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有效教学论文(7篇)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论文(7篇)

第一篇:初中课堂作文有效教学研究

1.当前初中课堂作文教学中的不足

1.1教学计划不够系统

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缺少系统化的教学计划。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才很难在写作教学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作文教学走马观花。也就是说在日常教学中,写作课程的安排往往都是以相应的课本为依据的,教材内容是什么就以什么为题进行训练。另一方面,教学目标不够现实,缺乏过渡。在作文教学刚开始时,教师总是会将学生应掌握的写作技巧与思路一次性的传授给学生。然而事实上,在当时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未达到如此高度,却被下达了如此高的要求,这必然会影响到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1.2作文内容的选定和学生生活脱节

文章的完成来自于生活,也来自于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如果没有了生活的支撑,那么写作过程也就变为了没有源泉的河水和没有根基的树木。初中时期的写作教学内容大都和学生年纪与生活阅历之间有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使得作文很难体现出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而生活也很难融入到作文的写作主题和内容中去。不仅如此,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读与写互相分离的问题,导致阅读作用很难发挥到写作中来,而写作也很难鼓励学生继续进行阅读。

1.3写作评改标准单一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评改作文缺少耐心、细心的情况,往往会使用一些常规性的评语。除此之外,在教育写作水平高低不一的学生时,教师也没有采用相应的评改对策,造成学生很难重视起最后的评改结果。这样一来,教师无法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进行作文评改,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学习热情也会有所下降,最终降低了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作文评改流于形式,未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也没有进行正确的定位。

2.初中课堂作文有效教学措施

2.1传授合理的阅读方法,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课堂作文教学有效性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就是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于写作而言,阅读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有着较强写作能力的学生通常都有着非常扎实的阅读条件,而阅读和写作见互相作用。如果勤于阅读,那么日常的写作难度将会得到有效的降低。因此,教师要在阅读中投入足够的精力,使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从而提升其写作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打开和扩展写作思路。同时,还要以部分优秀作文为例,抓住学生的瞬间想象力,进一步的刺激其写作灵感。

2.2让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初中作文的素材均应尽可能的与学生日常挂钩。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感知四周人与物发生的变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洞察能力。与此同时,在课堂作文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讲授在写作过程中融入自身情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谭英亚曾经说过,“写作必须要体现出最真实的自己,而创作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想说就说,心口合一,拒绝夸夸其谈。”所以,当写作素材确定之后,教师不应对学生做出某种暗示或要求,即把自身或别人的言论行为定位的过高,从而增加作文中褒义的内容。例如,在提到家乡时往往都是经济水平越来越高,环境越来越好等。除此之外,学生还不能过于妄自菲薄,使写作教学的作用与意义变为了检讨书,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做出合理的引导与指导。

2.3优化作文点评机制

作文的评改在写作教学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其重要性更与作文指导课程可媲美,这要教师投入足够的精力。教师应按照学生的个人发展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需要从两方面同时进行,一方面,施行学生间或师生间的互批方法。这种批改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批改兴趣,同时还可以从中了解和学习别人的写作优点,弥补自身的写作缺点。另一方面,则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与及时的夸赞。作文批改过程中,不管作文写作水平是高是低,教师都应努力找出其存在的闪光点。即使只是一个带有创新性的开头部分或句式,教师也应不吝于赞美。这是因为在受到了教师的夸赞之后,学生的写作兴趣大都会有极大的增强,如此教学的有效性也将会得到提升。

3.总结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有目共睹,教师需同时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来优化初中课堂作文教学有效性,敢于尝试,挣脱传统写作教学的束缚。同时,教师还要借助增强学生的写作热情来优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有效性。

