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浅论(4篇)

大学英语教学浅论(4篇)

第一篇:大学英语教学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实践

摘要:

目前,中国大学均开设了英语课程。由此可以看出,英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但是,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过于注重对英语教材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重要性。对此,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针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调整对策,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培养方案和目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提高;英美文学素养;实践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学体制改革的进度也在不断加快,教育部门对于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培养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如今,提高大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基础。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意义

事实上,大学开展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英语课程的开展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也不仅仅是保证学生可以顺利毕业,大学英语课程的开展更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大学生拓宽知识面,开拓眼界,增强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文中所指的英美文学素养实际上就是当代大学生在文学领域所表现出来的素养。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要想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就必须让大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语言属于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语言必然不能脱离文化,而文化也需要语言展现出来。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有阅读到更多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才能流利地说出英语,英美文学作品中不仅包含了大量的书面语,也包含了学生日常交流中经常用到的口头语。由此可以看出,英美文学作品可以为大学生语言学习提供素材和环境。大量的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可以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而词汇量的不断积累是学生英语英语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在阅读一篇英美文学作品时,学生会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情感和语境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也有所提升。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了人性美和人文美,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新课标下,英语教师必须认识到提高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制定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培养方案。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对策

第一,课前对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对策。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师。对此,要想在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教师就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英语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合理地为学生传设一些英美文学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搜集与英美文学问题相关的英美文学作品。在教学开始之前,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英美文学作品提供出来,供大家一起阅读学习。除此之外,英语教师需要在英语教材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延伸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英美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感受到英语学科的魅力所在。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比如话剧等等,鼓励学生参与到表演中,让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更加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第二,合理利用第二课堂。为了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满足学生的业余爱好,很多大学都会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英语教师可以把英语课堂与第二课堂活动连接在一起,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不断地受到英美文学作品的熏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大学也可以定期聘请一些专业人士来大学举办英美文学讲座,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浇灌,这也是大学提升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手段之一。新课标对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必须认识到加强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并加大教师培训方面资金投入,改变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英美文学素养,丰富教师的工作经验,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提升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目标。除此之外,大学必须不断从外部聘请专业的英语教师,壮大英语教师队伍,采取老带新的校内培训模式。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课程的开展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也不仅仅是保证学生可以顺利毕业,大学英语课程的开展更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大学生拓宽知识面,开拓眼界。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有阅读到更多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才能流利地说出英语。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了人性美和人文美,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开展英语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合理地为学生传设一些英美文学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搜集与英美文学问题相关的英美文学作品。除此之外,英语教师可以把英语课堂与第二课堂活动连接在一起,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不断地受到英美文学作品的熏陶。大学也可以定期聘请一些专业人士来大学举办英美文学讲座,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浇灌。在新课标下,英语教师必须认识到提高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制定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培养方案。

作者:胡南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旭彩.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2,04:87-89.

[2]陈妍.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学渗透[J].海外英语,2012(17):50-51+70.

[3]李先锋.全球语境下的实用文章研究与教学应用[D].西南大学,2011.

第二篇:大学英语教学医学人文素质学科渗透

摘要:

近年来中国的医学人文教育提倡把人文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渗透作为重中之重,在讲授人文科学课程时,注意分析、研究医学领域中的人文社会现实问题,将人文知识与医疗实践密切结合起来,达到人文知识与医学教育的一体化。大学英语中渗透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方式多种多样,本文结合吉林医药学院的实际情况,阐述了以教师、教学内容、利用第二课堂为主导进行医学人文素质适时渗透,并取得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渗透教育;实证性研究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

第一,言传身教。教师可介绍著名医生的传记言传身教适时渗透,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比学习方法,自由发表心得看法,培养医科生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作为英语教师,教师的行为举止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英语教师普遍都具有人文素质教育的能力,英语学习就是学习人文的过程,英语教师应树立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渗透医学人文教育的理念,不光是提高医科生英语应用能力,利用英语这个载体将“做人”的教育贯穿在“做事”的教育中,让医学生努力成为具有“仁心”,又具有“仁术”的合格医生。通过学习有关著名医生传记。了解著名医生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彪炳青史、泽及万世的事迹,包括阅读中西方古代,近代著名的医学人士的传记,让医科学生对他们有更深的认识。教师可以查找相关的英文文章或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让学生通过对比,讨论等方式阐述对当代医科生的影响和阅读心得。使学生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有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运用课文内容适时渗透教育。教师结合教材相关人文素材,深度发掘篇章内容,设置情景和提问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渗透医学人文素养知识。使学生分小组感受到笔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进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效果,启发学生对人生、对职业、对病患关系的思考。学习语言和语言所承载的人文知识是密不可分的。对于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的医学专业学生来说,有些文章思想性很强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因素,具有教育启发作用。

