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研讨(7篇)

大学英语教学研讨(7篇)

第一篇: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调研以和教学实践,探究了民办本科高校现有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改革对策。

[关键词]

现状分析;英语应用能力;课程体系改革;更新教学观念;网络资源

一、引言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5年研究并制定出《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中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指南》中所提及的大学英语三级教学目标体系,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极具指导性的思路。三级教学目标体系中的基础目标是针对大学英语学习基本需求而确定的目标;提高目标主要是针对英语基础好而且英语需求高的学生而确定的目标;发展目标则需要各个高校根据自身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需要,同时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需求确定的。三级教学目标体系使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民办本科院校兴起于近20年,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民办本科院校大部分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这就使其人才培养方案与大多数公办院校不同,其课程体系设置也与公办院校大不相同。[1]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等学校重要的公共课程,其课程体系在民办院校中的设置与应用需根据民办高校自身特点,分析现状,逐步完善。

二、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现状分析

(一)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

在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形势下,由于高校连续扩招,原本招生竞争力就不足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不得不面对更加残酷的招生现实。为了生存,民办院校不得不牺牲招生质量以保证招生数量。因此,民办院校录取分数普遍比普通院校分数低,而相差的分数很大一部分都因英语成绩太低。往往是一个40人左右的自然班,只有3、4个英语高考成绩超过90分(150分满分)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在50-80分之间,还有个别学生不到30分。

(二)学生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英语学习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从听、说、读、写、译等多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大部分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课下没有预习和复习、大声朗读英语、收听英语录音资料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曾在“全国青少年理想、动机、兴趣”报告中阐明,在十几门功课中,学生最不喜欢的是英语。这种现象在学生英语水平不高的民办高校尤为突出。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认为大学阶段主要是学习专业知识,以便能在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只是因为大学英语课程是必修课,所以才被动地继续学习英语。

(四)英语应用能力差

《指南》在其基础目标的语言单项技能描述中提到,大学生应该能听懂“就日常话题展开的简单英语交谈”;学生对于“语速较慢的音、视频材料和题材熟悉的讲座”要能够掌抓住其要点,并能把握中心大意;学生要能够听得懂“相应级别的英语课程”的英语授课;还要求学生能听懂“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常用指令、产品或操作说明等”。学生要能够运用基本的会话技巧,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简短但多话轮的交谈;能对一般性事件和物体进行简单的叙述或描述”。还提到学生要能够在“经准备后能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还要能够“就学习或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主题进行简单的讨论。”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以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可是,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听、说等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哑巴英语是普遍现象。由于小学、中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是以升学为主,在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下,学生们接受的教育只是教他们怎样去做好一张试卷。并没有为英语学习打下一个准确、扎实的基础。所以给学生留下了发音不标准、语音知识欠缺、词汇量小等后遗症。而这些后遗症却是导致学生听不懂英语的直接原因。对于基础好一些的学生,虽然听力较好一些,但由于英语口语训练少,口语表达能力是其弱势。

(五)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民办院校在校生规模急剧膨胀。学生的人数的增加使得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师生比例严重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学生人数越来越多,班级规模越来越大,英语教师超负荷工作,许多英语教师周课时超过了十八节,学生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在一起上课,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三、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

民办高校要生存就必须办出特色,获得社会的认可,作为民办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大学英语课就不得不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即在满足《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中提及的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毕业时达到基本目标的同时,还要满足为民办高校培养出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毕业生提供英语能力支持这一条件。民办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应与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公办高校一致。民办高校在培养研究型人才方面显然竞争力不足。培养出的人才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民办高校应以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不差,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出色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应给予相应的支持,即在日常教学中侧重于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设置改革

为了达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中基本目标的要求,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应该继承传统课程设置中的精读课(有的院校叫做阅读课),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写作能力和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储备。但是由于民办高校学生存在着英语素质差异较大的问题,因此,要对精读课程授课内容进行扩充并改进教学方法。加大听力课程的比重,可以增加学生语言输入,并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加开设口语课程,可以让学生实践所学,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适应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另外,为了使课程对当代大学生更具吸引力,可以引入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更新教学观念

更新教学观念,摆脱传统的知识型学习方式,以技能性学习方式为重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去存在的应试能力强,实际应用能力弱的问题。[2]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了英语课程后,学生往往发现,所学的知识只有在应试的时候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很难有被应用的机会。即使是有机会应用,学生由于缺乏实践,也不知道该如何应用。致使学生认为英语学了也没用,渐渐地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热情。民办院校学生尤为如此。为了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应该让学生得到更多实践的机会。虽然,国内的语言环境、尤其是校园内的语言环境主要是以汉语为主;但是,我们可以尽量为学生创造机会去实践英语。口语课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场合,通过口语课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然,仅仅依靠口语课时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在其他课程中,也应该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思路,将以往以知识型授课内容为主的教学思路转向以传授应用型内容为主的教学。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所学知识在日常该如何应用,使其有的放矢,体验到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从而增进学习兴趣和动力。学习兴趣的激发会促进学生自我调整学习习惯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完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

(三)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

网络上的英语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各个层次齐全,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现有的水平进行选择。这样使得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并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另外,通过网络资源,学生还可以了解课本内学不到的知识,比如:英美国家的人文地理、文化、习俗甚至日常的生活以及语言习惯。我们知道,语言的学习不仅仅只是语言本身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与目标语言背后人文习俗的学习,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真正学好一门语言。[3]网络恰恰给学生提供了这一学习途径。学生也会随着对人文习俗的了解而更近一步的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网络激发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专注的学习自然使得学习效果更加突出。

(四)增强师资力量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教学能力、教学质量是任何教学单位都不容忽视的。[4]培养一支教学能力强,教学质量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生水平的必要条件。因此,民办院校应该拥有自己的专有的教师队伍,并努力为创造良好的工作和业务提升环境。

四、结语

民办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提高是一个整体课程体系的提高,不是单一个人和部门能够完成的。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整体的英语教学和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民办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应着眼于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出色的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应该为其提供英语应用能力的支持。

作者:朱辉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

[参考文献]

[1]薛东岩.以应用为导向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及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

[2]徐小靓.对民办高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改革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8).

