担任评委,并对获胜方及最佳辩手进行颁奖。实际效果:学生准备时,几乎调动了所能调动的一切资源,而且学生在表演时甚至涉及更多的话题,达到了培养语文素养的目的。教师有思想,才能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教师有艺术,才能培养出有素养的学生。而培养出有思想有素养的学生,则是教育的根本目标,那么,局限于课文,总是强调一两篇课文怎么上,是无论如何达不到此目标的,所以,只有跳出课本、跳出语文,在更大的范围、更多的领域去摸索、探讨。才会更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绽开语文素养之花,培养出有思想的国家栋梁。

作者:罗新生 单位:广东顺德德胜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摘要]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但语文素养内涵非常丰富,那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引导学生敢于展示自我等方面,探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

语文素养;课堂教学;高中语文

语文素养,指的是一种以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语文知识、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等为内容的综合素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也面临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本教材与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丰富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开展自主学习,养成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觉厌倦和疲劳,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空城计》教材内容时,由于高中生对《三国演义》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了解,特别是对诸葛亮的形象已是耳熟能详。为此,教师应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讨论的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故事的情节发展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通过这样自主学习,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从而促使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立足语文教材,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依托语文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让学生在优秀的语言文化中受到熏陶,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育学生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继承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同时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从而促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例如,在学习《苏武传》教材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教学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苏武所处的历史背景。苏武作为汉使被匈奴无理扣押之后,在十九年间,始终不为威服,不被利诱,坚贞不屈。其爱国精神可以很好地鼓舞人心,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提高,从而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三、通过广泛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考能力

阅读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想,丰富学生的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认真地钻研,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课堂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不同年龄特点,适当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书籍。这样学生可以将课堂内所学到的知识融入课外书籍的学习中去,互相补充,互相完善,这样通过长期广泛地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判断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

四、借助语文写作,引导学生的自我展示

写作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也是最让学生望而生畏的。写作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来记录自己的情感变化、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但是,学生为什么害怕写作呢?在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命题,然后对文章的审题、写作手法、写作技巧进行简单概述后,就让学生自行写作了。在教师圈定的框架内写作,学生常常是绞尽脑汁也难下笔,最后没办法只得胡编一气,乱写一通,应付了事。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己旧有的教学观念,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自由写作的机会,鼓励学生自由写作,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和思考身边发生的事情,不断积累生活素材,并将自己对周围的人、事物的感受写出来。这样的写作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写作,学会通过写作展示自己,表达自己,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言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刘敬 单位:江苏泗阳致远中学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文精神教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高中语文学科具有深刻的文化韵味。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独有优势,将人文精神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这样不仅能带给学生文学知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同时,也使得学生在优秀的语文文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与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

人文精神;课堂教学;高中语文;文化熏陶

人文精神能够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人格品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在高中时期,学生面临着很大的高考压力与负担,同时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已经趋于成熟化,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事物,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与人生价值观,从而成为时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由于语文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因此,将人文精神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实现对学生精神与人性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语文知识的传递者,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使命,教师还是学生心灵的启迪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性与精神的发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与思想品质的修养,具备对学生实施人文精神教育与陶冶学生情操的能力;其次,教师应该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理念,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状况,科学合理地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促使语文教学活动能充分地渗透人文精神,并能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人文渗透氛围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和谐的人文渗透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从被动地学,变为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选择相应的影片与视频,在学生观看后,引导学生对于视频中的人物形象、社会背景进行深入的探讨。教师可以围绕教材中的文学经典作品,组织故事表演、主题讲座、交流会、辩论赛或是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领悟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蕴意。如学习《祝福》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进行讨论,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与眼光去看待?是漠视、嘲讽、挖苦还是同情?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挖掘课本人文意蕴,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教材包含古今中外的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深刻且丰富的人文精神素材。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挖掘课本中的人文意蕴,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体验不同人物的人生,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悟生命的价值意义,让学生在优秀的语文文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人文精神的渗透教育。例如,《呐喊》中的鲁迅为了拯救民族的灵魂,选择弃医从文;《荷花淀》中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们为了保护家乡,毫无畏惧,拿起枪杆与日本鬼子战斗,等等。这些充分体现了文中人物的爱国情怀,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精神。例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等,这些都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和崇高思想品质。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矛盾的《白杨礼赞》等散文中,融合了意境美、文字美,引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通过借助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例如,的《母亲的回忆》、朱自清的《背影》等文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母亲和父亲深沉的爱,让学生懂得要尊重与孝顺自己的父母。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回归课本,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深邃内容与伟大智慧,有意识地教育与渗透人文精神思想,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健康个性、良好品质的形成,帮助学生积淀丰富的精神与人性的财富,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行与道德素养,符合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优势,让人文精神的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真正地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素养的提升。

