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对策

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对策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各个学段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能力。幼儿阶段的幼儿思想比较单纯,生活经验不多,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尚未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在这个时期,教师的教育对幼儿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幼儿习惯通过观察事物的表象认识、了解事物,对事物的认知停留在表面。美术便是一门视觉学科,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本文先分析了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现状,根据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策略,旨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

幼儿时期是学习知识和培养思维的最初阶段,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有深远的影响。通过美术学习,可以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开阔思维。幼儿的思维比较分散,教师要善于启发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引导幼儿欣赏美、创造美。

一、幼儿园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

一些幼儿教师对本学段幼儿的思想认知情况不够了解,认为他们需要教师的讲解,才能理解所学的知识,对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幼儿被动接收,教师掌握学习的节奏和进度,幼儿的参与度不高、专注力不强,在安静的课堂上容易走神,对教师讲的内容提不起兴趣。下课后,教师讲解的内容很快被遗忘,无法达到教学目标,使得美术教学质量不高。在进行课堂实践时,教师结合课程内容提出实践要求,幼儿按照教师讲过的内容进行绘画,思维局限在教师讲解的知识中,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培养。

(二)教学目标出现偏差

幼儿园的美术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幼儿掌握艺术知识,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一些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没有平衡好理论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关系,导致美术教学质量不高,难以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还一些美术教师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对于美术理论知识讲解得不多,给幼儿大量时间进行实践。在开展实践活动时,不规定主题,让幼儿随意创作。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对幼儿的束缚,使幼儿的思想不局限在书本知识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但是,这些教师忽略了幼儿的知识储备情况。幼儿的审美水平有限,甚至分辨不清复杂的美与丑。教师放任幼儿自由发挥,难以自主提高艺术审美水平,无法实现幼儿美术课程的目标。一些美术教师仍然采用以往的讲解式教学方法,将美术课的重心放在训练幼儿的美术技能上,不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能力,通过讲解将掌握的美术知识传授给幼儿,然后进行大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幼儿的绘画等创作水平有所提升,但对美术知识并没有完全消化理解,只是遵从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无法将课上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由于幼儿的生活经历相似,教师为幼儿规定创作要求后,幼儿创作的作品相似度很高,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培养。

(三)教学评价忽视幼儿的情感

幼儿在美术课上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事物的认知进行创作,在创作结束后,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教师的肯定。然而,一些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评价方式过于简单,没有考虑到幼儿的情感需求。首先,美术教师的评价语言比较简单,经常用“好看”“真棒”这种简单的评语进行评价,时间久了,幼儿难以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好在哪里,难以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对于画实物,如房子、公园等,教师会将幼儿的作品和实际的物品进行比较,然后用“像”或“不像”来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容易误导幼儿对创作的态度,使幼儿误以为创作需要和实际的物品相同,才能算是好的作品,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没有和幼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的创作想法,幼儿的创作水平并不高,教师和幼儿的思维方式不同,在欣赏作品时,难以感受到幼儿在作品中融入的感情,导致作品评价出现偏差,影响幼儿的创作热情。最后,美术教师经常会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在选择作品时,通常从专业的创作角度出发,根据作品的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评价,忽视了作品的情感表达,导致一些倾注幼儿情感、很有新意的作品被忽视,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二、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措施

(一)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素养

幼儿教育对教师有更多的要求。人们对幼儿的教育非常关注,也对幼儿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时期的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深远,影响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伴随幼儿的一生。为了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在招聘美术教师时,不仅要考查教师的专业技能,还要考查教师的综合素养,提高美术学科的师资力量。此外,幼儿教育也是爱的教育,教师需要像母亲一样耐心呵护幼儿,悉心照顾幼儿。招聘时,也要注重考查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幼儿园要开展培训和讲座,使教师意识到素质教育的意义,在教学时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幼儿的能力上。幼儿园也要定期进行考核,保证美术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今互联网技术已普及,美术教师要主动上网搜索教学视频和资料,主动学习优秀的美术教学方式、教学设计,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对美术课程进行优化,提高美术课程质量。