[3]严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析[N].中国教育报,2009-03-17.

[4]苏旭,吴婷.浅谈民办高校的英语教学模式[J].焦点,2008,(11).

第二篇:大学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摘要:

形成性评价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所进行的阶段性评价。实施得当的形成性评价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通过对形成性评价和自主学习能力含义的分析,结合大学英语评价体系现状,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并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自主学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网络平台为支撑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受到越来越多挑战,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育部在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强调,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授模式。并进一步说明新的教学模式应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朝着个性化自主化学习方向发展。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传统的单一终结性评价模式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手段,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合理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能力,帮助其成为高效的自主学习者。

一、形成性评价与自主学习的概念

形成性评价最早于1967年由美国哲学家Scriven提出,后被引入教学领域,引起了教育专家的重视。形成性评价具有过程性和综合性,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综合的全方位评价。不同于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更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形成”过程,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多元化的监控,观察,分析,及时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给教师和学生,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和学习过程。自1981年Holec将“自主性”这一概念引入外语教学后,自主学习的研究引起了教育学者的普遍重视。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自主学习进行解释分析,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和实践。Little(1991)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心理反应,在自主学习中,态度和能力是核心,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齐莫曼认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方面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国内学者也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要素、重要性、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笔者认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过程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自主学习目标设定。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和自身具备的学习能力,制定明确的英语学习计划目标。二、自主学习策略的选取。学生根据自身的英语基础,认知风格,在过程中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适时进行调整修正。三、自主学习效果评价。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对自主学习进行分析反思,能积极地对学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使学习更高效。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对自主学习培养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能适时地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反馈,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不断反思,并调整学习目标和方法,获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大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形成性评价运用到大学英语评估体系中,能提高学生自我指导,自我评价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一)形成性评价有助于自主学习目标和计划的制定

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将期末考试或四六级作为单一的学习目标。形成性评价从不同方面,如课堂参与,网络自主学习,单元测试等,考察学生大学英语课内外学习情况,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制定该学期英语学习的“总目标”和“子目标”并不断地进行调整。教师可根据反馈信息,协助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设定。

(二)形成性评价有助于优化自主学习策略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进行大量习题练习;自主学习意识不高,盲目模仿高分同学的学习策略,对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缺乏主动性。形成性评价实现了学生角色的转变,从被动的接受评价者变为主动的评价参与者。学生不仅要完成学习任务,还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自评,以及接受教师评价,同学互评,这样更利于学生找到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而同学间互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取他人之长,弥补自身短处。由此可提高自主评价能力,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学习策略。

(三)形成性评价能有效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形成性评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学生过程进行自主性监控和调整,也可帮助教师在多种环境监控和评价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进展。教师通过收集有效信息,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课程计划,就学生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学习计划,这些反馈可以使学生更清楚自己的现状以及目标,遇到问题时更自信,能以更积极的态度去解决,成为更好的自主学习者,从而整体上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大学英语必须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此,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建立符合新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动态的、发展的、多元化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在形成性评价建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评价形式多样化

形成性评价不仅包括学生自我评价,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使评价更真实,使教师最大限度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策略,评价形式须规避单一化,趋向多样化。笔者现负责邢台学院2015级会计本科班大学英语教学。教学采取的评估方式为形成性评价80%+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20%。其中形成性评价包含多种形式,如大学英语视听说平台,大学英语读写平台(unipus平台),平时作业,小组展示等。Unipus大学英语数字平台包括新视野大学英语的配套课程,语言技能拓展课程等,教师可全程监控学生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而学生通过平台进行课文的预习,知识的巩固等,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学英语视听说平台的使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学生可在机房、宿舍等自主选择学习地点和时间,使学习更加灵活高效。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自主规划时间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

(二)评价体系差异化

形成性评价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因此,评价过程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高,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找不到最佳自主学习策略,容易盲从别人,而每个学生的性格,认知风格是有差异的,因此用搬来的别人的方法学习收效甚微。英语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尊重学生,认可学生都是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个体,给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如教师可以在unipus平台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设置适合于该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师也可通过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情感、学习态度,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消极情绪,通过谈话等鼓励学生,帮学生释放压力,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在学习中实现自我。

四、结语

瞬息万变的社会要求人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教师应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形成性评价符合社会新形势,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理念,有利于提高学习者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应制定多样化评价内容,构建差异化评价体系,根据学生个体需求提供帮助,督促学生落实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发挥主体作用。只有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服务于学生,帮助学生成长为优秀的自主学习者。

作者:徐丽欣 范玉莲 单位:邢台学院

[参考文献]

[3]郭茜,杨志强.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0)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刍议

摘要:

文化现象可以通过口语语言表达的途径表现出来,英语课程的学习也是对语言文化另一种方式的学习表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合理的引进西方文化,此时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此时大学英语中复杂的语法以及句式就容易记忆和掌握了,大学英语的学习效率显著的提高。由此可见西方文化的导入就有重要的意义,现如今许多大学英语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适时的将西方文化渗入其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英语文化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西方文化;导入