作者:徐丽 单位:江苏宿迁中学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翻转课堂应用

语文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学科,通过进行高中语文课程学习,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学生学习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成绩,另一方面,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高中语文课程本身所蕴蓄的中华优秀文化,对于我们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改进说教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有很强的促进意义;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足,建议进行改进。近几年来,高中教学方式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和创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种名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老师们开始尝试事先制作好短教学视频,要求我们学生课前在家中下载观看,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学习。“翻转课堂”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优势,教学形式新颖、学习时间灵活、课堂互动充分,改变了课上老师讲、学生听,课下布置家庭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一、“翻转课堂”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少年强则国家强”,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形式日趋多样化。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语言文化为主的授课内容和课程特点,导致了通常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纳老师的传授,同时,通过课外作业来巩固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重教轻学,在很大程度上抹杀掉了我们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出现,一方面改变了以老师为教学中心的固有模式,作为学生能够自主安排课前课后的学习,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枯燥无味的高中生活增添了色彩,大大减轻了学习压力,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无法自行解决的困难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甚至老师协助的方式来解决难题,进而在日常的学习中增强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默契。

二、“翻转课堂”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老师授课的筹划

语文“翻转课堂”以教科书为基础,由老师预先录制好教学视频,以便我们在家自主学习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掌握。视频一般先强调说明本节视频学习的重点内容以及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学内容一般都会包括基础知识、延伸的知识点等,在视频即将结束时,老师还会针对授课内容,布置几道问题,引导我们学生进行思考,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有时,还会预先布置下次视频所要学习的语文课堂内容,譬如,看完哪段视频之后对课本中的哪一课文进行阅读,完成以上学习任务之后是否还要进行自我测评等,以便通过测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效果。因此,老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多是根据现有学生的情况来设计,确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在教学视频中融入自己对我们学生的学习期望。在制作课程视频时,也会本着循循善诱的准则,让我们作为学生能够被指引,并且实时了解我们学生群体的学习情况,从而使得学习生活有目标有意义。课程设计的问题也会尽量注重层次和梯度,从而使得作为学生的我们认识到,要解决老师的问题,不看书不行,不思考不行,这样在老师的主导之下,我们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才能让我们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2.学生课前自主探究的学习

作为学生,应该有着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翻转课堂”的出现使得我们自己在家自主学习时候,能够对照老师们制作的教学视频来进行学习,了解即将学习的新课程的学习目的,能够自主解决掉大部分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并且在遇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时能够记载下来,同时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疑问见解,从而优化学习效率和减轻老师们的教学负担。老师们制作的“翻转课堂”决定了我们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向,成为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另外,“翻转课堂”这种教育模式着重于培养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有的自主探索的创造性,能够自主发现并且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在完成自主学习的大前提下,配合老师课堂上的辅导从而真正意义上的掌握该学到的知识。所以,这种模式的出现能够很容易的化繁为简,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大问题逐一击破,不再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使得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以利于对整体知识框架的构建与掌握。

3.师生课堂的互动

“翻转课堂”式教学,当老师开始让大家发表意见或讨论的时候,由于课前同学门已经看过视频,往往是带着对老师视频中提出问题的疑问和思考来的,课堂上明显热闹多了。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总是你一言我一语,畅说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讨论或争论过程中,强化了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老师也会针对典型问题,适时进行解答或引导大家自主思考,这就使得我们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在完成自主学习的前提下,配合老师课堂上的辅导从而真正意义上掌握该学到的知识。