作者:蔡明凤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国光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历史教学活起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历史是有生命的,历史的生命源于生活,以史为鉴是我们历史教学的初衷,所以,只有把我们的历史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的结合起来,我们的教学才是有生命的,这样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我们历史教学的价值。一方面,历史教材本身就孕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可以使学生的生活更加多彩。人教版新教材不仅包含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还增加了不少社会生活、习俗,即社会史的内容,显得更加亲切、丰满和人文化,更有利于学生认识立体化的历史,丰富生活常识。例如,七年纪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中,在讲到佛教与道教时,我作了一个现场调查:一,本班是否有信仰宗教的学生。二,有多少学生参加过算命、抽签、拜神等迷信活动。三,请有宗教信仰与参加迷信活动的学生分别谈一下自己的感受。通过讨论使孩子们知道了宗教、迷信、以及邪教的区别,知道了在生活中自己应该如何去对待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很快吸引住了学生们的眼球,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去探究,使我们的课堂活了起来。另一方面,我们要尽力发掘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长学生的生活智慧。寻找历史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连接点,帮助学生知古鉴今,拓展思维,追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要尽量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如学习八年级中国史《甲午中日战争》时,就《马关条约》中割让钓鱼岛给日本我引导孩子们讨论了现在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同学们就此问题知道的比较多,纷纷发言,表达他们的爱国情感并出谋划策。通过探究学生们不但学到了知识,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何乐而不为呢?总之,历史教学中生活化的内容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挖掘,就一定能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丰富多彩的“活水”,从而造就我们的高效课堂。

二、借助学生头脑知识,温他人之“故”而知历史之“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首先用来获取新的知识)”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能把学生头脑中的储存的东西抽取出来,使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在运用中得到发展,同时,他们又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一是学生已学过的历史知识。这是我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利用以前所学过的历史知识,通过纵向横向的联系,运用概括、总结、推理等方法,获取新的知识。二是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科间是相互渗透的,而历史包罗万象,会涉及到所有科目,比如,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历程,是历史;地理与历史息息相关;政治更是离不开历史。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学科间的渗透来进行教学,温其他学科之"故"而知新,通过调取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获取历史的新知。比如,讲述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时,我们可以利用阿Q来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动员发动民众,既加深了对资产阶级的局限性的理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我们的教学轻松了很多。三是学生的课外知识。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的,但恰恰是这一点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能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讲到秦始皇兵马俑,我说到了秦始皇地宫,知道的同学踊跃发言,充满了自豪,不知道的同学充满了惊奇,为获得了新的知识而兴奋。总之,我们不要把学生的知识只当作储备,要善于把它拿出来,作为学习新知的手段。

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的是能独立思考、善于创新的人才,所以,现代教育中我们不能再把学生只当“听众”,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但是,要想使他们真正成为“主人”,还要靠我们教师这个引路人能够把他们吸引进课堂,让他们对我们的课堂充满期待,他们才会真正以主人自居。 一方面,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当课堂主人的欲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开动脑筋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增强我们课堂的趣味性、新鲜感,使学生爱上课堂。除此之外,师生关系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所以,教师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教学魅力,用爱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当主角的能力。学生要想参与课堂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而阅读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如果一个学生广泛的阅读,那么在课堂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苏霍姆林斯基),这样他们才会爱上课堂。所以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再者,我们还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张扬个性的平台。学生一旦有了参与的动机,还需有参与的机会,教师要潜心挖掘教材内容,根据其特点和学生实际,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比如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根据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等方式吸引学生来积极参与我们的课堂,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结语

总起来说,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坚持,去努力打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一个学生乐学、会学、学会的课堂,一个学生充满期待的课堂;一个充满创造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

作者:张洪丽 单位:河北省盐山县第三中学

第三篇:新课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思考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拿着新课标的书,讲着旧课标的课.

大多数老师对新课改的理解不深,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上,在思想上对新课改的重视程度不够,不理解新课改的先进性,对新课程标准还学习得不够,虽然用的是新课标的书,但仍然用旧时期的方式教学,教师一讲到底,中间偶尔有点简单提问,学生活动就是最后几分钟的作业练习,有的连最后几分钟练习时间都没有.

2.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自己讲了,学生就会理解了,自己心理就平衡,否则就放心不下.

拿到试卷后,觉得自己讲过类似的题目,应该没问题,可结果却总不尽如人意.

3.填鸭式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绞尽脑汁,希望交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而不管学生会不会,理不理解,只是一味的满堂灌,题目一条一条地讲,教材知识滴水不漏地传授,生怕讲得不全面,还要拓展延伸更多的知识,力求全面.教师讲得投入其中,也不管下不下课,只求讲得更多一点,生怕遗漏一个环节,所以一般都要拖堂上课,老师觉得自己付出了全部,可学生其实什么也不会.

4.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体.