第三,英语第二课堂的适时渗透。每个高校的第二课堂形式多种多样,高校应有选择的,有目的的,有组织地开展英语主题演讲、英语话剧表演、英文电影赏析、英语角、人文系列讲座、学生模拟教学、学生辩论赛等第二课堂能够把医学人文素养理念知识、英语语言知识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为学生再现真实的语言情景,在提高学生英语思维表达能力的同时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其中。

第四,借鉴国外人文教学实践的有益经验。提取国外已发展成熟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笔者所在单位医科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深层次研究,研究如何利用大学英语课堂渗透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方式。

二、以吉林医药学院为例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证性

第一,选定语篇材料。对吉林医药学院所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大学实用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和《大学体验英语》进行深层次地挖掘,找到可利用开展医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把医学人文素质知识渗透到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第二,确定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明确,主要是按照医学专业分班实际情况来确定的,参加教学实验班学生的专业包括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的英语教学班。第三,设计合理的问卷调查。学生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心理状况和他们对于利用英语课堂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开展医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教育的观点。第四,选择有效的研究方法。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案例,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基础,通过体验式教学、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采用双向交流法,在英语交流中提高医科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渗透教育的研究结果

在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们普遍认为在语言教学中大幅度渗透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教师职业教育的使命感。在授课过程中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促进作用。渗透教育的结果表明90%的学生认识到在英语学习中学到的医学人文素养知识不仅开拓他们视野和见识,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医学职业具有责任心、荣誉感和使命感。80%的医科生认为在英语学习中认识到了医务工笔者对病人承担的重要职责,对自己的医学专业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正如吉林医药学院的校训宗旨:做一名博学厚德、扶伤济世的白衣天使。近年来中国医学科学的发展要求医务工笔者、医科学生达到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素质和医学人文素质的统一。在笔者所在单位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医科生的医学人文素质也是我校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之一。医学人才的全面发展,除了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精神、医学职业道德素养。为日后给予病人更多的人文关怀,为将来的改善医患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婷婷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旭东.人文精神与现代课程设计[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2]王国平.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5)

第三篇:产出导向型大学英语教学应用

摘要:

产出导向型教学法是在原来输入输出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了输入和输出的重要作用,更重视教师和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分工和合作。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但是产出导向型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实际的困难。

关键词:

产出导向型教学法;输入;输出;英语教学

一、产出导向型教学法的发展

随着大学英语教育的不断改革,近几年,有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即产出导向型教学法。产出导向型教学法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很多学者提出了相关的理论。1981年MichaelLong提出了互动假设,Long认为输入的可理解程度决定了二语习得能否得以提高,他强调二语习得中的互动,即意义的协商,当语言学习沟通遇到困难时,沟通双方,进行语言上重复,解释,放慢语速等一系列的调整,使得输入变得可理解。[2]1985年克拉申在二语习得理论中提出了输入假设,他主张通过吸收可以理解的语言信息来获取语言知识,从而获得语言。[1]同年MerrillSwain根据她在法语教学课堂中的经验提出了输出假设,提出语言学习者要想准确的掌握一种语言,可理解的输出和可理解的输入同样重要。[3]在我国,对产出导向型教学法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学者是文秋芳。2008年她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这一理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的是受过正规外语学习教育,具有一定的外语语言基础的学习者。[5]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主张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输出比输入的驱动力更大,输出驱动可以促进外语语言知识的运用,还可以提高外语学习者学习新语言的兴趣。从教学目标这一层面来看,文秋芳认为说、写、译为表达性语言技能,更符合社会的需求,属于显性考核目标。而听、读为接受性技能,属于隐形考核目标。因此根据就业需求,学习者可以选取一种或几种表达性语言技能作为语言学习的目标,这也就强调了教学生用英语产出的重要性。2013年文秋芳在《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一文中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学用一体”输出驱动假设的建议,并组织来自北京、天津、南京五所高校的英语教师开展了教学试验。[6]2014年文秋芳又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中基于5位英语教师的教学试验结果对输出驱动假设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提出了新的假设,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在新假设中,输出是语言学习的动力和目标;输入是完成当下产出任务的促成手段。[7]通俗地说,语言学习者知道想成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产出任务,就要专心地学习必要的输入知识。文秋芳的输出驱动假设和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在适用对象,定义输出对语言学习的作用和表述表达性语言技能的地位方面内容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定义输入的作用方面。在输出驱动假设中,没有明确的说明输入的作用,而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中明确指出输入直接为产出任务提供语言相关知识,全面的提出了输入和输出同样重要的观点。2014年7月27日到30日在西安举办的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修班上,文秋芳做了以“从教课文到教学生用英语做事:产出导向型教学法”为主题的报告,至此,产出导向型教学法正式被提到。这种教学方法同时强调了输入和输出的重要性,关键点在于怎样运用输入促成假设和运用输出驱动假设。这也促使英语教师开始思考要教学生用英语完成什么样的产出活动,怎样讲课文,才能帮助学生用英语产出。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和输出的现状分析