三、改进建议

“翻转课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从国外引入的新生事物,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应用中也存在着诸如学生课前自学效果不好控制、学生易松懈、家长不认可等问题和不足。针对问题改进,提出建议如下:

1.系统建立教学资源库

对于教学视频来说,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能够反复使用,老师们在制作教学视频的过程中,都是围绕教学计划、高考知识点做的,这就为教学视频资源积累并重复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或各个学校,围绕知识点,系统梳理、收集优质教学视频,开发资源管理系统。充分利用校园网或因特网,开放学生学习,这样既能使老师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一目了然,又非常有利于巩固和复习已学的知识。尤其是对于高中语文,与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相比,属于知识点更加分散的科目,建立教学资源库更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2.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

“翻转课程”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上以老师为中心的地位,但是却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多媒体视频制作能力、知识点压缩提炼能力、开放式课堂中互动交流的掌控与引导能力等等。例如,对于同一个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知识点,有的老师的教学视频引人入胜,学生反复爱看,而有的老师的视频就呆板无趣。再如,班里总有个别学生天生内向、不爱发言,“翻转课程”教学模式以讨论为主,若有的老师不注意对这些学生循循诱导,这些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学模式的转变,老师的综合能力也应当同步转变。

3.“翻转课程”宜稳妥实施

目前,全国的高中学生都面临高考竞争压力,“翻转课程”作为一种引导式、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使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确实会使很多同学的家长们产生学习质量下降的疑虑,有的家长更是认为这是学校“放羊”不管行为,阻止学校实施这类课程。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会有一个过程,建议该模式重点在初中及以下学校实施,高中学校逐步或试点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资源的积累,待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家长认同后再加大推广实施力度。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我们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提高,更能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促进老师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即便是有着如此众多的好处和意义,“翻转课堂”在现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因此,要想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还需多结合实际,多关注我们学生的反应,并且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和指导,使得“翻转课堂”能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实施。

作者:毛弘川 单位:天津市育才中学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学文学教育研究

摘要: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它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对培养他们的情感、道德和意志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学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够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及认识生活的能力,并提高其审美能力。因而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学方面的教育,以此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结合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教育的必要性,来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学教育。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文学教育;文学素养;文化品位

一、高中语文教学加强文学教育的必要性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审美能力,因而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及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学生创造性的潜能包括有科学的和艺术的,这也就要求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及全面发展。文学是一种人文,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内涵的,它能够直接形象地表达人的情感和关怀,因而高中语文教学应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文学教育中,教师要学会借助恰当的文学情境,给学生以多角度的感知体验,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

1.进行文学语言教育,提高学生文学语言的鉴赏水平

文学作品是使用语言文字对形象进行塑造、对丑恶进行批判,并传达美好的事物和情感。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在文学语言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他们对文学语言特点的认识,以此提高其鉴赏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文学语言进行独立揣摩与品味,使其养成深入挖掘语言审美价值的习惯。另外,文学语言中隐含着作品的深层内涵,而这些隐含信息容易使学生产生疑惑,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对这些隐含信息加以深层次的分析与讲解,使学生学会品味作品的言外之意。

2.运用不同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鉴赏的方法

准确区分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学会辨析同类文学作品中的不同点是高中生所应该具备的文学鉴赏能力。语文教材中文学的作品多种多样,有如《离骚》《诗经》等古代散文辞赋,也有现当代的鲁迅、冰心、朱自清等文学巨匠的著名作品。虽然这些作品都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其中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但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和选用的素材都各有差异,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由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教材中的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种文学体裁为例,对不同形式文学作品的创作及艺术特点给学生以详细的描述与诠释,并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反复感受并掌握各类文学体裁的特征。如,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的《再别康桥》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表达了诗人重游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忧愁的离情别绪。《记念刘和珍君》一课迸发着作者的悲愤交加的情感,同时身为革命家和思想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考。教师在教授类似诗歌和记叙文的过程中,都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角度、眼光去体验作品,在阅读中要突显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注重他们的个性化阅读,重视他们对作品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3.通过中国文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崇高情感,高中语文教学中关于文学的教育不同于工具书上单一的语言讲述,它是依托于有情感和灵魂的散文小说、诗词歌赋等各式各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其中的内容是值得学生重点学习并终身拥有的。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运用高中生已有的基础文化知识,引导他们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概况,熟悉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以此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文学的重要价值,学会从历史背景入手,体会作品的社会价值,从而准确定位语文学习中有关文学方面的作品。例如,人教版高三语文中的《北京的春节》,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教师在讲授时应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唤起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由此,使学生在充分感受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准确定位文学作品的能力。

总之,文学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内涵的人文性,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文学教育作为教学重点,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为个体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平军 单位: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方智范.对文学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学习试验修订版高中语文大纲的几点体会[J].课程•教材•教法,2001(8).