如今的大部分教师不适应新课标新颖的教学模式,仍然习惯于传统的你教我听的模式,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那个接受知识的袋子,学生一直被逼着学,思考、质疑、探索等自主特性未能得到展现,不是课堂的主体,致使出现“教学分离”“学教脱节”现象.5.题海战术.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一味地布置大量作业,天真地认为做的题多了,掌握的方法就多了,考试时就更容易脱颖而出,而考虑不到题型的千变万化根本不是靠做题而能掌握规律的,致使学生遇到新题型分析不出来要考的知识点,从而在考试中失利.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具体措施

1.师生间要互相尊重,共同进步

教师要逐步打破师道尊严的原则,开始走下讲台,与学生建立平等人格关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遇到问题时共同讨论,共同思考,引导学生自由思考,与学生积极交换意见.在生活中,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也有利于建立和谐课堂,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2.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推动力,让他们不自觉地去学习,之后通过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于数学中一些难于理解的概念性名词,教师要充分联系到生活实际,从实际中找例子,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例子出发进行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重视合作

在解决探究性问题或需要实践操作验证等环节上,教师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可谓一举两得.

4.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为了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大部分教师都是照顾大部分学生去设计教案,对不同基础的人区别对待,对于基础不好的只要有进步,就鼓励.做到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最大程度地体现个人价值,也使课堂变得活跃变得有生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苦下工夫,用自己独到的眼光,观察各名同学的特点,找到适合各名学生的学习方式,平时也要多注意收集好题、典题.引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题库,掌握数学的题型,做到一题多变.老师选题要有针对性、实效性,要充分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错误的思维倾向,对同类题放在一起进行讲评,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式的被动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新课改下,教师要敢于创新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学习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拉近,同时还要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参与,让学生在新课改、新方法下轻松、愉快而又高效地进行学习。

作者:刘科文 单位:广东省兴宁市水口中学

第四篇: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活动设计

一、实例设计的有效性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动心,让学习的内容拉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生活中的实例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时先动心、再动脑,在动心动脑中加深理解效果,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在功率教学中,设计一个师生上楼比做功快慢的实例,学生在讨论中兴趣高,思路清晰,比较功的大小后很快明白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功率的定义、公式、单位自然得出,对功率的理解应用驾轻就熟,教学效果很好.再如:在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区别中,设计听女高音和男中音演唱的《天路》的实例,学生在动心,动脑中体会理解,对女高音比男中音的声音高,男中音比女高音的声音大理解透彻,效果好.学习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时,学生很容易轻视这个知识点,在熟练应用上易出问题,效果欠佳,设计生活实例讨论.下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1)一个鸡蛋所受重力约为5N;(2)一个中学生的质量是500kg;(3)物理课本约重3N;(4)一个苹果约重50N.学生在实例讨论中轻松熟练了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并进一步认识了生活中的重力和质量,教学效果显著.在电压表的教学中,用列表的方式布置学生自己动手,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区别,学生在自学中对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相同点、不同点认识深刻,在自学中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提高,交流意识增强学习方法也有提高,教学效果很好.

二、设计自学,自练篇目活动的有效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把较浅显的知识点布置提纲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动口表述,总结可使学生在自学、自练中提高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述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活动,如学习新材料时,布置讨论提纲,让学生自学新材料的种类和用处,学生主动查资料,交流讨论,学习习趣高,动口表述、动心表现拓展面大,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动口、动脑,提高了分析概括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提高学习的信心和愿望,学习效果好.再如:噪声与环保的教学中,用此方法也能取到很好地效果.在自学自练的教学活动中有条件时可变成开放性的学习,让学生在课余读书,查资料交流中学习,可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那怕只是局限在课堂内,学生自主的动口、动脑读书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在动口动脑的自学中,学会读书,概括总结是自主式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设置讨论活动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讨论活动是让学生动口、动脑“动起来”,课堂教学有效的最常用方法,讨论问题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心,然后再导出主题,学生再动脑,使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方面能有效提高.每一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合适的讨论问题,例如,压强教学的引题环节,讨论雪地的情景,学生开口讨论时,暴露出压力和压力效果分不清,再一次动口动脑的观察分析,学生在观察分析方面,理解方面进步明显,在观察、分析方面很有效,同时也使教师的引导性变更有效.再如:电动机和发电机的教学中,对学生易把两现象混淆的问题,布置讨论、总结,学生在讨论中在自主对比学习,在学习方法、两种现象的前因后果及应用,能量转化,等都有很好地效果.突破重点环节也可以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动起来,例如:在平均速度的教学中,用讨论实例的方法:让学生暴露出不注重概念问题,回味再解决问题,动口、动心,概念教学效果好.再如:在实际功率的教学中,让学生讨论解题中的错在那里,对理解不同电压对应不同电流的问题很有效.在应用练习环节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在实际问题中动脑审题、审信息,使学生体会动脑再动脑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帮助,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有效.如在“伏安法”复习中,如果由教师罗例:伏安法探究电流电压关系,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功率的知识点,学生容易混淆,但把这个问题变成讨论专题后,学生自主对比三种伏安法的原理,测重点,不同点与相同点,在讨论中动口、动脑,理解区别,巩固提高,并归纳概括,复习效果很好.再如:在测电阻时,对“伏安法”以外的不同测电阻法的这个难点,用讨论的方法突破,讨论中每个组的优生都是一个小老师,认知度降低,切入点更准,分析,讨论地更充分,讨论取得的教学效果更好.教学讨论中,如果教师怕浪费时间,怕学生表述不准确,不放心让学生表述,讨论不到位,会使学生动起来流于形式,影响效果.在讨论、实验现象描述、实验归纳,实验的交流评估中,难点讲评中,让学生动口自己讲,虽然开始会费点时间,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形成习惯后,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述能力,积极动口动脑的习惯养成,学习会更有效.