文化作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源泉,它涵盖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表现、口语表达等内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习惯应用汉语语言思维去理解英语文化,此时他们对英语文化的本质不能透彻的理解。本文作者首先阐述了西方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中的必要性,接下来解析文化导入依据的原则,最后作者结合教学经验,总结了西方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主要途径[1]。

一、西方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不同的国家文化形态各异,语言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媒介,语言的有效传播使不同文化表达出来的同时,实现了它们相互交融贯通的目标。东西方的文化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果以汉语思维去理解大学英语文化知识,那么学生就不会体会到外国优秀文化内涵所在。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将西方文化及时的导入,学生就会真正的掌握大学英语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化精髓,同时了解英语文化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就不会出现英语语言错误使用的状况,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效提升,当然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总之西方文化导入大学英语课程中对教学事业顺利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探究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参照的原则

(一)选择性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中,主要培养以及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这两方面能力的重要性不分伯仲,西方文化的导入可以对这两种能力起到提升的效果。因而在文化导入之前,教师应该注意选择的内容是积极向上的,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此时学生在优秀西方文化信息的启发下,就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差异性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属于跨文化的语言教学,教师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不同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例如美国人在语言表达方面比较开放,而我国人民比较委婉含蓄,比如在接受朋友的新年礼物时,美国人当众立即打开包装惊喜的说“Suprising!Ilikeit!”而中国人则会在朋友离开之后查看礼品,通过打电话或者法短信的途径表达谢意。总之在文化导入时应该充分考虑东西方教育、宗教信仰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大学教师只有树立差异性原则,那么学生在英语语境中就不会产生困扰。

(三)阶段性引入的原则。

这一原则说白了就是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段,摒弃“满堂灌”的教学观念,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将西方知识文化分时期的导入。笔者认为导入过程大体上课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初期时期,这一时期教师主要对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行培养,通过将中西方习俗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差异性,激发学习兴趣;二是使学生了解以及认识到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面的差别[2],此时学生得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西方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主要途径

(一)将交际文化导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许多授课教师将大量的英语知识单向的输入进学生的头脑,他们希望通过量变达到质变的教学目标。那么要使西方文化有效的渗入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中,就应该将英语的文化背景划分为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两个模版,交际文化被广泛定义为人们身处不同的文化情景中,影响语言信息有效传达的语言以及非语言因素。为了使学生认识到交际文化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觉的了解中西方日常生活中的差异,例如中国人对早餐发出这样的感叹:“今天的早餐很好吃。”而面对该事物,西方人通常会这样表达自己的情感“Iamsurprised!thebreakfestisdeli-cous,IwanttothankforyouandIwaitingforanotherlunch!”在这样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学生感受到西方文化特有的韵味,它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情谊,深化感情。学生之间互动交流,此时他们的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当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学生时刻接受正能量的熏陶,同时教师应该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新导入的教学文化知识与传统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这就更加符合学生身心综合发展的需求。

(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西方文化资料。

大学期间英语知识的学习空间是开阔的,它不受地域的限制,所以大学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应该从课堂上走出去,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中学生接触的知识面较为狭窄,为了使西方文化知识有效的导入进学生的头脑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下载外国文化资料,可以是一些优秀的西方著作,例如JaneEyre的成名作品《简爱》,简•奥斯汀的代表作《PrideandPreju-dice》。大学生通过品读“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才会失望。遗憾,也是一种幸福。因为还有令你遗憾的事情。追寻爱情,然后发现,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等经典的语录,领悟到西方的文化特色与写作风格,此时学生得英语文化素养被有效的提升了。

(三)通过选修课程或者是专题文化讲座将西方文化适时的导入。

《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报刊选读》这类英语专业课程均可以作为西方优秀文化导入英语教学课程的载体,这类文化知识内容是深奥的,大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应该对其内容进行合理的增设与删减,开展选修课程。在这种教学局势下学生考试的心理压力被有效的降低了,他们依据个人兴趣对英语文化知识进行选择性学习,此时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精炼、透彻的掌握。大学英语教师定期的开展专题文化讲座活动,对西方文化知识的某一章节进行系统、限时的讲解。例如在《英美概况》的英语教学课程中,教师分期的开展文化专题讲座,使学生深刻了解英国与美国发展的历史差异以及发展的近况。在这种分期、定期的选修教学课程中,西方文化知识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相互交融,此时学生在掌握英语口语表达技巧的同时,品味到西方的文化盛宴。总之,大学英语授课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积极的开展选修英语教学课程,此时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调动起他们深入探索西方文化的兴致,继而与我国传统汉语文化相比较,此时学生也会感悟到西方文化同样博大精深,与我国优秀文化平分秋色。通过选修课程或者是专题文化讲座的开设。

(四)将西方经典文化知识导入课程教学中。

怎样将文化有效的导入进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中呢?笔者依据多年的授课经验,认为教师可以采取“授教式”的教学形式将与大学英语教学有关的文化知识直接的灌输进学生的头脑中。例如在一篇以“WriteForMyself”为课题的大学英语文章,节选自传体小说《GrowngUp》,该学说曾荣获美国普利策奖,在该英语教学中教师为了达到西方知识文化导入的目标,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参照如下的授课程序:首先向学生介绍普利策奖的评选标准,以及该文化奖项在美国文化中所处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该篇英语文章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此时他们能够更深入的赏析原文出现“whenwearewritingweareoftentoldtokeepourreadersinmind,toshapewhatwesaytofittheirtastesandinterests”这一优美的英语语句。当然为了使西方经典文化知识有效的导入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幻灯片、PPT,此时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文化更加生动有趣。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达到文化导入的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文化导入进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丰富英语文化知识的内涵,提高学生吸收英语知识的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总之文化的导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以及时效性[3],它具有极大的现实作用,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对英语语言的理解以及应用能力。对教师而言,需要他们强化自身的文化素养,树立创新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此时文化就被顺利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中。

作者:郑雨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经闽.新课标理念下的外语教学和文化导入[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0.