[2]朱卫文.还文学教育以应有的地位:对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新认识[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第六篇:高中语文教学微课的运用

摘要:

时代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学提倡高效、快捷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为满足时展的需求,“微课”应运而生,并以其特有的优势快速引发了广泛应用的浪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能有效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进程,大幅度增强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微课;高中语文;实效性

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最大优势在于不受传统课堂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因为微课能够通过视频播放、图片展示等创设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因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微课教学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的束缚,教师的主导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以发挥,有助于大幅度提升教育实效性。

一、“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1.零散时间得以高效利用

微课的课程内容制作充分体现了“微小”的特性,教师要从课文的整体出发,巧妙设计每一个教学的要点和重点,并在其中插入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音频资料,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微课学习的过程。因为微课时间最长仅为十分钟,短小、精炼的方式能够有效分割课堂中的难点与重点,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掌握所讲解的内容。此外,微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高效利用零散时间学习,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2.使随时的指导、监督成为现实

微课教学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指导、监督学生学习也会产生巨大的帮助。因为微课通过网络媒介实现教学师生的交流、联系,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有效交流、总结学习结果。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学生的反馈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二、“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思路

1.利用微课解决课堂导入问题

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情境。然而传统教育模式下,枯燥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也因此一直难以获得让人满意的效果。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的开端,决定了课堂的命运,导入必须“瞻前顾后”,不能占用太长时间,还要能够顺畅引出下文,引起学生学习、求知的兴趣与欲望。正因为如此,课堂导入与微课的设计理念相匹配,因此,微课教学可以被用以解决课堂导入问题。例如,在落实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一节教学时,由于文章背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许多学生不曾阅读过《红楼梦》,还有学生甚至没有欣赏过相关的影片,因而难以通过学习感知我国古典文化之精髓。因此,教师可以善用微课为学生播放红楼梦影片中的林黛玉进贾府片段,帮助学生感知红楼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微课解决教学枯燥问题

学习本就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对于“学习不得法”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机械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以盲目背诵的途径获取知识,很多知识只存在于学生的笔下,却最终未进入学生的头脑。为了改变不良的教学现状,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有趣的高效课堂解决教学枯燥问题。例如,在落实《鸿门宴》一节的教学时,只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文字,很多学生是很难感受到文章字里行间剑拔弩张的气氛以及千变万化的人物心理的。由于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很多学生的学习索然无味。但如果教师能够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全文梗概之后,利用少量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片段,再指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注释,那么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3.重点剖析疑难点

重难点讲解是课堂教育最中心也最重心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彻底理解重难点,那么其他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反复、重复地向学生强调重难点问题,然而浪费了宝贵的教育时间,所取得的效果却微乎其微。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分析重难点,参考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名师讲解视频,帮助学生理清重难点。此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内化、学以致用。例如,在落实《荷塘月色》一文教学的时候,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分析出文章的写作手法,因而一旦遭遇阅读题,回答常常毫无逻辑可言。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以PPT或视频的方式指导学生“解剖”课文思路,以点、线、面层次分明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串联文章,感知、理解文章重难点。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感知语言魅力,让学生真正受到语文情感的熏陶,实现优化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育实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终极目标。

作者:尚文娟 单位:莱芜一中

参考文献:

[1]杨展锋.我校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书法艺术教学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2]张宝杰.刍议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5).