(二)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加强对幼儿的了解,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幼儿的主动配合才能实现。幼儿的思维比较简单,难以理解抽象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触摸、观察、倾听等方式了解、学习知识。相比于抽象的文字,幼儿更喜欢图片和视频。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结合美术课程的内容,采用多媒体和实物结合的方式进行美术教学。教师在备课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收集幼儿熟悉的素材,加入到课件中。在讲解美术知识时,教师结合这些素材,引导幼儿思考自身的经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消化。理论知识讲解结束之后,让幼儿进行小组讨论,沟通未理解的内容,最后教师解决遗留的问题。在创作环节,教师要减少限制,给幼儿足够的想象空间。在创作之前,让幼儿结合创作主题与其他人沟通交流自己的思路,有助于产生创作灵感。例如,在赏析梵高的《星月夜》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幼儿创造一个有趣的学习情境。课程开始后,教师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用兴奋的语调说:“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课前收集到的天空、草地、房屋等生活中的照片,引导幼儿说出看到的风景。最后,呈现梵高的《星月夜》,引导幼儿结合之前看到的风景,欣赏这个作品,体会其中的美感,开阔幼儿的思维。

(三)夯实美术基础,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是要有基础的,如果幼儿缺乏基础的绘图框架知识,没有基础的绘画手段,无意识地去图画,这样的美术作品就体现不了幼儿的创造力。以“简笔画”来说,其较为制式,有的人说限制了绘画的艺术性,对幼儿简笔画教学存疑。但其实不然,简笔画给幼儿的绘画设置了框架,有了一定的基础,才有后续的创新。因此,教师先让幼儿夯实美术基础,教导学生美术绘画的布局和基本技巧,进行临摹和模仿绘画,再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有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减少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绘画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具体的元素,如云朵、蘑菇、学校、乌龟等,让幼儿将这些元素运用到作品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这些元素的特点,如“蘑菇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学校里包含哪些东西?”等问题,引导幼儿合理构思创作思路,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例如,在绘画课上,教师设置绘画主题为“水果宝宝上学的一天”。开始绘画前,在多媒体课件上呈现思考问题:水果宝宝都有哪些,它们如何走路,如何写字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自己每天上学的经历,设想水果宝宝要是来上学,会遇到哪些事情。然后让幼儿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大胆设想,构思自己的绘画思路。这种独特的主题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五)营造轻松的氛围,激活幼儿的思维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需要给他们营造轻松的环境氛围。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同时能够创造美。因此,幼儿在面对美术创作主题时,一定要有自主创作的意识,要有创造性思维,能够不落俗套,创作自己的画作。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很多时候教师讲得多,看似给幼儿提供了很多帮助,实则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展。比如,“百变孔雀秀”这个美术活动,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观察了解孔雀特征的基础上,夸大并任意变形孔雀的尾巴,开展创造。但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如展示了一些孔雀的图片让幼儿欣赏,随后告诉他们,孔雀的尾巴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来画一画,这样就会限制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另外,如果在课堂上过于严肃,使用较多要求性的语句,如“大家画一下孔雀尾巴,这是我们本次活动的主题。”这样就较为生硬,幼儿也会觉得自己是在做一项任务,而不是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基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这一要求,在开展这一次美术活动时,教师就应该先给幼儿展示一些孔雀图片,让他们观察孔雀,随后提出“孔雀长什么样?”“它的头,脖子,身体是怎样的?”“和其他动物相比,孔雀有哪个地方最不一样?”等问题。借助这样几个问题,让幼儿将目光放在孔雀的尾巴上,随后进行局部变形,启发想象。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对孔雀尾巴进行变形了图片,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说一说,“尾巴变得怎么样了?你可以把这个尾巴变成什么样,为什么要这样变?”最后,就进入作画的环节,让他们将孔雀的尾巴变成其他东西,开动小脑筋,一起来试试。这样轻松的谈话氛围能启发幼儿的想象,引导他们进行创造。

(六)使用多样化的评语,提高幼儿的创作水平

美术教师要改进作品评价方式,关注作品的情感表达和创新点。幼儿创作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分别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让幼儿阐述创作理念,描述作品的内容。比如,在“葡萄熟啦”这个美术活动中,教师给幼儿展示一些葡萄的图片,随后引导幼儿开展创作。但在实际创作中,教师发现,有的幼儿将葡萄画成了红色,此时就要引导幼儿阐明自己的创作理念,而不是去急于纠正他。幼儿可能会说:觉得红色的葡萄会更甜,就像草莓一样,它就是红的,也很甜。了解了幼儿的创作理念,教师根据作品和幼儿的表达,点评作品具体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样的点评,会更能引起幼儿的关注。其他幼儿为作品投票,最后根据幼儿的投票结果和作品的情感内涵以及创新点,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在创作时融入情感,提高幼儿的创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三、结语

美术教师不仅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也要培养幼儿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时,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顺应幼儿的学习需求,多引导和启发。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和幼儿的互动交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在创作时融入情感,提高幼儿的创作水平和审美能力。引起幼儿的关注,激发幼儿的潜能,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让幼儿产生创造性思维。

作者:秦丽莉 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