(一)以课文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输入轻输出

传统的英语教学常常以课文为中心,这是因为课堂时间非常有限,通常,大学英语课堂学习时间是每周四个课时,即200分钟。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要想给学生输入丰富的学习材料常常是做不到的,因此教研组的老师们经常会一起研讨衡量,最后为学生选择一本富有文质兼美、名家名篇的课本,以此作为英语学习的输入材料。课上老师通常会先从单词的学习开始,然后逐字逐句的讲解课文,最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熏陶,最后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这种重输入的以课文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并没有错,因为产出导向型教学法也强调了输入的作用,认为输入是完成当下输出任务的促成手段。输入可以为输出任务提供语言知识材料,但是传统的以课文为中心的输入忽略了输出的作用。导向型教学法认为,输出可以驱动假设,输出比输入更能激发学生外语学习的动力。这也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在英语课堂中处理好输出和输入的关系。

(二)输入内容脱离生活,使学习者很难产生输出的动力

大学英语教材常常存在内容陈旧、可交际性差、缺乏时代信息、无法反映时代的最新发展、日常实用性差、与生活实际脱节的特点。这样的内容无法引发学习者的兴趣,使学习者觉得学而无用。外语教学的内容需要富有实用性、时代性、可交际性于一体,才能引起学习者的关注,才有成为激发学习者使用语言,进行语言输出的潜在动力。[4]有些老师在教授过程中过分强调“经典”,采用“经典”素材进行语言的输入,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造成了学生学而无用、学难致用的消极观念,从而使学生语言输出动力不足。

三、对教师处理课堂任务时的几点思考

既然英语教师已经认识到了传统以课文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弊端,明确了课文传统讲授方法只重视输入而忽略了输出的作用,英语教师们开始重视输入和输出重要作用的协调,对如何处理课堂任务,对学生所需求的输入内容做出了思考,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出路。

(一)让学生明确要完成的产出任务

这点在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已经有所体现。每堂英语课开始之前英语教师心里都已经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也会在课堂开始之初公布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于学习任务有个明确的了解,以便学到并会用。但是英语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或者给学生的学习目标通常都是一个很大且比较笼统的目标,学生常常不能够明确上完一堂英语课到底能够学到什么,更谈不上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做事了。因此,要求英语教师把空洞笼统的大目标转化成一个个实在具体的小目标。比如教学目标中常常会出现“graspthemainideaofthistext”,这个目标就显得大而空洞,即使学生能概括出文章的主题思想,也不知道要做什么用,如果在这个要求下再继续围绕“mainidea”设计一些更具体的产出任务会更好。

(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的产出任务

英语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一种或多种产出任务。根据文秋芳的观点,这些任务需要符合两个基本要求:第一,交际的真实性,也就是说所设计的产出任务在日常生活交际中有可能真实发生。比如:帮助来到中国但不会讲汉语的老外认路。第二,运用难度适宜的语言,是指学生能够用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来完成产出任务。这就要求英语教师熟悉学生中学所掌握的语言知识,熟悉学生已经达到的语言水平。所设计的任务中可以有“task”和“pro-ject”,“task”指那些用2到4个课时可以完成的比较小的任务,而“project”指那些要用更多课时才能完成的大任务。这里提到的任务和任务教学法中的任务有相似之处。