第七篇:高中语文教学分层教学的应用

摘要:

为了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师鼓励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参加一些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想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全面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应从教学手段上将因材施教付诸实践,采用“关注差异,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并能尊重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应有的提高。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优化的教学结构中得到有效的减负,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关键词: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高中语文;目标分层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和社会对于优质人才的选拔,其充分展现了分层教学在语文活动中运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层教学的目标是能够让其教学方法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帮助各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不断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分层施教讲究其教学手段能够适应不同的学生,让其能够齐步走,让学生不落单,并在学生认知领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其个性化发展。我认为以下几点策略对分层教学的成效性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练习分层,能力活化提高

课堂练习是实施教学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一个更好的吸收内化的过程。由于学生之间个性化的存在,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类知识有不同的感悟能力,所以,教师在实行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理念,科学合理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基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对知识思维理解能力的不同,教师应该进行分层练习,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层面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例如,教授《拿来主义》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水平的练习题目,将学生根据其学习能力的水平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要求其能流畅地朗读课文,并圈出文中生词和较难理解的句子。第二层次的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分析课文,对文章的主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有了初步的理解。第三层次的学生能够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充分体会鲁迅杂文的特点,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深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以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练习的情况,时刻监督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并对已经掌握很好的同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对于不能很好完成任务的同学酌情降低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自己想要的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自我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二、目标分层,课堂优化自主

每个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很难改变的,学生由于从小受不同家庭环境的影响,其受到的文化熏陶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全面地看待自己,合理定位,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自己的教学计划分成三个层次,即A、B、C三个教学目标,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必须完成这三个教学目标,使之学习有更好的落脚点,以便监督学生完成目标。A是基础层次,就是能够及时掌握生词以及课本中自己不能处理的重难点;B是技能层次,即在熟悉课文后,能够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查阅资料,让重难点通过思考和参考资料自己解决;C是拔高层次,就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地理解文章发生的背景及能够总结主旨,并能通过一些拔高练习更深化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这样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目标,帮助他们层层递进,逐步加大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学《雷雨》一课,A层学生应该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B层学生能够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人物的语言特色,C层学生能够掌握纷繁复杂的喜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这样,教师通过设计一个语文学习的总目标以及具体到每篇课文学习的分目标,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一个方向性和目标性。这样极大地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对于完成课堂学习的总目标具有显著功效。

三、作业分层,深度巩固强化

作业是对课上学习内容进行进一步巩固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衡量能否准确完成教学目标的依据所在。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既要制定好一个考虑全体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和作业情况,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作业安排。这样,分层作业的情况技能帮助低层次的学生按时完成自己的基础性学习目标,又能帮助高层次的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层面,提高其发展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例如,《纪念刘和珍君》一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先设置一项大家都必须完成的任务,即:能够自己进行朗读,读准字音,写下自己读完文章的感悟。另外可以布置下面相关的三种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画出生词,并能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2)能够理清文章思路,品味关键语言的含义,并将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写下来;(3)能够把握文章富含深意的句子,阐述刘和珍为何被誉为“民族魂”。通过布置作业面对全体同学,采用“面向全体,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扬其长而避其短,让每个学生都能尝试到取得成就感,并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对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定位、导向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多加鼓励,并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同时根据教学结果适当地对分层教学的策略进行调整,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高玲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文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牛玉.分层教学,兼顾全体:谈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语文,2016(24):110-111.

[2]李岩.沈阳市第三十中学语文分层教学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5.

[3]葛菲.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语文天地,2014(22):52-53.

[4]闫俐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第八篇: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浅议

摘要:

高中的语文学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意味着语文学习任务的完成,也意味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语文能力。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伴随时代的发展相应变迁与丰富,教师应时刻保持创新,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学习及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前准备;自学能力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慢慢脱离了教书育人的轨道,变成了考试的机器。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固有的模式,使高中生失去了创新的激情,无法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目前需要新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独立自主的个性。随着时展和数字信息化的普及,使人们处在数据爆炸的时代,削弱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高中生的正确价值观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应试教育对语文的偏见,认为语文这门学科不值得花费时间。其实,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尤其是高中阶段,对语文的教学更应该重视。但是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课程改革后,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模式以及学习方法,承认了每个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同时也确定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现象。