[2]李红丽.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与英语学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

[3]李文婷.西方文化导入与大学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10

第四篇:大学英语教学及文学研究

摘要: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促使我国大学教学接受并发展了英美文学,这也是当前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一大要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好感,增强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不仅仅只有我国在吸收英美文学,这是世界英语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也是我国大学英语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既要吸收英美文学,促进我国英语课堂改革,就必须努力研究,英美文学的融合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我国英语教育的节奏,从而实现以英语促进大学生发展全面的目标。

关键词:

英美文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作用;方式

我国当前的大学生英语教学,着重语言技巧的把握,但在学生文化涵养上却没有很大要求。然而,一门语言的学习并不仅仅是技巧的把握,更重要的是通过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审美能力,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内涵,以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根据我国目前英语形式发展,融合英美文学是必要和及时的。在课堂上着重文学知识的讲授,课下对比原著内容学习,且要做阅读交流,极大程度的促进学生的文化涵养。

一、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作用

(一)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其迅速理解语言学习的重点

兴趣是一切的源泉,特别是在学习上,兴趣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一种是为了出国,一种是因为岗位需要,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是把英语当成兴趣在学。在这一点上,英美文学原著书籍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引起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感受英美文学的魅力所在。阅读原著,比译本更加有趣生动,能领会到英美文学的优美和浪漫。通过原著与译本的对比,使大学生对英语有更深的兴趣,这无形中就提升了大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优秀作品,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高尚品质,同时也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些都是我国英语无法完成的目标,英美文学优秀作品涵盖着英美的文化底蕴和生活习性,这些都是我国英语所不能及的。英美文学的融入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全面的人格,实现人格以及人文精神的塑造,全方位的提高大学生的水平。所以,英美文学的融合是提高大学生英语的关键所在,两者的融合更能促进大学生英语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方式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英美文学的教学重点在于阅读和赏析。大学的英语教学目的首要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再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阅读和鉴赏英美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自身英语水平,而且可以熟悉英美文化历史,这极大的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这样的条件下,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特别是对英美文学的赏析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所以,指定融合英美文学的大学英语政策是必须的。

(二)提升大学生英语课后阅读数量和质量

大学生学习课程中,课堂学习占据着重要位置,但除此之外课后复习整理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只有课后总结做得好,才能说明课堂掌握率高。英语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必须抓紧大学生英语课后的归纳总结,特别是这种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这种意识和思维方式要不断的在学习中渗透,使其成为大学生的固有品质。首要提出的就是阅读数量的问题,而且在阅读时要保证是正版原著作品。在美国的大学里,学生们读过的书籍大都在几十种左右,而且都是经典原著作品;但我国的大学生,读作品的时间少,很多人都是选取经典段落、章节阅读,很少有人能通读整整一部作品。细细品味章节的阅读方式并不能完整的理解作品的含义,而且在内容把握上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更有甚者,大学期间根本没有完整的通读过一本书籍。在阅读数量上就于美国大学生有所不同。阅读量是检验一个人思维能力和思维完整时效性的基本方式,若不强调阅读量,势必会对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影响。因而,老师们必须带领学生在课下进行大量作品阅读,量变引起质变,只有阅读量有所提升,才能应付各种情况下的语言障碍,才能更全面完整的考虑作品内涵。另外,阅读作品时,不要一味的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由于年代久远,很多英美文学作品的词汇生僻难懂,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英语课程教学。所以。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向学生推荐合适的原著书籍,根据难易顺序进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培养大学生对英语的阅读学习兴趣,再根据阅读具体情况做下一步的调整计划。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自己做一些阅读记录和感悟,培养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帮助学生记忆新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此让学生练习写作,掌握技巧,发散大学生思维。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融合英美文学的英语课堂需要灵活多变的讲课方法,这就需要把已有的理论体系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再运用以音频视频播放的模式以不同于以往的方式展现英语教学。这些都是经过大量实践得出的有效结论,这样的授课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性,既表现了当下最先进合理的教学模式,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可见,英美文学与传统英语教育的互相融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才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四)建立合理高效的教学评分规则英美文学与我国英语的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进的存在,这需要建立合理高效的教学评分规则。在该规则条件下,要适时的查询进行状况,保证融合的顺利进行,降低融合过程中的问题难度。当然,这之中的查询重点在于大学生对英美文学融合的看法以及应付措施,而不是通过试卷的形式进行考察。这样的查询方式,才能保证英美文学的实施。

三、结束语

结合以上观点,学习语言文化,可不单单只是为了提高大学生英语成绩,更多的是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只有他们感受到英美文学的乐趣和魅力所在,才能促进英美文学和我国英语的融合,才能分析和研究这两者融合的情况和程度。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能让大学生自己大学生教育事业达到一个新程度,继续推进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颖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胡晖.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的价值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9:95-96.

[2]朱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英美文学类课程设置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98-101.

[3]覃春华.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的调查与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04:106-107.