四、设计预习活动的有效性

上课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是达到有效高效的一个好的起点,而有计划的预习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先动起来,带问题听课,使课堂学习更有效.预习时要认真设计预习案,使预习案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在汽化预习案中,用讨论晾衣服和保存青菜的实例证明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在这些实例的预习中能动脑想、动口讨论、自主学习,目标明确,效果很好.在预习案中设计自主学习方法,使预习案有突出重难点的点睛作用,例如在预习光的折射时,用比较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区别的预习,学生在预习中自主列举对比,使光折射的重难点突破.在预习案中设计预习的层次,使预习案有知识结构的轮廓,使学生在预习中的动脑效果好.如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预习案中,设计三个层次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定性比较快慢、要考虑的物理量、怎样定量的比较快慢,使学生自主学习物理量的效果好.

五、结语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自主学习,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好方法.

作者:孟金华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马场总场中学

第五篇:初中英语有效教学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教学效率的提高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现行英语教材的特点,讲究授课的艺术性,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具,借助现代化电教设备、实物、图片,利用教室及学生具有的一切条件,动用学生眼、耳、口、手、脑各种器官,并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及手段,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这也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长期坚持。教师应做到备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使其都有趣味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多鼓励少批评,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进步,也要积极表扬。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二、建立学习过程中的融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这是毋庸置疑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初中学生由于刚接触英语学习,没有什么基础,初学英语时难免感到困难和枯燥乏味。此时的教师,应以平等的师爱关心、爱护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在学生学习英语产生畏难情绪而自卑时应更多地走近学生,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内外不断创造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并适时给予鼓励,鼓起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后,他就会从内心得到鼓舞、激励,并愉快地接受教诲,从而产生对教师所教课程学习的愿望。

三、因材施教,注重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深知在课堂教学中,仅从道理上宣传学习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学生在性格、气质、知识和智力的发展水平上存在着个体差异,甚至还很突出,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情感十分脆弱,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因此英语教学中在因材施教的同时必须讲究教学的方法策略。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学生就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愉快地学习,而不至于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一种压力。新课的导入要做到由浅入深。不同的课题,可以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如编故事、编对话、唱歌、猜谜等。总而言之,要鼓励他们“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多说、多练,让他们建立起“以我为中心”的信心。作为教师,我们此时的任务是“引”,即不打断他们,及时提出引导性的问题,适时纠正他们的发音。在学生对英语产生积极情感,激起学习内在动力的基础上再“导”,即导入本课时的重难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把英语教学融入生活

生活不等同于教育,但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堂内外小组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因此,教师要重视和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的课堂内外小组活动。课堂内外小组活动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内外小组活动,坚持积极鼓励、自愿参加的原则,挖掘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常惊喜地发现学生中有许多是难得的“天才”,他们有着丰富的艺术细胞,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喜欢唱歌的学生,就鼓励他们带领大家唱英语歌;对于字体飘逸、字迹工整的同学,就鼓励他们负责英语墙报工作;对英语水平高的同学,就鼓励他们多看英语方面的报刊、杂志,经常在班级里举行英语角、英语口语竞赛等活动。总之,我们的目的是确保全体学生都能积极愉快地参加,这时他们就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任务”,而会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青少年喜欢争强好胜,表现欲强,具有强烈的竞争与进取意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他们更能展示自己的才能。把英语课本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课本的内容尽可能贴近生活,提高学生在现实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枯燥的学习过程将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让他们真正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五、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加强教学经验总结