一、常见问题

语文在高考中举足轻重,在生活中更为重要。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热情极低,对语文的漠视程度让人瞠目结舌。于是语文被学生所放弃,尤其是高中生,对语文的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主要是因为他们处于高中阶段,面临高考压力,教师采用传统的“应试”模式,老师讲解重点,学生被动学习。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和互动,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足,教学质量低下。语文教学中,主要围绕课堂和教材教学,忽视了把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内容枯燥无味,过于重视教材和考纲的要求,忽略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学目的变成了如何获取优异成绩。

二、解决方法

1.提高自身素质,重视课前准备

教师应该在更新观念、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提倡教学技术的多元化,把灌输式教学变成启发式教学,同时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努力做到对不同学生施加不同的影响,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展开多层次的引导,发展学生丰富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如,进行提高学习质量的分层次教学,其方法是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班级分成多个层次,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多种学习要求,进行不同的辅导和考核,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高中生处在思想成熟阶段,在学校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受到社会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从感性到理性的多层思考,探索语文的真谛,带领学生体会语文的优美典雅,进行情感的传递和情感教育。教师不应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乐于学习的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启发学生的多维思考能力,不要用固定的答案限制,甚至扼杀学生的思维亮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辩证和分析问题。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包括独立阅读,思考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分析能力,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首先要概括讲解单元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文章内容,解决思考问题,多读课文,围绕学习目标探究,最后总结收获和测试反馈。让学生独立地确定重难点,学会从教辅中自学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3.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科技发展的当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教育领域,为教学工作增强了丰富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直观性。语文学习对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要求相对较高。高中生的阅历相对匮乏,对事物缺乏了解,这给语文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利用多媒体设备,不仅能大大丰富学生的阅历,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查阅资料,编演课程片段,渐渐深入,将文章的内涵、事物蕴含的道理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思考方式。

4.巧妙设计课堂问题

教师应该学会提出有效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供给者”“提供者”的角色可以弱化,但不能消失。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所以老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一个声音。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想要有效地提出问题,就要使问题保持开放性,问题要大小适宜,突出难重点,符合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问题还要一定的艺术和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方式,激励学生自己思考和辨析。

5.灵活处理课堂教学

课堂中的讲解,要精讲精练,形成系列,根据实际及时调节教学内容,而不是机械地根据要求教学,追求完整性。要做到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及时发现教学中的偏差,快速处理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注重学生的思维实际和学习能力,灵活处理预设好却不适合课堂情况的教育环节。可以前后变通,也可以主次变通。把不适合学生实际,超出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教学环节除去,不可以追求课堂的完整性。

作者:景丽丽 单位:吉林省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王冬梅.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现代阅读,2011(10).

第九篇: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运用

摘要:

在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微”方式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方式的同时,教育领域的微时代也悄然来临,微课进入老师、学生的视野。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手段,很多人不甚了解。因此,将对微课做细致的含义解读,以及着重介绍其在高中语文课前预习、授课、课后复习等教学中的运用,希望可以给老师、学生带来帮助。

关键词:

微课;高中语文;教学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着变化,微时代悄然来临,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微”方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教育领域也随之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微课登上了教育的舞台。微课作为一项新兴的事物,要将其真正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对微课进行细致入微的了解,才能使其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一、微课释义

1.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概念最早由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提出。其后,我国的学者也对其进行了研究,虽对于微课的概念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但核心理念是一致的。比较而言,本文采取胡铁生对微课的界定。微课,指以微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教学知识点(重点、难点)或教学环节(实验)而精心开发和设计的一种可视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

2.微课的特征

对微课的概念进行界定之后,微课的特征就显而易见了。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其具有以下特征:(1)时间短微教学视频的时间都比较短,以5~10分钟为宜,最少的为1~2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相比45分钟传统教学时间,十分钟短视频教学更能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减少走神现象的发生。时间短为微课的最主要特征。(2)内容精由于微视频的时间短,因此其内容必须精,针对性强。和传统教学整节课程内容繁杂目标众多相比,微课目标明确,内容集中,不拖泥带水,主题明确,只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3)方式灵活、自主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可以上传到网上,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何时何地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薄弱环节开始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疲劳程度终止学习,并且可以反复观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性,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二、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每一篇课文、每一个主题都有它的主要知识点,只要我们将它精准拆分,精致浓缩,精美展现,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学生课前预习接触的都是新课文、新知识点,很多时候不知道预习的重点,只能全覆盖,囫囵吞枣,很可能忽略重要的部分,全面的预习浪费时间,学生容易犯难,达不到预期的预习效果。如果将微课运用到课前的预习中,就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学生在课前观看短短的几分钟视频,可以快速了解文章的重难点,在课堂学习中重点把握,进而提高对重难点的认知程度。语文需要对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加以了解,老师可以将这些内容录制成微课让学生提前学习,上课时稍加提问即可,节省时间,也使课堂内容更加集中。