第五篇:大学英语教学文化知识重要性

摘要:

民族不同,其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语言的学习往往是建构在对社会文化了解基础之上,因此语言学习必须从文化的学习入手。语言学习的最大障碍往往是来自社会文化层面思维上的差异。在语言学习中进行相关的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使用语言。

关键词:

文化;语言;英语教学;文化差异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文化意识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文化与语言的教学被割裂开来。在涉及到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时往往避重就轻,一带而过。这种教学方法的直接结果就是虽然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与语法知识,甚至超越了大纲规定的要求,但在语言写作与表达中他们常常从既有的国语文化思维中立足,语言表达与写作始终得不到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这是对异国文化无法理解与运用的结果。

一、背景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我们在日常英语阅读与写作交际中发现虽然没有不认识的词汇与不懂的语法,但是在理解上始终不到位,这其实是对异国文化知识缺乏的结果。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如果对背景了解不清楚,就很难灵活自如地使用英语。因此做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知识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与英语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与关注。

1.文化背景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兴趣。不同的文化氛围与文化背景知识带给学生崭新的认识体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兴趣激发作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与欲望。而英语学习热情的调动能极大地促进英语教学。我国大学英语课本选材对知识文化背景教学日益关注,在潜移默化的知识熏陶与感染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西方国家的语言文化氛围,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与水平提升。

2.文化背景的学习了解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英语的日常运用与表达,但是不同的文化环境与文化背景也使得中西语言在表达上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忽视对背景文化差异的关注则往往在日常交往中出现尴尬。因此只有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在日常的英语表达交流中不误用与误解,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见面交谈话题的差异,中国人更喜欢追问对方的年龄、婚姻及收入,而这些正是西方所忌讳的,如果忽视了对这些细节的关注很容易侵犯别人的隐私,导致话题矛盾的产生。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背景文化教学内容分析

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来说至关重要,而大学英语教学背景文化教学内容丰富多元。例如恰当地使用不同的称谓,正确地使用问候与告别语,熟悉英语交际中的体态用语,学会选择不同性别的亲昵称呼,了解英语国家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表达,学会正确地表扬赞美别人,理解英语国家中的日常缩略用语,了解不同节假日的表达与庆祝方式等,这些都是背景文化知识的细微层面,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好对这些细节问题的关注,才能真正避免因为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误差,才能做好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表达的灵活切换与表达自如。

1.以社交礼仪的学习促进文化背景的学习。在日常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检验英语学习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语言表达。而在与外族人进行语言表达时则需要掌握他们的基本社交礼仪,相较于语法表达的错误,社交礼仪的错误表达往往被看作是不礼貌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社交礼仪的学习带动文化背景的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中,应以专题方式开展礼仪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材料,教师对学生的表达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真正置身于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通过练习进行实践锻炼,从而提升语言文化背景的学习效果。

2.通过词汇开展文化背景学习。作为最基本的语言要素,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载体,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特定的价值理念与生活方式,是其宗教文化与历史文艺的综合折射。对于英语与汉语来说,其并没有完全对等的词汇,只是大体相对的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针对常见的文化差异可以借助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搜集资料。学生在自由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我们日常汉语表达中常常有很多含有狗并带有贬义的词,狼心狗肺、狗腿子等,但是在西方英语国家中狗却被看作是人类最为忠实的朋友,除了一小部分带有贬义外,其余的都被认为是幸运的代表:Youarealuckydog(你是一个幸运儿)。这种文化背景中的差异是基于词汇的特定意义所造成的,因此通过词汇的学习我们可以做好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教学方法分析

基于当前文化背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影响必须做好对大学英语文化背景教学的关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方式选择不当往往对英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文化背景教学环境实现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与背景中。

(1)阐述法。阐述法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对教材中文化含义不同的词汇语法等所涉及的与文本有关的文化知识背景进行注释解说,对于特殊描写及特定含义的注释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特定的文化语境,语言知识与文化注释同步起来。其实在认识与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如果将语言学习与背景知识学习割裂开来,很容易导致语言理解的艰涩难懂,使得语言的交流功能大打折扣。

(2)情景会话法。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切实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其实做好跨文化教育引导最为有效的是建构良好的文化氛围,基于教学现状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与背景中进行语言训练。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推广。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使用网络开展电教教学,并播放电影原版字幕,让学生通过精彩的电影观赏学习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发音与表达,从而借助电影等媒介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与生活习俗,从而在不断的学习与观看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表达能力,实现日常英语理论知识的流畅使用表达。

四、大学英语课堂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对教师的一些要求

1.文化是融合多种元素的综合体,涉及到政治、地理、艺术等多个方面,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历史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知识,高校英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学习异国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借助网络进行异域文化知识的搜索与学习,教师及时解答学生课外学习中的各种疑问,打破原有课堂英语学习的局限,使得英语学习空间得到真正延伸与拓展。教师必须做好示范,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及经典外国文化读物,从而建构起英语文化背景学习的整体框架,以框架为指导做好文化知识的学习。

2.学习文化知识背景是为了更好地推动语言教学,对于基础性的语言知识教学教师理应做到明确,正确地处理两者的关系。此外外国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应同步做好对本国语言文化知识学习的关注。只有做好对本国语言文化知识的关注才能实现他国文化背景学习的推进。语言学习的本质是不同语言的交流,而不是对某种文化知识的过分侧重。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使用英语做好民族文化的表达,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西方文化知识的学习与语言的锻炼。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启发为出发点,注重学生对文化知识学习兴趣的调动,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建构教学知识框架,以学生的角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英语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也只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引导与培养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较高语言表达技能的综合型人才。英语学习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真正提升,是学生实际交流能力的凸显,而不是语法等理论知识的扎实掌握。而要想做好外语表达教学必须重视文化知识背景教育,这是语言学习的大环境与大前提。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理应贯彻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大学英语教师在传授讲解基本的英语知识时必须做好对特定文化知识的讲解关注,使得学生掌握词汇、语法的基础上提升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关注意识,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背景文化知识的学习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促进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

作者:郭丽杰 金月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史国强,王宁.新大纲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

[2]胡文仲,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与研究出版社,1999.