一个教师成长过程一定是经验加反思。有效的教学反思需要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行为、方法、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得失”的认真反思,既可以让自己品尝到教学成功的希望,同时又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纠正、补救、调节教学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结语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引导者和评估者,所以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大胆实践,深入了解和尊重学生,因材施教,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这也是英语有效教学实施的关键所在。

作者:孙兴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冈中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实践

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锻炼自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不仅应该根据课本知识进行安排,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以往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复述课本内容,课本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这种枯燥的教学环境容易使学生出现厌烦的心理,同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从初中生的兴趣点出发,在教学中适当结合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环境中,并针对课本内容进行自学。例如,在讲解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声现象”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声音是什么”、“声音的特征”、“令人厌烦的声音”以及“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这几个部分。教师可以首先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比如有些学生喜欢听音乐,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课程设置,首先,播放学生喜欢看的电视剧中的主题曲,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音乐中;让学生听一段大自然鸟啼虫鸣的声音,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这些声音;再播放一段预先录制好的噪音,其中包括车辆的鸣笛声和工厂的锯木声等。学生在听到噪音之后,脸上的表情明显有了变化,他们由刚才的享受变成了厌烦。这时,教师再适当引入“噪音的概念”,学生就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二、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是八年级开设的新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较为抽象,加上学生刚开始接触到这门课程,可能会对一些物理原理的表达不太了解,往往会觉得物理知识太过抽象,而对这门课程失去学习的自信。而教师缺少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对学生的表现也不了解,使得课堂教学收效甚微。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按照难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逐步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例如,在讲解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该章节涉及到“物体的质量”、“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物质的密度”、“物质的比热容”以及“物质的物理属性”这五个方面知识,学生又不知道“密度”“质量”这些概念,由于这些物理知识都很抽象,教师就应该按照难易程度设置相关问题,比如在讲解“物质的密度”时,就可以设置“水和酒精如何鉴别”、“盐水和水怎样鉴别”以及“刷了漆的铜块和铝块如何鉴别”等问题。想要对前后两者进行鉴别,学生就需要一步步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并根据其中的变量在不同的研究中进行适当的变化,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理论,这些理论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得来的。而理论知识往往需要和生活实际结合,才能够体现出其自身的现实意义。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被我们忽视的物理现象都反映了物理理论知识。教师教学中,只是根据书本中的例子进行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握生活实际和理论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的重要性。事实上,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从生活的角度切入,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很好地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讲解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八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应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由于该章节的内容和力的作用相关,教师就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生活实际理解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可以举出这样的例子:“大家试着用手拍一下桌子,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拍完桌子之后,教师就接着讲解:“大家拍桌子的那一只手肯定会感到疼,其实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手是施力物体,而桌子则是受力物体,之所以我们的手会感到疼,就是因为力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要是学生仍旧不太明白,教师还可以继续举例,比如对“船桨往后面划水,船会往前运动”的例子进行讲解。

作者:葛泉顺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纵湖初级中学

第七篇: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研究

一、用自主探究为指导,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因为长期以来众多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众多教师普遍认为:只要灌输给学生的知识越多,学生就越有可能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这种观念致使他们在日常教学时更加偏向于“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而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活动中的真正主体,作为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抹杀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热情,甚至直接代替他们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整合与掌握。

二、以学习兴趣为指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常言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这说法一点也不夸张,恰恰证明了一个道理———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带给学习者极大的动力与力量,有利于他们主动克服各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努力争取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来讲,要想更好地开展物理教学活动,必须结合初中学生独特的心理、兴趣特点进行学习上的引导,力求通过这一点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以提高教学质量。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物理知识教学。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物理课程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这样,既可以激发且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将其灵活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2.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是物理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中的定义、规律等大都是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才总结出来的。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厌其烦地多采用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力求通过这一手段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以上是本人亲历一线教学实践心得。在此,望广大初中物理教师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课堂教学中力求较好的教学策略,在分析初中学生心理行为的基础之上,积极组织各种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形式,进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作者:梁红波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窦妪镇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