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设计

【摘要】21世纪之初,《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性发展”等理念,使音乐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都发生了转变,因此,用新的教育观念与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对目前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的新的挑战。本文着重就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展开论述。音乐教学目标是音乐教师开展教学工作需达到的标准与学习预期,是专为教师教学提出的总体性要求。具体而言,音乐教学目标指的是基于学生需求的考虑,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与教学内容对某一时段或者某个环节中音乐教学需达到的结果做出的预估,并站在促进者的角度、怀揣着接受的心态确立的学生可达到的标准。由此可见,合理的音乐教学目标设计能使音乐教学工作更加具体化和明确化,是上好音乐课的基础,为以后制定音乐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教学目标设计

一、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依据

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目标均反映在《新课标》里,在设计音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一般要紧紧地围绕着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大领域展开。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标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入音乐课程目标的首位是由音乐课程的价值和性质决定的,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以培养情感审美为重,因此在音乐教学当中,所选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也必然要体现培养人情感、培养人审美为主,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

在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分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与综合五个方面,主要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何种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音乐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四个方面: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造与历史背景、音乐与相关文化。主要关注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后所具体掌握的相关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教师要对《新课程标准》有整体把握,才能在设计音乐教学目标时不偏离国家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要求。

二、影响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具体设计的主要因素

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设计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体而言涵盖了下列三方面:

(一)要立足于高中学生的实际的基础之上

高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音乐的认知度在不断地增加,由于互联网的崛起,高中学生与音乐的接触机会增多,逻辑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高中学生对音乐风格的接受能力也在不断加强,不仅能够从主观经验感受上理解面对的各项问题,还逐步学会了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可独立地、科学地鉴赏并甄别音乐作品。所以,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采取以审美为中枢的音乐欣赏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实现人格完善的目标。在进行目标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以教材具体内容为前提

音乐教师只有在对教材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看法,才能设计出更合理、更为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

(三)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在音乐教学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与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和教学基本功过硬与否,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置于主体位置,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

三、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

音乐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音乐作为载体,确立合理性强,可操作性强、能够切实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制定音乐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全面考虑教学对象的学习需要,通过对学生的情况分析,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能力,不断拓展音乐范畴,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在阐释目标设计时,不应把描述指向行为,而应指向学习者的行为。例如“通过《对花》一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装饰音的唱法”,这是传统的目标表述,行为主体定位在教师,认为从教师的主观上设想学生应该能够达到的目标,并未真正考虑客观上学生能否在实际教学当中达到此预想。如若将行为主体指向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切考虑学生的行为活动,我们在目标设定的表述当中应将上述表述改为:“通过演唱《对花》,学生装饰音的唱法,体验河北‘对花’的地方风格”。类似的表述还有“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感受地方特色”“听辨某种音乐风格与体裁”等等。

(二)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指向清晰

音乐教学目标与音乐课程目标的表述不尽相同,其中音乐教学目标是基于教师的引导下在微观层面上对学生在某个环节或某个时刻所取得的结果作出的预估,而音乐课程目标则指的是在宏观上对某一教育阶段所达到的教育效果实施调控。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表述应注意明确,简洁,和具体,主要指向本课时学习的具体方法与内容,切勿陈述模糊笼统。例如“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感受音乐”,应改为“通过聆听音乐,学生能够欣赏我国南方民歌的音乐魅力,熟悉南方民歌的曲调风格”。

1.教学目标应设计合理,不能过分夸大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合理确定学生对目标所能达到的实际水准,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最低标准线,切勿只关注个别尖子生才能达到的最高标准。如在一节音乐鉴赏课当中,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聆听音乐,能够分辨出该曲子的调式”。这里制定的目标不是对全体学生最基本,最基础的要求,大部分音乐基础薄弱的高中生无法在一堂课内能够达到这个标准,这里的音乐教学就会有悖于音乐新课程理念。因此,目标的制定要适当并且合理,能够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实际程度,又能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有持续增长知识的空间。

四、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案例分析

以下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通过对教学对象以及音乐作品艺术特点的分析,可以列出下列思路,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审美需求,能够接受不同风格、地区、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能够独立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与评判。由此可以引导学生聆听两个不同版本的《脚夫调》,让学生认同民歌的艺术价值在于对人们普遍存在情感的真挚表达。中国的民歌历史悠久,蕴含极为丰富,每一首民歌对于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和发展有促进的作用。引导学生认真细致聆听本课当中的民歌,感受、体会三首民歌的内容和情感,并且做出适当的审美评价。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整合能力,在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善于挖掘,以音乐为本,将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为载体,设计出丰富多样的课型,从而达到扩宽学生视野的目的。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对民歌的基本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后,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综合以上的分析,在基于新课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制定出以下的教学目标,认真欣赏并研读两个版本的《脚夫调》,针对原生态演唱和舞台演出给人带来的感受展开对比研究,强调并彰显民歌的艺术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仔细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以及《刨洋芋》,从中领悟三首民歌的风格、情感,感受其内容及创作者的创作方式,并基于此作出合理的审美评价。(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民歌的定义,对西北民歌特别是“信天游”以及“花儿”要形成清晰的、全面的认识,由此掌握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其形成缘由。(知识与技能)

五、结语

音乐教学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的就是音乐教学目标设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的内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进行教学设计,目标设计要合理并且全面,要能够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对音乐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只有制定合理的音乐教学目标,才能使得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更加具体,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曹理,崔学荣.音乐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刘昊.新课程音乐教学目标设计初探[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3]辛欣.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夏卓蕾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