[3]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2000.

第六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教师角色定位

[摘要]

该文结合近年笔者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经验和反思,分析了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势,明确了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师角色定位

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

1.1教学重点从阅读理解为主向听说能力培养为主转变

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课程要求》)。《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每个层次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明确以听、说训练为主。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提出,使普通高等学校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重点得到明晰,也为贵州理工学院(简称“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此,我校教学部结合我校地处西部的教学实际,从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方面进行了修订。

1.2教学模式从被动学习型向主动学习型转变

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步骤。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英语教育质量长期徘徊不前,尽管初等教育由中学向小学延伸,高等教育由专科、本科教育向研究生教育延伸,一个中国学生受英语教育的年限长达18年之多,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学生学习英语的课堂教学仍然是灌输式的,学生在课堂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做笔记,下课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理解语法结构,做好作业即可。由于长期轻听说、重语法阅读和被动学习,结果必然是形成哑巴英语。学生接触对外交流时,耳不能听,口不能说;即使一些学得比较好的学生,几句寒暄话以后,就不知说什么了。由于既不了解西方风俗文化,也不知道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方式,在涉外交流时就是言之无物、空洞无味,自然难以为继了。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倡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围绕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目标,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多渠道语音视频的教学模块和教学平台,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无疑是学习者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最佳选择。

1.3教学内容从单纯介绍西方文化向适当渗透中国文化转变

让世界正确了解中国,传播中国文化也应该是大学英语学习者的目标。但以往直至现在的大学英语教材还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受以往习惯的影响[1],教材课文内容描述的对象要么是单纯西方文化,要么是中国文化内容太少。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究竟多少比例才能满足中国人涉外英语交际的需要呢?既要在与英美人士交谈时听懂西方文化的话题,又要能简单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对一些东西方都感兴趣又存在看法差异的话题有适当的知识储备,并且能够用英语表达出来,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定论,仍在探索之中,但是这个转变有利于听说能力培养是得到学界肯定的。

1.4教学评价从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向重过程为特征的多元化评价转变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一切为了应付考试,平时可以对对答案,对教学的内容满足于一知半解;教师也是从应付考试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对学生平时的作业布置也是围绕考试来开展;期末考核方式单一,试卷命题客观题多、主观题少,题型单调且知识点覆盖面不合理,一次考试就基本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致使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再加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社会功能的异化,即考试成绩在校内与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挂钩,其通过率、优秀率与教师的绩效挂钩;在校外与学生就业挂钩,与宣传学校办学声望排名挂钩。这些不正常的评价加剧了英语教学形势的恶化,使教学评价到了非改不可、刻不容缓的地步。为了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由重结果轻过程向重过程为特征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转变,建立与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要求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2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2.1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学习者

2.1.1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自觉性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关系到国家和地方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使之适应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英语教师,我们对本科非英语专业人才补其英语交际技能短板的改革任务,深感意义重大,责无旁贷。然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着既积弊太多困难重重、又无成功体验可以借鉴的严峻考验,我们唯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唯有不断学习和参考国内外优秀教学成果,不断探索和反思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在实践中总结提高,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才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学习伙伴。

2.1.2扩展夯实专业知识,为胜任教师角色奠定基础

《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对此,大学英语教师要适应改革的需要,扩展夯实专业知识,先补自己的短板,加强英语专业的学术研究和英语教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吸收前沿成果,使之内化为驾驭教学的能力,从而为胜任教师角色奠定基础。为此,笔者有意结合教学大纲的需要分析所用教材[2]的优势与不足,寻找其内容的切入点,在东西方文化背景对比(诸如汉语的“守口如瓶”,英语为什么叫:asdumbasanoyster),中国传统文化、贵州民族文化(诸如贵州苗族建筑中的“美人靠”,试译为beautybalcony)等方面收集了许多研究信息[3-5],作为有关单元的教学备课之补充。

2.2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引领者

2.2.1注重实施与高中英语教学相衔接的教学策略

过去的大学英语教学起点是零起点,没有考虑与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这对于顺利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对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大学生熟悉的高中英语知识,与大学英语教学承上启下,进而降低学习梯度,提高学习效率。针对情感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一般层次要求中受到忽视的问题[1],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渗透,进行适当的补救。比如,在教材《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1》Unit2Love中,简要介绍西方的SaintValentine’sDay(情人节)和中国QixiFestival,TheNightofSevens,MagpieFestival(七夕)和贵州台江苗族姊妹节,用英语简要阐述了Romeoand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和ButterflyLovers(《梁祝》)的故事,并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正确处理校园爱情。这不仅弥补了情感教育,还为今后对外交流积累了一定的话语资料。

2.2.2注重构建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学为辅的教学改革体系

要发挥好引领者的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选用一批体现先进理念,特色鲜明、设计合理,并有自主学习、教学辅助等平台,和师—师、生—生、师—生互动、教学评价等模块与之配套的教材[1],作为本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用书;第二,掌握运用MOOC(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授课技能,精准设计、实施好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渠道信息输出输入的条件,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互动,向课内50min要质量;第三,丰富学生课外教学,落实平时学生利用平台、模块学学英语的服务、指导和评价工作,纳入教学计划,为多元化评价做好积累统计;第四,加强旨在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实践实训,鼓励学生通过校内外各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来获得完成项目、充实自己的机会(纳入教学计划);第五,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小班教学和分层次教学,进行双语教学试点;第六,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级别的英语竞赛、学校组织的涉外接待活动和校内英语角活动(纳入教学计划)。