(三)帮助学生选择产出活动需要的输入材料

通常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输入材料庞杂丰富,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认为越多的输入可以越多的达成学生对知识的“储备”,从而更好的实现输出。但事实是:不是所有的输入材料对最后的产出都有用,这就要求老师自己先明确课堂结束的产出任务是什么,针对产出任务来开展课堂活动,从庞杂丰富的输入材料中挑选出那些能为输出目标服务的语言知识材料。这样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也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有效的进行语言知识的输入,为输出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帮助学生选择新的输入材料

老师在明确产出任务的前提下提供的输入材料可以是当今最新的可视可听的影像兼备的材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他们乐于吸收这些信息,也就为产出任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事实证明,输入的材料越新颖,和产出任务吻合的越好,越能被学生所接收。

(五)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会用英语做事

大学英语一般包括综合课程和听说课程,这两种课程都有自己独立的教材。英语教师可以开展综合技能教学法,有效的处理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在有效输入的前提下顺利的完成产出。教师可以从单元主题入手,巧妙设计输入和输出相结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比如:在通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角色扮演等课堂形式掌握课文的主旨思想,弄清文章的隐含寓意,熟悉文章的写作风格,分享阅读的体会等,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得到更多话语交流的机会,通过完成这些“口头表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评判,从而提高话语输出的质量。之后,英语教师再布置学生将课堂上的“口头表达”转化为书面表达,从而弥补口语活动中重口头轻笔头的弊端;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将口头表达中新输入的语言知识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英语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循环。比如:英语教师根据本单元的主题设计听力任务,并布置给学生。设计的任务可以是培养学生敏捷思维能力的短小问题,也可以是培养学生逻辑思辨能力的概述问题。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听录音或观看视频材料来获取信息,完成语言知识的输入,之后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表达能力和对语言反馈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输入到积极主动并有选择的接受信息的输入,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的引导帮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建构理论认为教师在学生习得语言的过程中扮演的是引导者、支持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整个语言习得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满足相应的要求变得异常重要。

四、对学生正确处理课堂任务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不是英语教师一个人的活动,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老师做的再完美,准备的再充分,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也只是徒劳。因此,学生的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如何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正确的处理输入和产出关系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努力完成输出任务

这是一种尝试性的学习活动,因为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学生一次性完美的完成产出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也不是此时应该追求的目标。学生在试图完成一项产出任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发现困难所在,找到自身语言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并努力设法去弥补这些差距和不足就算是尝试成功。所以学生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要找准自己的水平和差距,防止因为不能完美完成一次产出任务而灰心丧气,降低了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积极的学习和寻找促成产出的语言材料

学生不能单纯的依赖英语教师提供的促成语言输出的输入材料。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争取做个积极的学习者,而不是在等待和被动接受中学习。英语教师常常在课堂上布置一项产出任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产出任务,提供相应的输入材料并要求下次上课时找到答案。这里的问题是:英语教师所提供的输入材料并不一定充足和丰富,有时也只是点到为止,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利用好图书馆,互联网等学习资源,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搜索网络信息,还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商讨以选取最有价值,最有效的输入资料,更好的促成任务的产出。

(三)准备语言的产出活动

产出活动的安排要看任务的大小和类型。前面说过,老师布置的任务可大可小,有的是“task”,有的是“project”,在产出活动时,有的需要单人来完成,有的则需要小组配合完成,所以准备产出的方式也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有所区分。比如,如果要完成的产出任务需要小组成员来配合的话,就要合理安排成员的分工,以确保工作量的均匀分配和任务的顺利进行。最后就是学生展示自己的产出活动了。这时,不同的学生展示的产出活动会有所不同,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和欣赏别人的成果。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不同的产出成果进行讨论,最终可以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得到提高,完成一项产出任务。

总之,产出导向型教学法是在原来输出输入理论上产生的一种更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了输入和输出的重要作用,这种教学法引导英语教师开始思考如何从传统的以课文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到重视教学生用英语产出的教学方法的改变,它对英语教师和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任务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强调了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分工和合作。但是,产出导向型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实际的困难,比如如何设计具有交际潜质的产出任务,如何提供能够促成产出任务的输入材料等等,这都给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需要老师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积累经验。

作者:蔡鸿雁 单位: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4]王奇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输入与输出探究[J].外语教学,2003(3):67-69.