2.微课在课堂讲授中的运用

国外的一项脑科学研究得出:注意力十分钟法则,即一节课中,学生有效的注意力大约为十分钟。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为四十五分钟,而且教学方式主要为老师讲授,方法单一,学生走神现象时有发生。而微课的主要特点就是时间短,在讲授重难点时,适时运用微课,必然会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搞活课堂气氛。举例来讲,可以将微课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方面:(1)微课运用于高考知识模块的讲解每个学生对于各类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不同,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根据每位学生的情况因人而异地讲授,只能一概而过。微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学习,对于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重复学习。古诗词赏析更让学生头疼,丢分严重,原因在于学生对古诗词的描法(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没有彻底理解,一知半解,运用微课将古诗词的意境动态演示出来可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2)微课运用于小说体裁型课文的教授小说最主要的就是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只要从这三要素入手就可以对整部小说加以理解。例如,在分析鲁迅先生笔下祥林嫂的形象时,只要将祥林嫂在各个情景下的语言、神态等拆分来表现,就能体会出她命运的悲惨以及她自我反抗意识的迷失。在这一一拆割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即可体会鲁迅先生对于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充斥的地狱般世界的愤慨。(3)微课运用于文言文的教学文言文是高中教学的重点,老师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在文言文的讲解上,但是收效甚微。原因在于老师们通常是逐字逐句翻译,挤压了整体情境把握的时间。将微课适当运用到文言文中,效果会大大不同。例如《荆轲刺秦王》,讲解前插入陈凯歌导演的《荆轲刺秦王》电影(尤其是秋水诀别)片段给学生展示,通过画面来感受秋风的萧瑟,人物内心的波动,体味文字独有的魅力,足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微课在课后巩固拓展中的运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在你身边,复习时需要花大量时间回忆老师讲解时的情形。而微课如影随形,学生可以利用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规律随时对所学知识重复学习、巩固,减少遗忘,减轻负担。微课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其也存在问题与挑战。很多情况下,重形式、重技术忽略了对内容的设计与考量,而且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但我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微课可以迎“难”而上,紧跟新课改脚步,似优美的舞者以最佳的姿态屹立于教育的舞台,似草船借箭的东风一般以巧助高中学子赢在语文。

作者:李祝君 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程的属性认识与开发建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0):13.

[2]张一山.语文“微课程”设计的三个原则[J].语文知识,2014(4).

第十篇: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贯彻和实施,人们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是我国当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语文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非常有必要。结合当前我国新课程标准要求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时代更加关注人才的培养,现代化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培养更多的人才。科技时代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新课改的实施吸引了很多人的高度关注,对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让我们就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充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步伐,培养出的学生也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将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一些恰当合理的激励措施,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充分树立起来,而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要想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至关重要。例如,我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首先布置一些任务,然后学生带着我提出的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讲解,然后共同分析、理解、归纳我提出的那些问题,这种授课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也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学方法得当与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那么教学质量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进而也会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高度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提问为主,促进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与此同时,我非常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以语文知识为话题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经过长时间的交流和沟通我发现,这种交流方式可以促进我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有助于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有效统一到一起,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互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

三、教学内容的整合

一直以来,我国高中语文教材就很少涉及实践活动方面的内容。如果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不仅不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会严重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实践活动中来,对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尝试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加大专业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引路人,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国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语文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内容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适当提出一些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将问题与教材内容有效地联系到一起,由浅显到深入,由现象到本质,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清晰。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而高中语文作为高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其教学质量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才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下,国家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杜辉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鄂伦春中学

参考文献:

于利利.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