2.2.3完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为完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我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第一,合理确定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的权重,使之更加体现重过程的教学评价思想;第二,将除课堂教学以外的实践教学、竞赛、创新创业等涉及大学英语素质提高的活动与学分挂钩;第三,淡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社会功能。其考试结果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作客观处理。同时,为了体现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衡量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功能,引导大学英语教学的正确评价导向,我们一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兼顾学生考级的需要,一方面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参加应对四六级考试,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依靠此评价体系,告知学生,只要积极参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获得满意的成绩,更加坚定了英语自信,这对于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后的英语交际具有积极意义。

2.3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要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必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履行好教师的参与者、学习伙伴的角色,共建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大学英语课堂,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教师在布置课前准备时有意和学生一起承担某个方面的工作,到下次上课时再与学生一起享受准备成果,如布置四大古典小说的英语名称表达时,对《水浒传》的几种翻译版本进行介绍,师生共同讨论,比较差异和进行取舍,最后以学习伙伴的身份表达自己的观点。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主动和教师探讨问题,才会在平台和模块上积极响应教师的号召,投入热情、甘心付出,这样的学习状态是不愁没有教学质量的。

作者:唐明琪 冯建平 单位:贵州理工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参考文献:

[1]崔刚.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中国大学教育,2009(3):86-89.

[2]汪榕培,石坚,邹申.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3]蒙岚.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改进大学英语教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192-194.

[4]柯威.浅析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以西方媒体报导《金陵十三钗》时所突显的文化冲突为例[J].电影评介,2012(4):6-8.

[5]唐明琪.嫦娥与狄安娜的神话故事比较[J].凯里学院学报,2007,25(4):122-123.

第七篇:茶文化下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摘要:

中西方茶文化存在异同点,通过梳理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以中国苗族的万花茶和英国红茶为切入点,找到中西茶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红茶;万花茶;大学英语教学

中国万花茶是苗族同胞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茶饮,而英国红茶则是英国人日常主要的无酒精饮品。通过比较两种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茶,可以窥见茶背后的文化差异。

1苗族与茶

我国苗族同胞聚居地以及与其他民族杂居的地区,茶的种类丰富。具体说来,在贵州、湖南、湖北、重庆、云南、广西和海南等省市均有各自独特的茶叶和茶文化。例如,在湖南绥宁的苗族同胞就有一种颇具民族特色的茶———万花茶。

1.1万花茶制作技艺

万花茶是湖南绥宁苗家的传统产品,早在明朝就已面世。古时只有闺中的姑娘们才有资格制作这种奇特的“万花茶”。万花茶的制作有着复杂的工艺和流程,大体上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苗族姑娘在秋高气爽的时节,选取成熟的老冬瓜或者新鲜的柚子皮,切成食指长短的块状,然后在上面雕刻出花草虫鱼等各种图案;然后,将加工雕刻好的“万花”用稀释的石灰水进行充分的浸泡,目的是去除“万花”本身的苦涩味道;第三步,洗净石灰水后,放入添加了明矾和青铜的水中用文火慢煮至水沸腾,这个时候“万花”便重新恢复了新鲜、脆嫩的状态;第四步,将煮好的“万花”沥干水分后,加入一定数量的白糖、蜂蜜、桂花香精等,然后均匀的搅拌,使“万花”能够充分吸收这些辅料;第五步,将“万花”拿到太阳底下进行充分的暴晒并不时的进行搅拌,使之充分吸收太阳光达到尽快去除“万花”里面水分的目的;最后,经过阳光充分暴晒后的“万花”晶莹剔透如美玉,这个时候将万花茶储藏于陶罐并密封后便可以保存起来备用了。如果有客人来访便可以取出万花茶放置在茶杯中,加入开水冲泡,杯中的“花草虫鱼”会在水中上下翻滚,四处游动。这时候客人便可一边欣赏一边饮用,使得喝茶的过程妙趣横生,不仅仅可以喝到香甜可口的茶,还欣赏了艺术品。

1.2万花茶茶俗

万花茶被称为爱情的“媒人”。小伙子去姑娘家求婚,如果姑娘同意这门婚事,给小伙子泡的茶就是四片万花茶,其中两片为“并蒂莲”、两片为“凤凰比翼双飞”。如果不同意婚事,给小伙子泡的就是三片万花茶,并且都是单个动物的图案。这说明万花茶具有十分浪漫的寓意功能,含蓄的表达出姑娘的意愿。同时,万花茶也具有待客功用,如果是多次登门的客人就泡两片万花茶,如果是贵客或新客就放三片万花茶。

2英国人与茶

英国本身并不产茶,英国早期的茶叶来自与中国的国际贸易往来。“茶叶最早在1657年由中国传入英国,英国人逐渐意识到了饮茶有健脑明目的益处”。英国茶文化的流行源于一位“饮茶皇后”,她就是1662年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迎娶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在凯瑟琳公主的嫁妆中就有茶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当贵族们向凯瑟琳公主敬酒的时候,她总是“以茶代酒”来回敬大家。贵族们便对于公主杯子中琥珀色的饮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凯瑟琳公主的提倡和引导,饮茶之风先是在英国宫廷和上层社会流行起来,并逐渐在英国社会广泛传播。