[5]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9.

[6]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7]文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1-8

第四篇:大学英语教学翻译教学思考

摘要:

翻译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而受到广泛关注。随着近些年英语翻译教学的逐渐探索,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不乏各种问题和不足。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翻译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旨在为切实提高翻译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对策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国际间交流日趋频繁,各行各业对高水平翻译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因此,很多大学英语课程均设置了翻译教学课程。翻译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教学实践中可能存在多种问题。

一、英语翻译教学的认识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一门见仁见智的教学,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对翻译教学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往往认为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高就具备了较好的翻译能力,其实不然,并非掌握了足够的词汇和英语语法就具备了较高的翻译水平。这是由于英语翻译不仅仅考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它更考验的是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重视翻译学习,扎实掌握翻译理论,熟练运用翻译技巧、注意文化差异。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分析

在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翻译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英语翻译教学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翻译教学与培养目标严重脱钩。我国教育部对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专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这些要求明确地界定了不同层次翻译能力所需达到的具体水平,如每小时英语单词翻译个数,翻译技巧应用是否适当,翻译文章或段落是否通顺连贯、是否达意等。尽管对翻译培养目标有上述明确规定,但是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中,却没有基本的翻译理论介绍,翻译方法阐述,翻译能力的培养标准等。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词汇、语法和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课后练习中也没有关于翻译技巧应用和翻译连贯性训练的相关题目。我们甚至可以说,翻译教学实际上很多时候开展的是英语教学,与教育部颁布的翻译能力培养要求严重脱钩。这就会造成翻译教学的实操性不强,教师感觉无从下手,学生更得不到有效地理论和实践,致使翻译培养目标难于实现。二是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数从事英语翻译教学的教师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也处于模糊状态,难以精准地把握翻译教学和英语教学的区别和差异,常常将翻译教学开展成英语教学,甚至认为翻译教学属于英语教学的边缘地带。很多翻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常常采用基础知识传授加逐句翻译练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单一、枯燥,不能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翻译理论、不能很好地把握翻译技巧,不利于翻译思维和翻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三是翻译教材落伍,教材创新性差。大多数翻译教材沿用的是很多年前的老教材,有的内容已经过时。即便是最近新出版的教材,也是在原来基础上稍适改动,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难于调动学生的“味蕾”。很多教师不得不在教学中拼用教材,各取净化,拼凑使用。此外,这些教材中的例文大多为文学作品,缺乏商务知识、外贸出口、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实用性内容,这些单一的内容也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四是忽视跨文化知识对翻译教学的影响。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对教材的把握,却忽视了东西方文化之间巨大的差异,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西方文化、风土民情、宗教信仰等内容,学生自己再不知道跨文化知识的积累,致使很多学生的文化修养普遍偏低,影响翻译质量。

三、提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对策分析

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制定明确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大纲。要依托教育部颁发的《要求》,根据大学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翻译教学大纲,对翻译教学的概念、翻译教学的课程设计要求、学时要求、考核方式等明确的进行界定。在开展教学中,严格以大纲为统领,努力培养社会所需的高水平翻译人才。二是对翻译教材和课程设计进行改革。翻译教学所应用的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载体,教育主管部门应立足于新时期的要求,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使其内容涵盖专门的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经典翻译案例等,而企业要贴近现实,符合实用性要求。在课程设计改革方面,需要及时扭转翻译课程学时不足的现状,一方面尽量增加学时,另一方面要有效挖掘课外活动,使其成为课堂授课的有益补充。如,学校组织专门的翻译讲座、跨文化知识讲座,组织翻译大赛、组织学生收听收看每年“两会”期间答中外记者问时翻译直播节目,使学生在有效的课堂学校同时,通过有益的课外活动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三是积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现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应用交际式教学法,采用双向式、多向式的交际功能教授翻译课,从而发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际作用,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1]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学借鉴先进地区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和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推广应用,切实发挥学生在英语翻译课堂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四是加强师资力量,提升教师素质。高校要重视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要招聘专门的翻译专业教师或具备翻译经历的教师任教,使其不光具备理论的积累,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现身说法,引用经典案例。还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其满足翻译教学所需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总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必须适应新形势积极改革,进一步探索才能满足高水平翻译人才培养的需要。

作者:吉绍锋 单位:唐山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玉西.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翻译,201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