2.1红茶制作技艺

英国红茶(blacktea)源于中国,始于17世纪,由于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购买的武夷红茶颜色浓深,所以称之为BlackTea。红茶的制作经历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茶之所以呈现深红色就是因为增加了发酵的工序,所以茶叶的颜色会由绿变红。在英国专门有喝茶时间(teatime)。具体说来,可以分为:早茶(earlymorningtea)、早餐茶(breakfasttea)、公休茶(eleven’stea上午十点到十一点)、下午茶(afternoontea下午三点到四点)、高茶(hightea)、晚安茶(nighttea)。另外还有茶宴会(teaparty)、花园茶会(teaingarden)、野餐茶会(picnic-tea)。英国的上班族在下午三点半到四点之间,通常会有半个小时的喝茶休息时间,称之为茶歇(teabreak),也就是著名的下午茶(afternoontea)。

2.2下午茶茶俗

英国下午茶集中体现了英国的红茶文化。下午茶始于1840年,是一位叫安娜•德福的公爵夫人。由于晚餐要到晚上八点多才开始,这位公爵夫人下午三四点钟就会感到饥肠辘辘。因此,她便叫女仆准备面包、松饼等点心,再沏上一壶上好的红茶,供自己和朋友享用。这样既可以填饱肚子,又可以与朋友进行交际沟通。后来,大家纷纷效仿安娜•德福公爵夫人的做法,喝下午茶的风气逐步在英国流行开来,并且形成了英国独特的下午茶文化。英国红茶是英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的下午茶更是体现了英国贵族的高贵与典雅。英国下午茶在茶具、茶礼等方面都颇有讲究。英国下午茶以红茶为主,专门用来制作下午茶的茶叶有祁门红茶、大吉岭、伯爵茶和锡兰茶等。传统的下午茶一定要搭配一个三层的点心架子。架子的底层是各种口味的三明治,如黄瓜三明治和熏三文鱼三明治等;架子的第二层是司康饼、果酱和奶油等;架子最上层是蛋糕和水果。英国下午茶茶点的特点是量少但种类多,这样客人可以品尝到更多种类的点心。客人品尝点心的顺序是自下而上从三层点心架子上取食;从点心的味道来看是从淡到重、先咸后甜,喝下午茶的地点一般选择在环境清幽雅致的庭院或者客厅等。下午茶的茶具十分讲究,有镶金茶具、银质茶具和骨瓷茶具。专门用来喝茶的工具和器皿有:茶壶、茶盘、茶匙、糖罐、奶盅、茶叶罐、饼干夹、水果盘、蛋糕叉、切柠檬器、个人点心盘、三层点心架子、骨瓷茶杯和茶托、涂奶油和果酱用的茶刀、过滤网和放滤网的碟子、蕾丝手工刺绣桌巾以及放茶渣的碗和茶壶保温罩等等。

3中英茶文化对比

中英两国的茶文化存在诸多差异,例如茶叶的不同,饮茶的社会功能不同等,但是也有一些相同点。

3.1不同点

3.1.1茶叶的差异

万花茶的原料是选用冬瓜、柚子皮等经过数道工艺精心炮制而成;而英国红茶的茶叶有大吉岭、伯爵茶和锡兰茶等。

3.1.2饮茶的社会功能差异

万花茶被称为爱情的“媒人”。苗族姑娘通过给小伙子泡茶时候,放在茶杯中的万花的数量以及万花的图案来间接的暗示是否喜欢小伙子;英国红茶的社会功能主要是社交功能。英国人通常会以茶会友,通过喝茶的名义来熟络感情,加深彼此了解。

3.2相同点

中英两国的茶文化都是慢生活的代表和产物,都代表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通过喝茶可以放松心情和享受惬意的生活。

4融中西茶文化于大学英语教学

中西都有着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将茶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就是采用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方法进行大学英语教学。从茶文化的导入、教材编写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茶文化的融入。

4.1茶文化的导入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好的导入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英国下午茶习俗的时候,可以利用苗族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作为导入的方式。具体来说,可以在大屏幕上用幻灯片展示出万花茶的形象,因为万花茶不仅仅是茶,更是拥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工艺品。万花茶丰富多彩的动物形象一下就会吸引住同学们的注意力,同时教师用英文介绍英国的下午茶习俗。这样,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同学们了解了苗族的茶文化。

4.2茶文化本土化的教材编写

为了更好的传承苗族茶文化,在地方教材编写中可以融入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将大学英语教学与苗族茶制作技艺的传承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介绍英国的红茶文化的时候,可以加入苗族茶文化的内容。一是可以对比英国红茶和苗族万花茶制作技艺的异同;二是将英国喝下午茶的文化习俗与苗族喝万花茶的文化习俗结合起来;三是分析英国下午茶的社会交际功能与苗族万花茶交际功能的差异;四是英国喝红茶的礼仪与苗族喝万花茶的礼仪差异。

4.3相关师资的培养

茶文化能否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传播和传承,具备相应的师资力量是必要条件之一。应该以中英茶文化为主题进行相关的培训。同时鼓励广大的英语教师利用网络等途径收集相关的资料,引导教师采用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方式来进行英语教学。这样可以增加大学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使得同学们学学英语的时候不再感觉到枯燥乏味。另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也学习到了很多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可以更好的应用于社会实践。

5结语

本文通过介绍和对比中国万花茶和英国红茶的文化差异,倡导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西方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并且从茶文化导入、茶文化本土化的教材编写和相关师资的培养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者:尹波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更生.苗族及其茶文化[J].农业考古:281-283,298.

[2]梁远.从茶文化中看英国文化向上的价值取向[J],湘南学院学报,2010(6):66-68,73.